养生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全靠这四点 > 导航 > 夏季养生全靠这四点

夏季养生要做好这3点:清心、养神、护脾胃

夏季养生全靠这四点。

“不怕工资低,就怕命归西。不怕挣钱少,就怕死得早。”养生从历史上的玄虚传说,已经进入大众百姓视野,不注意平日的养生,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您对四季养生是如何看待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夏季养生要做好这3点:清心、养神、护脾胃”,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5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立夏,它的来临意味着春天结束。立夏后,气温明显升高且稳定,天气越来越热,这种气候会让人出现躁动情绪,脏腑也会跟着不安。因此,立夏后,更应注重清心、养神、护脾胃。

清心。中医认为,心通于夏气,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也最强。由于夏季炎热,人的身体也会出现头晕乏力、坐立不安、心情烦躁等问题,因此,立夏后要注重清心除烦。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款食疗方——浮小麦百合粥。浮小麦10克、百合10克,煮粥食用。浮小麦养心、安神、益气,百合可清心解烦躁,两者搭配效果很好。需要注意,浮小麦性偏凉,虚寒体质及经期女性尽量少用。

养神。立夏后,天气闷热干燥,中医认为,“热可生火”, 容易导致心神不安、失眠多梦。从中医理论看,每天的11点~13点为心经活跃时段,建议上班族或老年人应在此时间注意养神,可通过午休为身体储备能量。午休时,即使睡不着也要闭目养神。长期坚持午休可生发心气、温煦脏腑、养神护体。

护脾胃。夏季雨水增多,很多地区暑热潮湿,加上天气炎热,人们喜欢吃冷饮,令“喜燥恶湿”的脾胃很容易受伤,出现腹胀、食欲减退、容易困倦等症状。因此,立夏后建议人们切勿贪一时之快而吃过多寒凉食物,可以新鲜果蔬代替,比如西瓜、桃子、草莓、黄瓜、绿豆等都是很好的清热利湿食物。还可在饮食中加入山药、薏苡仁、莲藕、山楂,煮粥煲汤皆宜。

相关阅读

夏季养生重养神


夏季是以高温高湿为特点的,用中医的理论说就是夏季暑湿当令,人类做为大自然的一个成员,人体的气机要与外界的特点相适应,所以人体的五脏也处于暑湿的状态,很容易形成内热而导致情绪的波动,出现心烦意乱、急躁易怒、坐立不安等情况,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夏季通过养神来调节情志,对于促进人体健康极为重要。

精神内守助养神

古人认为,精神内收而不外放,精力集中而不分散,是养神最好的办法。现代人很容易受到外面世界的诱惑,基本上从早上起床一睁眼就不断的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很少有闭上眼睛来避开干扰的时候,眼睛受到刺激,心神就会随之而动,所以在夏季要注意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闭目养神,让心定下来,对于稳定情绪很有好处。

改善环境促养神

人的心境很容易随着外界的环境而改变,在炎热的夏季,为自已创造一个荫凉、安静的小环境,能够使人燥动不安的心神变得安定下来,因为天气的影响而产生的暴躁、愤怒等不良情绪也会逐渐消失于无形之中,所以在夏季,可以选择在树林、河边等通风、氧气充足且遮荫的地方来休息,有助于养神。

参加活动来养神

在夏季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对于安定心神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我们熟知的书法、绘画、下棋等业余爱好,都可以一方面转移人的注意力,不让人过多的考虑天热的烦恼,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人的情趣,提高修养,增强人们自我调整情志的能力,这些对于养神都是十分有利的。其它的一些如散步、垂钓、打太极拳等活动,对调节情志也有不错的作用,尤其是在树荫之中垂钓,既能消暑,又能集中精神,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养神方式。

夏季养生 要做好自我调节


时令已进入夏天。整个夏季将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这六个节气。《内经》说,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这对我们整个夏季的养生很有指导意义。

首先要明白的是,天地万物都有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人们想健康长寿就应该很自然地应天顺时,遵循这个规律。要不要争取天人和谐?这是个观念问题。如果不接受这个观念,硬要与大自然拧着干,逞英雄,行不行呢?不行!因为人不管有多大本事,都无法改变人体的自然属性。组成人体的60兆生命细胞从600万年前由猿变成人的时候,就和万物一样也有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运动和变化的规律。尽管现代科技十分发达,可以局部改变人体的新陈代谢,但仍然没有可能改变大多数人的生命法则。

春生和夏长既有区别,又紧密关联。人们在春天里,体内的生命细胞因天气的温和而开始活跃;三个月以后,自然界的阳气已渐渐达到十分洪盛的地步。一方面是天阳下逼,另一方面是地热上腾,这样的天地之气相交合,大大促进了万物的蕃秀和华实。在夏三月中,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显得非常旺盛。这本是好事,但如忽略了夏季养生要领,就可能变成坏事!夏天里人的阳气虽足,却容易外泄;夏天昼长夜短,容易睡眠不足;夏天人们出汗多,容易脱液;夏天太热,容易影响人的食欲;人们在夏天也容易因贪凉而染病

夏季染病,大都当即发作,故有六月债,还得快之说。但有一种病是有所潜伏,到秋季才发作,如延至冬季就很严重了!这就是心病。也即《内经》所说的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冬至重病。但必须说明的是这里说的心病,并非是指现代医学上的心血管病,而是指精神方面的有关神志、情志的病!(古书上所提及的心,实际上是相当于今天人们常说的精神)按中医的五行说,夏季是火旺(夏主心,夏天心火很旺)、土相(脾胃处于盛的地位)、木休(肝处于相对的休养状态)、水囚(肾易亏)、金死(肺易虚)。心火一旺,火克金,所以容易造成肺(金)虚;本是肾水克心火,而心火很旺时,就容易出现心火对肾水的反侮现象,故肾水易亏。对于一般人来说,在夏天,防止肺虚肾亏很容易接受,而对于正处于很旺地位的心是否要重点保养,就往往掉以轻心了!

古代没有空调设备,因此到了夏天,酷热难当时,心情就特别烦躁;现代人到了夏天,虽有条件使用空调,但在骄阳似火的日子里,也容易心神不安。更何况,空调并非万能用品,只有学会自我调节才是上策。

那么应怎样进行自我调节呢?《内经》说得好,应夜卧早起(稍晚一点睡觉,是为了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些起床,是为了顺应阳气的充盛。睡眠不足可适当午睡),无厌于日,使志无怒(切勿因厌恶长日而心情烦躁,滥发脾气),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要精神饱满,成就夏季应有的秀美,并充分宣泄),若所爱在外(就像你面对所爱的对象,情志应充分外露而不需内藏)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这才是适应夏天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妙就妙在:通篇讲的是气。夏季养生的关键是使人无怒,气旺可充分地、正常地宣泄,但不能乱。心情烦躁就是乱,就是逆,就会使神志受伤,如秋天生疟疾即由此而来。

现代人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到了夏天,一方面可在客观上利用饮食起居的调摄而保健(这在杂志上已有许多宣传),另一方面则不可忽视主观上的调息静心。到了夏天,不妨有意作一些可以使人心旷神怡的活动:适当地晨练,适当地娱乐,适当地避暑休养,适当地男欢女爱总之,入夏之时,养心为上,养心为先。谨记马克思所说:一份愉快的心情胜过十剂良药!

立冬养生 立冬养生做好3点轻松防病


眼看着立冬了,意味着冬天来了,小伙伴们是不是也已经感觉到了呢?而这个时候,积极的做好防护是很重要的,那么立冬养生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疾病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相关的养生常识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立冬后我们需要警惕哪些疾病,面对这些疾病我们又该做出哪些措施。

立冬需预防哪些疾病

流感

流感是立冬之后容易的患的疾病,对于患流感的人群比较广,易传染。所以在立冬之后要防范流感病毒。

1、注意清洁卫生。不管家里还是工作办公室一定要保持清洁卫生。尽大的可能性不让病毒有滋生的空间。

2、注意通风,保证有新鲜空气。

3、多喝白开水,白开水是好的保健品,加速新陈代谢。

4、保持适当运动。

心肌梗塞,高血压

在立冬之后不能受寒,一定要注意保暖,一直吃药的,药物不能停。

吃点清淡的食物,吃点芹菜等健康蔬菜。

关节炎

冬天是是关节炎多发的季节,对于关节炎的患者来将,是提前加温保暖。尤其是患病部位,可以加一些像护膝之类的防护用品。

此外,冬天虽然出汗和排尿变少了,但是我们的大脑和身体的各项器官还是需要有足够的水分来滋养的,来保证身体的正常代谢。一般情况下,我们每个人每天的补水量不应该低于2000毫升。

立冬如何养生可预防疾病

想要安度凉秋还得做好这3点


现在刚刚进入秋季,天气虽然不像夏季那么炎热,但温度还是比较高的,由于秋天的气候十分干燥,加上之前为了度过暑季,我们消耗了不少的能量,因此这时候更容易出现各种疾病。所以在早秋,我们应着重滋补除燥,如果你想要安度凉秋,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还得做好以下4点,具体看下文的详细介绍。

1、防秋燥

秋燥时难以避免的,因为我们只能通过调节饮食来防秋燥。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特别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等功能,很适宜有内热,出现肺热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结的人食用。应多吃水果和蔬菜,还可多吃燕窝、梨、芝麻、藕、菠菜、鳖肉、乌骨鸡、猪肺、豆浆、饴糖、鸭蛋、蜂蜜、龟肉、橄榄。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

2、滋阴润肺

我们都知道,干燥的气候容易伤肺,因此在秋季的饮食上我们应偏向滋阴润肺为佳,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时可适当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秋季要尽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3、少辛增酸

在干燥的秋季,我们的肺的功能偏旺,若此时食用过多的辛味食品则会使肺气更加旺盛,进而还会伤及肝气,所以秋天饮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础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柚子、柠檬、山楂、番茄、荸荠等。

通过上文的介绍,想必大家也都清楚在早秋应该如何养生才能安度凉秋了吧。虽说现在已经正式进入秋季,但依旧是暑气难消,为了有效避免寒邪湿气侵入,我们应尽量避免吹空调、喝冰饮以及吃生食,以免加重肠胃负担,诱发各种疾病。此外,还应做好以上3点,才能更好地安度秋季。

夏季养生要做好10件事


火辣辣的夏天用什么方法搞定它?当然是要凉,要清热了。那么方法是怎样的呢?说到这个,我们就不得不说说中医养生的提倡,平心静气地稳定自己的心态,从心静自然凉入手,辅之以外界的凉茶、解暑粥相助,让我们彻底地掌握夏季养生的诀窍。

夏天的特点是燥热,“热”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因此,清燥解热是夏季养生的关键。

思想宜清静

盛夏酷暑蒸灼,人易感到困倦烦躁和闷热不安,因此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静,做到神清气和,切忌暴怒,以防心火内生。

大脑宜清醒

夏天人容易出现精神不振,头昏头痛的现象,预防的最好办法就是保证充足的睡眠。常言道:“热天睡好觉,胜吃仙丹药”,每天夜晚要睡7—8小时。此外,还要安排短时间的午睡,以缓解疲劳,保持大脑清醒。

饮食宜清淡

盛夏时节暑湿重,易发生湿热症,故炎夏的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食物为主,如清热解暑食品绿豆汤、莲子粥、菊花茶、酸梅汤等。既能泄暑热,又能祛湿邪,健脾利胃,还可起到清热、防暑、敛汗、补液的作用以及增进食欲。

夏季人们大多胃口不佳,应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之物,适宜吃些豆腐、鱼、蔬菜、瓜果等清淡食品,既可满足体内营养,又可预防中暑。可适当饮些清凉饮料和多吃些醋,既利消化和营养,补充因大量出汗而丢失的钾,又能生津开胃;抑制和杀灭病菌,预防肠道疾病。但冷饮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以防伤阳损身。

居室宜清凉

针对炎夏暑热湿盛的外界环境,居室要空旷清凉,不宜嘈杂喧闹,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凉爽,早晚气温较低时要将空调关掉。

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若将门窗大开,则热浪袭来,蒸烤难受;如果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启动风扇,那种阴凉的环境,会使人心静神安。室温控制在25℃—30℃之间,切不可使温度降至过低或直对电扇、空调吹之过久,以防凉气侵入人体诱发疾病。看电视时音量要小,室内灯光宜暗,以免增加烦热之感。

心气宜清平

炎热夏季,心清气静才能精神充足,保持人体机能旺盛协调,不然会心烦不宁,坐卧不安、心热内生。应有意识地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避免生气动怒,以达“心静自然凉”之目的。

身体宜清爽

夏季人体出汗多,临睡前洗个澡或用温水擦身,不仅可洗去汗渍、汗臭,还可洗去全身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保持了肌体光洁清爽,使汗腺通畅,对于清火败毒,防暑、防痱都有好处。另外,衣着力求宽松舒适,避免紧衣裹身,并要经常换洗。

体虚宜清补

夏季体能消耗大,加之食欲下降,身体容易虚弱。用含蛋白质高的食品如鸡、鸭、鱼类、海产品、豆制品等食物与西洋参、党参、黄芪、当归、陈皮、甘草等炖汤服用,通过清补,既可改善体质,又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游乐宜清幽

炎夏不可远途跋涉或做剧烈运动,可就近寻找清新幽雅之境。早晨,曙光初照,空气清新,可到园林或郊外散步锻炼,吐故纳新。清泉白云,鸟语花香,精神会为之一爽,傍晚,若漫步徜徉于田间、河边、湖畔,那习习的凉风轻拂,会使你心静如水,神怡似梦,荡涤你心头的烦闷,暑气顿消。


夏季养生要做好这3点:清心、养神、护脾胃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