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常识 > 太极拳养生 > 导航 > 太极拳养生

太极拳松沉15法

太极拳养生。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开,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头,天天发愁,添病减寿。”社会的发展让更多人注意到了养生这个话题,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注意养生,这种“恶”会报复我们的身体。积极而有效的养生常识是如何进行的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拳松沉15法,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1、实的部分身体从上往下放松而沉到脚底,如松而不沉,不是真松;虚的部分身体从下往上放松而飘或提起来,如松而不飘或不提,亦不是真松。太极拳下盘的沉提劲,就是这种练法之一。

2、如在练拳架或练推手时觉得膝盖过分受力,不是真正松膝。不要把膝关节承载过多的身势重量,而是靠松胯把身势重量下沉至脚底。如能松胯,则膝盖松开自然受力。

3、如在练拳架或练推手时觉得腰骨或腰肌过分受力,不是真正松腰。

4、有人说弓步的后脚稍许弯曲是对的练法,有人说弓步的后脚伸直是对的练法,其实这些人不真正懂得弓步的虚实状态。对此我赞成太极名家董英杰先生的意思:弓步的后脚,不用时为虚,可以稍许弯曲;用时为实,接对方之劲力卸落地面时后脚伸直,发劲时后脚蹬地由实变虚,亦可伸直。

5、有人把肩关节练得很灵活,以为松肩坠肘练到位了。其实“松肩坠肘”的“肩”主要指“肩胛骨”,“ 肩关节”好松,肩胛骨难松。只有肩胛骨松开后,两手臂才能相通,又利于气沉丹田。

6、何谓腰胯带领四肢,就是说四肢的一举一动都受腰胯带领;如果腰胯在这个势完成运动后,上肢或下肢还有多余的动作,那么,说明腰胯与四肢的运动已脱节。

7、有人用弯曲膝关节来降低下盘重心和身体高度的练法,一不是松沉,而是硬意坐低;二是膝关节僵紧,不利于虚实变化,又容易损伤膝关节。只有松腰、松胯的身势下沉,脚底受力(不是僵滞长时间的受力,而是地面反座力前短时间的受力),膝盖不受力,才是松沉。

8、当练拳中出现肩膀酸痛、腰腿酸痛等,是因为筋骨强度还不够,而不一定是方法错。累是必然的,但也是阶段性的,累过去了就不累了,这才是正常的,但不要以为累是长功夫的标准,更不要去追求疲劳。

9、太极拳的精髓就是练出松沉劲,脚下生根的松沉劲是基础劲,是底层劲,亦叫母劲,其他劲道都是由松沉劲展开生出。如身上无松沉劲而谈练整体劲,那是没用的空话。

10、只有松腰塌胯,才能使身体中正的沉到脚底地面;只有沉到脚底,才能产生地面反座力;只有地面反座力,才能驱使身体由后坐势变为前弓势或由前弓势变为后坐势。与其说实脚是蹬地而起,倒不如说实脚是借助地面反座力而起。

11、松得好不好在推手和散手中可以得到考验,但不能从推手、散手中去作主要锻炼,基本的训练是要从拳架、功法中去练松。

12、有人一招一式都打的都很规矩很漂亮,如果不懂劲道与势法都是白练浪费时间而已。从某种角度上说:练太极拳不是从套路开始,而是从劲道与势法开始。所以明白的人明白,不明白的人不明白。

13、太极拳的 “接劲”,是对方以任何方式快速打来时,我方承接运用之法。两力硬碰硬,是为撞劲,当以大力者易胜,或者造成两败俱伤。“接劲”好比一个重球击来,我“能吸住,而复掷出,乃为接劲”。所以,掌握了太极拳的接劲,也就掌握了太极散打的高级技艺。

14、所谓舍己,并非真的“舍己”,是顺应来势,伺机而动;乘虚而入,避实就虚;因势利导,后发先至,这样理解才较为得当。

15、接手是散打中第一阶段的功夫,如方向、角度、力点、速度及眼、手、身、法、步的合一,接手达到熟练程度时,就要训练拳架式子的打法应用,当打法与内功整合之后就可练习自由搏击了。

精选阅读

太极拳练习经典!能背下来的拳友真了不起


1 概 要

无思无虑静下来,平心下气沉丹田。

立身当中正,头颅不宜偏。

前后顶劲碰起,二目平视直前。

神送前手头忌动,呼吸深沉自丹田。

耳向后听心贴背,舌尖轻挑颚齿间,

胸微含、肩里卷,屈臂泛臀裆开圆。

裆莫扭,亦莫涮,背丝扣形循环缠。

身忌上蹿胡乱摆,宁低不高行平线。

双手相合勿翻动,微贯一气指肚间。

上行不过眉,下行似松开,

内转拇指界中线,外运勿探沉肘尖,

莫贪莫夹,束肋毛肤相挨。

腰如车轮左右转,虚实分明互相连。

脚踏忌“八”、“丁”,切记合脚尖,

内掌踏地偏重,大二足趾领先。

宁进不退,下在上先。

注阴不注阳,注后不注前。

无处不太极,缠丝劲当粘。

心意、气力、筋骨,手足、肘膝、胯肩,

内外六合分明,上下周身关联。

腋腿四窝名“四”,左与左对右亦然。

运行结合呼吸,不丢不顶徐延。

静如山岳动如电,蓄若开弓发若箭。

捕鼠猫形搏兔鹘,聚精会神莫稍偏。

刚而不僵轻非浮,五阴五阳虚灵现。

着熟懂劲循序进,黏粘神明自通玄,

谦虚谨慎重武德,急躁狂妄门外汉。

2浅 解

无思无虑静下来,平心下气沉丹田:

练拳时要排除一切杂念,脑子里什么也不牵挂,思想沉静下来。脐以上不准有气,气下沉至丹田(丹田在脐下二、三寸之间,个人的中指中节叫寸)。初学时知道把气沉下就行,不能斤斤拘泥,否则,易于顾此失彼,挂一漏千。

立身当中正,头颅不宜偏:

身躯当笔直,不得佝偻、凸胸、左倾右斜,头应端正,不得俯、仰、摇、扭。

前后顶劲碰起,二目平视直前:

前后顶是指头部的前囟和后囱。思想上体会这两处微微碰起就行,不能僵颈硬往上顶,颏须稍收敛,两眼直向前方平视,前后顶也就不易丢失。低头便失前顶,容易精神不振,晕头转向;仰头便失后顶,容易呼吸紧张,横气填胸。

神送前手头忌动,呼吸深沉自丹田:

神,指眼神。就是说手向左右内外上下运行时,须以眼神瞟送前边或上边的手,不得摆头晃脑或抬头去看手。眼神也是全部精神所贯注,须知收敛、收视之功。呼吸深沉,也正是古人所说的“吐纳术”。丹田:也叫气海。呼吸皆须深沉,发自和还原于丹田。小腹应很自然的保持鼓荡(不能受压秕塌),呼吸就会随之自然了。

耳向后听心贴背,舌尖轻挑鄂齿间:

儒教讲“执中”,释教讲“虚中”、道教讲“守中”,练习太极拳也都很讲究和重视“中”字。由于两只眼睛看着前面,眼神也顾盼着左右,后面就好像没法觉察,所以耳向后听,也叫反听,心意贴背来维护中立和防范后面的空虚,同时也达到了“动中有静”、“周身相随”的体用要求。

口宜合拢,用鼻孔呼吸,舌尖轻挑上牙根和上鄂之间,这样,舌尖下很容易流出津液(唾液——中医称为华池,玉液琼浆)必须咽下,既保元气,又免在练拳中发现口干枯渴和急喘难支的毛病。

胸微含,肩里卷,屈臂泛臀裆开圆。裆莫扭,亦莫涮,背丝扣形循环缠:

胸含,肩自里卷,背也自拔,就达到了“含胸拔背”的要求,但含胸不要误解为弯腰。练太极拳不论内劲外形,都是从从容容,绝不准放荡不羁。内劲是心意指使,外形是内劲所摧,手、足、臂、腿都不准僵硬直滞。运行中臂、腿皆不离弧形、园形、半园形。顺逆缠绕,须有一定的曲度存在,做到“曲中求直”。

臀,绝不能垂,也不能收敛,必须泛。泛臀也绝不是蹶屁股,泛臀裆才便于开圆,也才符合陈鑫老人家《陈氏太极拳图说》所谈到的“裆贵开圆”。

裆不开是“人”形,开了裆是“⌒”形。

裆在运动中,不准扭,也不准涮。扭是别扭,涮是摆晃。一有扭涮,身便散乱。也正是“其病必于腰腿求之”的实证。其所以然,裆乃腰腿之枢纽也。

裆撑负着中下两盘,对蓄发转拆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它如同磅板,运行平线,不准有侧、斜、挑、躺的迹象,坐骨尖犹如磅卵。

背丝扣“∞”形,是指下盘的内劲围绕着两腿根循环缠绕的形象。初练时,是去而复来,久之,是一直向内缠的。

身忌上蹿胡乱摆,宁低不高行平线:

练拳自始至终,身躯都不准胡乱摆动,更不准忽地上蹿。

身法要行平线。身法可由高往低保持平衡往下练,绝不许忽高忽低。“跌岔”、“铺地鸡”两势例外,但两势都必须结合上势身法的高度,也各有寓意,当与其它姿势截然不同。

双手相合勿翻动,微贯一气指肚间:

拳架中任何姿势,皆没有直来直去信抡乱砍的手法,要始终保持两手四六相合和沉肘塌肩的运行。绝不能使两手像摇波浪鼓般的妄动乱翻。

手臂运动要轻灵,不要用笨重的气力。手指不宜硬并或散开,微微相曲相挨为宜。外运时要以内劲摧外形,由腰而肩而肘而手而指梢。内运则由指梢而手而肘而肩而腰。顺逆往来的转缠,要沉肘束肋,后指稍微偏重于前指稍,付着食、中、无名三指肚微微贯上一点气,觉着微麻就做到要求了。

上行不过眉,下行似松开:

除“金鸡独立”,一般运动,手都不准超过眉毛,但二势都有上掤下按的意思。

手往下运行时,臂须保持一定的弧形,意识上应尽量往下松开。

内转拇指界中线,外运勿探沉肘尖:

两手内运,拇指不要超过中线,陈鑫老人家说过:“我守我缰,切莫失界。如若失界,魂飞魄散”。这说明如在练拳时不注意这样的失“中”失“界”,就要犯“贪”、夹的毛病,一但与人推手,易被人乘。

手外运时,臂莫失弧形,自然就不犯探、贪的毛病,须切记微沉肘尖。

莫贪莫夹,束肋毛肤相挨:

手臂外运不要贪探,内运不要夹紧,须很自然地使肱部贴近胸或肋,使两者之间的毛肤有触觉感,符合“沉肘束肋”的要求。

腰如车轮左右转,虚实分明互相连:

拳经曾说“命意源头在腰隙”,实际在运动中,其显示的地方,则在两肋与盆骨之间。腰的运动一般有两种:一谓之“花腰劲”,一谓之“套腰劲”。

虚实也就是阴阳、开合、动静、轻重、刚柔等等。处处都讲虚实,总之是一个虚实(这里指的是腰部的虚实)。互相连,是互相连绵,不断变化的意思。

脚踏忌“八”“丁”,切记合足尖,内掌踏地偏重,大、二足趾领先:

练架很忌讳脚踏成“八”字形和“丁”字形。特别是初学,练时必须注意,两足向内微合,起码得摆正。脚掌内侧踏地要偏重于脚掌外侧,但脚掌外侧绝不准翘起。大、二足趾要抓紧地面。要分清轻重(虚实),切忌双重(两足一样重叫双重)。脚步转换一律是以脚跟着地转换,不得用脚尖着地转换。步的距离,大的是本人的一腿之长,小的是中间填下本人一竖脚。远则起动不灵,近则狭促不固。

宁进不退,下在上先:

推手时脚步不能轻易后退,练拳时一般也不能后退。有些姿势虽向后退,而其意必寓有前进之意。这就是:欲抑先扬、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前先后… …的辩证道理。每一动都离不开这个道理,太极拳谓之“引”,就是这个道理。

下在上先,是指每一行动每一姿势,下盘要在上盘之先,绝不能手臂抡了半天,腿脚还没有动,但“意”都在行动之前。

注阴不注阳,注后不注前:

前为阳,后为阴。练拳时的虚实,是“刚中寓柔”。在外形上前手前足是阳,而在后边手脚的内劲必须偏重。后腿必须保持微屈膝,两腿窝必须保持窝状。后腿也不能很蹬紧,很蹬则窝状就不易保持。

无处不太极,缠丝劲当粘:

全身每处都在公转和自转,都在作圆形或半圆形或弧形的旋转。绝没有直来直去,直上直下的势和劲;无极、太极的内在是初形和成形的有与无的不同,而外形则都是圆形,因此拳是内劲摧外形,而非无极之空无,所以叫无处不太极。

在旋转运动中,是由趾而胫而股而会阴,由身(命门)而肩而肱而桡骨尺骨直缠至指梢的旋转,就叫“缠丝劲”,也叫“螺旋劲”。缠有顺逆、正倒、内外、前后、上下、左右、大小之别。这个缠,不让有中断迹象地延缠而叫“劲当粘”。

心意气力筋骨,手足肘膝胯肩。内外六合分明,上下周身关联:

“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叫内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叫外三合,总而谓之“六合”。练拳时须各两者(如心与意、手与足等)之间相配合,合而言之为“一合”。这正是“一本万殊,万殊咸归一本”的道理。

腋腿四窝名四,左与左对右亦然:

四(音kui,本意为绳子系的扣)对照与“外三合”精神一致,是对外形协调一致的关键要求。主要还须知道“腋窝不得见,腿窝不凸现”的严格原则,也就是腋窝不能外露,腿窝要时时处处保持窝状,不能成平板形,更不能成凸出形。否则,就顶而不灵活了。

运行结合呼吸,不丢不顶徐延:

太极拳为内功拳,主要是以内劲为主,内劲是靠呼吸支配调节的,外形动作是靠内劲摧动的,故运行转换都必须结合呼吸,但都是受“意”来指使的。在“意”的主导下,结合“六合”的要求,自自然然持久不懈的操练,不让有断续处和凸凹处,也就便于做到不丢不顶的境地了。

静如山岳动如电,蓄若拉弓发若箭:

静要沉稳,动要机灵迅速。总的来说,动静是既统一又对立,不能呆板对待。当然,动与静都是受意念驱使的。

蓄与发是指蓄劲与发劲而言。四肢身躯为五张弓,合而为一张弓。这句话的精神,是要在“急来则急应,缓来则缓随”、“逆来顺受,舍己从人”的条件下蓄而后发之意思。达不到内外一至,不免要有望洋兴叹之感,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是不难做到的。

捕鼠猫形搏兔鹘,聚精会神莫稍偏:

这两句话是比喻聚精会神,像猫捕鼠、鹰抓兔那样蓄而后发的神气姿态。主要是不能脱乎虚实转换,达到矫健轻灵,最要紧的是指身法、步法和眼神结合一致。

刚而不僵轻非浮,五阴五阳虚灵现:

练太极拳,很重视“刚柔互济”。这个刚,不是僵硬的刚,是由柔中练出来的刚。

重则滞,轻则灵。但轻不是飘浮。僵滞必顶,飘浮必断、必丢。务须顶劲不失,中立不偏,潇洒松沉,以意行气,虚实分明才为适中。

陈鑫老人家著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说:“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显好手。唯有五阴和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妙手一着一太极,空空迹化归乌有”。根据这个论点,必须做到五阴五阳,才能臻于不偏的虚灵境地。

着熟懂劲循序进,黏粘神明自通玄:

太极拳前辈曾说过:“由着熟而渐至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以上所述,也正说明“循序渐进,不可躐等”方可逐步达到这种玄妙地步。

谦虚谨慎在武德,急躁狂妄门外汉:

武德是练拳者第一基本准则,务须做到谦虚谨慎,奉公守法,勤学苦练,不得急躁求成,狂妄欺人。反之,将遭人不齿,应共勉诸!

王战军直言网络喷子不懂太极:太极拳能实战也能养生!


近日,45岁的太极大师王战军通过社交账号提到了对太极拳领悟共有14层境界,而层次最低者当属不练拳的那些人,王战军夸赞太极拳具有其他运动所不具备的独特功效,其中实战和养生是让很大一部分人收益的,这也是网络喷子所无法理解的。

王战军指出,太极拳风靡全世界,在习练人数和益处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也十分期待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这个大家庭当中:“太极拳,全球习练人数超过1.5亿,美国《时代周刊》曾将太极拳运动比喻为最完美的运动。在中国太极拳还被称为国术,是武术、体操、哲学、文化、技击、健身融为一体的运动,其养生功效最完美,最为显著。不练拳者(除因客观条件不能练习者)实在可惜。”

王战军强调,太极拳需要静下心来练习,切不可操之过急,更不用带有浮躁之心,太极拳的深奥需要细细体会,真正能感悟太极博大精深的爱好者甚至还能体会到“小宇宙”的存在:“会练了,也不讨厌练拳了,但是却懒于花时间慢下来,静静的习拳、慢慢的悟拳,心里还是有短、平、快迅速学好一套拳的想法。拳可静心,心不清静,怎么还有时间来感悟哪一门子的拳。 拳,一起一落,就是慢下来体会一个小宇宙、静下心感悟一个大世界。”

王战军最后表示, 他认为太极拳是一个集体项目,自己关起门来练习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会练拳,也爱拳,却吝啬,只愿自己享受,躲着人一个人练习。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了太极拳要和大家一起练,一起分享太极的境地才最是快乐。谓之拳卒,开始感悟拳的真境界。曾有老师傅说过:在太极拳的面前自己永远都是学生。并非太极拳有何高深难懂之处,而是练太极乃“练在拳里,心在身外”,就像我们老话里常说的“功夫在世外”一样的道理。 ”

夏季养生小常识 练习太极拳的原则和好处


夏季的到来,早晨天亮的时间越来越早,天气也越来越暖。这个时候最适合晨练了,太极拳是受到了大多数中老年人的喜爱。那么,今天就和大家来介绍一下练习太极拳的原则和好处都有哪些吧。

练习太极拳的原则

中医学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活动的物质基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的调和与通畅是人体健康的关键。太极拳着重于对精、气、神的修练,尤其在锻炼时要求以意导体、以体导气,从而使气血运行流畅而致平和。因此常见一般练习太极拳有年之人,即使在冬天在户外打拳,也无需戴手套,练习后手还是暖暖的。这仅说明练习太极拳能促进气血运行的只鳞片甲而已。

中医学将气归纳成: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其中元气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宗气是水谷精微之气与大自然空气的混合体,积于胸中,以补充元气。营气行于脉中,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卫气行于脉外,有温分肉、肥奏理、司开合的作用。它们的协同作用,保证了血脉的畅通,维持了人体周身各部的功能作用。

太极拳则将元气、宗气、营气流归成内气,将卫气归为外气,通过养、蓄、运、使四个方面来练气养生。尤其是吴图南师爷提出的养蓄宗气、培补元气。运行营气、开发卫气,更是太极拳养生保健的关要之说。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

太极拳是一种内外兼修,动静结合的拳术,是我国特有的练身武术之一。太极拳的特点是松、静、柔、深。

松是放松。肌肉和精神都放松,采取自然站立姿势,舒适自然。练拳时动作轻柔圆活,不用紧张用力。由于全身放松,血管也就放松,便能促使血压下降,增强血管弹性,加强心肌的营养,有利于防治各种心血管疾病。

静是安静、沉静,全神贯注,摒除杂念,这对调节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独特的作用,对治疗神经衰弱有很好的效果。

柔是动作柔和、连贯、不急不躁、上下相随、内外结合,眼随手转、步随身换,使全身各部位器官有机配合,能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有和改善各器官之间的协调配合,从而增强人体各方面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

深是呼吸匀细深长,沉静稳定,气沉丹田,加强呼吸深度,保持肺组织弹性,增加肺活量,对增强呼吸系统功能和帮助肺结核患者康复,有良好的作用。

太极拳又是以腰为轴,腰部活动能促使腹腔血液循环,增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对肝脏也有按摩作用,能改善消化系统功能,消除肝脏瘀血,改善肝功能,对有消化系统疾患和肝炎患者有很好的作用。总之太极拳是一种温和的全身运动,对身体各方面都有好处,并适合年老、体弱和病情较轻的冠心病,肺结核、肝炎乃至癌症患者练习,强烈均可,老幼皆宜。

“用脊柱行拳”是太极拳疏经脉、通气血、养生祛病的根本所在!


“你有一万种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变人种,你没有健康,只能是空谈。”社会在发展,养生也逐渐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焦点,健康离不开养生,积极的心理离不开养生。就养生常识话题,您是如何看待的呢?急您所急,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用脊柱行拳”是太极拳疏经脉、通气血、养生祛病的根本所在!”,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大家都知道,把太极拳打得既缓慢又松柔,能疏经脉,通气血,从而使人体获得健康和长寿,但未必人人都知道——“用脊柱行拳”,是太极拳之所以能够疏经脉、通气血、养生祛病的根本所在。脊柱包括颈椎、胸椎、和腰椎,以下从人体的构成,脊柱的构成,腰胯的重要作用三方面做一叙述。

1、人体的构成

太极拳运动是全身运动,或者叫做在腰脊带动下的全身运动,所以应该从人的结构谈起。

按照中医理论,人体是由气、血、经脉、骨、髓及脏腑组成的。五脏指的是:心、肝、肺、脾、肾;六腑指的是:大肠、小肠、膀胱、胃、胆、三焦。这些脏腑是由许许多多的经络联结在一起的,每条经络都有若干个穴位,这些穴位相当于气血的能量库,调节它不仅能防病治病,而且可以改变人的生命质量。

脏腑的俞穴都处在脊柱周围,根据中医的气血理论,对经络穴位进行按摩、贴膏药和梅花磁针等方法,能疏通脏腑的气血,来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效果很好。根据临床经验,许多内脏疾病,通过脊柱的推拿、按摩、针灸等疗法就能治愈。临床中诊治颈椎、胸椎、腰椎疾病中,有一半的病人伴有植物神经紊乱和相应的内脏疾病,当脊椎病治好后,这些相应的脏器疾病也就痊愈了。而练太极拳,同样也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太极拳以活动腰脊为主要运作方法。要求由腰主宰,腰脊一动无有不动。由于腰脊不停地运动,使人体产生各种各样的姿态,配合拳势呼吸及内气鼓荡,使脊柱有节律伸缩张弛,只要脊柱一动,处在脊柱周围脏腑的俞穴就得到按摩和锻炼,尤其是腰脊命门的两边,腰眼的前折后迭更为激烈,使两肾得到非常有益的按摩,从而增强丹田气,疏通脏腑的气血,达到健身治病的目的。只有丹田气饱满,才能阴平阳秘,固命之本。丹田气是生命的根本,是协调阴阳,抗御病邪侵袭的关键。

2、脊柱的构成

人的脊柱是由5节腰椎、7节颈椎和12节胸椎所组成。24块骨节,既节节放松连套,又虚虚对准,中正重迭,支撑着全身的重量,动摇性很大。人体的各种姿态,是通过脊柱的变动,并且带动四肢的运动而形成的。人体的自然脊柱为S形,由胸椎的后曲,颈椎和腰椎的前曲而形成两道弯曲。要想形成太极身法,这两道弯曲应该基本上填平,通过虚领顶劲、含胸塌腰、屈膝松胯等功法的作用,把脊柱的S形弯曲度减小了一些,这是中国的内功拳和健身气功所要求的,以利内功的修炼和内气的蓄养。

脊柱中间形成椎管容器,容纳全部的骨髓,骨髓中有许多神经细胞体,如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行走的神经纤维束,是联系脑和神经的通路。行拳时感受器收到外界的信息,通过脊髓传给大脑,大脑进行综合分析,发出命令,由脊髓传给身体的相关部位,作出反应,产生出太极拳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的十三势动作。

太极拳中的气沉丹田,尾闾中正,是腰椎活动的结果;含胸塌腰,气贴脊背,力由脊发,这些是胸椎活动的结果;虚领顶劲,竖项神惯顶,这些是颈椎活动的结果。只要行拳,在意念的统领下,以命门为火车头,带动脊椎和四肢运动,直接关联到背部的骨髓神经。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先由脚下的阴阳变化,及腰部的虚实变化,通过脊柱及四肢的节节惯串,才能引起肢体的形状变化,而节节惯串,必须是全身松静、松透的前提下才能完成。松是练拳的方法,也是练拳的灵魂,而节节惯串才是练拳的目的,没有节节惯串,就不能练出内劲,肢体松不透就不可能达到节节惯串的目的。

拳经曰:一举动周身具要轻灵,尤须贯串。这说明节节贯串在太极拳中是何等的重要。腰带肢体和四肢运动,先有腰部的松、沉、转、放长,然后才有肢体的前进、后退、上起、下沉、左顾、右盼。整个行拳的过程,就是脊柱活动的过程,这样不仅任督二脉及五脏六腑的俞穴得到按摩,同时脊髓神经也获得良好的锻炼,增强了任督二脉的气血畅通,五脏六腑才能跟随健壮,这些部位的骨节和肌肉群亦同时得到锻炼。

陈氏太极拳套路之我见:养生与发力的式子应该分开


陈式太极拳是目前中国流传得比较广的一个拳种,但是综合观看他的套路编排似乎并不是太合理,我以前书写过循经24式太极拳的套路,探讨了他前后顺序的合理性。比如刚开始就以阴脉循行为主的“野马分鬃”, “白鹤亮翅” ,分别以横向和纵向循经来演练,之后则以阳脉循行为主的“搂膝拗步”来调节阴阳,不使行功有所偏差。再之后则有“手挥琵琶”来收敛气脉,进阶修行心、金二脉(继续“野马分鬃”, “白鹤亮翅”的修行),他的编排是非常合乎太极理论的。

那么陈式太极拳是否有循经内涵,套路编排的循经是否合乎太极理论,因本人未曾习练,不便多言。这里仅以我看到的很多人演练的陈式太极拳视频来探讨一二,他们的套路编排是不是合理?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稍为还好些,还可以慢练。但是不知是有所失真还是本身如此,很多人练时多是弓马步,没有龙行之姿,无法升腾阳气,以分阴阳,以成太极。而且因为深蹲,一旦慢练,则无法收敛身姿,以致于不得不扭身收腿,送手,这也是我以前说过练内家拳不可以犯的毛病之一。一旦犯此病,则气机外泄,不能收敛于内脉之中,是阳刚外越。

而且从功夫的角度而言,慢悠悠的练习,是为了让身体周身气机连贯,但是他经常练几个式子就忽然搞个震脚或发力的动作,这就把好不容易连接为一体的真气给震散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看到过一个现象,就是一个软的水管连在自来水龙头上,然后打开开关,水就流出来了,这水呢,是连成一条线的,没有中断。可是你要是忽然用力一甩动,那水就喷得很远了,可是你看到的水流就断开了,这就是陈氏太极拳忽然发力的后果。

而老架二路就比较夸张了,明显不合适太极这种柔缓的练法,而是一种适合发力,冷脆快急的风格,可是他硬生生的加入了太极拳风格,这就是乱来了。在武当宗风中,太极拳的产生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比如最早期是三丰祖师看到很多武林中人为了技击而伤身,所以创造太极拳“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另一个原因则是当年刺王杀架(刺杀雍正)之后,清王朝开始清洗武林,为了能继续练武,就创造了太极拳,把武当的神功绝技隐于其中,纳险绝于平和,让官兵一看:“哦,这是练来玩的,这么慢,杀不了人,不是武功。”这样就可以公开习练武功。这也是先天六脉太极拳的由来,并不是全部由三丰祖师所创,很多功夫是后人改编武当功夫而来,但是因这些功夫亦是宗传法脉,自然列入武当功夫范围。

说这个呢,不是在争论陈氏太极拳是不是武当功夫?他们认为是陈王廷所创,那就是了,没有什么好争论的。说这个是让一些人知道,有的人功夫已经失真。就像武当宗风太极拳一样,练好这些松柔缓和的太极拳之后,就要学习其他进阶的专修功夫,那是刚猛霸道的专习,并不会把那些刚烈的功夫也象陈氏一样又搞回慢练了,不同的功夫有不同的练法,不可以混练,混练练不出功夫来。

陈氏经常说杨氏太极拳之所以没有刚猛的练法,是因为杨露禅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贵族,体弱多病,又不能吃苦。所以将太极拳老架中的一些高难度动作,如跳跃、跌叉、震脚等,改作不跳、不震,或减小难度,使姿势变为简单易练,动作轻柔缓。史实具体如何,因时间过于久远,已经不得而知,但是从杨氏太极拳的编排来看,是符合规律的,轻柔的动作就应该放在一起运动,中间不要乱穿插高难度的动作,这不适合初学者练习,容易把气脉搞中断。

动作的快慢,发力与否,其实不取决于个人的想法,而是取决于功夫的架子,比如少林玉环桩,你只要自然去练,他就必然是那种威猛的风姿,要是你硬性想练成太极的风格,那就完了,永远练不出功夫,会很别扭。同样的,太极拳的风格你硬要练成刚猛的发力,那就不是太极了,动作全变样了。

从我个人所学的先天太极拳来看,他分成四段来练习,每九式成一个循环。前面的式子相对就比较柔和舒缓,可以很好的慢慢练,来舒通气血,温养元气,适合初学者练习。后面亦有跳跃,踢腿,震脚等一些发力和高难度的功夫,但是那是给有了基础的人练习的,到了那阶段,这些发力的动作已经不影响循经了。这样一分段则使功夫层次一目了然,锻炼起来效果更佳。

写此篇文章是希望诸多陈氏太极拳的老师能更好的改良套路,同时在演练太极拳时,当还太极自然面目,不要勉强深蹲,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则气血必然不畅。而老架二路亦应该回归本来刚猛风格,不要混杂太极拳养生练法,那样就两头不靠了。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收藏,点赞,评论!

武当太乙铁松派代14代传人

武当先天太极拳代19代传人 凌霄客

松露和松茸的区别


二、松露的功效三、松茸的功效

松露和松茸的区别

1、什么是松露

松露(学名:Truffle)是一种蕈类的总称,分类为子囊菌门西洋松露科西洋松露属(学名:Tuber)。大约有10种不同的品种,通常是一年生的真菌。通常是一年生的真菌,多数在阔叶树的根部着丝生长,一般生长在松树、栎树、橡树下。散布于树底方圆120~150厘米,块状主体藏于地下3~40厘米。分布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中国、新西兰等国。

松露食用气味特殊,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松露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其苛刻,且无法人工培育,产量稀少,导致了它的珍稀昂贵。因此欧洲人将松露与鱼子酱、鹅肝并列"世界三大珍肴"。

2、什么是松茸

松茸,学名松口蘑,别名松蕈、合菌、台菌,隶属担子菌亚门、口蘑科,是松栎等树木外生的菌根真菌,具有独特的浓郁香味,是世界上珍稀名贵的天然药用菌,我国二级濒危保护物种。松茸好生于养份不多而且比较干燥的林地,一般在秋季生成,通常寄生于赤松、偃松、铁杉、日本铁杉的根部。我国主要产茸区有香格里拉产茸区、楚雄产茸区和延边产茸区等地区,其中香格里拉产茸区占全国总产量的70%,是连续30年的松茸出口冠军。

3、松露和松茸的区别

松茸和松露的形态区别

松茸:松茸形若伞状,色泽鲜明,菌盖呈褐色,菌柄为白色,均有纤维状茸毛鳞片,菌肉白嫩肥厚,质地细密,有浓郁的特殊香气。

松露:松露子实体如块状,小者如核桃,大者如拳头。幼时内部白色,质地均匀,成熟后变成深黑色,具有色泽较浅的大理石状纹理,外形奇特可以小如花生,也可能大如手球。子囊果球形、椭圆形,棕色或褐色。

松茸和松露的产地区别

松茸:中国很多地区都产松茸,但各地区松茸的品质差异巨大,价格最高相差数十倍,主要产区有香格里拉、楚雄和延边等地区,其中香格里拉占全国总产量的70%,是连续30年的松茸出口冠军。

松露:松露偏好碱性土质,高品质的松露主要出产于石灰质地形区内,如意大利的阿尔巴、法国的佩里哥、中国的云南等,全都位在石灰质地形区内。

松露的功效

科学研究数据显示黑松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锌、锰、铁、钙、磷、硒等必需微量元素,以及鞘脂类、脑苷脂、神经酰胺、三萜、雄性酮、腺苷、松露酸、甾醇、松露多糖、松露多肽等大量的代谢产物,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其中雄性酮有助阳、调理内分泌的显著功效;鞘脂类化合物在防止老年痴呆、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抗肿瘤细胞毒性方面有明显活性;多糖、多肽、三萜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抗疲劳等作用,可用于保健养身。

松茸的功效

松茸具有抗辐射、抗衰老、抗癌、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驱虫等功效,同时还有治疗糖尿病、早期癌症的特效。日本有关资料显示,松茸抗癌效果可达90%以上 抗癌,据分析,鲜松茸约含水分89.9%;在菌子中粗蛋白17%,纯蛋白8.7%,粗脂肪5.8%,可溶性无氮化合物总量61.5%,粗纤维8.6%。此外,还含有丰量的维生素B1、B2,维生素C及其他营养素。据许多文献记载,松茸具有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等功效。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松茸还具有治疗糖尿病、抗癌等特殊作用,列担子菌类抗癌之前茅。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2养生常识频道《太极拳松沉15法》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太极拳养生”专题供您欣赏!

太极拳松沉15法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