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中医未病先防保健养生方法 > 导航 > 中医未病先防保健养生方法

与其花钱治病,不如花钱养生,中医养生,未病先防,延年益寿

中医未病先防保健养生方法。

“不怕工资低,就怕命归西。不怕挣钱少,就怕死得早。”养生从历史上的玄虚传说,已经进入大众百姓视野,只有作好了平日的养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积极而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与其花钱治病,不如花钱养生,中医养生,未病先防,延年益寿,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我们先来看一看城市常见疾病人均住院费用:

这是第16位到第30位,可以看见,费用大约都在7000左右,这还是医保报销之后的。

更常见的,感冒、咳嗽,去医院的话,没有几百块钱是不行的。

在中医的古籍《黄帝内经》里这样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大意就是说,生病了去治病,就好像口渴了再去凿井,打仗了才去铸造兵器,不是已经晚了吗?强敌了预防在疾病中的重要性。

却病十要

一要静坐观空,万缘放下,当知四大原从假合,勿认此身为久安长住之所,战战以为忧也。

二要烦恼现前,以死喻之,勿以争长较短。

三要常将不如我者,巧自宽解,勿以不适生嗔。

四要造物劳我以生,遇病却闲,反生庆幸。

五要深信因果,或者夙业难逃,却欢喜领受,勿生嗟怨。

六要室家和睦,无交谪之言入耳。

七要起居务适,毋强饮食,宁节毋多。

八要严防嗜欲攻心,风露侵衣。

九要常自观察,克治病之根本处。

十要觅高朋良友,讲开怀出世之言,或对竹木鱼鸟相亲, 然自得,皆却病法也。

饮食养生口诀

谷物豆类和蔬菜, 豆腐绿茶食用菌,

三类食物时常有。 酸奶豆浆骨汤熬;

谷物上好燕荞麦, 外加带皮红葡萄,

美食小米玉米粥。 长期食用寿年高。

常吃番茄炒鸡蛋, 动物食品有规律,

莫忘南瓜胡萝卜。 体小反而品质优。

洋芋红苕苦瓜佳, 虾鱼鸡肉再羊肉,

果王草莓和苹果。 猪肉牛肉排在后。

少吃猪肝葵瓜子, 大蒜吃法有讲究,

泡菜油条方便面。 切后刻钟才用上。

烤牛羊肉臭豆腐, 与氧生成大蒜素,

吃了得癌遭大难。 生熟都能把癌抗。

黑木耳防血粘绸, 食物来源动植物,

食用墨鱼皮肤靓。 主食副食细粗粮。

花生红衣要去掉, 食量三个四六开,

需要补血属另况。 品种优配兼多样。

口诀简单,朗朗上口,各位可以分享、收藏给好朋友哦。

扩展阅读

中医养生 让你延年益寿中医养生法


中医渊源很久,从古至今不知经过了多少个春秋,还是没被人类完全运用。当然这也不可能完全掌握的。那么,中医养生究竟有哪些功效呢?该遵循怎样的中医吗?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方面的知识。

中医养生

一、脚底为第二心脏,常搓涌泉益健康

中医专家说,人体的脚部分布着60多个穴位,这些穴位分别与五脏六腑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全身各器官的反射部位都与其有联系。

但由于脚底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先 天薄弱环节,客观上为寒湿邪气的侵袭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说脚部的保健比其他部位显得尤为重要。经常温浴后搓涌泉穴,可去病延年。

二、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

中医认为,唾液是人体精华,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所以常咽唾液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疗疾又延年

此句话通俗的来说,就是每天收缩肛门100边,可益寿延年。

四、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

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之重要12经脉和40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会聚于头部。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所谓针灸性按摩或刺激,可去病健身。勤梳头的确是一项积极保养人体精、气、神的简便易行的长寿保健对策。

五、安心静坐延年寿,调身调息加调神

医学研究表明,情绪与健康二者紧密相连。凡情绪乐观开朗之人,可使其内脏功能健康运转,增强对外来病邪的抵抗,同时在平静的情绪状态下,方可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因此,古人的摄生之道之一便是安心养神。

“谷道宜常撮”,认为肛门周围的肌肉应时常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尤其对防治痔疮有特别疗效。

六、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

中医专家研究发现,人的耳为肾之表,双耳灵表明肾旺,而肾精盈满,则表示听觉灵敏。搓揉耳朵,实际上就是间接的补肾。

七、提高睡眠质量—四大宝

中医睡眠机制是: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所以夜晚应该在子时(21-23点)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因为按照《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阴主静,所以夜半应长眠。

提高睡眠质量有四大法宝。首先是提倡睡子午觉。“子、午”时候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晚上11点以前入睡,效果最好。因 为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午觉只需在午时(11点—13点)休息30分钟即可,因为这时是“合阳”时间,阳气盛,所以工作效率最好。

还有,睡前减慢呼吸节奏。睡前可以适当静坐、散步、看慢节奏的电视、听低缓的音乐等,使身体逐渐入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最好能躺在床上做几分钟静气功,做到精神内守。

针灸养生助你延年益寿


针灸养生

中国古代人民很早以前就采用针灸方法保健强身。在《黄帝内经》中称掌握针灸保健技术的医生为上工,《灵枢?逆顺》中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

到了唐代,针灸保健已占有相当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论述了许多针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执中著的《针灸资生经》里,记载了用针灸预防多种疾病,如刺泻风门背不发痈疽等。明代医家亦倡导针灸保健,高武在《针灸聚英》里说:无病而先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逆,即防病之义。清代潘伟如在《卫生要求》一书中还阐发了针刺的保健作用,他说:人之脏腑经络血气肌肉,日有不慎,外邪干之则病。古之人以针灸为本所以利关节和气血,使速去邪,邪去而正自复,正复而病自愈。

所谓针刺保健,就是用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以激发经络之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此种养生方法,就是针刺保健。针刺保健与针刺治病的方法虽基本相同,但着眼点不同,针刺治病着眼于纠正机体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而针刺保健则着眼于强壮身体,增进机体代谢能力,旨在养生延寿。也正因为二者的着眼点不同,反映在选穴、用针上亦有一定差异。若用于保健,针刺手法刺激强度宜适中,选穴不宜多,且要以具有强壮功效的穴位为主。

保健灸法是中国独特的养生方法之一,不仅可用于强身保健,也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康复。所谓保健灸法,就是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延年益寿的目的。《医学入门》里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法可以起到针、药有时不能起到的作用。至于灸法的保健作用,早在《扁鹊心书》中就有明确的记载: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虽未得长生,亦可得百余岁矣.

中医针灸--养生保健穴位大全 中医针灸养生保健常用穴位的44个体穴

1.风门

取穴: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之。

作用:用以预防感冒、肺结核、痈疽等。

2.素髎

取穴:在面部,当鼻尖正中。

作用:本穴为预防休克之要穴,可配合人中(水沟)同用。现代实验研究表明,本穴能限止血压下降,促使血压上升,具有兴奋呼吸机能,以及提高机体对失血的耐受性和代偿能力。

可扩散至鼻根及鼻腔。留针直到症情改善,留针期间宜间断运针。

3.太阳

取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4.神阙(脐中)

取穴:在脐窝正中。

作用:本穴是古代重要保健穴之一。如宋代《扁鹊心书》提到期凡用此灸,百病顿除,延 年益寿。

5.百会

取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简便而正确的取穴方法为:于前后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

作用:本穴具有比较明显的双向调节,既可预防高血压,又能防止血压过低引起休克。近年来还用于预防竞技综合征。

6.章门

取穴:在侧腹部,当第十一肋下游离端的下方。简便取法为:屈肘合腋时,约当肘尖尽处。

作用:化积滞、助运化。预防胆石病等。

7.肾俞

取穴:第二、三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即命门穴旁开1.5寸。

作用:调肾气、强腰脊、明耳目,具保健抗老作用。

8.天枢

取穴:在腹部,脐旁开2寸处取穴。

作用:预防胃肠疾病及术后腹胀等。

9.身柱

取穴: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取穴

作用:本穴在日本属于养生灸的常用穴之一。

10.命门

取穴: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取穴。可令病人正坐直腰或腑卧,先触到十二肋端,平移至脊柱中点,其棘突间即为命门穴。

作用:重要保健防病穴。能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可用作平时保健防病,改善亚健康状态及防治男性性功能障碍等。

11.关元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取穴。

作用:本穴为历代重要的保健益寿之穴。

12.肺俞

取穴: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

作用:调理肺气、祛邪扶正。

13.心俞

取穴: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

作用:预防冠心病心绞痛等病症

14.鱼际

取穴:在手本节(第一指掌声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作用:能防咳喘、利咽喉,用于预防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

15.行间

取穴:在足背侧,第一与第二足趾之间。

作用:疏肝明目。本穴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不仅能调整血压,也能降眼压,对预防高血压、青光眼有较明显的效果。

16.胰俞

取穴:在背部,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

作用:预防糖尿病等病症。

17.大椎

取穴: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取穴。俯首时,当项后隆起最高处下缘凹陷中为该穴。

作用:主要用于预防各类急性传染病、对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发作和药物的毒副均有较为显著的作用。

18.肝俞

取穴: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之。

作用:预防肝炎、胆结石及白内障等。

19.胆俞

取穴:在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

作用:预防胆石病急性发作,与膈俞组合用于戒烟。

20.中极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4寸处取穴。

作用:用于预防妇产科病症及防治男性性功能紊乱。

21.膏肓俞

取穴:第四胸推棘突下,旁开3寸取之。

作用:健脾胃、培肾元,是防病延年的常用穴之一,《千金要方》有膏肓无所不治之说。

22.次髎

取穴: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正好对准第二髎后孔中。约于第二骶椎假棘突下缘旁开0.8寸处取之。

作用:活血止血、理气防痛。多用于预防痛经及产后出血等。

23.气海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取穴。

作用:培补元气、固益肾精。是防病强身穴之一。

24.期门

取穴:在胸部,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处取穴(乳头位于第四肋间隙)。

作用:舒肝健脾,活血化瘀,可用于预防胆石病及具有降血脂,预防冠心病的作用。

25.曲池

取穴:在肘窝横纹桡侧端与肱骨外上髁之中点,屈肘取之。

作用:祛风解表、调和营血、主泄逆气强壮明目。

26.脾俞

取穴:在第十-、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之。

作用:调理脾气、运化水谷、和营统血。用以预防脾胃疾患及体虚者可以作强壮穴应用。

27.孔最

取穴:前臂桡侧,腕横纹上7寸处。

作用:调和营卫、宣肃肺气。用以预防肺结核咯血及扁桃体炎。

28.风池

取穴:在项部,枕骨之下两侧,正当斜方肌外缘与胸锁乳突肌后缘之间的凹陷中。

作用:主要用于预防普通感冒、流感、高血压。

29.内关

取穴:伸臂仰掌,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两筋间取之。

作用:宁心通络、调血和营。本穴具有明显的改善冠脉循环,调整心脏功能,调节血脂代谢的作用,是预防冠心病的要穴。和足三里配合,可防止人流综合症。

30.四缝

取穴:在第2~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中央,一侧四穴。

作用:预防小儿厌食症、促进脾胃功能。

31.合谷

取穴:手背,拇食指间,当第二掌骨之中点,稍偏食指侧。

作用:振奋卫阳,获卫肌表。对预防多种急性传染病有效。

32.少商

取穴:在手拇指末节挠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作用:醒神、清热。用于预防休克、晕厥和扁桃体炎。

33.血海

取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作用:调血清血,用以预防子宫出血和荨麻疹发作。

34.三阴交

取穴:内踝尖直上3寸,当胫骨后缘。

功效:健脾、益肾、疏肝、调经血、主生殖。本穴对增进腹腔脏器,尤其是生殖系统健康,有较重要作用。可防治男性之性功能障碍、妇女之经带疾病。

35.足三里

取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的1横指。

作用:健运脾胃,补中益气,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本穴自古就是预防保健的要穴,《医说?卷二》云:若要安,三里莫要干.现代临床上观察到,可预防中风、冠心病及流感等传染病。实验研究证实,对循环、消化、神经、血液及内分泌、呼吸等系统均有调整作用,能提高机体整体代谢水平。

36.命关

取穴:位于胁下宛宛中。具体取法为坐位,先取中脘,以中脘与乳中穴连线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此三角形之另一角尖端即为命关穴。

作用:补脾阳、益脾气,本穴首载于《扁鹊心书》,是培补后天之重要穴位。

37.委中

取穴:腘窝横纹中点,注意避开动脉。

作用:解血毒、强腰膝、固肌表。为预防小儿急性灰髓炎常用穴之一,尚可防感冒、中暑、中风等。

38.膈俞

取穴: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

作用:预防呃逆,与胆俞穴组成四花穴可用于戒烟。

39.印堂

取穴: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作用:本穴多与百会配合用于预防高血压、失眠及忧郁症等。

40.涌泉

取穴:足底中线之前、中1/3处。足趾蹠屈(向足心方向屈曲)时,于足心出现凹陷处取穴。

作用:补肾壮阳,有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41.正光

取穴:位于眶上缘之下方,有两点:正光1穴位于眶上缘外3/4与内1/4交界处,正光2穴位于眶上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作用:用于预防青少年近视眼、老视等。

42.合谷

取穴:手背,拇食指间,当第二掌骨之中点,稍偏食指侧。

作用:振奋卫阳,获卫肌表。对预防多种急性传染病有效。

43.至阴

取穴:足小趾外侧,距趾甲角约0.1寸处。

作用:对纠正胎位,预防难产有特效。古籍中即有记载,如明代《类经图翼》一书中就有:横逆难产--,急于本妇右脚小指尖,灸三壮,炷如小麦,下火立产如神。盖此即至阴穴也.

44.阳陵泉

取穴: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可令病人正坐屈膝,按取腓骨小头和胫骨粗隆,向下呈等边三角形,其下角端即是穴位。

作用:疏肝清胆、舒筋活络。有消除疲劳,预防胆石病之作用。

受用终生的8个点穴急救法

1、止头痛

头痛发作时,患者自己可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压至有胀痛感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1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2、治便秘:

便秘者在大便时倘若用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位于肚脐左侧2寸处),至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1分钟左右,就会有便感;然后屏气,增加腹内压,一会儿即可顺利排便。

3、止呕吐:

呕吐时,患者可用中指压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来止呕,应压至有酸胀感为宜,约1分钟即止呕吐。

4、止鼻血:

鼻子出血时,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自己的脚后跟穴(位于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捏右脚跟,右鼻出血捏左脚跟,即可止血。

5、止胃痛:

胃痛时,用双手拇指按揉双腿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坚持3至5分钟,胃痛便可明显减轻。

按压劳宫穴可降血压

6、降血压:

高血压患者因生气、暴怒、激动、劳累等原因往往导致血压会急剧上升,这对患者生命有极大的威胁。此时按压劳宫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常常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7.止鼻血:

鼻子出血时,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自己的脚后跟穴(位于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捏右脚跟

8.止胃痛:

胃痛时,用双手拇指按揉双腿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坚持3至5分钟,胃痛便可明显减轻。

科学健康的的针灸方法,会让您精神畅快,气血充足!

中医延年益寿要诀


生活条件的变化,现在大家的温饱也不在世一个问题了。所以很多人开始追求延年益寿的养生方法。中医上有什么样的养生秘诀呢?

1、大脑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

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之重要12经脉和40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会聚于头部。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所谓针灸性按摩或刺激,将去病健身。勤梳头的确是一项积极保养人体精、气、神的最简单易行、最经济的长寿保健对策。

2、脚底为第二心脏常搓涌泉益健康

中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着密切的联系,布满了相关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区。但由于脚底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先天薄弱环节,客观上为寒湿邪气病毒的侵袭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说脚部的保健比其他部位显得尤为重要。经常温浴后搓涌泉穴,可去病延年。

3、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

中医认为,唾液是人体的精华,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所以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是很有道理的。

4、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疗疾又延年

谷道,又称肛门。撮即上提收缩也。通俗地讲,就是做收缩肛门的小动作。孙思邈在《枕中方》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认为肛门周围的肌肉要间歇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尤其对防治痔疮有特别疗效。

5、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

叩齿,就是指用上下牙有节奏地反复相互叩击的一种自我保健养生法,俗称叩天钟。中医学认为经常叩齿,不仅能强肾固精,平衡阴阳,疏通局部气血运行和局部经络畅通,延缓衰老。

中医养生口诀精髓,熟读可延年益寿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长,生存;所谓养就是补养,调养,给养。中医养生,就是依从人体当中的生长规律,达到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保养生命的目的。

养生是个长期的工作,小的时候需要小的养生,中年需要中年养生,老年需要老年养生。中医讲,人到四十,阴气自半,很多人到了四十开始养生,就晚了。年轻的时候很多你不注意,例如熬夜,酗酒,当时没体现这种亚健康状态或者症状出来,因为代偿机制比较好。但到了四十的时候出现什么问题呢,症状后果就出来了,你要用现在的养生去填过去的坑就比较难了。所以,20岁需要养生,30岁需要养生,40岁也需要养生,只是养生的角度和方式不一样。

中医养生,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医养生追求的是将疾病消灭在萌牙阶段,达到黄帝内经所说的“治未病”的境界。

下面就给大家分享,最全中医养生口诀精髓,熟读可延年益寿!

了解更多中医药膳养生知识,请搜索关注我们的官网或WX公众号:医林膳

中医养生 九大要诀助你延年益寿


中医药学在与疾病和衰老的长期斗争中,找到了许多简便易行的延年益寿良方要诀。

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

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之重要12经脉和40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会聚于头部。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所谓针灸性按摩或刺激,可去病健身。勤梳头的确是一项积极保养人体精、气、神的简便易行的长寿保健对策。

脚底为第二心脏,常搓涌泉益健康

中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布满了相关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区。但由于脚底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先天薄弱环节,客观上为寒湿邪气的侵袭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说脚部的保健比其他部位显得尤为重要。经常温浴后搓涌泉穴,可去病延年。

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

中医认为,唾液是人体精华,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所以常咽唾液是有一定道理的。

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疗疾又延年

谷道,又称肛门。撮即上提收缩也。通俗地讲,就是做收缩肛门的动作。孙思邈在《枕中方》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认为肛门周围的肌肉应时常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尤其对防治痔疮有特别疗效。

朝暮叩齿三百多,七老八十牙不落

叩齿,就是指用上下牙有节奏地反复相互叩击的一种自我保健养生法。中医学认为经常叩齿能强肾固精、平衡阴阳、疏通气血,使局部经络畅通,延缓衰老。

随手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裨神元

揉腹,即用手来回按摩腹部,包括腹壁、腹腔以及内脏的一种养生保健法。中医认为,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勤揉腹,即可以调整脾胃、通和气血、增补神元、敷养肾精、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伤之百症。

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

中医认为,耳为肾之上外窍,双耳灵健则肾经通,肾气充足,肾精盈满,则听觉灵敏。扯拉、按摩、搓揉、点捏耳朵,实际上就是对双耳进行各种形式的物理刺激。

消疲健美伸懒腰,血运畅通最为高

所谓伸懒腰,就是指伸直颈部、举抬双臂、呼吸扩胸、伸展腰部、活动关节、松弛脊柱的自我锻炼。

安心静坐延年寿,调身调息加调神

医学研究表明,情绪与健康二者紧密相连。凡情绪乐观开朗之人,可使其内脏功能健康运转,增强对外来病邪的抵抗,同时在平静的情绪状态下,方可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因此,古人的摄生之道之一便是安心养神。

秋季养生 多吃茯苓延年益寿


养生导读:茯苓别名白茯苓、松苓。《神农本草》把茯苓列为上品,谓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慈禧太后将茯苓当做养生益寿要药,不但自己食用,还将茯苓制成茯苓饼,赏赐给大臣。茯苓的益寿作用可见一斑,其药性平和,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那么秋季养生怎么吃茯苓呢?

茯苓的食用价值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剂。与其它的滋补药物相比,茯苓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药性刚柔相济,既有显著的治病保健功效,又不至于药性过猛而对人体有所损伤。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茯苓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主要的医用保健成分为茯苓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此外,它还含有麦角甾醇、树胶、甲壳质、甾醇、卵磷脂、右旋葡萄糖、腺嘌呤、组胺酸、胆碱、-茯苓聚糖分解酶、脂肪酶、蛋白酶等生物活性成分。

最新发现的功效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茯苓聚糖,含量很高。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能降胃酸,对消化道溃疡有预防效果,对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有抗肿瘤的作用,能多方面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能使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并有镇静的作用。

秋季养生怎么吃茯苓?

1、茯苓开胃汤

做法: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

功效: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2、茯苓薏米粥

做法: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

功效: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3、茯苓薏米饼

做法: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

功效: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4、茯苓陈皮姜汁茶

做法: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

功效: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呕吐。

5、茯苓栗子粥

做法:茯苓15g,栗子25g,大枣10个,粳米100g。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调味食。

功效:茯苓补脾利湿,栗子补脾止泻,大枣益脾胃。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

6、茯苓黑鱼汤

做法:茯苓10克、黑鱼600克,盐适量。黑鱼宰杀后,将其清洗干净,加入适量清水和10个茯苓,煮沸后烙成浓汤,加盐调味即成。

功效:能健脾益胃,利水消肿,补虚安神,润肌美肤。可改善脾虚湿阻,泄泻水肿,心烦失眠等症状。 注意:过敏者禁用。

7、茯苓麦冬粥

做法:茯苓、麦冬各15g,粟米100g。粟米加水煮粥;二药水煎取浓汁,待米半熟时加入,一同煮熟食。源于《圣惠方》。

功效:茯苓宁心安神,麦冬养阴清心,粟米除烦热。用于心阴不足,心胸烦热,惊悸失眠,口干舌燥。

8、茯苓芝麻菊花煲瘦肉

做法:茯苓、干菊花、黑芝麻,瘦肉。在锅里放如清水,烧开后,放入茯苓、黑芝麻、瘦肉和姜片,大火煮20分钟,转小火煲一个小时,然后放入菊花,再煲20分钟,最后放入适量的盐和其它调味料即可。

功效:有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益精血,润肠燥的效果。

9、三米土茯苓汤

做法:准备柴鱼、白茅根、茶树菇、洋薏米、生薏米、熟薏米、芡实、蜜枣、桂圆肉、土茯苓、知母肉,瘦肉。将所有材料放入12碗滚水中,煲约1个半小时便可饮用。

功效:薏米、土茯苓等材料,有助舒通血脉、降胆固醇、解毒消肿、祛湿通络。适合家中老人家饮用一款温和汤水。

中医按摩养生 多挠头延年益寿防脱发


导读:我们的头皮不仅关系着头发的健康,而且还关系着身体其它部位的健康状况,因此中医表示,经常按摩头皮,能够起到延年益寿防脱发等功效,下面小编教你头皮按摩养生法,一起去学学。


头部按摩

中医按摩养生 没事多挠头延年益寿防脱发

头部是身体重要的部位之一。中医认为,头为精明之府,没事挠挠头,具有耳聪、目明等功效,还可缓解头痛失眠等症状。因此,平常可经常按摩头皮,挠挠头,刺激头部穴位,以促进血液循环,疏通脑部气血。

中医学中称头为精明之府,五脏六腑精气皆上升于头部。头皮是大脑的保护层,分布着许多穴位,人体十二经脉中,手、足三阳经均起经头面部,故又说头为诸阳之会。如手、足阳明经分布前头部及面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侧头部,足太阳经分布后头及头项背部等。人们平时经常以手指挠头。不仅能疏通脑部气血,且对全身脏腑的功能也有协调作用。

一、常挠挠头,防病治病

另外,头皮上有很多穴位,像上星、百会、脑户、前顶、玉枕等,针灸这些穴位,能够防治疾病。按摩这些穴位,虽不像针灸那样强烈,但是按摩的面积较大,动作轻柔,同样能够通经活络,起到防治神经衰弱、头痛、失眠、老年性痴呆、健忘的作用,所以没事经常挠挠头,尤其是脑力工作者。

二、按摩头皮,延年益寿防脱发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经常按摩头皮能刺激头皮上的毛细血管,使它们扩张变粗,血液循环旺盛,供给大脑组织更多的养料和氧气。头皮血液循环改善了,还有利于头发的生长发育,防止头发脱落和变白,老年人经常按摩头皮,能够延年益寿。

三、按摩头皮的操作方法

按摩头皮的按摩方法简便易行,随时随地均可,按摩时将左手或右手的五指伸开,用手指头在头皮上轻轻按摩,先前后方向按摩,再左右方向按摩,最后转圈按摩,一般5-10分钟即可,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不过贵在坚持,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美发护发新招数每日按摩头皮

不花一毛钱,也能够拥有完美发质吗?今天小编就肯定地告诉你,这一切都是可以做到的,就是头皮护理!只要坚持做到每日头皮按摩,就能够培养出健康美丽的秀发。赶快来看一下具体的操作方法吧。

头皮按摩

头部有很多穴位,像百会、脑户、玉枕等,针灸这些穴位,能够防治许多疾病,按摩这些穴位,能够通经活络,起到防止神经衰弱、头痛、失眠、健忘的作用。每日按摩头皮,同时还能够滋养秀发。

step 1:选用专业具有头皮按摩作用的精华液或是具有滋养秀发作用的精华液喷洒在靠近发根的部位。

step 2:为了使头皮按摩更加容易进行,在头顶部位和靠近耳际的部位多喷一些精华液。

step 3:用两手的手掌轻轻按摩头部两侧,让精华液能够充分渗透入头皮。

step 4:两手交叉与头顶,用手掌的力量轻压头顶,这样的动作坚持3秒,然后两手放开。重复按摩5次左右。

step 5:用两手手指的指腹从眉峰的部位开始以画z字的方式进行按摩。

step 6:侧头部的地方用手指从上至下轻轻按摩,重复3次左右。

经常按摩五大保健区 防病强身延年益寿

医学专家们认为,经常对人体五大保健区进行刺激,能有效地防治疾病,健身强体,益寿延年。

一、腋窝保健区

腋窝是血管、淋巴、神经最多最丰富的地方。它的健身奥秘之处,在于受刺激后会使人大笑;笑时使各器官都能得到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并使各器官充分得到养分和氧气的交换,使大脑、心脏以及肺都受益匪浅。故专家们称之为腋窝运动。

如何保健:找准穴位,弹按更有效

弹按腋窝是一件很简便的事情,每天早、晚只要抽出3~5分钟即可完成。在弹、按腋窝时,先要找准穴位(屈肘,手掌按于后枕部,在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取穴),保健功效会更强。而且,轻揉、按捏、轻弹即可,切不可过度捶打。

二、肚脐保健区

肚脐常被养生学家誉为保健要塞。肚脐为神阙穴,中医常用药物贴敷肚脐,治疗心绞痛、消化不良等病。经常按摩肚脐有预防和治疗中风的作用,能祛病健身、益寿延年。

中医经络养生方法 五个部位延年益寿


现代生活步伐的快节凑,很多人都有过大的压力,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了很多毛病,呈现亚健康的状态,所以我们要重视起来,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的介绍,关于经络养生方面的有关知识。

五个部位延年益寿

一、腋窝保健区

淋巴、神经最多最丰富的地方。它的健身奥秘之处,在于受刺激后会使人大笑;

笑时使各器官都能得到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并使各器官充分得到养分和氧气的交换,使大脑、心脏以及肺都受益匪浅。故专家们称之为腋窝。

二、脊柱保健区

它是人体两条最大的经脉中督脉的行经之地。脊柱两侧的经络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极为密切。

经常按摩脊柱,则可激发经络的疏通,气血运行,血脉流畅,滋养全身器官而健身。

三、保健区

70多个穴位,6条经络起止于脚上。

科学家还认为,与大脑和心脏密切联系,与人体各部脏器密切联系,所以将脚称作人的第二心脏,可见脚的保健的重要。

经常弯弯脚趾、经常散步、踩鹅卵石、温水泡脚等,都有促进脚部血液流畅,把远端血推向心脏和全身,调节阴阳平衡,防治疾病,健身益寿之功效。

四、前胸保健区

前胸的胸腺是主宰人体整个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胸腺分泌出来的免疫活性肽物质。

能监视体内变异细胞,并毫不留情地将其消灭,故有强大的抗癌作用;

同时又有抗感染的功能和抗病能力;对延缓衰老也有一定的作用。

只要每天坚持用手掌上下摩擦前胸(上至颈部下至心窝部)100至200次,就会激活胸腺,起到防病健身,祛病延年的作用。

五、保健区要塞

肚脐为神阙穴,中医常用药物贴敷肚脐,治疗心绞痛、消化不良等病。经常按摩肚脐有预防和治疗中风的作用,能祛病健身、益寿延年。

以上五大穴区,只要坚持按摩就会起到一定的益寿延年之功效。爱好养生的中老年朋友不防试试。

按摩的效果不仅在于穴位要准确,另外按摩的力度也十分关键。读者朋友应该常握好力度。

中医养生妙招好用不花钱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其中有很多玄妙的养生之术。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不花钱的中医养生妙招。

抖身治慢性病

抖一抖躯体,在气功中叫做斗翎,即仿效倦鸟栖枝,振羽翼、浑身颤动,用以去疾解乏。坚持斗翎练习,可改善血液循环,使心脑获得充足的血氧,促进胃肠蠕动,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

具体方法:挺胸直立,两足分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双腿微屈,躯体有节奏地左右颤抖,颤抖时尽量使臀部摆动,以牵动上身及两臂颤抖。全身放松,其速度由缓慢而逐渐加快,幅度以自我感觉胸肌振动为度,不宜用力过猛,以舒服为佳。时间3~5分钟,亦可适当延长。

甩手治失眠

每天练5分钟甩手功,会感到神清气爽,精神抖擞。很多人用此功治好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等症状。

具体方法:马步,十趾轻轻抓地,微微提肛,舌抵上腭。缓缓上抬手臂至与肩平行,再自然甩落至身后。1次5~10分钟,1日2~3次。这套动作可以活动手三阴手三阳六条经络,因此能调节气血,平衡阴阳,升清降浊。

揉腹治消化不良

对于消化不好的人来说,睡前或起床前揉揉神阙穴,也就是肚脐,可很好地帮助消化。

具体方法:平躺,全身放松,双手重叠,以肚脐为中心旋转按揉,男性宜顺时针由小圈到大圈,然后逆时针由大圈到小圈来按摩,女性则是先逆时针后顺时针。按摩时以感觉到胃肠的蠕动为标准。一般按摩后好好睡一觉,白天会感觉消化功能有所改善。但溃疡出血者禁揉腹,以免出血增多,加重病情。

下蹲可强肾

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肾强则抵抗力强,下蹲动作可有效按摩命门,从而起到补肾的作用。

与其花钱治病,不如花钱养生,中医养生,未病先防,延年益寿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