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中医大寒养生 > 导航 > 中医大寒养生

怎样学好中医?国医大师的学习经验交给你,附送中医教材大全集

中医大寒养生。

“人逢古稀喜相聚,满座白发尽笑语。身处盛世盼岁长,往事茫茫如烟雨。勤于纸上寻欢乐,珍惜今天保身体。多在人间看春光,又是桃红满地绿。”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养生这种件越来越关注,作好了养生我们的生活质量才更好。日常生活中关于中医养生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怎样学好中医?国医大师的学习经验交给你,附送中医教材大全集,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不少人站在中医门外感叹,想要学习中医真是太难了

是啊,中医因为内容庞杂,博大精深,想要掌握需要多年的积累

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国医大师的学习经验,看看他们是怎样学习中医的

张珍玉,山东中医学院教授,中医基础敏研室主任。

他说:学习中医要多背

“我当年首先学习浅显的内容,背诵《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濒潮脉学》、《汤头歌诀》。父亲要求我们从背诵入手,先装进肚子里,再慢慢消化、吸收。

起初父亲不给讲解,又没有通俗版本,全凭死记硬背,非常吃力。父亲家教甚严,过一阶段就考我们,提出其中的一句,我们必须熟练地往下背诵。我和哥哥互相督促,互相问答,睡觉前背,走路时背,上厕所也背。学识渐进,背诵也渐容易了。

父亲经常教导我们学习 没有快捷方式,必须扎扎实实地学,打好基础,多记多背,。熟能生巧,临证时才能得心应手,举一反三。”

路志正,国医大师

他说:学习中医熟读经典医文

学习要从难入手,首先学好经典,然后旁通诸家,方能取到高屋建瓴之效。

指定书目主要是《素问》、《灵枢经》、《图注难经脉诀》、《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备要》等。

由于伯父深知中医古籍文义深奥,有些字多音多义,古体假借情况甚多,且无断句,学习经典首先要过好文字关。若无坚实的古文基础,则难以登堂入室。特聘清末秀才陈宣泽先生教授《易经》和《古文观止》等。

医文并重,不仅提高了文学素养,而且加深了对经文的理解和记忆。如学习 《易经》了解了阴阳变化、消长盈虚的规律,从而更有助于理解和掌握中医的阴阳学说。古人有“易于医通”之说,即是指此。

总结:很多国医大师都指出

要学好中医,首先要熟读经典、背诵经典。

今天免费分享给大家中医全套教材

领取方法:

1、在评论区留言+点赞

2、点击关注,关注“太医养生”

3、进入头条号主页面,右上角有私信功能,私信小编:中医教材

ys630.coM延伸阅读

国医大师谈“午休养气”


吉林省省长韩长赋看望任继学,高度评价了任继学高超的医术,更肯定了他高尚的医德。在任继学仁心济世的同时,也践行了德是寿之本的古训,高尚的医德,正是这位老人的神之所在。

读书定神,午休养气

任继学不仅外表显得年轻,而且至今过目成诵,记忆力极佳。一次学术会议,40分钟的发言他竟然一口气点出了150本古医书和作者,语惊四座。会后一个年轻人到图书馆一一查对核实,无半分差错。所以任继学有中医活字典的美誉。

任继学说,看书一是要静下来,要讲究一心一意研究一个问题,二是看书时在书房把身体坐直了,有益于气血调和、脑子静养,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真气从之,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

任继学认为读书写字能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是因为人的七情六欲是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而读书写字可以洗净缠绕在人们大脑之中的七情六欲。在宁静的书房中,读书可以使人摆脱白天工作的纷繁,也摆脱了情和欲的困扰。

他说起为何现在记忆力不减当年,除了坚持读书学习,勤于动脑之外,还得益于他一个延续了40年的习惯午休。他每天午饭后都要睡一个午觉。他说,午休就是在阴阳交换期间,子午线交换,督脉和任脉交换,阴阳相交,阴维阳维,阴跷阳跷相交的时候,我养一养。

因时而动,随季而食

任继学坚持运动,并总结出一套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漫步运动。比如,他年轻时爱登山,年年上长白山,而且还跟着药农一起采药,很有乐趣。长白山风景宜人,任继学从开满鲜花的山脚走到茂密的原始森林,从繁花似锦的夏季走到硕果累累的金秋,一路走出了好心境,也走出了他健康的体魄,更走出了他清醒的大脑。8年时间,他10次上长白山。

春夏秋冬几番寒暑,任继学也从漫步运动中体会到了漫步与四季的协调。任继学说,养生要分季节,比如春三月,此谓发陈,那些原来潜藏的于地下的青草发芽了,树也发芽了,人体阳气也开始升发了。他说,此时自己不做剧烈的跑步,都是缓步慢慢走,以不过度劳累为宜,因为跑步劳神伤气。

晚年,任继学在他的生活中又新增加了一种养生运动,就是饮食运动,这个运动所指的是他食用的各种食物不是随菜市场的供应而走,而随着大自然四季的演变而变化。

中医大师看这处毛就可知你身上的病


男性常常由于自己额体毛浓密颜色深而为荣,认为那是男性特有的象征,证明这样更具男人味。对于女性而言,肌肤柔滑细腻没有汗毛才会让人更加欢喜。那么对于中医来说,解释大有不同,体毛包含很多,如头发,眉毛,汗毛都是我们的体毛,不同的人体毛特征各不相同。所以与我们所认为的单纯的身上的体毛不尽相同,那么这些中医所认为的体毛也是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身体状况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体毛长而浓密或稀少

男人以此为佳,是身体强健的象征,身体强壮表现很有男人味,而这样的男人往往能赢得女人的芳心。如果男人的身体光滑得像女人一样,不但缺乏男子气概,而且精力较弱,很多时在房事方面会心有余力而不足。

体毛浓密

若是女性的话,为人较热情主动,性欲也较为旺盛。

头发色泽枯黄

若头发色泽枯黄,为失运之象。如果十来二十岁便有白头发,可能生殖器有缺陷。

头发粗浓

如果男性的头发粗浓,代表血气旺盛,身体强健。女性头发则以柔软黑润为佳,且不要太浓密。

眉毛疏淡

男性的话,则色欲较重,阳气旺盛。

上火怎么办?中医大夫不吃药就可给你降火


上火怎么办?特别是在立春之后,更容易上火。拼命吃降火的食物或是药物,不见得有用。可以尝试下中医按摩法,舒适的同时起到降火的作用。

上火的中医按摩方法

1、太冲穴。中医认为,肝脏功能主要是“主疏泄、调畅气机”,水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当肝有病变,则气机不调,气滞水停。肝火旺,常表现为口干舌燥、头晕、易怒、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通过按摩太冲穴可降肝火。太冲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足趾与第二个足趾之间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是足厥阴肝经上穴位。在按摩此养生穴位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

2、合谷穴。中医认为,“肺主通调水道”,肺不好,容易生痰、口干等,肺“上火“往往表现为牙疼、鼻出血、咽喉肿痛、耳鸣、眼睛红肿、便秘等。按摩合谷穴可降肺火。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穴位,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中医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临床上很多有肺火的患者,按摩和针刺合谷穴,往往收到较明显的疗效。

3、心包经。中医认为,水液经肺的肃降作用后,还须以心脏为动力,才能随营气循经脉运行于体内。若心火过旺,会出现口干舌燥、心情忧郁、烦躁、失眠、舌尖发红等常见症状。心包经按摩、拔罐或刮痧,都可泻心火。手厥阴心包经,为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心包经。其走向是从左乳上方天池穴,往上行至腋窝,再沿手臂内侧中线,行至左手中指指端中冲穴。

4、内庭穴。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液,当饮入的水进入胃后,精华部分会输入到脾,进而输布到全身各处,滋润人体。脾有热时,水液的输布会受到影响,出现口臭、便秘、皮肤干燥、咽喉肿痛、牙痛、腹胀等不适症状。

数十位名老中医,几十年临床经验,教你怎样学好中医(一)


中医,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

传承数千年,经历不同的发展时期

饱经沧桑、风雨,走到了如今

不少人都说“中医博大精深,学习中医太难了”

我们可以学习国医大师们的学习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的更高。

关幼波:国医大师,主任师医,教授。曾任全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中华医学会内科分会理事、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父亲医术高超,并非开口《内》、《难》,闭口《金匮》、《伤寒》,而是重视医理与病理的结合,在基本功上严格要求。

诸如《雷公药性赋》、《汤头歌》、《濒湖脉学》等,都要求熟背,对于《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则以实用为准选学精读,要求明其理、知其要、融会贯通。

比较重视的是叶天士的《温热论》和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另外,也重视朱震亨的《丹溪心法》,李东垣的《脾胃论》,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唐宗川的《血证论》等。

父亲常说:“医者理也,认清医理才能治好病。”所以,在学习 经典医籍时绝不要求死记硬背,在临床应用时绝不要求生搬硬套,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实践中加深记忆。”

周筱斋: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主攻内科,兼事妇科,所诊之病多双时证大病为主,曾多次遇疫病流行,活人无数。晚年在诊治慢性难症方面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除在学塾读书兼读医籍外,复习《素灵类篡》、《张氏类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药性赋》、“汤头歌诀》,参阅《医方集解》、《医学心悟》、《三家医案》、《临证指南》、《名医类案》等。

因医籍古文深奥,每遇疑难,穷思苦索仍难彻解时,则不耻请教于里中精于中医学而不以医为业者,求其指导,诚恳倾听,反复研磨,以期必得。

每值炎暑,蚊蚋雷鸣,则秉烛危坐帐中,或起而环步室内,甚至达旦鸡鸣,攻读不辍。因而备受族叔指责,恐次日有误所负工作。如此历三易寒暑,每将日间过目之时医对危重病人所处方案,默志背临,静观效应,得见具捷效而病起者窃狂喜,有若身受。

由此学有进益。遏亲友中有小疾,『为之诊治,遇危重火病,多医会诊时,亦自动旁听,心议自己见解,静观投剎结果,一一志之,以最后结沦评其得失。把中医学着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传统贯彻到实践。二十二岁时,受聘“济生会”施医之席,设案开诊。

兹后,又循当局颁布之中医师条例,取得法定中医师资格。该时,适遭反动政府拒绝把中医纳入医学教育规程的申清并钯图消灭中医之逆境,全国中医群情激愤。

当时乡先辈陈公君谋任如皋县中医公会会长期间,曾指出应将全县各区中医组织起来,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佩”(诚为远见,及今思此,仍为服膺之言)。乃响应组织如皋县中医公会马塘分会,被选为主席。”

中医经验方治疗肩周炎


治疗肩周炎的中医名家方药极多,各有所长,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减轻或消除肩周炎的疼痛症状,增强或恢复肩关节的运动功能。在此我们仅介绍其中几种治疗肩周炎颇为有效的中医经验方药。

(1)伸筋丹有专家研制的伸筋丹,对治疗肩周炎的疼痛症状有较好的作用。伸筋丹的组成有:地龙(炒)500克,马钱子(制),红花各350克,汉防已,乳香(醋炒),没药(醋炒),骨碎补(制),五加皮各150克。具体制法为;马钱子用砂烫至外表呈棕黄色并鼓起祛毛屑,骨碎补用砂烫祛毛。将上述药物粉碎成末混匀,装入胶囊,每丸含0.15克,用时,每日3次,每次5丸,15日为1个疗程,停药5日,再服15日。该药有较好的解痉镇痛作用。药理分析结果表明其镇痛作用不属于中枢性镇痛,而是通过局部的消炎,消肿以达到消除疼痛症状的目的。此外,该方对其它骨伤科疾病的疼痛也有较好疗效。

(2)黄芪桂枝五物汤有专家研制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肩周炎。药方组成为:黄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生姜3片,大枣4枚,细辛3克,制川乌,制草乌各5克,止痉散粉1.5克。用时,除止痉散粉随饮片煎汤送服外,其余诸药加水煎,分2次服。由于中老年人肝肾渐衰,筋骨,筋膜等组织逐渐退行性改变,在风、寒、湿、邪浸袭的诱因下,造成肩关节局部的肌肉,筋膜,软骨等组织发生紧张,僵硬,变性,增生或萎缩等病理改变,因此,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通过方中的桂枝,可辛温助心阳,通经络,改善肩关节周围筋骨,经络等的血运,驱除肌表之邪,以缓解疼痛,芍药苦平,生姜味辛,以佐桂枝,合芍药以苦化阳,调和阴阳,温养血脉,合大枣养胃气而发汗,以去肌肉,筋骨之邪,黄芪调治营卫气血不足,细辛祛除里寒之邪,制川乌,制草乌温经止痛,治风痹等肢体麻木,止痉散粉解痉挛而且通络,上述诸药加减应用,对治疗肩周炎的较好效果。此外,该方对颈椎病,腰腿痛也有较好疗效。



向孔子学习中医养生


孔子除了“教育家、思想家”这些名号外,孔子其实还是一位养生保健专家。为啥这样说呢?你想想,在战乱的年代,他依然能得享73岁高龄,就是在现代这也算是高寿了。现在您介绍一下《论语》中所体现的养生饮食招。

子曰:吃肉一天不超二两。

《论语》中称,“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意思就是,席上的肉虽然多,但不能超过吃饭的量。由于蔬菜稀少,冬天的餐桌经常是肉类唱主角。即使是到现在,民间也流传诸如吃火锅、羊蝎子之类的饮食,它们更是肉类食品的主阵地。冬天时人很少活动,肉类食品最易在脏腑内积食积热,多吃反而会导致体力下降。特别是中老年人群更要注意,动物性蛋白质摄取得越多,钙质就越容易排出体外。建议成年人冬季一天吃肉最好不超二两。

子又曰:三九天更要多吃姜。

《论语》还称,“不撤姜食,不多食”。把生姜的保健功效提到很高的位置。其实,在三九寒冬,生姜的保健驱寒功效更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饭前或者饭后半小时喝杯姜红茶。特别是对于冬天想减肥的人,喝杯热乎乎的姜红茶,不但能保暖,又可提高代谢率,消耗体内热量。

子再曰:冬天吃东西可以精细一点。

孔子在《论语》中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意思是: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因为有个常识是,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会丢失大部分的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有营养的物质,通常只剩下糖分和淀粉。其实,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冬天时,人们的活动量明显减少,这个时候把蔬菜或者肉类适当地做细有利于肠胃的吸收,而且便于食物营养更充分地释放,有利于身体迅速汲取热量。因此,从冬季饮食保健的角度讲,适当把烹饪过程做“精细”,还是很可取的.

子还曰:酒量大也要适可而止。

诚可知,孔子是个酒徒,酒量很大,但他能自我遏止,适量而饮。

《论语》记有“唯酒无量,不及乱”之句,意即“只要饮酒不限量,但却不至于醉”。《论语·子罕》还记载有这么一段话:“子曰:‘入则事公卿,出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意思是孔子说:“在外侍奉国君和大臣,在家孝敬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努力去操办,喝酒不被酒所醉倒,这些事对我来说是没有什么困难的。”

众所周知,酒少饮有益,多饮伤身,这些都是被古今医学及大量事实所证明的。

子曰:“食不语,寝不言”

孔子不仅对吃很讲究,而且还注意“吃相”和“吃的文明”。例如“食不语,寝不言”中的“食不语”是饮食卫生的好习惯,因为每当在吞咽食物时,呼吸动作是暂时停止的。如果在吃饭时大谈大笑,那么呼吸和吞咽食物必然会同时进行,这样一来,容易使食物误入气管或鼻腔内,因此会发生呛咳、喷嚏、流泪等现象。若是鱼刺、碎骨、豆粒之类一旦误入气管,则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所以常听老人说“小人吃饭不要讲话”,其原理即在于此。

由于孔子对饮食有良好的习惯和严格的要求。他虽然幼时家贫,后来发迹(升官),但能享有73岁高龄,这与当时(公元前五六世纪)人的平均寿命仅30岁左右相比,确为“高寿”了,孔子的“食经”成为他长寿的奥秘。

中医治疗痛经验方


痛经很多女性都有的情况,痛经的原因有很多,因为她们身体的原因会出现很多状况下的痛经的,那么对于痛经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呢?其实痛经的情况还是很多的,对于这类情况我们应该试试中医偏方的。

中医治疗痛经验方

1、玄灵止痛汤

玄胡、醋炒五灵脂、白芍各10—30克,当归、川芎、甘草各10—20克,为主方。气滞血瘀型加柴胡、香附、桃仁各6—15克;寒凝血瘀型主方加艾叶、吴茱萸各10—15克;血热挟瘀型主方加丹皮、炒栀子、黄芩各10—20克;气血虚挟滞型主方加黄芪、党参、熟地各10—20克。本方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4次服。每次月经前3—5天开始服用,至经净痛止。连服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

2、加位少腹逐瘀汤

当归10克川芎6克赤勺10克延胡索10克炙没药6克炒蒲黄10克灵脂10克小茴香3克干姜3克肉桂3克益母草30克泽兰10克。本方的主要功效为:活血去瘀,温经止痛。适用于寒凝血瘀型痛经。本方水煎内服,忌食生冷。

3、甘橘调经饮

干松10克蚕砂10克荔枝核12克山楂6克清橘叶6克此方主要功效:行气、舒肝,活血、调经。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本方宜水煎服,经前3天开始服用,每日一剂,连服5—7天。

4、归芍棱乌萸草汤

当归12克白芍30克醋炒三棱、炙甘草各6克乌药、山茱萸各9克。阴虚血滞去乌药,加生地、丹皮、沙参;阳虚寒凝加肉桂、巴戟天、红花;肝肾亏损加狗脊、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便溏加茯苓、炒白术;呕吐畏寒肢冷加吴茱萸、生姜;口苦心烦加竹茹、栀子。于经前3日开始,每日一次水煎服,用至经净;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

其他类型痛经患者饮食

其他类型的痛经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食疗,如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平素应多吃一些具有散寒化湿、温经活血作用的食物,如生姜、羊肉、狗肉、葱白、山楂等;

湿热下注型痛经患者平素应多吃一些具有清热除湿、化淤止痛作用的食物,如马齿苋、丝瓜、苦瓜、红小豆、绿豆、薏米、油菜、香椿叶、莴苣、莲藕、冬瓜、芹菜等;

气血虚弱型痛经患者平素应适当多吃一些具有益气养血、调经止痛作用的食物,如红薯、山药、栗子、鸡肉、牛奶、土豆、葡萄、桂圆、大枣等;

肝肾不足型痛经患者平素应适当多吃一些具有补益肝肾、调经止痛作用的食物,如枸杞子、桑椹子、核桃仁、黑豆、黑米、黑芝麻等。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中医治疗痛经的相关偏方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中医治疗痛经的偏方有很多的我们可以试试以上介绍的方法,希望以上介绍的痛经的方法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调理月经。

别不信!中医大师一辈子都不会干这事


清代养生家徐文弻曾在其所著的《寿世传真》中提出了“十忌”,认为养生应当首先从生活入手,避免十大不良习惯。这些戒律在现今也有很多借鉴意义,下面从中医角度来一一解读。

1.忌早起科头。 “科头”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阳气初生的时间,这时的阳气像树苗,虽然生长势头很旺,却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阳气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从人体来讲,头部是阳气汇聚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门不注意头部保暖,很容易让寒邪入脑,造成疾病。

2.忌阴室贪凉。 人的身体要保持健康,必须阳气旺盛,而阳气很怕受到阴邪的侵犯。如果一个房间不能受到阳光的照射,就会阴气较重,气温较低,寒邪容易侵袭体表,甚至由表入里造成一系列疾病。当然,现代人居住楼房,很难保证每间房屋都有阳光,这时就需要借助暖气或空调,保持房间温度。

3.忌湿地久坐。 有些人对潮湿致病不太理解,认为身体有皮肤保护,皮肤又不透水,外界的湿气怎么能影响到体 内而造成疾病呢?真正的湿气当然不能直接进入体内,但机体之气和外界之气是相互感应的,外界之湿是一种滞缓之气,感应到体内则使机体的气机也运行缓慢,从 而在体内生成湿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停留过久。

4.忌冷着汗衣。 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一出汗衣服会马上变得湿冷,此时皮肤的毛孔是张开的,对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寒湿很有可能乘虚而入。因此,出大汗以后要及时把汗擦干,并更换干燥衣物。

5.忌热着晒衣。 徐文弻认为久晒之衣有热毒,不宜立刻上身。这可能有些夸张了,衣服晒得干爽以后,即使还有一定热度,也不至于对身体健康造成什么危害。当然如果是患有热病还没有痊愈的人,可能就要适当注意,不要穿刚晒过或烤过的衣服。

6.忌汗出扇风。 这个也要灵活看待,如果是三伏天,身体时刻都有汗,拿扇子扇风取凉是很正常的。这里说的忌汗出扇风是指气温不太高,因运动而出汗时,不要贪凉而扇风,或立刻喝冷饮。扇风虽然很惬意,但风为诸邪之首,带着寒邪或湿邪不知不觉地就袭入体内了。

7.忌灯烛照睡。 有些人喜欢开着灯睡觉,这也不好。因为光明的性质是属阳的,人的睡眠需要阳气入阴,有灯光照射就使得阳气难以下潜入阴,容易造成神魂不安,影响睡眠质量。

8.忌子时房事。 一天之中,阳气最旺的时候是白天,可阳气的初生却是在半夜子时(23:00~1:00)。这时阳气刚刚发芽,非常娇气,如果不加以爱护而行房事,会使这点稚阳熄灭,第二天的阳气就不会充足,易生疲倦。

9.忌夏月凉水抹席,冬月热火烘衣。 这两个习惯可能并没有那么大的危害,现在也很少有人烘烤衣服了,但是本条仍然有现实意义,也就是不能图一时的痛快而违反季节规律。夏天不要贪凉,把空调温度调得过低,容易导致出汗不足,气机不能充分打开;冬天也不能贪热,把暖气开得过热,容易导致出汗太多,精气外泄。

10.忌久观场演剧。 这一条是劝我们注意养神。现在电视网络娱乐节目非常多,不能过分沉迷于此,因为在观看 节目的时候,我们的精神会不知不觉地随之而动,不再注意体内的感受。中医认为,心是“君主之官”,如果君主整天追逐声色犬马,就不能很好地体察民情,身体 有了不平衡也不能随时感知。所以娱乐要适度,避免久视久听而伤神。

中医大揭秘!睡姿判断所有疾病


睡觉不仅能养精蓄锐,还是生活中的一大享受,但是不少人睡觉醒来,就会感觉浑身不自在,这是怎么回事呢?

觉得头昏眼花、腰酸背痛、疲惫不堪,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睡姿不当造成的。

1、趴着睡

趴着睡好像婴儿,这样睡觉的人比较容易流口水。而且,如果你的胸部被平压在床榻上,胸部憋闷的情况就有可能发生。

中医揭秘:趴着睡最大弊端是对心脏构成压迫。如果时间过久,或者由于肥胖等原因胸部压迫过重,就有可能影响到周身气血的运行,出现心脏不适、呼吸困难等情况。中医说心衰是由于气不足引起的,所以在睡眠中首先应该保证有一个良好的呼吸状态。趴着睡如果感到有憋闷的情况,睡觉时可以采取高枕位,保证心脏气血顺畅。

2、仰面朝天睡

采用这种睡姿的人通常非常疲倦,或者有醉酒等情况,在仰卧状态便很快进入了深层睡眠。这时,睡眠者的两手会不自觉地放到胸前。

中医揭秘:睡眠中,面孔中开窍的部位多朝上,而气与津液走势下行。比如:熟睡时,由于脸孔朝上,因舌根下坠或口水流入气管容易造成打呼或呛咳,非常不利于肺部气血的运行,从而影响到肺的功能,甚至引发气滞而猝死。所以,睡觉的时候要翻身,更换睡眠姿势。

3、蜷着身子睡

蜷缩着身子睡觉可不是一个好姿态,不仅像个小虾米,而且对你的背部和颈部也会带来伤害。

中医揭秘:据医学调查显示:每5名国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曾在过去6个月内患有背痛及颈痛的问题。而睡姿不良是导致背痛或颈痛的主要原因。人的背部在伸直时,感觉最舒服,中医认为,血脉不畅就会有虚证产生。所以不论是坐着、站着,甚至是躺着时,都应该把姿势调整到最舒服的程度,不要老是曲着腰。对于长达七八个小时的睡眠而言,也应该让周身舒展而眠。

4、枕臂而眠

这是一个很不自觉的睡眠姿势,你可能睡前枕着手臂想事,但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一觉醒来,只觉得胳膊已经不是自己的胳膊,从肩头到手指都不听使唤了。

中医揭秘:枕着手臂入睡,一睡就是几个小时一动不动,这会直接使人上臂的桡神经受到压迫性伤害,导致前臂、手腕、手指麻痹。这正是中医“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的道理。睡眠中,气血与呼吸都逐渐进入一个平稳和规律的状态,在沉睡中,肢体有气血阻滞的情况因为不觉察而无法调节,便很快进入了麻痹期。所以不要养成将手臂枕到脑后的习惯。

5、完全侧身睡

完全侧身睡是压住了半边身子,如果你将一侧的胳膊和腿都压住了,开始时并不觉得,但当它成为一种习惯性睡眠姿势的时候,就会出现气血瘀滞的问题。

中医揭秘:有关专家调查了2000例脑梗塞病人,发现95%以上的病人有着完全侧身睡、压住半边身子的习惯。这样的睡姿在本身已有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加重了血流障碍,特别是颈部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在动脉内膜损伤处逐渐聚集而形成血栓。为消除这一隐患还是改为时不时仰卧,时不时半侧卧较为妥当。

怎样学好中医?国医大师的学习经验交给你,附送中医教材大全集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