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常识 > 养生模式 > 导航 > 养生模式

养生模式

2022-07-26

养生无固定模式 生搬硬套很误人

养生模式。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心静才是养生之本。从古至今,关于养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或名言,如果不需要我们的生活成悲剧,就必须注意养生。怎么才能作好养生常识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养生无固定模式 生搬硬套很误人”,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各种渠道推荐的养生方法五花八门,让人应接不暇,有些人照着做非但没有效果,甚至还引起不适。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养生的关键是什么?该怎么看待备受推崇的食疗?为此,我们采访了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周岱翰教授。

周岱翰指出,现在很多人虽注重养生,但容易走入误区,对养生的目的没有正确认识是原因之一。“有些人因此过得并不开心,生活没有质量,这还怎么养生?”周岱翰说,推迟老年病的到来、延长寿命是养生的长远目的,而尽量提高生活质量、活得舒服是近期目的,两者都不能偏废。

重视“三因”制宜,制定个性化养生方法

周岱翰认为,要形成能提高自己生活质量和防病益寿的个性化养生方法,《黄帝内经》阐述的“三因”制宜——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是基本的指导原则。

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性别、年龄、生理、心理等因素各有不同,养生不能忽视这些个体差异。

因时而异。一日之内有昼夜交替,一年四季有时序变化,所以养生应顺应天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因地而异。地理环境可以影响人体,比如岭南地区高温时间长、四季不明显,春夏多雨、天热地湿,岭南人脾多虚弱、病多痰湿,养生应将这些地域特点考虑进去。

食疗就能治病?千万莫痴信

近年来,国外报道有人因为滥用所谓的“保健”或“防癌”食物而出现了“健康食物痴迷综合征”,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这种现象应引起警惕。

根据体质进行辨证施食。目前,食疗几乎是最受关注的养生手段了。“中医药学的学术特色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食疗亦不离其宗,强调要因人因病辨证施膳。”周岱翰说,中医临床食养学不但着眼于食物的营养,还着眼于食物的性味,认为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气,辛、甘、酸、苦、咸五味,食物也不例外。因此,必须根据体质的寒热虚实进行辨证施食,未分寒热虚实、不加辨证就跟着吃,小心养生不成反伤身。

食疗代替不了药物所起的作用。不少人以为,中医食疗能替代药物治疗,有些人甚至病了不求医、不服药,痴信“食疗能治病”。对此,周岱翰引用唐代孙思邈的论述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他进一步解释,合理的饮食是“安身之本”,日常应以五谷杂粮为主食,配合五畜肉类的补益、水果蔬菜的辅助以充盈各种营养成分,才可能有健壮的体魄。虽然中医倡导“杂合而治”,食疗可以辅助、弥补药物或其他疗法的不足,但代替不了药物所起的作用。

“清心寡欲”很重要

周岱翰说,养生更应重视“养心”“养神”。而提到“养心”,古人有“清心寡欲”之说。当然,有适当的欲望和更多的追求本非坏事,但若太过不切实际甚至是不当的强求,就要及时反省了。

清心寡欲。“多欲易伤身,这不是药补或食补力所能及的。”周教授说,现代社会物质的丰富撩起了人们更多的欲望,现代人离古人提倡的“清心寡欲”“无心得大还”的境界越来越远。对于工作压力相对较大的都市人来说,适当地卸下精神包袱,养精蓄锐,少做些无谓虚耗精力和心神的事,可能比吃什么大补的药食都更重要。

有感恩和自强的信念。感恩是文明社会人性的光辉,感恩父母、祖先和国家,易经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则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奉献社会,精彩人生。对生活,对工作,不要过于计较,不要总为个人私利打小算盘。

温馨提示

警惕两大养生误区

误区一:不该吃的东西,再喜欢也只能忍了

周岱翰表示,除了对某些食物过敏不能吃,或像痛风之类对高嘌呤的食物要慎吃少吃之外,日常饮食在讲究均衡的原则上,还应尊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口味。比如有的人偏爱咸,太淡了他一点也不想吃。如果他患了高血压,确实应该少吃咸,但太淡了他可能什么都吃不下去,没了胃口,营养跟不上,身体还更差,还不如就让他吃咸点,只要总量控制、吃少点,问题也不大。

误区二:吃素“辟谷”刻意减肥防病

有些上了年纪稍微有点发福的老人一味节制饮食,刻意吃素甚至禁食或以不恰当的“辟谷”来控制体重,结果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周岱翰提醒,肥胖的确可引起多种疾病,但刻意“清淡”度日盲目求瘦,以致营养跟不上、身体抵抗力下降、体质变差,甚至损害到脏器功能,就更得不偿失了。


精选阅读

太谷孟母文化养生健康城开启智能型养老公寓新模式


日前,孟母养生健康城(太谷)开始试运营,标志着山西开启智能型养老公寓新模式。

太原驱车向南35公里,来到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晋商之源的太谷县水秀乡乌马河北岸,孟母养生健康城、山西省文化产业园就坐落于此。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步入园区,一大片错落有致的古建、古街映入眼帘,青砖灰瓦在蓝天碧空的映衬下更加宁静、典雅。

孟母养生健康城园区以孟母孝道文化为底蕴,以公园化的环境为载体,打造最完善、最人性化的文化健康产业园区。以有据可考的历史文化名匠命名,文化核心接壤以教子文化和孝亲文化为中心的孟母文化主题。建成后的孟母健康城将以弘扬母亲文化为主旨,按照文化宣传、主题教育、专业培训、休闲娱乐、寻根问祖五项主要功能规划建造,致力打造教育与旅游相促进,文化与医养相结合的孟母传统文化传播基地和母亲文化展示中心,探索出一条医养结合、文化养生养老经济和复合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围绕孟母文化休闲广场的古建筑群落,建筑构件来自山西省康养集团多年的搜集积累,富含省内各地古建筑风格,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考古价值。同时也是入住老人闲时游览,陶冶身心的绝佳场所。为了最大程度发挥项目功能作用,山西省康养集团还将这些古建筑赋予现代实用功能,形成一个集国学教育、寻根问祖、文化交流、博物展览、艺术演出等多种文化表现形式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单元。

山西省康养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在传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引进国际先进的安养养老理念,推出“活力养老、高端医疗、卓越理财、终极关怀、休闲旅游、生态地产”六位一体的商业模式。项目建成后,可安置养老人口6000人,提供社会就业岗位1500个,实行产业联动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口,提升区域经济。

隔河相望的山西省文化产业园项目总投资45亿元,占地1178亩。项目以“留住山西”为出发点,以抢救保护山西历史民俗文化文物为抓手,将文创设计、艺术品收藏、非物质文化传承、娱乐购物和休闲度假等进行有机结合,旨在打造成为一个山西历史文物与优秀民俗文化再现的承载宫殿,成为游客、艺术家与收藏家交流的大平台,成为山西美食的集聚点与中外游客的集散地。

目前,文化园示范区已基本建成,设有主馆、精品客栈、精品酒店、书吧、酒吧、古建院等六个馆。项目将有效推动太谷县以及整个山西的经济、文化、旅游等发展,成为山西对外的一张文化名片,形成山西旅游的中部集散地。除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外,项目将成为山西文创产业的活水源泉,为山西重塑一处厚重无比的传世历史文化遗产。

近年来,山西文旅集团旗下的山投集团坚持大健康视野、国际化标准,以养 心、养生、养老为发展方向,建立了以康养产业为核心的产业联动机制,深度融合康养、文化、农产品板块,充分发挥山西省文化产业园、孟母养生健康城等项目的总部基地引领示范功能,把康养产业打造成带动相关行业发展的新引擎。

与此同时,山西省康养集团引进国际先进的安养养老理念,推出“活力养老、高端医疗、卓越理财、终极关怀、休闲旅游、生态地产”六位一体的商业模式。以会员制、一站式、分时度假的运作方式,即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为基础,以基地看护养老为依托,以旅游流转服务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着力推出“全人、全龄、全时段、全生活、全球化”的“五全合一”服务模式,最终实现最完善、最人性化的“养身、养心、养老、养灵、养体、养病、养生、养业、养钱”的“九养文化、九师随扈”养老服务理念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目标,着力打造山西康养第一品牌和全国康养产业的领航者。

运动养生很流行 保健注意4原则


要想进行养生,是绝对不能够错过运动的。而且如今运动越来越流行,已经成为养生文化特别重要的一个部分。同时,在进行适当的运动之后,还会对身体带来更多的好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运动养生保健原则

1、协调统一:在进行运动养生的过程中,特别讲究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以及意识活动中的配合,这就是所谓的形神统一。而且在运动的时候,还要心无杂念,意识也要特别专注,这样才能够保持协调。

2、劳逸结合:若是持久不停的进行运动,而是要保持有张有弛,最好是劳逸结合,这样才能够达到非常好的养生效果。所以,在长时间进行运动之后,必须要多注意休息,不然会影响到人们的健身情况。

3、量力而行:在进行运动养生的时候,一定要掌握住自己的运动量,要是运动量过小,就达不到目的,但是如果运动量过大,就会令超过人体耐受能力的极限,从而令身体因为太过疲劳而受到很大的影响。

4、持之以恒:在锻炼的时候,还要坚持进行,千万不能够间断。在进行不间断的运动之后,能够令人们得到更好的养生功效。所以,大家在运动的时候一定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进行养生。

常用的运动保健方法有哪些?

1、面壁蹲墙

蹲墙有松腰调气之功效,长期锻炼有助于松腰和松动全身关节,疏通全身的经络气血,纠正体内紊乱的气机,是调整气血的良方,只要坚持锻炼,每日多蹲数次,一定能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姿势要求面对墙壁,两脚并拢,周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内心喜悦(两脚尖离墙的距离可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而定,逐步靠到墙根),下蹲时体内用力,两肩前扣、含胸,头不可后仰,腰向后突,初学者蹲和起都要慢,身体直起后,两手叉腰,拇指按在背部京门穴(第十二软肋端),其余四指按于胯上,行深呼吸一次,然后按姿势要求再蹲,要逐渐达到一次连续蹲30下,最好日蹲两次,按照上述姿势也可在任何一地蹲,还可多次蹲。

2、散步跑步

古代多赞成散步,筋舒健四肢,饭后缓行数百步,散其气与输其食,则磨胃而易腐化,闲暇散步养神,睡前散步以动求静,有助于入睡。

现代人多推崇跑步,跑步对人体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兴奋剂,是一种较好的防疾治病方法。至于跑步以多快的速度最适宜,如何控制速度,研究者认为改善机体功能的跑步应根据情况进行,持续跑步3~4分钟后,安静时脉搏次数不应少于跑步时的一半。

散步与跑步是最简单易行的运动方法,但无论是散步或是跑步,都贵在坚持,适量,这能达到养生效果。

3、自我按摩

自我按摩是指在自己身体上某些部位或穴位运用一定的按摩手法进行按摩的一种方法,适于各层次的人群进行防病治病。有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增强肌力、滑利关节、促进气血流畅、调节脾胃功能等作用。

葆真堂老年会员制上线,开启养生养老服务新模式


金秋气爽,丹桂飘香。10月17日,在2018第三届“互联网+金融养老”产业创新大会开启之际,葆真堂在天剑养老服务中心举办“老年会员制”平台上线仪式,开启养生养老服务新模式。

据介绍,“老年会员制”平台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以互联、移动、开放、共享、服务为特征,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以会员为核心,围绕50+中老年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旅居、养生养老、金融保险等各个方面的需求搭建服务体系。面向中老年人、品牌服务商、政府机构等相关人员和组织,建设覆盖全国范围内养老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

葆真堂董事长杨志勇说道:“老年会员制平台是我们多年研发的成果,涵盖健康体检、旅居康养、保险保障、养老机构入住等方面,旨在为老龄人群提供便捷服务。”

目前,平台会员等级分为:“风”“雅”“颂”三个等级。葆真堂利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升级老龄产品,利用信息化应用和智能化产品升级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广覆盖、智慧化的养老服务。未来,该平台还将致力创新打造养老服务新模式,进一步丰富健康养老服务产业项目,致力为养老行业带来全新的变革和升级。

葆真堂董事长杨志勇强调,“养老问题迫在眉睫,组建“养老力量”,积极探索老龄产业新模式,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的必由之路。”

中国很流行养生,但是,我们养生的方法用对了吗?


中国很流行养生,但是,我们养生的方法用对了吗?达到效果了吗?来听听专业医生的建议吧!

1、心血管医生吃点坚果

日常食用坚果少量(15克花生、7.5克榛子或7.5克杏仁)可以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心肌梗死、中风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28%。

每天快走一小时

每天快步走和慢跑可以使心脏病和中风危险降低50%。注意,是快走和慢跑哦!

2、呼吸科医生多笑一笑

笑对呼吸运动有良好的作用,它能使肺扩张,胸肌兴奋,膈肌上升,使人的呼吸运动加深,同时还对呼吸道有清洁作用。

不抽烟

抽烟对肺脏的损害人人皆知,不抽烟就是对肺脏最好的保护。

3、消化科医生早饭要温热

胃肠喜欢温热的环境,尤其是早晨,如果吃了凉东西,会刺激肠胃。

晚饭别吃撑

晚餐后基本上没有体力劳动,消耗量少,食量可以向早饭的量看齐。

每天揉揉肚子

每天揉揉肚子,是防治胃肠病最简单、最有效的选择。

4、肝病科医生枸杞泡水

枸杞子能滋补肝肾,每天一小把泡水,喝水吃枸杞。与菊花搭配,会更加突出养肝明目的作用。

玫瑰花茶

每天3朵玫瑰花泡茶饮,能疏肝解郁、调气血。

5、内分泌科医生吃点苦瓜、海带

苦瓜含有苦瓜皂苷,有刺激胰岛素释放的功能。海带中含有大量有机碘,可助降低血糖。

饭后一小时做运动

一般在饭后一小时左右开始运动,不要空腹运动

6、儿科医生的育儿经儿童不宜喝功能饮料

过量饮用高盐、高糖的功能性饮料,会加重孩子的肾脏排泄负担和身体其他负荷。

别擅自用退热药

婴幼儿退热药主要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其他药要慎用!

干细胞时代,牙仙的新礼物:乳牙干细胞

首次人体试验 脐带血干细胞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

2018年上半年质检情况通报 干细胞储存状态良好

文 | 新生命干细胞

图 | 网络

养生注意 七食物空腹吃很伤胃


人体在空腹的情况下,有很多食物都是不宜空腹吃的,否则会给肠胃造成伤害,影响身体健康。殊不知,有些食物在空腹的情况下食用是极其伤害肠胃的,常喝更容易造成胃部疾病。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七种空腹不能吃的食物,一起来看看!

香蕉

空腹吃香蕉不利于健康,因为空腹时,胃肠内几乎没有可供消化的食物,此时若是吃香蕉,将会加快肠胃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脏负荷,易导致心肌梗塞。专家提醒,不要空腹时吃香蕉,一般应选择在饭后或不是饥饿状态时吃香蕉比较安全。

香蕉空腹时食用,会使血液中钾含量高于正常浓度,会出现明显的感觉麻木、肌肉麻痹、嗜睡乏力等现象,这时开车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驾驶员不宜空腹吃香蕉。

西红柿

西红柿含有大量的果胶、柿胶酚、可溶性收敛剂等成分,容易与胃酸发生反应,凝结成不易溶解的块状物。这些硬块可将胃的出口幽门堵塞,使胃里的压力升高,造成急性胃扩张使人感到胃胀痛。

橘子

橘子含有大量糖分和有机酸,空腹时吃橘子,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增加,使脾胃满闷泛酸。

菠萝

菠萝内含的蛋白分解酵素相当强,如果餐前吃,很容易造成胃壁受伤。

山楂

山楂味酸,具有行气消食作用,但若在空腹时食用,不仅耗气,而且会增强饥饿感并加重胃病。

黑枣

黑枣含有大量果胶和鞣酸,易和人体内胃酸结合,出现胃内硬块。特别不能在睡前过多食用,患有慢性胃肠疾病的人最好不要食用。

牛奶

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空腹饮用,蛋白质将被迫转化为热能消耗掉,起不到营养滋补作用。正确的饮用方法是与点心、面饼等含面粉的食品同食,或餐后两小时再喝,或睡前喝均可。

饮食养生有讲究,早上空腹吃以上食物会增加胃的负担,让肠胃消化不良。

季羡林:养生无术是有术,“三不养生”享天年


“兼容百家、学贯中西的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享年98岁,这位著作等身的国学大师如此高寿,也有自己独特的——“三不养生法”:

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

反对为锻炼而锻炼

其实,季老反对的只是那些为了锻炼而锻炼,除了锻炼之外似乎就没别的事可做的所谓的“锻炼主义者”。他认为人生的第一要事是工作,如果将大量时间用于锻炼身体,这对于他来讲实在是本末倒置。

在日常生活中,季老并不排斥锻炼,他年轻时就喜好游泳和打乒乓球。上了年纪之后,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他有时也忙里偷闲地到北大未名湖畔去散散步,以松弛身心,养精蓄锐。

季老一生勤于思考、笔耕不辍,这对于人的大脑来讲,正是最好的锻炼方法,他耄耋之年后仍思维敏捷,还不断推出佳作,这与他平时的锻炼也是分不开的。

饮食均衡有营养

不挑食不忌口反而保证了营养均衡。在饮食上季老一贯的做法是不挑食、不忌口、不吃补品。老人全家生活都十分俭朴,平时吃的都是普通的家常便饭,在大城市中生活了数十年,他却依旧钟情于家乡的饮食习惯。

他的早餐,总是简简单单的几样:几片烤馒头或面包片,一碟花生米和一杯清茶。午、晚两餐也是以素菜为主,较少肉食。一碗绿豆小米粥,就是老人眼中的美味佳肴了。

季老的家人还经常将烤好的馒头片放在他书房的一个饼干盒里,以作为季老工作饥饿时的应急之需。老人这种不挑食、不忌口的饮食习惯,使他平时所吃的食物品种多而杂,从而保证了各种营养充足均衡。

心里没负担

不嘀咕指的是季老心胸开阔,从不去纠缠那些想不开的事,从不为自己的健康怕这怕那。

他最反对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百般禁忌:吃鸡蛋怕胆固醇,吃肉怕高脂肪,吃饭又时时计算热量,就连吃水果也要消毒几遍。嘀咕来嘀咕去,钱花了不少,自己却落了个瘦骨嶙峋外加营养不良。

季老说自己“心里没有负担,胃口自然就好,吃进去的东西都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和利用。再补之以腿勤、手勤、脑勤,自然百病不生了”。同时,对于寿命的长短,老人也从不嘀咕。他所期盼的只是尽量在晚年把那些对祖国、对人民有利的工作做完。其实这种崇高而又洒脱的境界,也是季老长寿的秘诀之一。

生活有规律也是长寿奥秘。除了“三不养生法”,季老平时的生活也极有规律。

每日三四点钟即起床,进行学术研究或写作,几千字的文章可以一挥而就。7点多钟早饭结束后,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与生活。

午饭后,他都要在书房的旧藤椅上小憩片刻。而这时,老人钟爱的小猫咪便会跳上他的膝盖,这老“小”同眠的情景,为老人繁忙的生活增添了几分童趣。

工作累了的时候,季老会提起水壶为窗台上的花草浇浇水、松松土,在满目青翠之中寻觅一份心灵的宁静和一种生命的活力。这短暂的活动与休息,对季老无疑是颇有裨益的。

晚饭之后,老人则要看看电视新闻、报刊和刚收到的新书与邮件,以了解新的信息和收获新的知识。晚上10点钟准时就寝。除极特殊情况外,这样的作息规律是从不改变的。

季老曾经以《养生无术是有术》为题写过一篇文章。斯人已去,然而这套以季老朴素的人格特征和一切为了工作的人生追求为基点的养生之法,对我们却有着很多启迪。(复制粘贴Sunny-20180520添加主编养生君,咨询更多养生知识)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2养生常识频道《养生无固定模式 生搬硬套很误人》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养生模式”专题供您欣赏!

养生无固定模式 生搬硬套很误人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