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禁忌中医养生主要方法
2020-12-19
中医养生方法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有很多人信任选择中医保健方法来养生,中医带给人们的好处很多,但是中医药物有很多,我们要的保养,而不是胡乱的保养,这样胡乱保养对身体来说肯定是非常不利的,中医的养生方法安全卫生,还非常的健康,那么中医养生方法到底有哪些?
1.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这句话主要体现了“天人合一”道家思想,说的是我们养生一定要注意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违背它。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正如《黄帝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2.形神兼养
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调摄,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保形全神等。
3.动静结合
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主张运动健身,但中医养生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正如《周易外传》所说“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类经·医易
更多>>对于自己的身体现在的人是越来越重视了,所以养生也成了大众话的话题,而用中医来养生也是大公认的有效方法,而很多的人认为,中医的养生无非也就是吃东西注意点,然后吃点调理身体的药物或是药膳,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中医养生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就给大家来说说中医着养生禁忌。
一、老了才养
许多人认为养生是老人的事,年轻时无须养生。其实,养生要从娃娃抓起,正如机器要从新时保养。一旦零件有损,养生为时已晚,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二、病了才治
许多人不病不查体,病了才看医生。其实,养生应以预防为主,平时应定期检查,定时保养。
三、饿了才吃
许多人不吃早餐或不按时就餐,理由是不饿。生理学告诉我们,食物在胃内经过4~5个小时后就全部排空。感到饥饿时胃液已经开始"消化"胃黏膜,而规律饮食、均衡营养,是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四、渴了才喝
平时不喝水,口渴才饮水,是许多人的习惯。事实上,水对人体代谢的作用比食物还重
更多>>
保健养生说得简单,但是做起来却很困难,特别是睡眠方面,很多人长期睡眠不佳,这样的现象会成为人们的困扰,如果睡眠不佳的话会引起失眠的现象,而睡眠不佳的现象还会引起精神上的烦恼,所以说睡眠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保健,保健睡眠的时候还可以选择中医方面的方法来给自己保健,那么中医睡眠保健养生方法有哪些?
病龙眠
“病龙眠”是指像病了的龙一样侧身屈膝而睡,最直接的作用是有助于预防腿抽筋。这是因为仰卧时下肢伸直,肌肉处在紧张状态,容易发生抽筋。但是侧身弯腿时,下肢肌肉相对放松,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小腿抽筋。
中医讲究“胃不和则卧不安”,睡前还可以做些仰卧屈膝锻炼,能促进胃肠保健,易于安睡。具体做法是:身体平躺,手脚自然伸直;吸气时右腿屈膝,挤压腹部;吐气时右脚放下来;换左脚重复动作。很多人一天下来腰酸背痛,这可能与腰背肌肉劳损、颈椎及胸椎关节错位等有直接关系。这个时候不妨尝试“寒猿眠”,即像寒冷时的
更多>>中医养生是可以帮助大家提高身体免疫的方法,也可以通过中医养生的方法来加强身体,让身体变得更强壮,从而减少疾病,抵抗疾病的侵入,通过中医养生也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健康身体,而中医的文化很广泛,很多地方都在运用,中医养生术就是以中医为前提的治疗方法,那么中医养生术疗法到底有哪些呢?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
更多>>中医养生历史悠久,古代不少养生家推崇12个时辰各自依照昼夜阴阳变化规律进行养生。下面为你介绍古人的时辰养生法,大家不妨一试。
1、卯时(5:00-7:00)
见晨光即披衣起床,叩齿300次,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先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熨摩两目六七遍;再将两耳揉卷五六遍;然后以两手抱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弹中指、击脑后各24次。然后去室外打太极拳或练其他导引术。
2、辰时(7:00-9:00)
起床健身后,饮一杯白开水,用木梳梳发百余遍,有醒脑明目的作用。洗脸漱口,早餐。早餐宜食粥,宜淡素,宜饱。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以手摩腹,老年人脾胃虚弱,轻微活动和按摩腹部可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
3、巳时(9:00-11:00)
此时或读书、或理家,或种菜养花。疲倦时即闭目静坐养神,或叩齿咽津数十口。不宜高声与人长谈,因为说话耗气,老年人本来气弱,所以须寡言语以养气。
4、午时(11 更多>>导读: 在旱情严重的今天,我们都知道,不要浪费宝贵的水资源。但除了来自大自然的水之外
在旱情严重的今天,我们都知道,不要浪费宝贵的水资源。但除了来自大自然的水之外,我们人体自身的水分之一口水,也是不应该浪费的。
中医认为,唾液充盈又常含而咽之,能润五脏,悦肌肤,使人长寿不老。道家创始人老子享年160余岁,其养生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咽津养生。老子认为,灵丹妙药虽好,但不如自己的津液。 来自
中医认为: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意思是唾液为脾肾所化,这说明唾液就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即懂得用吞津来祛病强身,唾液其实有以下几大养生妙用。
1.使皮肤润泽。临床上不难发现,一些有肺部疾病的人,由于经常咳嗽咳痰,他们的皮肤都暗沉无光,而且不少人有皮肤瘙痒的症状。这就是因为津液流失过多,肌肤失养所致。
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没事喜欢吐口水的人,久而
更多>>
在中医上,可用作养生的方法有很多种,在给自己身体养生的时候是需要了解很多养生原则的,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但是食物必须要安全,卫生,健康,这样才是最好的养生保健方法,食物很重要,但是选择能够保健自己身体的食物也很重要,这样的食物是大家都分不清楚的,那么中医饮食养生方法到底有哪些?
一、 因后天之本,及早食养:祖国医学一直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故倡导养生特别是食养至迟也须从青、中年开始,经过饮食调理以保养脾胃实为养生延年之大法。如味甘淡薄也足以滋养五脏,故劝人尽量少吃生冷、燥热、重滑、厚腻饮食,庶不致损伤脾胃。如能长期做到顾护中气(即脾胃生发的功能)而恰当地食养,则多可祛病长寿。
二、 食养关键在于饮食有节:节制饮食的要点关键在于“简、少、俭、谨、忌”五字。饮食品种宜恰当合理,进食量不宜过饱,每餐所进肉食不宜品类繁多,要十分注意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讲究卫生,宜做到先饥而食,食不过饱,
更多>>肝脏是我们的身体重要的器官,它对于我们预防一些疾病是有很大帮助的,而且肝脏的功能是分解食物中的毒素,所以肝脏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我们无法及时的清除体内的毒素,引起中毒的情况。为了避免肝脏变的脆弱,我们建议大家可以来了解这篇文章介绍的中医养肝护肝的方法。
专家认为,除了睡眠足够、心情放松,一些简单的食物也有助于降火。绿豆、薏仁、芦笋、丝瓜、西瓜、芦荟、蚌类可以清热; 也可藉由调节身体水分(中医称为沥湿)的红豆、冬瓜,除去身体的湿热状况。
百合、薏米:可调节“气候”,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人体的运行就像一部机器,在特定的温度、湿度下才能正常工作。百合和薏米具有退湿热的作用,可以调节肝脏外部环境,让肝脏工作更有效率,达到预防肝病的目的。
百合可以直接泡水喝。除了退湿热,百合最“拿手”的本领就是润肺止咳了,碾成粉冲泡、洗净捣汁、外涂等用法都可收到很好的效果。而薏米更是常见的食品,它的药用功效也不容忽
更多>>耳朵为听觉器官,能够分辨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并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中医理论认为肾开窍于耳,故耳的听觉功能与肾的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肾精充足,髓海得养,则耳的听觉功能正常。如果人的肾中精气虚衰,髓海空虚,则听力减退,或有耳鸣、耳聋等,故中医用补肾法以治耳功能减退。
日常生活的耳养生保健方法:平时要注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保护耳的功能。在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噪声对耳的损伤,周围环境的噪声不要超过65分贝。如果在噪声超过65分贝的环境下工作,要适当采取措施(如戴耳塞或耳罩)以保护听力,否则将会引起永久性的听力减退。洗澡或游泳时,要注意防止污水进入耳道,避免诱发耳道感染。如果有污水进入耳道,要用消毒棉签将水吸干,必要时可用少许酒精消毒。尽量不要挖耳屎,因为耳屎对耳道有保护作用,并可以自行排出,如耳屎过多堵塞耳道时,要请耳科医生检查处理。
耳朵养生派
预防感冒:
更多>>中老年人如何科学的养生达到强健体魄的目的呢,为保证身体健康,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中老年人平日生活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忌馋
少年长骨,青年长肉,中年长膘。这是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中年人为了预防身体发胖,除经常运动外,尤应注意少吃高脂肪、高糖类的食物。同时,晚餐不要吃得太饱,一般以五成饱为宜。
忌懒
俗话说,“树老先老根,人老先老腿”。人到中年,常觉得两腿沉重,腰酸腿痛,因而不爱运动。这表明衰老已悄然来临。为此,中年人应切忌懒惰,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和工作情况,经常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和体力活动。适当做些家务劳动,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锻炼。
忌劳
中年人肩挑工作、家庭两副重担,而人体能承受外界的压力是有限的。若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积劳成疾。因此,中年人应牢记:不要劳累过度。
人到中年,为避免未老先衰,只可有情,不可多欲。房事过度,会伤神损寿,影响健康。有的中年人靠“壮阳药”以求无度淫乐,这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