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运动锻炼应注意
老年人养生。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心静才是养生之本。但凡长寿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养生,只有进行科学的养生,我们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养生达人是如何进行不同人群的养生的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老年人运动锻炼应注意”,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一、要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老年人在运动锻炼前最好做一次较为全面的身体检查,然后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同时,身体检查的结果又可作为锻炼前的客观指标,便于与锻炼后的情况进行比较,判断运动锻炼的效果。如果身体一向较好,也可以自己检查一下,如连续下蹲10-20次,或原地跑步15秒,看是否有心悸、气促、胸闷不适等症状,如果没有即可开始锻炼。老年人的运动项目,一定要根据健康情况、条件、爱好等进行选择。一般来说,以选择各个关节、各部分肌肉都能得到较好锻炼的运动项目为宜,如慢跑、快步走、游泳、太极拳等,而不应该选择运动强度过大、速度过快、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也可以利用运动器材进行锻炼。
二、运动锻炼要循序渐进: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参加运动锻炼决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日积月累,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锻炼效果。同时,开始锻炼时运动量宜小,待适应以后再逐渐增加。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锻炼后,如果运动时感到发热、微微汗出,运动后感到轻松、舒畅、食欲及睡眠均好,说明运动量适当,效果良好,就要坚持下去。锻炼的动作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慢到快,时间要逐渐增加。每次运动时要注意由静到动、由动到静、动静结合。此外,要掌握好动作的要领、技巧和锻炼方法。
三、运动锻炼要持之以恒:要想通过体育锻炼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持之以恒,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好是每天坚持锻炼,每次锻炼半个小时左右;实在有困难时,每周锻炼不应该少于3次。同时,要合理地安排好时间,养成按时锻炼的良好习惯,注意掌握适当的运动量。
Ys630.com相关知识
老年人喝茶应注意什么
喝茶有益健康,尤其很多退休在家的老人,手边一杯茶、一张报纸是再舒服不过的晚年生活。但专家提醒老年朋友,喝茶应该早、少、淡。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具体老年人喝茶应注意什么:
喝茶一步曲:宜早
喝茶会影响老年人的睡眠。俗话说,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进入老年期以后,人的睡眠时间减少,睡眠质量不高,茶的兴奋作用也会维持得更长久。老年人哪怕是午后喝茶,也可能引起夜晚失眠,使原本足够的休息时间变得更短,第二天必定精神萎靡。如果此后再通过喝茶提神,就将陷入恶性循环。
专家建议,老年人喝茶最好不要在饭前、午后和睡前,早饭后20分钟左右饮茶最宜,这样能助消化、解油腻、清肠胃。过了午后喝茶则可能会对晚上的睡眠质量有影响。
喝茶二步曲:宜少
一般来讲,茶叶的兴奋作用发送到人体各组织器官后,会带动肌肉和血管相应地紧张和收缩,从而导致血压迅速升高。老年人本身就容易患血管硬化和血压高等疾病,因此喝茶过多就加大了中风等危急症状的出现几率;另一方面,老年人的胃消化能力本身已经降低,而喝茶时所摄入的大量鞣酸会使食物蛋白形成不能消化的沉淀,并影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容易造成营养不良,还会加重老年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症状。
因此,专家建议,老年人要根据自身情况,控制自己喝茶的数量,有溃疡病和胃肠功能紊乱者,不宜饮茶,尤其是性凉的绿茶;在饮茶种类上,应以红茶为主,乌龙茶可以利尿,也很适合老人;不同的人群里,高血压患者以及体质较好、肥胖的老年人宜饮绿茶,而体质较弱、胃寒的老年人宜饮红茶,其中,温和的普洱茶是不错的选择。
喝茶三步曲:宜淡
过浓的茶会产生过强的刺激,使心血管和感受器逐渐产生依赖性。从而丧失正常功能;且当大量饮用浓茶后就会稀释胃液,降低胃液的浓度,使胃液不能正常消化食物,从而产生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症,有的甚至还会引起十二指肠溃疡;当人体大量饮用浓茶后,鞣酸与铁质的结合就会更加活跃,给人体对铁的吸收带来障碍和影响,使人体表现为缺铁性贫血。浓茶中的咖啡因,能致使人体心跳加快,从而使血压升高;同时,浓茶液大量进入血管,能加重心脏负担,产生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加重心力衰竭程度;此外,老人的心脏承受能力不比当年,长期喝浓茶会使心脏增加额外负担,导致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甚至诱发和加重多种心脏疾患。
老年人应常做压腿锻炼
对那些年岁较大而不便参加慢跑、爬山、打球等剧烈或用力较多运动的老年人来说,做些压腿锻炼,能改善身体状况,延缓器官机能的衰老,起到健身的效果。
压腿锻炼方法简单易行,将一条腿抬起搁在栏杆、矮墙或板凳上,随着手的按压、躯体的弯曲,做压腿运动即可。据运动医学工作者观察,压腿锻炼首先使大腿背侧肌群得到牵伸,其次使臀部组织也受到牵拉。一般在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髋关节的最大屈曲度为90度,再屈曲必须伴有下腰部和骨盆的活动。因此,将腿搁到一高物上,再继续做上下有节律性的按压,就可进一步牵伸下腰部肌群和软组织。当这些紧缩的肌群得到牵伸,恢复到原先的肌张力时,就会使腰部不适的症状得到缓解和消除,腰部也因此而感到松软和舒服。
当然,压腿锻炼也要注意安全,
l.搁腿的高度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一般可先从45度左右开始,并无不适后再逐渐提高。老年人抬腿高度在70至80度左右即可。
2.老年人锻炼时要站稳,压腿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发生意外。此外,每次压腿时间不宜过长,要左右交替,5-15分钟即可。
老年人养生应注意五忌
老人养生不但可以长寿,也能保持身体健康,那老人养生有哪些禁忌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忌久坐,久坐者伤肉。坐是消除疲劳的一种必要的休息,但久坐易使肌肉衰退与萎缩。故老人应多参加适合自己的户外活动,加强肌肉锻炼,以增强体质。
二忌久立,久立者伤骨。老年人气血运动全靠动静结合调节平衡,如果一直站立不动,就会影响气血运行,使人体部分组织和细胞营养失调,出现气滞血凝,从而招致疾病。
三忌久视,久视伤血。人到老年,如果久视就会伤血耗气,产生头晕目眩等症。故老年人看报或看电视、电影应控制在一至二小时之内,不宜连续观看。
四忌久卧,久卧伤气。适可而止的睡眠对老年人健康有益,久睡则身体软弱。要顺应四时,春夏季晚卧早起,秋季应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
五忌久静,久静伤神。过分安静、寂寞、无聊、孤独的处境,会使老人变得精神不振,性情孤僻,丧失生活信心,导致健康状况下降。另外,优美的音乐使人轻松愉快,精神焕发。故老年人应有适当的良性声刺激,以增进身心健康。
老年人应注意用药5原则
据统计,我国每年5000万住院患者中,至少有250万人的入院与药物不良反应(ADR)有关,其中重症ADR50万人,死亡19万人,其中老年人数量比成年人高3倍以上,在所有ADR致死病例中占一半。因此老年人合理用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针对老年人ADR发生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以下推荐采用老年人用药五大原则,以提高安全性。
1.受益原则
首先要有明确的用药适应症,另外还要保证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大于1。即便有适应症但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小于1时,就不应给予药物治疗。
蹇在金建议给医生老年人用药必须权衡利弊,以确保用药对患者有益。资料显示,住院老年人ADR发生率为27.3%,入院原因中,15%-30%是ADR所致,而成年人仅占3%,这主要与老年人的病情较重和多药合用有关。另外,老年人ADR表现形式特殊,除皮疹、恶心、呕吐等一般症状外,更多见的是老年病五联症———精神症状、跌倒、大小便失禁、不想活动、生活能力丧失,极易导致误诊漏诊。
对于老年人心律失常,如果无器质性心脏病又无血液动力学障碍,则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很小,而长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可能发生药源性心律失常,增加死亡率,故此类患者应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抗心律失常药。
2.五种药物原则
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
据统计,同时使用5种药物以下的ADR发生率为4%,6-10种为10%,11-15种为25%,16-20种为54%。老年人因多病共存,常采用多种药物治疗,这不仅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降低了依从性,而且导致ADR的发生。同时使用2种药物的潜在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率为6%,5种药物为50%,8种药物增至100%,虽然并非所有药物相互作用都能导致ADR,但这种潜在的危险性无疑是增加的。这一原则就是根据用药数目与ADR发生率的关系提出的。当用药超过5种时,就应考虑是否都是必要用药,以及依从性和ADR等问题。
蹇在金指出,目前许多老年病(如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无相应的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无效,如此时仍坚持用药,则药物不良反应对老年人的危害大于疾病本身,故这类疾病应避免药物治疗。
其次,要具体分析老年人现阶段的病情变化,明确治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要药物进行治疗。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第三,尽量选择一箭双雕的药物,比如应用β阻滞剂或钙拮抗剂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使用α阻滞剂治疗高血压和前列腺增生,可以减少用药数目。
另外要重视非药物疗法,这仍然是有效的基础治疗手段。如早期糖尿病可采用饮食疗法,轻型高血压可通过限钠、运动、减肥等治疗,老年人便秘可多吃粗纤维食物、加强腹肌锻炼等,病情可能得到控制而无需用药。
3.小剂量原则
老年人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类等药物可以用成年人剂量外,其他所有药物都应低于成年人剂量。
因为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减退、白蛋白降低、脂肪组织增加,应用成年人剂量可出现较高的血药浓度,使药物效应和毒副作用增加。因此,蹇在金主张应采用小剂量原则,不要完全按药厂提供的剂量使用。另外,老年人衰老、病理损害程度不同、平时用药多少不一,使得个体差异特别突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规律可循,为稳妥起见,老年人只能采用小剂量原则,这是改善老年人开始和维持治疗的重要策略。尤其是肝素、华法林、阿米替林、地高辛、庆大霉素等药物。
由于现在尚缺乏针对老年人剂量的调整指南,因此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态、体重、肝肾功能、临床情况、治疗指数、蛋白结合率等情况具体分析,能用较小剂量达到治疗目的的,就没有必要使用大剂量。
值得注意的是,也并非始终如一的小剂量,可以是开始时的小剂量,也可以是维持治疗的小剂量,这主要与药物类型有关。对于需要使用首次负荷量的药物(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等),为了确保迅速起效,老年人首次可用成年人剂量的下限。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维持量上。而对于其他大多数药物来说,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开始用药阶段,即开始用药就从小剂量(成年人剂量的1/5-1/4)开始,缓慢增量,以获得更大疗效和更小副作用为准则,探索每位老年患者的最佳剂量。同时,蹇在金呼吁各药厂应尽快生产相应的低剂量制剂,以满足老年人用药的需要。
4.择时原则
最大限度发挥药物作用,尽可能降低毒副作用。
择时原则是根据时间生物学和时间药理学的原理,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进行治疗。由于许多疾病的发作、加重与缓解具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变异型心绞痛、脑血栓、哮喘常在夜间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病高峰在上午);药代动力学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白天肠道功能相对亢进,因此白天用药比夜间吸收快、血液浓度高);药效学也有昼夜节律变化(如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上午大于下午)。
举例来说,抗心绞痛药物的有效时间应能覆盖心绞痛发作的高峰时段。变异型心绞痛多在零点到六点发作,因此主张睡前用长效钙拮抗剂,也可在睡前或半夜用短效钙拮抗剂,但要注意与次晨用药的间隔时间。而劳力型心绞痛多在上午六点到12点发作,应在晚上用长效硝酸盐、β阻滞剂及钙拮抗剂。
5.暂停用药原则
对患者所用药物作仔细的回顾与评价,检查有无潜在的感染或代谢改变。当怀疑ADR时,要在监护下停药一段时间。
蹇在金特别强调,在老年人用药期间应注意密切观察,一旦发生任何新的症状,包括躯体、认识或情感方面的症状,都应考虑ADR或病情进展,因为这两种情况处理截然不同(前者停药、后者加药)。对于服药的老年人出现新症状,停药受益明显多于加药受益,所以暂停用药原则作为现代老年病学中最简单、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值得高度重视。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老年人运动锻炼应注意》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老年人养生”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