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养生调理是什么意思 > 导航 > 养生调理是什么意思

守岁是什么意思

养生调理是什么意思。

“拿体力精力与黄金钻石比较,黄金和钻石是无用的废物。”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养生的理念也在不断刷新,养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践行的并不多。就四季养生话题,您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守岁是什么意思”,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守岁是什么意思

1、守岁是什么意思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是春节的习俗之一。

守岁最早在西晋就有记载,百姓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在日本、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受中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

2、守岁的习俗介绍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还吃昔年粮的意思。

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 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3、守岁的典故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过,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

守岁的注意事项

1、饮酒适量,亲友相聚,饮酒守岁时,适当饮点葡萄酒、啤酒、米酒、或低度白酒,可以助兴,增加节日气氛,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对老年人是有益的。但过多则对胃、肝脏、心脏、肾脏及神经系统都没有好处,对原来患有血压、心脏、肝脏、肾脏病的老年人来说危害更大。

2、饮食要少,有些地方大年三十守岁,零点以后就开始煮水饺,吃完水饺后睡觉。此时,老年人千万不要贪嘴。因白天大多已食用了丰富的晚餐,一些油腻食物已不易消化,如果再多吃一些不易消化的水饺,对胃、胰腺都没有好处。

3、娱乐适度,春节电影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大年三十,亲友欢聚守岁,玩牌打麻将其乐融融,这往往打破老年人平时建立起来的生活规律,对身体健康不利,若通宵达旦的娱乐危害更大,往往使大脑皮层过度兴奋,造成失眠,精神紧张,血压升高,建议老年人还是以不打破生物钟规律,按时睡眠休息为好。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折叠扫尘,“二十四,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延伸阅读

过生日守岁是什么意思


过生日守岁是什么意思

1、过生日守岁是什么意思

在传统观念中,也有很多人认为生命周期的节点是农历新年,也就是春节,而非生日。在除夕之夜要守岁,过了子夜,新的一年来临,岁数也要随之增加一岁。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新的一岁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过生日守岁的积极意义。

2、为什么要过生日

2.1、埃及人首开先河

2.2、希腊人开始在蛋糕上插蜡烛

2.3、古罗马人首先为普通人庆生

2.4、基督徒最初将庆生视作异端行为

2.5、现代生日蛋糕是德国人发明的

2.6、工业革命让生日蛋糕走进千家万户

2.7、《生日快乐》歌由多人写成

3、中国人过生日是怎么样的

中国古代黎民百姓过生日,称为生辰。我国的生日习俗历来比较注重老人和孩子两头,对成年人的生日则没那么讲究。老人把生日叫寿辰,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这么叫,寿分三种:上寿、中寿、下寿,上寿百岁、中寿80、下寿60。也就是说,你最少要有六十岁才能为自己做寿,也才能把自己的生日称为寿辰。做寿的人还有一个称呼,叫寿星。寿星一指二十八宿中的角亢;二指南极老人,为民间神话中司长寿之神,其典型形象为龙钟老态,慈眉善目,手捧仙桃,身边有鹿鹤相随,所以后来也把做寿之人称为寿星。中国民间的祝寿活动非常盛行。寿辰那天,要设寿堂,挂寿联、寿图,摆宴庆贺。寿联上写“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类的吉祥话。寿图有《寿星图》、《王母献寿图》、《八仙庆寿图》、《麻姑献寿图》等。麻姑是传说中的长寿女仙,《抱朴子》说,她能指米为珠,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近年来,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国人过生日的习俗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笔者的问卷调查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过生日会倾向选择朋友聚会、吃蛋糕等西方过生日的方法,但诸如吃面条等传统生日习俗依然流传不衰。

过生日为什么要吃面

1、古代寿宴所用食物中不可缺少的是面条。《新唐书·后妃传》记载,唐玄宗的王皇后怕皇帝冷落了自己,另立新宠,一天对玄宗说:“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邪?”可见唐人过生日是吃汤饼的。“汤饼”也叫做“水引”,就是面条,生日汤饼既然是长寿之意,寿宴上自是不可缺少的。

2、据说,吃寿面这一习俗来源于汉代东方朔答汉武帝的一句话:古代的彭祖能活到八百岁,是因为他的脸面长的原因。“脸”即“面”,脸长即面长,“长寿面”的寓意便由此而生。如今,过生日吃寿面这一习俗依旧流行。

过生日的讲究

1、在许多地方还流行一种“做9不做10”的风俗,由于民间认为“10”意味着“满”,“满”又意味着结束,所以许多地方不在整10周岁时做寿,而是提早到头一年满虚岁60岁时做寿。但是,许多地方又流行所谓逢9之年是厄年的说法,所以不少地方在老人生日逢9之年,普通都提早做寿,叫做“过九”。届时主人向亲友赠桃,同时加赠饭碗一对,俗称“寿碗”,民间以为受赠者可以借此沾老寿星的光,有中途夭折之福。

2、不但59岁、69岁、79岁等所谓“明九”之年需求忌讳,有的地方还要忌所谓“暗九”,即为9的倍数的年份,如63岁、72岁、81岁等。在“明九”和“暗九”之年做寿时,不但需求提早做寿,还要穿红衣服。小孩可穿在里面,大人则穿在里面,还要系上红腰带。在小说《红楼梦》的第八十七回里还比较详细地写到了这种风俗,小说中的人物鸳鸯说:“老太太明年八十一岁,是个暗九,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发心要写三千六百五十零一部《金刚经》。”

年轻人守岁是什么意思


年轻人守岁是什么意思

1、年轻人守岁是什么意思

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现代守岁时,全家欢聚,开怀畅饮,同时还要举行一系列的娱乐活动,如老人给孩子讲故事猜灯谜,大家一起行酒令、打麻将、打扑克、观看电视节目,夜半时分还要煮饺子迎新年。

2、守岁是什么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一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来。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3、守岁的注意事项

娱乐适度。岁春节电影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大年三十,亲友欢聚守岁,玩牌打麻将其乐融融,这往往打破老年人平时建立起来的生活规律,对身体健康不利,若通宵达旦的娱乐危害更大,往往使大脑皮层过度兴奋,造成失眠,精神紧张,血压升高,建议老年人还是以不打破生物钟规律,按时睡眠休息为好。

情绪稳定。春节喜事多,如久别亲友相聚守岁,电视节目的逗笑,极易使人兴奋激动,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小动脉痉挛,血压上升,导致脑溢血、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守岁的传说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个被称为“祟”的小妖怪,它长着黑黑的身子,但手却是雪白的。每年春节除夕夜,它都要到人间害人,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

凡是被“祟”的雪白小手摸过的小孩就会生病,莫名其妙地发高烧,整夜说胡话,等到十几天高烧退去后,小孩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所以,每年到了除夕这一天,家长们都怕“祟”来伤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亮着灯,陪孩子一起玩,不让他们睡觉。这在当时叫做“守祟”。后来,人们觉得说“祟”这个怪物有些晦气,又因为“岁”与“祟”谐音,于是人们就慢慢改“守祟”为现在所说的“守岁”了。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的除夕之夜都有了新的内容,特别是春节电视文艺晚会(即“春晚”)的兴起等,使除夕之夜过得更开心、更热闹。

守岁的习俗

子夜时分,随着辞旧迎新时刻的来临,鞭炮声、欢笑声、祝福拜年声响成一片,交织在一起,家家呈现出热情奔放、欢乐祥和的景象。孩子们此时最期待,也最兴奋,他们纷纷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们则要忙不迭地给“压岁钱”。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压岁钱,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奶奶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

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希望小辈平安幸福,远离晦气和灾难。

闰月是什么意思


闰月是什么意思

1、闰月是什么意思

闰月(Leap Month),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在亚洲(尤其在中国),闰月特指汉历(民间亦称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汉历年的矛盾,防止汉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每2至3年置1闰,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节令月置闰,因此是该闰时置闰)。有时,闰月也指公历的闰年中包含闰日的月份(即公历闰年的2月)。

2、闰月是怎么回事

闰月(Leap Month),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在亚洲(尤其在中国),闰月特指汉历(民间亦称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汉历年的矛盾,防止汉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每2至3年置1闰,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中气月置闰,因此是该闰时置闰)。有时,闰月也指公历的闰年中包含闰日的月份(特指公历闰年的二月)。

闰月,是阴阳历中为使历年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增设的月和日。

阴阳历以朔望月的长度(29.5306日)为一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个月,同回归年(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故需要置闰,古时曾采用: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二个月,十九年闰七个月。

3、闰月的习俗

3.1、妇女喝闰月茶:武夷山地区有闰月喝茶的风俗,而且主要是妇女喝茶,男人不能参加,只有女性才有资格入席。设宴喝茶由村里农家妇女轮流作东,并邀请近村来的女客入席。“茶宴”上以茶代酒,相互敬茶,边喝边聊,可起到融洽情感,增进邻里和睦的作用。

3.2、送母亲猪脚和面线:在台湾地区,闰月有这样的习俗:已经嫁出去的女儿需要买一副猪脚和面线给娘家的母亲,通常是两只前猪脚和六把面线,面线上面绑红丝线和春花。

3.3、忌迁坟:局部地区有闰月忌迁坟的习俗,说闰月是多出来的一个月,这个月里鬼门关不开,闰月去世的人要搁到下个月再安葬。

闰月的来历

闰月,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在亚洲(尤其在中国),闰月特指汉历(民间亦称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汉历年的矛盾,防止汉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每2至3年置1闰,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中气月置闰,因此是该闰时置闰)。有时,闰月也指公历的闰年中包含闰日的月份(特指公历闰年的二月)。

大概很多人认为“闰月”与“闰年”是一个意思,其实不是,虽说只是一字之差,所包含的意思却相差很远。

“闰年”,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365天,其实是个约数,准确的数字应是365.2422日。那么一年365天,就与实际的一年相差0.2422日,这样四年之后就比实际的一年少了近一天。

闰年与闰月的区别

1、闰年是公历的名词。公历规定每400年97闰,不逢百的年份能被4整除的,就是闰年,这一年的2月是29天;其余年份的2月是28天。除了2月以外,其它月份的天数没有平年和闰年的区别。

2、闰月是中国的农历的名词。农历因为是阴阳历,所以要兼顾月亮和太阳。由于每个月都要保证十五或者十六是满月,所以每个月大约是29.5天。一般年份12个月就只有355天。这样一年年累计下来,会和季节脱节(因为地球公转周期是365天)。所以每三年左右要加一个月,使得农历年在长期平均上与公历年的长度一致,大约是365.2425天。加的这一个月就叫做闰月。农历的闰月大概是十九年七闰。

寒露是什么意思


一、寒露是什么意思

每年的寒露,从10月8日或9日开始,到23日或24日结束。送走美好的九月,迎来金秋十月,我们从处暑、白露、秋分一路走来,一直在赞美着秋天,到了寒露时节,我们仍旧不会吝惜美好的语言。秋高气爽、日丽风清,星月交辉,依然是我国许多地区这一时期天气的主旋律。此时,南方的人们在开始享受凉爽的秋风之时,北方的人们已在领略深秋的凄美了。

寒露节气时,太阳的直射点已经离开了赤道,由南纬5°57′移至南纬11°32′,这时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由大变小,地面所接收的太阳热量比夏季显着减少,气温明显下降。全国大部分地区,甚至华南都会受到冷空气的影响。这时,许多人开始用“寒冷”表达自己的感受。

从字面上看,寒露的“寒”就是寒冷,“露”则表示了近地面层水汽凝结成露水的现象。但从气象角度来看,寒露节气和白露、霜降这两个节气一样,所表示的热量变化意义比它的水分变化意义更为明显,应该说,它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气温转变,季节转换的进程。

也许南方的朋友会有这样的问题,寒露时我们怎么没有见到露水。其实也好理解,因为二十四节气是出自黄河流域,此时,江南气温还偏高,出现露水的时间要比北方晚。

从寒露到它后面的节气霜降虽然只有短短的15天,但却是一年中气温降得比较快的一段时间,若是一场冷空气过后,日平均温度下降8℃、10℃很常见。因此这个时节是我国许多地区气候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二、寒露习俗吃什么

1、芝麻

黑芝麻熬成的芝麻糊,再加上一些冰糖,每天早晚喝一次,可以有效减少肺部的刺激感,同时还可以滋润呼吸道,消除呼吸道壁上附着的痰液,这样很快就可以润肺止咳,连呼吸都觉得非常顺畅。

2、螃蟹

老南京关于寒露的习俗有吃螃蟹、收拾夏装等。也有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团脐,十月尖”,眼下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等农历十月以后,最好吃的则要轮到公蟹了。

3、花糕

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花糕因“糕”与“高”谐音,以“食糕”代替“登高”,希望自己或亲友能平安吉祥、百事俱高。

4、柿子

民谚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软糯的柿子等到秋天才成熟,果味甘涩、性寒,入肺、脾、胃,清热润肺。其所含的维生素及糖分要高出一般水果一到两倍。可以养肺护胃,清除燥火,经常食用能够补虚、止咳、利肠、除热。

5、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一般来说,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这时已可见初霜。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适当多食甘、淡滋润养生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三、寒露饮食禁忌

1、忌无病乱补

我们有些人会认为吃一些补身体的东西就对身体一定有好处,但其实这句话是片面的。我们在没有病的情况下,还是不要乱补为好,既浪费钱,又对身体没有好处,甚至对身体还会造成损害。所以切忌无病乱补。

2、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用膳应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lZl干,口苦,口臭,大便于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

3、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4、忌以药代食

虽然药物作用快,但是,药补是不如食补的。是药三分毒,药物虽然能够快速对人的身体有好处,但是它还是隐藏着一些轻微的毒素,虽然对人体的影响不是很大,但长期如此,其影响便会加剧。而很多食物都是由治疗作用的,比如芹菜可以治疗高血压,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注重食补才对。

5、忌越贵越补

“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总之,寒露已到了天气转凉的季节,大家一定要做好饮食调理。

夏至是什么意思


夏至是什么意思

1、夏至是什么意思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2、夏至的由来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3、夏至节气适合艾灸

在特定的时令节气进行艾灸以防病保健的传统方法,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独特艾灸养生方法。它典型地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因时制宜的防治思想。艾灸是温壮元阳、激发经络之气、调动与开发机体潜能、健身防病的传统方法。

暑病的发生,是由于冬季寒邪藏伏于体内,至夏而发的伏气温病。而夏至日时节,人体阳气达到顶峰,此时针对暑病行艾灸疗法,可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有效地扶阳避寒邪、祛除冬病根因,使体内阳气得到升发和振奋,外界的风湿暑邪便不易侵犯,从而阻断了发病途径,使得冬季的伏邪不能触发。

夏至的养生调养

1、起居调养方面,夏至节气的时候,人们应该顺应大自然阳盛阴衰的变化趋势,适宜早起晚睡。由于夏季太过炎热,所以容易中暑伤气,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2、运动调养方面,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

3、饮食调养方面,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之说(五行的观点),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夏至时节气候特点

1、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2、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3、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过了夏至,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守岁是什么意思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