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保健 > 简述养生运动对人体的益处 > 导航 > 太极运动对人体养生的影响

低温作业的种类及对人体的影响

简述养生运动对人体的益处。

“活动有方,五脏自和。”对于养生,不乏很多流传很广的诗句与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注意养生,这种“恶”会报复我们的身体。养生保健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低温作业的种类及对人体的影响”,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地球南北半球的气温,因太阳辐射能量从低纬度向两极的递减而下降。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属于地球高纬度地区,气温很低,如黑龙江兴安岭一带,一年中气温在 10°C以下的冬季长达8个月之久。最低温度,咍尔滨接近零下40°C,满洲里接近零下 50°C。居于高纬度地区工作的人、极地探险考察者、冷库作业人员等,均属高寒条件 下的工作者。

长期以来,人们所关心的是如何保证寒区人员有高度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健康 水平。当然,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是改善保温措施,包括防寒服的使用、室内取暖和运输工具取暖等。与此同时,调整膳食中的营养素比例,也是提高人体耐寒能力的因素。所以,对低温环境下作业人员的饮食调养应高度重视。

人在低温环境作业时,其生理功能会出现一系列变化,主要有以下数种:

皮肤血管收缩

皮肤遇冷时血液由体表向体内各部位转移,内脏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和皮下组织温度下降,使皮肤散热减少,散热量可减少1/6〜1/3 ,这是人体自身的保护性反应。

心血管反应

心率略有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轻度上升,呼吸略加快。

皮肤的竖毛反应

该反应俗称“鸡皮疙瘩”。

内分泌增加

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甲状腺增加甲状腺素,促进蛋白质和其他物质代谢。

寒颤

寒颤反应个体差异大,大多数人若着衣较少时,受冷刺激不久即发生寒颤。据报道,20分钟寒颤,机体产热约增加3〜4倍,体温上升0.6°C〜0.8°C。这时,肌肉中三磷酸腺苷(ATp )的使用量大增,食物营养成分氧化加速。也有少数人,因皮肤脂肪层较厚,即使穿衣较少,也不一定发生寒颤。

机体在寒冷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后,就能逐渐适应。此时,由寒颤产热转为非寒颤产热。适应期非寒颤产热时,正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机体对正肾上腺素的敏感性提高,能持续产热,使总代谢率增加。

Ys630.com相关知识

低温对人体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是处于一个正常的范围之内,如果身体的体温过高或者是过低的话,对人身体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是会影响人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如果出现长时间的体温过高,一般是会烧坏人的大脑,引发很多的并发症,但是如果身体长时间处于一个低温状态,会对身体产生什么影响?

低温对人体的影响

1、容易疲劳

每下降1℃,酶的活力便会降低50%,因此人容易疲倦。

2、免疫力降低

当体温每降低1℃,白血球的免疫力便会减少37%,因此低体温的人,在季节更替时刻比较容易感冒。

3、自主神经功能及激素平衡受到影响

低体温会影响自主神经功能,让荷尔蒙失去平衡,所以女性月经不调或有经前综合症,可能与此有关。

4、基础代谢率下降

低体温不易消耗热量,会让细胞的新陈代谢衰退、肌肤变差。体温每下降1℃,基础代谢量会减少12%,消耗吃进热量的能力就会变弱,所以就算吃相同的食物,低体温的人也容易发胖。

5、血液循环变差

低体温的人,手脚等末梢血管会紧缩,血液自然不易流通,更会因为心脏输送血液的力量减弱,使得全身的血液循环变差。

低温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哪些?

一是,引起局部冻伤,这与人在低温环境中暴露时间长短有关;二是,产生全身性影响。人体在低温环境暴露时间不长时,能依靠温度调节系统,使人体温度保持稳定。但暴露时间较长时,中心体温逐渐降低,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低温症状,如呼吸和心率加快,颤抖等,接着出现头痛等不适反应。当中心体温降到30~33℃时,肌肉由颤抖变为僵直,失去产热作用,严重的将会发生死亡。长期在低温条件下劳动(如冷冻库工人)易引起肌痛、肌炎、神经痛、神经炎、腰痛和风湿性疾患等。

低温环境中锻炼对人体的影响?

1.低温可使肌肉僵硬,黏滞性提高。因而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暴露的身体部位还容易造成冻伤。

2.由于寒冷而穿着的保温的服装可使动作不便,并增加了运动的额外负担。

3.低温可使可兴奋组织(如:神经、肌肉和腺体)的兴奋性降低,也可使酶的活性降低,这都会对运动产生不良的影响。

4.低温可引起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加强,增加氧耗。穿着湿衣服在有风的天气中进行最大强度的运动时的耗氧量,要比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同样强度运动的耗氧量高15~20倍。耗氧量增多是由于寒战造成的。

5.在低温环境中运动,会使最大摄氧量下降。在冷水中游泳会使反应运动能力的最大摄氧量的峰值显著下降。因为水中的热传导能力比空气中大25倍左右。

6.如果环境温度过低,可使体温下降。体温下降会引起血氧离解度降低,因而加重运动中的组织缺氧。

采矿作业对人体的影响


矿工的作业环境条件特殊、根据矿产种类、生产所在岗位以胶矿井规模和技术先进程度等的不同,工人接触的职业危害也有较大的差别。但一般都常包括有噪声、振动、高温、高湿、粉尘及有害气体等。这些有害因素主要是在长期的接触中,通过皮肤粘膜、呼吸道或神经系统等作用于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和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可使机体受到损害。

振动和噪声

在工业生产中,振动和噪声的来源很多。矿工受到这两种职业危害的刺激,主要来自凿岩、采矿过程使用各种风动电动工具及坑道中运输用的电动矿车等。由于机械振动是噪声的主要来源,故接触振动的工人往往同时也受到噪声的刺激。在一定条件和程度下,振动和噪声都可损害人体,而且两者的联合作用使机体受到的危害将更加严重。

生产性粉尘

在许多工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常有各种粉尘产生,称为生产粉尘。尤其是矿工,可能接触的粉尘种类很多。主要有:矽尘、石棉尘、煤尘、各种金属矿物尘及混合粉尘等,可因矿工从事开采的矿种和作业岗位不同而异。在矿山开釆中,凿岩、打孔、爆破、坑道掘进、采矿、装卸及运输等各个环节都可产生大量粉尘。粉尘为影响矿工健康的重要职业危害因素之一。

长期吸入某些粉尘可引起肺部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称为尘肺。粉尘的化学成分直接影响对机体的危害和程度,特别是其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从事各种矿山开采的凿岩、坑道掘进等工人,如果长期吸入大量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可以发生矽肺,是尘肺中发展较快,病情最为严重的一种。在慢性的职业病中,矽肺的发病率相当高,影响劳动力最为严重。

接触石棉矿工人可致石棉肺,为硅酸盐尘肺中的一种,在我国矿工职业危害中也占一定的地位。

不良气象条件

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日照等。矿工接触的不良气象条件主要有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等。前两者受后者的很大影响。潮湿的深矿井内,气温可达30°C以上,相对湿度达85%以上。

此外,矿工较多的时间从事地址工作,接受日照较少,也对健康有不利的影响。

放射性作业的种类及对人体的危害


人类长期生活在天然电离辐射的环境中,各地的放射性强度(本底)不同,估计每人每年可受到0.001戈瑞(100毫拉德)以上的内外照射。我们日常生活中接受的某些医疗,照射,如体检胸透一次,可受到(0.258〜5.16)X10-4/千克(0.1〜2伦)以上的外照射。这些都不会使人引起放射性损伤。因为这样低的辐射剂量,健康人都能自然地适应。

放射性物质自发地释放出各种射线,其中有甲(α)、乙(β)、丙(γ)三种射线和中子(η)是主要的。它们的性质和穿透能力不同,对机体的作用方式各异。丙种射线和中子穿透物质的能力最强,可引起机体外照射损伤。如放射性物质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粘膜及伤品进入机体时,甲种、乙种射线则起主要作用,因为它们有很强的电离作用,可引起内照射损伤。如乙种射线作用于皮肤,可引起“一线烧伤”。

内外照射损伤均有急、慢性之分。急性损伤仅发生在意外事故或误服放射性物质时。平时多见的是慢性损伤,即慢性放射病。

慢性放射病,是指机体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受到低剂量的照射,损伤累积直至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慢性放射病主要发生在从事外照射工作者中,因防护条件差和违反操作规定而致病。

多数病人有头昏、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易激动、心悸、气短、食欲减退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综合征,其中乏力、头昏、头痛、睡眠障碍等出现最早,常见地血象的变化之前。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阳性体征。

慢性放射病人造血系统改变的特点,是外周血液的变化早于骨髓的变化。一般又以白细胞变化较早,血小板、红细胞的改变出现较晚。白细胞的数量变化有三种类型:白细胞数超过正常值的增高型,白细胞在正常值上下波的波动型和白细胞数低于正常值的减少型。其中,增高型少见,减少型多见于受照射剂量较大者。

还可表现生殖功能改变和物质代谢的异常。内照射放射病发生较少,一旦发生,除了神经衰弱症状较明显外,常见四肢、胸骨、腰椎等部位的疼痛。由于,进入体内的放射性物质的选择性分布和蓄积,造成慢性内照射的选择性损伤,如放射性锶、铯、镭进入机体后,选择性地分布在骨组织内,故可引起骨痛、骨髓造血障碍、骨坏死及骨肿瘤等;放射性钍、钼进入体内后,选择性分布在肝脏,可引起肝炎、肝硬变、肝癌等;放射性碘选择性分布于甲状腺,可引起甲状腺为、甲状腺肿瘤等。

航海作业对人体的影响(二)


当航海人员维生素B1缺乏时,可引起脚气病。脚气病初期,没有什么特殊症状,只感到疲劳、小腿肌肉压痛、腿脚无力,伴饮食无味、消化不良、呼吸不畅、忧郁等。病情发展时,小腿瘦弱无力、沉重,四脚肌肉萎缩、干枯,起立困难,发生垂足,触觉、痛觉消失,最后腿脚僵直、呼吸困难而死亡。

人体由于受到船体不断颠簸作用,而引起眩晕、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等暂时性反应,称为晕船。据统计,当风浪大而船的摆度很大时,航海人员中出现轻、中、重度晕船的发生率分別为65%、20%和10%。可见,航海人员晕船的发生率也是很高的。晕船还严重影响航海人员的食欲,易诱发胃病。

此外,航海人员生活水平较高,每日摄入脂肪量较多,再加上船上活动受限制,运动量不足,故易发胖,进一步可引起肥胖病。据调查,在脂质代谢高的海员中,86.8%的人体重超标,其中有27.6%的人达轻度肥胖症。国内夕卜资料表明,海员血中的总胆固醇、血脂蛋白等指标明显较高,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值得注意。

高原作业对人体的影响


我国高原地区辽阔,资源丰富,建设任务繁重,人群进入高原、开发高原是时代的需要。高原与平原地区相比较,气候因素有很大不同,大气压低、氧气不足、寒冷、干燥和阳光辐射强等。这种特殊环境因素,对人体的生理影响较大,有如下一些:

引起机体缺氧

高原空气比较稀薄,大气压低,氧分压也低,从而使人血氧饱和度减低,血液运送氧能力下降,引起组织缺氧,发生高原反应。机体为了增加氧的摄取量,发生代偿性反应,包括呼吸频率加快、肺通气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等。由于呼吸过快,二氧化碳呼出过多,造成血液酸碱平衡失调,发生血碱过多,甚至碱中毒。

导致食欲不振

缺氧引起胃肠道反应,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症状,从而使进食量不足。据报道,高原缺氧条件下,摄食量最好的也只能满足机体需要量的65%;最差的只能达到35%。因此,膳食摄入量下降,会出现多种营养缺乏症,继而使人体健康状况变坏。

人要承受寒冷、干燥及紫外线的照射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寒冷对人体的影响越突出。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随海拔增高而减少,使人显得干燥。高原空气稀薄,日照强,同时紫外线辐射也增强,可对人体产生多种有害作用。

航海作业对人体的影响(一)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从事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南极考察等活动的海上作业人员也越来越多。这些人员在海上不仅食品和用水受到限制,而且要受到船上微环境和海洋环境的多重影响。

航海人员最容易发生维生素缺乏症。葡萄牙航海家伽马率160名船中员绕过好望角,结果100人死于好望角。当麦哲伦开辟环球航行时,死神光临了他的船队,参加航行的265名水手,生返的仅18人。当时,由于维生素C缺乏弓|起的坏血症,造成大批水手的死亡。法国探险家卡蒂尔,1535年率103名船员航行纽芬兰,100人患坏血病,其中25人死亡。古代航海称坏血病为“水手的恐怖”。

17世纪以前,坏血病在海员中广泛流行,它曾是英国皇家海军中最常见和最可怕的疾病,因它使皇家船队的死亡人数10倍于战斗死亡人数。18世纪,船上流行的脚气病,同样使曰本海军遭受损失。当时,日本水手的基本食物就是损失了B族维生素的白米,这种白米缺乏维生素Bl,故引起脚气病。中国清朝时的海军,在1887年也发生一次脚气病流行,死亡多人。

时至今日,在现代化的考察船上,维生素C、B1缺乏症的发生率仍有5%〜15%。所以坏血病等仍为海员的常见病。航海人员,如维生素C长期供给不足,可发生坏血病,出现齿龈浮肿、血及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由于血管脆性增加,可发生皮下出血及紫癜,严重者可发生内脏和粘膜出血,如出现血尿、便血、吐血等。

矽尘作业包括的内容及对人体的影响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微粒,飞扬在生产环境中,较大的颗粒在短时间内好沉降于地面,较小的颗粒长时间地悬浮在空气中。在空气中呈悬浮状态的尘粒,就叫做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大都含有二氧化硅(矽),含硅量在5%以上时,对工人健康危害最严重。游离的二氧化硅是石英的主要成分,约95%的矿物和岩石都含有石英,因此接触矽尘的行业及造成空气中含矽尘的工种非常多,归纳如下:

采矿业

金属矿(金、锏、铁、锌、锑矿等)及非金属矿(云母、氟石、桂质煤等)的釆掘中,接触矽尘的工种有凿岩工、风钻工、扒装工、放炮工、支柱工、选矿工、运输工等。

矿石及岩石的加工业

接触矽尘的工种有破碎工、磨粉工、过筛工、包装工、运输工等。

耐火材料业

在原料准备、成型、焙烧等过程中,接触矽尘的工种有破碎工、粉料工、拌粉工、运料工、矽砖工、镁砖工、高铝砖工、粘土砖工、烧窑工等。

玻璃制造业

在原料的准备等过程中,接触矽尘的工种有破碎工、磨粉工、过筛工、配料工、拌料工、制坯工、出料工等。

陶瓷及搪瓷业

在原料的准备、碾碎、加工、磨细等过程中,接触矽尘的有粉碎工、粉料工、过筛工、配料工、拌料工、制坯工、磨光工等。

铸造业

接触矽尘的工种有碾砂工、混砂工、铸件工、砂轮清理工、砂箱整理工、运输工等。

其他

开凿隧道、开山筑路、水利建设、国防施工、地质勘探等行业,接触矽尘的工种有爆破工、风钻工、破碎工、装料工、运输工等。

在高分散度和高浓度的矽尘环境下工作,如果劳动条件不好,又无个人防护知识,久而久之,就可能得矽肺病。

低温作业的种类及对人体的影响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