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颈椎养生 > 导航 > 颈椎病养生

拔伸手法治颈椎病

颈椎养生。

“你有一万种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变人种,你没有健康,只能是空谈。”对于养生,不乏很多流传很广的诗句与名言,如果不需要我们的生活成悲剧,就必须注意养生。关于中医养生,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拔伸手法治颈椎病”,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升高。根据上海石印玉教授和浙江陈省三主任医师的经验创立的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治疗颈椎病有良好疗效。

对于颈椎病,机械牵引是现代临床常用方法,但存在应力作用部位欠集中、部分病人依从性差、医疗成本较高等缺点,如果牵引力量过大,则有造成脊髓损伤的潜在危险;功能锻炼主要用于预防;而推拿手法则是具有中医学特色的一种外治法。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首先着眼于恢复患者颈椎的生理弧度,在此基础上,运用柔和而又具有渗透力的手法,松解颈椎周围的软组织、调整颈椎不良的位置关系,使之恢复正常

诊断标准

一、诊断原则 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相符;具有典型的颈椎病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所见正常者,应在排除其他疾病后方可诊断;仅有影像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不应诊断;需有较明确的颈椎病发病史。

二、各亚型诊断标准 1.颈型:主诉颈项、头、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X线平片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失稳。2.神经根型:典型的根性症状具有麻木、疼痛等,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伴有颈椎活动受限、肌力减弱或肌萎缩;头部叩击试验、压颈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至少有1项阳性;影像学显示相应颈椎关节退行性交。3.脊髓型:临床表现下肢发紧、行走不稳,甚或肢体瘫痪、二便失禁等颈脊髓损害的症状;伴有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影像学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或脊髓受压。4.椎动脉型与交感神经型:表现头痛、眩晕、耳鸣、眼花等交感神经症状,且与颈椎活动有关,曾有体位性猝倒;旋颈试验阳性;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失稳、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

适应证

18~70岁,男女不限,早中期的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轻度)颈椎病。

禁忌证

一、中度和重度脊髓型颈椎病。

二、局部皮肤破损、局部皮肤疾患者。

操作方法

一、操作步骤

1.患者取俯卧位,以一指禅推法、扌衮法和按揉法在颈项、肩及上背部常规操作,10分钟。

2.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立其头端,双手重叠自第3、4颈椎下将颈部稍微托起,与水平方向呈15~20角拔伸,着力点位于棘突之间,持续时间不少于1分钟,反复5遍。

3.以食、中、环三指指腹着力,由下而上沿直线平推,两手协同,交替进行,包括督脉和两侧膀胱经的颈段,每条线各6遍,共12遍。

4.以中指指腹着力,以中等强度力量沿项韧带及其两旁自下而上弹拨,两手交替进行,反复5遍。

5.以中等强度力量揉风池、风府穴、阿是穴,按揉肩井穴各2分钟。

6.在拔伸状态下左右旋转颈椎至极限位(45左右),不做扳法,反复5遍。

7.自颈根部将颈椎微微托起,然后边拔伸,两手边向头部滑移至发际,反复5遍。

二、治疗时间及疗程

以上治疗每次总时间约20分钟,隔天1次,6次为1个疗程。

三、关键技术环节

施力方向与力的作用点把握。

四、注意事项

必要时可在皮肤表面涂少量介质,以免损伤皮肤。

不良反应

如病情加重或皮肤损伤时应停止治疗,采取相应针对性处理措施。

扩展阅读

颈椎病按摩手法


颈椎病按摩手法

1、颈椎病按摩手法

用指、掌、肘部等着力,在一定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运动,称为推法。操作时指、掌、肘等要紧贴体表,缓慢运动,力量均匀、渗透。其作用:具有消积导滞、解痉镇痛、消瘀散结、通经理筋的功能,可提高肌肉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相对用力,在一定部位和穴位上进行一紧一松的捏提,称为拿法。力量应由轻而重,连续而有节奏,缓和而连贯,接触点在指腹而不应在指尖,腕部放松。其作用:拿法刺激较强,常配合其他手法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等部位,具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缓解痉挛、消除肌肉酸胀和精神疲劳的作用,在颈椎按摩中应用较多。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挤压肌肤,称捏法,用力要求均匀而有节律。其作用: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调理脾胃的功能,常用于头面、腰背、胸胁及四肢部位。

2、颈椎病的病因

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是颈椎诸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并由此演变出一系列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颈椎管内径,尤其是矢状径,不仅对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而且与颈椎病的诊断、治疗、手术方法选择以及预后判定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些人颈椎退变严重,骨赘增生明显,但并不发病,其主要原因是颈椎管矢状径较宽,椎管内有较大的代偿间隙。而有些患者颈椎退变并不十分严重,但症状出现早而且比较严重。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活动。因其有别于明显的外伤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此易被忽视,但其对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都有着直接关系,此种劳损的产生与起因。

3、颈椎病的症状表现

颈椎病的症状为颈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一侧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握物无力,有时不自觉的握物落地。其严重的典型表现是: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二脚麻木,行走时如踏棉花的感觉。最严重者甚至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常伴有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子僵硬,活动受限。有的伴有头晕,房屋旋转,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卧床不起,少数可有眩晕,猝倒。当颈椎病累及交感神经时可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二眼发胀、发干、二眼张不开、耳鸣、耳堵、平衡失调、心动过速、心慌,胸部紧朿感,有的甚至出现胃肠胀气等症状。也有吞咽困难,发音困难等症状。

如何预防颈椎病

1、树立正确的心态,掌握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2、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作空闲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3、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避免高枕睡眠,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4、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

5、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6、劳动或走路时要避免挫伤,避免急刹车时头颈受伤,避免跌倒。

治疗颈椎病的运动

1、屈肘扩胸。两腿分立肩宽,两手哑铃自然下垂,两臂平肩屈肘,同时向后扩胸。反复12~16次。

两腿分立与肩宽,两手持哑铃屈肘置于胸两侧,上体稍向左移,右手向左前斜方出击,左右交替,各反复6~8次。

2、侧方出击。两腿分立与肩宽,两手持哑铃屈进置于胸两侧,左手持哑铃向右侧方出击,左右交替,各反复6~8次。

3、上方出击。两腿分开与肩宽,两手持哑铃屈时置于胸两侧,右手持哑铃向上方出击,左右交替,各反复6~8次。

4、伸臂外展。两腿分立与肩宽,双手持哑铃下垂,右上肢伸直由前向上举,左右交替重复6~8次。

5、耸肩后旋。两腿分立与肩宽,两手持哑铃下垂,两臂伸直向下,两肩用力向上耸起,两肩向后旋并放下,反复进行12~16次。

中医颈椎病按摩手法


中医颈椎病按摩手法

1、中医颈椎病按摩手法有推法

推法主要进食应该手指、手掌、手肘等部位的力量,对于颈椎进行直线的推拿。在使用这种手法是时候,一定要注意速度不能够过快,同时力量也要保持均衡,不能够轻一下重一下。

推法的主要作用就是舒经活络、同时还能够缓解疼痛,有效的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

2、中医颈椎病按摩手法有拿法

拿法主用是通过手指的力量对颈椎部位上的穴位进行按摩。这种手法需要注意的是,力量应该要重一下轻一下,同时要由轻到重连贯而行。

相对于推法,拿法的刺激性强得多,对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疲惫有着很好的效果。

3、中医颈椎病按摩手法有点法

点法主要应用到手指和肘尖,力量集中在颈椎或者是颈椎上的穴位。这种颈椎按摩手法对于按摩师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在按摩的时候选择的部位要准确,并且力道要很好的控制。

点法的主要作用是舒筋活血,解除肌肉痉挛,不仅仅作用于颈椎,对于全身的穴位都是适用的。

4、中医颈椎病按摩的其他手法

患者正坐,医者站在背后施按揉法于风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能舒筋通络,使颈肩部痉挛的肌肉得以放松。再用法于颈肩部,以斜方肌为重点,施法3——5分钟后,医者一手扶头顶,一手施法于颈胸椎部,在的同时,配合颈椎屈伸被动运动3——5次。接着颈及患侧肩部,配合颈椎侧屈被动运动3——5次。最后医者一手托住健侧下颌,一手颈肩部,配合颈椎旋转被动运动。

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后方,施拿法于风池、风府、肩井部以舒筋通络,进一步缓解痉挛的肌肉,能经通络而行气血,使颈肩部僵硬痉挛的肌肉逐渐趋于柔软。

坐位,医者立于患者侧方,一手虎口托住患者枕部,一手以肘部托住其下颌,手掌环抱其头部向上牵引,利用患者的体重对抗,使椎间隙增宽,椎间孔扩大。

中医按摩治疗颈椎病的作用

推拿按摩增加人体抵抗力:

各种按摩手法都是通过其手法的不断变化刺激人体外部器官,通过穴位、经络或神经系统的传导,直接或间接地刺激肌肉、骨骼,韧带、神经、血管及其相关软组织,产生局部或全身性的反应,使人体内部的各种生理机能逐渐趋于正常,即借助推拿按摩激活人体自身的良性调节作用,增加人体抵抗力,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增强健康的目的。白领男性可以请医生们推拿按摩,调理身体,缓解疲劳。

颈椎操帮助白领男性预防颈椎病:

对于久坐办公室的白领而言,颈椎病的防治仍为重点。颈椎病是由于颈段脊柱的慢性劳损、外伤或老年性脊椎退行性变而导致颈段血管、神经继发性损害而发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其主要症状是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部活动受限。专家认为,颈椎病的防治和保健要掌握基本的技巧,比如睡觉时不可俯着睡,枕头不可以过高、过硬或过平;避风寒、潮湿,避免午夜、凌晨洗澡或受风寒吹袭。

颈椎病患者都可采用按摩来治疗吗

颈椎按摩即是通过采用适当的按摩手法,刺激人体的特定部位,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从而达到预防颈椎病或促使患者颈椎康复目的的治疗方法。在颈椎病的保守治疗中,颈椎按摩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方法。

但是它却并不是对每位颈椎病患者都适合,有10种人不能进行颈椎按摩,如果手法过重,还可加重原有的症状。特别是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颈椎管的管径变小而使脊髓受到压迫,脊髓在椎管内的缓冲间隙缩小,手法不当,能使脊髓受到短暂的剧烈撞击,造成病人的即刻瘫痪。这种情况,临床也时有出现,严重的可造成病人终生的高位截瘫。

颈椎病的按摩手法


颈椎病的按摩手法

1、颈椎病的按摩手法

1.1、揉颈部两侧肌肉

正坐,按摩者用拇指揉颈部两侧肌肉(从枕部与颈上段交界处至大椎旁的颈根处)3~5遍,以放松肌肉,在疼痛相对剧烈的痛点着重施术,随后点揉风池穴1分钟,以酸胀为宜。

1.2、拿揉肩部斜方肌

正坐,按摩者拿揉两侧肩部斜方肌,从内到外广泛的放松肌肉,反复施术3~5遍;用拇指点揉两侧肩胛骨内上角肌肉附着处半分钟;点揉肩井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宜。

2、颈椎病分为几种类型

2.1、颈型

此为相对较轻的类型,主要表现为颈枕部及肩部疼痛不适,颈项僵硬,有时伴活动受限等症状。

2.2、神经根型

此型为脊神经根受到压迫或刺激造成,主要表现为颈肩痛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不适等症状。

2.3、椎动脉型

该型是椎动脉受到刺激或压迫造成,主要表现为颈肩痛伴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等症状,常与颈部活动有关,可发生体位性猝倒,但意识大都存在。

3、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3.1、口服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局部消炎、放松肌肉治疗,对于颈椎不稳等继发的局部软组织劳损等疗效较明确,但不能从根本上治疗颈椎病。对于伴有四肢无力或麻木的患者来说,还可以使用神经营养药物辅助康复,促进受压神经的恢复。

3.2、牵引法: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之间的相互平衡,使头颈部相对固定于生理曲线状态,从而使颈椎曲线不正的现象逐渐改变,但其疗效有限,仅适于轻症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牵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肿加重。

预防颈椎病的方法

1、有研究表明,长期压抑感情,遇事不外露,多愁善感的人易患神经衰弱,神经衰弱会影响骨关节及肌肉休息,长此以往,颈肩部容易疼痛。所以,要经常保持乐观向上的好心情。

2、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头颈正确的姿势,不要偏头耸肩,看书、操作电脑时要正面注视,保持脊柱的正直。睡觉时要选择合适的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枕头以10厘米的高度为宜。不要躺着看书、看电视。

3、尽可能少坐多动,能走路的不要骑车,能骑车的不要坐车。特别是有车族和长期坐办公室的人员,每天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锻炼,尤其注意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可做一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爬山、游泳,对预防颈椎病效果较好。

治疗颈椎病食疗方有哪些

1、川芎白芷炖鱼头

川芎15克,白芷15克,鳙鱼头1个,生姜、葱、盐、料酒各适量。川芎、白芷分别切片,与洗净的鳙鱼头一起放入锅内,加姜、葱、盐、料酒、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炖熟。佐餐食用,每日1次。可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2、天麻炖鱼头

天麻10克,鲜鳙鱼头1个,生姜3片。天麻、鳙鱼头、生姜放炖盅内,加清水适量,隔水炖熟,调味即可。可补益肝肾,祛风通络。适用于颈动脉型颈椎病。

3、葛根煲猪脊骨

葛根煲猪脊骨有着益气养阴,舒筋活络的作用,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非常的适用的。我们制作这道药膳的时候需要的食材有葛根和猪脊骨。制作方法是,我们把葛根的皮先去掉再切成片状,猪脊骨切成段状,一起放到加入适量水的过里面进行煲汤,汤好的时候,把汤和肉都吃了。

颈椎病的拔罐疗法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部长期劳损,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发生病理改变或骨质增生等,导致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引起的一组复杂的症候群。多因风寒、外伤、劳损等因素造成,一般出现颈僵,活动受限,一侧或两侧颈、肩、臂出现放射性疼痛,头痛头晕,肩、臂、指麻木,胸闷心悸等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偏盛及轻重不同分为寒湿阻络、血瘀阻络2型。

一、寒湿阻络

(一)症状

头痛、后枕部疼痛,颈项强硬,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背与手指麻木酸痛,或头痛牵涉至上背痛,颈肩部畏寒喜热,颈椎旁有时可以触及肿胀结节。

(二)治法

(1)选穴肩井、大杼、天宗、曲池、合谷。

(2)定位肩井:在肩上,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见图3-1-1)。

大杼: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低头,可见颈背部交界处椎骨有一高突,并能随颈部左右摆动而转动者即是第7颈椎,其下为大椎穴。由大椎穴再向下推1个椎骨,其下缘旁开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3-1-1]。

天宗: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垂臂,由肩胛冈下缘中点至肩胛下角做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处为取穴部位,用力按压有明显酸痛感,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仰掌屈肘成4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

合谷: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以一手拇指掌面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21-2)。

(3)拔罐方法叩刺、走罐、艾灸法。先用梅花针轻叩上述部位,以微出血为度。血止后走罐,走罐前在罐口和走罐部位均匀涂抹上红花油,走至皮肤潮红为止。起罐后再用艾条温灸l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二、血瘀阻络

(一)症状

头昏,眩晕,倦怠乏力,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视物模糊,食欲不振,面色无华,或伴有胸闷心悸。

(二)治法

(1)选穴大椎、大杼、肩井、曲池、合谷。

(2)定位 大椎: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见图2-19-6)。

大杼:见前。

肩井:见前。

曲池:见前。

合谷:见前。

(3)拔罐方法刺络拔罐法。先用梅花针在上述各穴叩刺3~5遍,以皮肤发红、有少量出血点为度。叩刺后拔罐,留罐10分钟,以拔出瘀血为宜。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三、注意事项

(1)减少低头伏案工作时间,常抬头作颈肩部活动。

(2)睡觉时枕头的高度要适合,注意肩颈部的保暖。

(3)拔罐治疗时要配合推拿,加强肩颈部的功能锻炼。

颈椎病拔罐可以缓解


养生导读:白领们天天伏案工作,不活动身体,很容易引发颈椎病。而颈椎病又给生活工作带来很多困扰,目前缓解颈椎病的方法很多。那么你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缓解颈椎病吗?下面就来推荐一些有效缓解颈椎病的方法。

有效缓解颈椎病的方法

1、拔罐

拔罐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用负压而使杯罐吸着于皮肤,造成局部瘀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适应于风、寒、湿痹及肿痛症,颈、项、腰痛及四肢疼痛、麻木、功能障碍等。

2、颈椎牵引

对于颈部不适,肩背及手臂、手指麻痛等症状为主的病人,牵引是最好的缓解病症的方法之一。缓解颈椎病的方法是牵引可限制头颈部活动,牵开椎间隙,有利于椎间隙内突出物的还纳,从而缓解了髓核等对神经根及有关血管的压迫与刺激作用。

3、推拿和按摩

推拿和按摩也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颈型、神经根型早期疗效较好。有人对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椎动脉型病人进行推拿,再经脑电图测定,这种缓解颈椎病的方法证实手法柔和、适当推拿,可增加椎动脉的供血量,从而改善症状。但已有下肢活动不利症状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不宜推拿。

颈椎病拔火罐可缓解

夏天,为了散热,人体的毛孔处于开放状态,然而秋风吹起,因颈部肌肉暴露在外,极易受到秋风寒气的刺激,使局部肌肉保护性收缩,从而导致颈部张力增高,颈部力量失衡,颈部肌肉紧张痉挛,进而压迫到神经、血管,发生颈部疼痛不适。专家介绍说,寒湿阻络型颈椎病患者比较适合拔火罐疗法改善病症。

适应症状

头痛、后枕部疼痛,颈项强硬,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背与手指麻木酸痛,或头痛牵涉至上背痛,颈肩部畏寒喜热,颈椎旁有时可以触及肿胀结节。

治疗方法

可以采用在颈部进行叩刺、走罐、艾灸等综合疗法来进行。

一开始先用梅花针轻叩上述部位,以微出血为度。血止后走罐,走罐前在罐口和走罐部位均匀涂抹上红花油,走至皮肤潮红为止。起罐后再用艾条温灸l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预防颈椎病注意事项

1、不可以在颈部过于劳累的状态下工作、看书、上网等,如果长期在颈部劳累的状态下工作只会导致颈部劳损更重严。

2、必须要有充足的睡眠,睡眠充足才可以根本地消除颈部疲劳。

3、防止颈椎的损伤,做好劳动,运动前的准备活动,防止颈椎和其它部位的损伤。

4、纠正不适当的睡势,调整合理的睡眠姿势,选用合适的枕头高低。

无论你采取何种缓解颈椎病的方法,请去正规的医院询问相关医生的意见再进行治疗。

治疗颈椎病拔罐的方法


随着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生活中很多人总是会不断的忙碌工作,这样长时间久坐加之不良的生活习惯就容易导致我们出现颈椎疾病,并且颈椎病还会导致我们的出现头疼头晕等现象,这样对健康也是特别不利的,其中拔罐就是治疗颈椎病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并且不像药物一样会给我们带来副作用,下面一起了解下治疗颈椎病拔罐的方法。

治疗颈椎病拔罐的方法

(1)选穴 大椎、大杼、肩井、曲池、合谷。

(2)定位大椎: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见图2-19-6)。

大杼: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低头,可见颈背部交界处椎骨有一高突,并能随颈部左右摆动而转动者即是第7颈椎,其下为大椎穴。

肩井:在肩上,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

在肩上,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

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仰掌屈肘成4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

合谷: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以一手拇指掌面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刺络拔罐法。先用梅花针在上述各穴叩刺3~5遍,以皮肤发红、有少量出血点为度。叩刺后拔罐,留罐10分钟,以拔出瘀血为宜。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三、注意事项

(1)减少低头伏案工作时间,常抬头作颈肩部活动。

(2)睡觉时枕头的高度要适合,注意肩颈部的保暖。

(3)拔罐治疗时要配合推拿,加强肩颈部的功能锻炼。

上面就是对治疗颈椎病拔罐的方法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想要使颈椎病得到更好的治疗我们一定要掌握好穴位,否则会对疾病不能起到治疗效果,并且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一定要保证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也要多进行户外运动,这样才能使疾病得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拔罐能治疗颈椎病吗


很多人说,刮痧拔罐能治百病,那拔罐能治疗颈椎病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颈椎病由于病症多种多样,而且人体的穴位繁多,所以拔罐治疗颈椎病是很有学问的。

拔罐治疗颈椎病的作用原理:

1、负压作用

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人体在火罐负医吸拔的时候,皮肤表面有大量气泡溢出,从而加强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通过检查也观察到:负压使局部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和毛细血管破裂,少量血液进人组织间隙,从而产生癣血,红细胞受到破坏,血红蛋白释出,出现自家溶血现象。在机体自我调整中产生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 起到一种良性刺激,促使其恢复正常功能。

2、温热作用

拔罐法对局部皮肤有温热刺激作用,以大火罐、水罐、药罐最明显。温热刺激能使血管扩张,促进以局部为主的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使体内的废物、毒素加速排出,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增强白细胞和网状细胞的吞噬活力,增强局部耐受性相机体的抵抗力,起到温经散寒、清热解毒等作用,从而达到促使疾病好转的目的。

3、调节作用

拔罐法的调节作用是建立在负压或温热作用的基础之上的。首先是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由于给予机体一系列良性刺激,作用于神经系统末梢的感受器,经向心传导,达到大脑皮层。加之拔蹬法对局部皮肤的温热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反射性兴奋,借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并加强大脑皮层对身体各部分的调节功能,使患部皮肤相应的组织代谢旺盛,促使机体恢复功能,阴阳失衡得以调整,使疾病逐渐痊愈。

刮痧拔罐治疗颈椎病步骤:

第一步:热敷按摩

在进行刮痧拔罐之前,我们要先做一下热敷和中医按摩,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肌肉放松,同时有利于血液循环,这样对接下来的刮痧起一定的铺垫作用。

第二步:刮痧

对于刮痧应该不是陌生的,但是颈椎病具体刮什么地方,这一点就很少有人知道了。首先我们要从发际线开始沿着颈椎一直刮下去,直到腰际,然后继续从发际线出发,在颈椎两侧有两根经络,沿着这两根经络开始刮,直到出痧。最后刮脖子到肩头的两根经络。

第三步:走罐

走罐就很简单了,就是沿着刮痧的位置,不同位置选择不同的大小的火罐,因为刮痧的原因,身上已经有足够的油分,因此走罐的时候就比较容易了,走罐到时候要注意不要走过多的次,大概2个来回就够了。

第四步:拔罐

拔罐是在走罐的基础上,但是要注意穴位,拔罐要拔大椎穴,然后是颈椎两侧的大筋,一直沿着拔下来就好了,直到腰眼的位置,在腰眼的位置用的火罐是比较大的,这样有利于把寒气拔出来。肩颈穴是必须要拔的,对放松我们的肌肉是非常有好处的。

第五步:放松按揉

在拔完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那些突出来的肉上毛孔会比较大,并且有些可能会出现黑紫色,这个时候不要着急穿衣服,要适当的按揉一下,然后用温热的毛巾进行一下热敷,主要的目的是让这些罐印下去的快点,还有就是让毛孔缩小,以免着凉受风。

拔罐治疗颈椎病需要注意的事项:

(1)减少低头伏案工作时间,常抬头作颈肩部活动。

(2)睡觉时枕头的高度要适合,注意肩颈部的保暖。

(3)拔罐治疗时要配合推拿,加强肩颈部的功能锻炼。

虽然说刮痧能治疗颈椎病,但是治疗的手法或者是时间的控制都是有讲究的,所以刮痧拔罐一定要请专业的人士进行,而且出现一些过敏性反应时也要及时的处理。更多有关拔罐方面的知识,请关注刮痧拔罐频道,或者在站内搜索可以找到更多

颈椎病


【概述】

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如颈肩及上肢的麻痛、肌肉萎缩、甚至发生四肢瘫痪。有人可表现为头晕、猝倒等,是最近20多年来才逐渐得到全面认识的疾病。

【诊断】

1、临床表现与影象学所见相符合者,可以确诊。

2、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影象学所见正常者,应注意除外其他病患后方可诊断颈椎病。

3、仅有影象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不应诊断颈椎病。

一、诊断依据分别为:

1、颈型:①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②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③应除外颈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

2、神经根型: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②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③影象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④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⑤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3、脊髓型:①临床上出现颈脊强损害的表现。②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象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③除外肌萎缩性脊膀例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4、椎动脉型: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问题是有待于研究的问题。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颈试验阳性。③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症状。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⑥除外椎动脉I段(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III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⑦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

5、交感神经型: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6、其他型:颈椎椎体前乌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

二、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有两条:

(1) 临床表现与X线片所见均符合颈椎病者,可以确诊。

(2) 具有典型的颈椎病临床表现,而X线片上尚未出现异常者,应在排除其它疾患的前提下,诊断为颈椎病。

但对临床上无主诉与体征,而在X线片上出现异常者,不应诊断为颈椎病。可对X线片上的阳性所见加以描述。

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

(1) 具有较典型的神经根性症状,如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2) 压颈试验或上肢牵拉试验阳性;

(3) X线片显示颈椎曲度改变,不稳或骨赘形成;

(4) 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

(5) 临床表现与X线片的异常所见在节段上相一致;

(6) 除外颈椎骨实质性改变(如结核,肿瘤)。胸廓上口综合症,肩周炎,网球肘,肱二头肌腱鞘炎等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

(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

(2)旋颈试验阳性;

(3)X线片显示椎间关节失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4)除外耳源性或眼源性眩晕;

(5)除外椎动脉Ⅰ段和椎动脉Ⅱ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6) 除外神经官能症、颅内肿瘤等;

(7) 确诊本病,尤其是手术前定位,应根据椎动脉造影检查。

(8) 椎动脉血流图及脑电图只有参考价值。

【治疗措施】

对颈椎病的治疗,主要是非手术疗法。对于轻型的病例,只要适当休息,用一些消炎止痛药物如消炎痛、炎痛喜康等即可减轻症状,再辅以针灸、理疗等可以得到良好的疗效。为限制颈部活动,可以佩带颈圈。一般症状在2周~1月内可以缓解。如果症状仍明显,则应进行牵引治疗。颈部牵引是颈椎病非手术疗法的主要手段,牵引的目的是使颈椎间隙得到拉开,减少突出物所起的压迫作用。但实际上牵引的作用主要还是使颈部得到休息及解除颈肌的痉挛。

牵引有坐位牵引及卧位牵引两种(图1,2)。坐位牵引时,病人坐在橙子上,用四头带固定住下颌及枕部,向上垂直牵引,以体重作为反牵引力,重量可达10~20kg,每次1~ 2小时,每日1~2次,视病人的反应而增加或减少牵引时间及重量,1月为一疗程。卧床牵引时病人仰卧于床上,头部床脚抬高,用四头带与身体纵轴呈30角方向牵引,重量为3kg,每牵引2小时休息1小时,可1日多次。1月为一疗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大多数均可通过牵引得到治愈。牵引疗程结束,症状缓解或减轻,仍需应用颈圈固定。

颈椎病不宜用推拿及手法治疗。如需推拿,则手法宜轻柔,切忌进行强力旋转手法。因为患者的颈椎不稳定,强力的手法可致颈椎半脱位或脱位甚至造成四肢瘫痪。

手术治疗:如诊断明确,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有脊髓压迫症者应进行手术。在过去,均做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但由于减压作用小疗效不佳,故有人从后路切除椎板后拉开脊髓摘除突出物,但牵拉脊髓常使症状加重,甚至造成不可恢复的截瘫。60年代起,开始进行前路椎间盘切除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取得良好的结果。经前路手术不但可以切除突出物,而且使椎体融合后可减少复发,原有的骨赘也会逐步吸收。手术方法是病人仰卧、肩部垫枕、颈左侧或右侧横切口于胸锁乳突肌内侧颈动脉与甲状腺之间直达椎体,用针刺入应切除的椎间盘,并拍床旁片定位,用骨刀、钻头或环锯将椎间盘及其上下一部分椎体切除,一直要看到后纵韧带或硬膜,再用咬骨钳或刮匙将后缘的骨赘尽量清除,然后取髂骨做椎体间植骨,手术后用颈圈或石膏固定,一般需2~3月,手术可于颈丛阻滞或针麻下进行,病人清醒因而不易造成神经根或脊髓损伤(图3)。

【病因学】

颈椎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据统计在颈5~6发病者占70%,其次为颈6颈4、5及颈7胸1。

【病理改变】

颈椎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颈椎位于头颅与胸廓之间,颈椎间盘在承重的情况下要做频繁的活动,容易受到过多的细微创伤和劳损而发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早期为颈椎间盘变性,髓核的含水量减少和纤维环的纤维肿胀、变粗,继而发生玻璃样变性,甚至破裂。颈椎间盘变性后,耐压性能及耐牵拉性能减低。当受到头颅的重力和头胸间肌肉牵拉力的作用时,变性的椎间盘可以发生局限性或广泛性向四周隆突,使椎间盘间隙变窄、关节突重叠、错位,以及椎间孔的纵径变小。由于椎间盘的耐牵拉力变弱,当颈椎活动时,相邻椎骨之间的稳定性减小而出现椎骨间不稳,椎体间的活动度加大和使椎体有轻度滑脱,继而出现后方小关节、钩椎关节和椎板的骨质增生,黄韧带和项韧带变性,软骨化和骨化等改变。

由于颈椎间盘向四周膨隆,可将其周围组织(如前、后纵韧带)及椎体骨膜掀起,而在椎体与突出的椎间盘及被掀起的韧带组织之间形成间隙,称

拔伸手法治颈椎病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