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人为什么要做养生 > 导航 > 脚出汗是什么原因

人为什么不出汗 不出汗的原因是什么

【www.ys630.com - 人为什么要做养生】

导读:人为什么不出汗,不出汗的原因是什么?有些人只要稍微动一动就会热得满头大汗,可是有些人无论怎样就是不出汗。人为什么不出汗,不出汗的原因是什么?下面,为你分析人不出汗的原因。

出汗与不出汗的原理

天气热了会出汗,冷天就没汗了。这是人们共同的感受;天气热了不出汗,冷天没有运动就出汗了,这都属于不正常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事实上皮肤每天都要通过汗腺分泌汗液,只不过当气温较低时汗腺分泌的汗珠不仅太小,而且刚出表皮即被蒸发,医学称之为不可见的出汗,那么人为什么要出汗?从生理角度讲,除了散发热量外,还有其他重要作用:例如

①汗液可维持水分的供给与挥发的生理平衡,防止角质层干燥。

②汗液在皮肤表面有酸化作用,防御微生物侵袭。

③汗液与皮脂相互乳化,在皮表形成脂类薄膜,有保护皮肤的功能。此外,它还与电解质、粘多糖、激素等代谢有关。因此,无汗症病人应尽快就医,可采用综合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为什么不出汗

人们常会有同样的感受,当遇到外界强烈的刺激过后会发现自己被吓出一身汗,其实这是正常反应,是由于精神刺激使神经冲动增加,乙酰胆碱分泌量增多,从而产生多汗。但有些人却惊而无汗,这又是为什么呢?皮肤表面的少许或完全无汗可由汗腺本身的异常或神经通路的某一水平的不正常造成。

人出汗时可以看到明显的汗珠,大家就觉得他出汗多;有些人则像冬泳运动员一样,大家看不到他们出汗,但能明显看到他们身上冒出的热气;另外,有些人体液较多,出汗就多;有些人体液较少,出汗就少,运动时的出汗量和饮水也有关系,如果运动前大量饮水,就会因体液增多而增加出汗量,对于运动来说,在做等量的运动时,应该是出汗越少的人体质越好,因为他的机体自我调节能力更强。如果在正常的环境下,不出汗的现象是完全正常的,正说明体质好,相反有些人稍微运动,就容易出汗,这就说明是病症的表现。如果你感觉到热不出汗,那就是汗腺方面的问题(先天或后天的),这种情况最好到医院检查,明确为什么不出汗。

不出汗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先天性汗腺发育不良或汗腺缺乏,可表现为全身性或限局性无汗。

(2)某些皮肤病,例如严重的鱼鳞病、硬皮病、麻风病、放射性皮炎、皮肤萎缩等,可引起限局性无汗。

(3)神经损伤,例如横贯性脊髓炎、小儿麻痹、截瘫,以及交感神经、延髓、桥脑的局部损伤,均可引起全身性或限局性无汗。

(4)某些内脏疾患,如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炎、粘液性水肿、恶性肿瘤等,此外,维生素A缺乏等,也可引起全身性无汗。

上面详细解释了人不出汗的原因,那么经常不出汗需要治疗吗?要怎么治疗呢?不出汗的治疗方法,下面将为你介绍。

不出汗的治疗方法

临床对先天性汗腺发育不良的无汗症目前尚无法治疗外,若为其他疾患造成的无汗则应积极治疗原发(引起无汗的病症)疾病。全身无汗在夏季不能调节体温,身体极端不适者除采取治疗外、可迁居低温地区或采取人工降温,如室内安装空调。

中医对无汗症的认识和治疗

1、肾阳虚:不出汗手脚容易发凉,不管怎么运动都不出汗,怕冷是身体元气虚弱的表现,多是肾阳虚,阳气虚则气不行血,于是血液无法到达血管末梢,身体的末梢即手脚,于是就会发凉。

2、肾阴虚: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全身无汗、惟有手足心发热、微微出汗,形体消瘦、潮热、五心烦热、咽干颧红等。

(1)内治法

①阴液亏损证:多见于先天不足,或热病伤阴,盛夏难忍,口干咽燥,便如羊粪,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治宜养阴生津,滋益汗源法。

处方:生地30g,麦冬10g,玉竹10g,天花粉10g,黄芪20g,葛根10g,当归10g,丹参10g,五味子10g。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

②阳虚气弱证:常见于先天不足,或久病体弱,汗溢减少,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肌肤干燥,舌淡少苔,脉细无力。治宜益气壮阳,滋润肌肤法。

处方:肉苁蓉20g,锁阳10g,鹿角霜30g,黄芪30g,党参15g,熟地30g,生山药60g,白术15g,杜仲15g。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

(2)外治法

①夏日炎热,汗闭不出,可穿着浅色棉织品,宽松的衣服;做好其他防暑措施。

②无汗肤热,盛夏难耐者,可用六一散60g,枯矾15g,冰片2g,研细末,纱布包块。

③配成5%的甘草酒精,外搽后,可有效降低皮温。

(3)饮食疗法(适于盛夏炎热之时)

①绿豆60g,白米80g,白糖20g,熬粥。

②西瓜皮(去翠衣及瓜瓤)60g,切片煮水,代茶饮。

③绿茶10g,绿豆衣15g,沏茶。

出汗多和不出汗都是身体不健康的表现,下面的内容就告诉你出汗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出汗与健康关系

一滴汗液里98~99%的成分主要是水,电气石汗蒸房其比重约介于1.002~1.003之间,pH值4.2~7.5。NaCl约为300毫克/100毫升。1~2%为少量尿素、乳酸、脂肪酸等。

汗液是由汗腺分泌的液体。由于外界气温升高,或体内产热增加所致的热刺激引起的发汗称知觉发汗。此时发汗区域分布广,全身各部位皮肤,尤以前额、颈部、躯干前后、腰部、手背及前臂等部位最多;其次为颈、躯干侧面及四肢大部分;再次为股内侧面及腋下;最少是手掌和足。精神紧张亦引起发汗,发汗中枢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正常人24小时内不知觉蒸发约600~700毫升水。

出汗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所谓的被动出汗,是指由于天气闷热、心情烦躁而形成出汗,这种出汗方式对人体是不利的。相反,人体主动运动而出的汗,被称为主动出汗,它有利于保持人体内的温度,散发热量,是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

汗的作用是调节体温,细想起来,人的机体真如同是一台精密的机械。如果不出汗,那就糟了。一运动,血液循环加快,体温升高汗,使体温下降;天冷了,汗腺和毛孔就收缩,不再流汗,防止体温散失。

汗水是我们身体的空调。按照中医的说法,夏天就要出汗,出汗是一种排毒,人的排毒方式有两种:一是小便,二是出汗。出汗是最有效的排毒方式,一年四季只有夏季是能够自然出汗的,那会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经络平衡和免疫系统的健康。如果老憋着不出汗,时间长了,皮肤就不会呼吸了,最后就会造成很多人体代谢系统的紊乱,并且把这种皮肤的排毒功能都转到了肾和肝上。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不出汗时,就要引起注意了,疾病防治很重要。

yS630.Com相关推荐

身上不出汗是什么原因


天热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人的皮肤上汗腺比较发达,出汗有利于排出身体的有毒物质,所以就算是再热的天也要该出汗时出汗,更有利于身体的健康。但是有的人身上不出汗是什么原因呢?据有关人士介绍,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或许是天生就不爱出汗,但有的人却要提防疾病导致的,最好就医诊断。

一.这是因为体质处于某种非健康的“疾致”状态!也许长期在空调环境中生活或者工作,又或者是身体排泄系统不够健康,你的汗腺不畅,需要“疏通”!一般情况下,环境热到一定程度,人的汗腺就会排汗,以排除毒素,维护体内环境,保证健康。汗腺长期不畅,可以通过进行较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来帮助“打开”,只要出过几次大汗,你的汗腺就会正常了,能够经常正常出汗了!

二.皮肤表面的少汗或完全无汗可能由汗腺本身的异常或神经通路的某一水平不正常造成,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先天性汗腺发育不良或汗腺缺乏,可表现为全身性或限局性无汗。

2. 某些皮肤病也会引起无汗或少汗。

3. 神经损伤均可引起全身性或限局性无汗。

4. 某些内脏疾病,像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炎、粘液性水肿和恶性肿瘤等也是诱因。此外,维生素A缺乏等,也可引起无汗。 除去先天性汗腺发育不良的无汗症,目前尚无法治疗外,其他疾患造成的无汗,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全身无汗身体极端不适者可迁居低温地区或人工降温,如多呆在空调间。

出汗好还是不出汗好


出汗好还是不出汗好

1、出汗好还是不出汗好

天热时出汗在所难免,但有两种人有点怪:一种动不动就大汗淋漓,另一种大家都热得出汗了他却一点汗没有。这两种情况西医一般查不出问题,中医却有说法:卫气虚则多汗,营血虚则无汗。这话出自清代医学家程文囿所著的《医述》。

专家介绍说,卫气属阳,行于脉外,如同一个卫士守护着我们的体表,卫气虚了会导致“卫表失固”,门户大开,体内的津液易于外泄,因此出现多汗。中医认为“气随汗脱”,汗出得越多,卫气流失得就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出汗多了仅补水,治标不治本,因为根源在于气虚。营血属阴,内有津液,如果营血虚了,我们体内的津液因之而不足,会出现无汗的症状,需要养血生津以滋其化源。

2、出汗到底好不好

出汗是人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是维持体温恒定的一个重要环节。正常人24小时内不知不觉会蒸发约600~700毫升汗水。外界温度、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进食辛辣、热烫食物都可以导致人体出汗。如果汗腺功能不正常,当人体处在高热状态时,不能发挥分泌汗液的作用,人就会发高烧,造成心、脑、肝、肾及血液系统受损。可见汗腺调节人体体温的重要性。感冒发烧时,使用退热药即通过汗液的分泌退热。汗腺还有抗菌、润泽皮肤、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作用。皮脂膜分泌不够,皮肤就会失去润养,变得干燥。汗液的过度分泌常令人不适甚至苦恼。如掌跖多汗症等。

3、根据出汗看身体是否健康

中医常常根据病人出汗的时间、部位、多少和特点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按出汗时间分:无论冬夏,在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常汗出不止。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

按出汗部位分:一是头汗过多,若头面部多汗,同时觉得肢体沉重无力、上腹胀满、口渴等,多为积食,可通过减少进食量、吃清淡饮食缓解,也可吃点消化药。孩子睡眠时出现轻微头汗属正常现象;但若伴有睡眠不实、烦躁不安、易惊吓、头发稀少等表现,要及时诊治。

此外,若在夏季闷热的环境中,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胸闷、恶心、心慌、四肢无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体温升高的情况,一般属于中暑先兆,应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补充一些淡盐水,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症状不能恢复或严重者,要及时就医。

出汗与不出汗的原理

“天气热了会出汗,冷天就没汗了。”这是人们共同的感受;“天气热了不出汗,冷天没有运动就出汗了,这都属于不正常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事实上皮肤每天都要通过汗腺分泌汗液,只不过当气温较低时汗腺分泌的汗珠不仅太小,而且刚出表皮即被蒸发,医学称之为“不可见的出汗”,那么人为什么要出汗? 从生理角度讲,除了散发热量外,还有其他重要作用:例如

1、汗液可维持水分的供给与挥发的生理平衡,防止角质层干燥。

2、汗液在皮肤表面有酸化作用,防御微生物侵袭。

3、汗液与皮脂相互乳化,在皮表形成脂类薄膜,有保护皮肤的功能。此外,它还与电解质、粘多糖、激素等代谢有关。

不出汗的病因

1、先天性汗腺发育不良或汗腺缺乏,可表现为全身性或限局性无汗。

2、某些皮肤病,例如严重的鱼鳞病、硬皮病、麻风病、放射性皮炎、皮肤萎缩等,可引起限局性无汗。

3、神经损伤,例如横贯性脊髓炎、小儿麻痹、截瘫,以及交感神经、延髓、桥脑的局部损伤,均可引起全身性或限局性无汗。

4、某些内脏疾患,如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炎、粘液性水肿、恶性肿瘤等,此外,维生素A缺乏等,也可引起全身性无汗。

泡脚出汗好还是不出汗好


泡脚出汗好还是不出汗好

1、泡脚出汗好还是不出汗好

出汗好。每晚用热水泡脚,可以给劳累一天的各个脏器送去最实在的关怀,同时,泡脚后人会睡得很香,又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现在洗浴的方便使很多人从不单独泡脚,而洗澡及泡澡使全身皮肤血管扩张,血液大多流向肢体,内脏及脑就容易出现缺血的症状,所以,过度疲劳、身体虚弱的如洗澡及泡澡时容易出现头晕、心慌、乏力等症状。泡脚时要用高一些的桶来泡,通过热力来放松脚上以及小腿处的经络,使血液循环加快,改善心脑等器官的供血,而随着热力的不断增加,就会微微出汗,可以疏通经络,排出体内的寒气和废物,调节体温,降虚火。

2、要选择正确的泡脚时间

泡脚的时间一般人都会选择在临睡前泡脚,这样一是方便,二是利于睡眠。但如果有充足的时间,特别是老人,可以在下午的4~5点左右,也就是膀胱经和肾经气血最旺盛的时候泡脚,这时补肾的效果最好。每次泡脚一般以泡到全身发热,有微微出汗,就算是泡好了,泡完脚后要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最好是一边泡脚,一边喝温水或生姜红糖水,让身体内部多产热,通过出汗让寒湿及时排除体外。孩子泡脚多数是用在冬季或受凉感冒时,感冒时要泡出汗为止。

3、泡脚的好处

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睡前泡脚,可以刺激足底各个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调节内脏功能,疏通全身经络,从而祛病驱邪,益气化瘀,滋补元气,有利于人体健康。

消除疲劳,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泡脚加速血液循环,舒筋活血,能很快地消除一天的疲劳,还能去除脚上的异味和尘土,使人感到轻松愉快。

防治感冒,祛寒暖身。中药泡脚可激活足底穴位,从而将营养物质及新鲜氧气送往大脑和全身,从而使全身感到舒适。

泡脚的禁忌有哪些

太饱太饿时都不宜泡脚。泡脚时,避免在过饱、过饥或进食状态下,因为沐足会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容易出现头晕不适的情况。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

脚气患者要小心感染。患有脚气的人,病情严重到起疱时,就不宜用热水泡脚,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伤口感染。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者也不宜泡脚.

严重心脏病、低血压病人当心晕厥。专家表示,身体健康的人泡脚、泡温泉都没问题,但特殊人群要注意。例如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压、经常头晕的人,都不宜用太热的水泡脚或长时间泡温泉。

糖尿病患者千万留意水温。糖尿病患者应特别留意水温的高低,因为这类患者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即使水温很高,他们也感觉不到,容易被烫伤,从而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

老人泡脚不要泡太久。老年人,泡脚时间过长的话,会引发出汗、心慌等症状。所以,老人每日临睡前泡脚20分钟为佳。

中药泡脚的秘方

1、当归:美容养颜,靓肤

当归桂圆泡脚:当归40克,桂圆肉25克。将当归,桂圆加清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与2500毫升开水一起倒入盆中,先熏蒸擦洗面部,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天1次,每次熏泡30分钟。

2、生姜:用于脚凉怕冷

生姜泡脚:生姜一块,红花1克,盐适量。用刀拍扁生姜或切片,红花用纱布包好放在水里一起烧开,再加一勺盐泡脚。

3、艾叶:治疗多种疾病

艾叶泡脚:干艾叶50100克。先用水将艾叶煮开,加凉水或待降低温度后再泡脚;或用热水浸泡艾叶20分钟,再加热泡脚。艾草加姜可治风寒感冒、关节病、咳嗽、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艾草加红花可改善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不好、手脚麻或瘀血;艾草加花椒20粒,适用脚汗、脚臭、脚气、温疹。

发烧不出汗怎么退烧


发烧不出汗,这说明发烧的现象还没有得到好转,一般出汗以后能够适度的降低体温,这时候应该及时的采用一定的方法来退烧,至于采用什么方法,关键看发烧的具体温度,如果还没有达到38.5度以上,这时候主要是以物理降温的方法,比如说用温热的毛巾来降温,如果超过38.5度,应该及时使用退烧药。

发烧不出汗怎么退烧

幼儿体温在38.5℃以下不宜应用退热剂;当体温超过38.5℃以上可用退热贴或冰敷等物理治疗降温,亦可服小儿退热片适量;当体温超过39℃时,应绝对卧床,敞开包被或松解衣服,使皮肤裸露,头部放置冰袋或冷湿毛巾,尽 快到医院诊治;高热惊厥时,患儿表现双眼凝视或上窜,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口唇、面部及全身青紫,四肢抽搐,家长应立即按压孩子“人中”穴位(在鼻唇沟中 点),较强刺激持续1-3分钟,直到患儿发出哭声,随后用上述方法快速降温,同时亦要立即到医院诊治。半岁以内婴儿发高烧时一般不打退烧针,不服退烧药, 最佳降温方法是温水擦浴,即洗个温水澡。紧急处理后无论是否退热,都应带孩子上医院就诊。小儿发烧初期表现为脸色红、额头烫、手脚冷、精神差,除此之外,还伴有各系统的症状,如呼吸道感染时可有流涕、咽痛、咳嗽,胃肠炎表现为腹痛、呕吐、腹 泻,泌尿道感染时可能出现尿频、尿痛、腰痛的现象,而婴儿各系统的伴随症状不典型,可能只有厌食、吐奶、腹泻等现象。引起发烧的疾病还有很多,父母应注意 观察孩子发烧的规律和伴随症状,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及早治疗。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37℃,37-38℃是低烧,38-39℃是中烧,39℃以上是高烧,40℃以上属于超高烧。李主任建议,年轻的母亲发现小儿发烧后不必惊慌,可在家及时采取一些紧急处理以缓解症状。每个家庭应备有体温表、退烧药,以便应急,发热儿童须每隔1-2小时测量体温一次。

小孩发烧诊后注意事项

在医院就诊后,回到家中,母亲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让孩子舒服一些。多喝水。喝水有助于发汗散热,还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孩子机体丢失的水份。喝水不局限于白开水,可让孩子喝一些他(她)爱喝的果汁、饮料等,既补充水分又补充维生素,或多饮一些汤水。孩子生病没胃口时,可让他(她)吃一些蛋糕、豆腐等。注意保温。保温并不是越暖越好,发烧时切记不要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盖太厚的被子,这种传统“捂汗”的方法不利于散热退烧。只要让孩子比正常大人多穿一件衣服即可,如大人穿短袖时,孩子穿长袖即可,大人穿一件长裳时,孩子穿两件即可。温水冲凉。有些母亲担心,孩子发烧期间给其冲凉,会加重症状。发烧后出很多汗,如果不保持清洁,很容易引起其他病菌的感染,所以冲凉是必要的,但要用温 水,水温在38-39℃为最佳。给孩子全身用温水拭浴或泡澡,可使孩子的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冲完凉后,要用大毛巾将孩子包裹住,以免受凉。

头一边出汗一也不出汗


不知道大家遇没遇到这种情况:头一边出汗一也不出汗。很多人发现这种问题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注意,其实这种情况是因为偏汗导致的。一般来说,偏汗就是半身汗,也就是说身体的一边出汗,而另一边不出汗。遇到偏汗或者是半身汗,是很容易发生中风的,所以大家还是要谨慎对待。

俗称“半身汗”。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半身汗是指半边身体多汗另半边无汗或汗出甚微。多因气血不足内阻经络所致,常见于青年人高血压,脑病,中风,半身不遂,截瘫等。

病情分析:偏汗往往是和经络不通的情况有关的。

意见建议:这种情况一般的情况往往是可以采用中药调理治疗的。另外是可以配合按摩的治疗的。饮食要清淡的。

偏汗的治疗方法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芍药各9克,生姜18克,大枣4枚

【药方用法】

水煎分三次温服(成人常用剂量: 3剂)

【主治】

血痹证。症见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者。

【方解】

由于营卫气血不足,已不能濡养肌肤,加上风寒入侵血脉,使血行涩滞,运行不畅,肌肤变得麻木不仁。本方中黄芪益气实卫;桂枝温经通阳;白芍和营养血;黄芪、桂枝相伍补气通阳;生姜、大枣合用既可调营卫,又可健脾和中,重用生姜可助桂枝以散风寒通血脉。全方配伍起来,既可温养卫气营血以扶正,又可散风寒、通血脉,祛除邪气。

偏汗多是由於本身的汗腺或顶泌腺过於发达,和调节汗水分泌的交感神经线过於敏感所做成。少数多汗问题的成因是由於甲状腺分泌过多和精神紧张所引起。

中暑不出汗怎么办?


炎炎夏日,温度非常的高,有一些长期在室外被阳光照射的人就容易不小心中暑。中暑以后身体就会立即产生很多病症,比如头疼,剧烈出汗,头晕目眩等等,严重的中暑甚至还会导致中风等疾病。为了避免中暑,温度较高时一定要采取适宜的降温措施。如果中暑了以后身体不出汗怎么办?

1可以多喝绿豆水,平时做好防暑工作.室内应通风.多饮水.饮食以清淡为好,多食富含 蛋白质 和维生素B、 维生素C 的食物。因这些水溶性维生素容易随汗排出。每日补充足够的水分,特别是出汗多时,要喝些盐汽水。随身带上必要的防暑药物如清凉油、人丹、 十滴水 、风油精等,发现不适可及时使用。

2户外运动到山野,一定要注意防范和急救。最好在出门的时候,戴上遮阳帽。随身带上防暑的药物。避免在阳光下曝晒。万一出现中暑的现象,应赶快急救,以免虚脱而毙。

3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别再继续运动,不要让自己累着。到找一个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一会儿。

4可随身带上一瓶凉盐水。休息的时候,喝几口凉盐水。或者那些含盐的清凉饮料,也很不错。

5中暑后头疼,可脱掉衣服,让自己静躺着。用冷湿的毛巾敷在头部上。若用水袋或是冰袋,效果更好。一般只要睡上30分钟,头疼就会减轻许多,甚至消失。

6可到卫生间,用冷水洗个澡。或是用30%的酒精擦浴,一直擦到皮肤发红为止。洗完澡后,就会感到舒服许多。

小儿发烧不出汗怎么办


对于父母们来说,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孩子生病,但孩子身体抵抗力不强,各个器官也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来力量的侵害,尤其是平时的感冒发烧,更是让父母特别着急。小儿发烧不超过38度时可在家观察退烧,多喝水出汗会得到缓解,但是小儿发烧不出汗怎么办呢?

手脚心温度辨别是风寒还是风热

触摸手脚心,如果发凉就是风寒感冒,这时候宝宝会很难出汗,但由于是风寒感冒不能使用不盖被子让宝宝散热的方式使其降温,这种情况宝宝会感觉发冷的。若手脚心发热,那就是风热感冒了,只要让宝宝发散出来火气即可降温,不必出汗,不然很容易因为出汗+感冒让宝宝身体虚弱,这种虚弱要补回来需要很久;

小儿发烧不出汗怎么办

多喝水

风寒感冒就多喝温热水,水温在40度以内(家长尝试水温微热即可),每半小时喝200毫升,保证尿液颜色清澈。若风热感冒,可喝点凉白开,少穿衣服,保证凉爽的同时避免吹风;

量体温

如果只是低烧37度左右可以不吃药,但是要时刻观察除了发烧外是否有其它症状。高于37.5请使用降温贴,口服抗生素以及中药,建议风热感冒可以去购买一些中药汤剂或直接购买成品中药,选择清火促排便的中药(大部分的风热都会伴随着腹胀便秘的情况,这样子宝宝会很难受的,只有排便泻火了才能降温);

保证维生素的摄入

发烧不出汗,为了宝宝快点好起来,吃点水果让宝宝多摄入一些维生素可以促进感冒恢复。选择清火的水果更好一些,例如瓜类、梨子、猕猴桃、柚子等;

保证蛋白质的摄入

鸡蛋、豆腐、鱼虾等都可以吃一点,但是不要过多,不要给孩子喝所谓的滋补高汤,这样反而不宜宝宝出汗,而且感冒会越来越严重的。清淡的煮鸡蛋,加上一点豆制品炒虾仁炒番茄都是可以的,番茄还可以开胃促进食欲且富含维生素c,是不错的搭配菜品;

没有什么不可以吃的

除了清淡饮食外,没什么不能吃的食物,当然若是中药有忌口只要保证吃药前后一小时不吃该品种食物即可。当然,也有可能宝宝胃口不佳,那就弄点酸甜的菜肴好了,不能因为没有胃口就给宝宝喝粥吃咸菜,这样很难恢复生病前的健康身体哟~

可以适当泡脚

如果是大龄儿童,不出汗的情况下可以泡脚来促进出汗,但时间不能过久,保证半小时内就好了,泡好擦干穿上厚实的袜子,等几小时再泡一次,保证脚温热即可。

注意事项

若发烧持续不退请及时就诊,避免诱发其它疾病!

婴儿发烧不出汗怎么办


父母比较担心婴儿的方面就是生病,一时照顾不到就会感冒发烧,发烧时的婴儿会不断啼哭,父母也会更加的焦急,需要及时就医诊断治疗。发烧时的婴儿应多喂点水喝,如果能出汗会好的更快一些。但是婴儿发烧不出汗怎么办呢?如果发烧超过38度就可引起重视了。

体温37到38℃时:不必着急退烧

发烧本身又帮住杀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所以不太高的发烧时不必急着退烧的。盲目退烧往往引发很多不良反应,由于退热快、出汗多,易导致虚脱、循环系统的问题。

体温38到38.5℃时: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多喝水

将宝宝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洗澡,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热散出;另外水汽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每次泡澡约10到15分钟,约4到6小时一次。多给宝宝喝水,有助发汗,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

体温38.5℃以上时:考虑使用退烧药

一般当宝宝在体温摄氏38.5℃以上时才开始考虑使用退烧药,而且每次服药中间一定要间隔4到6小时。常用退烧药包含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

水剂:较温和而安全,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扑热息痛的糖浆。

锭剂:由于给宝宝喂药比较困难,很少使用这类剂型的退热药,大部分已经被各种退热糖浆代替。

脸上不出汗发红怎么办


脸上不出汗,如果有发红的表现,一般是因为皮肤的角质层变薄的原因造成的,这时候其实是皮肤的表皮出现了一些红血丝,给人的感觉就是脸上发红,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加强调养,避免使用一些不好的化妆品,要做好护肤的工作,及时的修复过薄的皮质层。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脸上不出汗发红怎么办

1、角质层不是本身就薄的,是因为激素依赖性皮炎导致皮肤在生长过程中,遇到了有问题的东西包括激素、化学垃圾等,这些沉淀物,导致皮肤的生长大环境出现了问题,所以皮肤进入了恶性的循环,长出来的自然不是健康的皮肤,角质层当然会薄。

2、采用修复法治疗激素脸,可以把皮肤里面的垃圾代谢出来,而且是符合皮肤的生长规律的,这样皮肤的大环境好了,在没有污染的环境中,皮肤长出来的就是健康的了,自然角质层也能恢复到健康的厚度

用护肤品的护理原则

1,保护,形成一层人工皮质膜。防止外界对皮肤伤害,简称皮脂膜

2,修复伤口抗炎,在显微镜下,过敏的肌肤都是小伤口。要重点修复滋养

3.加速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皮肤需要的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

做到以上并不简单,因为:只要有香精,色素,防腐剂,等化学成分都会对产品的活性产生破坏,就好像,水果中有微量元素,但是有农药时,水果还不如不吃,这就是好多护肤品都有好多营养,但是,最后皮肤都用坏了,就是吸收营养了,同时把添加剂也吸收了。好多美女用了几年护肤品结果呢?斑出来了,过敏了,红疹子出来了,有问题不可怕,可怕是不懂皮肤医学知识,让病情恶化!

出现过敏,红肿,可以到医院查一下过敏源,这样可以远离过敏源,预防过敏。

停止使用现在的护肤品,并且看包装,看产品成分,是否含有香精色素,防腐剂和化学成分,可以利用网络百度成分并了解到成分的危害。好多朋友问我,你说用化妆品看成分,但是现在产品成分我也看不明白,怎么办。

化妆品成分都是化学名字,我们不可能每款成分都要问问度娘,那怎么办更加简单了解产品好坏哦。

首先看看产品的包装,是否是泵压式无回流的包装,有些化妆品是广口瓶,开盖后使用,一定要加入大量防腐剂,否则无法保质,大家就明白哪款产品更可靠了。

感冒发烧不出汗怎么办


出现感冒发烧的时候,不出汗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这说明孩子的温度没有下降,没有出汗说明身体的温度调节还没有工作,这时候应该及时测量体温,及时监测体温,采用进一步的方法来进行治疗,根据温度的不同,可以采取物理治疗的方法,采用退烧药来进行治疗等等,比较严重的应该及时就医。

感冒发烧不出汗怎么办

幼儿体温在38.5℃以下不宜应用退热剂;当体温超过38.5℃以上可用退热贴或冰敷等物理治疗降温,亦可服小儿退热片适量;当体温超过39℃时,应绝对卧床,敞开包被或松解衣服,使皮肤裸露,头部放置冰袋或冷湿毛巾,尽 快到医院诊治;高热惊厥时,患儿表现双眼凝视或上窜,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口唇、面部及全身青紫,四肢抽搐,家长应立即按压孩子“人中”穴位(在鼻唇沟中 点),较强刺激持续1-3分钟,直到患儿发出哭声,随后用上述方法快速降温,同时亦要立即到医院诊治。半岁以内婴儿发高烧时一般不打退烧针,不服退烧药, 最佳降温方法是温水擦浴,即洗个温水澡。紧急处理后无论是否退热,都应带孩子上医院就诊。小儿发烧初期表现为脸色红、额头烫、手脚冷、精神差,除此之外,还伴有各系统的症状,如呼吸道感染时可有流涕、咽痛、咳嗽,胃肠炎表现为腹痛、呕吐、腹 泻,泌尿道感染时可能出现尿频、尿痛、腰痛的现象,而婴儿各系统的伴随症状不典型,可能只有厌食、吐奶、腹泻等现象。引起发烧的疾病还有很多,父母应注意 观察孩子发烧的规律和伴随症状,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及早治疗。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37℃,37-38℃是低烧,38-39℃是中烧,39℃以上是高烧,40℃以上属于超高烧。李主任建议,年轻的母亲发现小儿发烧后不必惊慌,可在家及时采取一些紧急处理以缓解症状。每个家庭应备有体温表、退烧药,以便应急,发热儿童须每隔1-2小时测量体温一次。

发烧诊后注意事项

在医院就诊后,回到家中,母亲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让孩子舒服一些。多喝水。喝水有助于发汗散热,还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孩子机体丢失的水份。喝水不局限于白开水,可让孩子喝一些他(她)爱喝的果汁、饮料等,既补充水分又补充维生素,或多饮一些汤水。孩子生病没胃口时,可让他(她)吃一些蛋糕、豆腐等。注意保温。保温并不是越暖越好,发烧时切记不要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盖太厚的被子,这种传统“捂汗”的方法不利于散热退烧。只要让孩子比正常大人多穿一件衣服即可,如大人穿短袖时,孩子穿长袖即可,大人穿一件长裳时,孩子穿两件即可。温水冲凉。有些母亲担心,孩子发烧期间给其冲凉,会加重症状。发烧后出很多汗,如果不保持清洁,很容易引起其他病菌的感染,所以冲凉是必要的,但要用温 水,水温在38-39℃为最佳。给孩子全身用温水拭浴或泡澡,可使孩子的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冲完凉后,要用大毛巾将孩子包裹住,以免受凉。

针灸为什么不出血


很多人在针灸的过程当中会发现针灸以后不容易出血。其实这也是针灸的神奇所在,一些针灸技术比较好的医生,在针灸的过程当中,患者一般不会出血,不会产生一些疼痛感,当然在针灸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避免因为不当针灸对健康带来的不利伤害。

针灸为什么不出血

一般医术比较高的针灸医生,是不会让你感觉到特别的疼痛感,更不会有出血的现象发生.从器具上说,针灸用的针是很细的,且上下是一样粗的,在扎入身体后,还需不停的转动.这就使皮肤和肌肉对针有一个加紧的状态.针灸的时间也相对较长,这就给血液有一个自身凝固的时间.一般是不会有出血现象发生的.

另外,在选择针灸位置的时候,一般都是肌肉中的穴位.这里的血管不是很丰富,也都是一些微细的毛细血管.不会有大量的血液流出,靠自身血液中的血小板的凝聚完全可以实现血液不外流.

针灸可能会带来的3个伤害

1、扎伤内脏

我们常说,针灸时要选择正规的理疗室,或者到医院的中医科进行治疗,但是有些人认为自己针灸的技术还可以,于是在家自行针灸,但是这种情况下人们很容易把内脏扎出伤来,特别是扎腹部时,针不能扎太深,否则就会伤及内脏。

2、感染疾病

针灸使用的针必须经过高温消毒,或者要使用一次性的针灸针,但是如今有许多不正规的针灸室里没有严格按照“一人一阵”的规定,一根针在多人身上进行使用之后有很大的可能会引起交叉感染。

3、引起晕针

说起“晕针”,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但其实生活里有许多人都有晕针的毛病,晕针的人在进行针灸的时候最好不直视针灸针,若是出现晕针,专业的医师也会帮你处理晕针之后引起的不适。

人为什么不出汗 不出汗的原因是什么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