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传染途径

春季养生预防传染病小常识。

“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心灵则聪慧清醒。”社会的发展让更多人注意到了养生这个话题,药物不能替代养生,只有观念和行动结合的养生才是有效的。中医养生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登革热传染途径”,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登革热传染途径

1、登革热传染途径

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其中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在广东省分布广泛,主要在清水容器中孽生,大多数在屋外或野外阴暗处流连,但也会在户内活动。雌性蚊子嗜吸人血,吸血高峰在日落前两小时(约为下午五、六时),及早上八、九时。室外及室内皆可叮咬人。

2、登革热的发病机制

登革病毒经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后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复制,然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定位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中的登革病毒继续进行复制,再次释入血流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并引起临床症状与体征。机体产生的抗登革病毒抗体与登革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亦可导致血管水肿和破裂。登革病毒的复制可抑制骨髓中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再生,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

病理改变表现为肝、肾、心和脑等器官的退行性变,出现心内膜、心包、胸膜、腹膜、胃肠黏膜、肌肉、皮肤及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程度的水肿和出血。皮疹活检可见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水肿及单核细胞浸润,瘀斑中有广泛性血管外溢血。脑膜脑炎型患者可见蛛网膜下腔和脑实质灶性出血、脑水肿及脑软化。重型患者可有肝小叶中央灶性坏死及淤胆,小叶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等。

3、典型登革热的症状

所有患者均发热。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一般持续5~7d,然后骤降至正常,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d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

全身毒血症状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搏早期加快,后期变缓。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

皮疹于病程3~6日出现,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多有痒感,皮疹持续5--7日。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出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5.其他多有浅表淋巴结肿大。约1/4病例有肝脏肿大及ALT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束臂试验阳性。

如何治疗登革热

医学医药行业目前并没有针对登革热的病原治疗,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根据各临床表现做出对应治疗措施。

降低体温

患者在发病后往往会出现持续高热,此时应首先对病人进行降温,比如冰敷、酒精擦拭降温等物理降温手段。需要注意的是,应慎重使用止痛退热药物。若病人持续高热不退或者毒血病情严重,可以使用少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比如口服泼尼松,但应该控制使用时间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补液

若出现高热建议先采取物理法降温,比如冷敷、酒精擦浴,应慎用止痛退热药物。

如果高烧不退或毒血情况严重,医生会给予患者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比如口服泼尼松。

降低颅内压

患者发病后可能会出现剧烈头疼、颅内高压症等情况,此时可接受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和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以减轻上述症状。若患者有呼吸抑制的临床指征,则应立即用人工呼吸机进行治疗。

如何预防登革热

蚊虫叮咬是登革热的唯一传播途径,因此“对付”登革热的关键在于灭蚊。

1、清理屋内积水,多注意下水道等潮湿地方的卫生,以免蚊虫孳生。

2、对于水生植物,应勤换水并洗净根部和容器,以防有残余的蚊幼和蚊卵黏附在根部和容器壁上,或改用沙养。

3、清理垃圾,注意居家卫生,保持所处区域的清洁,防止蚊子活动。

4、屋内蚊虫活动较频繁时,可考虑使用灭蚊剂、蚊香等驱蚊。

5、纱窗、蚊帐等屋里隔绝工具要安装好。

6、由于伊蚊的习性特殊,喜欢在日间活动,居民外出时最好穿长衣长裤,或者涂抹蚊虫趋避剂。

7、长假期间人流聚集,尽量避免到登革热流行地区活动。外出游玩时一定要使用驱蚊剂,着防蚊长袖避免蚊虫叮咬。

8、如在登革热流行季节或者去登革热高发国家旅游回来一旦出现突发高热、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皮疹等症状体征,应尽快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流行病学史以助诊断。

yS630.Com相关推荐

登革热会传染吗


登革热会传染吗

1、登革热会传染吗

登革热传播需要3个条件:

一是被感染者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中有传染源,所谓的传染源就是登革热患者或者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难以区分和查找,是难以避免的。登革热会传染人吗?登革热传播需三个条件

二是要有传播媒介,就是白纹伊蚊。

三是被感染者被带有登革热病毒的伊蚊叮咬。

综上分析,预防登革热只能从第二个环节入手,就是防蚊灭蚊。

2、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在我国,登革热曾经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和港澳台等地区暴发。

由于本病系由伊蚊传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在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以成人为主,在地方性流行区,发病以儿童为主。

登革热是一种具自限性倾向的传染病,无并发症患者的病程约为10天。本病通常预后良好。死亡病例多为重型患者。

3、登革热的症状

所有典型登革热患者均有发热症状,起病急,先是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摄氏度。一般持续5~7天,然后骤降至正常。部分病例于第3~5天体温降至正常,1天后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型热。

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好像骨头都断了一样。一些患者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患者在病后3~6天可出现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

近半数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血尿等。患者多有浅表淋巴结肿大。有的患者可表现为登革出血热。

登革热与感冒发热的区别

登革热引起的发烧一般是“高烧”,体温常常能达到39℃,甚至40℃。除发烧外,登革热患者常伴有骨头痛、头痛、肌肉痛,以及皮疹、出血点,有的患者还可能有拉肚子、肚子痛等消化道症状。

而感冒引起的症状除了发烧外,则多伴有鼻塞、流鼻涕、咳嗽等“卡他”症状。

可以根据这些症状上的不同做出大致的判断,如果你不确定的话,最好到医院就医,让医生帮忙诊断。

登革热预防措施

1、晚上睡觉时需要点上蚊香或者挂好蚊帐,避免夜间熟睡时候,被外面飞进来的蚊虫叮咬,从物理层面上防止蚊虫。

2、如果被蚊虫叮咬之后,发觉有些头晕、发热症状,应该马上到医院或者社区专门诊所进行就诊,不可拖延,避免炎症的加重而导致并发症。

3、平时应该注意饮食习惯,保证每日三餐的营养均衡,工作学习之余,更应该多参加一些户外体育运动项目,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从本质上预防登革热的发生。

4、室内室外必须清理积水,勤倒垃圾,搞好周围生活环境,保持卫生干净,从源头上杜绝蚊虫的滋生,减少蚊虫的数量。

5、在户外走动休息的时候,应该在身上、特别是裸露的地方喷上驱蚊水,或者穿上长袖、长裤,避免蚊虫的趁机叮咬而导致发炎。

6、家里或者周围,特别是一些容易滋生蚊虫或者躲藏蚊虫的地方,应该使用一些杀虫剂进行喷洒,也是一个源头上很好的杜绝蚊虫滋生的方法。

红眼病传染途径


“红眼病”,传染性很强,传播快,主要特点是眼睛结膜充血,伴有黏膜性分泌物,医学上称为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又叫暴发火眼,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眼炎,红眼病在除冬季外的季节都容易发生,被传染上的患者,出现双眼疼痛、怕见光等症状。那么“红眼病”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染的。

事实上,“红眼病”具有群发性的特征,主要是通过相互接触传染,一些公共场所,比如学校。游泳池、电影院等地多为红眼病的高发地带,“红眼病”一般不影响视力,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有的则转成慢性结膜炎。

预防“红眼病”5步走

堵住“红眼病”的传染途径

“红眼病”人的眼睛分泌物里藏有大量的细菌或病毒,“红眼病”人所用过的毛巾、脸盆、洗脸水和手帕,以及他们的手指上都有大量的病菌,所以凡是“红眼病”人接触过的物品,诸如枕头、棉被、衣服、门把手、电话机、遥控器等等都沾有这些病原体。正常人使用了“红眼病”患者用过或摸过的东西,或者同“红眼病”患者握了手,再去揉自己的眼睛,就会受到感染,眼睛很快便会“红”起来。所以,如果发现自己周围的小环境里有“红眼病”患者,得赶快提高警惕,别乱摸物品、勤洗手,别揉眼睛。

及时消毒正确用药

与“红眼病”患者接触后,要注意洗手、消毒,并预防性地使用氯霉素等眼药水;游泳前后滴一两滴眼药水,这种眼药水最好具备抗过敏、收缩血管、止痒消肿的作用,泳前滴用,可预防眼睛受到感染或刺激;泳后滴用,可迅速缓解或消除游泳引起的结膜充血及其他不适,同时也起到清洁眼结膜的作用。

清洁双手最重要

应对红眼病,首先要注意手的清洁,由于手先接触了不洁的东西,再去揉眼睛是引发“红眼病”的主要病因。所以,在手清洁之前不要揉眼睛,

把住生活习惯关

洗脸时一定要使用流动的水,自己的毛巾等直接接触眼睛的物品要专物专用,家庭成员之间也应实行一人一巾。如果身边已经有了病人,病人所用的脸盆、毛巾、手帕等要与他人分开,并且经常煮沸消毒。

患者自觉隔离

患过“红眼病”的人,对此病并无免疫力,同样需要注意预防再度感染。患“红眼病”的病人应自觉隔离,在家里休息,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尤其是浴室、泳池等,免得传染给他人。

红眼病传染快,但相对的的预防也比较容易,发病周期较短,且一段时间可自愈,为避免被他人传染,关键的就是搞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用眼卫生,尽量减少出席公共场合的时间,尽量不与他人公共一个物品。一旦发病,自觉隔离自己就好。

感冒通过什么途径传染


感冒在生活当中是最常见的一种病症表现,感冒有一定的自限性,一般通过治疗和调理,七天之内都能得到明显的好转,引起感冒的原因比较多,而感冒也有一定的传染性,它的传染性主要是通过体液通过飞沫传染,比如说打喷嚏,容易引起传染,感冒的人同居一室,或者一起吃东西,都可能会引起传染。

感冒通过什么途径传染

1、病毒性感冒传染

特点:打喷嚏、流鼻涕(清水鼻涕)、咳嗽(干咳、无痰)、抽血检查结果一般白细胞指数不高。

传播途径:患者的鼻涕、唾液、痰液含有病毒,通过打喷嚏、咳嗽、说话将病毒散播入空气中,感染他人。健康人也可由于接触患者的毛巾、脸盆或餐具等感染病毒而得病。

2、细菌性感冒传染

特点:流鼻涕(鼻涕浓、发黄)、扁桃体红肿、咳嗽(咳痰、颜色发黄)、发烧。

传播途径: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传染性很强。

3、支原体感染

特点:支原体感染症状类似病毒性感冒,潜伏期一般为1~3周。发病形式多样,多数患者仅以低热、疲乏为主,部分患者可出现突发高热并伴有明显头痛、肌肉痛及恶心等全身症状,呼吸道症状以干咳最为突出。

传播途径: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感冒受传染的新途径

1.手是感冒的主要传播者

研究发现,感冒病毒能在手帕上存活一个小时,在手上存活70小时。感冒患者的手上通常粘有大量感冒病毒,然后通过握手,使用毛巾等途径传播给他人。因此应勤洗手,不要用手摸鼻子、眼睛,特别要注意不要与患感冒者握手,不与患者共用毛巾、脸盆等。

2.脚部受凉易受感冒传染

脚离心脏较远,血供量相对较少,对寒冷很敏感。一般来说,当温度降到7 ℃以下时,脚部就会发凉,易诱发呼吸道抵抗力降低,反射性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很容易感冒。为此,做好脚部的保暖工作,有利于预防感冒。

红眼病的传染途径


红眼病的传染途径

1、红眼病的传染途径

接触红眼病患者的生活用具传播:有一些红眼病患者,得了红眼病以后,在家里的生活用品还是和其他家人一起混合使用,殊不知,这样给红眼病在家庭中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红眼病患者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容易粘上眼部的分泌物,如果被家人也拿去使用了,有可能进入眼睛造成感染。最好是患者自己的生活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并与家人分开使用。

被红眼病患者污染的水进行传播:如果红眼病患者进入了公共的游泳池,又没有做好防护措施,那么这些传染源会存留在水中,如果其他人的眼睛不小心接触到了这些脏水,就可能导致红眼病发作。

与红眼病患者的亲密接触传染:如果与红眼病患者过于亲密的身体接触,比如拥抱等,都容易接触到患者的眼部分泌物,导致被传染上红眼病。

2、红眼病传染期几天

一般红眼病的潜伏期都是传染期,患病高发期间一般2到3天,经过治疗,一个星期左右可以恢复,不会留下后遗症。患者一定不要私自用药,建议患者去一些正规的医院,做一次全面的检查,这样也可以安心用药治疗。

3、红眼病要注意什么

患者要多注意避光避热,少用眼。严重的红眼病病人畏光流泪,为减轻不适,要避免光和热的刺激。也不要勉强看书或看电视,出门时可戴太阳镜,避免阳光、风、尘等刺激。为了使眼部分泌物排出畅通,降低局部温度。患者还要多注意自身的作息时间,避免长时间熬夜,要保持眼部的卫生,不可用脏手去揉眼睛。因为手掌里面容易带入病菌,要勤剪指甲,饭前饭后要做到勤洗手,常洗手,尽可能不和家人用同样的洗漱用具。在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以清淡为主,不要吃容易上火的食物,防止加重病情。不要喝咖啡,茶等刺激性的饮料,以免加重病情。

红眼病的传染期间,一定要注意做好预防和卫生工作。红眼病在治愈之后也是可能再次感染的,所以一定要大意,防止反复发作,影响眼睛健康和眼睛视力。不要用眼过度,给眼睛足够的休息时间,给我们心灵的窗口一个良好的环境是必须的。

红眼病的后果

1、红眼病发作时,患者会感觉眼部奇痒无比,造成患者注意力无法集中,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儿童则会因此影响学业。视力影响。一般的红眼病对视力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大多数短期内可以痊愈,但是某些春季角红眼病和特应性红眼病可发生角膜并发症甚至危害视力,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失明。

2、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于红眼病所带来的瘙痒、疼痛、水肿等症状。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和生活。造成患者及其家人生活质量的降低。可以引发其他过敏性疾病。红眼病患者由于是过敏体质,有可能因为红眼病而引发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其他过敏性疾病,更加重了患者的负担。

3、严格地说,过敏反应引发的不仅是红眼病,还会影响到眼睛的其它部位,从而有更多的眼病表现,有的后果还较严重。一般的红眼病对视力没有影响,除了少数小孩因病变累及角膜(黑眼珠)可能影响视力外,一般红眼病对视力不会有很大危害。大多数短期可以痊愈。只是春季红眼病要多次反复发作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将历时几年,才会逐渐停止。

如何预防红眼病

1、补充维生素

患有红眼病的人可每天服用维生素。维生素有助于分散毕托氏白斑,这些白斑可能是由于缺乏维生素所引起的。

2、忌食辛辣

京葱、洋葱、韭菜、蓼蒿、芥末等辛辣之品,能温阳而助风热时邪,并可耗损肺胃之阴,使肺胃积热加重,使风热时邪与肺胃积热搏结难去,而不利于本病的早期康复。

3、忌食生姜

眼部炎症者不宜食用生姜。眼部炎症宜食用清凉散热之品,忌食温热辛散食物,生姜温热,且味辛走窜行散,既助火热,又伤阴液,眼部炎症者食用,将会加重病情。

4、个人卫生

对个人用品(如毛巾、手帕等)或幼儿园、学校、理发馆、浴室等公用物品要注意消毒隔离(煮沸消毒)。个人要注意不用脏手揉眼睛,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

5、冲洗眼睛

患眼分泌物较多时,可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冲洗前用消毒棉签擦净眼睑缘上的分泌物,冲洗水的温度应接近室温。

尖锐湿疣的传染途径


生活中常见的疾病有很多种,不同的疾病在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上,都是有着一些区别,那不是所以的疾病人们都了解的,因此在放心自身有疾病后,也是要到医院进行身体各方面检查,这样对自身疾病才会有很好的帮助,使得疾病可以得到改善,那尖锐湿疣是很容易患有的疾病,对尖锐湿疣的传染途径都有什么呢?

尖锐湿疣是一个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所以对这样疾病治疗,都是要及时,否则对患者身体各方面,都是有着严重的损害,那尖锐湿疣的传染途径都有什么呢?

尖锐湿疣的传染途径:

(1)直接性接触传染这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据研究有2/3与尖锐湿疣患者有性接触的人可发生本病。病期平均在3个半月时传染性最强,故在性混乱者中最易感染本病。通常通过不洁性交,经受损的皮肤和粘膜感染。调查资料表明,尖锐疣湿就多发生于20-30岁的青年人,而这些病人中,多数有婚外不洁的性乱史。

(2)母婴传染 婴幼儿尖锐湿疣或喉乳头瘤病和儿童的尖锐湿疣,可能是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感染HpV的产道或在出生后与母亲密切接触而感染的。

(3)间接物体传染可通过日常生活用品如内裤、浴盆、浴巾传染。如果女性穿着尼龙内裤,又不注意清洁外阴,霉菌性阴道炎或滴虫性阴道炎便容易发生,或出现其他感染所致的白带增多等情况时,局部的浸渍、潮湿便为乳头瘤病毒的接种,滋生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用污染的手搔抓阴部或使用污染的毛巾也会引起尖锐湿疣的传染。引起感染的原因还有不注意阴部卫生或在便前不注意洗手。人们都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殊不知便前或接触外阴(如更换月经栓或卫生棉)前更应洗手,人们只怕以手接触外阴会沾污手而不知手也会沾污外阴。

通过以上介绍,对尖锐湿疣的传染途径都有什么呢,也是有着很好的了解,在对这样疾病治疗的时候,不仅要选择药物治疗,而且在饮食上,都是要合理安排,这样对疾病改善,才会有很好的帮助,让自身进步得到治愈。

登革热 如何治疗登革热


最近在广东爆发了登革热,这次的感染人数远远超过往年,直到今天已经有7497个病例,重症患者98人,死亡3人。那么到底什么是登革热?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登革热呢?通过下文来了解一下吧。

登革热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潜伏期通常约5-7天,具有传播迅猛、发病率高等特点。患者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少数病者会恶化至登革出血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乃至死亡,登革热引起的并发症往往是病人致死的主因。一般来说登革热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登革热的病因

1.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日至发病后3日内传染性最强。少数患者在热退后第3日还可从血液中分离到病毒。此外蝙蝠、猴、鸟类和狗等动物体内可检测到登革病毒抗体,可能为登革病毒的自然宿主,从而有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染源。

2.传播媒介:蚊虫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其中伊蚊是传播登革病毒的主要蚊种,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3.易感性:在新流行区各年龄组均易感但以青壮年发病者居多。

登革热症状及类型

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3型。中国所见的登革热可分为典型登革热、轻型登革热和重型登革热。

一、典型登革热

1、所有患者均发热。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一般持续5~7天,然后骤降至正常,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天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形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

2、全身毒血症状,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搏早期加快,后期变缓。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

3、皮疹于病程3~6日出现,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多有痒感,皮疹持续5~7日。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4、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5、其他多有浅表淋巴结肿大。约1/4病例有肝脏肿大及ALT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束臂试验阳性。

二、登革出血热

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发热、肌痛、腰痛、但骨关节痛不显著,而出血倾向严重,如鼻衄、呕血、咯血、尿血、便血等。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血浓缩,红细胞压积增加20%以上,血小板计数100109 /L。有的病例出血量虽小,但出血部位位于脑、心脏、肾上腺等重要脏器而危及生命。

严重度分级:第一级:发烧伴随有非特异性体质症状:血压带,试验阳性是唯一出血现象。第二级:第一级加上有自发性出血。第三级:已呈现循环衰竭现象,如:脉搏弱、脉搏压变窄,血压变低,伴随有皮肤湿冷,坐立不安。第四级:严重休克,血压脉搏量不到。

三、登革休克综合征

具有典型登革热的表现,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表现皮肤湿冷,脉快而弱,脉压差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烦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险,可于4~6小时内死亡。

登革热治疗

1、高热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对出血症状明显的患者,应避免酒精擦浴。解热镇痛剂对本病退热不理想,且可诱发G-6pD缺乏的患者发生溶血,应谨慎使用。对中毒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口服强的松5mg3次/日。

2、维持水电平衡,对于大汗或腹泻者应鼓励患者口服补液,对频繁呕吐、不能进食或有脱水、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应及时静脉输液,但应高度警惕输液反应致使病情加重,及导致脑膜脑炎型病例发生。

3、有出血倾向者可选用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C及K等止血药物。对大出血病例,应输入新鲜全血或血小板,大剂量维生素K1静脉滴注,口服云南白药等,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甲氰咪胍。

4、休克病例应快速输液以扩充血容量,并加用血浆和代血浆,合并DIC的患者,不宜输全血,避免血液浓缩。

5、脑型病例应及时选用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静脉注入,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发生。

出院标准:症状消失,体力恢复,AST与ECG正常,即为治愈,可以出院。重症者,出院后须继续休息数周,方可恢复工作。

登革热预防

控制和消灭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当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埃及伊蚊主要孳生于户内积水容器内,白纹伊蚊主要孳生于盆、罐、树洞、废轮胎、花瓶以及建筑工地容器积水中。消灭和控制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一般以消灭孳生地和幼虫为主。灭蚊措施主要有:

1、消除孳生地和幼虫:翻盆倒罐,填堵树洞,对饮用水容器勤洗刷,勤换水,加盖防蚊,也可采取水缸内放养食蚊幼虫的鱼类或其它生物灭蚊方法消除蚊幼虫。对难于彻底清除的非饮用容器积水,可投洒废油类或缓释杀虫剂。

2、杀灭成蚊:室内用喷洒或施用对人无毒的杀虫剂消灭成蚊。室外在搞好环境卫生的基础上重点对成蚊较多的竹、树林、陶器场、废轮胎堆积站等场所使用杀虫剂。

截止2011年,尚无疫苗可以防治该病,因此最佳的预防方法是清除家居、学校、工作地点及附近的积水,防止蚊子孳生,以及避免给蚊子叮咬。

登革热广州疫情

截至2014年8月13日,广州市累计报告400例登革热病例,疫情高峰尚未到来。广州市疾控中心公布信息显示,广州市7个区50多个街道有登革热病例。其中,其中越秀区东山街、白云区、南沙区大岗镇出现集聚病例。

由于广州天气炎热多雨,对蚊虫滋生有利,存在登革热疫情扩散的风险。8月13日,广州市城管委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了7月至8月每周五下午为全市灭蚊统一行动时间,并视情况延续至年底。自7月4日起,每周五下午,800多名专职消毒员在所属街道同时开展灭蚊消杀行动。据不完全统计,开展统一行动以来,全市设立宣传咨询点318个,全市入户检查5.1万户,清除蚊虫滋生地1.1万宗,其中阳性积水2060宗,投放灭蚊蚴缓释剂1340公斤,疏通沟渠9.3万米,清理沙井2.3万个,处理大(中)型水体367处。全市出动消杀人员2750人次、车载机103台次、超低容量机583台次、其他机型454台次,消耗药品1.3万公斤,消杀面积累计达1200万平方米。

据广州市城管委新闻发言人、党委副书记何镜清介绍,2014年以来,东南亚地区和南美洲登革热疫情严重,广州已经有7个区有报告病例,并有几个爆发点。

截至9月4日,广州登革热病例已攀升至1021例,数字仍在增加,且陆续出现危重病例。

2014年9月20日,据广东省疾控中心消息,截至19日零时,全省共报告4800例登革热病例,广州仍维持多区域持续多发病状态,佛山、中山、江门、珠海等出现点状聚集性病例疫情。不过流传中的广州已有两例登革热重症病人死亡死因尚未明确,两名死亡病例均为高龄长者,一名约70岁,一名超80岁广州疾控中心主任王鸣认为,两名患者死亡均在登革热基本治愈以后发生,是由其基础性疾病导致死亡的,是否与由登革热引发死亡还需要专家做进一步鉴定。

广东省疾控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22日零时,全省共报告6089例登革热病例,其中广州市有5190例,占全省病例的85%以上。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知道登革热是一种传染病,它传播的介质就是蚊虫,所以日常的防蚊杀虫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如果患上此病,一定要积极诊断治疗,这样才能够保证身体的健康。

登革热传染途径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