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的作用 > 导航 > 乌梅的药用价值

苦酒的药用价值_苦酒的副作用

养生的作用。

“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乐逍遥。天天开口笑,寿比彭祖高。”相信关于养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如果不需要我们的生活成悲剧,就必须注意养生。中医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苦酒的药用价值_苦酒的副作用》,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苦酒的药用价值

醋的别名:苦酒,淳酢。

功效主治:散瘀消积,止血,安蛔,解毒。主治产后血晕,症瘕积聚,吐血,衄血,便血,虫积腹痛,鱼肉菜毒,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毫升;或浸渍;或拌制。外用:适量,含漱;或调药敷;或熏蒸;或浸洗。

作用:

1、抗菌,抗病毒作用,乙酸对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肺炎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等致病菌,有很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2、杀虫作用,体外试验,0.125%-0.25%乙酸与原头蚴接触后可在2-3米in内出现皮层起泡,起刺,皮层分离,溶解及虫体发暗,钙粒减少等形态结构变化。5-10米in内可达到100%杀死原头蚴的效果。原头蚴经药液处理10米in后,给小鼠腹腔接种,均未发育成棘球坳。

苦酒的副作用

脾胃湿重,痿痹,筋脉挛者慎服。

苦酒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附方:

1、治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半夏(洗,被如枣核)十四枚,鸡子一枚(去黄,纳苦酒,着鸡子壳中)。上二味纳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瘥,更作三剂。

2、治产后血晕:用铁器烧红,更选淬醋中,就病人之鼻以熏之。

3、治一切积聚,不拘远年近日皆治之:京三棱四两(醋煮,切片,晒干)川苇二两(醋煮,微软,切片),大黄半两(醋湿纸裹,火煨过)。上三味,同为末,水煮和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送下,不拘时候。病甚者一月效,轻者半月效。

4、治症瘕:鳖甲,诃子皮,干姜各等分。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空心自汤下。

洽过食鱼腥,生冷水菜果实成积者:生姜捣烂,和米醋调食之。

5、治鼻血出不止:酢和胡粉半枣许服。

6、治疝气冲痛:青皮,小茴香各五钱,以米醋一碗煮干,加水二碗,煎八分,温和服。

7、治霍乱转筋入腹:酢煮青布塌之,冷复易之。

8、治痈疽初起:生附子,以米醋磨稠计,围四畔,一日上十余次。

9、治诸肿毒醋凋大黄末涂。11治乳痈坚:以罐盛醋,烧石令热纳中,沸止,更烧如前,少热,纳乳渍之,冷更烧石纳渍。

10、治锁喉风,胀闷不通:土牛膝捣汁半碗,加入真米醋半碗,用鹅毛翎尖挑少许入喉中,随吐涎痰,逐挑十余次,吐痰碗许即通。

书籍记载:

《释名·释饮食》:“苦酒:淳毒甚者,酢﹝且﹞苦也。”《太平御览》卷八六六引,晋陈寿《魏名臣奏》:“ 刘放 奏云:‘今官贩苦酒,与百姓争锥刀之末,宜其息绝。’”宋梅尧臣 《依韵和刘比部留别》:“苦酒聊为酌,无劳辨圣贤。”

郭小川《西出阳关》诗:“何必‘劝君更进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 阿章 《寒夜的别离》:“这杯历史留下的苦酒,就让我一个人来喝吧,别去扰乱她,别去连累无辜的孩子。”

《晋书·张华传》:“陆机尝饷华鮓……华发器,便曰:‘此龙肉也。’众未之信。华曰:‘试以苦酒濯之,必有异。’”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酢法》:“乌梅苦酒法:乌梅去核,一升许肉,以五升苦酒渍数日,曝乾,捣作屑。欲食,辄投水中,即成醋尔。”

ys630.coM延伸阅读

苦酒湯方的功效与作用


随着我们对于养生的深入了解,现在越来越多养生的方法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其中药酒由于制作简单,而且结合了酒的一些优点,成为很多人的选择。不知道大家对苦酒湯方这种药酒有所了解吗?如果不清楚的话,就一起来看一看下面的文章吧。

苦酒湯方——(咽瘡)

以下介紹宋代《宋濟總錄》的苦酒湯方,本源于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312條︰“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湯湯主之”。“咽中傷,生瘡”︰即咽部潰爛,是痰熱相結之故。“苦酒”︰據後人考證系“醋”。關于本方制法,《傷寒論》︰“上二味,內半夏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劑”。此與《聖濟總錄》所載略有不同。“刀環”即古錢,形狹長如刀,柄端有環。古人為了煮藥方便,取刀環中空,便于架蛋殼,放火上。《聖濟總錄》作剪刀環,因宋時已難以找到這種古錢,故以剪刀環代替。本方以苦酒為主,半夏、蛋清為輔。苦酒苦酸,能消腫斂瘡;半夏辛滑,能祛痰散結,蛋清甘寒入肺,能潤燥利竅,故本方有祛痰散結、消腫利竅之功效。本方嚴格說不屬今之藥酒範疇,錄此以供借鑒。

(《聖濟總錄》)

【配方】半夏(湯洗七遍切)十四枚,雞子(去黃留白入苦酒在內)。

【制法】上二味,內半夏于苦酒內,以雞子殼,置剪刀環中,安火上,煮二沸去滓。

【主治】治傷寒少陰病,咽中生瘡,語聲不出。

【用法】少少含咽。

上文介绍了苦酒湯方这种药酒的做法,我们知道药酒的优点就在于能够有效的提取出中药的精华,饮用方便并且疗效更佳,大家可以学一学然后自己泡药酒哦。

黄芪苦酒方的功效与作用


众所周知,黄芪苦酒方对于人的身体确实有着极大的作用,黄芪苦酒方不仅仅能够治疗身体的疾病,而且对于身体的滋养也很有好处。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黄芪苦酒方——(汗证)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不利而引起汗液处泄的病证。根据其临床表现,汗证又可分为自汗、盗汗、战汗、绝汗、黄汗等。

治疗汗证的药酒较少,这里选录的黄芪苦酒方是治疗黄汗的药酒方。

(《普济方》)

【配方】黄芪五两,芍药(醋炒),桂(去皮)各三两。

【制法】上如麻豆,每服五钱匕,苦酒一盏半,煎至七分。一方用苦酒之合,水一盏半,同煎。

【主治】黄汗,身体肿,发热汗出而不渴,状如风水,汗水沾衣色黄如药汁,脉自沉。此由汗出入水中浴,水入汗孔,从外而得之。

【用法】去滓温服,服之当心烦,苦酒阻故也。

说明:《普济方》注出《备急千金要方》。

看了上面的文章相信大家对于黄芪苦酒方的一些相关问题都应该是已经有所了解了吧?其实只要平时做个有心人,生活中处处皆是学问哦。

苦酒汤方的功效与作用


经研究证实中药的多种有效成分如生物碱及其盐类、甙类、鞣质、有机酸、挥发油等皆易溶于酒中,可以使疗效更好的发挥,这也是药酒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大家听说过苦酒汤方这种药酒吗?今天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苦酒汤方——(咽疮)

以下介绍宋代《宋济总录》的苦酒汤方,本源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312条:“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汤汤主之”。“咽中伤,生疮”:即咽部溃烂,是痰热相结之故。“苦酒”:据后人考证系“醋”。关于本方制法,《伤寒论》:“上二味,内半夏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此与《圣济总录》所载略有不同。“刀环”即古钱,形狭长如刀,柄端有环。古人为了煮药方便,取刀环中空,便于架蛋壳,放火上。《圣济总录》作剪刀环,因宋时已难以找到这种古钱,故以剪刀环代替。本方以苦酒为主,半夏、蛋清为辅。苦酒苦酸,能消肿敛疮;半夏辛滑,能祛痰散结,蛋清甘寒入肺,能润燥利窍,故本方有祛痰散结、消肿利窍之功效。本方严格说不属今之药酒范畴,录此以供借鉴。

(《圣济总录》)

【配方】半夏(汤洗七遍切)十四枚,鸡子(去黄留白入苦酒在内)。

【制法】上二味,内半夏于苦酒内,以鸡子壳,置剪刀环中,安火上,煮二沸去滓。

【主治】治伤寒少阴病,咽中生疮,语声不出。

【用法】少少含咽。

上文简单介绍了苦酒汤方这种药酒的一些相关信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服用药酒必须因人而异,除了病因外,生活习惯和性别年龄等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治疗霍乱的苦酒絮裹足方


大家都知道这个霍乱是比较严重的病症了,这种病一定要尽早的进行治疗,否则后果将会非常严重。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这霍乱的药酒治疗方以及霍乱的病因治疗与护理和治疗偏方接下来赶紧来看看吧!

【来源】

《圣济总录》。

【配方】

苦酒一斤半。

【制法】

取衣絮,内苦酒中,煮令温。

【主治】

治霍乱转筋入腹。

【用法】

从转筋处裹之。

病因治疗与护理

四环素有缩短疗程减轻腹泻及缩短粪便排菌时间、减少带菌现象,可静脉滴注,直至病情好转,也可用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吡哌酸等药治疗。

注意事项

本病常见的并发症有酸中毒、尿毒症、心力衰竭、肺水肿和低钾综合征等。

霍乱的治疗偏方

霍乱偏方1

用大蒜捣涂足心,立愈。

霍乱偏方2

凡转筋不可忍者,男子以手挽其阴,女子以手牵其乳两旁边,即愈。

霍乱偏方3

凡霍乱转筋垂危者,如腹尚有暖气。以盐填脐中,灸盐上七壮苏醒。

霍乱偏方4

霍乱烦渴,藕汁1钟,姜汁半钟,和匀饮之。

霍乱偏方5

干霍乱烦胀欲死,好醋3升饮之。

霍乱偏方6

干霍乱,食盐30克,用热水调灌入口,盐气到,痛即止,如痛甚,以手拍病人膝弯有紫黑点,用针刺出黑血即愈。

结语:看完了以上的这篇文章之后,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治疗霍乱的药酒配方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全新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了吧!这个药酒真的是非常不错的治疗霍乱的一种手段。感兴趣的可以试试哦!

治疗汗证的黄芪苦酒方


中医有些病症,一般人不会了解。因为平时说的少,我们常见的疾病也不多。汗证也是中医病症的一种,治疗汗证还是比较复杂的,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种中医药酒,黄芪苦酒方。黄芪苦酒方的功效很好,来看黄芪苦酒方的用法!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不利而引起汗液处泄的病证。根据其临床表现,汗证又可分为自汗、盗汗、战汗、绝汗、黄汗等。治疗汗证的药酒较少,这里选的黄芪苦酒方是治疗黄汗的药酒方。

配方

黄芪五两,芍药(醋炒),桂(去皮)各三两。

制法

上如麻豆,每服五钱匕,苦酒一盏半,煎至七分。一方用苦酒之合,水一盏半,同煎。

主治

黄汗,身体肿,发热汗出而不渴,状如风水,汗水沾衣色黄如药汁,脉自沉。此由汗出入水中浴,水入汗孔,从外而得之。

用法

去滓温服,服之当心烦,苦酒阻故也。

说明

《普济方》注出《备急千金要方》。

汗证的病因

汗是人体五液之一,是由阳气蒸化津液而来。心主血,汗为心之液,阳为卫气,阴为营血,阴阳平衡,营卫调和,则津液内敛。反之,若阴阳脏腑气血失调,营卫不和,卫阳不固,腠理开阖不利,则汗液外泄。小儿汗证的发生,多由体虚所致。其主要病因为禀赋不足,调护失宜。

汗证的病机

1、肺卫不固

小儿脏腑娇嫩,元气未充,腠理不密,所以容易出汗。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脾胃失调,肺气虚弱,均可自汗或盗汗。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肺脾气虚,表虚不固,故汗出不止。

2、营卫失调

营卫为水谷之精气,化生血脉,行于经隧之中为营气,其不循经络而直达肌表,充实于皮毛分肉之间为卫气,故有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之论述。正常状态下,营卫之行不失其常。若小儿营卫之气生成不足,或受疾病影响,或病后护理不当,营卫不和,致营气不能内守而敛藏,卫气不能卫外而固密,则津液从皮毛外泄,发为汗证。

3、气阴亏虚

气属阳,血属阴。小儿血气嫩弱,若大病久病之后,气血亏损;或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的体弱小儿,气阴虚亏。气虚不能敛阴,阴亏虚火内炽,迫津外泄而为汗。

4、湿热破蒸

小儿脾常不足,若平素饮食甘肥厚腻,可致积滞内生,郁而生热。甘能助湿,肥能生热,蕴阻脾胃,湿热郁蒸,外泄肌表而致汗出。

结语:有关黄芪苦酒方的功效和用法,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黄芪苦酒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了。黄芪苦酒方能治疗汗证,对于此疾病的病因和病机,上述也作出了详细的解释了。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

竹芋的药用价值_竹芋的副作用


竹芋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竹芋清肺止咳;清热利尿。主肺热咳嗽;小便热痛。根茎富含淀粉,可煮食或提取淀粉供食用或糊用;药用有清肺,利水之效。

2、用于什么病症

竹芋主肺热咳嗽;小便热痛。

3、用法用量

竹芋内服:9-15g。

竹芋的副作用

1、副作用

竹芋一般没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竹芋一般没有特殊的人群禁忌。

3、饮食禁忌

3.1、竹芋一般没有特殊的饮食禁忌。

竹芋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出自:《中华本草》。

1.1、别名:竹芋又称为结粉、山百合。拼音名:Zhu Yu,英文名:Bermuda Arrowroot,rhizome of Bermuda Arrowroot。中药竹芋为竹芋科植物竹芋的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切片晒干。

1.2、药材来源:竹芋为竹芋科植物竹芋的根茎。

1.3、生境分布: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常见栽培。原产美洲热带地区。竹芋喜温暖、湿润和半荫环境,不耐寒,怕干燥忌强光曝晒。对水分的反应十分敏感。喜低光度或半荫环境下生长,在强光下曝晒叶片容易灼伤。土壤以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腐叶土最宜。

1.4、性味归经:竹芋味甘;淡;性凉,肺;膀胱经。

1.5、采收和储藏:竹芋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切片晒干。

1.6、化学成分:根茎含淀粉(starch)19.4%,蛋白质(protein),脂肪(fat),色氨酸(trytophan)。

1.7、功能主治:竹芋清肺止咳;清热利尿。主肺热咳嗽;小便热痛。

1.8、用法用量:竹芋内服:9-15g。竹芋粉几乎全是淀粉,不含维生素,蛋白质含量仅0.2%。可用做汤、调味汁、布丁和尾食点心的增稠剂。加水煮沸成透明、无臭的可口糊状物。竹芋粉质细与其他淀粉相比可以在较低温度和较短时间的条件下烹调,又易消化,特别适合做不能煮过头的牛奶蛋糊等蛋品,也适宜制作淡味、低盐和低蛋白的食物。

2、《新华本草纲要》:竹芋有清肺利尿的功能。用于肺热咳嗽,小便赤痛。

石决明的药用价值_石决明的副作用


石决明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平肝潜阳,除热,明日。治风阳上扰、头痛眩晕,惊搐,骨蒸芳热,青盲内障。

2、用于什么病症

治风阳上扰、头痛眩晕,惊搐,骨蒸芳热,青盲内障。

3、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宜久煎),0.3~1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飞点眼。

石决明的副作用

1、副作用

石决明一般没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石决明一般没有特殊的人群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消化不良、胃酸缺乏者禁服。 3、饮食禁忌

3.1、石决明一般没有特殊的饮食禁忌。

3.2、《本草经疏》:畏旋覆花。

3.3、《本草求原》:反云母。

石决明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出自:《别录》。

1.1、别名:真珠母(《雷公炮炙论》),鳆鱼甲(陶弘景),九孔螺(《日华子本草》),千里光(《纲目》),鲍鱼皮(《山东中药》),金蛤蜊皮(《山东中草药手册》)。

1.2、药材来源:为鲍科动物九孔鲍或盘大鲍等的贝壳。

1.3、生境分布:分布于浙江(南部)、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为我国南方优良养殖种类之一。 1.4、性味归经:味咸;性寒。入肝、肾经。

1.5、化学成分:盘大鲍的贝壳含碳酸钙90%以上,有机质约3.67%,尚含少量镁、铁、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氯化物和极微量的碘;煅烧后碳酸盐分解,产生氧化钙,有机质则破坏。

1.6、功能主治:平肝潜阳,除热,明日。治风阳上扰、头痛眩晕,惊搐,骨蒸芳热,青盲内障。

1.7、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宜久煎),0.3~1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飞点眼。

2、《别录》:主目障翳痛,青盲。

3、《海药本草》:主青盲内障,肝肺风热,骨蒸劳极。

4、《纲目》:通五淋。

5、《本草从新》:愈疡疽。

6、《本草求原》:软坚,滋肾,治痔漏。

7、《山东中草药手册》:镇肝、明目,治眩晕。

8、治怕日羞明:千里光、海金砂、甘草、菊花等分。上细切,每服八钱,水一盅半,煎至一盅,去渣,食后温服。(《眼科龙木论》千里光汤)。

9、治锁喉风:石决明火烧醋炙三次,研细末,用米醋调,鹅羽蘸擦喉内,吐痰效。(《本草汇言》)。

苦酒的药用价值_苦酒的副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