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冬季养生保健的中医治疗 > 导航 > 养生有哪些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克罗恩方法是什么?

冬季养生保健的中医治疗。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社会不断发展,养生已经成为了社会性的话题,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注意养生,这种“恶”会报复我们的身体。关于中医养生,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医治疗克罗恩方法是什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对于克罗恩这种疾病,好多人可能没有听说过,它也是一种食管消化性疾病,多数患者都是日常饮食,不卫生。或者脾胃虚弱过久,造成的肝气郁结形成的一种疾病,那么中医该怎么治疗呢!

克罗恩病多由饮食不节,感受外邪,情志不畅,以及久病体虚所致,湿邪内蕴、气血壅滞、脾肾亏虚是克罗恩病的病机关键,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是共同特点,本虚责之脾、肾气虚或阳虚,标实责之湿热壅滞、肝气郁结或气滞血瘀。

辨证治疗:

1.湿热内蕴证:腹痛拒按,泻下急迫,或大便溏滞不爽,大便黄褐而臭,或下痢赤白,或便秘,肛周脓液稠厚,肛门胀痛灼热,烦渴喜冷饮,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宜清热化湿,调气行血。方为白头翁汤,白头翁 15g、黄柏 12g 、黄连 6g、秦皮 12g。热毒壅盛者加连翘、蒲公英、生地、丹皮,清热凉血止血;便血严重,粘液较多者加苍术、薏苡仁;腹痛较甚者,加延胡索、乌药、枳实理气止痛;腹部坚块,宜加三棱、莪术;身热甚者加葛根。

2.寒湿困脾证:腹痛急暴,得温痛减,大便溏薄,或清稀如水样,或下痢赤白粘冻,白多赤少,头身困重,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治宜除湿散寒,理气温中。方为胃苓汤,苍术10g,厚朴10g,陈皮5g,甘草5g,白术10g,桂枝5g,猪苓10g,泽泻10g,生姜10g,红枣10g。腹痛怕凉喜温者加炮姜温中散寒;下痢赤白粘冻,白多赤少,去泽泻、猪苓,加芍药、当归以活血和营;久泻不止者,加苡仁、山药、赤石脂、石榴皮、乌梅、诃子,健脾化湿,涩肠止泻。

3.脾肾阳虚证:病程较长,腹痛隐隐,时作时止,痛时喜温喜按,肛周脓液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大便稀溏,或黎明即泻,食欲不振,神疲肢冷,腰酸多尿,舌质淡,或胖有赤印,苔白,脉沉或细无力。

治宜健脾温肾,固涩止泻。方为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莲子肉9g、薏苡仁9g、缩砂仁6g、桔梗6g、白扁豆12g、白茯苓15g、人参15g、甘草9g、白术15g、山药15g、肉豆蔻6g、补骨脂12g、五味子6g、吴茱萸6g。腹痛甚加白芍缓急止痛;小腹胀满加乌药、小茴香、枳实理气除满;食欲不振加山楂、神曲、麦芽等;虚寒盛、腹泻如水样者,可加理中汤加附子、肉桂;大便滑脱不禁加赤石脂、诃子涩肠止泻。

ys630.COm精选阅读

克罗恩氏症


克罗恩氏症学名克罗恩病,属于一种病因不明的胃肠道病症,可以出现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典型的症状有腹痛、腹泻、肠梗阻等,因为是慢性病,容易复发,而且很不错根治,反反复复发作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我们要对克罗恩氏症的病因和症状进行全面的认识。下面咱们就来看看吧。

病因

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感染、遗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一定关系。克罗恩病为贯穿肠壁各层的增殖性病变,可侵犯肠系膜和局部淋巴结,病变局限于小肠(主要为末端回肠)和结肠,二者可同时累及,常为回肠和右半结肠病变。本病的病变呈节段分布,与正常肠段相互间隔,界限清晰,呈跳跃区(skip area)的特征。病理变化分为急性炎症期、溃疡形成期、狭窄期和瘘管形成期(穿孔期)。急性期以肠壁水肿、炎变为主;慢性期肠壁增厚、僵硬,受累肠管外形呈管状,其上端肠管扩张。

黏膜面典型病变有:

1.溃疡早期浅小溃疡,后成纵行或横行的溃疡,深入肠壁的纵行溃疡即形成较为典型的裂沟,沿肠系膜侧分布,肠壁可有脓肿。2.卵石状结节由于黏膜下层水肿和细胞浸润形成的小岛突起,加上溃疡愈合后纤维化和瘢痕的收缩,使黏膜表面似卵石状。3.肉芽肿无干酪样变,有别于结核病。4.瘘管和脓肿肠壁的裂沟实质上是贯穿性溃疡,使肠管与肠管、肠管与脏器或组织(如膀胱、阴道、肠系膜或腹膜后组织等)之间发生粘连和脓肿,并形成内瘘管。如病变穿透肠壁,经腹壁或肛门周围组织而通向体外,即形成外瘘管。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可伴有发热、贫血、营养障碍及关节、皮肤、眼、口腔黏膜、肝脏等肠外损害。本病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1.消化系统表现

(1)腹痛 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呈痉挛性疼痛,间歇性发作,伴肠鸣,餐后加重,便后缓解。如果腹痛持续,压痛明显,提示炎症波及腹膜或腹腔内,形成脓肿。全腹剧痛和腹肌紧张可能是病变肠段急性穿孔所致。(2)腹泻 由病变肠段炎症渗出、蠕动增加及继发性吸收不良引起。开始为间歇发作,后期为持续性糊状便,无脓血或黏液。病变涉及结肠下段或直肠者,可有黏液血便及里急后重感。(3)腹部包块 以右下腹与脐周为多见,是由肠粘连、肠壁与肠系膜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内瘘或局部脓肿形成所致。(4)瘘管形成 是Crohn病临床特征之一。由透壁性炎性病变穿透肠壁全层至肠外组织或器官,形成瘘管。内瘘可通向其他肠段、肠系膜、膀胱、输尿管、阴道腹膜后等处。外瘘则通向腹壁或肛周皮肤。(5)肛门直肠周围病变 少数病人有肛门、直肠周围瘘管、脓肿形成,肛裂等病变。

2.全身表现

(1)发热 发热系由于肠道炎症活动或继发感染引起,常为间歇性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少数呈弛张热,可伴毒血症。(2)营养障碍 因食欲减退、慢性腹泻及慢性消耗疾病所致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维生素缺乏、缺钙、骨质疏松等症。(3)急性发作期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3.肠外表现

部分病人有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杵状指、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口腔黏膜溃疡、慢性肝炎、小胆管周围炎、硬化性胆管炎等,偶见淀粉样变性或血栓栓塞性疾病。

克罗恩初期表现


很多人对克罗恩病不是特别的了解,这是一种肠胃炎的疾病,他的表现是腹痛,会引起腹泻,甚至引起肠梗阻,患者常常会出现营养障碍,病程有时候会比较长,对于人的健康危害是比较大的,所以说一定要及时进行良好的治疗,要加强生活方面的调理,要预防电解质失衡等等。

克罗恩初期表现

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可伴有发热、贫血、营养障碍及关节、皮肤、眼、口腔黏膜、肝脏等肠外损害。本病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1.消化系统表现

(1)腹痛 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呈痉挛性疼痛,间歇性发作,伴肠鸣,餐后加重,便后缓解。如果腹痛持续,压痛明显,提示炎症波及腹膜或腹腔内,形成脓肿。全腹剧痛和腹肌紧张可能是病变肠段急性穿孔所致。(2)腹泻 由病变肠段炎症渗出、蠕动增加及继发性吸收不良引起。开始为间歇发作,后期为持续性糊状便,无脓血或黏液。病变涉及结肠下段或直肠者,可有黏液血便及里急后重感。(3)腹部包块 以右下腹与脐周为多见,是由肠粘连、肠壁与肠系膜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内瘘或局部脓肿形成所致。(4)瘘管形成 是Crohn病临床特征之一。由透壁性炎性病变穿透肠壁全层至肠外组织或器官,形成瘘管。内瘘可通向其他肠段、肠系膜、膀胱、输尿管、阴道腹膜后等处。外瘘则通向腹壁或肛周皮肤。(5)肛门直肠周围病变 少数病人有肛门、直肠周围瘘管、脓肿形成,肛裂等病变。

2.全身表现

(1)发热 发热系由于肠道炎症活动或继发感染引起,常为间歇性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少数呈弛张热,可伴毒血症。(2)营养障碍 因食欲减退、慢性腹泻及慢性消耗疾病所致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维生素缺乏、缺钙、骨质疏松等症。(3)急性发作期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3.肠外表现

部分病人有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杵状指、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口腔黏膜溃疡、慢性肝炎、小胆管周围炎、硬化性胆管炎等,偶见淀粉样变性或血栓栓塞性疾病。

克罗恩病的偏方


克罗恩病是一种关乎肠道的疾病,但其得病原因却不可明确得知,且此病还无法全面根除,是一种较为棘手的疾病,这种病反复,持续的时间长,不容易治疗,而且严重者有生命危险,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复发次数的增加,其死亡率也随着上升了。但是聪明的人们,还是研究出了关于这种疾病的偏方,下面就来看看吧。


克罗恩病的食疗偏方有:

1、人参大枣粥:人参粉3g,大枣10枚,粳米100g,冰糖适量。将大枣、粳米洗净,放入锅内,加入人参粉,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至烂熟成粥,再加入冰糖,搅匀备用。日服2-3次。胃口不开,短气乏力,可常服。

2、白茯苓粥:白茯苓15g,粳米100g,味精、食盐适量。将粳米洗净,加白茯苓粉,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至烂熟成粥,放入味精、食盐适量即可。一次一小碗,日服2-3次,有健脾利湿之功。

3、大枣粥:取大枣10枚,粳米100g,冰糖适量。将粳米、大枣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至烂熟成粥,加入冰糖汁,搅匀备用。日服2-3次,有健脾益气之功。

4、芪杞炖乳鸽:黄芪30g,枸杞子30g,乳鸽1只。将乳鸽浸入水中淹死,去毛及内脏,洗净,放入蒸缸内,加水和料酒适量,再加入黄芪、枸杞子,将盛乳鸽和药的缸放入锅内,隔水炖熟。食用时,可加入味精和食盐适量。经常炖服,有补中益气之功。适合气虚乏力者。

同样的,患上了病,要痊愈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对于这些偏方还是不可过于信赖,要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但患上了病也不用过于忧患,要以轻松的心情面对,要比抑郁好得多,而且心情好,面对很多事物也就有了希望,有了希望事情也就不会那么糟了,心理和身体都一样,需要调节。

中医治疗肛裂方法是什么?


肛管的皮肤全层纵行裂开或形成溃疡者称肛裂,肛裂好发于青壮年,临床上以肛门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为肛裂的主要特点。中医如何治疗肛裂?中医可以采用内治法和外治法对肛裂进行辩证论治。

(1)内治:

1.气滞血瘀证:

证候:肛门刺痛明显,便时便后尤甚,肛门紧缩,裂口色紫暗;舌紫黯,脉弦或涩。

治法:理气活血,润肠通便。

方药:六磨汤加红花、桃仁、赤芍等。

2.阴虚津亏证:

证候:大便干结,数日一行,便时疼痛,点滴下血,裂口深红;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润肠。

方药:润肠汤。

3.血热肠燥证:

证候:大便二三日一行,质干硬,便时肛门疼痛,便时滴血或手纸染血,裂口色红;腹部胀满,溲黄;舌偏红,脉弦数。

治法:清热润肠通便。

方药:凉血地黄汤合脾约麻仁丸。

(2)外治:

1.陈旧性肛裂:可用七三丹或枯痔散等腐蚀药搽于裂口,2~3天腐脱后,改用生肌白玉膏、生肌散收口。或用5%石炭酸甘油涂擦患处后,再用75%乙醇擦去。

2.早期肛裂:可用生肌玉红膏蘸生肌散涂于裂口,每天1~2次。每天便后以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也可用苦参汤或花椒食盐水坐浴,有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局部清洁、减少刺激的作用。

以上是关于“中医如何治疗肛裂”的相关介绍,中医对肛裂进行辨证施治,给众多患者解除了病痛的折磨。发生肛裂,要到正规医院就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防止便秘,解除括约肌痉挛,以中断恶性循环,促使肛裂的愈合。

脑瘤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出现脑瘤,首先必须要到医院做更加全面的检查,听从医生的一个治疗建议,但同时一些中医治疗方法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当归生地丹参,等这些药物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辅助治疗的效果。

1、脑肿瘤偏方

当归12克,生地15克,丹参20克,川芎、桃仁、红花、枳壳、赤芍、牛膝、地龙、穿山甲各10克,钩藤15克,生石决明20克:水蛭3克,莪术、茯神、柏子仁各10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功能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适用于神经胶质瘤属气滞血瘀型。

2、脑肿瘤偏方九

胆南星、半夏各10克,制附片6克,枳实、竹茹、陈皮各10克,茯苓15克,猪苓25克,车前子(布包)10克,徐长卿20克,石菖蒲12克,钩藤15克,生石决明20克,牛膝12克,僵蚕10克,全蝎3克,蜈蚣3条,蚤休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功能燥湿祛痰,开窍止痛,适用于神经胶质瘤属痰湿内阻型。

3、 脑肿瘤偏方十

半夏15克,陈皮l0克,威灵仙30克,云苓、胆南星、枳实、苍术、白术、菖蒲、郁金、竹茹各10克,青礞石15克,瓜萎、猪苓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功能燥湿化痰,消肿软坚,适用于颅内肿瘤属痰湿内阻型。

胃痛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当我们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生活不仅会受到影响,并且工作和学习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在我们生病的时候,应该在第一时间接受治疗,这样我们的疾病才会在短时间内痊愈,我们的身体也会变得更加健康,那么胃痛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胃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本病多见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等。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采取不同的方药进行治疗,疗效较为可靠。

寒邪客胃型:寒邪内客于胃,胃阳被寒邪所遏而不得舒展,气机阻滞,临床表现为胃痛暴作,畏寒喜暖,得温痛减,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等。应用散寒止痛的方法,轻者可局部温熨,或服生姜红糖汤即可,较重者以良附丸加味:高良姜12克,香附10克,荜拨10克,吴茱萸、陈皮、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

饮食停滞型:暴食多饮,饮停食滞,致胃气中阻,故出现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大便不畅,舌苔厚腻,脉弦滑。应用消食导滞的方法,方用保和丸加减:神曲12克,山楂15克,莱菔子12克,法半夏10克,茯苓12克,陈皮6克,枳实10克,连翘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肝气犯胃型:肝主疏泄而喜条达,若情志不舒,则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作痛,疼痛连胁,嗳气频繁,每因情志刺激而痛作,舌苔薄白,脉弦。应用疏肝理气何为的方法,方用柴胡疏肝散化裁:柴胡、枳壳、赤芍各12克,香附10克,郁金12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肝胃郁热型:肝气郁结,日久化热,邪热犯胃,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用疏肝泄热和胃的方法,方用化肝煎加减:栀子12克,牡丹皮10克,白芍15克,陈皮6克,青皮10克,吴茱萸6克,黄连10克,蒲公英30克,佛手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瘀血停滞型: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滞日久,则导致血瘀内停,出现胃痛日久,痛有定处而拒按,痛如针刺或刀割,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暗,脉涩。应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方用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蒲黄、五灵脂各10克,丹参15克,檀香6克,砂仁6克(后下),延胡索12克,香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胃阴亏虚型:胃痛日久,郁热伤阴,胃失濡养,固见胃脘灼痛,嘈杂似饥,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应用养阴益胃的方法,方用一贯煎加减:北沙参15克,麦冬12克,生地黄15克,枸杞12克,当归6克,白芍15克,川楝子10克,佛手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脾胃虚寒型:饥饱失常,或劳倦过度,或久病脾胃受伤等,致脾阳不足,中焦虚寒,出现胃脘隐痛,泛吐清水,喜温喜按,纳差,便溏,神疲乏力,或畏寒肢冷,舌淡,脉细弱。应用温中健脾的方法,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18克,白芍15克,桂枝10克,白术12克,党参15克,干姜6克,木香6克(后下),大枣5枚,水煎服。

以上从各方面介绍了胃痛中医治疗方法,如果你再次出现胃痛的情况,那么就可以采取以上列举出来的方法,这些也是比较科学合理的方法,当然仅仅做到这些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少吃快餐以及一些垃圾食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治疗肝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肝病是非常复杂的疾病,也是极不好治疗的疾病,多数肝病经过治疗只能控制,不能根治,受到环境、病菌等影响则会复发,严重时还会演变为更严重的肝病,比如肝硬化,此时再不治疗则会发展为肝癌,患者必须及早发现肝病的症状,再通过有效的方式医治,治疗肝病的中医方法可缓解病情,那么治疗肝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中医一般将慢性肝病分为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若干证型。但大体可分为两种情况即虚寒和实热,或者命名为“阳证”和“阴证”。治疗方法截然不同,不能混淆。对虚寒证则需要用补法,用热药;对实热证就应该用用清法,用寒凉药。最常见的热药如:人参、黄芪、冬虫夏草等;最常见的寒凉药如茵陈、黄连、板蓝根等。患者应该对自身的病情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才不至于被误诊误治,否则常出现“火上浇油”或“雪上加霜”的情况。现在市场上治疗肝病的中成药大多偏于寒凉,如果服用后出现便溏、胃痛等情况就是误治的后果。中药的毒副作用较少,一般出现不良反应均由药物使用不当所致,而非来自药物本身。

1、黄疸(内湿肝炎):内经曰:诸湿肝满皆独脾土,夫黄疸为病,肌肉必虚肿而色黄,盖湿热郁结于脾胃之中,久而不散,故其土色形于面与肌肤也。盖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母能令子虚,母病子亦病,是故有诸中者。必形诸外,其症有五:曰黄汗、黄疸、酒疸、壳疸、女痨疸,虽有五疸之分,总无寒热之异。治湿热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湿在上宜发汗,湿在下宜利小便,二法并用,使上下分消其湿,则病无有不安者。此症外感之湿易治,内伤之湿难疗,外感者利水则愈,若内伤之湿者,泻水则气消,发汗则精泄,必健脾行气而后可也。

方用:白术、 茯苓、 薏仁、 茵陈、 黑栀、 陈皮水煎。若欲多服去栀子。

2、胁痛(甲肝):脉双弦者,肝气有馀,两胁作痛。盖人胁痛者,厥阴肝经为病也,其症自两胁下,痛引小腹,亦当视内外所感之邪而治之。若因暴怒伤肝,悲衰气结,饮食过度,冷热失调,颠仆伤形,或痰积流注於胁,与血相搏,皆能为痛,此内因也。若伤寒少阳,耳聋胁痛,风寒所袭而为胁痛者,此外因也。治法当以散结顺气,化痰和血为主,平其肝导其滞,则无不愈者乎。治胁痛者,必须先平肝,平肝必须先补肾,肾水足而后肝气有养,不治胁痛,而后胁痛自平也。

方用:白芥子、 山萸、 熟地、 当归、 白芍、 黑栀、 甘草水煎服。

3、肝肾两虚(乙肝):此症於肾水亏不能滋肝,则肝木郁结而不舒,必有两胁胞闷之症,肝称木,木不能生肾中之火,则肾水日寒,必有腰背难於仰俯之症,此病者须肝肾同补,方可治愈也。

方用:白芍、 当归、 山萸、 熟地、 柴胡、 肉桂水煎服。熟地、山萸补肾之圣药,当归、白芍、柴胡、肉桂补肝之品,既云平补,似乎用药不宜有轻重,今补肝之药,多於补肾者何也,盖肾为肝之母,肝又为命门之母,岂有木旺而不生命门之火者哉。

治疗肝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已经为大家做了仔细的分析,肝病是按照疾病的类型进行划分的,不同的肝病其中医治疗方式不同,但是患者要知道肝病的早期并不明显,患者要清楚所患的疾病必须定期做肝病的检查测试,不然也是病情严重时才会重视。其治疗会复复化,治疗的进度与效果也会非常慢。

胃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对于国人来说,患有胃病的人是非常多的,可以说十个人里面最少会有两三个有胃病。胃病也是国人的一种通病,原因就是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生活节奏都比较快,所以每个人身上的压力都很重,为了工作只能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甚至连饭都吃不上,只为了能够多赚钱。那么得了胃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脾气虚损:因素体虚弱,或久病失养,外感寒邪,内伤生冷,中阳不振,虚寒内生而致。症见胃脘隐痛,呕吐清水,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甚则呕血,大便色黑。舌质淡胖,苔白腻,脉象沉细无力。治宜健脾益气,摄血宁神。方选归脾汤化裁,药用党参,黄芪,白术,白芍,当归,茯神,酸枣仁,砂仁,伏龙肝,焦地榆,槐花,甘草等。

肝火犯胃:因恚怒伤肝,疏泄不畅,气机阻滞,日久化火,逆犯胃气,失于和降而致。症见吐血鲜红,或呈褐色,便如柏油,嗳气恶心,脘胁胀闷,烦躁易怒。舌质红,少苔,脉象弦数。治宜清肝泻火,和胃止血。方选柴胡疏肝散化裁,药用柴胡,白芍,枳壳,陈皮,香附,川楝子,郁金,黄芩,山栀,川楝子,龙胆草,吴茱萸,仙鹤草,甘草等。

瘀血阻络:因久病胃痛,反复发作,气机不利,伤及胃络,血瘀阻滞,不通则病而致。症见胃痛拒按,痛处不移,宛如针刺,夜间尤著,或彻胸背,呕血便血。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象弦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选金铃子散加味,药用川楝子,元胡索,丹参,五灵脂,生蒲黄,赤芍,广木香,佛手,制没药,制乳香,甘草等。

热伤胃络:因恣食肥甘,偏嗜辛辣,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水湿停滞,日久化热而致。症见脘腹胀闷,衄血呕血,高热汗出,口渴引饮,大便黑干,小便黄赤。舌质绛红,苔黄燥,脉象洪数。治宜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方选三黄泻心汤化裁,药用黄芩,黄连,大黄,赤芍,丹皮,生石膏,知母,生地黄,侧柏炭,大蓟炭,甘草等。

提醒各位患有胃病的患者,因为本身就已经有胃病了,千万不要再做任何伤害胃部健康的事情了,在平日应该多学习一下如何保护自己的为不健康。尤其是一些女孩子,千万别因为贪嘴而让胃病病情加重,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不小心恐怕会丢掉小命。

直肠息肉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直肠息肉很多人都知道,这种疾病是非常常见的,属于肛肠科。直肠息肉容易恶变,所以治疗一定要及时。中医历史悠久,对直肠息肉也有治疗效果。直肠息肉中医的治疗方法可以考虑灌肠。

(1)临床方面:具有慢性粘液便、血便、腹痛,呈慢性反复性发作性或持续性,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少数肠炎患者仅不出现血便。既往史体检中要注意关节、口腔、眼、浆膜、皮肤、肝脾等肠外的临床表现。

(2)乙状结肠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①受累结肠粘膜呈现多发性浅表溃疡,伴有充血、水肿;病变多由直肠起始,往往累及结肠,呈弥漫性分布。②肠粘膜外观粗糙不平,呈现细颗粒状,组织脆弱易于出血,或可覆盖有浓性分泌物,似一层薄苔附着。③结肠袋往往变平或变钝,以至纽袋消失,有时可见到多个大小不等的假息肉。④结肠粘膜活检病理变化呈现炎性反应,同时常可见到粘膜糜烂,隐窝脓肿,结肠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改变。

(3)钡剂灌肠可见:①结肠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或结肠呈管状外观。②复发性溃疡或有多发性假息肉表现。③结肠粘膜粗糙、紊乱或见细颗粒样变化。

(4)病理检查:排除菌痢、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等特异性感染性结肠炎与肉芽肿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

中医治疗肝囊肿方法是什么?


肝囊肿是属于一种良性的肿瘤,主要就是在肝脏中形成一些水泡,肝囊肿可分为寄生虫性肝囊肿和非寄生虫性,那么中医有哪些治疗的方法呢?

肝囊肿一般是良性单发或多发,与胆相通或不通。肝实质单发的大囊肿非常少见。大部分的肝囊肿初期的症状一般不明显,大部分囊肿以胆管上皮,有的是间实质细胞,或其它少见类型内衬。一般的肝囊肿是良性不必治疗,肝囊肿的生长速度非常的换忙,只要患者做好日常保健,患者有可能可以终身不需要治疗。

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沉积积累下来的一种独特的医学文化,即使到了现代,中医在世界的医学届上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医对于许多的肝病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效果,那么中医对于肝囊肿是怎样治疗的呢。

1、沙麦膏:肝阴亏损,多见于经常熬夜者,有形体瘦弱,唇红目赤,口干常饮,睡中出汗,惊悸失眠,舌红少苔等症状。用北沙参、麦冬、枣仁等量,加水煎1小时以上,滤渣留汁,再熬浓缩,加冰糖熬成能流动之膏状,冷却后放入冰箱备用。每次服10毫升,每日3次。

2、佛砂汤:这种中医治疗肝囊肿的偏方适合气郁食积,多见于好动气而影响肝脾功能者,有胸胁胀痛,胃中不适,泛泛欲吐,大便不爽,舌有腻苔等症状。用鲫鱼2条熬成汤后,下佛手片、砂仁过筛粉各3克,搅匀即可服用,每日12次。

3、鱼茵蛋:这种中医治疗肝囊肿的偏方适合肝胆湿热多为长期饮酒及喜食肥甘者,有面色灰黄,体乏喜卧,口苦口腻,尿液浑浊,舌有黄厚苔等症状。用鱼腥草30克、茵陈5克煎水去渣留汁,放去壳鸭蛋1个,煮熟即可吃蛋喝汤,每日1次。

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要注意、多吃红色蔬菜:重点推荐胡萝卜、西红柿、红枣、火龙果等红颜色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多喝水可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还可促进腺体,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

鼻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鼻炎是鼻腔的炎症表现,这临床上常见疾病,鼻炎是比较顽固的,而且容易复发,鼻炎类型很多,除了常规治疗控制,中医治疗鼻炎效果也非常好。中医治疗鼻炎方法多样,副作用也小,可以尝试。

1.治鼻炎引起的鼻塞不通:取辛夷、川芎各30克,细辛20克,木通15克,共为细末,每日取少许裹于纱布条内,塞入鼻中,湿则易之。

2.辛夷50克,研碎后用酒精浸泡3天过滤,取滤液加热蒸发浓缩成黏稠状浸膏,以20克无水羊毛脂混合调匀,再加凡士林100克调匀制成软膏。使用时做成12×3厘米的油纱条填入鼻腔,如下鼻甲甚大,纱布条不易填入时,可先用1%麻黄素液滴鼻后再填入。纱布条一端应露在鼻孔之外,并用软膏固定,以免滑入咽内。2~3小时后取出,每日填塞1次,10次为1疗程。用后能使鼻腔通气良好,头痛消失,分泌物减少,鼻甲不再肥大;

3.将苍耳子12g,辛夷花15g,蜂房10g,细辛3g,蝉衣5g,白芷12g,防风12g,升麻6g,甘草5g ,加黄芪15g,桂枝10g,白芍15g,党参15g,白术2g等药材混合研磨的纯中药鹊后通鼻膏,每日2次。

4.辛夷15克,苍耳子7.5克,白芷30克,薄荷1.5克,共为细末,每服6克,用淡茶水食后调服。

中医治疗出汗的方法是什么


出汗多是指人们在睡眠或者是在没有活动的情况下出现的汗液分泌旺盛现象,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现象,是需要进行处理解决的,而这种现象在身体虚弱的人士当中或者是婴幼儿的身体上出现的概率更高,因此,危害性也比较大,一般治疗出汗可以用中医方法,下面就来看看中医治疗出汗的方法讲解吧。

在中医里存在汗症这一疾病,一部分特别不容易出汗的人,首先他们的皮肤比较密实,其次说明他们的体内调节系统比常人弱,不出汗或不常出汗就会为肝脏带来更大的负担,排毒能力也较常人更差。

汗液属于人体阴液的一种表现形式,过分耗散就会导致阴虚、血虚,对心脏也有负面影响。因此,动汗过多要及时补充水分、盐分。

静汗则表现为自汗、盗汗等。一些人走两步就会大汗淋漓,这就属于自汗,这类人群可用黄芪进行调养。而盗汗是指入睡后汗出异常,尤其是更年期女性多发,通常主要是由于阳虚、肝虚,表现为脾胃不好等。这类人群可在平时用糯稻根煮水或六味地黄丸等进行调养。

以上就是对于中医治疗出汗的方法讲解了,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一下,出汗多属于内虚的表现之一,而治疗内需正好是中医的强项,因此,利用中医治疗出汗的方法是比较好的,有类似症状的人士可以试一下这种方法。

中医治疗克罗恩方法是什么?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