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春季养生茶及配方用量 > 导航 >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吃法用量

麻黄的用量

春季养生茶及配方用量。

“你有一万种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变人种,你没有健康,只能是空谈。”古今的人们对养生有很多相关的劝谕和诗句,不注意平日的养生,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何在中医养生方面行稳致远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麻黄的用量”,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平时都特别喜欢吃一些中成药,因为中成药的确对身体有好处,但是却要注意在吃药的时候先了解其中的药性功效,以及关于药物的详细介绍之后再去吃,要对药物有真正的了解,不要觉得是药,对身体就一定有好处,所以盲目的使用,这对身体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关于麻黄的用量有点控制在多少。

别名:色道麻、结力根[蒙古]、龙沙、卑相、卑盐、狗骨

功效作用: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

英文名:HERBA EpHEDRAE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归经:肺经、膀胱经

药性:温

药味:辛、苦

麻黄为汉药或称中药中的发散风寒药;古时别名龙沙、卑相。包括有三种麻黄属的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与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采用部位为草质茎。草麻黄草麻黄为小灌木,常呈草本状,茎高20~40厘米。分枝较少,木质茎短小,匍匐状;小枝圆,对生或轮生,节间长2.5~6厘米,直径约2公厘。

麻黄的果实长什么样

基本信息

【处方名】麻黄,策敦木

【别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

【基原】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 或木贼麻黄 Ephedra equisetina Bge. 的草质茎。

【性味与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

【炮制】

麻黄:取原材料,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抖净灰屑,切段;或洗净后稍润,切段,干燥。

蜜麻黄: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麻黄段中拌匀,闷润,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黏手时,取出晾凉。每100kg麻黄段,用20kg炼蜜。

ys630.COm精选阅读

麻黄根和麻黄的区别


麻黄根和麻黄是同一种植物上的两个部位,麻黄是使用麻黄上茎苗,麻黄根使用的是麻黄的根部。它们虽然长在同一个植物上,但是它们的药性却是不同的。简单来说,麻黄是可以引发出汗的,而麻黄根是可以止住出汗的。这两种药物在医用功效作用上有很大的区别,与其它药材搭配可以治疗不同的病症。

麻黄根是什么

麻黄根异名苦椿菜,是草麻黄或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根及根茎。麻黄根和黄芪、炒白芍、焦白术等中药搭配起来,能治疗出虚汗的病症。而阳虚出现的大汗,则需要和人参等一同使用。另外对阴虚盗汗和产后虚汗等,又是需要和其他的中药配伍了。

麻黄是什么

麻黄是一种草本状的灌木,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其中含有比较丰富的生物碱,能提取麻黄碱,。麻黄能发汗,能驱散体内的寒气,并且还能治疗咳嗽,能消肿。对于风寒感冒而引起的咳嗽、水肿等治疗效果明显。麻黄和麻黄根有什么区别,从外形,还有药用价值上有不小的区别。

麻黄和麻黄根的不同

麻黄根是一种根,而麻黄是苗木,从这点来看,二者还是很容易区别的。另外从功效上,麻黄根是用来止汗的,而麻黄是出汗的,所以更不一样了。

麻黄和麻黄根的功效和作用

麻黄根与麻黄,两者虽同出一物,但因药用部位不同,所以不但性味不同,而且功用正好相反。现作比较如下:

(1)麻黄根:是用根节入药。性味甘平。归心肺经。其质较重,善于重坠下降,收而不散,有止汗专功,无论气虚自汗、阴虚盗汗均可应用。但重者须随证配伍适当药物,如气虚自汗常配黄蔑、白术等;阴虚盗汗则与五味子、牡砺等配伍。

(2)麻黄:则用茎枝人药。性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胧经。其质轻扬,善于发散上升,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或水肿兼有表证L或风寒外束,肺气雍闭之咳喘之证,以及取其温散寒邪的作用,用于风湿痹痛、阴疽痰核等症。

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的比例


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的比例

1、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的比例是多少

麻黄汤中麻黄(去节)9g,桂枝(去皮)6g,杏仁(去皮尖)6g,甘草(炙)3g。比例是3:2。一为麻、桂相须,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二为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着。

2、麻黄汤使用有什么禁忌

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故《伤寒论》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

麻黄汤和桂枝汤都有发汗功能,麻黄汤发汗力大(方中有麻黄、桂枝、生姜3味药发汗),桂枝汤发汗力小(方中有桂枝、生姜2味药发汗)。绝不是教材里讲的“无汗用麻黄汤,有汗用桂枝汤。”而是无汗而咳喘者用麻黄汤治疗;有汗或无汗而有鼻塞、鼻炎、胃肠不适干呕者用桂枝汤治疗。

麻黄汤药味虽少,但发汗力强,不可过服,否则,汗出过多必伤人正气。正如前人指出:“此乃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之将,投之恰当,一战成功。不当则不戢而召祸。故用之发表,可一而不可再。”

3、麻黄汤如何加减化裁

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以宣通鼻窍;若夹湿邪而兼见骨节酸痛,加苍术、薏苡仁以祛风除湿;兼里热之烦躁、口干,酌加石膏、黄芩以清泻郁热。

桂枝汤和麻黄汤的比较

从这个病机特点,外感风寒表虚和外感风寒表实这个不同,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汤证是外邪侵犯人体,这是这个方中的一个侧重的一个重点,桂枝汤证是一个既有考虑到邪犯体表,又有邪侵犯体表引起的体表正气的失去平衡,营卫不和,邪正两方面的反应,这两个不同。所以证候方面,一个是恶寒发热,无汗,一个是恶风发热,有汗,证候表现上区别,当然其它的还有,象脉浮紧和脉浮缓的区别。

第二方面,在功用方面、治法方面,要体现出来的,麻黄汤证体现是祛邪,整个是祛邪为主,桂枝汤证体现祛邪调正并重,祛邪调正相结合,这是两种思路。所以用药方面来说,桂枝汤中桂芍相合,桂枝芍药相配,体现出既散邪又调正,既发散风邪,又调和营卫,所以邪正兼顾,阴阳双向调节这种基本结构。

麻黄汤的功效

麻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因“丛生如麻,色黄”而得名。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主要功效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滞。这个麻黄汤里面,麻桂相须,针对主证,发汗能力很强。

本品中空外直,长于辛散,专疏肺郁,开泄腠理,宣泄气机,发汗之 力最强,自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起,誉其为伤寒发表之第一药,治风寒 感冒重证常用之;又因其味辛微苦,开中有降,外可开皮毛之郁闭,使 肺气宣畅,呼吸调匀,内可复肺金清肃下降之常,使逆气下降,喘咳平息,为气喘咳嗽之常用要药。

且上能宣通肺气以清水之上源,外能发汗 以解表邪,内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停蓄体内的水液从汗与小便排 出体外而消肿,用于水肿初起兼有表证之风水证者及小儿遗尿证。另能散风止痒,散邪透疹,用于治疗麻疹透发不畅,以及风疹身痒等症。 对于风湿痹痛以及阴疽、痰核诸症,还可以温散寒邪、舒通经络。

木麻黄的药用价值_木麻黄的副作用


木麻黄的药用价值

宣肺止咳,行气止痛,温中止泻,利湿。主感冒发热;咳嗽;疝气;腹痛;泄泻;痢疾;小便不利;脚气肿毒。

木麻黄为木麻黄科植物木麻黄的幼嫩枝叶或树皮。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沿海地区。味苦、辛,性温。归肺、大肠、小肠经。具有宣肺止咳,行气止痛,温中止泻,利湿的功效。治疗感冒发热,咳嗽,疝气,腹痛,泄泻,痢疾,小便不利,脚气肿毒等病症。

叶和果实含羽扇豆醇(lupe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计曼尼醇(germanicol),粘霉烯醇(glutinol),羽扇烯酮(lupenone),β-香树脂醇(β-amyrin),蒲公英赛醇乙酸酯(taraxerol acetate),β-香树酯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等三萜成分;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胆甾醇(cholesterol),24-甲基-5-胆甾烯-3β-醇(24-methyl cholest-5-en-3β-ol)。

木麻黄的副作用

麻黄碱毒性较强,伪麻黄碱毒性较弱,后者在体内的代谢也甚慢。麻黄碱常用于发汗平喘,服用过量时,常发生烦躁、失眠等中枢兴奋症状以及血压升高等副作用。麻黄碱用于前列腺肥大的患者,有时可引起排尿困难,导致尿潴留。

成人内服麻黄,其中毒量为30~45g。麻黄中毒的机制主要是:麻黄碱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使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化学传导物质的破坏减慢,从而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对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的影响尤为显着。

麻黄中毒,最初表现为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如烦躁不安、神经过敏、头痛头晕、耳鸣失眠、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口渴出汗、血压升高、瞳孔散大、心慌气短、心前区疼痛,严重者排尿困难、视物不清、休克、昏迷、呼吸困难。最后因呼吸衰竭、心室纤颤而死亡。长期服用本品可成瘾。

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咽喉干燥者,气喘属虚者,皆当忌用。孕妇慎用。

木麻黄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150克(去节),桂枝100克(去皮),甘草50克(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喂粥。(《伤寒论》麻黄汤)

治太阳病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100克(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一升。(《伤寒沦》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治风痹荣卫不行,四肢疼痛:麻黄250克(去根节了,秤),桂心100克。上捣细罗为散,以酒二升,慢火煎如汤。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茶匙,频服,以汗出为度。(《圣惠方》)

治伤寒热出表,发黄疸:麻黄150克,以淳酒五升,煮取一升半,尽服之,温服汗出即愈。冬月寒时用清酒,春月宜用水。(《千金方》麻黄淳酒汤)

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满气短:麻黄(不去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生用)各等分。为粗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五片,同煎至一一盏,去滓。通口服,以衣被盖覆睡,取微汗为度。(《局方》三拗汤)

枳实的用量


枳实这种药材是可以治疗胸胀水肿以及便秘等症状,还可以缓解胃下垂以及子宫下垂等疾病,所以我们应该要了解枳实的药用价值,但是我们使用枳实的时候要注意它的用量,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带来的影响。枳实这种药材是不能超过2钱的,我们可以直接磨成粉之后泡水饮用,大家可以来了解它的药用价值。

枳实的功效与作用

破气,散痞,泻痰,消积。治胸腹胀满,胸痹,痞痛,痰癖,水肿,食积,便秘,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 ①《本经》:“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 ②《别录》:“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③《药性论》:“解伤寒结胸,入陷胸汤用,主上气喘咳。肾内伤冷,阴痿而有气,加而用之。”④《珍珠囊》:“去胃中湿热。” 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主心痞,化心胸痰,消食,散败血,破积坚。”⑥《本草再新》:“破气,化痰,消食宽肠,杀虫,败毒。”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及脱肛。”

枳实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涂或炒热熨。

枳实的禁忌注意

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①《医学入门》:“虚而久病,不可惧服。”②《本草备要》:“孕妇及气虚人忌用。”③《得配本草》:“大损真元,非邪实者,不可误用。”

乌药的用量


乌药是一种中药材,该药材在全年都可以进行采挖,对其细根进行去除,然后冲洗干净后,进行切片或者是晒干的方式进行处理,该药材的主要产地是在浙江和安徽以及湖南地区,可以起到行气止痛的功效,在治疗经寒腹痛以及遗尿和尿频上,效果非常明显,那么乌药的用量是多少呢?

第一,乌药的用量是多少呢?内服:煎汤,1.5~3钱;磨汁或入丸、散。是药三分毒,这是永远的真理,所以不管服用什么药物我们都要知道它的用法用量,这样能够将对人体的伤害降到最低。然而平时生活中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使用的是什么药物,这是非常不利的。比如说乌药,其实,它被普遍运用到治疗驱寒药物配伍中。

第二,煎茶。乌药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将乌药煎水内服,对消化系统有着一定影响。它能够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抑制溃疡的形成,具有细胞保护作用。同时,乌药可与川芎搭配,有着开郁活血止痛功效取川芎,乌药各60克,研磨混匀,每次用药木30克,加葱白2根,茶叶6克,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后饮用,每日一次。能够治疗神经性头痛,疼痛消失后停止使用。

乌药的用量是多少?煎汤。乌药有顺气散寒的功效。所以可以搭配羊肉做成乌药羊肉汤,能够温脾散寒,益气补肾。可取乌药10克,羊肉100克的比例,加入高良姜10克,白芍100克,加入葱姜盐,黄酒适量,装入纱布袋中,和羊肉一起加水慢炖,直至羊肉烂熟,取出纱布袋,饮汤食肉即可。可以治疗伤感驱寒,也可通络活血,顺气宽肠,对人的脾胃有着保护作用。乌药的用法还有很多,除了煎服,还可研磨外敷,用根据自身的状况使用服用,适可而止。

柴胡的用量


柴胡是比较常见的中药,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植物,在很多农村地区是非常常见的,柴胡的作用也是非常多的,在治疗感冒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对于肺炎或者痢疾也有很好的治疗的作用,在使用柴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量的问题,作为普通人来说,不能私自的使用柴胡,避免产生不良的副作用问题。

第一、柴胡的用法和用量

它的使用方法是选择煎汤内服,而量则需要根据情况控制在0.8钱到1.5钱左右,当然,它也可以用于一些药丸或者是其他药物当中,所以,大家在使用时候可以结合需求来看到底利用它来煎汤比较好,还是利用它来制作成药丸比较好一些。

第二、柴胡的功效

它的主要功效在于能够帮助解决因为感冒、肺炎或者痢疾等等原因导致的发热问题,有相关的临床经验发现,如果是流行感冒的话,选择服用它退烧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如果是普通感冒人群服用它的话,退烧率能够达到百分之八十七,所以,它的退热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第三、

柴胡的禁忌

1、被肝阳上亢、阴虚火旺、肝风内动以及气机上逆问题困扰的人群不能够选择服用柴胡解决问题,如果要服用它,也必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来服用才行。

2、柴胡跟藜芦、皂荚以及女菀等等药材是相克的,所以说,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切不可将它们搭配在一起服用,不然势必会带来反效果。

3、大叶柴胡已经干燥的根茎本身是有毒的,所以,大家在使用的时候不能够混淆,将其当做柴胡使用,不然可能出现中毒症状。

上面就是柴胡的用法和用量、功效和禁忌的

细辛的用量


细辛的用量,中医有一种说法,它不太好,但它一般是指粉末。在煎剂中,细辛6g、10g的量也很常见,我已多次使用,并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药典和教科书一般都说剂量不超过3g,为安全起见是保守的)。然而,药物的使用注重辨证施治:使用权,毒物也能治愈疾病;用错了,好药也有害。桂枝、细辛,这些药物温和干燥,具有增加心率的作用。

相关配伍

1、治外感风寒,头身疼痛较甚者,常与羌活、防风、白芷等祛风止痛药同用,如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并宜于风寒感冒而见鼻塞流涕者,常配伍白芷、苍耳子等药。配麻黄、附子,可治阳虚外感,恶寒发热、无汗、脉反沉者,如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2、治疗少阴头痛,足寒气逆,脉象沉细者,常配伍独活、川芎等药,如独活细辛汤(《症因脉治》);用治外感风邪,偏正头痛,常与川芎、白芷、羌活同用,如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若治痛则如破,脉微弦而紧的风冷头痛,又当配伍川芎、麻黄、附子,如细辛散(《普济方》)。治疗风冷牙痛,可单用细辛或与白芷、荜茇煎汤含漱;若胃火牙痛者,又当配伍生石膏、黄连、升麻等清胃泻火药;若龋齿牙痛者,可配杀虫止痛之蜂房煎汤含漱;细辛既散少阴肾经在里之寒邪以通阳散结,又搜筋骨间的风湿而蠲痹止痛,故常配伍独活、桑寄生、防风等以治风寒湿痹,腰膝冷痛,如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方》)。

3、用治鼻渊等鼻科疾病之鼻塞、流涕、头痛者,为治鼻渊之良药,宜与白芷、苍耳子、辛夷等散风寒、通鼻窍药配伍。

4、治疗外感风寒,水饮内停之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清稀者,常与麻黄、桂枝、干姜等同用,如小青龙汤(《伤寒论》);若纯系寒痰停饮射肺,咳嗽胸满,气逆喘急者,可配伍茯苓、干姜、五味子等药,如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

虎杖的用量


虎杖这种药材的用量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因为虎杖过量会引起身体不适以及腹泻等,所以我们采用虎杖进行活血散淤以及清热祛湿的时候,最好是采用煎汤的方法内服,用量为10g左右,适合产后的恶露不下以及痛经等症状。对于虎杖这种药材的用量我们应该要严格的遵守医嘱,以免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虎杖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浓汁湿敷;或熬膏涂擦。

虎杖的功效与作用

活血散瘀;祛风通络;清热利湿;解毒。主妇女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下;症瘕积聚;跌扑损伤;风湿痹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疮疡肿毒;毒蛇咬伤;水火烫伤。

虎杖的附方

①治毒攻手足肿,疼痛欲断:虎杖根,锉,煮,适寒温以渍足

②治筋骨痰火,手足麻木,战摇,痿软:斑庄根一两,川牛膝五钱,川茄皮五钱,防风五钱,桂枝五钱,木瓜三钱。烧酒三斤泡服

③治胆囊结石:虎杖一两,煎服;如兼黄疸可配合连钱草等煎服

④治五淋:苦杖不计多少,为末.每服二钱,用饭饮下,不拘时候

⑤治月经闭不通,结瘕,腹大如瓮,短气欲死:虎杖根百斤(去头去土,曝干,切),土瓜根、牛膝各取汁二斗。上三味细切,以水一斛,浸虎杖根一宿,明日煎取二斗,内土瓜、牛膝汁,搅令调匀,煎令如饧。每以酒服一合,日再夜一。宿血当下,若病去,止服

⑥治妇人月水不利,腹胁妨闷,背膊烦疼:虎杖三两,凌霄花一两,没药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钱

⑦治产后瘀血血痛,及坠扑昏闷:虎杖根,研末,酒服

⑧治腹内积聚,虚胀雷鸣,四肢沉重,月经不通,亦治丈夫病:高地虎杖根细切二斛,以水二石五斗,煮取一大斗半,去滓,澄滤令净,取好淳酒五升和煎,令如饧。每服一合,消息为度,不知,则加之

⑨治肠痔下血:虎杖根,洗去皴皮,锉焙,捣筛,蜜丸如赤豆,陈米饮下

⑩治红白痢:酸汤秆三钱,何首乌三钱,红茶花三钱,天青地白二钱。煎水兑红糖吃

⑪治诸恶疮:虎杖根,烧灰贴

⑫治痈肿疼痛:酸汤秆、土大黄为末。调浓茶外敷

独活的用量


中医学上的许多中药材名称都会让普通人感觉到疑惑以及陌生,其中独活就属于这类中药材。独活在治疗风寒湿痹,祛除风湿的过程中都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效果。但是在使用独活治疗风湿疾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独活,也具有一定的毒素,千万不要使用过量。因此独活服用过程中一次的大概用量是多少?

独活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

独活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洗。

独活的禁忌注意

阴虚血燥者慎服。

1。《本草经集注》:蠡实为之使。

2.《本经逢原》:气血虚而遍身痛及阴虚下体痿弱者禁用。一切虚风类中,咸非独活所宜。

独活的选方

1. 风寒湿痹。该品辛散苦燥,气香温通,功善袪风湿,止痹痛,为治风湿痹痛主药,凡风寒湿邪所致之痹证,无论新久,均可应用;因其主入肾经,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者为宜。治感受风寒湿邪的风寒湿痹,肌肉、腰背、手足疼痛,常与当归、白术、牛膝等同用,如独活汤(《活幼新书》);若与桑寄生、杜仲、人参等配伍,可治痹证日久正虚,腰膝酸软,关节屈伸不利者,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

2.风寒挟湿表证。该品辛散温通苦燥,能散风寒湿而解表,治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头痛头重,一身尽痛,多配羌活、藁本、防风等,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3.少阴头痛。该品善入肾经而搜伏风,与细辛、川芎等相配,可治风扰肾经,伏而不出之少阴头痛,如独活细辛汤(《症因脉治》)。

4.独活与桑枝:独活搜风散寒止痛而通痹;桑枝祛风湿而通经络横行四肢。二者合用,治疗风寒湿痹功能增强,尤其是上肢疼痛、肩关节周围炎。

葛根的用量


葛根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草药,由于它的作用功效非常多,所以经常被入药用来治疗多种疑难杂症,但是许多人对于葛根的用量并不了解,一般来说不宜超过50克,但是也需要根据具体的病症来做判断,以更好地帮助治疗身体的疾病,而且葛根必须在专业医生的建议下使用。

一、葛根用量

葛根或葛花泡开水当茶喝能使酒醉者解酒清醒,每次用量可根据酒醉者酒醉程度30-50克不等,一般可在喝酒时边饮酒边喝葛根或葛花水,也可在酒醉后使用。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高血压颈项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本草纲目》载:葛根,性凉、气平、味甘,具清热、降火、排毒诸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葛根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葛根素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疗效。

二、食用“葛根”有3个好处:

1、解酒

因为葛根具有一定的清除胃热的作用,对于经常饮酒的朋友,可以服用一些葛根粉,不但可以抑制胃酸过度分泌,而且还可以改善醉酒之后引起的身体不适,使身体稍微舒服一点。

2、高血压

据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葛根有一定的扩张血管、减缓心律的作用,对于高血压及因高血压而导致的颈背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而且对于血压也有一定的降低作用。

3、调经美容

女性如果出现月经不调,雌激素减退而出现了黄褐斑、潮热、心烦、失眠等症时,可适量的服用一些葛根粉、因为葛根粉中含有一定的植物雌激素,可以补充更年期女性因雌性激素减少而引起的面部皮肤问题,有一定的调经美容的效果。

三、这样“冲调”葛根粉,效果会更好!

1、选择葛根粉。如果想要让葛根粉的效果发挥到最佳,可以选择块状的葛根粉,因为直接选择那种加工好的粉末,可能会有一些不良商家,为了降低成本而掺一些淀粉和藕粉,从而导致葛根粉的纯度不够。而选择块状的葛根粉,可以更放心一些。

2、冲调注意事项。冲调葛根粉的时候,可取10-20克左右,先放入葛根粉,然后再加入温水,先少量加,慢点加,只需要没过葛根粉即可。然后将其搅拌均匀,之后再加入煮沸的开水进行冲调,这样冲调出来的葛根粉,口感好,而且效果也会发挥到最佳。

麻黄的用量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