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养生灸的作用与功效

活络内灸膏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物质是健康的基础,精神是健康的支柱,运动是健康源泉,科学是健康的法宝!古今的人们对养生有很多相关的劝谕和诗句,很多人身体不好,和他们不注重养生有关系。面对中医养生纷繁的话题,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活络内灸膏的功效与作用,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俗话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人们在现如今生活极大丰富的情况下,对养生的追求也更加的迫切,中医方剂一直都是养生的重要方法,那么活络内灸膏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又有什么功效作用呢?接下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处方】当归1两,黄耆1两,白芷1两,芍药1两,半夏1两,木鳖子1两,铜青1两,白胶香1斤半,乳香1两,没药1两,麻油1斤。

【制法】将前6味锉碎,入油内熬至白芷焦色,滤去滓,下白胶香,煎至黑色,次下乳、没、铜青末,搅匀。

【功能主治】闪肭筋骨,一切无名肿毒疼痛。

【用法用量】用时随病大小,厚纸摊贴患处。

【摘录】《奇效良方》卷五十四

以上就是活络内灸膏的一个介绍, 希望通过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对于这一个养生方剂的选择问题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们运用一些比较科学的方法去,帮助自己达到养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相关阅读

内灸散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国的许多药学著作中,内灸散总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早在很久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把它投入到医学中了,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它的一些相关信息。

【处方】茴香、藿香、丁香皮、熟干地黄(洗.焙)、肉桂(去粗皮),各一两半;甘草(炙赤)、山药、当归(去芦.洗)、白术、白芷,各八两;干姜(炮)、川芎、黄蓍(去苗),各二两;木香一两,陈皮(去白)四两,白芍药十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妇人产前、产后一切血疾,血崩虚惫,气逆呕吐,冷血、冷气凝积,块硬刺痛,泄下青白,或下五色,腹中虚鸣,气满坚胀,沥血腰疼,口吐清水,频产血衰,颜色青黄,劳伤劣弱,月经不调,下血堕胎,血迷、血运、血瘕,时发疼痛,头目眩运,恶血上心,闷绝昏迷,恶露不干,体虚多汗,手足逆冷,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入生姜五片,艾一团,同煎至七分,空心,食前热服,温酒调下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别名】代灸散(《普济方》卷三二七)。

【处方】茴香 藿香 丁香皮 熟干地黄(洗,焙)肉桂(去粗皮)各45克 甘草(炙赤)山药 当归(去芦,洗)白术 白芷各240克 藁本(去芦)干姜(炮)川芎 黄耆(去苗)各60克 木香30克 陈皮(去白)120克 白芍药30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妇人血崩虚惫,腹胁疴痛,气逆呕吐,冷气、冷血凝积,块硬刺痛,泄下青白,或下五色,腹胀肠鸣,口吐清水,月经不调,头目眩晕,体虚多汗,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50毫升,加生姜5片,艾1团,同煎至250毫升。空腹时热服,温酒调下亦得。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

今天给大家讲解了一些关于内灸散的食疗方法等,你是否有记住一些呢,其实如果生病的话不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还应该在饮食上多加注意,这样才会让身体更快的恢复健康。

代灸膏的功效与作用


代灸膏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是包含了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中药材,是药食同源的纯天然配方,下面我们就去看看相关的介绍吧。

【处方】南星1两,半夏1两,白芷1两,川乌1两,川椒1两,白及1两,马蔺子1两,乳香3钱,没药3钱(另研)。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脚气肿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酒调,敷贴疼剧处,干则以热水润湿之,日换2次。

【摘录】《普济方》卷二四三

【处方】大附子(炮)、木香、吴茱萸(炒)、马蔺子、桂、蛇床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每用药半匙,白面半匙,以生姜汁同煎成膏,以方圆3寸纸花子上摊。

【功能主治】风湿痹,腰痛。

【用法用量】贴在脐下,油纸隔之,绵衣裹。自晚至明,一敷胜百壮。如腰痛,腰上贴之。

【摘录】《御药院方》卷八

【处方】木香、附子、吴茱萸、蛇床子、马蔺花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肾气。

【用法用量】姜捣热面摊开,贴痛处。

【摘录】《普济方》卷二五○

以上就是对中药方剂代灸膏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实生病不怕,怕的就是有些人明知生病了却不肯去看病更不肯医治,这种心态是不能有的,如若不然的话,会使自己的健康受损。

代温灸膏的功效与作用


我们知道现在很多家庭都喜欢做各种各样的药膳方剂来服用,而一些经典的中药方剂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哦,下面一起来看一下代温灸膏有哪些功效作用吧。

【处方】辣椒、肉桂、生姜、肉桂油

【性状】为橘黄色的片状橡胶膏;气芳香。

【炮制】以上四味,生姜、肉桂、辣椒分别粉碎成粗粉,用乙醇浸渍三次,第一次24小时,第二次72小时,第三次48小时,浸渍液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70℃)的清膏,加入由橡胶、氧化锌、松香等制成的基质,再加入肉桂油,混匀,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切成小块,即得。

【功能主治】温通经脉,散寒镇痛。用于风寒阻络所致腰背、四肢关节冷痛;及风寒内停引起的脘腹冷痛,虚寒泄泻;慢性虚寒型胃肠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外用,根据病证,按穴位贴一张。

【贮藏】密闭,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有关代温灸膏的功效的问题就讲解到这里,希望对您有帮助。虽然代温灸膏的价值非常高,但是我们在食用的时候也要注意用量,一定要谨慎服用。

活络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对于大家来说应该不算陌生,很多人也知道它的好处,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活络汤。

【别名】活络丹、活血丹

【处方】白术6钱(净者),杜仲6钱(去粗皮量,制,炒去丝了),牛膝半两(去根,酒浸,焙干),附子半两(炮,去皮脐了),甘草2钱半(炙),人参2钱半(洗,去芦),官桂2钱半(去粗皮了),川姜7钱半(炮),当归1两2钱半(洗去土,酒浸1宿,焙干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寒湿脚气,筋骨手足一切疼痛。

【用法用量】活络丹(《赤水玄珠》卷十一)、活血丹(《观聚方要补》卷二)。

【摘录】《普济方》卷二四一

【处方】陈皮、半夏、白术、苍术、香附、南星、黄芩(酒炒)、麻黄、当归、威灵仙、荆芥、甘草、生姜。

【功能主治】湿热痰邪流络,臂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五

【别名】活络丹、活络饮

【处方】白术(薄切)1两,当归(净洗,薄切,干称)半两,独活(净洗)半两,羌活(净洗,去芦切,干秤)半两,甘草(炙)半两,川芎半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风湿痹痛,诸药不效者。

【用法用量】活络丹(《医统》卷十一)、活络饮(《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摘录】《得效》卷三

【处方】五加皮1两,续断(酒浸)1两,白芍药1两,当归(去芦,酒浸)1两,白术(炒)1两,官桂(去粗皮,不见火)半两,甘草(炙)半两,附子2钱(炮,去皮脐)。

【功能主治】血虚气短,面目浮肿,四肢乏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生姜5片,枣子1枚,煎至8分,去滓,入酒少许,食前服。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十

【处方】茯苓、半夏、陈皮、甘草、苍术、白术、南星、黄芩、香附、当归、羌活、灵仙。

【功能主治】风痰湿热,臂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女科指南》

虽然说活络汤的功效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服用,因此在服用这类药物之前最好提前咨询医生。

活络油膏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对大家来说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这些都是对人体有非常大的益处的,活络油膏这种方剂也不例外,那么活络油膏有什么样神奇的功效和作用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处方】红花 没药 白芷各60克 当归240克 白附子30克 钩藤120克 紫草 栀子各60克 黄药子30克 甘草 刘寄奴 丹皮 梅片各60克 生地240克 制乳香60克 露蜂房60克 大黄120克 白药子30克

【制法】上药入大铁锅内,再放入麻油4.5升,用文火将药炸透存性,过滤去滓,再入锅内烧熬,放黄蜡1.5千克,梅片60克,用木棍调和装盒。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治损伤筋脉,软组织硬化或粘连,局部疼痛,活动不利。

【用法用量】用时以手指蘸药擦患处。

【摘录】《中医伤科学讲义》

没有想到吧,活络油膏也是让人很惊讶,中医果然博大精深,希望我们可以继续把我们的传统医学发扬光大,继承下去。

活络丸的功效与作用


气温的变化不定让身体体质本来就弱的朋友更是感到各种不适,下面就介绍一种一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活络丸,让大家都能健康起来。

【处方】川乌半两,草乌半两,赤小豆1两,地龙1两,大蒜(不煨)。

【制法】上为末,酒煮糊为丸。

【功能主治】手足疼痛。

【用法用量】熟酒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一二引《仙传济阴方》

【处方】川牛黄1分,辰砂5分,蜈蚣1大条(炙),全蝎(全者)3个(酒洗,炒),麝香少许,胆矾3分,巴豆5粒(水1碗煮干),僵蚕5条(水洗,炒),轻粉3分,焰硝2分。

【制法】上为细末,用牙皂煎汤,糯米粉打成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脐风撮口,急慢惊风,痰胶满口,牙关紧急,角弓反张。

【用法用量】每服7丸,葱白煎汤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惠直堂方》卷四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活络丸,我们知道活络丸是一种中药方剂,不但可以用来治疗疾病而且还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活络丸来为我们的健康护航。

活络丹的功效与作用


用过或者听说过活络丹的朋友也许对这个词比较熟悉。其实活络丹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配方就是几种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中药材,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川乌(炮.去皮.脐)、草乌(炮.去皮.脐)、地龙(去土)、天南星(炮),各六两半。乳香(研)、没药(研),各二两二钱。

【炮制】上为细末,入研药和匀,酒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丈夫元脏气虚,妇人脾血久冷,诸般风邪湿毒之气,留滞经络,流注脚手、筋脉挛拳,或发赤肿,行步艰辛,腰腿沉重,脚心吊痛,及上冲腹胁膨胀,胸膈痞闷,不思饮食,冲心闷乱,及一切痛风走注,浑身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圆,空心、日午冷酒送下,荆芥茶下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别名】小活络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处方】天南星(炮)川乌(炮,去皮、脐)地龙(去土)各180克 乳香(研)没药(研)各66克 草乌(炮,去皮、脐)180克

【制法】上药六味,各研细末,混和研匀,酒调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散寒止痛。治风寒湿邪侵袭经络,肢体筋脉挛痛,关节伸屈不利,疼痛游走不定;中风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经络中有痰湿死血,腰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跌打损仿,瘀阻经络而疼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冷酒送下,或用荆芥汤下亦得。

【注意】凡阴虚有热及孕妇均慎用。

【备注】方中川乌、草乌辛热走窜,祛风除湿,温通经络,并可止痛,为主药;天南星燥湿化痰,以除经络中之痰温,为辅药;再以乳香、没药活血化瘀,地龙通经活络,共为佐使药。合而成方,能祛风湿,通经络,化痰湿瘀滞,故对上述诸证有效。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处方】穿山甲15克 白芷 细辛 藁本 白僵蚕 石膏 藿香 木鳖子 骨碎补 荆芥 天麻 天南星 干蝎各30克 大赭石60克 羊踯躅 麻黄各45克 草乌头(春)360克(冬)500克(秋、夏)各25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止痛。治骨节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荆芥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五

【处方】祁蛇肉5钱,虎骨5钱,苓块5钱,草蔻5钱,白蔻5钱,羌活5钱,毛姜5钱,首乌5钱,酒军5钱,灵仙5钱,乌蛇肉5钱,玄参5钱,地龙5钱,细辛5钱,乌药5钱,天麻5钱,青皮5钱,黄连5钱,乳香5钱,没药5钱,白附子5钱,蝎子5钱,黄芩5钱,赤芍5钱,麻黄5钱,当归5钱,元桂5钱,葛根5钱,酒地5钱,僵蚕5钱,香附子5钱,甘草5钱,桂枝5钱,杜仲5钱,川芎5钱,白芷5钱,防风5钱,龟版5钱,藿香5钱,白术5钱,广木香5钱,血竭花5钱,天竺黄5钱,公丁香5钱,油松节5钱,川牛膝5钱,梅片5钱,麝香2钱,犀角2钱,丽参3钱,朱砂5钱,盔沉香5钱,牛黄2钱,安息香5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1钱重,蜡皮封固。

【功能主治】舒肝活血,除湿化痰。主风湿麻痹,四肢麻木,腰腿疼痛,筋骨疼痛,痰热炽盛,卒然昏迷。

【用法用量】每服1丸,白开水送服,每天2次。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兰州方)

【处方】蕲蛇肉2两,乌蛇肉2两,灵仙2两,制草2两,天麻2两,全蝎2两,制首乌2两,制龟版2两,麻黄2两,贯众2两,甘草2两,羌活2两,藿香2两,乌药2两,黄连2两,熟地2两,广木香2两,熟军2两,沉香2两,细辛1两,赤芍1两,制没药1两,公丁香1两,制乳香1两,炒僵蚕1两,制南星1两,青皮(醋炒)1两,骨碎补1两,白蔻1两,制附子1两,黄芩1两,香附(酒制)1两,玄参(去芦)1两,白术(麸炒)1两,防风2两5钱,血竭7钱,制松香5钱,地龙5钱,葛根1两5钱,制虎骨1两5钱,当归1两5钱,肉桂(去粗皮)2两,人参(去芦)3两,竹节香附2两(上药共为细粉),犀角粉5钱,麝香5钱,牛黄1钱5分,冰片2钱5分,安息香1两。

【制法】上为细末,和匀,炼蜜为丸,1钱重,蜡皮或蜡纸筒封固。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去风散寒,镇痉止痛。主四肢麻木,腰腿疼痛,半身不遂,言语不清,手足拘挛。

【用法用量】每服1丸,白开水送下。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处方】川乌、草乌、南星、半夏、胆星、地龙(灰酒洗,煅)。

【制法】上为细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湿痰死血在手足间,有一二点痛,年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7丸。

【摘录】《伤科汇纂》卷七

【处方】牛黄2钱5分,片脑1钱5分,麝香5钱,人参1两,犀角5钱,白花蛇2两,乌梢蛇2两,黑附子1两,乌药1两,白豆蔻1两,青皮1两,白茯苓1两,香附1两,当归1两5钱,骨碎补1两,麻黄2两,川芎2两,两头尖2两,白术1两,羌活2两,防风2两,全蝎2两,天麻2两,玄参2两,威灵仙1两半,白芷2两,草豆蔻2两,血竭7钱半,黄芩2两,黄连2两,地龙5钱,大黄2两,熟地黄2两,木香2两(陆的),沉香1两(陆的),丁香1两,乳香1两,没药1两,安息香1两,细辛1两半,干葛1两半,赤芍药1两,姜蚕1两,天竹黄1两,龟版1两,虎骨1两,藿香2两,甘草2两,朱砂1两,官桂2两,松香5钱,何首乌2两,金箔400张,酥油1两,黄蜡40斤,蜜糖11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清心明目,宽膈活络,宣通气血。主风湿诸痹,肩背腰膝,筋骨疼痛,口眼㖞斜,半身不遂,行步艰难,筋脉拘挛,一切风疾。

【用法用量】每服1丸,茶酒服之;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以四物服之尤妙。年过40,当预服10数丸,至老不生风疾。

【摘录】《医便》卷五

【处方】萆薢4两,川乌5钱(去皮脐,切4块),金毛狗脊4两(切作片,去毛),苍术5钱(去皮,切作片,炒),破故纸(拣,炒)5钱,杜仲5钱(细切,姜汁浸,炒去丝),仙灵脾(切)5钱,吴茱萸(炒)5钱,续断5钱(切),小茴香(炒)1两,独活(切)1两,薏苡仁3两,猪牙皂角(去皮丝,切作1寸)2两。

【制法】上作一处,用好酒3升,于瓷瓶内浸1宿,次日以文武火煮至约酒汁1升,撩出焙干,为细末,用煮药酒拌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瘫痪,筋挛骨疼,腰膝疼痛,口眼㖞斜,言语謇涩,目晦耳聋,头风,心气痛。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心温酒或盐汤送下,与七乌丸相间服。

【注意】孕妇不可服。

【摘录】《普济方》卷九十三

【处方】胡芦巴4两(以2两用海金沙4两同炒令赤色,又以2两用巴豆4两同炒令赤色),苍耳草4两(焙干),左缠藤4两(连叶焙干用)。

【制法】上为末。以好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腰脚诸疾。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用生酒吞下,病在腰半饥服,病在膝脚,空心服。

【摘录】《急救仙方》卷六

【处方】真木瓜(去心)2两,牛膝(去芦)2两,肉苁蓉2两,天麻2两,黄耆(蜜炙)2两,大当归(去芦)2两(上药用好酒浸3日,取出焙干),川附子(炮,去皮脐)、虎骨(炙黄)、川萆薢、毛狗脊、没药(别研)1两,乳香(别研)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酒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湿相搏,遂致筋脉拘挛,足胫疼痛,浑身倦怠。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食前煎木瓜汤或盐酒送下;或用小续命汤送下尤妙。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八

【处方】五灵脂2两,破故纸2两,赤芍药2两,川乌头2两,草乌头(二乌并锉碎,用葱切作片子,同和匀,碗合1宿取出,不用葱)2两,山栀子(去壳)2两,黑牵牛2两,白牵牛2两,何首乌2两,土朱4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跌打损伤,脚气,腰疼,一切风疾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7丸,打扑伤损,用苏木酒送下;脚气,用木瓜酒送下;腰疼,用核桃酒送下;常服,温酒、盐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一六引《卫生家宝》

【别名】小活络丹、追风活络丹、小活络丸

【处方】川乌(炮,去皮脐)6两,草乌(炮,去皮脐)6两,地龙(去土)6两,天南星(炮)6两,乳香(研)2两2钱,没药(研)2两2钱。

【制法】上为细末,入研药和匀,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丈夫元脏气虚,妇人脾血久冷,诸般风邪湿毒之气,留滞经络,流注脚手,筋脉挛拳,或发赤肿,行步艰辛,腰腿沉重,脚心吊痛,及上冲腹胁膨胀,胸膈痞闷,不思饮食,冲心闷乱,及一切痛风走注,浑身疼痛。跌打损伤,瘀血停滞之疼痛。

【用法用量】小活络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上海方)]、追风活络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哈尔滨方)]、小活络丸(《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

【各家论述】1.《济阳纲目》:胆南星之辛烈,所以燥湿痰;二乌辛热,所以散寒湿;蚯蚓湿土所生,用之者何?《易》曰:方以类聚,欲其引星、乌直达湿痰所聚之处,所谓同气相求也。亦《内经》佐以所利,和以所宜之意。风邪注于肢节,久久则血脉凝聚不行,故用乳香、没药以消瘀血。

【摘录】《局方》卷一(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处方】川当归、川续断、川杜仲、牛蒡子。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开水送下。

【摘录】《何氏济生论》卷一

【处方】穿山甲半两,白芷1两,细辛1两,藁本1两,白僵蚕1两,石膏1两,藿香1两,木鳖子1两,骨碎补1两,荆芥1两,天麻1两,天南星1两,干蝎1两,大赭石2两,羊踯躅1两半,麻黄1两半,草乌头(春12两,冬1斤,秋半斤,夏半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去风活血,止骨节疼痛。主

【用法用量】每服嚼1丸,荆芥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二十五

【处方】何首乌(生熟各半)4两,香附(酒浸,炒)4两,当归3两,天麻3两,南星(姜汁制)2两,橘红3两,枳壳2两(炒),延胡(酒炒)2两,抚芎1两,羌活1两5钱,独活1两,红花1两5钱,秦艽1两,乳香5钱(出汗),没药5钱(出汗)。

【制法】炼蜜为丸,如弹子大,重3钱。

【功能主治】湿痰及风热流滞经络,以致口眼㖞斜,手足搐搦,筋脉不舒,半身不遂,肢体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淡姜汤,临卧陈酒化服。

【摘录】《活人方》卷一

经过上面详细的分析之后大家也都知道了活络丹的功效作用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平时要多注意自身的锻炼,增强抵抗力,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药物也只是一个辅助的手段。

活络饮的功效与作用


用过或者听说过活络饮的朋友也许对这个词比较熟悉。其实活络饮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配方就是几种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中药材,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当归1钱5分,川芎1钱5分,白芍(酒炒)1钱5分,半夏(姜矾制)1钱5分,南星1钱5分,桑寄生1钱5分,秦艽1钱5分,生地1钱5分,苍术(炒)1钱5分。

【功能主治】肢节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临服加酒1杯。

【摘录】《玉案》卷四

【处方】淮牛膝1钱,明天麻1钱,防风8分,红花4分,生赤首乌1钱5分,制赤首乌1钱5分,生黄耆1钱5分,熟黄耆1钱5分,制杜仲1钱5分,丹参1钱5分,独支当归4钱,法制半夏3钱,桂枝5分。

【功能主治】偏痹症,痰涎或吐或下,人事渐醒者。

【用法用量】水煎,加虎胶8分为引,淡酒1杯顿化,和服。

【摘录】《古方汇精》卷一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活络饮的功效和作用等,其实无论是食物还是方剂都是为了让我们去利用到里面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这样才能发挥出更高的价值,所以我们要对它们有个很好的了解才行。

灸香附的功效与作用


灸香附这个名词光用眼睛看的话可能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当然一般的普通人可能是真不知道甚至还会以为可能没见过.但是这个对于医者来说那可是是经常见到的东西.如果解释的清楚一点那么肯定也会有很多的人会明白.因为灸香附是一种中药药材,而且药用价值也很高,可以治疗很多疾病.

中医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是西医所能比拟的.中医讲究的是治本,而西医讲究的是哪痛治哪!中医比起西医来要详细的多.不过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它们都各自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也很好的将这两种医学结合在一起.

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归肝、脾、三焦经.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别录》:"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

《唐本草》:"大下气,除胸腹中热."

《医学启源》:"快气."

李杲:"治一切气,并霍乱吐泻腹痛,肾气,膀胱冷,消食下气."

《汤液本草》:"治崩漏."

《滇南本草》:"调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止呕吐."

《纲目》:"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

香附的作用

脘腹胀痛

香附可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配柴胡、青皮治胸胁痛.配高良姜治胃寒痛.

调经止痛

中医认为,香附可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配艾叶治寒凝气滞之行经腹痛.

对子宫的作用

香附能抑制离体子宫的收缩,对子宫肌张力的弛缓作用,而且香附所含的油有微弱的雌激素作用.

镇痛作用

用小鼠电盘刺激法,香附子(采自贵阳)20%醇提取物0.5毫升/20克体重皮下注射,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

抗菌作用

香附块根有抗菌作用,其提取物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比如香附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宋内氏痢疾杆菌亦有效.

麻醉作用

科学研究表明,香附有麻醉作用.

解热作用

香附醇提取物对发热有解热作用.

降温作用

实验表明,香附可以降低直肠的体温.

抗炎作用

对于炎症引起的脚肿等症状,香附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保护支气管

香附对支气管痉孪有保护作用.

止呕吐

中医认为,香附可以止呕吐,对于呕吐犯恶的人,服用香附可以止呕吐.

安神宁心

香附能够安神,对于浮躁的心情导致的肝气郁结,心烦意乱,香附可以稳定情绪,安神宁心.

降压

服用香附,可以使得血压缓慢下降,可持续0.5~1小时.

强心

香附有强心和减慢心率作用,其强心的有效成分与生物碱、黄酮、苷类、酚类等均有关.

以上所说的都是灸香附的要用价值,灸香附不仅应用在中药里面在一些西药的配方里面也时常能见到灸香附的身影.有很多种类的疾病灸香附都可以起到一个治疗的作用.不过是药就有三分毒,虽然灸香附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是也不能盲目的使用.而且使用像灸香附这样的中药药材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观音灸的功效与作用


气温的变化不定让身体体质本来就弱的朋友更是感到各种不适,下面就介绍一种一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观音灸,让大家都能健康起来。

【处方】麝香、西丁各等分。

【功能主治】六淫所侵,头脑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上药烊化,嵌铜钱孔内,逢痛处灸之。

【摘录】《银海指南》卷三

【处方】硫黄1两,全蝎1钱(水泡1宿),蝉酥2分,矾红土5分,火消1钱,飞黄丹1钱,潮脑5分。

【制法】上为细末,先将硫黄化开,再入诸药,候温又入麝香3分,搅匀,摊在青石上半钱厚。

【功能主治】风湿疼痛。

【用法用量】用时只1米粒,先将饭箸寻穴痛处,点上,用粗香头燃着,后用青布1块包中指蘸水揉患处。

【摘录】《良朋汇集》卷三

通过上文介绍可知观音灸是由中药材经过一系列工艺制成的, 适合很多疾病的治疗,而且由于 观音灸为纯中药制剂,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无不良影响,也无其它方面副作用,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试一试。

灸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相信大家都知道麻黄的功效吧,麻黄一般都是用来治疗感冒清热解毒的,其实麻烦不仅可以用来吃,还可以用来做针灸,甚至在拔罐的时候也可以加入一些麻黄,但在使用麻黄的时候一定要找懂得医理的人才可以使用,不然使用不当造成过敏或中毒的现象就不好了,那么灸麻黄都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

炙麻黄

1,用于风寒表证.本品辛温升散之性有些强,能开泄腠理,透发毛窍,以外散侵袭肌表的风寒邪气.在发散风寒药中,其发汗作用最强,为重要的发汗解表药.宜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治疗此证,麻黄与桂枝相须为用,更能增强发汗,散寒以解表之力.又因其兼有平喘的功效,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如《伤寒论》麻黄汤.本品亦可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同用,如《和剂局方》十神汤,其与紫苏等药配伍.

2,用于喘咳证.本品辛散而微兼苦降之性,可外开皮毛的郁闭,以使肺气宣畅;内降上逆之气,以复肺司肃降之常,故善平喘,为主治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并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药为辅助.对于风寒外束,肺夫宣降之喘急咳逆,最宜使用本品,其发散风寒与平喘的功效,能全面针对该证的病因病理,如《和剂局方》三拗汤.对肺热壅盛而肺气上逆之喘咳,本品仍可宣降肺气以收平喘之剂,如《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喘咳而痰多者,尚须配伍化痰之药,如《摄生众妙方》定喘汤,其与款冬花,半夏,苏子等同用.

炙麻黄的功效 作用副作用

3,用于水肿.本品利尿退肿,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之证.因其上宣肺气,发汗解表,可使肌肤的水湿从毛窍外散,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故宜于水肿初起,而有表证者.《金匮要略》甘草麻黄汤,其与甘草同用,即可获效.如再配伍其他发汗解表药和利水退肿药,则疗效更佳,如《金匮要略》越婢加术汤,其与生姜,白术等同用.

此外,本品发散风寒的作用,还可以不可以治疗风寒所致疮疹或皮肤痒痒,鼻渊(鼻窦炎),鼻窒(慢性鼻炎)之鼻塞不太通或流涕不止.其散寒通滞之效,尚可用于风寒痹疼及阴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等证.

【用法用量】煎服,3-10g,本品生用发汗力有些强,宜用于外有风寒之证;蜜炙麻黄长于平喘,宜用于喘咳(尤其是肺热喘咳)证;麻黄绒作用有些为缓和,宜用于小儿,老人及体弱者.

灸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艾草是中医针灸中常常用到的一种中草药,它广泛分布于亚洲和欧洲地区,是一种功效非常强大的药材。艾草全身都可以入药,有着益气活血,去湿气的作用。中医里灸艾草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治疗由于湿寒引起的疾病的治疗手法,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灸艾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

1、温通经络行气活血

灸性温热,能起到温通活血作用,对经脉气血阻滞不通、四肢活动障碍、关节疼痛以及中风偏瘫的老年人有益。

2、回阳复脉温中散寒

灸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肾俞等穴,对脾虚泄泻、消化不良、脘腹胀痛以及命火不足、肾阳虚冷所致的阳痿、遗精、带证、夜尿频数等,均有改善症状的效果。

3、调和营卫升阳益气

温灸肺俞、大椎、足三里等穴,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经常患伤风感冒或咳嗽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等有调理效果。可增强体质、密固肌表以预防感冒、哮喘等;灸百会、中脘、足三里等,对中气下陷所致的胃下垂、肾下垂、脱肛等有升阳益气之功。

4、培补元阳预防疾病

秋冬季节常灸气海、关元、命门、中脘、足三里等穴,可强壮元阳、理脾和胃,有预防疾病的作用;灸足三里、气海等穴能降低血液凝聚、激发经气运行、疏通经络,可预防脑血栓形成。隔姜灸足三里和悬钟穴有降压作用。患高血压的中老年人,突感手指、足趾有麻木感,速灸以上两穴,能预防中风的发生。灸法有温经气、散寒邪、除湿气、止疼痛的作用,凡感受风寒湿邪、痹阻于经脉、不通则痛的痹证,以及年高体弱、气血虚亏、寒湿重的腰痛、脘腹疼痛等,经常施行艾灸都有很好的效果。

5、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灸法能散寒凝,如痈疽未熟者可使之消散,己熟者令其速溃。对年高体弱、气血不足而久不收口者,可使之收口生肌。据报道,灸法还有使白血球水平升高、增强吞噬能力以及减少炎症渗出作用。

活络内灸膏的功效与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