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栀子茵陈汤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养生已经成为一个热度越来越高的话题,不注意养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悲剧的种子。如何避免走入有关中医养生方面的误区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茯苓栀子茵陈汤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你知道茯苓栀子茵陈汤吗?在对它没有足够的了解的情况下人们在选择茯苓栀子茵陈汤时会产生很多的犹豫和顾虑,例如它的效果如何?它应该怎么吃?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做一个回答。

【处方】茵陈叶3克 茯苓(去皮)1.5克 栀子仁 苍术(去皮,炒)白术各9克 黄芩(生)1.8克 黄连(去须)枳实(麸炒)猪苓(去皮)泽泻 陈皮 汉防己各0.6克 青皮(去白)0.3克

【制法】上十三味,哎咀,作一服。

【功能主治】治谷疸,心下痞满,四肢困倦,身体麻木,身目俱黄,心神烦乱,恶心欲吐,口生恶味,饮食迟化,小便赤黑。

【用法用量】用长流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四

文章介绍的茯苓栀子茵陈汤的药用价值,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很大帮助的。其实很多的身体疾病都可以通过茯苓栀子茵陈汤等一些中药方剂来调理,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应该继续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ys630.COm精选阅读

栀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我们都知道中药方剂栀子汤是由纯天然的中药材制成的,副作用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在食用的时候还是按照正确的食用方法来,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处方】栀子14枚 常山9克 车前叶27枚(炙干)秫米14粒

【制法】上四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疟经数年不愈者。

【用法用量】以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服,未发前一服,发时一服,发后一服.以吐利四五行为愈;不止,冷饭止之。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

【处方】栀子仁12克 黄芩9克 柴胡12克 升麻9克 龙胆草9克 大黄9克 栝楼9克 芒消6克

【制法】上八味,切。

【功能主治】治黄疸。遍身黄如橘子色,心腹满急。

【用法用量】以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相去约一小时进一服。

【摘录】《外台秘要》卷四引《延年秘录》

文章介绍的栀子汤的药用价值,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很大帮助的。其实很多的身体疾病都可以通过栀子汤等一些中药方剂来调理,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应该继续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栀子大青汤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治疗疾病,很多人会选择中医来调理,事实也证明中医调理时间虽然长了些,但效果是很不错的,今天就为大家推荐一种疗效非常好的中药方剂栀子大青汤,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生地5钱,升麻8分,栀子1钱半,黄芩1钱半,大青3钱,葱白3个。

【功能主治】妊娠伤寒,火郁不解,营阴受伤而夹湿热,故斑发青紫,胎动不安,脉数弦大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栀子清利三焦以降火热,大青解利郁热以泄斑狂,生地滋热伤之阴,条芩安热迫之胎,升麻升阳散热,葱白通阳安胎也。水煎温服,使郁热顿解,则营阴暗复,而血气融和,斑无不化,胎无不安矣。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处方】升麻2两,栀子仁2两,大青1两半,杏仁(去皮尖)1两半,黄芩1两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妊妇发斑,变为黑色;妊娠人七月,伤寒壮热,赤斑变为黑斑,溺血。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细切葱白3寸,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活人书》卷十九

栀子大青汤属于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使用的主要是一些中药材和制而成的。对于人们的身体上的一些疾病具备不错的治疗效果。

栀子乌梅汤的功效与作用


栀子乌梅汤是一种对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疗效的中药方剂,栀子乌梅汤主要是由几种中药材按照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可以说是不会对人体产生的任何伤害的,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处方】栀子、黄芩,各二钱。柴胡(三钱),甘草(一钱),乌梅(三个.去核)。

【功能主治】治伤寒瘥后不得眠。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竹叶十四片,豆豉三十粒,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栀子15克 黄芩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柴胡30克 乌梅肉14枚(微炒用)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依。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竹叶14片,豉50粒,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处方】栀子1钱,黄芩1钱,柴胡2钱,甘草1钱,乌梅2个,人参1钱,麦冬1钱,竹叶14片。

【功能主治】治伤寒愈后,气阴两伤,虚烦不眠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四

【处方】栀子半两,黄芩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柴胡1两,乌梅肉14个(微炒用)。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乌梅汤”。

【摘录】《活人书》卷十八

看完了上文对栀子乌梅汤的介绍,是不是对栀子乌梅汤又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呢?希望大家可以在平时多接触这方面的东西,做到有备无患。

山栀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想养生的话不妨通过一些中药方剂来调节,这样既可以维持身心的健康,同时,又不会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那么今天就来看一看山栀子汤到底有哪些功效吧。

【处方】山栀子仁22克 大青 升麻各30克 阿胶(炒令燥)15克

【制法】上四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伤寒发斑,心躁烦乱。

【用法用量】每服5克,用水220毫升,入豉100粒,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处方】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前胡(去芦头)、甘草(生用)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8-9岁,痰实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1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别名】五淋散、五淋汤

【处方】当归、芍药(赤者)、茯苓(赤者)、甘草、山栀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五淋及血淋。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宣,出少起多,脐腹急痛,蓄作有时,劳倦即发,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冷淋如膏,或热淋便血。

【用法用量】五淋散《局方》卷六(宝庆新增方)、五淋汤(《医学实在易》卷七)。

【各家论述】《医学实在易》:此方用栀、苓治心腹,以通上焦之气,而心火清;归、芍滋肝肾,以安下焦之气,而五脏阴复;甘草调中焦之气,而阴阳分清,则太阳之气化,而膀胱之府洁矣。

【摘录】《鸡峰》卷十八

【处方】山栀子仁15枚,大黄(锉,微炒)2两,黄芩(去黑心)1两半,知母(焙)1两,甘草(炙,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表里俱热,三焦不通,发背疽疮及痈疖,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下芒消1钱匕,空心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处方】山栀子3两,大黄(锉,炒)2两,朴消2两,甘草(生锉)2两,石膏2两,黄芩(去黑心)1两,大青1两,竹茹3分,郁金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去烦闷,润肠胃。主心脏大热。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竹叶7片,煎至7分,去滓,食后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了解到山栀子汤对人体的养生功效是显著的,但对于它的食用方法我们也必须要了解并且掌握。

草果茵陈汤的功效与作用


长期的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导致身体的各种问题。中药方剂就是解决这种情况的一个好办法,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下草果茵陈汤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处方】草果1钱,茵陈3钱,茯苓皮3钱,厚朴2钱,广皮1钱5分,猪苓2钱,大腹皮2钱,泽泻1钱5分。

【功能主治】足太阴寒湿,舌灰滑,中焦滞痞。

【用法用量】水5杯,煮取2杯,分2次服。

【各家论述】湿滞痞结,非温通而兼开窍不可,放以草果为君;茵陈推陈生新,生发阳气之机最速,故以之为佐;广皮、大腹、厚朴,共成泻痞之功;猪苓、泽泻以导湿外出也。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绍了关于草果茵陈汤的作用资料,希望对有需要的人有帮助。草果茵陈汤的作用是比较多的,只有多了解的它的人才可以将它的作用发挥出来,所以说在生活中应该要多去认识一些疾病和药材,这样对自己是挺有帮助的。

大茵陈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国古代很早已使用单味药物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又学会将几种药物配合起来,经过煎煮制成汤液,即是我们所说的方剂。今天为大家介绍大茵陈汤这种方剂。

【处方】茵陈 黄柏各4.5克 大黄 白术各9克 黄芩 栝楼根 甘草 茯苓 前胡 枳实各3克 栀子10枚

【制法】上十一味,哎咀。

【功能主治】主实热内盛,周身黄如金色,脉浮大滑实紧数者。

【用法用量】用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得快下,即停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

【处方】茵陈蒿2两,黄柏2两,大黄1两,甘草1两,人参1两,栀子14枚,黄连1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谷疸发寒热,不可食,食即头眩,心中不安。

【用法用量】水1斗,煮得3升,分3服。

【摘录】《医心方》卷十引《深师方》

【处方】茵陈1两半,黄柏1两半,大黄3两,白术3两,黄芩1两,栝楼根1两,甘草1两,茯苓1两,前胡1两,枳实1两,栀子20枚。

【功能主治】内实热盛发黄,黄如金色,脉浮大滑实紧数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得快下,消息3-4日,更治之。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发黄本乎湿热,湿热本乎脾虚。此以枳、术、苓、甘加入茵陈蒿汤中,助脾逐湿;佐以前胡、栝楼下气通津,黄柏、黄芩燥湿清火,皆本经治诸热黄疸之专药。较茵陈蒿功力倍常,因以大字衔之。

【摘录】《千金》卷十

在了解了大茵陈汤这味方剂之后,我们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试一试。相信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麻黄栀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现代人压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长期加班的。长期熬夜加班会很容易导致身体差。而中药方剂其实就可以缓慢的调理人的身体,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下麻黄栀子汤的制作方法。

【处方】麻黄(去根节)半两,栀子仁7枚,甘草(炙)3分。

【制法】上各锉细。

【功能主治】阴黄。病人寒热并十指疼痛,鼻中煤生。

【用法用量】用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后分2次温服。服药前宜先烙上脘穴,更灸20壮,次烙气海、下廉、内乳等穴,不愈,灸气海、天窗100壮。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处方】麻黄(去节)1两,山栀子仁半两,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雄鼠粪(炒)3-7粒。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愈后,因饮食动作致劳复如初。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葱白5寸,豉100粒,同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良久,吃葱豉粥,衣被盖覆取汗。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处方】麻黄、黄芩、石膏、连翘、蝉蜕、黑栀、川连、红花、力子、甘草。

【功能主治】麻疹标闭,火毒内郁,烦躁,或出或不出。

【用法用量】

【摘录】《麻症集成》卷三

以上就是关于麻黄栀子汤的功效与作用为大家做的介绍,希望这些介绍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麻黄栀子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对于男性和女性的身体都是有着极大的帮助的。

栀子豉汤的功效与作用


栀子豉汤大家了解吗,它是一种中药方剂,能够让我们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大家应该都知道栀子豉汤功效是挺多的,对于具体的栀子豉汤的作用,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介绍。

【处方】栀子9克(劈)香豉4克(绵裹)

【功能主治】清热除烦。治发汗吐下后,余热郁于胸膈,身热懊憹,虚烦不得眠,胸脘痞闷,按之软而不痛,嘈杂似饥,但不欲食,舌质红,苔微黄,脉数。

【用法用量】以水400毫升,先煮栀子,得250毫升,纳鼓煮取150毫升,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止后服。

【备注】方中栀子味苦性寒,泄热除烦,降中有宣;香豉体轻气寒,升散调中,宜中有降。二药相合,共奏清热除烦之功。

【摘录】《伤寒论》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栀子豉汤的功效和作用等,其实无论是食物还是方剂都是为了让我们去利用到里面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这样才能发挥出更高的价值,所以我们要对它们有个很好的了解才行。

栀子仁汤的功效与作用


栀子仁汤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有点陌生的,其实它是一种中药方剂,对一些特定的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栀子仁、赤芍药、大青、知母、升麻、杏仁,各一钱。黄芩(一钱半),石膏(二钱半),柴胡(二钱),甘草(半钱)。

【功能主治】治发斑烦躁,面赤咽痛,潮热。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豆豉五十粒,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别名】阳毒栀子汤(《证治准绳·伤寒》卷三)。

【处方】栀子仁30克 柴胡45克(去苗)川升麻60克 黄芩60克 赤芍30克 大青30克 石膏60克 知母30克 甘草15克(炙赤,锉)杏仁6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药捣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阳毒伤寒,壮热,百节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200毫升,入生姜4克,豉100粒,煎至12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十六

【处方】栀子仁7.5克 芎藭15克 酸枣仁(炒)30克 陈橘皮(去白,炒)人参 白茯苓(去黑皮)各15克 豉(炒)7.5克

【制法】上七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伤寒后,虚烦不得眠睡,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10克,用水2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一日二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上面给我们介绍了栀子仁汤到底是由哪几种中药材组合而成,怎么样?现在了解了吗?其实中药方剂还有很多没有在临床上得到应用,但我相信随着科技医疗的发展,它一定会实现的。

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作为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所包含的种类包罗万象,随着现在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人们对它也越来越熟悉,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介绍茯苓汤这种方剂。

【别名】六味茯苓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处方】半夏(汤泡七次)赤茯苓(去皮)橘红各30克 枳实(去瓤,麸炒)桔梗(去芦)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治支饮,手足麻痹,多睡眩冒。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生姜七片,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茯苓15克,炒白术15克。

【功能主治】健脾固摄,降火止遗。主阴虚火旺。(男子性欲过亢)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万居集·上集》十九

【处方】当归3克,川芎3克,炒白芍3克,熟地黄3克,土炒白术3克,茯苓3克,泽泻3克,黄苓3克,栀子(酒炒)3克,炙甘草3克,姜汁厚朴3克,麦门冬3克(去心)。

【功能主治】养血清热,利水消肿。主脾虚水泛。(妊娠水肿)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二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羌活(去芦头)1两,当归(切,焙)1两,人参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芎藭1两,石膏(火煨)1两,黄耆(锉)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产后气血虚,头痛不定。目眩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甘草(炙,锉)1两,远志(去心)半两,白薇1两,龙齿(研)1两,熟干地黄(焙)1两半,人参1两,防风(去叉)1两,独活(去芦头)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心气不足,血邪狂言,眠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海藻(洗去咸,焙)2两,海蛤1两,半夏(为末,生姜汁和作饼,晒干)1两,甘草(炙,锉)1两,庵(艹闾)子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瘿气,咽喉肿塞。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2两,前胡(去芦头)2两,生干地黄1两,人参1两,桂(去粗皮)1两,芍药1两,甘草(炙,锉)1两,麦门冬(去心,焙)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少气,咽喉不利,唾如稠胶。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2个(擘),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半两,大黄(锉,炒)半两,升麻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远志(去心)半两,人参半两,葛根(锉)半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热,舌干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甘草(炙黄)1两,芍药(锉,炒)1两,桂(去粗皮)1两,当归(切,炒)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黄耆1两半(锉)。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虚汗不止,心悸恍惚,怵惕多惊。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大枣2个(擘),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别名】茯苓散

【处方】白茯苓1两,乌梅肉半两(微炒),干木瓜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口孜)啀喘粗,肌热烦躁作渴。

【用法用量】茯苓散(《魏氏家藏方》卷十)。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半两,人参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大黄(锉,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痰实壮热。

【用法用量】8-9岁儿,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半盏,去滓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七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淡竹叶1握(切碎),白术1两,甘草(炙)1两,枳实(去瓤,麸炒)1两,人参1两,栀子仁1两,大黄(锉,炒)2两,黄芩(去黑心)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乳石热肿。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4两,泽泻2两,白术1两半,干姜(炮)1两半,桂(去粗皮)1两半,甘草(炙,锉)1两半,小麦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乳石发,热甚口干。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处方】赤茯苓(去皮)2两,桑白皮2两,防风1两半,官桂1两半,川芎1两半,芍药1两半,麻黄(去节)1两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痛痹,四肢疼痛,拘倦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加大枣1个,煎至8分,去滓温服,以姜粥投之,汗泄为度。

【摘录】《宣明论》卷二

【处方】茯苓2分,川芎2分,鳖甲(炙)2分,枳壳(炙)2分,芍药2分,柴胡4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小儿闪癖,身体壮热,频服冷药,冷气漫心成癖,下焦又冷,肠结,大便难。

【用法用量】以水1大升3合,煎至3合,空心为2服,去如人行5-6里再服。

【注意】忌苋子。

【摘录】《医部全录》卷四四二

【处方】茯苓1两,麦门冬(去心)1两,黄芩1两,秦艽(去土)半两,柴胡(去苗)半两,杏仁(去皮尖)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咳。恶热脉疾,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四

【处方】赤茯苓1两,沉香1两(一方用琥珀代沉香)。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便白浊,不利,时有作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白汤点,食后、临卧服。

【摘录】《鸡峰》卷十

【处方】茯苓1两,麦门冬1两,黄芩1两,秦艽半两,柴胡半两,五味子1两,杏仁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咳,恶热脉疾,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一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半两,冬葵子半两,木通(锉)半两,车前子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5-6岁儿,每服1钱匕,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如人行10里以来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2两,旋覆花2两,生干地黄(微炒)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半,细辛(去苗叶)1两半,芎藭1两半,人参1两半,芍药1两半,桔梗(去芦头,炒)1两半,甘草(炙令赤色)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安胎,调匀血脉。主妊娠恶阻,呕逆恶心,四肢疼,头痛,恶闻食气,心松烦闷,多损坠。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1片(拍碎),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栀子仁1两半,赤石脂1两,升麻1两,紫菀(去苗土)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豉(炒)1合,石膏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消热气,调血脉,理中。主脉极实热,血气伤心,好生嗔怒,口唇色变,言语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5片,煎至1盏,去滓,下芒消1钱匕,分2次温服,早食后、日午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处方】茯苓、远志、菖蒲、竹黄、姜汁、竹沥,

【功能主治】小儿喜惊易悸,痰热内盛。

【摘录】《顾氏医径》卷五

【处方】白术(净)2钱,茯苓3钱,郁李仁(杵)1钱5分。

【功能主治】水肿。

【用法用量】加生姜汁,水煎服。

【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二

【处方】茯苓8分,川芎8分,苏叶8分,前胡8分,半夏(制)8分,桔梗8分,枳壳8分,干姜8分,陈皮8分,当归1钱,生地1钱,白芍1钱,台党5分,桑白皮6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经来咳嗽,喉中出血,及肺经枯燥。

【用法用量】生姜为引,水煎服。

【摘录】《易简方便》卷六

【处方】赤茯苓1铢,熟地黄1铢,半夏(制,炒黄)1钱半,旋覆花7分,人参7分,白芍(炒)7分,川芎7分,桔梗7分,甘草(炙)7分,橘红7分。

【功能主治】妊娠禀受怯弱,受胎一月,便有阻病,颜色如故,脉息和顺,但觉肢体沉重,头目昏眩,择食,或作寒热,呕吐痰水,恍惚不能支持。

【用法用量】加生姜7片,水煎服。

【摘录】《竹林女科》卷二

【处方】人参、甘草、山药、当归、茯苓、桂心、麦冬、远志、大枣、生姜。

【功能主治】产后心虚。

【摘录】《妇科玉尺》卷四

【处方】冬桑叶、谷精草、望月砂、苡仁、通草、绿豆皮、茯苓。

【功能主治】热蒸湿郁,暑入气阻,目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方出《临证指南医案》卷八,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

【处方】半夏1钱,陈皮1钱,茯苓1钱,甘草1钱,香附1钱,益智仁1钱,人参1钱,乌梅1个,竹沥2匙,生姜汁2匙。

【功能主治】素多痰饮,心肾不交,健忘。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六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防风(去叉)1两,人参1两,白术(锉,炒)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虚烦懊热,心中闷乱,头运重,呕逆,四肢倦怠。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处方】土茯苓2分(用石打碎),猪胰子1个(去油)。

【功能主治】杨梅疮。

【用法用量】水4升,入药熬成2升,去滓用汁,再对入好酒2斤。再入金银花、生地、桔梗、当归各5钱,熬成2升,渣再煎减半,服之。

【摘录】《仙拈集》卷四

【处方】茯苓5钱,白术(炒)5钱。

【功能主治】欲火甚梦遗。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不居集》上集卷十九

【处方】柴胡、麦门冬(去心)、人参、赤茯苓、甘草、黄芩。

【功能主治】婴孩温壮,伏热来去。

【用法用量】加小麦20粒,竹叶3片,水煎服。

【摘录】《冯氏锦囊秘录》卷四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芎藭1两,当归(切,焙)1两,甘草(炙,锉)1两,桂(去粗皮)2两,栀子仁14枚,吴茱萸(汤洗,焙,炒)1两半,细辛(去苗叶)1两半,干姜(炮)1两半,生干地黄(焙)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取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3分,黄耆(锉)1两半,芎藭1两,桂(去粗皮)3分,麦门冬(去心,焙)1两,五味子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痈溃脓太多,里虚热。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2个(擘破),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八

【处方】茯苓3两,甘草2两,芍药2两,桂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月经至,绞痛欲死。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2升半,分3服。

【摘录】《医心方》卷二十一引《深师方》

【处方】茯苓5分,陈皮2分,附子2分,白术2分,半夏1分,吴茱萸1分。

【功能主治】诸疝,呕吐不止,饮不纳。

【用法用量】水煎,临服加姜汁1匙,温服。

【摘录】《疝症积聚》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2两,五味子(炒)2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柴胡(去苗)1两半,桂(去粗皮)1两,槟榔(锉)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柔痓,病经三日不愈,恐阴气攻五脏致损。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大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3分,人参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独活(去芦头)3分,槟榔3分,桂(去粗皮)1两1分,防风(去叉)1两1分,防己1两1分,桔梗(锉,炒)4两,甘草(炙)4两,防葵4两,枳壳(去瓤,麸炒)4两,地骨皮10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骨蒸肺萎,心松战栗,烦热善忘,精神不宁,梦寐飞飏,吐血,身体疼重或痒,多生疮癣,脚气。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碎),大枣2个(擘破),煎取8分,去滓顿服,早晚、食后各1次。用银器煎尤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半夏(汤洗7遍,切,炒干)2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粳米2合,甘草半两(炙,锉)。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脾胃有热,干呕烦满。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大枣3个(劈破),竹叶3-7片,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半两,枳实(去瓤,麸炒)半两,人参3分,白术3分,五味子3分,半夏(汤洗7遍)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胸膈气满,呕哕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3个(擘破),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处方】茯苓(去黑皮)1两,白芍药1两,瞿麦穗1两,白术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心下痞满,小便不利;疟病发热身黄,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入葱白5寸,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3分,枳实(细锉,麸炒)3分,桂(去粗皮)3分,桑根白皮(锉)3分,人参3分,大腹皮(并子)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甘草(炙,锉)半两,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痞满,滞气不散,似物噎塞。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桔梗(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干)1两,人参半两,高良姜1两,槟榔(煨,锉)3分。

【制法】上为粉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中冷,心腹胀满,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半盏,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2两,桑根白皮2两,防己1两半,桂(去粗皮)1两半,芎藭1两半,甘草(炙)3两,芍药1两半,当归(切,焙)1两半,麻黄(去根节,先煮,掠去沫,焙干)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湿痹留着不去,四肢痹麻,拘挛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6钱匕,以水2盏,加大枣3个(劈破)同煎,去滓,取1盏,空心温服。临卧时,如欲出汗,服药了,以生姜热粥投之。

【注意】汗出慎外风。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九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陈橘皮(去白,炒)1两,人参1两,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木香(炮)1两,五味子1两,干姜(炮)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食毒,腹胀虚鸣,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2两,桑根白皮2两,防己1两半,桂(去粗皮)1两半,芎藭1两半,芍药1两半,麻黄(去根节)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湿痹,四肢疼痹,拘挛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1个(去核),煎取1盏,去滓温服,连3服后,以热姜粥投之,汗出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九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半两,木通(锉)3分,升麻半两,羚羊角(镑)半两,前胡(去芦头)半两,桑根白皮(锉)3分,大黄(锉,炒)半两,马蔺根1两,朴消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毒气上冲,喉中痛,闷塞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柴胡(去苗)半两,桔梗(炒)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芍药半两,大腹皮半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3分,甘草(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骨节烦疼,乍起眼暗,气冲胸背,上气满急。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人参1分,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汗后,余热不退,心神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用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半两,柴胡(去苗)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桑根白皮(锉)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葛根(锉)3分,甘草(炙,锉)半两,桂(去粗皮)1分,人参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汗后,余热不除,及四肢拘急痛,胸膈不利,呕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用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个(擘),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锉)1两,人参1两,白术1两,麻黄根(锉)1两,肉苁蓉(切,焙)1两,五味子(炒)1两,甘草(炙,锉)1两,牡蛎(烧)1两,芍药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汗出不止,渐觉虚劣。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鳖甲(醋多,去裙襕)3分,木通(锉)3分,郁李仁(微炒,去皮)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脚气攻心闷乱,腹满如石,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三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木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木通(锉)半两,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汗后,心腹及脐下满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半盏,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处方】茯苓5两,栝楼5两,知母4两,小麦2升,麦门冬5两(去心),大枣20个(去核),生地黄6两,萎蕤4两,淡竹叶3升。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泄热止渴。主胃腑实热,引饮常渴。

【用法用量】以水3升,先煮小麦、竹叶,取9升,去滓,入诸药,煮取4升,分4服。不问早晚,随渴即进。

【注意】忌芜荑、酢物。

【摘录】《外台》卷十一

【处方】茯苓5两,黄芩5两,栀子仁5两,芒消5两,赤石脂2两,升麻2两,紫菀2两,生麦门冬5两(去心),竹叶(切)1升,香豉1升(熬),石膏8两(碎,绵裹),生地黄(切)1升。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消热,止血气,调脉理中。主脉实热极,血气伤心,使心好生赫怒,口为色变赤,言语不快。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2升,去滓,下芒消,分3服。

【注意】忌酢物,芜荑。

【摘录】《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处方】茯苓5两,人参2两,生姜2两,橘皮2两,白术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风痰气发,即呕吐欠呿,烦闷不安,或吐痰水者。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1升5合,去滓,分3次温服,中间任食。

【摘录】《外台》卷八引《延年秘录》

【处方】茯苓5两,甘草2两,芍药2两,桂心2两,生姜6两,当归2两,麦门冬1升,大枣30个。

【功能主治】产后心虚,暴苦心悸不定,言语谬错,恍恍惚惚,心中愦愦。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分3服,日3次。无当归可用芎藭。

【摘录】《千金》卷三

【处方】茯苓半两,黄柏半两,黄连半两,龙骨半两,人参半两,干姜半两,

理中加茵陈汤的功效与作用


理中加茵陈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方剂,但是不经常服用这种药的人对于理中加茵陈汤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理中加茵陈汤是怎样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处方】人参2钱,白术2钱,甘草2钱,干姜2钱,茵陈2钱。

【功能主治】伤冷中寒,脉弱气虚,变为阴黄。

【用法用量】水2盏,煎至8分,去滓服。

【临床应用】黄疸:一身面目俱黄,暗如熏黄,已食如饥,倦怠嗜卧,短气,小便色黄,自利,乃脾胃湿热内郁,膀胱之气不化,渐成黄疸,证属虚候,以炒白术三钱,人参一钱,干姜八分,炙甘草八分,绵茵陈二钱,白茯苓三钱治之。

【摘录】《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五

综上所述,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是哪些朋友不小心患上某些疾病可以尝试服用理中加茵陈汤,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除了对特定疾病的治疗,理中加茵陈汤还可以帮助增强记忆力,有效地增强身体某些方面的机能。

茯苓栀子茵陈汤的功效与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