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木瓜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雚芦散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相信关于养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只有进行科学的养生,我们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日常生活中关于中医养生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雚芦散的功效与作用》,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对于目前许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为导致疾病的直接与间接的因素有很多种,但医学一般都认为它与体内各个机能系统的损毁和破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中药方剂恰恰就能够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下雚芦散这种方剂。

【处方】雚芦1两,干漆(炒烟出)1分,萹蓄(炒)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蛔虫心痛,懊憹。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粥饮调下,空心、日午、临卧各一。若心腹胀满不能食饮,即以羊子肝、蒜齑作羹食之,能取干疳虫。旦服则暮下。

【注意】百日内勿食酱。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处方】雚芦(微炙)2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三虫。攻心如刺痛,吐清汁。并寸白虫。

【用法用量】每服2钱,隔宿勿食,于清旦用羊肉臛汁调服之。虫自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三九引《肘后方》

【处方】雚芦(炙黄)4两,干漆(炒令烟尽)2两,吴茱萸(水浸2日,每日3次换水,洗去涎,焙干微炒)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三虫。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以粟米稀粥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九引《肘后方》

通过上面的关于雚芦散的介绍,相信大家都对雚芦散有了一个相对比较清晰的认识,大家可以在医生的叮嘱下,按照合适的量服用,这对于健康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Ys630.com相关知识

芦吸散的功效与作用


人的一生到了一定的年龄,新陈代谢减慢,免疫机能下降,无一不提醒着我们应该好好调理身体了,中药方剂就可以循序渐进的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芦吸散这款方剂。

【处方】款冬花 川贝母(去心)肉桂 甘草(炙)各9克 鹅管石15克(煅)

【制法】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温肺壮阳,化痰定喘。治冷哮寒嗽,喘促痰清。

【用法用量】以芦管吸少许,噙化咽之,二日五至七次。

【注意】肺热者禁用。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三

【处方】肉桂、明雄黄、鹅管石、款冬花、粉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寒痰凝结肺经,喘嗽气急,午后发寒。

【用法用量】以芦管挑药,轻轻含之,吸入喉内,徐徐以清茶过口。

【摘录】《玉案》卷四

【处方】款冬花、佛耳草、甘草、桂心、鹅管石各等分。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肺受风寒,久嗽不愈。

【用法用量】吹少许入咽,嗽止。

【摘录】《医学启蒙》卷四

其实用芦吸散治疗一些疾病时也是有一些讲究的,希望大家能够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服用。

雚香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霍香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都是藿香正气水吧,然后想到的就是他难闻的味道,很多人在感冒的时候都会喝一支藿香正气水,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因为天气炎热的原因,很多人都特别容易发生中暑的现象,中暑最容易导致恶心呕吐腹,这时候可以只霍香正气水特别管用,那么霍香都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

藿香的功效与作用

1.藿香利胃肠助消化

藿香中含有的挥发油具有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对胃肠有解痉止痛的作用,对小肠蠕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以辟秽化湿,和中开胃、止呕、止痢。

2.藿香发汗抗菌消炎

霍香可扩张微血管而略有发汗作用,可以解除表邪,治疗外感表证。霍香对常见致病真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3.藿香提高机体免疫力

霍香中含有的甲基胡椒酚和茴香脑,具有升高白细胞数量、抗菌、抗痉的作用。对肿瘤患者及长期接触放射线或因药物所致的低白细胞患者有升高白细胞、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4.藿香散寒

藿香味辛,性微温,能发散风寒,最善于治疗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湿滞而导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恶、吐泻。

5.藿香祛湿

暑虽属火热之邪,但因炎夏之季,天暑下迫,地湿上蒸,暑热既盛,而湿气亦重。所以暑热为病往往夹有湿邪,暑热与湿邪结合而成暑湿、湿温。暑与湿狼狈相依,治疗时往往“徒清热则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故治疗暑湿常清暑与祛湿并行。藿香辛而微温,善能芳香化湿,治疗暑湿、湿温。

藿香使用禁忌

由于藿香性味偏辛温,有助火生热的作用,所以阴虚火旺、邪实便秘者不宜食用藿香。

藿香的食用方法

1.藿香蚌肉

做法:取新鲜蚌肉(河蚌、海蚌均可)150克,去沙线,洗净,切成薄片,加入绍兴黄酒10毫升、食盐2克、鸡精1克调匀腌溃10分钟;取鸡蛋清1个,调入淀粉适量,拌和腌渍后的蚌肉片;锅中放入玉米油适量,烧热后加入生姜粒少许爆香,放入上芡之蚌肉片炒熟入盘;取鲜萑香叶30克洗净,切成细丝,撒在炒熟之蚌肉上即成。

功效:有滋阴壮阳、抗衰老的功效,可预防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的发生以及早衰早老。

2.藿香茶

做法:用藿香叶、佩兰叶各10克,飞滑石、炒麦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 功效:消暑清热。

3.砂仁藿香粥

材料:砂仁5克,藿香10克,大米100克,适量白糖

制法:先把砂仁研成细末备用,把藿香择净,放沙锅内加水浸泡10分钟后,水煎取其汁,加入大米熬成粥,粥熟时加入砂仁末和白糖,再煮1--2沸即成。

功效:和中止呕,适用于妇女妊娠呕吐。

雚芦汤中药方剂


肚子里有虫,肯定是影响健康的。所以要及时治疗,说到肚子里的虫,很多人想到的自然是孩子经常会生的病,蛔虫病。这里小编介绍大家喝雚芦汤中药方剂,雚芦汤的功效在治疗小儿蛔虫病方面很不错的。来看雚芦汤的用法!

处方

雚芦5两,黍米2合。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腑脏虚弱,或因食甘肥,致蛔虫动作攻心腹痛,痛有休止,喜吐涎及清水,小儿蛔虫病。

用法用量

以水5盏,煮取2盏,去滓。每服半合,空心、午后各1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蛔虫病

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此外,犬弓首线虫(简称犬蛔虫)是犬类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其幼虫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

病因

本病因摄入感染性虫卵所致,虫卵在十二指肠孵化,产出的幼虫钻入小肠壁,然后经血循环移行至心和肺,由肺沿支气管上行至口咽部被吞下回到小肠,在小肠发育为成虫。约在2个月内完成生活史,成虫的寿命6~12个月。

临床表现

因虫体的寄生部位和发育阶段不同而异。

1.蛔蚴移行症

蛔蚴在寄生宿主体内移行时引起发热、全身不适、荨麻疹等。抵达肺脏后引起咳嗽、哮喘、痰中带血丝等症状,重者可有胸痛、呼吸困难和发绀。肺部X射线检查可见迁徙性浸润性阴影,临床上称为过敏性肺炎或勒夫勒氏综合征。末梢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约10%的患者痰中可查到蛔蚴。

2.肠蛔虫症

常见症状有脐周疼痛、食欲不振、善饥、腹泻、便秘、荨麻疹等,儿童有流涎、磨牙、烦躁不安等,重者出现营养不良。一旦寄生环境发生变化如高热时,蛔虫可在肠腔内扭结成团,阻塞肠腔而形成蛔虫性肠梗阻,患者出现剧烈的阵发性腹部绞痛,以脐部为甚,伴有恶心、呕吐,并可吐出蛔虫,腹部可触及能移动的腊肠样肿物。有时蛔虫性肠梗阻可发展成绞窄性肠梗阻、肠扭转或套叠,必须及时手术治疗。蛔虫也可穿过肠壁,引起肠穿孔及腹膜炎,若不及时手术可致死亡。

3.异位蛔虫症

蛔虫有钻孔的习性,肠道寄生环境改变时可离开肠道进入其他带孔的脏器,引起异位蛔虫症,常见以下几种:

胆道蛔虫症

以儿童及青壮年为多,女性较常见。诱因有高热、腹泻、妊娠、分娩等。妊娠时胃酸减少,膨大的子宫迫使肠道移位,分娩时强烈的宫缩诱发肠蠕动增加,均可促使蛔虫向胆管逆行。此病发病骤然,右上腹偏中有剧烈阵发性绞痛,钻凿样感,患者辗转不安、恶心、呕吐,可吐出蛔虫。发作间期无疼痛或仅感轻微疼痛。若蛔虫钻入肝脏可引起蛔虫性肝脓肿,必须及早手术治疗。

胰管蛔虫症

多并发于胆道蛔虫症,临床征象似急性胰腺炎。

阑尾蛔虫症

多见于幼儿,因小儿阑尾根部的口径较宽,易为蛔虫钻入。其临床征象似急性阑尾炎,但腹痛性质为绞痛,并呕吐频繁,易发生穿孔,宜及早手术治疗。

结语:有关雚芦汤中药方剂,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雚芦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雚芦汤的功效是治疗孩子因蛔虫而肚子痛的症状,对于蛔虫病,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小时候都生过此疾病。上述业介绍了病因和病症,大家可以认真了解下!

芦叶的功效与作用


芦叶在中医中通常被当做药材使用。这也是因为芦叶本身的药用价值,那么关于芦叶的相关知识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下。

【别名】芦箬(《本经逢原》)。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 芦苇 的 叶 。春、夏、秋均可采取。

【化学成份】含纤维素21.45~21.35%,戊聚糖15.21~10.55%,木质素42.01~50.79%,灰分11.33~10.67%,水分10.00~6.67%。尚含抗坏血酸0.2%。

【性味】《纲目》:"甘,寒,无毒。"

【功能主治】治上吐下泻,吐血,衄血,肺痈,发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烧存性研末。外用:研末撒。

【附方】①治霍乱吐泻,烦渴心躁:芦叶一两(锉),糯米半两。上药,以水一大盏,入竹茹一分,煎至六分,后入蜜半合,生姜汁半合,煎三两沸,去滓,放温。时时呷之。(《圣惠方》)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唐本草》。

可见,芦叶的药用价值还是很明显的。但是芦叶并不是人人可以用,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体质情况判断一下。

黎芦的功效与作用


黎芦是一种在中医中比较常见的药材,经常被用来治疗各种身体疾病,比如说中风、鼻塞、黄疸、疟疾、头痛、鼻息肉以及牙疼等,所以说,黎芦的功效和作用还是很多的,大家千万不可小看了这种食物。那么,黎芦怎么可以起到一定的功效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黎芦的功效作用以及配方。

①治诸风痰饮: 藜芦十分,郁金一分,为末。每以一字,温浆水一盏,各服探吐。(《经验方》)

②治中风不语,喉中如曳锯声,口中涎沫:

藜芦一分,天南星一个(去浮皮,于脐子上陷一个坑子,纳入陈醋二橡斗子,四面用火逼令黄色)。同一处捣,再研极细,用生面为丸,如赤豆大,每服三丸,温酒下。(《经验后方》)

③治头痛不可忍:藜芦一茎,暴干,捣罗为散,八麝香麻子许,研匀吹鼻中。(《圣济总录》吹鼻麝香散)

④治头痛鼻塞脑闷:黎芦(研)半两,黄连(去须)三分。上二味,捣研为散,每用少许,入鼻中。(《圣济总录》通顶散)

⑤治黄疸: 藜芦着灰中炮之,小变色,捣为末,水服半钱匕,小吐,不过数服。(《肘后方》)

⑥治老疟久不断者:藜芦、皂荚(炙)各一两,巴豆二十五枚(熬令黄)。依法捣,蜜丸如小豆。空心服一九,未发时一九,临发时又一丸,匆饮食。(《补缺肘后方》)

⑦治久疟不能饮食,胸中郁郁如吐,欲吐不能吐者,宜吐,则已:大藜芦末半钱,温水调下,以吐为度。(《素问病机保命集》藜芦散)

⑧治诸疯疮,经久则生虫:藜芦(去芦头)、白矾(烧灰细研)、松脂(细研)、雄黄(纲研)、苦参各二两(锉)。上药,先捣藜芦、苦参为末,入猪脂一斤相和,煎十余沸,绵滤去滓,次入松脂、雄黄、自矾等末,搅令匀,待冷,收于瓷合中,旋取涂之,以瘥为度。(《圣惠方》藜芦菜散)

⑨治鼻中肉渐大,气息不通:藜声三分(去芦头,捣罗为末),雄黄一分(细研),雌黄一分(细研)。上药,同研令匀,每用时以蜜调散,用纸拈干,展药,点于肉上,每日三度,则自消化,不得涂药在于两畔,恐涕落于药上。(《圣惠方》)

⑩治牙疼:纳菱芦末于牙子L中,匆咽汁。(喀千金翼方》)

芦茎的功效与作用


如今我们的生活档次在不断的提高,但是我们的健康质量却在不断的下降,饮食不科学对于我们的身体造成了潜在的威胁。而中医的许多药材就可以对我们的身体进行调理改善,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芦茎。

【别名】苇茎(《千金方》),嫩芦梗(《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 芦苇 的 嫩茎 。夏、秋采取。

【化学成份】含纤维素38.64~40.98%,戊聚糖17.27~19.66%,木质素32.42~30.36%,灰分2.20~2.00%,水分9.47~7.00%。

【性味】甘,寒,无毒。

【归经】入心、肺。

【功能主治】治肺痈烦热。(性味以下出《纲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2~4两)。

【附方】治咳有微热,烦满,胸心甲错,是为肺痈:苇茎二升(切,以水二斗,煮取五升,去滓),薏苡仁半升,槐仁三十枚,瓜瓣半升。细切,纳苇汁中,煮取二升,服一升,当有所见吐脓血。(《千金方》苇茎汤)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唐本草》。

独特的生存环境赋予芦茎神奇的功效,经过上面内容的介绍,想必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在增长阅历的同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芦筒的功效与作用


人的一生到了一定的年龄,新陈代谢减慢,免疫机能下降,无一不提醒着我们应该好好调理身体了,中药方剂就可以循序渐进的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芦筒这款方剂。

【处方】佛耳草5分,款冬花5分,鹅管石3分,雄黄3分。

【制法】上药各为细末。

【功能主治】冷雨搭背,或感风寒,患成冷嗽,遇寒喧而哮喘。

【用法用量】先用熟艾铺纸上,以前药分作3分,用芦管作筒子,烧烟吸入口中,以温茶常呷1-2口,每1分作3-4夜吸。但嗽稍止,便住吸。

【注意】衄血及热嗽俱不宜用。

【摘录】《杏苑》卷五

看了上文对芦筒的介绍,相信我们可以收获很多。其实对于疾病,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吃西药来缓解,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暂时的,关键还是在于拥有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棕叶芦的功效与作用


棕叶芦是功效非常广泛的一种中药材,我们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棕叶芦,棕叶芦也在很多疾病的治疗和缓解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棕叶芦。

【别名】扫地草、棕叶草

【来源】禾本科 棕叶芦 Thysanolaena maxima (Roxb.) O. kuntze,以 根 、 笋 入药。

【生境分布】华南至西南。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生津止渴,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笋2~3斤,切细水煎服,每日1剂。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始载于《种子植物名称》。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棕叶芦,我们知道棕叶芦不但可以用来治疗疾病而且还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棕叶芦来为我们的健康护航。

皋芦的功效与作用


随着人们对中药的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的了解了各种中药中的详细的成分,也知道这些成分对于大家的健康的影响。下面就为各位朋友推荐一种中药皋芦,详细的描述一下皋芦的功效,希望对各位的学习和研究有一定帮助。

【别名】过罗、拘罗、物罗(《南越志》),瓜芦(陶弘景),苦艼(《南越笔记》)。

【来源】为山茶科植物 皋芦 的 叶 。

【原形态】常绿灌木,全体与茶相似,惟枝干较粗大。叶长椭圆形,长10~15厘米,宽5~7厘米,锯齿缘。花腋生,白色,比茶花略大;萼片5;花瓣5;雄蕊多数;子房上位;花梗长。蒴果扁圆形。花期秋季。

【生境分布】分布云南、四川等地。

【性味】①陶弘景:"苦涩。"

【功能主治】治头痛烦热,喉痛,淋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

【注意】《纲目》:"胃冷者不可用。"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陶弘景:瓜芦,木亦似茗,苦涩,取其叶作屑煮饮,即通夜不睡。

皋芦不仅有多种功效,而且它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多种食用方法,因而得到很多人的喜爱。

女金芦的功效与作用


女金芦这种中药材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女金芦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别名】扇把草、石蚕、石角、凤尾金星、小骨碎补、地蜈蚣

【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紫柄假瘤蕨的全草。

【原形态】植株高20-35cm。根茎横生,被红棕色、披针形鳞片,边缘有锯齿。叶柄长15-20cm,红棕色,光滑无毛;叶片纸质,长10-15cm,宽6-9cm,羽状深裂;裂片5-8对,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钝头或钝尖头,基部1对裂片近开展,往往呈不整齐的羽裂,裂片之间呈狭翅状,边缘有圆钝齿或不整齐的羽裂;侧脉明显。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裂片下面的中部以上,在中脉两侧各成1行,不具隔丝;孢子椭圆形,孢壁表面光滑。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m的山地松林下。

【性味】微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食导滞;舒筋活络。主咽喉炎;小儿惊风;毒蛇咬伤;狂犬病;淋巴结核;尿路感染;食少;腹胀;便秘;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至30g;或切细,开水冲服;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以上介绍的关于女金芦的知识,相信大家对于女金芦的认识又会多一点了。我们在生活中可以食用女金芦对身体进行调理和改善。

人参芦的功效与作用


人参芦的简介

人参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肥大,肉质,圆柱或纺锤形,末端多分歧,外皮淡黄色。叶为掌状复叶,具长柄;轮生叶的数目依生长年限而不同,一般1年生者1片三出复叶,2年复叶,最多可达6片复叶;小叶5,偶有7片,小叶柄长1-3cm;小叶片披针形或卵形,下方2片小叶较小,长2-4cm,宽1-1.5cm,上部3小叶长4.5-15cm,宽2.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绿色,沿叶脉有稀疏细刚毛,下面无毛。

伞形花序单一顶生,总花梗长15-25cm,每花序有10-80多朵花,集成圆球形;花小,直径2-3mm;花萼绿色,5齿裂;花瓣5,淡黄绿色,卵形;雄蕊5,花丝甚短;子房下位,花柱2,基部合生,上部分离。果实为核果状浆果,扁球形,直径5-9mm,多数,集成头状,成熟时呈鲜红色,种子2颗,乳白色,直径4-5mm,扁平圆卵形,一侧平截。花期5-6月,果期6-9月。

多生长在北纬40-45度之间,1月平均温-23-5℃,7月平均温20-26℃,耐寒性强,可耐-40℃低温,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积温2000-3000℃,无霜期125-150天,积雪20-44厘米,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土壤为排水良好、疏松、肥沃、腐殖质层深厚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pH值5.5-6.2。多生于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郁闭度0.7-0.8。

人参芦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主治:升阳举陷。主脾虚气陷;久泻;脱肛。

人参芦的市场信息

1、人参芦的价格

尚不明确。可到当地市场了解。

2、人参芦的选购方法

药材市场选购。本品根茎圆柱形,长2-5.5cm,直径0.5-1cm。表面黄棕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横纹,具碗状茎痕(芦碗)4-6个,交互排列,顶端茎痕常可见冬芽。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疏松,气香,味微甜而后苦。

3、人参芦的保存方法

9月中、下旬收获参根时,收集参芦,加工成红参芦、糖参芦。

雚芦散的功效与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