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木瓜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陈橘皮饮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活动有方,五脏自和。”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养生的理念也在不断刷新,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注意养生,这种“恶”会报复我们的身体。中医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陈橘皮饮的功效与作用》,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陈橘皮饮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有点陌生的,其实它是一种中药方剂,对一些特定的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甘草(炙)2两,草豆蔻(去皮)5枚。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干呕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4两,甘草(炙)2两,缩砂仁2两,白芷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胃冷干呕,手足厥逆。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看完上面的对于陈橘皮饮的相关描述后,大家是否感觉到了我们传统医学的伟大和神秘?我们平时生活中可以多看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会对大家有所帮助的。

yS630.Com相关推荐

陈橘皮汤的功效与作用


陈橘皮汤,这是一种中药方剂的名字,这种药是由多种常见的药物组成,用途也是比较广泛的,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剂。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干)3分,高良姜(锉)3分,厚朴(去粗皮,姜汁涂炙3遍)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下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加生姜半分(拍碎),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1日4-5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

【别名】陈橘汤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半两,青木香1分,桔梗(炒)3分,芍药(锉,炒)半两,当归(切,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肝气为寒邪所着,胸中痞塞,气血凝留,其人常欲蹈其胸上。或胸痹,心胸气急刺痛,不可俯仰,气促咳唾不下食。

【用法用量】陈橘汤(原书卷六十一)。原书卷六十七有“槟榔”。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人参1分,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冷痢,心腹胀满,干呕不止。

【用法用量】1岁儿每服1钱匕,水半盏,加生姜2片,同煎至3分,去滓,分温3服,食前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柴胡(去苗)1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诃黎勒皮3分,木香半两,升麻半两,五味子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胸胁短气妨闷,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取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桂(去粗皮)半两,半夏(汤洗7遍,炒干)3分,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分。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伤寒胸中痞满,心腹冷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紫菀(去苗土)1两,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桑根白皮(锉)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甘草(炙,锉)半两,桔梗(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肺气壅,咳嗽声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处方】陈橘皮(去白,焙)2两,甘草(炙)1两,白术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吐利。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10片,生姜半分,小麦汁半盏,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陈橘皮(去白,焙)1两半,甘草(炙,锉)半两,枇杷叶(拭去毛)1两半(姜汁炙),粟米3合。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胃气虚热,干呕不止,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赤茯苓(去黑皮)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栝楼实1枚(去皮瓤,用子),桂(去粗皮)1分,甘草(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胸痹连心气闷,喉中塞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空心、日午、临卧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干)1两半,吴茱萸(陈者,水淘7遍,炒干)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息积,胁下气逆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盐少许,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高良姜1分,人参1分,白茯苓(去黑皮)半两,甘草(炙,锉)半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气弱,乳不消化。

【用法用量】1-2岁儿每服1钱匕,水7分,煎至3分,去滓,食前温服,至晚3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处方】陈橘皮(去白,炒)半两,白术(切,炒)半两,人参半两,甘草半两,黄耆半两,酸石榴皮(洗,切)半两,熟干地黄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分作三剂。

【功能主治】调气益血。主产后恶血下多,气虚头目眩晕,沉沉默默,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每剂用水5盏,加生姜5片,大枣5枚(擘),同煎至3盏,去滓稍热服,时服1盏。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麸炒)1两,桂(去粗皮)1两,甘草(炙,锉)1两,干姜(炮)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白术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涂炙)1两,半夏(汤浸7遍去滑,麸炒)1两,诃黎勒5枚(煨,去核),槟榔2枚(锉),草豆蔻2枚(去皮),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沉香(锉)1两,木香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脏虚冷,邪正气相击搏,腹内虚鸣。兼治阴阳二毒伤寒。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3枚(擘),同煎至6分,去滓热服。伤寒并2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甘草(炙,锉)2两,桃仁54枚(汤浸,去皮尖双仁,炒),诃黎勒皮3两。

【制法】上为粗末,和匀。

【功能主治】气劳心腹妨闷,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加獖猪胆汁少许,食后温服,良久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40粒。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干霍乱,腹胁胀满,不吐利,心胸闷乱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干姜(炮)、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中热暍垂死。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5-7沸,去滓,稍稍令咽。勿顿与之,以苏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陈橘皮汤属于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使用的主要是一些中药材和制而成的。对于人们的身体上的一些疾病具备不错的治疗效果。

陈橘皮丸的功效与作用


陈橘皮丸在生活中是蛮常见的中药方剂,采用纯天然药材配比而成,但仍然有很多人对陈橘皮丸还不是很熟悉,所以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处方】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干姜半两(炮裂,锉),荜茇3分,桂心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1两,神曲1两(炒微黄),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霍乱,脾胃虚冷气逆,呕吐不止。

【用法用量】本方荜茇用量,《普济方》引作“三两”。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一

【处方】陈橘皮(去白,焙)4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肉豆蔻(去壳)3分,干姜(炮裂)3分,木香3分,吴茱萸(醋炒,焙)3分,白术(锉,炒)3分,诃黎勒皮3分,桂(去粗皮)3分,甘草(炙,锉)1分,枳壳(去瓤,麸炒)半两,沉香(锉)半两,芍药(炒)半两,丁香半两,阿魏半两(酒煮后细研,更用酒煎,入少陈曲末同煎成膏,丸诸药末)。

【制法】上将前十四味为末,用阿魏煎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弱,呕吐不食,腹中虚鸣。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处方】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神曲1两(微炒),木香半两,槟榔3分,人参半两(去芦头),桂心半两,柴胡3分(去苗),白术3分,诃黎勒3分(煨,用皮),白豆蔻3分(去皮),高良姜半两(锉),白茯苓3分,沉香3分,枳实3分(麸炒令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气劳,脾胃乏弱,饮食不消,四肢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生姜、大枣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槟榔1两,柴胡1两半(去苗),诃黎勒皮1两,白芍药1两,紫菀1两(去苗土),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木香3分,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咳嗽,腹胁妨闷,大腹气滞,肢节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紫苏子3分,防己半两,桑根白皮(锉)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木通(锉)1两,郁李仁(汤浸,去皮尖,微炒)1两,甜葶苈(微炒)1两。

【制法】上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上气喘促,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大枣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赤茯苓半两,连翘半两,海藻(洗去咸味)半两,商陆(干者)半两,杏仁1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羊靥3枚(炙黄),槟榔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瘿气,咽喉噎塞。

【用法用量】2-3岁儿以温水送下7丸;儿大者,绵裹1丸如皂荚子大,含咽津。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九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炒)1两,木香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浸)1两,槟榔(生,锉)1两,硫黄(细研)1两,大黄(锉,炒)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坚癖,腹胀羸瘦,食久不消,面色萎黄,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或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处方】陈橘皮(酒浸,去白,焙)1两,白茯苓(去黑皮)3分,陟厘(微炒)半两,麦糵(炒熟)3分,白石脂1两,赤石脂3分,无食子3枚(烧令烟出),龙骨1两,酸石榴皮(炙黄)1两。

【制法】上为末,用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气痢年深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5丸,空心以温浆水送下,日午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干)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白术2两,甘草(炙)2两,干姜(炮)2两,半夏(温水洗去滑7遍)2两,枳实(去瓤,麸炒)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涂酥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妊娠阻病,心中烦闷,头眩,恶闻食气,闻便呕吐,闷乱颠倒,四肢怠堕,不自胜举。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食前服。先服半夏汤2剂后,再服此方。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处方】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赤芍药半两,当归1两(锉,微炒),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芎䓖3分,甘草1分(炙微赤,铁),干姜半两(炮裂,锉),艾叶半两(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妊娠阻病,心胸气满,腹胁(疒丂)痛,腰重。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猪苓1两(去黑皮),紫菀1两(洗去苗土),桂心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桑根白皮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麻黄1两(去根节),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上气喘急,或心腹气滞,身面浮肿,吃食减少。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温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川朴消1两,木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膈气,胸背俱闷,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热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名见《普济方》卷二○四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半两,当归(锉,微炒)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白芍药半两,芎䓖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内冷,大便青,不欲食,皆是胎寒。

【用法用量】3岁儿,每服7丸,以温粥饮送下,日3次。

【摘录】《圣惠》卷九十二

【处方】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紫苏子3分(微炒),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甘遂半两(煨微黄),汉防己半两,桑根白皮1两(锉),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赤茯苓1两,木通1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心胸壅闷,喘促,大小便不利,四肢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生姜、大枣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可以了解到陈橘皮丸在很多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很多深受各种疾病困扰的人摆脱痛苦,是很多人的不二选择。

厚朴陈橘皮汤的功效与作用


不同的人群应该如何养生呢,相信这是很多人感到困扰的问题,今天就向大家推荐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方剂养生。下面来介绍一下厚朴陈橘皮汤。

【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多)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甘草(炙,锉)1分,芎䓖1分,肉豆蔻(去壳)1分,赤茯苓(去黑皮)1分,防风(去叉)1分,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分,羌活(去芦头)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飧泄,风邪干胃,食物不化,便利完出。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七

中药方剂的发展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取得了越来越好的前景,疗效的提高,副作用的进一步减少都昭示着其正确性。我们相信类似于厚朴陈橘皮汤等中药方剂在现代医学的研究下一定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陈橘皮煎丸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学认为,陈橘皮煎丸是一种非常好的中药方剂。把中药材进行适当的加工,然后再按一定比例进行调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说的陈橘皮煎丸。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5两(别捣罗为末),巴戟天(去心)3两,石斛(去根)3两,牛膝(酒浸,切,焙)3两,肉苁蓉(酒浸,切,焙)3两,鹿茸(去毛,酒炙)3两,菟丝子(酒浸3日,别捣,焙)3两,杜仲(去粗皮,炙,锉)3两,阳起石(酒浸,研如粉)3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两,附子(炮裂,去皮脐)3两,吴茱萸(汤洗,焙干,炒)3两,当归(切,焙)3两,干姜(炮)3两,京三棱(煨,锉)3两,萆薢3两,甘草(炙,锉)1两。

【制法】上为末。先以好酒五碗,于银石器内煎橘皮末,令如饧,入诸药搅匀,稍干,更入酒少许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久积冷气,攻心腹疼痛,痰癖呕逆,腹胀不思饮食,肌肤瘦瘁,腰膝倦痛,下痢泄泻,疟疾肠风,并妇人血海久冷无子。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温酒送下,盐汤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处方】陈橘皮1斤(汤浸,去白瓤,焙干,捣罗为末,用酒1斗入于银器中,以慢火成膏),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萆薢3两(锉),京三棱3两(炮,锉),当归3两,桂心3两,干姜3两(炮裂,锉),桃仁3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入前橘皮煎中,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症瘕,食不消化,面色萎黄,四肢羸瘦,吃食全少,腹内常多冷气,大肠不调,腰胯疼痛。

【用法用量】方中萆薢,《普济方》作“黄柏”。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陈橘皮1斤(用水浸,去白,焙干,杵为细末,醋1斗熬为膏),沉香(锉)2两,干姜(炮裂)4两,桂(去粗皮)4两,附子(炮裂,去皮脐)4两,萆薢(锉)2两,当归(洗,切,焙干)2两,京三棱(炮熟,锉)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令黑色)4两。

【制法】上药杵八味为末,用陈橘皮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面黄肌瘦,腰膝疼痛,寒痰呕逆,腹胁痃癖气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不嚼。陈米饮送下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陈橘皮煎丸这种中药方剂的相关知识,通过上述文章能够清楚的了解到陈橘皮煎丸有着很多对人体的好处和作用,所以大家可以用陈橘皮煎丸来治疗一些疾病。

橘皮的功效与作用


橘皮的简介

橘皮,又称为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橘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区。10至12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通风干燥。广橘皮(陈皮)剥取时多割成3至4瓣。橘皮(陈皮)药材分“陈皮”和“广陈皮”。

橘皮的功效与作用

橘皮具理气降逆、调中开胃、燥湿化痰之功。主治脾胃气滞湿阻、胸膈满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秽逆、二便不利、肺气阻滞、咳嗽痰多,亦治乳痈初起。经多年研究,现确认橘皮的功效与作用如下:

1、燥湿化痰陈皮所含挥发油有刺激性被动祛痰作用,使痰液易咯出。陈皮煎剂对支气管有微弱的扩张作用。其醇提物的平喘效价较高。

2、使肾血管收缩陈皮煎剂可使肾血管收缩,使尿量减少。

3、调中开胃陈皮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显示了芳香健胃和驱风下气的效用。

4、预防动脉硬化陈皮煎剂、醇提物等能兴奋心肌,但剂量过大时反而出现抑制。另外,它还可使血管产生轻度的收缩,迅速升高血压。陈皮中的果胶对高脂饮食引起的动脉硬化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5、消炎陈皮煎剂与维生素C、维生素K并用,能增强消炎作用。6.预防流感陈皮能预防流感病毒的感染。

巧防晕车

在上车前1小时,用新鲜的橘子皮,向内折成双层,对准鼻孔,用手指挤提捏橘子皮,皮中就会喷射出无数股细小的橘香油雾并被吸入鼻孔。在上车后继续随时挤压吸入,可有效地预防晕车。

巧治咳嗽

用干橘皮5克,加水2杯煎汤后,放少量姜末、红糖趁热服用:也可取鲜橘皮适量,切碎后用开水冲泡,加入白糖代茶饮,有化痰止咳之功效。

用干橘皮5克,加水2杯煎汤后,放少量姜末、红糖趁热服用巧治便秘

鲜橘皮12克或干橘皮6克,煎汤服用,可治便秘。

巧解酒

用鲜橘皮30克,加盐少许煎汤饮服,醒酒效果颇佳。

橘皮的市场信息

1、橘皮的价格

陈皮就是橘子皮 , 主要看品质。一斤存放了29年的陈皮可以卖到5300元。陈皮有四五十年之久的售价达到1.2万元每两,即12万元每斤。

2、橘皮的选购方法

外表面成黄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及圆形小凹点,内表面黄白色,粗糙,呈海绵状,极易观察到圆大而紧密的凹点,基部残留有经络。质柔软,不易折断。

3、橘皮的保存方法

避光、通风、阴凉处保存。

橘皮汤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橘皮汤,大家应该能猜到这是一种中药的方剂,但是这个方剂是用来治疗什么病症的,很多人却不是很清楚。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番。

【别名】生姜橘皮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六)、小橘皮汤(《医方类聚》卷五十七引《伤寒指掌图》)。

【处方】橘皮6克 生姜12克

【功能主治】行滞,止呕。治干呕哕,手足厥冷者。

【用法用量】上药二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温服100毫升。下咽即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别名】橘参散(《普济方》卷十五)、橘参饮(《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甘草15克 人参7.5克 陈橘皮(去白)60克

【制法】上药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伤暑痰逆恶寒,吐利后,胃虚,呃逆。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青竹茹1团、生姜4片、大枣1枚,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热服。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十七

【处方】橘皮45克 甘草15克 人参7.5克 竹茹15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大病后发热,误用汗法,心中大烦,骨节疼痛,目瞤,恶寒,食则反呕,谷不得人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之。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

【处方】半夏(制)150克 茯苓 陈皮各90克 细辛 青皮 桔梗 枳壳 甘草(炒)各60克 人参 旋复花(去叶)各30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胸膈停痰,咳嗽痰甚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5厚片,水煎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七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4两,甘草(锉,炒)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4两,白术4两,草豆蔻(去皮)2两。

【制法】将葱1握细切,拌药罨1宿,炒令黄色,捣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心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处方】真橘皮(用日照西方壁土炒香)。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反胃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生姜、大枣略煎服。

【摘录】《直指》卷七

【处方】陈橘皮(去白,焙)1分,大黄(锉,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3-4岁儿每服1钱匕,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别名】加味香苏散

【处方】橘皮半两,枳壳(炒)半两,川芎半两,槐花(炒)半两,槟榔2钱半,木香2钱半,桃仁(浸,去皮2钱半,炒)2钱半,紫苏茎叶2钱半,香附2钱半,甘草(炙)2钱半。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气痔。因忧思恐怒,适临放前,痔疮发作,肿痛,大便难,强努则肛出。

【用法用量】加味香苏散(《医部全录》卷二○九)。

【摘录】《直指》卷二十三

【处方】橘皮1两,甘草(炙)1两,葛根1两,麦门冬(去心)1两,半夏4两(切,焙),竹茹1两,小麦3合。

【功能主治】阳明病,呕吐痰水青黄,胸中烦者。

【用法用量】以水7升,先煮葛根,减2升,去上沫,纳诸药,加生姜3两,煮取3升,去滓,再煮取2升,温服7合。

【摘录】《普济方》卷一三七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枳壳(麸炒)1两半。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胸痹短气。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1分,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次,空心、日午,临卧各1次。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七

【处方】橘皮3两,生姜4两,茯苓3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天行壮热,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1升5合,去滓,分5-6次温服,中间任食,1日服尽。

【注意】忌大酢、蒜、面。

【摘录】《外台》卷三引《近效方》

【处方】陈橘皮(去白,焙)1分,牵牛子(炒)1分,甘草(炙)1分,大黄(锉,炒)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5-6岁儿每服1钱匕,水1小盏,加葱白1茎(擘碎),同煎至5分,去滓温服,未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炒)1两,葛根(锉)1两,甘草(炙,锉)1两,石膏(打碎)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饮酒过度,酒毒积在肠胃,或呕吐不食,渴多引饮。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六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两,青竹茹3两,生地黄(切,焙)3两,黄芩(去黑心)3两,山栀子仁3两,桂(去粗皮)1两,白术3两,芒消(研,汤成下)、赤茯苓(去黑皮)2两。

【制法】上药除芒消外,为粗末。

【功能主治】马喉痹。势如奔马,肿痛烦满,数数吐气。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2枚(擘破),煎至5分,去滓,下芒消末1钱匕,搅匀,食后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处方】广陈皮、杭青皮、陈枳壳、南木香、生甘草、山楂肉、白云苓、麦芽1撮为引。

【功能主治】痘疹不能饮食,由伤食所致。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摘录】《幼幼集成》卷五

【处方】人参1两,白术1两,橘皮2两,甘草(炙)2两,生姜3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呕吐反逆,食饮不下。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煎取3升,每服1升,食前服,日3次。

【摘录】《医心方》卷九引《范汪方》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炒)1两,麻黄(去节根)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肺气虚乏,胸喉中干。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小麦半匙,煎至小麦熟,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处方】橘皮18铢,竹茹18铢,人参18铢,白术18铢,生姜1两,厚朴12铢。

【功能主治】妊娠呕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半,分3次服。不愈,重作。

【各家论述】《济阴纲目》:此方竹茹能平少火,厚朴能下逆气,橘皮、生姜所以开胃,人参、白术所以益脾。开胃益脾,欲其安谷云尔。

【摘录】《千金》卷二

【处方】陈橘皮(去白)1两,人参(去芦)1两,紫苏叶1两。

【功能主治】脚气。痰壅呕逆,心胸满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8钱,水1中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准绳·类方》卷四

【别名】生姜橘皮汤、小橘皮汤、小陈皮汤

【处方】橘皮4两,生姜半斤。

【功能主治】行滞消痰,止呕吐。主干呕哕,若手足厥者。

【用法用量】生姜橘皮汤(《活人书》卷十六)、小橘皮汤(《伤寒总病论》卷三)、小陈皮汤(《普济方》卷一八四)。本方方名,《赤水玄珠》引作“陈皮汤”。

【各家论述】1.《千金方衍义》:橘皮汤主呕哕厥冷良,由浊痰阻遏清阳,不得旁达四末。但须橘皮、生姜涤除痰垢,不得妄议温经也。

【摘录】《金匮》卷中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细辛(去苗叶)1分,干姜(炮裂)1分,大黄(锉,炒)3分,甘草(炙)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呕吐,膈上有冷。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7分,煎至4分,分3次温服,1日令尽。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炒)1两,前胡(去芦头)1两,甘草(炙,锉)1两,白术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呕哕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7分,去滓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处方】香附米(炒)2两,半夏2两,橘皮2两,甘草7钱半。

【功能主治】七情所伤,中脘不快,腹胁胀满。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2盏,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至1盏,通口服。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八

【处方】陈橘皮(去白,焙)1两,当归(切,焙)1两,细辛(去苗叶)1两,鹤虱(微炒)半两,甘草(炙)1两,大黄(锉,炒)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腹(疒丂)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切),煎至7分,去滓,空心温服,日午、临卧各1服,未愈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当归(切,焙)1两,人参1两,阿胶(炙燥)1两,白术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虚冷,胎萎燥不长。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1分(切),大枣3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别名】陈皮干姜汤

【处方】橘皮2两,通草2两,干姜2两,桂心2两,甘草(炙)2两,人参1两。

【功能主治】呕哕。

【用法用量】陈皮干姜汤(《普济方》卷二○六)。

【摘录】《千金翼》卷十八

【处方】橘皮2两,干姜2两,人参1两半。

【功能主治】止呕。主

【用法用量】水6升,煮得2升,服7合,每日3次。

【摘录】《医心方》卷九引《医门方》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木瓜(切,焙)1两,桂(去粗皮)1两,草豆蔻(去皮)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中恶,霍乱吐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栀子仁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吐后,烦满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加豉半合,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甘草(炙)1两,枇杷叶(拭去毛,炙)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呕哕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如人行5-7里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麻黄(去根节,先煮,掠去沫)1分,羌活(去芦头)1分,防风(去叉)1分,芎䓖1分,紫菀(去苗土)1分,桔梗1分,细辛(去苗叶)1钱半,甘草2钱(炙)。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肺脏本热,因伤于风,寒壅相交,痰唾稠浊,发而成嗽,服凉药其嗽愈加。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同煎,取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处方】陈橘皮1两半(汤浸,去白瓤,焙),槟榔2两,麦糵1两(炒令微黄),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木香3分,草豆蔻1两(去皮),甘草3分(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胸膈气滞。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卷八九引作“橘皮散”。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4两,生姜(切,焙)6两,缩砂仁1两,甘草(炙)1两,白芷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气逆,心腹膨胀,干呕不止,手足厥冷。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口干加牛乳少许同煎。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楮白皮(炙,锉)1两半,桑根白皮(锉)2两半,紫苏子(炒)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水,遍身肿。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破),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麸炒黄色)半两,大腹皮(锉)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芍药半两,前胡(去芦头)3分,枇杷叶(去毛,炙)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痰饮,不思饮食,胸满气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麻黄(去根节,先煮去沫)1两,羌活(去苗头)1两,防风(去叉)1两,芎䓖1两,紫菀(去苗土)1两,桔梗1两,细辛(去苗叶)1两半,甘草2钱(炙)。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肺脏本热,因伤于风,寒热相交,痰唾稠浊,发而成咳,服冷药其咳愈加,清涕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2片,同煎取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八引《护命》

【处方】橘皮1斤,生姜8两,甘草2两(炙),枇杷叶4两(拭毛,蜜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霍乱,呕哕不止。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2升5合,绞去滓,分3次温服,每服相去如人行6-7里。

【注意】忌海藻、菘菜。

【摘录】《外台》卷六引《广济方》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两,人参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烦躁,卧不安。小儿痘疹,呕吐不止,饮食不入。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

【处方】橘皮1两(去瓤,微炒)。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下气消痰,化食去醋。主胸中伏热。

【用法用量】如茶法薄煎,啜之。

【摘录】《医方类聚》卷八十九引《食医心鉴》

【处方】陈橘皮(去白,焙)1两,芎䓖1分半,甘草(炙,锉)1分,半夏(汤洗,去滑,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昼夜不得眠,短气,食饮不下,或大病后虚热痰冷。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东流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生竹茹少许,煎至8分,去滓温服,夜卧再煎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别名】橘参散、橘参饮

【处方】橘皮(去白)2两,人参1分,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暑,胃虚膈热,痰逆呕吐,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橘参散(《普济方》卷一五七引《如宜方》)、橘参饮(《古今医鉴》卷五)。

【摘录】《活人书》卷十七

【处方】陈橘皮(去白,炒)1两半,芒消1两半,紫苏叶1两半,白术1两,甘草(炙,锉)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石膏(莹净者,碎)3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大肠热咳,胁满,掌中热。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淡竹叶10片,葱白4寸(拍碎),煎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处方】陈皮1两,藿香3钱,白术2钱,葛根2钱,厚朴1两(姜制)。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清明以后至芒种以前,病人两手脉沉迟,或缓或紧;若寸脉短及力小于关尺者,此阴盛阳虚也;或胸膈满闷,腹中胀满,身体拘急,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陈皮汤”。

【摘录】《伤寒微旨论》卷下

【处方】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生姜1两。

【制法】上锉细,和匀,分为4服。

【功能主治】太阴病不解,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而自止。

【用法用量】每服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一四七引《圣惠》

【处方】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白茯苓半两,白术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麦门冬半两(去心),黄耆半两(锉),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呕逆,烦渴,不能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半夏(制)5两,茯苓3两,陈皮3两,细辛2两,青皮2两,桔梗2两,枳壳2两,甘草(炒)2两,人参1两,旋覆花(去叶)1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胸膈停痰。咳嗽,痰甚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5厚片,水煎服。

【摘录】《直指》卷七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人参1两,泽泻1两,甘草(炙,锉)1两,桂(去粗皮)1两半,干姜(炮裂)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青竹茹2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虚胃反,食下即吐。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锉,分作3贴。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虚冷,气逆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用1贴,以水3盏,加薤白5茎(细切),黍米1合,同煮稀粥熟,去药,分2次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处方】陈皮、木香、青皮、枳壳(炒)、甘草、白茯苓、山楂肉。

【功能主治】痘疮伤食者。

【用法用量】水1盏,大麦蘖1撮(炒)为引,水煎服,不拘时候。

【摘录】《痘疹全书》卷上

【处方】半夏(洗)5钱,茯苓3钱,陈皮3钱,细辛1钱,人参1钱,旋覆花1钱,青皮2钱,桔梗2钱,枳壳2钱,炙甘草2钱。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咳嗽痰甚,呕吐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育婴秘诀》卷三

【处方】橘皮3两,麻黄3两,干紫苏2两,柴胡2两,宿姜4两,杏仁4两,石膏8两。

【功能主治】肺热气上,咳息奔喘。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麻黄2沸,去沫,下诸药,煮取3升,去滓,分3次服。不愈,与2剂。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肺满上气喘咳,当用麻黄、越婢、麻杏甘石等方,虑其甘草、大枣助满,故易橘皮、紫苏以散上奔之气。胆欲大而心欲小之作用略见一斑。

【摘录】《千金》卷十七

方剂是按照中医理论为某一种或几种病症专门研制的。大家在服用前一定要对其有所了解。

橘皮丸的功效与作用


季节变化时身体很容易感到“躁动”,口干舌燥、心烦躁动,而中医中的方剂就可以有效的调节身体中的各个机能,缓解心情。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橘皮丸这种方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处方】海藻3分,白前3分,黄橘皮3分,杏仁5分,茯苓5分,芍药5分,桂5分,人参1两,白术1两,吴茱萸1两,葶苈1两,昆布5合,枣肉5合,桑白皮5合,苏子5合。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虚支满,膀胱虚冷,气上冲肺,气息奔冷,咽喉气闷。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白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七

【处方】橘皮(去瓤)4两,生姜2两。

【制法】上为末,以蜜半斤,炼化去上沫,下药末入内,熬成膏,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风燥便秘,气不下行,中焦胀满,饮食少思。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生姜汤送下。每日服之,即不生壅滞。

【摘录】《脚气治法总要》卷下

【处方】橘皮4分,牙子6分,芜荑6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寸白虫。

【用法用量】方中牙子,《普济方》作“狼牙”。

【摘录】《外台》卷二十六引《范汪方》

【处方】橘皮(不拘多少,只拣久者,不去白)。

【制法】上为细末,研大蒜和为膏,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五膈五噎,饮食不下,肌肤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1-2粒,白汤嚼下,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三十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干姜(炮)半两,大黄(锉,炒)半两,京三棱(炮,锉)半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半两,牵牛子(一半生,一半炒)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腹胀气滞,肠胃结涩。

【用法用量】每服15丸,加至2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处方】陈橘皮2两,巴豆半两(去皮)。

【制法】将橘皮锉碎,以巴豆同炒令重黄色,拣去巴豆不用,只捣陈皮为末,软烂饭研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解积,坚硬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生姜汤送下。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九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两,干姜3两,木香3两,枳壳(去瓤,麸炒)3两,芍药3两,桂(去粗皮)1两,大黄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气痢。赤白不止,下冷上热。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生姜汤送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处方】陈橘皮、桂心、杏仁(去皮尖,熬)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气嗽,不问多少时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饭后茶汤送下。

【注意】忌生葱。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鸡峰》卷十一

【处方】橘皮不拘多少(净,去枝梗,日晒干)。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膝胫痿弱。

【用法用量】每服30丸,姜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四三引《指南方》

【处方】橘皮7两2分(拣得6两),桂心12两(拣得4两),干姜10两(拣得8两),人参6两1分(拣得5两),甘草5两(拣得4两),白术6两(拣得4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理呕逆,除胃冷,进饮食,和宿食,止咳嗽。主

【用法用量】口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六引《御医撮要》

【处方】厚朴1两,橘皮(黄者)1两,神曲1两,大麦芽1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腹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白汤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二

【处方】陈橘皮1斤(以童便浸1日,去白,用炭火半秤,烧地令赤,以酒1升洒于热地上,将橘皮铺在地上,着盆合一复时),朴消1斤(浆水2升,煎令水尽),白茯苓(去黑皮)4两。

【制法】上为末,再研细,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吃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米饮送下。以微利为度,如利多即减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一

【处方】陈橘皮(去白,炒)1两,草豆蔻(去皮)1两,桂(去粗皮)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木香1两,大黄(锉,炒)2两,鳖甲(去裙襕)1两半(用硇砂1分,研醋5合浸炙)。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食毒。恶寒,腹胁急胀,呕吐不下食,手足厥冷。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桔梗(锉,炒)3分,干姜(炮裂)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枳实(去瓤,麸炒)3分,细辛(去苗叶)3分,胡椒2两,蜀椒(去闭口及目,炒汗出)2两,乌头(炮裂,去皮尖)2两,荜拨2两半,人参1两,桂(去粗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前胡(去芦头)1两,防葵1两,芎䓖1两,甘草(炙)2两,当归(切,焙)2两,白术1两半,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两半,大黄(湿纸裹,煨香熟)半两,槟榔(锉)1两,葶疬(隔纸炒)1分,紫苏子(炒)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痹。上下痞塞不能息。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温酒送下,日3次;觉有热者,空腹服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九

通过小编介绍的橘皮丸的详解,大家是不是对橘皮丸更有了解了呢?如果没有很了解的话,大家可以多看几遍哦,橘皮丸的功效与作用还有很多,适量的服用还是挺好的,可以使身体更健康呢。

菌陈的功效与作用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是否见过菌陈,菌陈是一种药性特别好的中药,这种中药不仅可以用来治疗感冒,在对人体肝,胃的功能能够起到一个保护作用,这种中药的生命力是特别顽强的,在冬天的时候将它的跟藏在泥土里,明年春天的时候它便又成熟了,那么菌陈都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

茵陈,别名牛至、田耐里、因尘、马先、绵茵陈、绒蒿、白蒿、细叶青蒿、安吕草,菊科、牛至属植物蒿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中国民间现尚有以米粉作茵陈糕、团的习惯。茵陈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药用是茵陈蒿。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茵陈有两个采收期,春季采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的习称“茵陈蒿”。

产山东,四川,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贵州,河南,云南,陕西,甘肃,新疆及西藏,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山东、陕西、山西等省。商品通称绵茵陈。生于路旁、山坡、林下及草地,海拔500-3600米。 生于低海拔地区河岸、海岸附近的湿润沙地、路旁及低山坡地区。广东地区则主要生于田地间。

全草入药,可预防流感,治中暑、感冒、头痛身重、腹痛、呕吐、胸膈胀满、气阻食滞、小儿食积腹胀、腹泻、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皮肤搔痒及水肿等症,其散热发表功用,尤胜于薄荷。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黄疸的病症,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亦可配合大黄、栀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显著者,又可与泽泻、猪苓等配伍。本品退黄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湿热黄疸之外,对于因受寒湿或素体阳虚发生的阴黄病症,也可应用。但须配合温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药同用,以奏除阴寒而退黄疸的作用。茵陈和柴胡都有解热作用,中医经验认为两药都入肝胆,能去肝胆实火。但茵陈的药性较柴胡稍柔和,故凡平素阴虚而新有实热,须用柴胡清热,但又不能受柴胡之刚燥者,可用茵陈代柴胡。

食疗汤水:以茵陈、煎好的鲫鱼,用猛火煲一小时饮用,可有效的疏肝、清肝热,是广东人常用的食疗汤水。

陈橘皮饮的功效与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