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茯苓的作用与功效

赤茯苓丸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养生乃长寿之伴侣,健康是长寿的朋友。”随着时间的失衡,养生这个话题走入大众视野,每个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不能忽视养生。正确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赤茯苓丸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赤茯苓丸是一种中药方剂,能起到增强身体免疫力,调理机能的作用,那么你知道赤茯苓丸要用到哪些药材原料吗?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赤茯苓12分,汉防己8两,芍药10分,槟榔仁12分,甘草8分(炙),郁李仁10分,枳实8分(炙),(春着大黄14分,冬着牛膝12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上冲心,狂乱闷者。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腹清酒送下,日2次。渐加至20丸,以微通泄为度,利多减丸。其药皆须州土上好者,恶药服无益。

【注意】忌海藻、松菜、酢物、生冷油腻、杂肉、热面、新炊饭,及陈臭难消之物。

【摘录】方出《外台》卷十八引《近效方》,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

【处方】赤茯苓(去皮)、槟榔、枳壳(麸炒,去瓤)、白术、半夏曲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饮气痞,风眩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温生姜汤送下;或风眩头痛,则食后荆芥汤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三

【处方】赤茯苓1两,陈橘皮3两(汤浸,去白瓤,炒),大麦糵1两(炒微黄),桂心2两,干姜1两(炮裂,锉),人参1两(去芦头),神曲2两(炒微黄),木香1两,诃黎勒皮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膈气滞,宿食不消,呕吐酸水,腹胀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葶苈4两,防己2两,赤茯苓1两,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湿太过,四肢肿满,腹胀喘逆,气不宣通,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煎桑白皮汤送下。

【摘录】《医学发明》卷六

【处方】赤茯苓2两(去黑皮),白术2两,桂(去粗皮)2两,木香1两,诃梨勒1两(煨,去核),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焙),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痹。腹满喘争,小便不利,大便飧泄。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

【处方】赤茯苓3两,旋覆花半两,桔梗3分(去芦头),桑根白皮1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百合半两,熟干地黄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喉中作呀呷声,痰粘咳嗽,胸膈短气,胁肋坚胀。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枣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人参10两,白术10两,白扁豆(去皮,蒸)10两,赤茯苓2两(切棋子大,白沙蜜浸透,蒸过令干,称1两半),防己3钱,木猪苓(去皮)3钱,干葛3钱半。

【制法】上(口父)咀。

【功能主治】小便赤浊。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磨沉香少许同煎,食前、临卧服。

【摘录】《医统》卷八十七

【处方】赤茯苓1两,旋覆花1两,汉防己1两,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桂心1两,前胡1两,槟榔1两,枳壳(去白,炒令黄)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支饮,心胸壅滞,喘息短气,皮肤如肿。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桑根皮汤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一七引《神巧万全方》

【处方】赤茯苓3分,当归1分(锉,微炒),芎䓖1分,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鳖甲3分(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冷热不调,肠胃滞结,壮热作时,两肋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饮送下,日3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赤茯苓1两,茵陈1两,枳实1两(麸炒微黄),甘草3分(炙微赤,锉),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白术1两,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前胡1两(去芦头),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当归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酒疸,心下坚而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一九六

【处方】赤茯苓1两,桂心1两,干姜3分(炮裂,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羚羊角屑1两,诃黎勒皮2两半,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槟榔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气膈,咽喉噎塞,心腹痞满,不下饮食,胸背俱闷。

【用法用量】常含1丸,咽津,不拘时候。如患甚,即将1丸,以煎汤研破服亦得。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赤茯苓1两,甜瓜子3分(微炒),人参3分(去芦头),桂心1两,旋覆花3分,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槟榔3分,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草豆蔻半两(去皮),前胡3分(去芦头),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细末,以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虚损,上焦痰滞,多唾稠浊,腹胁胀满,吃食微少。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姜、枣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

【处方】赤茯苓3分,鳖甲3分(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牛膝3分(去苗),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五味子3分,五加皮3分,桔梗3分(去芦头),柴胡3分(去苗),赤芍药3分,桂心3分,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心中坚硬,两胁胀满,欲成结胸。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赤茯苓1两半(去黑皮),桑根白皮1两半(锉),防己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木香1两,郁李仁(汤浸,去皮,焙干)1两(研)。

【制法】上药前5味为细末,与郁李仁研匀,炼蜜和为剂,更于铁臼内酥杵令匀熟,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患消渴,小便数,服止小便药多,渴犹不止,小便复涩,两肋连膀胱胀满闷急,心胸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煎木通、枣汤送下,至晚再服。渐加至5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猪苓(去黑皮)1两半,泽泻1两,小海蛤1两半,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焙),桂(去粗皮)3分,防己1两,泽漆(微炒)1两,木通(炙,锉)1分,赤芍药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水气在皮肤浮肿,经水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桑白皮汤送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以上就是对赤茯苓丸配方的详细介绍,是一个不错之选,不过制作的时候需要适量,过多会造成资源浪费也对身体有很大影响。

Ys630.com相关知识

赤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赤茯苓汤已经被很多人所熟知,但是赤茯苓汤怎么吃有些人并非知道的很详细,那么赤茯苓汤到底该什么情况下吃呢?接下来就为大家一一解答。

【处方】木通(去节)赤茯苓(去皮)槟榔 生地黄(洗)黄芩 赤芍药 甘草(炙)麦门冬(去心)各等分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清心利尿。主小肠实热,面赤多汗,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赤茯苓4两,甘草(生)1两,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口干,溺赤,腹满心痛。由热留于手少阴之经,其气厥也。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二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木通(锉)1两,升麻3分,羚羊角(镑)3分,前胡(去芦头)3分,马蔺根(锉)1两,桑根白皮(锉)1两,大黄(锉,炒)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喉痹肿塞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2盏,煎至1盏,去滓,入芒消1钱匕,食后分温2服,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2两,人参2两,桔梗(去芦头,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芍药半两,槟榔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暴怒气逆,胸中不便,甚则呕血。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各家论述】《古方选注》:用赤茯苓、橘红、生姜利肺经血分之郁;用麦冬、桔梗清肺经气分之郁;人参固肺经之正气,使之下续真阴;白芍约肝经厥逆之气;使以槟榔,导引至高之气下行;元素曰:槟榔之性下行,如铁石之沉重,能坠诸药至于下极,方义清肺之郁而坠其逆,其厥自平。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为《圣惠》卷四十七“藿香散”之异名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半夏(汤浸7遍,切,焙)2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人参1两,白术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饮水过多,心下悸动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取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3分,人参3分,半夏(汤浸洗7遍去滑,焙)3分,柴胡(去苗)3分,前胡(去芦头)3分,桂(去粗皮)3分,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3分,甘草(微炙)1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心痹,胸中满塞,心中微痛,烦闷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2个(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九

【处方】赤茯苓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芍药半两,白术3分,前胡3分(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槟榔3分,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消渴,饮水太过,胃气不和,腹胀,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九

【摘录】《活人书》卷十八。为《圣惠》卷十一“茯苓散”之异名

【别名】茯苓汤

【处方】赤茯苓2两,柴胡2两(去苗),黄芩1两,龙骨2两,川大黄3两(锉碎,微炒),人参1两(去芦头),牡蛎1两(焙为粉),桂心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半夏1两(汤浸7遍去滑),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九日,下之后,胸膈烦满,小便不利,谵语,一身不可转。

【用法用量】茯苓汤(《普济方》卷一三一)。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赤茯苓、猪苓、葵子、枳实、瞿麦、木通、黄芩、车前子、滑石、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口父)咀。

【功能主治】膀胱实热,腹胀,小便不通,口苦舌干,咽肿不利。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食前服。

【摘录】《玉机微义》卷九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五。为《圣惠》卷八十四“赤茯苓散”之异名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防己1两,槟榔(煨,锉)1两,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1两,桑根白皮(锉)1两,木通(锉)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干)1两,郁李仁(汤浸,去皮,炒)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遍身浮肿,心腹气胀,大小便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以大小便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处方】赤茯苓5钱,桂心5钱,陈皮(炒)5钱,大腹皮5钱,甘草1分,高良姜1两,吴茱萸3分。

【功能主治】息积,胁下气逆,满闷。

【用法用量】每用3钱,水煎服。

【摘录】《医学金针》卷三

【处方】赤茯苓(去皮)1两,半夏(炮)1两,茯神(去木)1两,陈皮1两,麦子1两,沉香半两,甘草半两,槟榔半两。

【制法】上(口父)咀。

【功能主治】停饮于胃,怔忡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5片,煎7分,空心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五

【处方】木通(去节)、赤茯苓(去皮)、槟榔、生地黄(洗)、黄芩、赤芍药、甘草(炙)、麦门冬(去心)各等分。

【制法】上(口父)咀。

【功能主治】小肠实热,面赤多汗,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济生》卷四

【处方】陈皮1两,甘草1两,人参2两,半夏半两,白术半两,川芎半两,赤茯苓半两。

【功能主治】汗下后,胸膈满闷。

【用法用量】每用5钱,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录】《伤寒标本》卷下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分,凝水石(研)1分,龙齿(研)半两,石膏(碎)1两,麦门冬(去心,焙)3分,升麻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惊热,神气不安,手足掣缩。

【用法用量】1-2岁儿,每服半钱匕,水3分,竹沥3分,同煎至3分,去滓温服,早晨、晚后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九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前胡(去芦头)1两,白术1两,紫苏1两,半夏(汤洗7遍)半两,大腹皮(锉)半两,人参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妊娠痰饮不除,胸胁支满,呕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煎取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七。为《圣惠》卷七十五“赤茯苓散”之异名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大腹(锉)半两,高良姜1两,吴茱萸(汤洗7遍,焙干,麸炒)3分,诃梨勒(煨,去核)1两半,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半。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息积,胁下气逆,满闷妨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腹服,日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大腹子(锉)1两,五味子1两,桑根白皮(锉)1两,紫苏茎叶(锉)1两,人参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消肿病,进饮食。主喘嗽。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2个,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桔梗(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白术半两,鳖甲(去裙襕,醋炙)2两,桂(去粗皮)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肝劳虚寒,胁痛胀满,气闷目昏,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3分,人参3分,前胡(去芦头)3分,桂(去粗皮)3分,半夏(汤洗7遍去滑,焙)半两,柴胡(去苗)半两,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胸胁短气,妨闷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2个(擘破),生姜5片,煎取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处方】赤茯苓1两(去黑皮),柴胡1两(去苗),枳壳1两(去瓤,麸炒),白术1两,槟榔(锉)1两,人参半两,旋覆花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3分,半夏(汤浸7遍去滑)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膈间留饮,呕逆头眩,短气多渴。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煎之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细辛(去苗叶)1两,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枳壳(去瓤,麸炒)1两,栝楼实(去皮)1枚,桂(去粗皮)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胸痹连心气闷,喉中塞满。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破),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服,如人行5-6里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石膏1两,犀角屑1两,升麻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木香1两半。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脚气冲心,烦闷膝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加竹沥半小盏,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为《圣惠》卷五十三“赤茯苓散”之异名

【别名】羚羊角汤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2两,羚羊角(镑)2两,远志(去心)半两,大黄(锉,麸炒)半两,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阳气厥逆,多怒而狂,颈脉复动。

【用法用量】羚羊角汤(《宣明论》卷二)。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三。为《圣惠》卷四“赤茯苓散”之异名

【处方】赤茯苓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胸痹壅闷,闭塞短气。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七

总得来说赤茯苓汤就是一种对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疗效的中药制剂,因此在临床的应用可以说是非常 广泛的,因为采用的是纯天然的中药材制成,副作用很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赤丸的功效与作用


人们对于健康越来越重视,中药方剂吃的人也越来越多了,那么你知道赤丸是什么吗?是不是很想多了解一些赤丸的相关知识呢?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吧。

【处方】茯苓56克 半夏56克(洗)乌头28克(炮)细辛14克

【制法】上四味,研末,纳真朱为色,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化饮止痛。主寒饮腹痛,手足厥逆。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酒饮下3丸,日二次,夜一次,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

【备注】方中乌头温经散寒,可治沉寒痼冷引起的腹痛,细辛、茯苓、半夏温化寒饮;阴寒内盛,血瘀不行,故用朱砂以通血脉。合用可奏温经散寒,化饮止痛之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茯苓4两,桂心4两,细辛1两,乌头2两,附子2两,射罔如大枣1枚。

【制法】上为末,纳真朱为色,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寒气厥逆。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腹酒送下,日2次,夜1次。不知,加至2丸,以知为度。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金匮》赤丸方只4味,妙在乌头、半夏之反激并用。《千金》乃裁汰半夏改用桂、附、射罔,虽悍烈过于半夏,然不若反激之力最胜。真朱力能交济坎离,收摄虚火,或云是缘矾煅造,平治土脏,有温散之专功,无伤中之叵测。

【摘录】《千金》卷十六

【处方】茯苓4两,半夏4两(洗,1方用桂),乌头2两(炮),细辛1两。

【制法】上为末,纳真朱为色,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寒气厥逆。

【用法用量】每服3丸,先食酒饮送下,日2次,夜1次。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

【各家论述】①《张氏医通》:此方乌头与半夏同剂,用相反以攻坚积沉寒,非妙达先圣至理,不能领略其奥,与胡洽治膈上积用十枣汤加甘草、大戟同一妙义。而《普济方》仅用乌头、半夏2味,易白凤仙子、杏仁,黄丹为衣,服7丸至谷道见血而止。其瞑眩之性可知。盖药之相反相恶,不过两毒相激,原非立能伤人,后世以为相反之味,必不可用,陋哉。②《金匮方歌括》元犀按:寒气而至厥逆,阴邪盛也。方中乌头、细辛以温散独盛之寒;茯苓、半夏以降泄其逆上之气,人所共知也;而以朱砂为色,其玄妙不可明言,盖以此品具天地纯阳之正色,阳能胜阻,正能胜邪,且以镇寒气之浮,而保护心主,心主之令行,则逆者亦感化而效顺矣。

【摘录】《金匮》卷上

【处方】雄黄2两(研),马目毒公(鬼臼也)2两,丹砂(研)2两,莽草(炙)2两,藜芦(熬)2两,巴豆80枚(去心皮,熬),皂荚1两(去皮子,炙),真珠1两(研)。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久疰,室家相传,乃至灭族。

【用法用量】每服2丸,吐下恶虫数10枚。

【注意】忌野猪肉、芦笋、生血物。

【摘录】《外台》卷十三引《崔氏方》

使用赤丸来恢复注定不会是个太快的治疗过程,但是只要积极接受并乐观应对,肯定会有所改善的。对于一些疾病我们应该及早预防。

赤箭丸的功效与作用


赤箭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方剂,但是不经常服用这种药的人对于赤箭丸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赤箭丸是怎样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处方】赤箭,二两。天雄(去皮脐)、丹参、川乌(去皮脐)、南星、独活、防风(去芦)、五加皮、桂心、白花蛇肉、川芎、白附子、牛膝(去苗)、仙灵脾、白僵蚕、桑螵蛸、槟榔、细辛、酸枣仁、干蝎、野狐肝、蒺藜、萆薢,各一两。麻黄(去根节)一两半。牛黄(细研)半两。朱砂(细研.水飞)一两。麝香(细研)半两。龙脑(细研)一分。

【炮制】上并生用,捣罗为末,入别研药,和令匀,炼蜜和捣五七百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风邪所攻,肌肤虚弱,手足亸曳,筋脉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丸,食前温酒下。

【注意】忌食生冷油腻毒滑鱼肉羊血。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赤箭1两,萆薢1两,防风3分(去芦头),芎䓖3分,麻黄1两(去根节),独活1两,当归3分(锉,微炒),薏苡仁3分,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五加皮3分,羚羊角屑1两,鼠粘子1两,秦艽3分(去苗),汉防己3分,柏子仁3分,酸枣仁3分(微炒),丹参3分,熟干地黄1两。

【制法】上为细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妊娠中风,手足不遂,筋脉缓急,言语謇涩,皮肤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豆淋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赤箭半两,羌活半两(去芦头),细辛(去苗叶)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当归(锉,炒)半两,甘菊花半两,防风(去叉)半两,天雄(炮裂,去皮脐)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蔓荆实半两,白术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半两,萆薢(锉)半两,茯神(去木)半两,山茱萸半两,羚羊角(镑)半两,芎䓖半两,犀角(镑)半两,五加皮(锉)半两,五味子半两,阿胶(炙令燥)半两,人参半两,枫香脂(研)半两,天南星(炮)半两,白附子(炮)半两,龙脑(研)1钱,麝香(研)1钱,牛黄(研)1钱。

【制法】上23味为极细末,与研者5味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感外邪,皮肤(疒帬)痹,项强背痛,四肢缓弱,冒昧昏塞,心胸短气。

【用法用量】每服15丸,荆芥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九

【处方】赤箭半两,牛黄半两(细研),麝香半分(细研),白僵蚕半两(微炒),白附子半两(炮裂),羌活半两,桂心半两,白花蛇2两(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中风,半身不遂,肢节拘急,不能转动。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荆芥、薄荷汤送下,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赤箭1两,桂心3分,防风3分(去芦头),巴豆3分(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天南星3分(炮裂),白附子半两(炮裂),朱砂1两(细研,水飞过),干姜1分(炮裂,锉),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干蝎半两(生用)。

【制法】上为末,用酽醋3升,熬成膏,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金疮中风痉,口噤不语。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热葱酒送下,不拘时候。服后汗出为效。

【摘录】《圣惠》卷六十八

【处方】赤箭1两,独活(去芦头)1两,麻黄(去节)半两,乌头(炮裂,去皮脐)2两,芎䓖3分,干蝎半两(去土,炒),当归(切,焙)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中风,手足不遂,肢体(疒帬)麻,骨节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薄荷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

【处方】赤箭2两,防风1两,当归2两,川芎1两,阿胶2两(粳米炒),熟地4两,防己1两,米仁4两(炒),丹参2两,秦艽1两半。

【制法】上为散,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孕妇顽痹,脉浮者。

【用法用量】每服3-5钱,黑豆淋酒送下。

【各家论述】妊娠血亏风中,营气不能统运于肌肤,故顽痹不仁,不知痛痒焉。赤箭祛风解毒,防风燥湿疏风,当归养血以荣筋脉,川芎活血以行血气,阿胶补阴益血,丹参祛宿生新,熟地补营阴以滋血,米仁渗湿热以舒筋脉,防己泻血分湿热,秦艽活营血祛风。炼蜜丸之以润其燥,豆淋酒下以荣其肤,使营血内充,则风毒外解,而经气清和,营血灌注,何有顽痹不仁之患,胎孕无不日长矣。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处方】赤箭5两,赤柽5两,茵芋5两,地骨皮5两,乌蛇5两,白杨皮1两(去皱皮)。上药锉细。以水5升于釜内煮至1升,滤去滓,澄清,再煎成膏。防风5两(去芦头),天麻5两,青蒿(末)5两。

【制法】上为末,以煎成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风疾。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以荆芥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四

【处方】赤箭3分,雄雀粪半两,天南星3分(炮裂),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干蝎3分(微炒),腻粉半分,四香2钱(细研),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急风。涎在胸膈,闷乱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7丸,以温生姜酒研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二

【处方】赤箭2两,天雄1两(去皮脐),丹参1两,川乌头1两(去皮肤),天南星1两,独活1两,防风1两(去芦头),五加皮1两,桂心1两,白花蛇肉1两,芎䓖1两,白附子1两,牛膝1两(去苗),仙灵脾1两,白僵蚕1两,桑螵蛸1两,槟榔1两,细辛1两,酸枣仁1两,干蝎1两,野狐肝1两,蒺藜1两,萆薢1两(锉),麻黄1两半(去根节),牛黄半两(细研),朱砂1两(细研,水飞过),麝香半两(细研),龙脑1分(细研)。

【制法】上为末,并生用,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邪所攻,肌肤虚弱,手足(孛单)曳,筋脉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注意】忌生冷、油腻、毒滑、鱼肉、羊血。

【摘录】《圣惠》卷二十二

【处方】赤箭1两半,山茱萸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甘菊花1两半,沙参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肉苁蓉(去皱皮,酒浸,切,焙)1两半,白芍药1两半,熟干地黄(焙)1两半,鳖甲(醋炙,去裙襕)1两半,大麻仁5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劳气,恍惚烦闷,饮食减少,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赤箭1两,茯神1两,五加皮1两,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令黄),防风1两(去芦头),牛膝1两半(去苗),桂心1两,独活1两,蛇床子1两,菟丝子3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酸枣仁1两(微炒),山茱萸1两,巴戟1两,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仙灵脾1两,萆薢1两(锉),石斛2两(去根),熟干地黄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肾久虚,外中风毒,半身不遂,肢节挛急,腰间疼痛,渐觉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三

【处方】赤箭2两,赤茯苓半两,芎䓖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白附子半两(炮裂),桂心半两,羚羊角屑3分,白术3分,羌活半两,汉防己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当归半两,五加皮半两,牛膝半两(去苗),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石斛半两(去根节),麻黄半两(去根节),海桐皮1两半,木香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腲退风。脏腑虚弱,风湿所攻,致腰脚缓弱,肌肉虚满,肢节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豆淋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三

【处方】赤箭半两,天雄半两(炮裂,去皮脐),犀角屑半两,天南星半两(炮裂),白花蛇半两(酥拌,微炒),独活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芎䓖半两,白附子半两(炮裂),川升麻半两,白术半两,白僵蚕半两(微炒),桑螵蛸半两(微炒),当归半两(锉,微炒),细辛半两,酸枣仁半两(微炒),萆薢半两,牛黄1分(研),朱砂1分(研),麝香1分(研),龙脑1分(研)。

【制法】上为末。研入生姜、牛黄等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脏中风,攻手足缓弱无力,口眼㖞斜,精神不定,行步艰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豆淋酒送下,不拘时候。

【注意】忌湿面、猪肉、羊血、毒鱼。

【摘录】《圣惠》卷三

【处方】赤箭半两,天南星半两(炮裂),白附子半两(炮裂),干蝎半两(微炒),白僵蚕半两(微炒),芎䓖半两,腻粉1钱,没药半两,地龙半两(微炒)。

【制法】上为末,以糯米饭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走疰,疼痛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5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在我们阅读完上文后可以发现赤箭丸不仅仅可以增强抵抗力还是治病的良方,我们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了解赤箭丸的特性就能很好的利用,很容易就能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哦!

赤虎丸的功效与作用


不同中药方剂的药用价值都是不一样的,只有正确的了解它们才能够很好的运用。那么你知道赤虎丸的药用价值是什么吗?

【处方】天南星(大者)、赤小豆各等分(并生用)。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湿攻注,脚踝肿痛,或筋脉牵急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淡生姜汤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四

【处方】朱砂1钱,胡黄连1钱,宣连1钱,芦荟1钱,腻粉1钱,肉豆蔻(炮)1个,巴豆21粒(麸炒黑),硫黄2钱,麝香少许。

【制法】上为末,粟米糊为丸,如萝卜子大。

【功能主治】诸般疳泻。

【用法用量】每服1岁1丸,甘草汤化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婴童宝鉴》

对于赤虎丸等很多中药方剂来说,如果改变各个中药材的数量,配比或是制作方法等,都将会得出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要严格按照医师的叮嘱服用,不要擅自更改。

赤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生活中常见的药物比较多,在对药物选择上也是不能随意的进行,对不同更多药物在疾病治疗上,也是有着不同的帮助作用,因此对药物选择也是要注意这点,那赤茯苓的功效与作用都有什么呢,这类药物在疾病治疗上,都是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吗,对这类药物选择,都是需要对它啊进行了解。

那赤茯苓的功效与作用都有什么呢,这类药物在使用上,都是讲究一些方式方法,使得药物能够发挥到很好功效,在对疾病上,也是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

赤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功效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剂。

1、开胃汤。

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2、茯苓薏米粥。

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3、茯苓薏米饼。

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4、茯苓陈皮姜汁茶。

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呕吐。

茯苓的作用

1、利尿作用

2、抗菌作用:茯苓的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茯苓对用试管法的抑菌试验结果是无抑菌作用。茯苓的乙醇提取物在体外能杀死钩端螺旋体,但水煎液无效。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另对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

4、抗肿瘤作用

通过以上介绍,对赤茯苓的功效与作用都是有着很好了解,因此在对这样药物使用上,也是可以放心进行,不过要注意的是,对这类药物使用的时候,在不懂的地方也是要进行详细咨询,使得疾病治疗,都是有着很好帮助。

赤龙丸的功效与作用


每年到了季节交替的时候,各种身体不适也就纷纷而至,补养身体的时候到了,多喝点中药方剂是很有效的,一起来看一下赤龙丸的功效和作用吧。

【处方】荆芥2两半,草乌2两半,破故纸(炒)2两半,羌活1两,白芷1两,乌豆1两,川牛膝1两,黑牵牛(炒)半两,茴香(炒)半两,紫金皮半两,川萆薢半两,川芎7钱半,木瓜3钱,独活1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土朱为衣。

【功能主治】诸般风瘫,偏正头风,风眼牙痛,气滞腰痛,腿脚肿痛,风湿脚气,走注风,鸡爪风,皮肤燥痒,风疮下疰,破伤风,瘰疬,胎前产后诸风,痈疽肿痛,气血凝滞,肾经湿痒,筋骨拘挛,肠风痔漏,风痰喘嗽,口眼㖞斜,诸痫,小儿惊风。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诸般风瘫痪,黑豆汤送下;偏正头风,川芎茶送下;风眼牙痛,薄荷汤送下;气滞腰痛,茴香汤送下;腿脚肿痛,木瓜酒送下;风湿脚气,木瓜酒送下;走注风,防风酒送下;鸡爪风,麝香酒送下;皮肤燥痒,火麻子研酒送下;风疮下疰,赤豆酒送下;破伤风,乳香酒送下;瘰疬,荆芥茶送下;胎前、产后诸风,当归酒送下;痈疽肿痛,生姜酒送下;气血凝滞,生地黄研酒送下;肾经湿痒,飞过盐沸酒送下;筋骨拘挛,松节酒送下;肠风痔漏,槐花酒送下;风痰喘嗽,生姜半夏汤送下;口眼㖞斜,木香、前胡酒送下;诸痫,朱砂、麝香酒送下;小儿惊风,朱砂、薄荷酒送下。

【摘录】《经验秘方》引江大丞方(见《医方类聚》卷二十三)

【处方】赤芍1两,地龙(去土,微炒)1两,当归1两,防风1两,五加皮1两,麝香2钱半,乳香1分,没药1分。

【制法】上为末,酒煮稀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毒走注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温酒送下。

【摘录】《元和纪用经》

【摘录】《解围元薮》卷三。为原书同卷“一粒金丹”之异名

上面介绍了赤龙丸的做法,不同的养生方剂带给我们的功效与作用是不同的,所以饮用一些方剂还是有好处的。

导赤丸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可以说是有很多的种类,导赤丸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么导赤丸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连翘120g 黄连60g 栀子(姜炒)120g 关木通60g 玄参120g 天花粉120g 赤芍60g 大黄60g 黄芩120g 滑石120g

【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甘、苦。

【炮制】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利尿通便。用于火热内盛所致的口舌生疮,咽喉疼痛,心胸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规格】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赤芍药4两,茯苓(去皮)4两,滑石4两,生干地黄(焙)半斤,木通(去节)半斤,大黄(炒)15两,山栀子仁(炒)1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排脓,内消肿毒,疏导心经邪热。主心肾凝滞,膀胱有热,小便不通,风热相搏,淋沥不宣;或服补药过多,水道蹇涩,出少起数,脐腹急痛,攻注阴间;或心肺壅热,面赤心忪,口干烦渴;及痈肿发背,血脉瘀闭;内蕴风热,五般淋疾。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食后用温热水吞下。

【摘录】《局方》卷六(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看了上文对导赤丸的介绍,我们应该明白要想让身体快些好起来不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还要在日常饮食上多加注意。

茯苓丸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是传统医学的一个分支,是中医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作用,茯苓丸就是中药方剂的一种,一起来了解了解。

【处方】茯苓 白术 椒目各30克 木防己 葶苈 泽泻各38克 甘遂80克 赤小豆 前胡 芫花 桂心各15克 芒消50克(别研)

【制法】上十二味,研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水肿胀满。

【用法用量】每次5丸,用蜜汤送下,每日一次。稍加,以知为度。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引甄权方

【处方】辰砂 石菖蒲(去须,洗)人参(去芦)远志(去心,洗,锉,炒令黄色)茯神(去木)真铁粉 半夏曲 南星(牛胆制)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120克捣取汁,和水煮糊丸,如梧桐子大,别用朱砂为衣,阴干。

【功能主治】安神定心。治惊恐心悸。

【用法用量】每服10粒,加至30粒,夜卧生姜汤下。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二

【处方】赤茯苓 人参 桂心 干姜 半夏(泡洗七次,炒黄)橘红各30克 白术 葛根 甘草 枳壳各6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妊娠恶阻,心中烦闷,头目晕重,恶闻食气,呕吐痰涎,胸腹痞闷,四肢重弱。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米饮下,一日三次。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一二

【处方】茯苓 黄连 花粉 熟地 覆盆子 萆薢 人参 元参 石斛 蛇床子 鸡肫皮

【制法】上药研细,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治消中后,腿渐细,将成肾消者。

【用法用量】每次6~9克,磁石汤下。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处方】白茯苓(去皮)3两,菟丝子5两(酒浸1宿,别捣,焙干),龙齿2两,益智(去壳)2两,破故纸(炒)2两,远志(去心)2两,人参(去芦头)2两,石菖蒲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养血气,蠲除风冷。主真元气弱,荣卫俱虚,精滑不固,神气消耗。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食前煎灯心汤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八

【处方】辰砂(水飞)、石菖蒲(去须,洗)、人参(去芦)、远志(去心,洗,锉,炒令黄色)、茯神(去木)、白茯苓(去木)、真铁粉、半夏曲、南星(羊胆制)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4两,取汁,和水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别用朱砂为衣,干之。

【功能主治】安神镇心,消风痰,止头眩。主惊悸。风历年岁,或歌或笑或哭,言语无所不及。

【用法用量】每服10丸,加至30丸,夜卧生姜汤送下。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辰砂气味苦温,入手少阴;石菖蒲气味辛温,入手少阴、足厥阴;人参气味甘温,入脾胃;远志气味辛微温,入心肾;茯神气味甘平,入心,茯苓气味同而淡渗,入脾胃;真铁粉气味咸平,入肝;半夏曲气味辛微温,入胃;陈胆星气味苦寒,入手少阴、足厥阴;生姜为引。即同治上心疾不用辛温峻利之品者,欲其专行手少阴、足厥阴二经,使得安神定心,不使药性之胜脾胃也。

【摘录】《本事》卷二

【处方】远志3两,甘草3两,茯苓3两,麦门冬3两,人参3两,当归3两,白术3两,泽泻3两,独活3两,菖蒲3两,薯蓣1两,阿胶1两,干姜4两,干地黄5两,桂3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安定心神。主虚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不知稍增至50丸,末食温酒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一

【处方】茯苓1两,吴茱萸3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饮湿。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九

【处方】白茯苓5分,黄连1两,阿胶(炒)3分。

【制法】上为末,以烧粟饭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分利水道。主小儿久新泻利,不问冷热。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粟米饮送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孔氏家传》

【处方】茯苓1两,黄芩1两,五味子半两,半夏(汤洗7遍;切,姜汁浸,焙)3分,橘皮(洗)1两,桔梗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咳,大便坚,从腹上至头发热,脉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米饮送下。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四

【处方】茯苓1两,黄连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腹痛夭纠,不能哺乳。

【用法用量】饮送下。量加。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婴孺方》

【别名】茯苓煎

【处方】茯苓4分,白术4分,椒目4分,木防己5分,葶苈5分,泽泻5分,甘遂11分,赤小豆2分,前胡2分,芫花2分,桂心2分,芒消7分(别研)。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肿。支饮上气,黄疸及脚气、消渴后成石水,腹胁坚胀,足胫浮肿,上气不得卧,口干,颈脉动,腹胀间冷,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茯苓煎(《鸡峰》卷十九)。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丸中芫花、甘遂、葶苈、芒消、椒目、防己兼走二便;佐以茯苓、白术、桂心、泽泻、前胡、赤小豆利水下气之味,深得峻药缓攻之妙。

【摘录】《千金》卷二十一引《古今录验》

【处方】赤茯苓4两,黄芩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四肢发热,逢风如炙如焚,此由阴阳气不调,阴气虚,阳气盛,以水少木能灭盛火,阳独活于外。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引《指南方》

【处方】白茯苓1两,牡荆子半两,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黄耆1两(锉),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薯蓣1两,巴戟1两,石长生3分,桂心1两,菟丝子1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牡蛎1两(烧为粉),山茱萸1两,熟干地黄1两,泽泻3分,石斛1两半(去根,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天门冬1两半(去心,焙),人参1两(去芦头),防风半两(去芦头),羌活3分,当归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丰盛体骨,光泽肌肤。主虚劳痿痹,手足厥冷,精气虚乏,骨节疼痛,头眩吐逆,腰脊强直。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

【处方】茯神1两半,牛黄5铢,菖蒲2分,远志(去心)2分,茯苓2分,人参3两。

【制法】先将5味为细末,然后入牛黄同研,再罗,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惊恐,志意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恐惧,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愈暮发,甚则狂眩。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送下,食后良久及夜卧时服。

【注意】忌醋物、羊肉、饧。

【摘录】方出《古今录验》引陈明方(见《外台》卷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十四

【处方】茯苓1两,山药1两,肉桂1两,山茱萸1两,巴戟1两,白术1两,牛膝1两,菟丝子1两,干姜3钱,细辛3钱,防风3钱,柏子仁3钱,泽泻3钱,牡丹皮3钱,附子(童便煮3次,1两1个)。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五劳七伤,两目迎风泪出,头风项强,回转不得,心腹胀满,上连胸胁,下引腰背,表里彻痛,喘息不得,饮食咳逆,面黄痿瘦,小便淋沥,阴痿不起,临炉不举,足肿腹痛,五心烦热,身背浮肿,盗汗不绝,四肢拘挛,或缓或急,梦寐惊悸,呼吸气短,口干舌燥,状如消渴,急于喜怒,呜咽悲愁。

【用法用量】每服7丸,空心盐汤送下,日2次。

【摘录】《遵生八笺》卷六

【处方】茯苓2分,菖蒲1分,远志3分,肉苁蓉3分,蛇床子3分,车前子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精有子,强志安心。主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腹酒送下。

【注意】忌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五引《千金月令》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石斛1两半,人参1两,蒺藜子(炒去角)1两,羚羊角(镑屑)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五加皮1两,酸枣仁1两半,五味子1两半,菟丝子(酒浸1宿别捣,焙)3两,云母粉2两,黄耆(细锉)1两,防风(去叉)1两,细辛(去苗叶)1两,独活(去芦头)1两,杜仲(去粗皮,炙,锉)1两,鹿角胶(炙燥)2两,槟榔(煨,锉)2两,天雄(炮裂,去皮脐)1枚,续断(锉,焙)2两,泽泻1两半,当归(锉,焙)1两半,熟干地黄(焙)3两,甘草(炙)1两,肉苁蓉(酒浸,去破皮)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诸癞脓溃,体虚气热,荣卫不清,风鼓于脉。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煎枣汤送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八

【处方】茯苓1两,茵陈1两,干姜1两,白术(熬)30铢,枳实30铢,半夏18铢,杏仁18铢,甘遂6铢,蜀椒12铢,当归12铢。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酒疸,心下纵横坚而小便赤。

【用法用量】每服3丸,空腹服,日3次。稍稍加,以小便利为度。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前凝水石散治内疸,此茯苓丸治酒疸,乃酒积渍于心下,按之纵横格指,故用蜀椒、干姜温散坚痞;枳、木、苓、半健运痰湿;杏仁、当归下气和血;甘遂、茵陈破结利水,为酒疸开辟去路也。

【摘录】《千金》卷十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白术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紫菀(去苗土)3分,栝楼根3分,泽泻半两,山茱萸1分,生干地黄(焙)1分,芍药3分,牛膝(去苗,酒浸,切,焙)3分,山芋1分,黄耆(锉)3两,甘草(炙)3分,半夏(汤洗去滑,炒)1分,独活(去芦头)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胞痹,少腹内痛。臂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温酒送下。日未愈,稍加丸数。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处方】茯苓8分,甘草7分(炙),杏仁50枚,人参7分,厚朴5分(炙),干姜7分,黄耆6分,桂心4分,当归8分,芎藭5分,干地黄8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下焦虚寒损,腹中瘀血,令人喜忘,不欲闻人声,胸中气塞而短气。

【用法用量】初服20丸,加至30丸,清白饮送下,日2次。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酢物、芜荑。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下焦真阳亏损,则胸中大气不布,而致血涩不调,瘀滞腹内,故需辛温攻补兼施,方克有济。盖参、耆、甘草不得厚朴、杏仁之宣散则滞而不行;芎、归、地黄不得姜、桂之破结,则瘀而不化;茯苓一味,不独治畜血喜忘,并守五脏正气也。

【摘录】《外台》卷六引《删繁方》

【别名】茯苓煎

【处方】茯苓1两,人参2两,桂肉2两,干姜2两,半夏2两,橘皮1两,白术2两,枳实2两,葛根屑1两,甘草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痰水,令能食,强力养胎。主妊身阻病,患心中烦闷,头重眩目,憎闻饭气,便呕逆吐闷颠倒,四肢委热,不能胜持。

【用法用量】茯苓煎(《鸡峰》卷十五)。

【注意】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糖、桃、李、雀肉、酥。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方合理中、六君、枳术、桂苓等汤,统以健脾运痰为务,妙用尤在葛根一味,鼓舞胃中清阳之气,生津止呕,不致潴积汪洋,七味白术散之发源本此,又须先服半夏茯苓汤者,攸赖细辛以搜邪散结,地黄、芎、芍以保护胎息也。

【摘录】《医心方》卷二十二引《小品方》

【处方】茯苓2两,人参2两,桂心(熬)2两,甘草2两,枳实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妊娠阻病,患心中烦闷,头眩重,憎闻饮食气,便呕逆吐闷颠倒,四肢垂弱,不自胜持。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渐加至30丸,日3次。先服半夏茯苓汤2剂,后可将服此方。

【摘录】《千金》卷二引《肘后方》

【处方】青黛、茯苓、芦荟、琥珀、川大黄(净)、赤茯苓2分(炒),钩藤皮、远志肉(姜制,炮干)、虾蟆灰3铁,九节菖蒲少许,麝香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粟米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疳,四肢瘦弱,腹胀壮热,头发干燥,时时烦渴,脊骨如锯。

【用法用量】每服10丸,薄荷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二

【处方】赤茯苓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半两,汉防己半两,紫苏子(微炒)半两,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水气面目肿,小便涩,腹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煎桑根白皮汤送下,日3次。5岁以下,减丸服之。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六

【处方】茯神3钱,芦荟3钱,琥珀3钱,川黄连(净)3钱,赤茯苓3钱,钩藤皮3钱,远志肉3钱,虾蟆灰3钱,石菖蒲1钱,麝香少许。

【制法】上为末,粟米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心疳惊疳。

【用法用量】薄荷汤送下。

【摘录】《保婴撮要》卷八

【处方】贝母6分(一作知母),栝楼根4分,茯苓4分,铅丹1分,鸡膍胵中黄皮14枚。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渴,小便数。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日3次。愈后常服甚佳,去铅丹,以蜜为丸,长服勿绝,以麦饮服。

【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见《普济方》卷一八○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6两,地骨皮6两,铁精(亦名轻铁)6两,天灵盖(浸童便2升,煮)3两。

【制法】上为末,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劳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煎汤送下,日2次。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九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泽泻1两,人参1两,桂(去粗皮)1两半,菖蒲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半两,当归(切,焙)1两,熟干地黄(焙)1两,远志(去心)1两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血气虚,精神不安,言语错谬。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人参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当归(切,焙)1两半,防风(去芦头)1两半,山芋1两半,黄耆(锉)1两半,复盆子1两半,牛膝(酒浸,切,焙)1两,人参1两,独活(去芦头)1两,山茱萸1两,芎藭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两,芜荑(熬)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藁本(去苗土)1两,桂(去粗皮)1两,泽兰1两3分,熟干地黄(焙)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劳气,四肢少力,月候不调,脐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3两,半夏(汤洗去滑)2两,生姜(切,焙)2两,昆布(洗去咸,焙)5两,海藻(洗去咸,焙)5两,桂(去粗皮)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杏仁大。

【功能主治】气结喉中,蓄聚不散成瘿。

【用法用量】常含化1粒,细细咽津,令药气不绝。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5两,芍药5两,当归(切,焙)5两,枳壳(去瓤,麸炒)5两,白术5两,人参5两,大麻仁3两,大黄(锉)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空心煎茅根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五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2两(食不消,多饮者加1倍),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有风者3分加1倍),山茱萸2两(腹痛者3分加1倍),杜仲(去粗皮,酥炙,锉)2两(腹中游气者3分加1倍),泽泻2两(有水气者3分加1倍),山芋3两(头风者加1倍),桂(去粗皮)6两(颜色不足者3分加1倍),细辛(去苗叶)3两(目视[目巟][目巟]者3分加1倍),石斛2两(阴湿痒者3分加1倍),肉苁蓉(酒浸,去皴皮,炙)3两(身痿加1倍),黄耆(锉)4两(体疼者加1倍),熟干地黄2两(焙,色萎黄者3分加1倍)。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不足,小便淋沥,少腹(疒丂)痛,脐腹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腹、温酒或米饮送下,日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半两,远志(去心)半两,防风(去叉)半两,人参半两,柏子仁(微炒,研)半两,牡蛎(烧令赤)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龙骨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并同枣肉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劳热,恐畏不安,精神闷怒,不能独卧,志气错越。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温酒送下。夜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赤芍药1两,柴胡(去苗)1两,百合1两,诃黎勒皮1两,羚羊角(镑)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防风(去叉)1两,菊花1两,郁李仁(去皮,炒)1两半,大麻仁(研)4两,生干地黄(焙)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热攻头面虚浮,心下满闷,烦躁热渴,腰胯酸疼,咳逆咽干,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麦门冬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二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半,熟干地黄(焙)1两半,羚羊角(屑)1两,当归(切,炒)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桑上寄生(锉,炒)1两,延胡索(粳米炒,米熟用)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蓐劳,寒热羸瘦,骨节酸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或米饮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处方】赤茯苓1两,细辛5钱,泽泻5钱,肉桂5钱,紫菀茸1两,附子(炮)3钱,生地黄1两,牛膝(酒浸)1两,山茱萸肉5钱,干山药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胞痹,小腹、膀胱按之内痛。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食前米饮、临卧温酒送下。

【各家论述】此方虽以茯苓通利为名,全赖牛膝、地黄、山茱、山药调补津液为主,更需桂、附之辛,以行牛膝、地黄之滞,深得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之旨。其用紫菀者,上滋化源,下利膀胱也。妙用更在细辛一味,开发上窍,专主上为清涕而设。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四

【处方】赤茯苓1两,人参1两,桂心1两,干姜(炮)1两,半夏(泡,洗,炒黄)1两,橘红1两,白术(炒)2两,甘草(炒)2两,枳壳(麸炒)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妊娠烦闷,头晕,闻食吐逆,或胸腹痞闷。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米饮送下,日3次。

【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一

【别名】茯神丸

【处方】茯神8钱,远志(去骨)8钱,茯苓8钱,朱砂3钱。

【制法】猪心1个,用早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经来狂言,触怒,逆血攻心,不知人事。

【用法用量】茯神丸(《女科秘要》卷三)。

【摘录】《宁坤秘籍》卷上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3分,陈曲(炒)1两,赤石脂3分,黄连(去须)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黄柏(去粗皮)3分,干姜(炮)3分,当归(切,焙)3分,龙骨3分,甘草(炙)半两,人参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痢不止,脾胃虚弱,食饮不消化,腹鸣(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处方】赤茯苓(去粗皮)1两,当归1两,黄连(去须,炒)1两,黄柏(去粗皮)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赤痢及赤白痢。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肉豆蔻仁(炮)1两,人参1两,白术1两,干姜(炮)1两半,桂(去粗皮)半两,诃黎勒(炮,去核)半两,甘草(炙)2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上气腹胀,脾胃不和,心胸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3分,木瓜1枚半(切),桂(去粗皮)半两,木香半两,诃黎勒皮半两,吴茱萸(汤洗,焙干,炒黄)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白术半两,干姜(炮)半两,高良姜半两,人参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

【制法】上药除木瓜外,为末,先将木瓜饭上蒸熟,研如膏,次入诸药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心腹胀急,不思饮食,干湿霍乱,泄泻转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煎人参、茯苓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处方】牛膝、当归、白术、黄耆、肉桂、独活各等分。

【功能主治】产后发喘,四肢浮肿;妇人产后遍体疼痛,腰背不得转侧,手脚不得动摇,身热头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薤白7寸,水煎服。

【摘录】《观聚方要补》卷九引《经验良方》

【处方】五倍子(去瓤)4两,莲肉1两,龙骨(煅)1两半,左顾牡蛎(煅)2两,茯苓2两。

【制法】上为末,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三消渴疾。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盐汤送下。仍兼服灵砂黑锡。

【摘录】《医方大成》

【处方】赤茯苓(去皮)、川黄连(去须)、枳壳(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婴儿初生,恶秽入腹,腹满气短,不能饮乳。

【用法用量】每服1丸,乳汁调灌下。

【摘录】《直指小儿》卷一

【处方】白茯苓。

【制法】上为末,在了解了茯苓丸这味方剂之后,我们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试一试。相信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八毒赤丸的功效与作用


最近食用中药方剂的人开始越来越多,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八毒赤丸,那么八毒赤丸的功效作用呢?如果不清楚的话,就来看一看下面这篇文章吧。

【别名】李子豫赤丸、八毒丸、杀鬼杖、斩鬼丹、杀鬼杖子

【处方】雄黄(研)1两,真珠(研)1两,礜石(泥裹烧半日)1两,牡丹皮1两,巴豆(去皮心,熬)1两,附子(炮)1两,藜芦(炙)1两,蜈蚣1枚(炙,去足)。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五尸症积,及恶心痛、蛊疰、鬼气,无所不疗,鬼疰病。

【用法用量】李子豫赤丸(原书同卷)、八毒丸(《圣济总录》卷一○○)、杀鬼杖(《卫生宝鉴》卷二十)、斩鬼丹、杀鬼杖子(《不居集》下集卷十六)。

【注意】忌猪肉、狸肉、芦笋、生血等物。

【临床应用】1.鬼疰:入国信副使许可道到雄州,请予看脉。予诊之,脉中乍大乍小,乍短乍长。此乃气血不匀,邪气伤正。本官说:在路到邯郸驿中,夜梦一妇人,着青衣,不见面目。用手去胁下打了一拳,遂一点痛,往来不止。兼之寒热而不能食,乃鬼击也。予曰:可服八毒赤丸。本官言:尝读《名医录》中,见李子豫八毒赤丸,为杀鬼杖。予遂与药三粒,临卧服,明旦下清水二升,立效。又进白海青陈庆玉第三子,因昼卧于水仙庙中,梦得一饼食之,心怀忧思,心腹痞满,饭食减少、约一载有余,渐渐瘦弱,腹胀如蛊,屡易医药及师巫祷之,皆不效,又不得安卧,召予治之。予诊之,问其病始末,因思之:此疾既非外感风寒,又非内伤生冷,将何据而医?予思李子豫八毒赤丸颇有相当,遂合与五七丸服之,下清黄涎斗余,渐渐气调,而以别药理之,数月良愈,不二年身体壮实如故。

【摘录】《古今录验》引《胡录》,(见《外台》卷十三)

在了解了八毒赤丸这味方剂之后,我们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试一试。相信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赤茯苓与白茯苓的区别


赤茯苓,也是我们常说的土茯苓,赤茯苓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药材,赤茯苓对人的身体有滋补的效果,吃赤茯苓有提高身体的效果,但是茯苓有很多种,茯苓有土茯苓,还有赤茯苓,每种不同类型的茯苓吃了对身体的滋补效果也是不同的,吃茯苓可以用来炖汤,茯苓还可以用来当成药物吃,那么赤茯苓和白茯苓的区别有哪些?

土茯苓主要用于梅毒,清热利湿攀援状灌木。根茎块根状,有明显结节,着生多数须根。茎无刺。单叶互生;革质,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6~20厘米,宽1.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下面常被白粉,基出脉3~5条;叶柄长1~2厘米,略呈翅状,近基部具开展的叶鞘,叶鞘先端常变成2条卷须。

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腋生,花序梗极短;小花梗纤细,基部有多数宿存的三角形小苞片;花小,白色,直径约4毫米;花被裂片6,2轮;雄花的雄蕊6,花丝较花药短,退化雌蕊缺;雌花的退化雄蕊线形,子房上位,3室,柱头3歧,稍反曲。浆果球形,直径6~8毫米,红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白茯苓健脾利水,主要用于健脾,治疗胃病和水肿.都没有毒,外用,不会有副作用.白茯苓成块状,土茯苓成刀切大片状,分红白两种,红的作用较好,云苓有健脾祛湿的功效,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

多孔菌科茯苓的干燥菌核。7~9月采挖,除去泥土,堆置“发汗”后,摊开晒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出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茯苓皮、赤茯苓、茯苓片。[产地分布]主产于湖北、安徽、河南、云南、贵州、四川等省,现在很多地区大量人工栽培。[药材特征]

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至黑褐色,有明显隆起的皱纹,表面偶见有白色菌丝。体重,质坚实,不易破裂,断面不平坦,显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饮片常加工为赤茯苓;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饮片加工成白茯苓或称茯苓片。

赤茯苓和白茯苓的区别就是我们上面介绍的这些,白茯苓和赤茯苓一样都有对身体好的效果,大家如果不知道的话可以试试,看看哪种茯苓对自己的身体好,那么这样的情况下来自己才可以吃到最健康,对自己身体最有利的茯苓,吃茯苓的时候还要注意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药物的用量。

白术茯苓丸的功效与作用


白术茯苓丸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对很多疾病都有不错的效果,白术茯苓丸可以说是医者喜用,患者乐意接受的一味方剂,但运用不当,服食方法不对,疗效会减弱。下面来谈谈白术茯苓丸的主要功效与服用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

【处方】白术6两,赤茯苓(去皮)2两,干姜(炮)2两,肉桂(去粗皮)2两,半夏(汤洗7次)2两,人参(去芦头)2两,枳实(去瓤,麸炒)2两,肉豆蔻(面裹煨香)2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神曲辗细,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胸膈痞闷,心腹胀满,干哕噫酸,饮食不化,肠鸣泄泻,酒癖停饮,呕吐痰沫,头目昏运。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六

【处方】白茯苓半两,白术半两(白者),天南星1两,白附子1两,白矾3分,半夏3两(并生用)。

【制法】上为细末,白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三焦气涩,停痰不清,胸膈痞闷,腹胁胀满,咳嗽涎甚,咽嗌干痛,心忪悸动,头目眩运,寒热时作,肢节疼痛,呕吐清水,神昏多倦,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以上就是白术茯苓丸的一个介绍, 希望通过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对于这一个养生方剂的选择问题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们运用一些比较科学的方法去,帮助自己达到养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桂枝茯苓丸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茯苓丸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药了,那么大家了解这样的一种药物的功效吗,它能够很好的活血化瘀,特别是治疗女性有癥块,产后出现的恶露不尽的现象是很有很好的效果的,这样的药物是用茯苓,桂枝,桃仁,牡丹制成的,它们都是常见的药材,下面我们来看看桂枝茯苓丸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茯苓丸的功效与作用是很多的,特别是活血化淤的效果很好,能够很好的调理内分泌失调的现象,现在很多女性都会出现内分泌失调的现象,这是要能够及时的去调理的,避免一些严重的危害。

作用

镇痛

本方小鼠100g/kg口服或10g/kg皮下注射,可使其热板致癌反应潜伏期明显延长,且作用持续时间可延长到注射后4小时,另外上剂量本方,对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方及其单味药物芍药、丹皮、桃仁均有镇痛作用。

镇静

本方100g/kg口服10g/kg皮下注射,均可明显抑制小鼠的自发活动,同时也可提高巴比妥阈下催眠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百分率,并且可明显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间,本方及其单味药桂枝。芍药及丹皮均有镇静作用。

抗肿瘤

本方2g同麦秆半纤维素B和卵白糖肽的葡萄糖液(WOG)混合口饲小鼠,共90日,对甲基胆蒽诱发皮下癌的小鼠生存时间无延长作用,但能完全抑制脾的淀粉样变性,如果将本药与灵芝一起和WOG合用,则可使给药组小鼠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调节内分泌

对于“激素型血瘀证”模型鼠的肾上腺萎缩,血中皮质激素水平降低及ACTH试验反应性降低等有一定改善作用,认为本药可能对垂体-肾上腺皮质有一定保护作用。但临床上发现妇产科患者服本药后,卵泡素及雌二醇量增加,并认为临床疗效与其雌激素样活性有关。

改善血液流变性

1.降低血粘度:本方2g/kg静注或6g/kg口服家兔1.5小时后,全血还原比粘度、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浓度均明显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减少。

2.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通过对老龄大鼠的研究发现,老龄大鼠高比重的红细胞增加,变形能力降低,而本方能抑制其变形能力下降,给老龄大鼠负荷胆固醇,使红细胞变形能力再降低,本方仍有明显的抑制其降低之功能。

对于桂枝茯苓丸的功效与作用大家应该知道了吧,它的功效是很多的,特别是对女性朋友来说是很好的一种药物了,调节内分泌的效果很好,内分泌失调的现象是要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的,长期的内分泌失调会引起很多的疾病。

赤茯苓丸的功效与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