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松子的作用和功效与作用

和中煎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不怕工资低,就怕命归西。不怕挣钱少,就怕死得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养生这种件越来越关注,勿以善小而不为,养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积累。进行中医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和中煎的功效与作用,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你知道和中煎吗,相信有许多人都有接触过,因为和中煎的用途是比较广泛的。和中煎里面包含有几种不同类型的中药材,对人体的健康十分的有益处,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槟榔1两,木香1两,橘皮1两,青皮1两,神曲1两,麦蘖1两,茯苓1两,半夏1两,人参班两,白术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姜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匀气宽中,宣通壅滞,调顺三焦,快利胸膈,温养脾胃,消化宿谷。主脾胃怯弱,饮食易伤,噎痞胀满,心腹刺痛,噫腐吞酸,呕逆恶心,及妊娠中虚痰逆,食饮化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

【摘录】《鸡峰》卷二十

总得来说和中煎就是一种对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疗效的中药制剂,因此在临床的应用可以说是非常 广泛的,因为采用的是纯天然的中药材制成,副作用很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yS630.Com相关推荐

和中丸的功效与作用


疾病发生的时候真的是很可怕的,人们总是为自身的健康状况担忧,所以很有必要在平时积累一些医药知识以备不时之需,中药方剂由于对人体的副作用极小,成为了首选。和中丸就是这样的一种,你对它了解吗?

【处方】白术72克 厚朴60克 陈皮48克 半夏(泡)30克 槟榔15克 枳实15克 甘草12克 木香6克

【制法】上药用生姜自然汁浸蒸饼为丸。

【功能主治】治下痢,泄泻,气滞湿阻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水送下,空腹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二

【处方】白术(陈土炒)120克 扁豆(炒)90克 茯苓45克 枳实(面炒)60克 陈皮90克 神曲(炒黑)麦芽(炒)山楂(炒)香附(姜汁炒)各60克 砂仁45克 半夏(姜汁炒)30克 丹参(酒蒸)60克 五谷虫(酒拌,炒焦黄色)90克

【制法】荷叶1叶,煎水迭为丸。

【功能主治】治鼓胀,痞积。

【用法用量】每日上午、下午开水送服6克。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处方】厚朴1两(炒),白芍1两(酒炒),苍术1两(土炒),广木香3钱,陈皮1两,砂仁3钱(去壳),青皮5钱,真神曲1两(炒),甘草5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食伤脾胃,有似疳痞之症,腹痛呕吐泄泻,或吐虫食,或受冷气冷物。

【用法用量】每服1丸,淡姜汤化下。

【摘录】《幼科直言》卷四

【处方】良姜4两,乌梅肉1两,白茯苓1两,甘草1两,苍术1两,干姜半两,神曲半两,小麦蘖半两,茴香1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寒气积聚,饮食减少,肢体倦怠。

【用法用量】每服1粒,以米汤嚼下,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五引《十便良方》

【处方】台白术2两,云茯苓2两,生甘草5钱,奎白芍2两,制首乌2两,银柴胡2两,知母2两,淮山药2两,地骨皮2两,使君子2两,生香附2两,木香1两5钱,川朴2两,陈广皮2两,油青皮2两,南楂肉2两,花粉2两,枳实2两,莱菔子2两,缩砂仁1两5钱,淡黄芩4两,柴胡4两5钱,木通2两,车前子2两,台乌药2两,泽泻2两。

【制法】上药各炒,共为细末,用瓷瓶收贮,每于用时即将饴糖打糊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和中理气,消痰祛湿。主

【用法用量】老年及小儿服1丸,多则2丸,饭后服。

【摘录】《青囊秘传》

【处方】鸡腿白术(去芦)4两,山楂2两,白芍药(炒)1两,黄连(姜汁炒)5钱,陈皮(淡盐汤煮干)1两,山药2两,香附子5钱。

【制法】上为细末,神曲打糊为丸。

【功能主治】脾胃病。

【用法用量】饭后白滚水送下。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五

【处方】藿香叶1两,人参1两,陈皮1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白术2两,白茯苓(去皮)2两,半夏2两(汤洗,生姜汁浸),巴豆2钱半(与陈皮同炒焦,不用巴豆)。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和中顺气,升降阴阳,消痰止呕,长肌退困,美进饮食。主脾胃怯弱,阴阳不和,三焦气涩,心腹痞闷,呕逆痰甚,头目不清,困倦少力,饮食减少,肌体瘦瘁,肢节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煎生姜汤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三

【处方】人参1钱,干生姜1钱,橘红1钱,干木瓜2钱,炙甘草3钱。

【制法】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补胃进食,理气消痰。去湿滞,厚肠胃,调和脾胃,补益中气。主脾虚胃弱,纳少脘痞,干呕吞酸,或肿满。服寒药脾胃虚弱。久病虚弱,厌厌不能食。鼓证肿满初起,或因郁而成者。胃弱痞积,脾胃病纳少化迟。

【用法用量】《医学六要》有白术。

【各家论述】《脾胃论注释》:方中人参补气,又用橘红利气,则补而不滞,利而不耗;重用炙甘草配干生姜,辛甘阳药有温脾助运的功用;配木瓜酸以敛阴,有养胃生津的效力。蒸饼为丸,有养脾胃消食化滞的作用。

【摘录】《脾胃论》卷下

【处方】干姜2钱,干生木瓜3钱,炙甘草2钱,陈皮4钱,人参2钱,白术3钱,益智仁2钱。

【制法】上为末,用汤浸炊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胃进食。主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食前温水送下。

【摘录】《东垣试效方》卷一

【处方】青皮3两,苍术2两5钱(米泔水炒),山楂(净肉)2两,枳实2两(麸炒),香附米2两(炒),陈皮2两,神曲2两(炒),厚朴2两(姜炒),甘草4两(生)。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饮食停滞,胸膈饱闷。

【用法用量】大人2钱重1丸,小人1钱或5分重1丸。寒则生姜汤化下;火则灯心汤化下;常服滚白水化服。

【摘录】《痘疹一贯》卷六

【处方】牵牛1两,官桂1分,大黄半两,红皮半两,黄芩半两,茴香半两,木香1分,滑石2两。

【制法】上为末,滴水和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宽膈美食,消痰止逆。主一切风壅,口燥舌干,咽嗌不利,胸胁痞满,心腹痛闷,小便赤涩,大便结滞,风气拂郁,头目昏眩,筋脉拘急,肢体疼倦。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生姜汤送下,温水亦得,1日3次。

【摘录】《宣明论》卷四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干姜(炮)3两,甘草(炙)1两,木香1两,茴香子(炒)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沉香半两(炙),藿香叶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汤浸炊饼和丸,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宽中脘。主脾胃冷热气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1丸,白汤送下,食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处方】黄连(炒)5钱半,陈皮5钱半,泽泻2钱,车前子2钱,白茯苓2钱,山药2钱,白术2钱,木香2钱,石莲肉2钱,肉豆蔻(面包,火煨)2钱,干姜(炒)2钱,人参2钱。

【制法】共为末,醋糊丸。

【功能主治】小儿赤白痢。

【用法用量】陈米饮送下。

【摘录】《片玉心书》卷四

【处方】广皮4两,白术3两,肉桂3钱,薏苡仁2两,川椒3钱,泽泻1两,白茯苓2两,砂仁2两,车前子1两,炮姜5钱。

【制法】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和中。主

【摘录】《慎斋遗书》卷五

【处方】木香1两,沉香1两,白豆蔻1两,砂仁1两,槟榔1两,枳实(去瓤)1两,蓬术(去皮)1两,当归(酒浸)1两,木通(去皮)1两,黄芩(去腐)1两,黄连1两,大黄4两,郁李仁(去皮)1两,猪牙皂角半两。

【制法】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气,益肾水,消肠胃中积滞,调三焦气,开胸膈痞满,润大便,清小便,进美饮食。主心腹闷痛,筋脉拘急,肢体闷倦。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茶清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八

【处方】白术5钱,白芍药3钱,缩砂仁3钱,半夏3钱,桃仁2钱,黄连2钱,神曲2钱,橘皮2钱,当归3钱,僵蚕1钱,人参1钱,甘草(炙)1钱。

【制法】上为末,蒸饼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生姜汤送下。

【摘录】《杏苑》卷六

【处方】苍术(米泔浸,炒)4两,橘红(姜汁拌,晒)4两,黄芩4两(酒炒),半夏(姜矾制)3两,香附3两(醋炒)。

【制法】上为末,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湿痰症。

【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白滚汤送下。

【摘录】《玉案》卷三

【处方】陈皮1两5钱,厚朴1两5钱,枳壳1两5钱,麦芽1两5钱,山楂肉1两5钱,白茯苓1两,白术1两,神曲3两。

【制法】上为末,神曲打糊为丸。

【功能主治】小儿痘后,伤食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滚白汤送下。

【摘录】《玉案》卷六

【处方】当归(酒洗)1两,桃仁(去皮)1两,香附(童便炒)1两,莪术(醋炒)5钱,三棱(醋炒)5钱,赤芍药5钱,沉香末5钱,槟榔5钱,降香末5钱,乳香5钱,没药5钱,甘草5钱,麝香(火酒浸化)5钱,木香4钱,地鳖虫4钱,乌药2钱,枳壳2钱,延胡索6钱,苏木6钱,姜黄6钱,炙鳖甲8分,牡丹皮8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损伤后瘀血壅滞不散,肿痛青紫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腹陈酒送下。

【摘录】《少林寺伤科秘方》

看完了本文对和中丸的介绍之后,大家是不是在碰到类似的症状时学会去应用了呢,其实中药相比西药来说更加的治本,这也是很多时候人们往往都会选择中医的缘由。

和中散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治疗疾病,很多人会选择中医来调理,事实也证明中医调理时间虽然长了些,但效果是很不错的,今天就为大家推荐一种疗效非常好的中药方剂和中散,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厚朴(去皮.姜炙)六两,白术三两,干姜(炮)、甘草(炙),各二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脾胃不和,呕逆恶心,冷热不调,减食泄泻,腹痛肠鸣,少力嗜卧。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水八分盏,生姜二片,煎六分,去滓,稍热服,乳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附子(炮7度,水淬,去皮脐,为末)1两,黄连(去须,为末)1两,乳香(研)1分。

【功能主治】冷热痢,腹痛里急。

【用法用量】上3味,如患冷热痢,取黄连半钱,附子半钱、乳香1字,以陈米饮调下,未止再服,以青橘皮汤调下;如患赤痢,附子末半钱、黄连末1钱、乳香1字;如患白痢,黄连末半钱、附子末1钱、乳香1字,米饮调下,未止以黑豆7粒煎汤止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处方】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生姜制)、甘草(炙)各等分(一方有藿香叶减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痰逆胃虚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生姜3片,大枣1个,同煎至6分,温服。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处方】人参(切,去须,焙)、白茯苓、白术、甘草(锉,炒)、干葛(锉)、黄耆(切,焙)、白扁豆(炒)、藿香叶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和胃气,止吐泻,定烦渴。主小儿腹痛吐泻,烦渴厌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干枣2个(去核),生姜5片,煎8分,食前温服。

【摘录】《阎氏小儿方论》

【别名】和中汤

【处方】厚朴(去皮,姜炙)6两,白术3两,干姜(炮)2两,甘草(炙)2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不和,呕逆恶心,冷热不调,减食泄泻,腹痛肠鸣,少力嗜卧。

【用法用量】和中汤(《医统》卷八十九)。

【摘录】《局方》卷十

【处方】人参(去芦)1两,白扁豆(炒,去壳)1两,白茯苓(去皮)1两,川芎1两,缩砂仁1两,香附子1两,半夏(汤浸,煮透,锉,焙干)1两,甘草1两,肉豆蔻7钱,诃子(去核)7钱。

【功能主治】和胃气,进饮食,悦颜色,理风痰。主小儿久病才愈,面黄清瘦,神昏气弱,脾胃未实,食物过伤,停饮生痰,留滞中脘,耗虚真气,或成吐泻。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2片,大枣1个,煎7分,空心温服,或不拘时候。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藿香(去土)1两,白豆蔻1两,人参(去芦)1两,木香半两,丁香半两,干姜(炮)半两,厚朴(去皮,生姜制)半两,甘草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三焦不调,停寒膈上,吐泻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小盏,入生姜3片,煎至6分,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别名】和中汤

【处方】茯苓1分,石莲肉1分,藿香半分,人参半分,天麻半分,白扁豆(制)半分,木香半分,白术半分,甘草(炒)半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和胃气,止吐泻。主

【用法用量】和中汤(《袖珍小儿》卷二)。《袖珍小儿》本方用法:上锉散。每服二钱,加生姜、大枣煎服。

【摘录】《直指小儿》卷一

【处方】干姜1两,厚朴(去皮,炙制)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阴阳不和,清浊相干,霍乱吐利,壮热烦渴,胸膈痞闷,腹胀满,面色青白,手足厥冷,困顿多睡,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水8分,生姜3片,同煎至3分,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五

【处方】藿香5钱,枳壳(麸炒)5钱,陈皮5钱,甘草5钱,厚朴(姜制)3钱5分。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五色泻痢。

【用法用量】每服1-2钱,红枣煎汤调服。

【摘录】《袖珍小儿》卷九

【处方】炮姜4两,肉桂2两,吴茱萸2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上通下达,安胃和中。主中寒腹痛,或寒泻清水,或饮食伤,嗳麸气,或久痢虚寒。臌胀属虚寒者。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丸剂,名“和中丸”(见《风劳臌膈》),方用干姜四两(切片,分四份:一份用人参一两煎汤拌炒汁尽,一份用青皮煎汁拌炒,一份用紫苏煎汤拌炒,一份用陈皮煎汤拌炒,各炒焦黑)、肉桂二两(分三份:一份用益智仁三钱煎汤拌炒,一份用小茴香二钱同煎,一份用破故纸同煎)、吴萸一两(分二份:一份用苡仁一两煎汤炒,一份用盐三钱同浸炒),共为末,苏叶煎汤,打神曲糊丸。随症轻重,作汤送下;虚者人参汤下。《慎柔五书》本方用法:每服五分,用苦烈好大酒一杯,炖半热调下。

【摘录】《慎斋遗书》卷五

【处方】厚朴(姜汁制炒)1钱半,人参1钱,白术1钱,茯苓1钱,干姜(炮)6分,甘草(炙)6分。

【功能主治】小儿中焦停寒或夹宿食,痘疮欲出来出而吐利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准绳·幼科》卷四

【处方】人参1两(去芦),白茯苓1两(去皮),白术1两,黄耆1两(去芦),甘草半两(微炒),白扁豆半两(姜汁浸1宿,蒸过,去皮,焙干,微炒),木香1分(煨),藿香叶半两(去梗),缩砂仁半两,半夏1两(汤泡洗7次)。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补脾胃,解劳倦,退热止呕,消痰进食,轻健四肢。主

【用法用量】每服2大钱,用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1个(去核),煎至6分,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五引《卫生家宝》

上面是关于和中散这种中药方剂的一个简单的介绍,通过这些我们可以了解到和中散中含有各种各样的营养元素,对于治疗和预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关人士的指导下食用。

和中饮的功效与作用


方剂就是治病的药方。中药方剂涵盖了人体各个系统的调理,并对其有显著地疗效。和中饮就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剂,你了解它的功效吗?

【处方】陈皮1钱,白术1钱,茯苓1钱,白芍药1钱,草果仁7分,甘草3分,陈仓米2钱,砂糖3钱,粟壳(醋炙)1钱5分,乌梅1个。

【制法】上细切,作1服。

【功能主治】补中健脾,止滑脱。主痢疾不分赤白久近。

【用法用量】《杏苑》有苍术,无陈仓米。

【注意】发热,噤口不食者不可服。

【摘录】《医学正传》卷三

【处方】茯苓1钱半,陈皮1钱半,半夏(汤泡,炒黄)1钱半,厚朴(姜制)1钱半,山楂肉1钱,白扁豆(炒)1钱,甘草5分,砂仁7分。

【功能主治】妊娠恶阻,饮食停滞,胸膈胀闷。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叶氏女科》卷二

在了解了和中饮这味方剂之后,我们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试一试。相信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和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和中汤怎么吃?想必不少人对和中汤的功效与作用都有所耳闻,但是如何用和中汤来治愈疾病却是不太清楚的。今天就带着大家看看它是如何结合养生。

【处方】白芍1钱5分,厚朴1钱5分,枳壳1钱5分,藿香1钱5分,青皮1钱,砂仁8分,广木香8分,生甘草6分,干姜6分,黄连6分。

【功能主治】痢疾,不甚实甚虚,不偏寒偏热,不问赤白。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家庭治病新书》

【处方】扁豆1钱半(炒),云苓1钱,白芍1钱(炒),青皮5分(炒),蔻米5分(炒),谷芽1钱(炒),神曲1钱(炒),滑石3分,白术1钱(炒),生草5分。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受伤,内有积滞,小便不利,身体发烧,肚腹按硬而兼泻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揣摩有得集》

【别名】和中散

【处方】人参5分,茯苓5分,甘草5分,白术8分,半夏8分,陈皮1钱,藿香1钱,砂仁1钱。

【功能主治】小儿痘疹,虚吐不止。

【用法用量】和中散(《疡医大全》卷三十三)。

【摘录】《准绳·幼科》卷五

【处方】青皮、厚朴、枳壳、芍药、藿香、白术、苍术、砂仁。

【功能主治】小儿伤于饮食湿面之物,患泄痢,稍后重,赤白相交,一身无热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幼科证治大全》

【处方】理中汤加茯苓、陈皮、半夏、蔻香、砂仁。

【功能主治】痘疮,饮水而腹痛,虚呕不止。

【摘录】《治痘全书》卷十三

【处方】白术(米泔水浸,炒)8分,白芍(酒炒)6分,当归身7分,陈皮5分,甘草6分,熟半夏6分,柴胡6分,防风6分,白茯苓7分,干葛8分,牡丹皮5分,桔梗7分。

【功能主治】微表,和中安胃。主痧痘,大吐大泻而后见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红枣2个,水2钟,煎服。

【摘录】《活幼心法》卷七

【处方】橘红1钱5分,半夏1钱,茯苓1钱,神曲1钱,香附1钱,甘草5分,青皮5分,缩砂仁7枚,草豆蔻5分。

【功能主治】因气感饮食,时作胃腹疼痛;或胃脘当心痛,按之不得,属实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生姜3片,水煎熟,食前温服。

【摘录】《杏苑》卷六

【处方】人参、当归、枳壳、甘草、木通。

【功能主治】痘后患痢,用黄连解毒汤后,脓血尽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片玉痘疹》卷十二

【处方】当归身(酒洗)、白芍(酒炒)、白术(去芦)、茯苓(去皮)、陈皮、黄连(有红多者加)、黄芩(炒)、甘草、木香少许。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虚劳,赤白痢疾,或腹痛,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水煎,食前温服。如久不止,更兼服实肠散。

【摘录】《回春》卷四

【处方】白术2钱,厚朴2钱,陈皮1钱半,半夏1钱半,枳壳5分,炙草4分,砂仁4分,木香2分。

【功能主治】恶食,胸实痞,有积者。

【摘录】《嵩崖尊生》卷九

【处方】人参1钱,当归1钱,茯苓1钱,白术1钱5分(土炒),扁豆2钱,丁香3分,藿香3分,陈皮3分,炙甘草4分。

【功能主治】产后7日内,曾服生化汤3-4帖,血块不痛,呕不纳谷。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

【摘录】《胎产心法》卷下

【处方】白术4两,橘皮(黄者),厚朴2两半,人参、茯苓,甘草1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调适阴阳,通流荣卫,养脾胃,进饮食。主胁肋胀满,呕逆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入生姜煎至7分,空心温服。

【摘录】《鸡峰》卷二十五

【处方】人参1两半,白术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虚冷,吐利,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3、4岁儿每服1钱匕,水半盏,同煎至3分,去滓,带热服,至夜可3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处方】人参1钱,白术1钱,陈皮1钱,半夏1钱,茯苓1钱,甘草5分,黄连1钱半(姜炒),大枣2枚。

【功能主治】虚火嘈杂。

【用法用量】上加粳米1撮,以水1盏半,煎至8分,温服。

【摘录】《医统》卷二十四

上面介绍了和中汤是怎样制作出来的,饮用和中汤可以帮助我们治疗一些方面的问题。但是想要体会到方剂带来的好处或是功效,只有去食用它们才知道哦。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呢。

藿香和中丸的功效与作用


用过或者听说过藿香和中丸的朋友也许对这个词比较熟悉。其实藿香和中丸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配方就是几种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中药材,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藿香叶1两,丁香半两,人参1两半,白术2两,白茯苓(去皮)2两,半夏(生姜制作曲)2两,陈皮1两(不去白),巴豆(去皮)2钱半(与陈皮同炒令巴豆黑色,拣去巴豆不用,只用陈皮)。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痰食不消,胸膈痞闷,头目昏痛,呕吐酸水,或心腹满痛,怠堕嗜卧,痃癖气块。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对于藿香和中丸等很多中药方剂来说,如果改变各个中药材的数量,配比或是制作方法等,都将会得出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要严格按照医师的叮嘱服用,不要擅自更改。

黄连和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黄连和中汤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中药方剂,对很多疾病都有不错的疗效,不过对于它的食用有着一些方式方法,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黄连1钱(吴萸7分拌炒),姜半夏1钱5分,茯神3钱,陈皮1钱,炙甘草5分,防风1钱5分,苍术1钱(米泔浸,炒),桂枝1钱,白芍(酒炒)2钱,干姜1钱,神曲2钱,藿香2钱。

【功能主治】湿霍乱。吐利并作,腹痛如绞,肢冷,汗出口渴。

【用法用量】加竹茹1团,乌梅1枚,水煎,温服。

【注意】如病者得药即时吐出,切勿畏为不受,宜续渐灌下,随吐随灌,以止为度,使胃气一醒,自然渐愈。

【摘录】《医方简义》卷二

通过上面对黄连和中汤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对中医方剂非常推崇这话不假,方剂从古代便伴随人们一直到现在。到了现在,各种各样的方剂也被人们研究出来,并且大受人们的喜爱。这些非传统的方剂,不仅天然无公害,而且还有这很好的养生功效呢。

和中茵陈汤的功效与作用


相信很多朋友的身体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那种不适的感觉是最痛苦的事情,怎么样能改善这样的现象呢?中医方剂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和中茵陈汤的制作方法。

【处方】当归2钱,茯苓2钱,白术1钱,广皮1钱,厚朴1钱,木香5分,砂仁1钱,茅术1钱,山栀1钱5分,茵陈3钱,萆薢2钱,车前2钱。

【功能主治】谷瘅。乃脾胃不和,食谷则眩,谷气不消,胃中浊气下流,小便不通,湿热入于膀胱,身体尽黄。

【用法用量】生谷芽2钱,熟谷芽2钱,生苡仁5钱,熟苡仁5钱,煎汤代水。

【摘录】《医醇剩义》卷三

通过小编介绍的和中茵陈汤的详解,大家是不是对和中茵陈汤更有了解了呢?如果没有很了解的话,大家可以多看几遍哦,和中茵陈汤的功效与作用还有很多,适量的服用还是挺好的,可以使身体更健康呢。

解郁和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解郁和中汤,我想有些人可能听说过,甚至服用过,但是有些人就是没有听说过了。没有听说过的没关系,接下来我就来给大家好好讲讲什么是解郁和中汤。

【处方】陈皮(去白)3,6克 赤茯苓3克 半夏2.4克 青皮(去瓤,醋炒)1,5克 香附末(童便炒)3克 枳壳(麸炒)3克 栀子3克 黄连(姜汁炒)2.1克 神曲(炒)2.1克 厚朴(姜炒)2.1克 前胡2.4克 苏子(研碎)2.1克 生甘草1.2克

【功能主治】行气解郁,泄热和中。治胸膈痞满,内热夜不安卧,卧则愈闷。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用生姜5片,水煎热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三

【处方】陈皮(去白)1钱2分,赤茯苓1钱,半夏8分,青皮(去瓤,醋炒)5分,香附米(童便炒)1钱,枳壳(麸炒)1钱,栀子1钱,黄连(姜汁炒)7分,神曲(炒)7分,厚朴(姜炒)7分,前胡8分,苏子(研碎)7分,生甘草4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胸膈痞满,内热夜不安卧,卧则愈闷。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热服。

【摘录】《回春》卷三

看了上文对解郁和中汤的介绍,相信我们可以收获很多。其实对于疾病,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吃西药来缓解,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暂时的,关键还是在于拥有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藿香和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藿香和中汤,作为传统中药方剂在我国应用的历史已很悠久。我国很多的药物学著作中都将其列为上品,且记述了藿香和中汤的神奇功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藿香、香附、紫苏、制苍术、制厚朴、山楂、小川芎、羌活、砂仁、炒麦芽、去白陈皮、白芷、炙甘草、生姜。

【功能主治】感寒停食,吐泻。小儿内伤乳食,外感寒邪,遂致食寒凝结,腹中作痛,其候发热恶寒,而更兼腹痛恶食,呕吐啼叫不已者。

【摘录】《痘疹活幼至宝》卷终

【处方】藿香8分,厚朴5分,砂仁5分,陈皮5分,炙草5分,生姜2片。

【功能主治】食积、痞积等。

【用法用量】

【摘录】《笔花医镜》卷三

以上是关于藿香和中汤怎么吃的相关介绍,希望大家看完这篇你文章后能够对藿香和中汤有一定的认识,这样有助于在生活中更好的运用它。

败毒和中散的功效与作用


败毒和中散对于大家来说也是很经常见到的,那么它和同类的方剂有什么区别?败毒和中散的功效与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连翘、牛蒡1钱,黄连、枳壳6分,防风、荆芥、川芎、紫草4分,虫退3分,前胡8分,麦冬8分,玄参、黄芩。

【功能主治】解毒。主痘症毒郁之甚,其火上炎,喉痛初起。

【用法用量】方中连翘、黄连、防风、荆芥、川芎、玄参、黄芩用量原缺。

【摘录】《种痘新书》卷四

【处方】连翘7分(去心,研碎),防风7分,荆芥7分,黄连1分(不用酒炒),牛蒡子7分(拣净,炒香,研碎),桔梗6分,陈枳壳5分(炒),前胡1钱,紫草茸5分(酒洗,研末),小川芎7分,升麻3分,木通7分,蝉蜕12只,如有闰月13只(洗净,晒,去头足),麦门冬1钱(去心),甘草2分(生,去皮)。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利。主发热1日,即见痘苗,极痘稠密,大热蒸蒸,烦躁昏沉,不省人事,唇焦口渴。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灯心50寸,水煎服。

【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九

以上是关于败毒和中散怎么吃的相关介绍,希望大家看完这篇你文章后能够对败毒和中散有一定的认识,这样有助于在生活中更好的运用它。

沉香和中丸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沉香和中丸,大家都能猜到它是一种药方,但是这个药方的配方,以及它是用来治疗什么病的等等,基本都不知晓。那么,下面就来一一介绍一下。

【别名】沉香中和丸

【处方】沉香半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肉豆蔻(面裹,煨熟)半两,半夏(汤洗7次,生姜制)半两,人参半两,吴茱萸(汤洗,焙干)半两,白茯苓(去皮)半两,水银半两,硫黄半两(二味研,结砂子)。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痰饮气痞,呕吐涎沫,粥药难停。

【用法用量】沉香中和丸(《普济方》卷一六四)。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处方】陈皮(去白)半两,青皮半两,黄芩半两,槟榔半两,木香半两,枳壳半两,青礞石(消煅)半两,大黄1两1分,沉香2钱,滑石2两,黑牵牛末2两2钱。

【制法】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气壅盛,中脘气滞,胸膈烦满,头目不清,痰涎不利,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50丸,临卧以茶清送下。

【摘录】《袖珍》卷一

通过文章我们对沉香和中丸有了个全面的了解,知道它对很多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在服用沉香和中丸时一定要经过中医师的指导,无论它有无副作用我们都不应该胡乱服用。

和中煎的功效与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