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木瓜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椿皮丸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忍饥者长寿,耐寒者体健。”社会在发展,养生也逐渐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焦点,如果不需要我们的生活成悲剧,就必须注意养生。怎么才能作好中医养生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椿皮丸的功效与作用”,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椿皮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方剂,但是不经常服用这种药的人对于椿皮丸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椿皮丸是怎样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处方】臭椿白皮(去粗皮,焙干)120克 苍术(泔浸一夕,去皮,晒干,不见火)枳壳(去瓤,细切,麸炒黄)各60克

【制法】上研细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敛肠止血。主脏毒、肠风,大便下血。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米饮送下30~40丸。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五

【处方】龟版60克(酥炙)升麻 香附各15克 芍药45克 侧柏叶30克 椿根白皮22.5克

【制法】上研为末,粥和为丸。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清利湿热。主肠风便血,日久血虚。并治麻风、癣疮见于面部。

【用法用量】以四物汤加白术、黄连、甘草、陈皮作末,汤调送下丸药。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明医指掌》卷六补。

【摘录】《丹溪心法》卷二

【处方】东行椿根白皮(锉,焙)不拘多少。

【制法】上为细末,醋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下血,腹中刺痛,及痔漏下血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食前陈米饮送下。

【摘录】《济生》卷四

【处方】臭椿白皮(去粗皮,焙干)4两,苍术(泔浸1夕,去皮晒干,不见火)2两,枳壳(去瓤细切,麸炒黄)2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脏毒肠风。缘荣卫虚弱,风气进袭,因热乘之,便血性流散,积热壅遏,血渗肠间,故大便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臭椿皮气味辛苦寒,入手、足阳明、厥阴;苍术气味辛温,入足太阳、阳明;枳壳气味苦寒,入足太阴。此因饱食房劳,血渗大肠,腹中刺痛下血,谓之脉痔,热气蕴积不能流畅,故投以苦寒燥剂,每多效验也。

【摘录】《本事》卷五

【处方】白臭椿根皮、红香椿根皮(俱要在土内者方可用。去土净刮去粗皮,微焙,为末)。

【制法】上药清米汤打丸,如芥子大。

【功能主治】下痢危笃,或色如羊肝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清米汤分4-5次徐徐送下。

【摘录】《惠直堂方》卷一

看完了上文关于椿皮丸的简单介绍,相信大家对椿皮丸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用椿皮丸的时候,应该按照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椿皮丸的药效 。

ys630.COm精选阅读

椿皮的功效与作用_椿皮的药用价值


导读:中药椿皮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椿皮的功效与作用、椿皮图片、椿皮的药用价值、椿皮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椿皮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椿皮简介椿皮图片椿皮的功效与作用椿皮的药用价值椿皮的药用附方椿皮的炮制方法椿皮的副作用

椿皮简介

椿皮,中药名,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干燥根皮或干皮。全年均可剥取,晒干,或刮去粗皮晒干。

根皮,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卷片状,大小不一,厚0.3~1cm。外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多数纵向皮孔样突起和不规则、横裂纹,除去粗皮者显黄白色,内表面淡黄色,较平坦,密布梭形小孔或小点。质硬而脆,断面外层颗粒性,内层纤维性。气微,味苦。

干皮,呈不规则板片状,大小不一,厚0.5~2cm。外表面灰黑色,极粗糙,有深裂。

椿皮图片

椿皮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燥湿,涩肠止泻,止血止带。用于湿热下注,赤白带下,久泻久痢,便血痔血,崩漏,疥癣湿疮。

1、《本草通玄》:椿皮,专以固摄为用,故泻痢肠风,遗浊崩带者,并主之。然必病久而滑,始为相宜,若新病蚤服,强勉固涩,必变他症而成痼疾矣。凡用刮去粗皮,生用则能通利,酸醋炙即能固涩。

2、《药性论》:治赤白痢,肠滑,痔疾泻血不注。

3、《食疗本草》:主疳痢,杀蛔虫。

4、《本草拾遗》:主赤白久痢,疳虫,去疥,主下血。

5、《日华子本草》:止泻及肠风,能缩小便。

6、《本草衍义补遗》:能涩血。

7、朱震亨:治赤白浊,赤白带,湿气下痢,精滑梦遗,燥下湿,去肺胃陈积之痰。

8、《医林纂要》:泄肺逆,燥脾湿,行气分湿热。

9、《本草再新》:去肺胃之痰火。

10、《现代实用中药》:内服治妇人子宫出血及产后出血、子宫炎、肠炎、赤痢、肠出血、膀胱及尿道炎症、淋病等,有消炎、制泌、止血之功;又治神经痛及肝脏、脾脏等之疾患。

椿皮的药用价值

【药名】椿皮

【别名】椿根皮、椿白皮、椿根白皮。

【入药部分】苦木科植物臭椿的干燥根皮或干皮。

【性味】苦、涩,寒。

【归经】归大肠、胃、肝经。

【功效】清热燥湿,收涩止带,止泻,止血。

【主治】用于赤白带下,湿热泻痢,久泻久痢,便血,崩漏。

【用法用量】6~9g。

【禁忌】脾胃虚寒者慎用。

【摘录出处】《中国药典》

椿皮的药用附方

1、治痢疾:椿皮一两,爵床三钱,凤尾草五钱。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2、治慢性痢疾:椿皮四两。焙干研粉,每次二钱,每日二次,开水冲服。(《陕西中草药》)

3、治下血经年:椿皮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入酒半盏服。(《仁存堂经验方》)

4、治赤白带下,膀胱炎及尿路感染:川柏、椿皮、知母、白术、生甘草、泽泻、生黄芪片,煎水服。(江西《中草药学》)

5、治赤白带:椿皮、鸡冠花各五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6、治滴虫性阴道炎:椿皮五钱。煎服;另用千里光一两,薄荷五钱,蛇床子五钱。煎水,外洗。(江西《中草药学》)

7、治遗精:良姜三钱(烧灰存性),黄柏、芍药各二钱(烧灰存性),樗树根皮一两五钱。上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茶汤下。(《摄生众妙方》樗树根丸)

8、治产后肠脱不能收拾者:椿皮(取皮,焙干)一握。水五升,连根葱五茎,汉椒一撮,同煎至三升,去渣,倾盆内,乘热熏洗,冷则再热,一服可作五次用,洗后睡少时。忌盐、醉、酱、面、发风毒物,及用心、劳力等事。(《妇人良方》)

9、治痔疮:椿皮三钱,蜂蜜一两。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10、治疮癣:椿皮适量。煎水洗患处。(《陕西中草药》)

椿皮的炮制方法

1、樗白皮:除去栓皮,清水浸泡,捞出,润透,及时切丝或切成方块,晒干。

2、炒樗白皮:先将麸皮撒入锅内加热,至烟起时,再将樗皮倒入拌炒至两面焦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樗皮100斤,用麸皮10斤)。

3、制炭:取椿树皮丝,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黑色,内呈黑褐色为度,喷洒凉水适量,灭尽火量,取出,闷一夜。

4、蜜制:将蜂蜜置锅内,加热至沸,倒入椿皮丝,用文火炒至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椿皮丝500克,用炼熟蜂蜜90克。

椿皮的副作用

《本草经疏》:脾胃虚寒者不可用,崩带属肾家真阴虚者亦忌之,以其徒燥故也。凡滞下积气未尽者亦不宜遽用。

以上就是一些椿皮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椿皮散的功效与作用


面对着医学的多元素发展,对于疾病的治疗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实施手段,其实,中药方剂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因为其副作用小,药材种类也很多,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推荐。下面来看一下椿皮散。

【处方】臭椿木白皮(炙)2两,干姜(炮)3分,甘草(炙)3分,鸡冠花(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槐鹅(炙)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积年肠风泻血,谷食不化,肌体黄瘦。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食前煎枳实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处方】椿根白皮2两,槐角子4两,枯白矾2两,炙甘草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血痢及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3钱,米饮调下。

【摘录】《医统》卷四十二引李东垣方

通过上面对椿皮散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对中医方剂非常推崇这话不假,方剂从古代便伴随人们一直到现在。到了现在,各种各样的方剂也被人们研究出来,并且大受人们的喜爱。这些非传统的方剂,不仅天然无公害,而且还有这很好的养生功效呢。

野鸦椿皮的功效与作用


野鸦椿皮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它是中药的一种,古代医书里对于它的记载也很多,野鸦椿皮有很多的药用价值,能够用来治疗我们身体出现的一些不适症状,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野鸦椿皮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鸡眼睛皮。

【来源】药材基源:为省沽油科植物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 (Thunb.) Dippel的茎皮。

【原形态】野鸦椿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2-8m。茎皮灰褐色,具纵纹。小枝及芽红紫色,枝叶揉破后发出恶臭气味。叶对生;小叶柄长1-2mm;小托叶线形,基部较宽,先端尖,有微柔毛;奇数羽状复叶,长(8-)12-32cm,叶轴淡绿色,小叶5-9,稀3-11,长卵形或椭圆形,稀为圆形,长4-9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钝圆,边缘具疏短锯齿,齿尖有腺体,下面沿脉有白色小柔毛,主脉在上面明显,在背面突出;侧脉8-11,有微柔毛。花两性,圆锥花序顶生,花梗长达21cm,花多,较密集,黄白色,径4-5mm;萼片与花瓣均5,椭圆形,萼片宿成;花盘盘状,心皮3,分离;雄蕊5,花丝扁平;雌蕊3;子房卵形。蓇葖果,长1-2cm,每一花发育为1-3个,果皮软革质,紫红色,有纵脉纹。种子近圆形,假种皮肉质,黑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山谷、河边的丛林或灌丛中,亦有栽培。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行气;利湿;祛风;退翳。主小儿疝气;风湿骨痛;水痘;目生翳障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汤洗。

【摘录】《中华本草》

以上就是对野鸦椿皮的功效的一些简单的介绍,希望对所有的朋友都能所帮助,总得来说野鸦椿皮的养生功效是非常强大的,因此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野鸦椿皮来更好的促进身体健康 。

大果臭椿皮的功效与作用


大果臭椿皮是一种对大家来说还算比较熟悉的中药,对我们身体的有很多的好处,我们想要在生活中正确的食用它,需要对大果臭椿皮有一些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吧。

【来源】药材基源:为苦木科植物大果臭椿的根皮。

【原形态】大果臭椿 落叶乔木,高10-30m。树皮灰色或淡褐色,幼枝无毛,红褐色,有光泽。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柄紫色,长5-10mm;叶片卵状披针形,通常较大,长9-14cm,宽1.5-7.5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边缘无纤毛,近基部两侧有粗齿1-2对,每粗齿背面有1腺体。花小,杂性,白色带绿,排成多分枝的圆锥花序,长35-50cm;花瓣长约2.5cm,两面均被柔毛,雄花有雄蕊10,长于花瓣,花丝基部被粗毛;雌花中雄蕊短于花瓣,心皮5,花柱扭曲,粘合,柱头5裂。翅果长圆状椭圆形,长4.5-7cm,宽1.5-2cm,微带红褐色。种子1颗,位于翅果的近中部。花期6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2500m的路旁、沟边杂木林或灌丛中。

【化学成份】根皮含樗苦素(ailanthin)及皂甙(saponin);木材含树脂(resin),鞣质(tannin),碳水化合物(carborhydrate)及香草醛(vanillin)等。

【性味】苦;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解毒杀虫。主痢疾;便血;崩漏;带下;疮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熬膏涂。

【摘录】《中华本草》

通过上面文章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大果臭椿皮有了一定的了解,大果臭椿皮对于人体健康非常的有好处,大家可以试一试。


椿皮的药用价值_椿皮的副作用


椿皮的药用价值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收涩止带,止泻,止血。用于赤白带下,湿热泻痢,久泻久痢,便血,崩漏。

剂量/用法用量:煎服6~9g。外用适量。

临床应用:

1、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取鲜椿皮1两,煎2次,滤汁混合分2次服,为成人1日量。系统观察82例,治愈81例。服药后发烧多在3日内降至正常,腹痛及里急后重平均2天消失(配合复方樟脑酊内服),脓血便多在2-3天内减少,以后逐渐转为正常。

曾对治愈中的48例作了随访,结果有2例在2个月后复发,再服上药治疗,3月治愈。或用100%椿根皮流浸膏,成人每次10-15ml,儿童每岁1-2ml,每日3次饭前服。如作保留灌肠,剂量较内服者增大1倍,用水稀释10倍使用。经治70例,痊愈68例,无效2例。平均治愈时间6.3天。体温降至正常平均为1.35天,腹泻控制平均为2.4天,大便恢复正常平均为3天。

2、治疗阿米巴痢疾:取椿皮100g,加水至600ml,煎汁浓缩至100ml,成为1∶1煎剂。日服3次,每次10ml,一般7天为一疗程。临床可根据年龄、体质及病情酌予增减剂量及疗程。较重病例每日剂量可达60ml,连续给药15天以上,亦未见不良反应。观察31例,经用药7-24天(平均8.5天),临床治愈30例,好转1例(病程20年)。经选8例随访观察,6个月未有复发者。

3、治疗便血:取椿皮4两切碎,生绿豆芽、生白萝卜各4两榨取鲜汁,混合后加水煎汁过滤,冲人黄酒适量,临睡时炖温服。小儿酌减。经治30例,治愈27例,好转1例,无效2例。治愈病例中起病半月以内的22例,均服4剂治愈;超病在半个月至3个月的5例,均服8剂治愈。

4、治疗溃疡病:将椿皮剥下后,除去最外一层青皮,用内面厚白皮,晒干炒成老黄色研粉,制成丸、散、片均可。日服3次,每次2-3钱。419例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经治后临床控制185例(44.15%),显效89例(21.24%),有效101例,无效44例。疗效与制药方法有关,如用生椿皮则疗效较差,炒成黑炭亦影响疗效。服药后有轻度口干、咽干、极少数出现恶心、呕吐。

5、治疗蛔虫病:用50%煎剂,早晚各服15ml,3曰为一疗程;或用丸剂,每服3g,每日4次,3-5日为一疗程。治疗前后与服药期间均不禁食油类,亦不服泻药。结果排虫率与粪检阴转率平均在60-70%之间。服药期间有14人出现轻度恶心,2人产生呕吐症状。45名服用丸剂的患者一度产生轻度腹泻,均于停药后自行消退。

6、治疗子宫颈癌:取椿皮1000g,麦糠500g,加水3000ml,煎至1000ml。每次50ml,日服3次。部分病例用煎剂行局部涂布。共治10例,临床治愈1例,系宫颈鳞癌Ⅱ。晚期菜花型,经服药20天后,宫颈肿物消失,两次活检均未发现癌细胞,宫旁肿痛亦消失;显效1例,有效5例,无效3例。

椿皮的副作用

脾胃虚寒者慎用。

椿皮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书籍记载:

1、《本草通玄》:椿皮,专以固摄为用,故泻痢肠风,遗浊崩带者,并主之。然必病久而滑,始为相宜,若新病蚤服,强勉固涩,必变他症而成痼疾矣。凡用刮去粗皮,生用则能通利,酸醋炙即能固涩。

2、《药性论》:治赤白痢,肠滑,痔疾泻血不注。

3、《食疗本草》:主疳痢,杀蛔虫。

4、《本草拾遗》:主赤白久痢,疳虫,去疥,主下血。

5、《日华子本草》:止泻及肠风,能缩小便。

6、《本草衍义补遗》:能涩血。

7、朱震亨:治赤白浊,赤白带,湿气下痢,精滑梦遗,燥下湿,去肺胃陈积之痰。

8、《医林纂要》:泄肺逆,燥脾湿,行气分湿热。

9、《本草再新》:去肺胃之痰火。

10、《现代实用中药》:内服治妇人子宫出血及产后出血、子宫炎、肠炎、赤痢、肠出血、膀胱及尿道炎症、淋病等,有消炎、制泌、止血之功;又治神经痛及肝脏、脾脏等之疾患。

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1、乌梅丸是什么

乌梅丸,中成药名。为驱虫剂,具有缓肝调中,清上温下之功效。用于治疗蛔厥,久痢,厥阴头痛,症见腹痛下痢、巅顶头痛、时发时止、躁烦呕吐、手足厥冷。本品为黄褐色的水丸或棕黑色至黑色的大蜜丸;味苦,酸(水丸);味微甜、苦、酸(大蜜丸)。

2、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本方是治疗蛔厥的主方。方中以乌梅味酸能制止蛔虫蠕动,为主药;蜀椒、细辛能驱虫,且治脏寒、黄连、黄柏苦能下蛔,清泄胃热均为辅药;并配合姜、桂、附以温脏祛寒,参、归补养气血,以为佐使。此方寒热并用,邪正兼顾,对于属寒热错杂而正气虚者,极为适合。

主治胃热肠寒的蛔厥证。症见腹痛时作,烦闷呕吐,得食则呕,甚至呕出蛔虫,手足厥冷,亦可治久痢及反胃呕吐。

3、乌梅丸的配方组成

乌梅500克、细辛180克、干姜300克、当归120克、附子180克、桂枝180克、黄柏180克、黄连500克、人参180克、蜀椒120克。

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烂,和余药打匀,烘干或晒干,研成末,加密制丸,每服10克,日一至三次,空腹温开水送下。或水煎服(用量以病情酌定)。

乌梅丸的用法用量

每种药物都有其各自严格的用量标准,乌梅丸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大家一定要按照推荐剂量服用乌梅丸,而不能超量服用,以免使得疗效适得其反。那么乌梅丸的用法用量怎么样?注意事项有哪些?

乌梅丸为黑色的大蜜丸(水蜜丸);味微甜、苦、酸。乌梅丸具有良好的温脏安蛔的功效;用于治疗蛔厥,久痢,厥阴头痛,或脾胃虚引起之胃脘痛,肢体瘦弱。

乌梅丸用于治疗其适应症时的疗效不错,不过乌梅丸也只有在治疗其适应症时才会发挥它的疗效,因而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用的。大家只有在症状符合乌梅丸的适应症时,才可以在医生同意用药的情况下考虑使用乌梅丸。

乌梅丸为口服用药,每次2丸,每日2-3次。当然,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也有个体差异,故应请医生决定用药量,按照医嘱用药才是最安全的。

而服用乌梅丸应该注意的事项有:乌梅丸含有马兜铃科植物细辛,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复查肾功能。

哪些人不宜吃乌梅丸

乌梅丸能有效地治疗胆道蛔虫症、慢性肠胃炎、慢性痢疾等症,效果显着,然而不是人人都适宜服用乌梅丸的。那么,哪些人不宜吃乌梅丸呢?

新生儿忌吃乌梅丸,儿童少吃乌梅丸。乌梅丸的配方组成中有一味细辛,细辛有小毒,对肾脏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再者,小孩子的肾脏功能还不完善,食多了很可能损害肾脏功能。

孕妇不宜吃乌梅丸。孕妇在怀孕期间吃药总是不好的,药物可以会对胎儿造成影响。乌梅丸中含有的细辛有可能影响腹中胎儿的发育。正常患者服用乌梅丸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复查肾功能,更何况是孕妇,孕妇就更应该禁止吃乌梅丸。

肾脏病患者不宜吃乌梅丸。肾脏病的常见症状有水肿、高血压、尿少或无尿、多尿、尿频、血尿、尿中泡沫增多、腰酸痛及其他一些全身性症状。乌梅丸本身就对肾脏有一定的损害,若是肾脏有问题,还去吃乌梅丸,岂不是雪上加霜么。

初患泻痢的人不宜吃乌梅丸。只有长期的久泻久痢泄泻和痢疾才是乌梅丸的用武之地。

消渴丸的功效与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消渴丸是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药物,而服用消渴丸可以有效治疗一些身体疾病,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而且还可以治疗消渴症或者是身体经常乏力,腰痛等症状,对身体的健康非常好,而服用消渴丸也需要多注意一些事项,可能会容易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出现低血糖等。

消渴丸的功效与作用

主要功效

滋肾养阴,益气生津。

适用病症

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病,症见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乏力,眠差、腰痛;2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饭前用温开水送服。一次5-10丸,一日2-3次。或遵医嘱。

药性分析

方中黄芪补气升阳,布津摄液;地黄滋肾养阴,清热生津;共为君药。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山药补脾益肾养阴;共为臣药。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止渴;玉米须清热利尿消肿;葛根升阳布津,生津止渴;格列脲为降血糖的西药。同为佐药。本方中西合用,共奏滋肾养阴,益气生津之功。

不良反应

文献报道主要为:

1、低血糖反应,其诱因为进餐延迟、剧烈体力活动,或药物剂量过大,以及合用一些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药物(见【注意事项】),发生低血糖反应后,进食、饮 糖水通常均可缓解。在肝肾功能不全,年老、体弱者、若剂量偏大(对成年患者的一般剂量对年老、体弱者即可能过量),则可引起严重低血糖。

2、偶见药疹。

3、偶见轻度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

4、罕见脱发。

药品禁忌

1、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

2、I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烧伤、感染、严重外伤和重大手术者禁用。

3、肝、肾功能不全者,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白细胞减少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服用量应根据病情从每次5丸起逐渐递增。每次服用量不超过10丸,每日不超过30丸;至疗效满意时,可逐渐减少每次服用量或减少服用次数至每日2次的维持剂量。每日服用2次时,应在早餐及午餐前各服用1次,晚餐前尽量不服用。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服量控制。

2、年龄超过65岁的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耐受差,对此类糖尿病患者用药时应密切注意避免低血糖反应。其血糖控制标准略宽于一般人,空腹血糖7.8mmol∕L (140mg∕d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即可。

3、本品不宜与其他磺胺类药物合用。

4、本品与下列药物合用,可增加低血糖的发生:

椿皮丸的功效与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