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木瓜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手拈散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活动有方,五脏自和。”对于养生,不乏很多流传很广的诗句与名言,只有进行科学的养生,我们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如何避开有关中医养生的认识误区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手拈散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我们每个人体内其实都有毒素,很多身体问题就是毒素引发的。面对排毒的风潮和疑问,中医方剂挺身而出,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种对人身体非常有好处的方剂手拈散。

【处方】草果 玄胡索 五灵脂 乳香 没药 沉香 阿魏各15克

【制法】上研为末。

【功能主治】治瘀血凝滞所致的心腹腰胁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煮酒调下。

【摘录】《丹台玉案》卷四

【处方】元胡(醋炒)灵脂(醋炒)香附(酒炒)没药(箬上炙干)各等分

【制法】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治血积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热酒调下。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通过本文对手拈散的介绍,我们知道手拈散还有很多其他的功效,大家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方剂哦!希望介绍的这些手拈散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大家健康养生!

ys630.COm精选阅读

良姜拈痛散的功效与作用


良姜拈痛散由于是由纯天然的中药材混合而成,而且没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备受人们关注。那么到底良姜拈痛散的作用和功效都有哪些呢?为了让您更加详细的了解良姜拈痛散,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就为您详细的介绍一下。

【处方】良姜(切作大片,先用吴茱萸慢火炒,少顷,次入东畔当日壁土,须无雨处者,同炒;次以米醋、酒同炒至茱萸黑色)

【制法】上只用良姜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疼。

【用法用量】每服3克,空腹时用温米饮调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六

【处方】良姜(切作大片,先用吴茱萸慢火炒少顷,次用东畔当日壁土,须无雨处者,同炒,次以米醋、酒同炒,至茱萸黑)。

【制法】上只用良姜为末。

【功能主治】脾疼。

【用法用量】每服1钱,空心温米饮送下。

【摘录】《直指》卷六

上面介绍了良姜拈痛散的药用价值,它可以被制作成药物去治疗一些疾病。所以了解它是很重要的,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的使用,让它更好的发挥价值。

散瘀拈痛膏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目前许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为导致疾病的直接与间接的因素有很多种,但医学一般都认为它与体内各个机能系统的损毁和破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中药方剂恰恰就能够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散瘀拈痛膏这种方剂。

【处方】如意金黄散30克 樟冰9克(研匀)

【制法】以白石灰1千克,用水400毫升和匀,候一时许,将灰上面清水倾入碗内,加麻油对分,以竹箸搅百转,自成稠膏,调前药稀稠得所,听用。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治跌打后皮肉破损,红紫青斑,焮肿疼痛重坠者。

【用法用量】若伤处带血,不用汤洗,将药通便敷之,纸盖布扎,夏月一日,冬月二日,方用葱汤淋洗干净,仍再敷之。痛止肿消,青紫即退。伤重者,另搽生肌玉红膏完口。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看了上面的文章想必大家已经基本上了解了散瘀拈痛膏的功效与作用了吧?散瘀拈痛膏的药用价值极高,对调理人的身体健康有着显著的效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试一试。

当归拈痛汤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都知道当归拈痛汤对人的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很多人却并不了解它的功效。其实了解这些功效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别名】拈痛汤、当归止痛汤

【处方】羌活半两,防风3钱,升麻1钱,葛根2钱,白术1钱,苍术3钱,当归身3钱,人参2钱,甘草5钱,苦参(酒浸)2钱,黄芩1钱(炒),知母3钱(酒洗),茵陈5钱(酒炒),猪芩3钱,泽泻3钱。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下注于胫,肿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拈痛汤(《兰室秘藏》卷中)、当归止痛汤(《便览》卷一)。《便览》有茯苓。

【各家论述】《经》云:湿淫于内,治以苦温。羌活苦辛,透关利节而胜湿;防风甘辛,温散经络中留湿,故以为君。水性润下,升麻、葛根苦辛平,味之薄者,阳中之阳,引而上行,以苦发之也。白术苦甘温,和中除湿;苍术体轻浮,气力雄壮,能去皮肤腠理之湿,故以为巨。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身辛温以散之,使气血各有所归。人参、甘草甘温,补脾养正气,使苦药不能伤胃。仲景云:湿热相合,肢节烦痛,苦参、黄芩、知母、茵陈者,乃苦以泄之也。凡酒制药,以为因用。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猪苓甘温平,泽泻咸平,淡以渗之,又能导其留饮,故以为佐。气味相合,上下分消,其湿气得以宣通矣。

【摘录】《医学启源》卷下

【处方】当归3钱,羌活1钱半,苍术1钱半(炒),防风1钱半,白术1钱半(炒),黄芩1钱半(酒炒),泽泻1钱半,黄柏1钱半(酒炒),猪苓1钱半。

【功能主治】湿热脚气,表邪不解,脉浮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湿热不化、经气不得流行,故发热身痛,足胫肿痛,为湿热脚气,表邪不解焉。羌活散邪于表,黄芩清热于里,苍术操湿强脾气,白术燥湿健脾元,防风疏腠理以散风,黄柏清湿热以存阴,泽泻泻膀胱之湿,猪苓利三焦之湿,当归养血以舒筋脉也。水煎温服,使表邪解散,则湿热顿消,而经气流行,营血灌溉,安有发热身痛脚气之患乎?此强中分解之剂,为湿热脚气表不解之专方。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四

【处方】苦参(炒)、海南子、当归、茵陈、独活、木通、防已、川柏(炒)、苏叶、苍术、知母、木瓜。

【功能主治】湿脚气。

【摘录】《医门补要》

由上文可知当归拈痛汤的原料是几种我们生活中都不算陌生的中药材,对某些疾病特别有效果,参照上面的功效和主治疾病,如果有需要的话,不妨试一试。

九气拈痛丸的功效与作用


气温的变化不定让身体体质本来就弱的朋友更是感到各种不适,下面就介绍一种一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九气拈痛丸,让大家都能健康起来。

【处方】香附(醋制)300g 木香75g 高良姜75g 陈皮150g 郁金150g 莪术(醋制)600g 延胡索(醋制)300g 槟榔150g 甘草75g 五灵脂(醋炒)300g

【性状】本品为黄褐色至棕褐色的水丸;气香,味苦、辣。

【炮制】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气滞血瘀导致的胸胁胀满疼痛,痛经。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香附(炙)5千克 良姜1.25千克 黄郁金 2.5千克 莪术(炙)10千克 五灵脂(炒)5千克 甘草1.25千克 橘皮2.5千克 延胡索(炙)5千克 木香1.25千克 槟榔2.5千克

【制法】上药十味,并研为细粉,过罗,用冷汗水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治寒气郁滞,胃脘疼痛,两胁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6克,温开水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当归4两,良姜4两,五灵脂4两,莪术4两,槟榔4两,青皮4两,元胡2两,郁金2两,木香2两,陈皮2两,姜黄2两,香附5两,甘草1两5钱。

【制法】上为末,醋为丸。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主心胃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白开水送下。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以上就是对九气拈痛丸配方的详细介绍,是一个不错之选,不过制作的时候需要适量,过多会造成资源浪费也对身体有很大影响。

龙须散(甘草散)的功效与作用


我们都知道龙须散(甘草散)对于我们的健康来讲是有着极大的帮助的,但是很多人对于龙须散(甘草散)都不是非常的了解,根本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药物,那么下面我们一起详细了解下这个问题。

【处方】五倍子(一作五味子.二两) 乌梅(去仁.二两) 甘草(炙.一两半) 飞罗面(二两.一方用清明日面.尤佳) 白矾(枯.一两.一方生用)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冒暑伏热,心膈烦闷,饮水过度,不知人事;及霍乱作泻作渴,衄血吐血,小便下血,头旋目晕。

【用法用量】每服二大钱,新汲水调下一服,一服即愈。亦解诸毒物。

【备注】一方加诃子肉,滴水为丸,谓之龙涎丸,仍以末调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关于龙须散(甘草散)的用法用量还有功效作用等,大家已经了解了。虽然说这类药物对于治疗许多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但是本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大家要注意了。

吹风散的功效与作用


吹风散是我们国家常见的中药之一,吹风散的药用历史非常的久远,很多久远的医药典籍里面就有着吹风散的记载,吹风散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我们来看一下。

【别名】水灯盏、细风藤(《广西药植名录》),红大风藤,红十八症、大钻(《文山中草药》)。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 冷饭藤 的 藤 或 根 。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冷饭藤,又名:饭团藤。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疏林中、沟边湿润处。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文山中草药》:"甘,温。"

【功能主治】祛风湿,和肠胃,行气上痛。治感冒,风湿痹痛,腹泻,呕吐,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附方】①治肠炎,感冒:吹风散三至五钱。水煎服,日服二次。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文山中草药》。

上文我们介绍了吹风散以及吹风散的特点,可以知道吹风散有非常好的功效和作用,在很多疾病上面都起到了治疗和辅助治疗的效果。希望对大家的健康有所帮助。

定心散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定心散对于大多人来说已经是很熟悉了。但实际上,了解中药定心散的功效与作用的人并没有多少,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

【来源】为莲座蕨科植物 定心散莲座蕨的带叶柄基部的根茎 。全年可采;挖取根茎,除尽叶柄,切片晒干。

【原形态】植株矮小细瘦,高约70厘米。叶柄长约30厘米,粗约1厘米,叶片长约40厘米,2回羽状,由3~4枚羽片组成;羽片互生,阔倒披针形,长40厘米,中部以上宽约12厘米,向下部逐渐变狭,基部宽约3.5~4厘米,柄长1厘米,羽轴向顶端有狭翅;小羽片约25对,互生,开展,几无柄,向上部斜向上,相距约1.5厘米,基部的最小,长仅1.7~2厘米,长卵形,短渐尖头,中部的长4厘米,近尾状渐尖头,顶部的长9厘米,宽1.5厘米,披针形,长渐尖头,基部近圆形,顶端一对近对生,边缘有三角形钝锯齿。叶脉几开展,纤细,分叉的和单一的互间,向顶部弯弓,倒行假脉明显。叶为薄草质,下面无鳞片。孢子囊群极小,长圆形。

【生境分布】分布浙江南部。

【性状】干燥根茎已纵切成2片,呈长椭圆形,稍扭曲,长约7~10厘米,直径约4~5厘米;顶端具有叶柄残基,除去后呈凹陷状瘢痕,茎基部连接处可见多数金黄色绒毛,并留有众多微管束痕迹;表面黑棕色、多皱缩,并散有稀疏根痕;质坚而轻,不易折断。气微香,味微苦。以个大、质坚而轻者为佳。

【性味】味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安心神,通经络。治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热病抽搐,关节风痛,冠心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品1~2两);或炖内服。

【附方】①治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鲜定心散一两。水煎服。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通过上面的详细介绍,我们很好地了解到了中药定心散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筋骨散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筋骨散,是很好的一味中药材,筋骨散在调理身体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在医药方面应用的也比较广泛。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别名】接骨散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麻叶豆腐柴和蒙自豆腐柴的根。

【原形态】1.麻叶豆腐柴,灌木,植株高1-3m。枝圆柱状,淡黄褐色,幼时疏生柔毛,老时无毛。单叶对生;叶柄粗壮,长1-4cm,有卷曲柔毛;叶片薄纸质或近膜质,卵形,长3-9cm,宽2-6cm,先端渐尖,叶缘有齿状齿,基部心形或近圆形,两面疏生短柔毛及橘黄色腺点,脱落后呈凹陷小窝。聚伞花序紧缩呈头状,顶生,长1.5-2.5cm,宽2-3.5cm;花序梗长1-2.5cm;苞片线形,密生短柔毛;花柄密生柔毛和腺点;花萼杯状,长约2mm,两面有柔毛和腺点,5裂,略呈二唇形,裂片长0.5-0.8mm,花冠淡红色,长约6mm,4裂,二唇形,外面疏生柔毛和腺点,花冠管长约3mm,喉部密生1圈长柔毛,子房先端密生黄色或紫红色腺点。核果黑色,卵形,长3-5mm,宽2-4mm,有宿萼。花、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 1.生于海拔1600m左右的山坡丛林中。 2.生于海拔1300-1500m的地区。

【性味】味苦;微辛;微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脉;止痛;止血。主风寒湿痹;筋骨酸痛;胃痛吐血;脉管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

【摘录】《中华本草》

通过上面文章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筋骨散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筋骨散的作用是很大的,对于人体有很大的好处,因此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选择筋骨散,但是还是要在医生的嘱咐下进行。

赤豆散的功效与作用


气温的变化不定让身体体质本来就弱的朋友更是感到各种不适,下面就介绍一种一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赤豆散,让大家都能健康起来。

【处方】赤豆(研)1分,伏龙肝(研)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天灶火丹,小儿丹发于两膀里尻间,正赤,流至阴处。

【用法用量】每用1分,以鸡子白调涂患处。

【摘录】《普济方》卷四○六

【处方】赤小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痛风。四肢上或身上一处肿痛或移动他处,色红参差成块肿起,按之滚热便是。

【用法用量】葱汁调敷。

【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四

【处方】赤小豆1分,吴茱萸1分,赤色白胶1分,厚黄柏1分,黄连1分,贝母1分,硫黄1分,糯米(焙)1分,虢丹(煅)半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无名疮。

【用法用量】麻油、轻粉调末,槐枝煎汤先洗后抹。

【摘录】《直指》卷二十四

【处方】真赤小豆49粒。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未成即消,已成即破。主一切疮毒。

【用法用量】加野芒麻根和鸡蛋白调敷,日一换。

【摘录】《内外科百病验方大全》

【处方】赤小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喉痹,喉肿。

【用法用量】醋调敷肿处。恐毒气入喉,难治。

【摘录】《古今医鉴》卷九

【处方】赤小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热毒腮颊肿痛。

【用法用量】鸡子白调涂之。

【摘录】《仙拈集》卷三

通过以上对赤豆散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它有没有副作用的讲解,相信我们现在对它的认识是更深的了。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自己是否能服用赤豆散。

开胃散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在生活中听说过开胃散吗,它对一些常见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知道开胃散应该怎么吃,建议大家在食用时了解一下。

【处方】人参2钱,藿香2钱,黄橘皮2钱,木香1钱,丁香2-7粒,胡椒2-7粒,茯苓钱半,良姜钱半,甘草(炙)3钱,诃子肉2个。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调中平气。主惊疳、冷泻、霍乱、吐泻痢。

【用法用量】每服1字或半钱,薄荷汤下;吐泻,粥饮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三引郑愈方

【处方】砂仁、枳壳、陈皮、茯苓、肉桂、甘草、藿香、厚朴。

【功能主治】发背,寒气入胃,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上水煎服。仍用神异膏贴之。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三

【处方】白术半钱,茯苓半钱,人参半钱,石莲子(去皮壳心)10个。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赤痢。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藿香汤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四十八候》

【处方】诃黎勒皮1两半,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产后胃气不和,呕逆不止,全不纳食。

【用法用量】别以半夏半分,生姜1分,薤白2-7茎,以水1大盏,煎至6分,去滓,分为2服,不拘时候,调下散2钱。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天南星1个重半两者(酒同生姜汁浸49日,切破,曝晒干用),半夏半两,川乌头半两,白附子半两,芎半两,防风半两,雄黄半两,朱砂半两,牛黄1分,麝香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妇人洗头风及牙关紧急;小儿急慢惊风。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酒送下;小儿急慢惊风,每服1字,薄荷汤调下。

【摘录】《鸡峰》卷十八

以上就是对开胃散的一些简单的介绍了,当然了日常如果要用药的话,最好可以咨询一下相关的医生。

赤散的功效与作用


赤散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中药方剂,因为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小到可以忽略的副作用,使得各类人群都非常喜爱。今天就来看看赤散的功效作用等。

【处方】牡丹5分,皂荚5分(炙之),细辛3分,干姜3分,附子3分,肉桂2分,珍珠4分,踯躅4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瘴气、疫疠、温毒。

【用法用量】初觉头强邑邑,便以少许纳鼻中,吸之取吐;每服方寸匕,温酒下,复眠得汗,即愈。晨夜行,及视病,亦宜少许,以纳鼻、粉身佳。牛马疫,以一匕着舌下,溺灌,日3-4次,甚佳也。

【摘录】《肘后方》卷二

【处方】丹砂12铢,蜀椒18铢,蜀漆18铢,干姜18铢,细辛18铢,黄芩18铢,防己18铢,桂心18铢,茯苓18铢,人参18铢,沙参18铢,桔梗18铢,女萎18铢,乌头18铢,雄黄24铢,吴茱萸30铢,麻黄2两半,代赭2两半。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伤寒头痛身热,腰背强引颈,及风口噤疟不绝,妇人产后中风寒,经气腹大。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下,日3次;耐药者二匕。夏令汗出。欲治疟,先发一时所,服药二匕半,以意消息之。细辛、姜、桂、丹砂、雄黄不熬,余皆熬之。

【摘录】《千金》卷九引华佗方

【处方】赤石脂3两,桂心1两,代赭3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产后下痢。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下,日3次。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石脂疗腹痛、下痢赤白,代赭治腹中毒邪、女子赤沃漏下,皆《本经》主治,以其味涩司收,故用桂心之辛而散其滞也。

【摘录】《千金》卷三

【处方】干姜1两,防风1两,沙参1两,细辛1两,白术1两,人参1两,蜀椒1两,茯苓1两,麻黄1两,黄芩1两,代赭1两,桔梗1两,吴茱萸1两,附子2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伤寒头痛,项强身热,腰脊痛,往来有时。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食前酒下,日3次。

【摘录】《千金》卷九

【别名】藜芦散

【处方】藜芦1两,踯躅花1两,附子6铢,桂心6铢,真朱6铢,细辛18铢,干姜18铢,牡丹皮1两6铢,皂荚1两6铢。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辟温疫气。主伤寒热病。

【用法用量】藜芦散(《伤寒总病论》卷四)。

【摘录】《千金》卷九

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对赤散的功效与作用了解了吗?其实赤散还具有很多的功效,大家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发现哦。

手拈散的功效与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