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木瓜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豆蔻饮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朱德说“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不能生锈。”随着生活的提升,养生已经成为社会性的关注焦点,如果不需要我们的生活成悲剧,就必须注意养生。就中医养生话题,您是如何看待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豆蔻饮的功效与作用,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豆蔻饮这个方子传承了数千年,所以他能够流传到至今而且还在中医中还能够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可见其疗效是多么的好。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

【处方】肉豆蔻(去壳)1两,葫芦巴1两,茴香子(炒)1两,丁香1两,沉香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肾脏虚冷,腹胁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入盐少许,煎至7分,空心食前,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处方】陈米1两,肉豆蔻(面裹煨)半两,五味子半两,赤石脂(研)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滑泄。

【用法用量】每服2钱,粟米汤饮调下,日进3服。

【摘录】《得效》卷五

看了上面对豆蔻饮的介绍我们知道,养生是现在很多人喜爱做的一件事情,养生对身体的帮助比较大,养生的方法有很多,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自身的体质状况来选择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扩展阅读

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豆蔻的简介

别名:圆豆蔻、白豆蔻、紫蔻、十开蔻、原豆蔻、扣米。豆蔻,为多年生草本,生于山沟阴湿处,我国多栽培于树荫下。海南、云南、广西有栽培,原产于印度尼西亚。豆蔻有草豆蔻、白豆蔻、红豆蔻等几种。它们都可作为菜肴、肉制品及酱腌菜的调味料食用。夏、秋二季采收,晒至九成干,或用水略烫,晒至半干,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团,晒干。冠“豆蔻”之名的调味料有3种。豆蔻与草豆蔻都属土产,分别是两种姜科植物的种子,惟有肉豆蔻是舶来品,原产东南亚,是常绿乔木的果仁。豆蔻,又名白豆蔻,气味苦香,味道辛凉微苦,烹调中可去异味、增辛香,常用于卤水以及火锅等;草豆蔻,也是一种香辛调味料,可去膻腥味、怪味,为菜肴提香。在烹饪中可与豆蔻同用或代用。

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1、富含物质

豆蔻,又名白豆蔻,气味苦香,味道辛凉微苦,烹调中可去异味、增辛香,常用于卤水以及火锅等;草豆蔻,也是一种香辛调味料,可去膻腥味、怪味,为菜肴提香。

2、功效作用

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3、临床应用

1.开胃消食,辛,温。归肺、脾、胃经。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2.除异味,草豆蔻还可与花椒、八角和肉桂等药材配合使用作为食品调味剂,可去除鱼、肉等食品的异味。

3.治疗坐疮,此外,草豆蔻茎杆韧性大、通透性能好,是上等编织材料,编织的坐垫冬暖夏凉,具有预防和治疗坐疮的功能。

4、科学研究

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挥发油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桉油精对照品溶液(必要时可分别加乙醇适量稀释),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19: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 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立即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豆蔻的市场信息

1、豆蔻的价格

豆蔻的价格约为50-60元/500克。

2、豆蔻的选购方法

为类球形的种子团,直径1.5~2.7cm。表面灰褐色,中间有黄白色的隔膜,将种子团分成3瓣,每瓣有种子多数,粘连紧密,种子团略光滑。种子为卵圆状多面体,长3~5mm,直径约3mm,外被淡棕色膜质假种皮,种背为1条纵沟,一端有种脐;质硬,将种子沿种背纵剖两瓣纵断面观呈斜心形,种皮沿种脊向内伸入部分约占整个表面积的1/2;胚乳灰白色。气香,味辛、微苦。

3、豆蔻的保存方法

搁置在阴凉通风处,置干燥处。

豆蔻散的功效与作用


众所周知豆蔻散是一种中药方剂,不过要说起豆蔻散的作用的话,可能有些人还不是太清楚。那么今天我们就在这里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处方】肉豆蔻(去壳,炮)5枚 甘草(炙,锉)30克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45克

【制法】上三味药,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温中燥湿。主脾胃伤湿,濡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克,米饮或汤调下,空腹时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肉豆蔻1个(煨)木香 丁香 白术 白茯苓 甘草(炙)各3克 藿香叶3克

【制法】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温脾理气,和胃止呕,主小儿脾寒不运,胃失和降,呕吐,脘闷。

【用法用量】每次4~5克,煎藿香、枣子汤或生姜汤调服。

【摘录】《活幼口议》卷十九

【处方】肉豆蔻1个(面煨),青皮1钱,陈皮1钱,木香1钱,白术1钱,甘草1钱,草果1个。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止泻。主

【用法用量】方中青皮、陈皮、木香、白术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一

【处方】肉豆蔻(去壳)1枚,青橘皮(汤去白,焙)半分,木香1分,陈粟米1合。

【制法】上四味,将陈粟米同巴豆3-7枚炒,巴豆每枚刺作窍子,候色焦,去巴豆不用,将粟米并余药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胃虚腹胀。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处方】豆蔻半分,丁香半分,舶上硫黄1分,桂府白滑石3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吐泻,烦渴,腹胀,小便少。

【用法用量】每服1字至半钱,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处方】肉豆蔻1两(面裹煨),罂粟壳(去顶蒂瓤,蜜炒)1钱,木香1钱(不见火),白术(炒)2两,人参(去芦)2两,黄耆(蜜炙)2两,甘草(炙)2两,白茯苓(去皮)2两。

【功能主治】赤白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加枣子3枚,生姜5片,乌梅2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服。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

【处方】肉豆蔻2枚,麻黄(去根)1分,木香1分,蛜(虫祁)5个(糯米炒令黄,去末),吴茱萸1铢,白术1分,干姜2铢(炮),大黄8铢(湿纸裹煨),诃黎勒2枚(炮),茯苓(去皮)8铢,甘草1分(炙),附子8铢(炮,去皮),青橘皮2-7片,桂心3铢,槟榔2枚,当归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两感伤寒结胸,壮热恶寒,饮食不下,大小肠秘塞,阴毒昏沉,脐下水结撮痛,四肢逆冷,心躁,不省人事,食症结聚,心下逆满,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大枣3枚,水1盏,煎至7分,食后热服,盖覆。若胸腹内痛,空心服。如稍溏利无妨。

【摘录】《博济》卷一

【处方】肉豆蔻半两,厚朴半两,陈橘皮半两,良姜半两,干姜半两(别以白面半两同炒诸药令黄,研)。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久积冷气,大肠滑泄,腹内作声,肌体羸瘦,困至甚者。

【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空心,入稀姜粥调下。

【摘录】《鸡峰》卷十二

【处方】肉豆蔻2个,自然铜2钱(烧酥),槟榔1个,板蓝根3分,蛀桑子2钱,甘草3钱,乌梅4个,川乌头1个(烧),金毛狗脊1个(去毛),红花2钱,红芍药3分,茅香3分,甘柿蒂14个,川楝子4个,香附子21个,苦丁香7个,官桂1分半(去皮),乳香2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驴涎马气,骆驼、骡子、兔子、狗子、蛇伤。

【用法用量】如要验中毒,吃大麦面拌羮,吐逆者是,不吐非也。如吃大麦面羮1-2碗,令病人极吐,后下诸药大效。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

【处方】草豆蔻4两(以姜4两炒,香黄为度,和姜用),大麦糵子10两(炒黄),神曲4两(炒黄),杏仁4两(去尖,炒熟),甘草4两(炙),干姜2两(炮制)。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老人夏多冷气发动,胸膈气滞噎塞,脾胃不和,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如茶点之,不拘时候服。

【摘录】《养老奉亲》

【别名】豆蔻汤

【处方】肉豆蔻3个,官桂1分(去皮),川芎1分,香附子21个(炮过),零陵香1分,陈皮(去白)1两,甘草3分(炮)。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和一切气。主脾胃虚寒,痰饮停滞,呕吐不止。

【用法用量】豆蔻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摘录】《博济》卷二

【处方】肉豆蔻。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霍乱。

【用法用量】《仙拈集》本方用肉豆蔻、生姜各三钱,水煎服。

【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九引《海药本草》,名见《仙拈集》卷一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心腹胀满短气。

【用法用量】每服5分,以木瓜、生姜汤调下。

【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二十三引《千金》,名见《仙拈集》卷一

【处方】陈皮半两,甘草半两,诃子半两,使君子半两,半夏半两,没石子半两,厚朴(制)7钱,木香2钱半,肉豆蔻2钱半。

【功能主治】腹痛呕虫。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豆蔻丸,与剂型不符,据《普济方》改。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五

【处方】陈粟米1两,肉豆蔻(面裹煨)半两,五味子半两,赤石脂(研)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滑泄。

【用法用量】每服2钱,粟米汤饮调下,日进3服。

【摘录】《百一》卷六

【处方】肉豆蔻(去皮)5个,木香半两,人参半两,厚朴(姜制)半两,赤茯苓(去皮)半两,桂半两,炙甘草半两,槟榔5钱,诃黎勒皮半两,青皮(去白)半两,陈皮(去白)半两,郁李仁(汤浸,去皮,麸炒黄)半两,半夏(汤洗了,同生姜捣如泥堆,新瓦上文武火焙黄)半两。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治气补劳,通血脉,益脾胃,去痰实。主五种膈气。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入盐少许,如茶点服;若入生姜、大枣同煎服亦佳,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宝鉴》

【处方】肉豆蔻1个(煨),胡粉(炒)2钱,龙骨(生)1钱,白矾(枯)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婴孩小儿肠胃虚弱,糟粕不聚,泻痢不止,或赤或白,冷热不调,日夜频并,愈而又发。

【用法用量】每服1钱,温饭饮调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荤腥之物,咸腌之属。

【各家论述】胡粉性滞,用之以滞其肠,令不虚滑;豆蔻温脏之药,安和肠胃;龙骨、白矾涩肠止痢,大肠虚滑下痢,日夜无度者,用之随愈。

【摘录】《活幼口议》卷十八

【处方】肉豆蔻1两2钱半(面裹煨香),罂粟壳(去顶蒂瓤,蜜炒)4两,橘红4两,香附子(去毛)4两,甘草2两(炙),川姜1两(炮洗)。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久年新近泄泻,赤白下痢。

【用法用量】每服3-5钱,用陈米饮调下,不拘时候服。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

【处方】大肉豆蔻1枚(剜小孔子,入乳香3小块在内,以面裹煨,面熟为度,去面)。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脾虚肠鸣,久痢不止。腹痛洞泻,肠鸣,胃虚冷,乳食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1钱,米饮调下。

【摘录】《得效》卷六

【处方】草豆蔻(醋和面裹煨熟,去面和皮用)1两,肉豆蔻仁1两,陈皮1两,陈粟米(以生姜汁浸1宿,焙干,取末)3两,甘草半两,干姜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和养脾胃,消进饮食。主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侯。

【摘录】《鸡峰》卷十二

【处方】肉果(煨)5钱,龙骨(煅)5钱,木香5钱,砂仁5钱,山楂3钱,五倍子3钱,赤石脂3钱,藿香3钱,白术3钱,人参1钱,一方有枯矾2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脾虚呕吐及泄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或5分,看儿大小,吐用姜汤,泻用米汤调下。

【摘录】《外科启玄》卷十二

【处方】草豆蔻(面裹煨熟,去皮取肉)1两,茴香子(炒)1两,木香半两,陈曲(微炒)2两,麦芽(炒)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干姜(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气虚弱,腹内膨胀,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先嚼煨生姜少许,沸汤调下,食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处方】肉豆蔻2枚,麻黄(去根节)1分,木香1分,吴白术1分,吴茱萸1铢,附子8铢(炮,去皮),干姜2铢(炮),桂心3铢,蛜(虫祁)5个(矾朱砂炒令黄,去其砂),诃黎勒2枚(炮),槟榔2枚,青橘皮20片,茯苓(去皮)8铢,川乌(生,去皮脐)1两,良姜(锉)1两,天麻(去苗)1两,葛根1两,乳香(另研)1两,小椒(去子并闭口者)1两,当归1两(去苗)。

【制法】上为粗末,入乳香。匀抄10钱,痛甚者,加至15钱,同细盐一处炒令极热,用熟绢袋内贮药。

【功能主治】两感伤寒,结胸,壮热恶寒,饮食不下,大小肠秘塞,阴毒昏沉,下水结胸撮痛。四肢逆冷,心烦,不省人事,食后结聚,心下逆满,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熨烙痛处,不拘早、晚,频用为效。如药冷,即再炒1次,用毕,其炒药不用。

【摘录】《普济方》卷一四一引《博济》

【处方】肉豆蔻2个,胡黄连1钱,使君子4个,青黛半两,楝根半两,芜荑半两,夜明砂1钱半,麝少许(一方厚朴、甘草各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疳积或冷利,腹大脚小,身热面黄或惊积。

【用法用量】每服1钱或半钱,蜜水或粥饮调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六

【处方】肉豆蔻(面裹煨)、罂粟壳(去顶蒂瓤,蜜炙)、石榴皮、黄连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泻痢腹痛,里急后重,粪赤。

【用法用量】每服3钱,食前米饮调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

【处方】肉豆蔻(去壳)1枚,缩砂(去皮)7枚,诃黎勒(去核)3枚,铅丹(炒)2钱,胡粉(炒)2钱,龙骨2钱,白矾1分,天仙子1分(与白矾和令匀,入在橡斗子内合定,用麻线缠定,炭火内烧黑存性,细研)。

【制法】上为散,再研令匀。

【功能主治】小儿肠胃虚弱,清浊不分,痢下青白,或如凝脂,陈寒痼冷,或下黑瘀。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乳食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处方】肉豆蔻(去壳,炮)5枚,甘草(炙,锉)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伤湿,濡泻不止。水谷痢久不止,腹胁妨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米饮或汤调下,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肉豆蔻(面裹,炮赤热,去面)1个,草果子(炮,去皮)1个,缩砂(去皮)1钱,甘草(炙)1钱,肉桂(不见火)1钱,陈皮(去白)半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吐奶。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陈米饮调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吉氏家传》

【处方】肉豆蔻(去皮)3个,木香半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半两,人参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甘草(炙,锉)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诃黎勒3枚(炮,去核),槟榔2枚(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治气补劳,通血脉,益脾胃。主五种膈气。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如茶点服;若入姜、枣同煎亦佳。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处方】肉豆蔻(去壳)半两,红豆蔻(去皮)半两,草豆蔻(去皮)半两,白豆蔻(去皮)半两,细辛(去苗叶)1分,丁香半两,桂(去粗皮)1两,甘草(炙,锉)半两,人参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口臭。

【用法用量】将本方改为丸剂,名“豆蔻丸”(见《普济方》)。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八

今天给大家讲解了一些关于豆蔻散的食疗方法等,你是否有记住一些呢,其实如果生病的话不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还应该在饮食上多加注意,这样才会让身体更快的恢复健康。

豆蔻饼的功效与作用


无论是佐料丰盛,还是食材清淡,无疑都代表着人们对精致生活的一种需要。然而现如今人们有对饮食有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养生。而偏方则同时具备了这几方面的特点,自然而然的受到人们的欢迎。下面 就来为大家介绍一种 :豆蔻饼。

豆蔻饼

【来源】《圣济总录》

【原料】肉豆蔻30克 面粉100克 生姜120克 红糖100克

【制法】先把肉豆蔻去壳,然后研为极细粉末,生姜洗净后刮去外皮,捣烂后加入冷开水约250克,然后绞取生姜汁;将面粉同肉豆蔻粉末以及红糖,一同用生姜水和匀后,如常法做成小饼约30块,然后放入平底锅内,烙熟即可。

【用法】每日2~3次,每次嚼食1~2小块,直至痊愈。

【功效】温中,健脾,消食,止泻。适用于小儿脾虚腹泻或受凉后所致的水泻。

【宜忌】对小儿热痢和湿热泻不宜选用。

通过上文的对于豆蔻饼这款食疗偏方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它对人体都有哪些具体的功效和作用。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那些饮食习惯不规律的人群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啊。多食用一些偏方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缓解这种糟糕状况的。

香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但对于各种食物都非常的了解,药品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很多的,其中香豆蔻就是一种比较常出现的中药材,鉴于还是有很多人对于香豆蔻不怎么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的看一下。

【英文名】fruit of Fragrant Amomum

【别名】嘎哥拉、尼泊尔豆蔻

【来源】药材基源:为盖子科植物香豆蔻的种子。

【原形态】香豆蔻,多年生粗壮草本,高1-2m。植株下部叶无柄或近无柄,上部叶酚长1-3cm;叶舌膜质,长3-4mm,微凹,无毛,先端浑圆;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27-60cm,宽3.5-11cm,先端具长尾尖,基部圆形或楔形,两面均无毛。穗状花序近陀螺形,从根茎抽出,直径约5cm;总花梗长0.5-4.5cm,鳞片褐色,苞片卵形,长约3cm,淡红色,先端钻状;小苞片管状,长约5cm,裂至中部,裂片钻状;花冠管与萼管等长,裂片黄色,近等长,后方的一部,裂片先端钻状;唇瓣长圆形,长约3cm,先端向内转折,有明显的脉纹,中脉黄色,被白色柔毛;侧生退化雄蕊钻状,长约2mm,红色;花丝长约5mm,宽约3mm,花药长约10mm;药隔附属体椭圆形,全缘,长约4mm。蒴果球形,直径2.5cm,紫色或红褐色,不开裂,具10余条波状狭翅,顶具宿萼,无醒或近无醒,花期5-6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300m的阴湿林

【性状】性状鉴别,果实呈长卵形,稍弯财,一侧平坦,长1.5-2.5cm,直径0.8-1.5cm。表面灰棕色,有明显纵棱和不规则突起,先端有长形管状花萼。果实3室,每室有种子6-12粒,灰棕色,呈不规则多面体。果皮厚,不易撕裂。气微,味微辛。

【化学成份】种子含香豆蔻素(subulin),小豆蔻查耳酮(cardamonin),山姜素(alpinetin),矮牵牛素-3,5-二葡萄糖甙(petunidin-3,5-diglucoside),无色矢车菊素-3-O-β-D-吡喃葡萄糖甙(leucocyanidin-3-O-β-D-glucopyranoside)。果实含α和β-蒎烯(pinene),月桂烯(myrcene),α-松油烯(α-terpin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松油烯-4-醇(4-terpineol),δ-松油醇(δ-terpineol),橙花叔醇(nerolidol),柠檬烯(limonene),香桧烯(sabinene),桉叶素(1,8-cineole),γ-松油烯(γ-terpinene),α-松油醇(α-terpineol),α-甜没药烯(α-bisabolene),β-松油醇(β-terpineol),乙酸-α-松油醇酯(α-terpinyl acetate)。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肺;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散寒行气,健胃消食。主脘腹胀痛;食积不化;肺寒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驱风、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胃肠气胀、食滞、咽喉肿痛、咳嗽、肺结核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对于香豆蔻的药用价值大家应该都了解了吧,在平时食用的时候也能够更有针对性了,更合理的用药才能够更好的治疗一些常见的疾病。

豆蔻丸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是否知道豆蔻丸这种中药方剂呢?可以说豆蔻丸在临床中的应用是相当的广泛的,那么豆蔻丸都具有哪些特点呢?日常生活中豆蔻丸都得到了哪些方面的应用呢?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吧。

【处方】肉豆蔻(面裹煨香)不以多少。

【制法】上为细末,入陈米白饮捣,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脏寒,泄泻不止,服诸药无效。

【用法用量】空心煮粟米饮吞下100丸。

【摘录】《妇人良方》卷八

【处方】肉豆蔻(面裹煨香)1两,草豆蔻(去壳)1两,草乌头3枚(烧灰留性)。

【制法】上为细末,煮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风冷搏于肠胃,飧泄不止,不思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乳食前煎萝卜汤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八

【处方】肉豆蔻(去皮,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蓬莪术(炮)1两,天麻(酒浸,炙)1两,木香半两,槟榔(锉)半两,干蝎(去土,炒)半两,硵砂(别研)1分。

【制法】上为细末,入研了药拌匀,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虚损,久积风冷,脐腹胀满,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处方】肉豆蔻仁1两,京三棱(炮)1两,蓬莪术(炮)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桂(去粗皮)1两,槟榔(锉)半两,木香半两,牵牛子(4两,半生半熟,取末)2两。

【制法】上为末,以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膈气痞闷,腹胁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处方】肉豆蔻(炮)半两,丁香半两,陈皮半两,良姜1两,藿香1两。

【制法】上为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吐痢不定,心烦燥渴。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30丸,姜汁、米饮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引《仁存方》

【处方】肉豆蔻3钱,南木香3钱,缩砂仁3钱,白龙骨5钱,诃子肉5钱,赤石脂7钱半,枯白矾7钱半。

【制法】上除木香不过火,余六味锉、焙,仍同木香为末,稠煮面糊为丸,如麻仁大。

【功能主治】患痘疮,脾虚作泻。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饼剂,名“豆蔻饼”(见《医统》)。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肉豆蔻半两,丁香半两,良姜1两,藿香叶1分。

【制法】上为细末,用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不定,烦渴躁热。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温生姜、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四

【处方】草豆蔻、吴茱萸、益智仁、青皮、姜黄、麦芽、神曲、半夏、甘草。

【功能主治】内伤积冷,胃脘作痛。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处方】木香、赤石脂、干姜、砂仁、厚朴、肉豆蔻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脏腑频滑,下痢赤白。

【用法用量】每服60丸。空心米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一

【处方】肉豆蔻(去壳)1枚,木香半两,丹砂(研)1分,人参1分,诃黎勒(煨,去核)1分,麝香(研)1分。

【制法】上为末,用饭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疳痢及吐。不吃乳食,四肢瘦弱。

【用法用量】每服2丸,空心米饮送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三

【处方】草豆蔻(去皮)1两,白术1两,人参1两半,陈橘皮(去白,焙)1两,半夏半两(入生姜半两,捣烂,焙)。

【制法】上为末,用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和调胃气。主妊娠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处方】草豆蔻3枚(去皮),乌头3枚(锉,盐水浸少时,炒),益智(去皮)1分,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

【制法】上为末,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洞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7丸,煎木瓜汤、或生姜汤送下,乳食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处方】白豆蔻(去皮)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半斤,陈橘皮(汤浸,去白,切,炒)1两,诃黎勒(煨,去核)1两,桂(去粗皮)1两,当归(切,焙)1两。

【制法】上为末,用浆水煮枣,去皮烂研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谷劳体重,食已好卧。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别名】大豆蔻丸

【处方】肉豆蔻(去壳)半两,羌活(去芦头)1分,防风(去叉)1分,桔梗(去芦头,炒)1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薏苡仁半两,人参半两,草豆蔻(去皮)半两,芎䓖半两,甘草(炙)1分,木香1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胃风,颈项多汗恶风,饮食不下,隔壅不通,腹善满,食寒则泄,形瘦而腹大。

【用法用量】大豆蔻丸(《宣明论》卷二)。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七

【处方】肉豆蔻(去壳,炮)1两,槟榔(锉)1两,桂(去粗皮)1两,青橘皮(去白,焙)1两,半夏(姜汁制)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干姜(炮)1两,白术2两,京三棱(煨,锉)1两半。

【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进食,正脾元。主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盐汤或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处方】木香(面裹煨)5钱,诃子(面裹煨)5钱,白豆蔻(面裹煨,压去油)1钱5分,白术(土炒)3钱,赤石脂(火煅,醋淬)2钱5分,炙甘草2钱5分。

【制法】上为细末,粥汤杵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痘疹,里虚泄泻者。

【用法用量】用时米水浸软与食,周岁儿10粒,2岁20粒;研碎冲服亦可。

【摘录】《许氏幼科七种·痘诀余义》

【处方】肉豆蔻(面裹煨)1两,木香半两,青皮(去瓤,炒黄)半两,黑牵牛1分(微炒)。

【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泄泻,米谷不化。

【用法用量】方中木香用量原缺。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处方】草豆蔻1枚(剥开皮,入乳香1块在内,复用和白面裹,慢火烧令熟,去面及豆蔻皮不用)。

【制法】上为细末,以粟米饮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脏寒,泄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7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史载之方》卷下

【处方】木香6两(不见火),枯矾1两,黄连6两(用茱萸制),豆蔻3两(面裹煨熟)。

【制法】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疹后久泻痢重者。

【用法用量】米汤送下,量人大小多寡。

【摘录】《治疹全书》卷下

【处方】肉豆蔻1钱,丁香1钱,木香1钱,胡粉1钱,川乌(炮,去皮)2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吐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食前木瓜汤送下,日进2服,渴即冷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四五引《施圆端效方》

【处方】肉豆蔻(面裹煨熟,为末)1两,草豆蔻(面裹煨熟,为末)1两,缩砂仁1两,母丁香1两,木香半两,沉香(锉)半两,墨(烧红为未)半两,地榆2两,枇杷叶(去毛,炙)1两。

【制法】上为末,烧粟米饭为丸,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白滞痢,腹脏撮痛。

【用法用量】每服2丸,食前米饮化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处方】肉豆蔻5钱,木香3钱,缩砂3钱,白术1钱,诃子1钱。

【制法】上为末,米糊为丸。

【功能主治】小儿痘疮。

【用法用量】汤饮送下,量与。

【摘录】《普济方》卷四○三

【处方】肉豆蔻(大者,去壳)2枚,桂(去粗皮)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半夏(汤洗7遍,麸炒黄色)1两,干姜(炮)1两。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开胃进食。主气逆上冲,吐逆不止,冷痰壅滞。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食前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豆蔻丸作为一种家喻户晓的中药方剂,却常常被人们所遗忘,其实他的功效和作用是出乎我们预料的,所以大家平时在生活中只要对豆蔻丸多一些了解,一定对大家的身体有很大的帮助的。

豆蔻饮的功效与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