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丁香叶茶的功效与作用

团叶槲蕨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乐逍遥。天天开口笑,寿比彭祖高。”相信关于养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如果不需要我们的生活成悲剧,就必须注意养生。中医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团叶槲蕨的功效与作用》,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团叶槲蕨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它是中药的一种,古代医书里对于它的记载也很多,团叶槲蕨有很多的药用价值,能够用来治疗我们身体出现的一些不适症状,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团叶槲蕨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肉碎补、骨碎补、石蜈蚣

【来源】药材基源:为槲蕨科植物团叶槲蕨的根茎。

【原形态】植株高50-100cm。根茎横生,粗8-10mm,肉质,顶端密被披针形鳞片,基部阔卵形,盾状着作画,先端长渐尖成尾状,边缘有睫毛。叶二型;营养叶无柄;叶厚纸质,坚硬,两面无毛而光泽,心形至卵形,长宽几相等,先端钝或圆,基部浅心脏形而有互相覆盖的耳,全缘或波状;叶脉两面明显,小脉连接成伸长的网眼孢子叶叶柄长10-30cm,光亮无毛,基部被鳞片卵状长圆形,长30-70cm,宽20-30cm,羽状深裂几达叶轴;裂片3-7对,斜向上,缺刻圆形至截形,底部有小突刺阔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稍狭而下延,边缘有软骨质的边,顶生裂片较大;叶崭深色,中脉禾秆色,侧脉明显。孢子囊群细小,圆形,在侧脉间散生;无囊群盖。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300-1700m的密林中树干、岩石上。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呈扁平长条状。表面棕色,密被鳞片,鳞片卵圆形,具长钻头,有锯齿基部盾状着生。两侧及上面有圆形叶柄痕,下面有残留细根。质轻脆,易折断。断面可见多数黄色点状分状分体中柱,排列成环。气微,味微苦。

【性味】微苦;性温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益肾气;壮筋骨;散瘀止血;。主肾虚耳鸣;牙痛;跌打损伤;骨折;风湿腰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茎:味微苦,性温。有补虚、舒筋活血的功能。用于小儿疳积,肾虚耳鸣,跌打损伤、骨折。

【摘录】《中华本草》

以上的内容就是对于中药团叶槲蕨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希望能够给您带去一定的帮助。中药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在治疗疾病的时候需要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药物,更好的帮助身体解除烦恼。

ys630.coM延伸阅读

团叶鳞始蕨的功效与作用


团叶鳞始蕨是中草药里面的一种,我们可以采用团叶鳞始蕨来治疗很多疾病,还有很好的养生功效,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团叶鳞始蕨的不同药效来解决一些生活中困扰我们的小问题。

【英文名】Orbicular Lindsaea

【别名】团叶陵齿蕨、鱼眼蕨、螺视蕨、七星剑、月影草、金钱草、田螺掩、高脚假铁线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鳞始蕨科植物团叶鳞始蕨的全草。

【原形态】陆生蕨类,植株高25-30cm。根茎短而横走,密被棕色钻形鳞片。叶近生;叶柄长5-20cm,禾秆色,下部棕色,腹面扁平或有浅纵沟,背面弧形;叶片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0-20cm,宽1.5-2cm,一回羽状,有时下部二回羽状;羽片15-20对,互生或略斜向上,斜圆扇形或近圆形,基部内缘凹入,下缘平直,外缘圆面有不整齐的尖牙齿,长7-10mm,宽10-12mm;叶脉二叉分枝。孢子囊群沿羽片上部边缘着生;囊群盖线形,膜质,向外开展,边缘有细齿。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100m的溪边林下或石上。

【性状】性状鉴别 根状茎圆柱形,表面密生红棕色狭小的鳞片,基下着生众多灰褐色须根。叶柄长5-11cm,栗褐色,上面有沟,下面稍圆,光滑;叶片长条状披针形,长15-20cm,宽1.5-2cm,一至二回羽状,纸质,灰绿色;叶轴禾秆色,有四棱,羽片有短柄,团扇形,基部内缘凹入,下缘平直,外缘圆而有不整齐的尖牙齿,叶脉多回二叉,扇形;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的连接脉上,靠近叶缘,连续分布;孢子囊盖线形,棕色,有细齿牙。质韧,气微,味淡、微苦。

【性味】苦;凉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主痢疾;疮疥;枪弹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苦、性凉。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及镇痛的功能。用于枪弹伤、痢疾、疮疥等。

【摘录】《中华本草》

以上就是对团叶鳞始蕨的功效的一些简单的介绍,希望对所有的朋友都能所帮助,总得来说团叶鳞始蕨的养生功效是非常强大的,因此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团叶鳞始蕨来更好的促进身体健康 。

槲叶的功效与作用


疾病产生需要药的改善,不同的疾病药物选择也是不同的,想要能够很好的治疗自身疾病,就需要对症下药,中药槲叶对治疗某些疾病也是有着很好的帮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种药材。

【别名】槲若(《唐本草》)。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 槲树 的 叶 。

【炮制】《本草图经》:"微炙令焦。"

【性味】《唐本草》:"味甘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治吐血,衄血,血痢,血痔,淋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捣汁或研末。外用:煎水洗。

【附方】①治吐血:槲叶不拘多少,捣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取五、七分,和滓服。(《简要济众方》)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

槲叶的功效作用等已经在上文中有了比较详细的描述,相信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槲叶是否还有其它的疗效这个问题还需要大家进一步的去研究。

槲叶散的功效与作用


不同的人群应该如何养生呢,相信这是很多人感到困扰的问题,今天就向大家推荐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方剂养生。下面来介绍一下槲叶散。

【处方】槲叶30克 地榆23克(锉)木贼23克(锉)当归23克(锉)赤芍药23克 伏龙肝23克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时气,大肠实热,下血不止,脐下疴痛。

【用法用量】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6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六

【处方】槲叶不拘多少。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吐血。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煎5-7沸,和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处方】壶叶1两,地榆3分(锉),木贼3分(锉),赤芍药3分,伏龙肝3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时气,大肠实热,下血不止,脐下(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六

怎么样?看完了上文对于槲叶散的简单介绍后是不是感叹中医的神奇?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所以我们一定要传承下去。

小团叶根的功效与作用


小团叶根是中药的一种,在我国古代的医书就有着对于小团叶根的记载,小团叶根能治疗很多的病症,而且功效也非常全面,我们要善用它。

【别名】猴子烟袋花、小团叶、羊角藤

【来源】药材基源:为旋花科植物大叶银背藤的根。

【原形态】大叶银背藤,木质藤本。茎圆柱形,幼枝密被绒毛,老枝被短绒毛。单叶互生;叶柄长5-13cm,被短绒毛;叶片卵形或宽心形,长10-25m,宽6-20cm,先端锐尖,基部心形,叶面无毛或散生伏毛,多皱纹,背面密被淡黄褐色绒毛;侧脉10-15对,至边缘弧形弯曲。花序腋生,多花密集成头状;总花梗极短,最长达2.5cm;苞片大,宿存;花两性;萼片5,长椭圆形,外面被淡黄色长柔毛;花冠管状漏斗形,白色、粉红色,稀紫色,瓣中带外面被白色长柔毛,冠檐近全缘或浅裂:雄蕊及花柱内藏;花丝着生于距花冠基部9mm处,基部扩大,密被长柔毛,花药长圆形;子房无毛,柱头之裂,头状。果圆球形,直径8-9mm,红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50-1460m的混交林及灌丛中。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乳腺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

【摘录】《中华本草》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小团叶根,了解了小团叶根的效果和作用,小团叶根可以提高我们的免疫力,小团叶根在养生学上还有食疗的作用,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多好处。

长叶实蕨的功效与作用


长叶实蕨是一种中药,长叶实蕨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对于一些疾病有很好的保健效果。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药物都是用长叶实蕨作为主要原料的,但服用长叶实蕨的时候还是需要注意很多的禁忌。

【英文名】Longleaf Bolbitis

【别名】三叉剑、单刀石韦、三角枫、三步跳、鸭公尾

【来源】药材基源:为实蕨科植物长叶实蕨的全草。

【原形态】植株高35-85cm。根茎长而横生,密被褐色、卵状披针形鳞片,盾状着生。叶近生,二型;营养叶的叶柄长10-35cm,禾秆色,基部被疏鳞片,向上无毛;叶片薄革质,形式多样,或为披针形单叶、三出或一回羽状;羽片1-3对,顶生羽片特大,披针形,长30-40cm,宽5-8cm,先端长尾尖,能着地生根,产生新株,侧生羽片1-5对,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长6-15cm,宽2-4cm,渐尖头,基部楔形或圆楔形,全缘或浅波状;叶脉网状,无内藏小脉;孢子叶与营养叶同型而较小,叶柄长25-40cm;叶片较小;叶脉网状,网眼四角形或六角形,在侧脉之间排成2行。孢子囊群幼时沿网脉着生,成熟后满布于叶背;无囊群盖。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400m的林下或溪谷边石上。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扁平长条状,长6-15cm,直径0.5-1cm;表面有密生的棕褐色小鳞片,两侧及上面有突起的叶柄痕,下面有残留的短须根;质脆,断面有多数筋脉小点。叶常皱缩,两型;营养叶叶柄长10-35cm,表面浅棕黄色,叶片长30-40cm,表面褐色,形状多样,单叶、三出或羽状,先端具长尾,有的可见不定根,叶脉网状;孢子叶叶柄长25-38cm,叶片与营养叶同形但狭小。孢子囊群布满叶背。气微,味淡。

【性味】淡;凉

【归经】肺;肝;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止咳;凉血止血。主肺热咳嗽;咯血;痢疾;烧烫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味淡,性凉。有清热解毒、止咳止血、收敛的功能。用于咳嗽、吐血、痢疾、烧烫伤、跌打伤、蛇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上面就是长叶实蕨的一个介绍,通过这些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长叶实蕨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对于很多病症都可以有效的缓解,但切记不要胡乱服用。

毛叶肾蕨的功效与作用


近期各大电视频道推出各种养生节目,饮食节目也推出特色养生食疗方法,在方方面面都显示出养生的观念逐渐在人们的认识中加深,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种养生的药材毛叶肾蕨。

【英文名】all-grass of Hirsute Sword Fern

【来源】药材基源:为肾蕨科植物毛叶肾蕨的全草。

【原形态】植株高45-110cm。根茎短而直立,被黑褐色、披针形鳞片;匍匐茎着生于根状茎上,暗褐色,被鳞片;叶片坚草质或纸质,阔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0-75cm,宽10-15cm,两端稍渐狭,一回羽状;下面沿中脉及小脉密被线状鳞片,上面被短毛;叶轴上面密被纤维状鳞片,下面疏被鳞片;羽片20-45对,彼此不覆盖,互生,近无柄,以关节着生于叶轴上,中部羽片较大,阔披针形,长4-7cm,宽约1cm,先端渐尖,基部不对称,下侧圆形,上侧截形并突出成1个小三角状的耳片,边缘有疏钝齿,下部羽片较短,阔披针形,长3-4cm;侧脉纤细,2-3叉,先端有圆形水囊体。孢子囊群圆形,背生于每组侧脉上侧小脉的先端,靠近叶边;囊群盖圆形,有1个缺刻,膜质。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缘、谷地及村边路旁。

【性味】淡;凉

【归经】脾经

【功能主治】消积化痰。主小儿疳积;食滞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淡,性凉。有消积化痰的功能。用于小儿消化不良。

【摘录】《中华本草》

以上就是的毛叶肾蕨相关介绍,相信大家在看过之后就能够有所了解了。在知道毛叶肾蕨的功效和作用后就可以根据自身体质来调理了。

异叶鳞始蕨的功效与作用


不知道大家对异叶鳞始蕨是否熟悉,对它的功效作用是否了解,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分析一下异叶鳞始蕨的价值和食用方法等。

【英文名】Different-leaf Lindsaea

【来源】药材基源:为鳞始蕨科植物异叶鳞始蕨的全草。

【原形态】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约35cm。根茎短而横走,密被赤褐色的钻形鳞片。叶近生;叶柄暗栗色,长10-20cm,四棱形,光滑;叶片草质,阔披形或长圆状三角形;羽片约11对,基部近对生,上部互生,远离而斜展,披针形,长3-5cm,宽约1cm,基部对称,不分裂或羽状,边缘有不整齐的短尖锯齿;叶脉羽状二叉分枝,沿中脉两侧各有1行不整齐的多边形斜长网眼。孢子囊群线形,生于小脉先端的联结脉上,除基部两侧外,近叶缘连续分布;囊群盖线形,灰棕色,连续不断,全缘。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600m的林下溪边湿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状茎圆柱形,粗约2mm,表面密生赤褐色钻形鳞片。上方近生多数叶,下方有众多褐色的须根。叶柄四棱形,暗栗色,光滑;叶片阔披针形或矩圆三角形,长15-30cm,宽5-15cm,一至二回羽状,草质,淡灰绿色;叶轴有四棱,禾秆色,光滑,羽片披针形,长3-5cm,不分裂或网状,叶缘有不整齐的短尖锯齿,沿主脉两侧各有1行不整齐的多边形斜长网眼,网眼外的小脉分离,单一或分叉。孢子囊群线形,生于小脉先端的联结脉上,孢子囊盖线形,棕灰色,全缘。气微,味淡。

【性味】淡;苦;平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利水;活血止痛。主小便不畅;瘀滞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利水、止痛,活血。

【摘录】《中华本草》

通过上面文章关于中药异叶鳞始蕨的介绍,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药异叶鳞始蕨的功效与作用是很多的。所以大家以后在生活中不妨对异叶鳞始蕨等中药多做点了解。

团叶槲蕨的功效与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