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椰子水的功效与作用

水黄杨木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饮食贵在节,读书贵在精,锻炼贵在恒,节饮食养胃,多读书养胆,喜运动延生!养生,很多人只是听说但并未真正力行,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没有注意平日的养生。养生达人是如何进行中医养生的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水黄杨木的功效与作用”,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中药水黄杨木,是很好的一味中药材,水黄杨木在调理身体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在医药方面应用的也比较广泛。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别名】乌棒子(《贵州药植目录》)。

【来源】为远志科植物 尾叶远志 的 根 。全年可采。

【原形态】灌木,高约1米。叶互生,有短柄;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5~9.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尾状长尖,基部楔形,全缘,下面黄绿色。总状花序常数枚呈束状;萼片5,外轮3枚卵圆形,边缘带紫红色,内轮2枚较大,花瓣状,黄色;花瓣3,中间1枚龙骨状,顶端有缨;雄蕊8,花丝下部合生;子房2室。蒴果;种子2颗。

【生境分布】生于山沟、溪边阴湿处。分布西南和华南。

【化学成份】根茎(连皮)含有黄酮甙、皂甙、酚性物质(鞣酸及其他酚化合物)、香豆酮、树脂类。其中黄酮甙可能为主要的抗菌及平喘成分,而皂甙、鞣质具祛痰镇咳作用。

【性味】《贵州草药》:"甘,平。"

【功能主治】①《贵州草药》:"清热利湿,通淋。治黄疸肝炎,血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采用乌棒子、大血藤、淫羊藿,三者分别做成片剂同时服用。乌棒子片系用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分别制成,简称水煮片和醇浸片。水煮片每片0.1克,相当于生药0.33两;醇浸片每片O.2克,相当于生药0.4两。大血藤、淫羊藿片皆由浸膏制成,每片0.5克,相当于生药大血藤O.13两,淫羊藿0.06两。按不同剂型分为2组:第1组乌棒子水煮片。每日6~9片或15片,大血藤9片,淫羊藿9片;第2组乌棒子醇浸片、大血藤及淫羊藿片各9片。均以10天为一疗程,或连服20~30天。据二个疗程的疗效观察,第1组67例,近期控制19例,显效12例;第2组49例,近期控制9例,显效10例。临床发现,乌棒子水煮片组疗效优于醇浸片组。上述乌棒子复方具有较好的止咳、祛痰和一定的消炎作用,平喘作用较差。少数患者服用上方浓煎液(1:1)后,有胃区不适,恶心,腹痛,饱胀,口麻涩,皮肤瘙痒等反应,偶有头昏、心悸,于停药后很快消失。片剂特别是水煮片的副作用较少。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根据以上的综合来讲,水黄杨木还是具有一定的药理疗效的,需要注意的就是水黄杨木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食用,不要过量。

相关阅读

黄杨木叶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黄杨木叶对于大多人来说已经是很熟悉了。但实际上,了解中药黄杨木叶的功效与作用的人并没有多少,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

【别名】黄杨脑(《丹溪心法》)

【来源】为黄杨科植物 黄杨 的 嫩叶 。

【化学成份】叶含黄杨碱E、黄杨醇碱E、环朝鲜黄杨碱B、环锦熟黄杨碱D、黄杨批碱、黄杨叨碱等。

【功能主治】《纲目》:"治妇人产难。暑疖,捣烂涂之。"

【附方】束胎易产:大腹皮三钱,人参,陈皮各半钱,白术、芍药各一钱,甘草(炙)二钱,紫苏茎叶半钱,归身尾一钱。上作一服,入青葱五叶,黄杨脑七个,以水煎,食后服。于八、九个月服十数帖。(《丹溪心法》达生散)

【摘录】《*辞典》

通过上面的详细介绍,我们很好地了解到了中药黄杨木叶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黄杨木的药用价值_黄杨木的副作用


黄杨木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黄杨(学名:Buxus sinica (Rehder 枝圆柱形,有纵棱,灰白色;小枝四棱形,全面被短柔毛或外方相对两侧面无毛。叶革质,阔椭圆形、阔倒卵形、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叶面光亮,中脉凸出,下半段常有微细毛。花序腋生,头状,花密集,雄花约10朵,无花梗,外萼片卵状椭圆形,内萼片近圆形,长2.5-3毫米,无毛,雄蕊连花药长4毫米,不育雌蕊有棒状柄,末端膨大;雌花萼片长3毫米,子房较花柱稍长,无毛。蒴果近球形。花期3月,果期5-6月。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有纵棱,小棱四棱形,全面被短柔毛或外方相对两侧面无毛,叶片长1-3cm,宽0.8-2cm.阔椭圆形、阔倒卵形、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先端圆或钝,常有小凹口,基部圆或急尖或楔形,叶面光亮,中脉凸出,侧脉明显,叶背中脉平坦或稍凸出,中脉上常密被短线状钟乳体。革质。叶柄长1-2mm,上面被毛。气微,味苦,无毒。生于海拔1200-2600m的山谷、溪边、林下,现可栽培作观赏用。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及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等地。产中国多省区,有部分属于栽培。

2、用法用量

2.1、药用部位:为黄杨科植物黄杨的茎枝。

2.2、功能主治:祛风湿,理气,止痛。治风湿疼痛,胸腹气胀,牙痛,疝痛,跌打损伤。

2.3、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捣敷。

黄杨木的副作用

一般没有特殊副作用。

黄杨木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分类草药性》:治一切风湿,头痛,九种气痛,红白痢。

2、《四川中药志》:治风湿,牙痛,气痛,庙痛,胸腹气胀,跌打损伤,妇人难产,及暑月疖疮。

3、治跌打损伤:㈠黄杨木泡酒服。(《四川中药志》)㈡黄杨木干枝叶一两,青石蚕(水龙骨)四至五钱,嫩竹叶、厚朴各三至四钱。水煎,早、晚空腹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黄杨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黄杨的功效与作用是非常大的,我们生活中可以常见到黄杨,利用黄杨的药性和食疗性,将给我们养生保健带来很多预想不到的收获,下面我们看看中药黄杨。

【别名】瓜子黄杨、千年矮、乌龙木

【来源】黄杨科黄杨属植物 黄杨 Buxus microphylla Sieb. et Zucc. var. sinica Rehd. et Wils.,以 根、叶 入药。全年可采,晒干。

【性味】苦、辛,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活血。用于风湿关节痛,痢疾,胃痛,疝痛,腹胀,牙痛,跌打损伤,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3~4钱,作煎剂或泡酒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对于黄杨的药用价值大家应该知道了,我们平时应该多关注这方面的信息,这样就可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有所准备,不至于惊慌失措。

黄杨叶的功效与作用


黄杨叶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药,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药材,我们需要重视起来。黄杨叶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搭配其他的药物,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适当的服用。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中药黄杨叶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哪些。

【别名】黄杨脑。

【来源】药材基源:为黄杨科植物黄杨Buxus sinica (Rehd.et Wils.)M.Cheng或雀舌黄杨Buxus bodinieri Levl.的叶。

【原形态】1.黄杨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6m。树皮灰色,栓皮成有规则的剥裂;枝圆柱形,有纵棱,灰白色,小枝四棱形,被短柔毛或外方相对两侧面无毛,节间长0.5-2cm。叶对生;叶柄长1-2mm,上面被毛;叶片革质,阔椭圆形、阔倒卵形、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通常中部以上较宽,先端圆或钝,常有小凹口,基部圆或楔形,长1-3cm,宽0.8-2cm,叶面光滑,中脉凸出,下半段常有微细毛,侧脉明显,中脉上常密被白色短线状钟乳体。穗状花序腋生,单性,雌雄同株,花密集,花序轴被毛;苞片阔卵形,长2-2.5mm,背部多少有毛;雄花约10朵,无花梗,外萼片卵状椭圆形,内萼片近圆形,长2.5-3mm,无毛,雄蕊连花药长达4mm,不育雌蕊有棒状柄,末端膨大,高2mm左右;雌花多存于花序上部,萼片6,排成2列,长达3mm,花柱3,子房3室,子房较花柱稍长,无毛,柱头粗厚,倒心形,下延达花柱中部。蒴果近球形,长6-10mm,宿存花柱长2-3mm,由3心皮组成,沿室背3瓣裂,成熟时黑色,径约1cm。花期3-4月,果期5-7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1200-2600m的山谷、溪边、林下,现可栽培作观赏用。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枝梗,筛去灰屑。 饮片性状:为完整或破碎的叶片,倒卵圆形,长10-30mm,全缘,先端稍凹,基部狭楔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主脉明显,革质。气微,味苦。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疮疖肿毒;风火牙痛;跌打伤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

【摘录】《中华本草》

以上的内容就是对于中药黄杨叶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希望能够给您带去一定的帮助。中药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在治疗疾病的时候需要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药物,更好的帮助身体解除烦恼。

水杨木白皮的功效与作用


水杨木白皮是一种中药,水杨木白皮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对于一些疾病有很好的保健效果。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药物都是用水杨木白皮作为主要原料的,但服用水杨木白皮的时候还是需要注意很多的禁忌。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 红皮柳 的 树干的内皮 。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杨根"条。

【药理作用】水杨甙口服后15~30分钟,在尿中即可出现水杨甙元、水杨酸等,因此它也有抗风湿作用;其作用基于在体内分解出水杨酸,但此种转变又不是恒定的,因而其治疗价值低于水杨酸。它尚有苦味健胃作用。水杨甙元4~10%有局部麻醉作用。

【功能主治】《千金方》:"治金疮苦痛,杨木白皮熬令燥,末之,服方寸匕,日三。又末敷疮中。"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纲目》。

以上就是对水杨木白皮的功效与作用详细介绍,对它的选择,要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这样对身体不会有损害,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疾病的效果。

水黄杨木的功效与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