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夏季养生方剂 > 导航 > 瓜蒌的功效与作用

贝母瓜蒌散方剂功效

夏季养生方剂。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些健康而长寿的人,他们在养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生活质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养生的人。如何进行中医养生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贝母瓜蒌散方剂功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贝母瓜蒌散可能我们不太清楚是什么,那是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不是能够经常接触到,但是我们会觉得它的名字很是特别,一听就有想要了解的冲动。其实大家有所不知贝母瓜蒌散是一种中药方剂,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贝母瓜蒌散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吧。

贝母瓜蒌散

【名称】贝母瓜蒌散。

【分类】祛痰剂-润燥化痰。

组成

贝母一钱五分(5 g) 瓜蒌一钱(3g) 花粉 茯苓 橘红 桔梗各八分(各2.5g)

【用法】水煎服。

功效

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方解

本方主治是为燥痰。《成方便读》说:燥痰者,由于火灼肺金,津液被灼为痰。其症以咳嗽痰稠,涩而难出为特征。盖肺为娇脏,喜清肃而不耐寒热,一旦肺受火刑,不但灼津为痰,而且津伤液少,气道干涩,故而痰稠难咯,涩而难出。

治当润其燥,清其热,化其痰。方中以贝母为君,取其润肺清热,化痰止咳。臣以瓜蒌,润肺清热,理气化痰。佐以天花粉润燥生津,清热化痰;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痰消;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桔梗宣利肺气,令肺金宣降有权。如此配伍,润燥与理气合用,则肺得清润而燥痰自化,宣降有常则咳逆自止。

燥痰与阴虚燥咳不同。阴虚者久病,症见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口燥,甚则阴虚生内热,而有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治宜滋阴润燥之法,如麦门冬汤、百合固金汤等。本方证只是咳痰难出,未见阴虚内热之象,故治宜清润化痰之法,不可过用滋腻之品,以防助湿生痰,碍气生满。

《医学心悟中风》篇另有一贝母瓜蒌散,较本方少花粉、茯苓、桔梗,多胆南星、黄芩、黄连、黑山栀、甘草,治肺火壅遏之火中。方中芩、连、栀子苦寒清热泻火,胆南星清热化痰熄风,配伍贝母、瓜蒌清热化痰,故可治痰火壅肺的类中风证,其证虽亦卒然昏倒,喉中痰鸣,但无歪斜偏废之候。

方歌

贝母瓜蒌花粉研,橘红桔梗茯苓添, 呛咳咽干痰难出,润燥化痰病自安。

结语:通过以上的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贝母瓜蒌散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贝母瓜蒌散虽然不常见,但是它的用处还是很多的,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性的使用以上介绍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弄清楚使用的方法,不能盲目的乱用哦。

yS630.Com相关推荐

贝母瓜蒌散的功效与作用


贝母瓜蒌散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中药方剂,对很多疾病都有不错的疗效,不过对于它的食用有着一些方式方法,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川贝2钱,瓜蒌仁1钱5分,山栀1钱,黄芩1钱,橘红1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小儿内热,夜热潮热,昼轻夜重,或口渴,或腹胀,或盗汗,症因伏燥者。

【用法用量】

【摘录】《笔花医镜》卷三

【处方】贝母、瓜蒌霜、茯苓、橘红、桔梗。

【功能主治】肺火壅遏头眩。

【各家论述】贝母、瓜蒌辛苦以宣肺壅,茯苓、橘红甘辛以通肺气,桔梗上开肺郁,而痰饮自祛矣。

【摘录】《证因方论集要》卷一

【处方】贝母1钱5分,瓜蒌1钱,花粉8分,茯苓8分,橘红8分,桔梗8分。

【功能主治】燥痰涩而难出;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处方】贝母、瓜蒌、南星(炮)、荆芥、防风、羌活、黄柏、黄芩、黄连、白术、陈皮、半夏(汤泡7次)、薄荷、甘草(炙)、威灵仙、天花粉各等分。

【功能主治】肥人中风,口眼㖞斜,手足麻木,左右俱作痰治。

【用法用量】每服水2盏,加生姜3片,煎8分,至夜服。

【摘录】《医统》卷八

【处方】贝母2钱,瓜蒌仁1钱5分,胆南星5分,黄芩1钱,橘红1钱,黄连(炒)1钱,甘草5分,黑山栀5分。

【功能主治】类中风,肺火壅遏者,肺热液干。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通过上文对贝母瓜蒌散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养生方剂有许多,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都是拥有着自己独有的营养还有对食用者的功效与作用。不过想要更方便的食用到这样的养生方剂,只有学会这样的制作方法才可以。

贝母瓜蒌散是什么呢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医也是中国文化当中的一种,与西医不同的就是中医治疗的药物一般都是以调理身体为主,并不会给身体造成多大的伤害。因此,一些中药材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往往会发挥出更好的效果,而且随着不断的发展,中医理论不断的完善,可以治疗更多的疾病。那么,贝母瓜蒌散是什么呢?

贝母瓜蒌散是具有润燥清肺、理气化痰之功的方剂,由贝母、瓜蒌、花粉、茯苓、橘红、桔梗等药物组成。主治燥痰咳嗽,证见咳嗽呛急,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等临床表现。

本方证多由燥热伤肺,灼津成痰所致。燥痰不化,清肃无权,以致肺气上逆,咳嗽呛急;“燥胜则干”(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燥伤津液,故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为燥痰之佐证。治宜润肺清热,理气化痰。方中贝母苦甘微寒,润肺清热,化痰止咳;瓜蒌甘寒微苦,清肺润燥,开结涤痰,与贝母相须为用,是为润肺清热化痰的常用组合,共为君药。臣以天花粉,既清降肺热,又生津润燥,可助君药之力。痰因湿聚,湿自脾来,痰又易阻滞气机,无论湿痰抑或燥痰,皆须配伍橘红理气化痰、茯苓健脾渗湿,此乃祛痰剂配伍通则,但橘红温燥、茯苓渗利,故用量颇轻,少佐贝母、瓜蒌、花粉于寒性药中,则可去性存用,并能加强脾运,输津以润肺燥。桔梗宣肺化痰,且引诸药入肺经,为佐使药。全方清润宣化并用,肺脾同调,而以润肺化痰为主,且润肺而不留痰,化痰又不伤津,如此则肺得清润而燥痰白化,宣降有权而咳逆自平。

本方与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同治燥咳,但主治病机不尽相同,因而立法、用药亦随之而异。本方证为燥热伤肺,灼津为痰所致,故方中以贝母、瓜蒌为主,旨在润燥化痰,主治燥痰咳嗽、痰稠难咯;清燥救肺汤证为新感温燥,耗气伤阴,故方中以桑叶宣肺,配伍石膏清热、麦冬润燥、人参益气,旨在清宣燥热,主治温燥伤肺、身热头痛、干咳少痰、口渴等;麦门冬汤证为肺胃阴虚,气火上逆,故方中以大量麦冬配伍半夏、人参,旨在滋阴润肺,降逆下气,主治虚热肺痿、咳唾涎沫等。

医学心悟卷3类中风篇另有一贝母瓜蒌散,较本方少花粉、茯苓、桔梗,多胆南星、黄芩、黄连、黑山栀、甘草,主治痰火壅肺的类中风证,其证虽亦卒然昏倒、喉中痰鸣,但无斜偏废之候。

一般来说,在临床上贝母瓜蒌散都是用来治疗咳嗽=咽喉干燥等等病症,如果平时你发现自己的舌苔变白,那么就可以去购买贝母瓜蒌散来治疗。此外,对于肺结核患者来说,如果采用西医的方式治疗效果不好,那么也可以试一试贝母瓜蒌散治疗,效果是非常理想的。

瓜蒌散的功效与作用


季节变化时身体很容易感到“躁动”,口干舌燥、心烦躁动,而中医中的方剂就可以有效的调节身体中的各个机能,缓解心情。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瓜蒌散这种方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别名】栝楼散

【处方】瓜蒌根2钱,白僵蚕1钱。

【制法】慢火同炒老黄色,为末。

【功能主治】痘,热极生风,发搐。

【用法用量】栝楼散(《准绳·幼科》卷五)。

【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处方】瓜蒌1个(半生半炒),粉草1寸(半生半炙),生姜1块(半生半煨)。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令败乳自退。主乳初结胀不消。

【用法用量】用酒2碗煎服。少顷,痛不可忍,即搜去败乳,临卧再1服,顺所患处乳侧,卧于床上,令其药行故也,无生姜,用麦芽。

【摘录】《济阴纲目》卷十四

【处方】大瓜蒌(连皮捣烂)1枚,粉甘草2钱,红花7分。

【功能主治】肝气燥急而胁痛,或发水泡。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瓜蒌为物,甘缓而润,于郁不逆,又如油之洗物,滑而不滞,此其所以奏功也。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别名】栝楼散、乳香散、瓜蒌乳散

【处方】瓜蒌末1两,乳香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产后骨节、肌肤热痛,乳痈,产后吹奶

【用法用量】栝楼散(《卫济宝书》),乳香散(《医方类聚》卷二三六引《徐氏胎产方》),瓜蒌乳香散(《医医偶录》卷一)

【摘录】《鸡峰》卷十六

【别名】瓜萎乳没散、瓜蒌乳香散

【处方】瓜蒌1个(连皮捣烂),生甘草5分,当归3钱,乳香5分(灯芯炒),没药5分(灯芯炒),金银花3钱,白芷1钱,青皮5分。

【功能主治】一切痈疽,乳痈。

【用法用量】瓜萎乳没散(《胎产新书·女科秘要》卷七)、瓜蒌乳香散(《胎产秘书》)。

【摘录】《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下

【处方】瓜蒌根、薄荷干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乳汁少。

【用法用量】酒调服。先吃羊骨汁1碗,次服药后再吃葱丝羊羹,少时微汗出。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三八引《徐氏胎产方》

【别名】栝楼散

【处方】白茯苓(去皮)、天花粉、宣连白扁豆、人参(去芦)、石膏、甘草节、寒水石、白术(去芦)、猪芩各等分。

【制法】为末。

【功能主治】除热补虚。主盛壮之时,不自谨惜,恣情纵欲,年长肾气虚弱,惟不能房,多服丹石,真气既尽,石气孤立,唇口干焦,精液自泄,小便赤黄,大便干实,小便昼夜百十行。

【用法用量】栝楼散(《普济方》卷一七六)。

【摘录】《得效》卷七

【处方】瓜蒌(新旧皆可,和椒炒,碎)、川椒20粒,甘草3-4寸(锉),乳香5粒(如皂角子大)。

【功能主治】痈疽。

【用法用量】上用无灰酒3碗,煮作1碗,去滓温服。其毒立散,未成即破,已成者,脓自出,皆不用手。

【摘录】《集验方"仙传外科集验方

【处方】瓜蒌、贝母、荆芥。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欲出痘疹。

【用法用量】水煎,连3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一

【别名】栝楼散

【处方】黄耆4两(锉),皂角刺8两(红者,拍碎,锉),甘草6两,牛膝2两,黄瓜蒌10个(锉)。

【制法】上用蜜1斤,旋入铛内,炒至紫色,见风吹脆为末,有滓再炒为末。

【功能主治】内消恶肉,生好肉。主

【用法用量】栝楼散(《普济方》卷二八九)。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三

【处方】瓜萎仁1钱,青皮1钱,石膏2钱,甘草节5分,没药5分,归尾5分,皂刺5分,金银花5分,青橘叶(取汁)2匙。

【功能主治】乳痈未溃者。

【用法用量】水、酒各半盏煎。空心服。

【各家论述】瓜蒌仁消毒,青皮疏肝,石膏清胃,甘草节行瘀,没药止痛,归尾破血,青橘叶解毒。

【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别名】栝楼散

【处方】瓜蒌不拘多少。

【制法】焙干,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腹胀,小便不通,五色痢疾,久不愈。

【用法用量】栝楼散(《普济方》卷二一0)。

【临床应用】小便不通:魏(玄阝)知明州时,宅库之妻患此疾垂殆,随行御医某人,治此药令服,遂愈。

【摘录】《百一》卷六,名见《得效》卷六

瓜蒌散的功效和用途非常广泛,对老百姓而言是一个很好的良药。大家有需要时不妨试一试,因为它几乎没有副作用,所以可以放心服用。

贝母瓜篓散中药方剂


咽喉痛,病情可大可小。因为引发咽喉痛的原因挺多的,需要我们认真观察,检查,才能选择出适合的治疗方法。也可以试试中医疗法,喝些贝母瓜篓散中药方剂,贝母瓜篓散的功效就是化痰润肺的,对治疗咽喉痛有帮助。来看贝母瓜篓散的用法!

处方

贝母4.5克、瓜蒌3克、花粉、茯苓、橘红、桔梗各2.4克。

功能主治

化痰润肺。主燥热伤肺,咳嗽痰黄,咯吐不爽,咽喉干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医学心悟》卷三。

咽喉痛

咽喉痛是一种最常见的病症,它多发于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感冒、扁桃体炎、鼻窦炎、百日咳、咽喉炎以及病毒感染甚至心肌梗死均可引起咽喉痛。

病因

任何刺激咽喉及口腔黏膜的物质都可能引起咽喉痛。它们包括:病毒、细菌感染、过敏反应、灰尘、香烟、废气、热饮料或食物,牙齿或牙龈感染有时也会累及咽喉,慢性咳嗽、极干燥的环境、胃食管反流及说话声音过大同样会刺激咽喉,声音嘶哑是常见的伴随症状。出现咽喉痛症状的常见疾病有:全身病毒感染、腮腺炎、咽炎或扁桃体炎、感冒、咽喉炎。

临床表现

1.鼻咽部炎症

鼻咽在急性炎症期,患者会有一种干疼的感觉,同时炎症期的血管扩张,会导致患者将鼻涕回吸吐出时略带血。

2.口咽部位炎症

口咽部位的发炎症状多是急性扁桃体发炎和急性咽炎,这两种情况多与感冒有关。扁桃体急性发炎时,患者感觉咽痛,并伴有中度发热或高热,严重时还会出现扁桃体肿胀化脓;急性咽炎的发作一般比较急。

3.喉咽部炎症

喉咽的炎症多是急性会厌炎和急性喉炎。急性会厌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患者多感觉咽部很疼,甚至不敢吞咽食物,说话时有含水的声音,同时,咽部还有被堵住的感觉,严重会导致呼吸困难,危及生命。患者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尽快到医院的耳鼻喉科急诊。急性喉炎发作时患者也有咽疼、咽部有异物感,但与急性会厌炎有一个明显的区别,患者说话的声音嘶哑,不是含水说话声。

4.非炎性疾病

咽喉痛的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并非都由炎症引起。如舌咽神经痛、外界刺激、口腔溃疡等都会引起咽痛。

舌咽神经痛

引起的疼痛多是一侧疼痛,且疼痛得较剧,没有一定的原因引起,在使用消炎药以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此时,医生多建议使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止痛药消除疼痛。

茎突过长导致的疼痛

咽部一侧疼痛,吞咽时疼得更加明显,与舌咽神经痛不同的是,这种疼痛会在咽部同一侧上下放射。患者需要尽早到医院拍片确诊。

口腔溃疡

由于维生素缺乏等原因导致的口腔溃疡多是自愈性疾病,在7~10天内就会愈合,在发病过程中,会引发咽部持续性疼痛。而一些恶性的、经久不愈的口腔溃疡,需要积极治疗。

5.外界刺激

某些外界刺激也会引起咽部疼痛,如吃瓜子过多使咽喉受到刺激,引发淋巴组织非炎症性疼痛,多喝点水或服用点祛火中药就会好转。

结语:有关贝母瓜篓散中药方剂,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贝母瓜篓散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贝母瓜篓散能治疗咽喉干痛的症状,许多病症都会引起此症状。上述对于此疾病的临床表现也详细介绍了,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瓜蒌薤白白酒汤方剂功效


瓜蒌薤白白酒汤一般情况下大家可能都会觉得陌生,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不是能够经常接触到,就算我们接触到但是我们不是专业人士可能也不太清楚它的作用是什么。其实大家有所不知瓜蒌薤白白酒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瓜蒌薤白白酒汤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吧。

【名称】瓜蒌薤白白酒汤。

【分类】理气剂-行气。

组成

瓜蒌实一枚(24g) 薤白半升(12g) 白酒七升(适量)。

用法

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功效

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方解

本方所治胸痹系由胸阳不振,痰阻气滞所致。因诸阳受气于胸中而转行于背,胸中阳气不振,津液不得输布,凝聚为痰,痰阻气机,故胸中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痰浊内阻,肺失宣降,而见喘促,短气,咳唾等。治宜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方中以瓜蒌实理气宽胸,涤痰散结,为君药。薤白温通滑利,通阳散结,行气止痛,为臣药。两药相配,一祛痰结,一通阳气,相辅相成,为治胸痹之要药。佐以辛散温通之白酒,行气活血,增强薤白行气通阳之功。药仅三味,配伍精当,共奏通阳散结,行气祛痰之功。使胸中阳气宣通,痰浊消而气机畅,则胸痹喘息诸证自除。

方歌

瓜蒌薤白白酒汤,胸痹胸闷痛难当, 喘息短气时咳唾,难卧仍加半夏良。

禁忌

本方性偏温燥,若胸痹属于阴虚有热者应忌用。

使用注意

方中白酒用量,当视患者酒量而定,一般可用30-60ml,不宜过多。

结语:通过文章的介绍我们是不是对瓜蒌薤白白酒汤的药用价值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们知道瓜蒌薤白白酒汤的使用是有一些禁忌的,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上介绍的药方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性的使用,但是一定要经过专业的指导,不能随便使用哦,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神效瓜蒌散的功效与作用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中药方剂的身影,可见方剂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那么大家知道神效瓜蒌散吗?如果不知道,就看一下本篇文章吧。

【处方】大瓜蒌半个(黄熟者帚个,连皮子瓤,重重纸包,火煨,捣烂,取一半)白芷4.5克 玄参6克 升麻L5克 归尾6克 桔梗3克 连翘6克 柴胡3克 青皮3克 天花粉4.5克 穿山甲(炒)3克 川芎2.4克 知母3克 木通3克 木鳖子2个 延胡索0.6克

【功能主治】治妇人乳肿作痛,欲成痈毒。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七

对于神效瓜蒌散的功效和性质您现在了解了吗?在这里也提醒各位朋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生病会给生活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及时锻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是。

贝母散的功效与作用


人们对于健康越来越重视,中药方剂吃的人也越来越多了,那么你知道贝母散是什么吗?是不是很想多了解一些贝母散的相关知识呢?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吧。

【处方】贝母 知母 百部 阿胶 甘草 麻黄 杏仁 人参 茯苓 半夏曲饼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新久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6克,水1盏,大黄蜡1皂大,同煎至8分(即水一盏),通口服。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一

【处方】贝母22.5克(煨令微黄)百合22.5克 杏仁3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30克(炙微赤,锉)赤茯苓22.5克 麻黄30克(去根、节)石膏60克 人参30克(去芦头)柴胡30克(去苗)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宜肺平喘。主伤寒汗出而喘促,烦热头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3.7克,煎至20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一

【别名】贝母饮(《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处方】贝母(煨微黄)桔梗(去芦头)马兜铃 百合 款冬花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干姜(炮裂)汉防己 麻黄(去根、节)各7.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别研如膏)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主小儿咳嗽,心胸痰壅,咽喉不利,少欲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3克,以水150毫升,人生姜少许,煎至75毫升,去滓温服,一日三五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

【处方】贝母1分(煨微黄),桔梗1分(去芦头),甘草1分(炙微赤,锉),桂心1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1分(去芦头),干姜1分(炮裂,锉),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半夏1分(汤洗7遍去滑)。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痰逆咳嗽,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少许,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贝母(煨微黄)1分,桔梗(去芦头)1分,马兜铃1分,百合1分,款冬花1分,半夏(汤洗7遍去滑)1分,干姜(炮裂)1分,汉防己1分,麻黄(去根节)1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别研如膏)。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咳嗽,心胸痰壅,咽喉不利,少欲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生姜少许,煎至5分,去滓温服,1日3-5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贝母。

【功能主治】人面疮。

【用法用量】《外科启玄》本方用贝母五钱,为细末。用醋调稀,填入疮口内,令满塞之,次日即愈;如少愈,再填,不过三次全愈。

【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八引《本草图经》,名见《外科启玄》卷十二

【处方】贝母(去心)半两,皂荚子(炒焦色黄)半两,葶苈子(隔纸炒)1分,甘草(炙,锉)半两。

【功能主治】小儿感寒咳嗽,痰涎不利。

【用法用量】上为散。每服半钱匕,乳食后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别名】贝母饮

【处方】贝母1分(煨微黄),麦门冬半两(去心,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麻黄1分(去根节),紫蔻1分(洗去苗土),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咳嗽,咽喉不利,状如呀者。

【用法用量】贝母饮(《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贝母1两(煨微黄),紫菀3分(去苗土),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人参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咳嗽上气,喘急失声。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贝母1两(煨微黄色),刺蓟1两,蒲黄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热病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新汲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贝母5分(煨微黄),桂心1两,射干半两,钟乳粉1两,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百部半两,五味子1两,白石英2两(细研),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款冬花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挫),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羊肺1具(以水3大碗,煮取汁1碗半)。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久咳嗽,昼夜不息,气奔欲绝,肺伤唾脓血。

【用法用量】每服5钱,用羊肺汁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别名】二母汤、二母散、一捻金

【处方】知母(新瓦上焙)1两,贝母(巴豆7粒同贝母炒略熟,去巴豆不用)1两。

【功能主治】热嗽及痰喘。

【用法用量】二母汤(《普济方》卷二十七引《医学切问》)、二母散(《医学入门》卷七)、一捻金(《普济方》卷一五七)。

【摘录】《得效》卷五

【处方】贝母2两,金银花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乳痈。

【用法用量】每服3钱,食后好酒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二五

【处方】贝母,桑白皮,五味子,甘草(炙)1钱5分,款花2两,杏仁(去皮尖)3两。

【功能主治】久嗽,暴发咳嗽,多日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两,加生姜3片,煎8分,去滓服。

【摘录】《医学六要》卷三

【处方】贝母(煨微黄)1两,鹿角胶(捣碎,炒令黄燥)1两,生干地黄1两,麦门冬(去心)1两,人参(去芦头)1两,黄耆(锉)1两,五味子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妊娠,肺损咳嗽,喘促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糯米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贝母(去心,麸炒)半两,甘草(炙)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咳嗽喘闷。

【用法用量】如2-3岁儿,每服1钱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入牛黄末少许,食后温分2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处方】贝母(去心)1两半,槐子(10月上已日采之佳)1两半。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难产。

【用法用量】每服3钱巴,以熟水调下,未生更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处方】贝母10枚大者(去心,麸炒令黄),阿胶(炙燥)半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临卧煎糯米饮调下。服后去枕仰卧。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处方】贝母3两,麻黄(去节)2两,干姜2两,桂心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久咳上气,喉中鸣,昼夜不得卧。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平旦酒调下,1日2次;不知,增之至2匕,大剧可至再服,酒随饮多少。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等。

【摘录】《外台》卷十引《深师方》

【处方】麻黄(去节)半两,杏仁(去皮尖,炒)3钱,人参3钱,知母半两,贝母半两,甘草半两,石膏(煨)1两。

【功能主治】咳嗽。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用蜜、薄荷少许同煎,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七引《傅氏活婴方》

【处方】川山甲(烧存性)、贝母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马疔。

【用法用量】酒调下3-4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四引《鲍氏方》

【处方】贝母3钱,白芷3钱,当归3钱,乳香3钱,没药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乳痈,乳疖。

【用法用量】每服5钱,热黄酒送下。

【摘录】《仙拈集》卷三

【处方】黄耆1两,青皮1两,茯苓1两,栝楼根1两,甘草1两,紫菀1两,白术1两,百合1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时气病。

【用法用量】本方名“贝母散”,但方中无贝母。疑脱。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九

【处方】贝母(炮)半两,甘草(炙)半两,紫菀草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蛤粉炒)。

【功能主治】小儿肺感寒邪,咳嗽喘急,睡卧不安。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处方】贝母1两,紫菀3钱,麦门冬1两半,杏仁3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咳嗽上气,喘急失声。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鸡峰》卷十七

【处方】贝母3钱,细辛2钱,人参3钱,杏仁(去皮尖)2钱,川芎2钱,罂粟壳(去浮楞)2钱,百部根2钱,粉草2钱,诃子3钱。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乳儿嗽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1钱,干柿少许同煎。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七

【处方】贝母、知母、百部、阿胶、甘草、麻黄、杏仁、人参、茯苓、半夏、曲饼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远年近日嗽。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大盏,黄蜡1皂大,同煎至8分,通口服。

【摘录】《鸡峰》卷十一

【处方】贝母(煨)1分,麦门冬1分,款冬花1分,杏仁(炒)1分,紫菀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久嗽不止,痰吐喘闷,气噎。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乳汁调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引丁时发方

【处方】贝母(去心)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白口疮,满口如浸饼起者。

【用法用量】先煮面拨粥7个,将逐个拨粥搌儿口内疮了,便以药末半钱,水5分,蜜少许,煎3分,冷与服。仍以药掺贴,每日用3-4次。即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对于文章介绍的关于贝母散的相关知识,相信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多去了解一些相关的医学常识,在丰富阅历的同时增加对医药常识的理解。

瓜蒂散方剂功效


瓜蒂散可能我们不太清楚是什么,那是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不是能够经常接触到,但是我们会觉得它的名字很是特别,一听就有想要了解的冲动。其实大家有所不知瓜蒂散是一种中药方剂,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瓜蒂散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吧。

【名称】瓜蒂散。

【分类】消食剂-消食化滞。

组成

瓜蒂熬黄一分,赤小豆一分。

用法

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2g),以香豉一合(8g),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合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

功效

涌吐痰涎宿食。

方解

本方主治乃痰涎壅滞胸中,或宿食停积上脘之证。治当因势利导,遵《素问至真要大论》其高者,因而越之的原则,采用涌吐痰食法治疗。方中瓜蒂味苦,善于涌吐痰涎宿食,为君药。赤小豆味酸平,能祛湿除烦满,为臣药。

君臣二药相配,酸苦涌泄,相须相益,可增强催吐之力。佐以豆豉,既可安中护胃,使在快吐之中兼顾护胃气,又能宣解胸中邪气,利于涌吐。三药相合,涌吐痰涎宿食,宣越胸中邪气,使壅滞胸脘之痰食得以涌吐排出,胸痞懊@诸症自解。

本方去豆豉,《外台秘要》引《延年秘录》用治急黄,心下坚鞭,渴欲樗水吃,气息喘粗,眼黄等症。《温病条辨》以本方去豆豉加山栀子,亦名瓜蒂散,治太阴温病,得之二三日,心烦不安,痰涎壅盛,胸中痞塞欲吐者。

方歌

瓜蒂散中赤小豆,豆豉汁调酸苦凑, 逐邪涌吐功最捷,胸脘痰食服之瘳。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瓜蒂散的功效与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们虽然了解了它的组成、作用与功效,但是还是不能轻易的使用,要使用一定要经过专业人士的指导哦,我们不可以随便尝试,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槐花散方剂功效


槐花散其实是很常见的一种中药方剂,但是因为我们是中医从业者肯定是不太熟悉的,大多数的人群是不会知道它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的。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槐花散的组成吧,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了解它。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说不定会对你有帮助哦。

【名称】槐花散

【分类】理血剂-止血

组成

槐花炒(12g) 柏叶杵,焙(12g) 荆芥穗(6g) 枳壳麸炒(6g)各等分

用法

上为细末,用清米饮调下二钱(6g),空心食前服。

功效

清肠凉血,疏风行气。

方解

大便下血一证有肠风、脏毒之分,血清而色鲜者为肠风,浊而暗者为脏毒。但究其原因,乃由风热与湿热毒邪壅遏肠道,损伤脉络,血渗外溢所致,治宜清肠凉血为主,兼以疏风行气。方中槐花苦寒,泻热清肠,凉血止血,是为君药。

侧柏叶苦涩性寒,清热凉血,燥湿收敛,为治热证出血的要药,与槐花相合可加强凉血止血之功,为臣药。荆芥穗辛散疏风,微温不燥,炒黑能入血分,与上药相配,疏风理血;枳壳宽肠行气,顺遂肠胃腑气下行,为佐使药。诸药合用,既能凉血止血,又能疏风行气。药仅四味,配伍精当,寓行气于止血之中,寄清疏于收涩之内,相反相成,颇具深义。

方歌

槐花散用治肠风,侧柏荆芥枳壳充, 为末等分米饮下,宽肠凉血逐风功。

禁忌

本方药性寒凉,故只可暂用,不宜久服。便血日久属气虚或阴虚者,以及脾胃素虚者均不宜使用。

重要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普济本事方》卷5:治肠风脏毒,槐花散。

2、方论选录张秉成《成方便读》卷2:槐花禀天地至阴之性,疏肝泻热,能凉大肠;侧柏叶生而向西,禀金兑之气,苦寒芳香,能入血分,养阴燥湿,最凉血分之热;荆芥散瘀搜风;枳壳宽肠利气。四味所入之处,俱可相及,宜乎肠风、脏毒等病,皆可治耳。

结语:通过文章的介绍我们是不是对槐花散的药用价值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们知道槐花散的使用是有一些禁忌的,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上介绍的药方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性的使用,但是一定要经过专业的指导,不能随便使用哦,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鸡鸣散方剂功效


鸡鸣散一般情况下大家可能都会觉得陌生,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不是能够经常接触到,就算我们接触到但是我们不是专业人士可能也不太清楚它的作用是什么。其实大家有所不知鸡鸣散是一种中药方剂,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鸡鸣散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吧。

【名称】鸡鸣散

分类

祛湿剂-温化水湿。

组成

槟榔7枚、陈皮、木瓜各30克、吴茱萸6克、桔梗15克、生姜(和皮)15克、紫苏茎叶9克。

用法

上药为粗末,分作八服。隔宿用水750毫升,慢火煎至375毫升,去滓,用水500毫升,煎滓,取200毫升。两次煎汁相和,安顿床头,次日五更分二三次服。只是冷服,冬月略温亦得。服了用饼饵压下。如服不尽,留次日渐渐吃亦可。服此药至天明,大便当下一碗许黑粪永,即是原肾家感寒湿毒气下来。至早饭前后,痛住肿消。等药力过,方吃食物。

功效

行气降浊,化湿通络。治湿脚气。足胫肿重无力,行动不便,麻木冷痛,或挛急上冲,甚则胸闷泛恶。

方歌

鸡鸣散是绝奇方,苏叶茱萸桔梗姜, 瓜橘槟榔煎冷服,脚气浮肿效果良。

注意事项

1.孕妇慎用。

2 .方中槟榔易耗正气,故不宜久服。

3. 干脚气、湿热脚气者不宜使用本方。

结语:通过以上的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鸡鸣散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鸡鸣散虽然不常见,但是它的用处还是很多的,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性的使用以上介绍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弄清楚使用的方法,不能盲目的乱用哦。

牵正散方剂功效


牵正散一般情况下大家可能都会觉得陌生,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不是能够经常接触到,就算我们接触到但是我们不是专业人士可能也不太清楚它的作用是什么。其实大家有所不知牵正散是一种中药方剂,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牵正散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吧。

【名称】牵正散。

【分类】治风剂-疏散外风。

组成

白附子、白僵蚕(各6g) 全蝎去毒,并生用,各等分(3g)。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3g),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功效

祛风化痰止痉。

方解

中风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别。本方证为风痰阻于头面经络所致。足阳明之脉挟口环唇,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太阳外中于风,阳明内蓄痰浊,风痰循经阻于头面经络,则经隧不利,筋肉失养,故不用而缓;无邪之处,气血运行通畅,筋肉相对而急,缓者为急者牵引,故口眼歪斜,口目瞤动。治宜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方中白附子性味辛温,功能祛风化痰,并擅长治头面之风,为君药。全蝎、僵蚕均能祛风止痉,其中全蝎长于通络,僵蚕并有化痰作用,共为臣药。使用热酒调服,可以宣通血脉,并能引药入络,直达病所。诸药合用,则力专效著,使风散痰消,经络通畅,则病证可愈。

方歌

牵正散是杨家方,全蝎僵蚕白附襄, 服用少量热酒下,口眼歪斜疗效彰。

注意事项

若属气虚血瘀或肝风内动引起的口眼斜或半身不遂者,不宜应用本方。方中的附子和全蝎均为有毒之品,用量宜慎。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牵正散的功效与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们虽然了解了它的组成、作用与功效,但是还是不能轻易的使用,要使用一定要经过专业人士的指导哦,我们不可以随便尝试,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香薷散方剂功效


香薷散一般情况下大家可能都会觉得陌生,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不是能够经常接触到,就算我们接触到但是我们不是专业人士可能也不太清楚它的作用是什么。其实大家有所不知香薷散还是一种中药方剂,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香薷散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吧。

【名称】香薷散。

【分类】解表剂-辛温解表。

组成

香薷一斤(9g) 白扁豆微炒 厚朴姜制,各半斤(各6g)

用法

上为粗末,每三饯(9g),水一盏,入酒一分,煎七分,去滓,水中沉冷。连吃二服,随病不拘时。

功效

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方解

本方所治证候乃夏月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于湿所致。夏月感寒,邪滞肌表,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头重,脉浮等风寒表实证。夏月渴喜冷饮,湿伤脾胃,气机不畅,则胸闷泛恶,腹痛吐泻。舌苔白腻,乃寒湿之候。治宜外散肌表之寒邪,内化脾胃之湿滞。

香薷辛温芳香,功能解表除寒,祛暑化湿,是夏月解表之要药,为君药。厚朴苦辛而温,行气除满,内化湿滞,为臣药。更用白扁豆以健脾和中,渗湿消暑,为佐药。入酒少许同煎,意在增强散寒通经之力。三药合用,共成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之剂。

方歌

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香薷散的功效与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们虽然了解了它的组成、作用与功效,但是还是不能轻易的使用,要使用一定要经过专业人士的指导哦,我们不可以随便尝试,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贝母瓜蒌散方剂功效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