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中药养生方剂 > 导航 > 中老年男人养生中药方剂

中老年男人养生中药方剂

2019-10-20

传染性脓疱病中药方剂

【www.ys630.com - 中药养生方剂】

脓疱病的病因有很多种,这种症状在生活中并不常见,它的症状表现很是明显,但是有的时候不及时的治疗可能会造成很多的原因。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治疗脓疱病中药方剂有哪些?又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脓疱病病因

非大疱性脓疱疮常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偶尔由A组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皮肤轻微外伤后细菌粘附、侵入并导致感染。大疱性脓疱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可发生于完整的皮肤,该菌可产生并释放表皮剥脱毒素,表皮剥脱毒素与细胞表面的桥粒芯糖蛋白1结合,造成表皮细胞间粘附丧失,细胞松解,大疱形成。

传染性脓疱病中药方剂

中医处方(一)

辨证

肺胃蕴热,外受湿邪。

治法

清热解毒利湿。

方名

加味清热利湿汤。

组成

龙胆草9克,黄芩9克,栀仁9克,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泽泻9克,木通9克,丹皮9克,六一散15克,大青叶9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

赵炳南方。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脓疱病的相关治疗方剂有了一定的了解,脓疱病的治疗有很多的方法,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治疗。但是中药方剂我们一定要找专业人士确定好了是可用的哦,不能随便的乱用。

yS630.Com相关推荐

治疗传染性红斑中药方剂


传染性红斑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红斑的病因也有很多种,它的症状表现很是明显,但是有的时候不及时的治疗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治疗传染性红斑的重要方剂有哪些?又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传染性红斑病因

人类细小病毒B19是一种DNA病毒,是目前已知引起人类疾病的惟一的细小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感染后具有终生免疫力。

临床表现

好发于2~10岁儿童,春夏季节多见,潜伏期5~15天。常突然发病,一般无全身症状,有时可有低热、咽痛、眼结膜及咽部轻度充血。皮疹初起表现为双侧面颊玫瑰红色丘疹,迅速融合形成水肿性红斑,呈蝶形分布,境界清楚,呈特征性拍红性面颊,表面光滑无鳞屑,皮温升高,类似丹毒,偶有瘙痒和烧灼感。

2~4天后,在躯干、臀部及四肢出现境界清楚对称性花边状或网状斑丘疹,约1周后皮疹按出疹顺序逐渐消退,不留痕迹。成人患者可伴发游走性关节炎。

治疗传染性红斑中药方剂

中医处方(一)

辨证

血热生风。

治法

凉血消风。

方名

夏方凉血汤。

组成

生地15克,丹皮6克,赤芍6克,知母6克,黄芩6克,浮萍6克,蝉衣3克,竹叶6克,白蒺藜6克,炙僵蚕3克,忍冬藤9克,六一散6克(包)。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

朱仁康方。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中医治疗传染性红斑的相关知识介绍有了一定的了解,中医治疗传染性红斑的方剂很多,我们也要根据自身的症状选择合适的方法。以上介绍的方法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相信会帮到大家。

治疗传染性湿疹样皮炎中药方剂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疾病,我们如何防止病情的进一步的加重呢?这类病该如治疗呢?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类疾病的发生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的治疗方法相关知识。

病理

病因认为属一种自体敏感性皮炎。

疾病诊断

应与湿疹继发感染和自体敏感性皮炎鉴别。

检查方法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本病的病理变化

表皮的棘细胞层肥厚,水肿,浅部可糜烂,常含有葡萄球菌,真皮的乳头层水肿充血,有炎性细胞浸润,化验室检查嗜中性白细胞增多。

中药方剂一

辨证

风湿热毒,蕴蒸皮肤。

治法

凉血清热,利湿解毒。

方名

加味利湿解毒饮。

组成

鲜生地30克,京赤芍15克,粉丹皮9克,四季青30克,银花9克,连翘9克,制大黄9克,紫地丁30克,半枝莲15克,车前子9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

顾伯华方。

结语:通过上文的了解,我们认识了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的相关知识,若不及时治疗,往往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还会造成一些并发症,若患有传染性湿疹样皮炎这类症状的朋友一定要及时治疗,防止病情的进一步的加重。

急性传染性黄疸性肝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

【辨证】阳黄,湿热阻洛。

【治法】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活血祛瘀。

【方名】新生饮。

【组成】凤尾草30克,过路黄30克,山楂15克,茅根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窦金发方

警惕小儿肝炎4信号 五看知先兆

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发病率高,流行面广,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约有9300万人长期携带乙肝病毒,每年约有35万人死于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肝硬化或肝癌。

婴幼儿因为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比成年人更容易感染乙肝病毒,我国一半以上的乙肝患者是儿童期感染的,因此,肝病专家提醒,预防乙肝应从儿童开始。

小儿肝炎的4大危险信号

1、小便发黄

小便呈浓茶色或淡黄豆油色,有时渗入土后还在地面上留有黄色痕迹,这是急性肝炎的早期警告,此时虽无肝肿大,但是若检查转氨酶已经有所升高。

2、大便变白

一向正常的小儿,在食欲减退的同时,大便不成形或是有腹泻,看上去呈消化不良状,而且便色发白,这是肝内毛细胆管有胆汁淤积所致,是小儿肝炎不可忽视的早期症状之一。

3、关节疼痛

在不发热的情况下,出现原因不明的关节疼痛,而且关节内又无积液,这往往是肝炎免疫复合物所引起的,多见于乙型肝炎。

4、出现皮疹

在没有吃特殊食物和服用药物的情况下突然身上出现皮疹而发痒,药物治疗无效,这种现象与免疫复合物有关,是肝炎症状之一。

五看可及早发现肝炎征兆

有不少孩子患上了肝炎,可他们的爸爸妈妈竟然毫无察觉,直至病情原形毕露才想到上医院,既贻误了治疗时机,也容易将病毒传染给其他孩子。

发现肝炎征兆并不难,只要对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就可以发现它的蛛丝马迹。

1、看精神

多留意孩子的精神状况是否良好。如果原先一直顽皮、活泼、好动,突然变得懒得活动,经常疲倦,想睡觉,这就要引起重视了。

2、看食欲

观察孩子的食欲是否正常。需要和过去进行比较,看他最近吃饭香不香,饭量是否下降了,如果一见到肉或闻到油腻味就呕吐,那就要特别当心了。

3、看面色

主要是观察孩子的面部是否发黄,特别是巩膜和结膜(白眼球)是否发黄,接着就要看是否有周身皮肤发黄??一旦发现黄疸体征,就应及时带孩子去做相关的检查。

4、看大小便

孩子时常腹泻,大便不成形,颜色变浅,变得像白陶土一样;或者小便呈深黄色,看上去像浓茶水一样,有时尿液沾在衣服上,会留有黄色的痕迹??这些都是黄疸型肝炎的早期症状。

5、看上腹部是否疼痛

孩子患有肝炎,肝脏发生肿大时,会表现出右上腹有隐痛或连续性胀痛感,疼痛感在夜间尤为严重。个别肝炎患儿会表现为脾脏肿大,并伴有脾区疼痛,常用手自觉不自觉地按抚上腹部。发现孩子有捂肚子的动作,细心的妈妈就要详细问问孩子哪里疼,还要亲自动手摸摸,确定疼痛的部位。

治疗脓性指头炎中药方剂


脓性指头炎我们对这类疾病还是比较的陌生的,平时很少接触到这类症状的病人,对于它的临床表现我们并不是很清楚。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脓性指头炎的相关知识以及它的治疗方剂有哪些吧?

病因病理

手指末节掌面的皮肤与指甲骨膜间有许多纵形纤维索,将软组织分类许多密闭小腔,腔中含有脂肪组织和丰富的神经末梢网。在发生感染时,脓液不易向四周扩散,故肿胀并不显著。但形成的压力很高的脓腔,不仅可以引起非常剧烈的疼痛,还能压迫末节指骨的滋养血管,引起指骨缺血、坏死(图1)。此外,脓液直接侵及指骨,也能引起骨髓炎。

手指掌侧皮下脂肪组织聚集成球,有纤维间隔界于其间,将皮肤连于指骨膜和腱鞘,因此当损伤所致感染时,感染多向深层扩散,脓肿不很显著。又因手指远侧指纹皮下有纤维隔,使指腹皮下为一闭合性腔隙,因此脓液不易向四周扩散。

指腹部皮肤坚韧,缺乏弹性,指端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当感染肿胀时,指腹皮下腔隙内压力增高,压迫神经末梢,引起剧烈疼痛。因感染多向深层扩散,直接侵犯末节指骨,易发生指骨骨髓炎。

临床表现

局部疼痛为其主要症状。初起时多为刺痛,随着局部炎症加重,指腹间隙内压力升高,出现局部剧烈疼痛。当手指两侧指动脉受压,可出现搏动性跳痛。手脓性指头炎手术切口示意图下垂或轻叩指端时,由于压力增高,疼痛更加剧烈,病人常难以忍受,在夜间因剧痛病人常不能人睡。

指端可有红肿,但多不明显;随着指腹皮下腔隙内压力增高,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指端可呈现黄白色。如不及时处理,可形成慢性骨髓炎。脓性指头炎时多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血常规检查可有白细胞计数升高。

脓性指头炎中药方剂

中药方1

[药物] 生甘草4克,紫草2克,蜂蜡4克,麻油60克。

[制法] 前两味入麻油中浸24小时,然后文火熬枯去渣,次入蜂蜡化开即成。

[用法] 用时将油温热,熏洗患处,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

[出处] 《大众中医药》 1994;(4):25。

中药方2

[药物] 乳香15克,白矾、花椒各6克,葱白数根。

[制法] 煎水。

[用法l 水洗患处。用于急性乳腺炎、化脓性指头炎。

[出处]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科选编》。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治疗脓性指头炎的相关方剂有了一定的了解,脓性指头炎的治疗有很多的方剂,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治疗。但是方剂我们一定要找专业人士确定好了是可用的哦,不能随便的乱用。

治疗癔病中药方剂


疗癔病的病因有很多种,这种病症在生活中也很常见,他们的症状表现很是明显,但是有的时候不及时的治疗可能会造成很多的原因。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治疗疗癔病方剂有哪些吧?又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治疗癔病中药方剂

涤痰饮《济半方》

[组 方] 姜制半夏8克 胆星8克 橘红6克 枳实6克茯苓6克 人参3克 菖蒲3克 竹茹2克 甘草2克

[功 效] 涤痰开窍。

[适 用] 突然昏倒,喉有痰声,呕吐白沫或四肢强直舌强个能语。

[制用法] 加姜、枣,水煎服用。

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组 方] 半夏12克 厚朴9克 茯苓12克 生姜9克 苏叶6克

[功 效]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适 用] 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或咳或呕,苔白腻,脉弦滑。

[制用法] 水煎分3次服用。

[按 语] 如见有颧红口苦,舌红少苔,属于气郁化火,阴伤津少昔,虽具有梅核气之持征,亦不宜使用本方。

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组 方] 甘草9克 小麦12克 大枣7枚

[功 效] 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适 用] 脏躁。症见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甚则言行失常,呵欠频作。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制用法] 加水煎,分3次服用。

黄花菜枣仁莲子煎验方

[组 方] 黄花菜50克 炒酸枣仁15克 莲子肉30克

[功 效] 养心安神。

[适 用] 心神不宁,心悸易惊,睡眠不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制用法] 煎水加冰糖调服。或大米30克煮粥服亦可。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癔病的相关治疗方剂有了一定的了解,癔病的治疗有很多的方法,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治疗。但是中药方剂我们一定要找专业人士确定好了是可用的哦,不能随便的乱用。

风湿性心脏病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湿阻血瘀。

【治法】利湿除痰,活血化瘀。

【方名】利湿化瘀汤。

【组成】制半夏9克,枳实9克,茯苓30克,丹参15克,川芎9克,赤芍9克,沙参15克,麦冬9克,五味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重症每日2剂,30剂为1疗程。

【出处】袁宝庭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心气不足,血脉瘀滞。

【治法】益气活血,助阳通脉。

【方名】益气活血养心汤。

【组成】炙黄芪60克,淮小麦30克,毛冬青30克,丹参30克,益母草30克,全当归9克,川芎9克,桃仁9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苏树荣方

预防风湿病 防冷潮热风

风湿是指以肌肉、关节疼痛为主的一类疾病。主要影响身体的结缔组织,可能是免疫系统损伤造成的。中医认为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脉引起的。与一般风湿相比,风湿病是一种慢性病,易反复出现急性发作。

但在急性期后,即使红肿消退,关节不变形,功能似乎完全恢复,仍不等于已经完全恢复。风湿病发作时身上会出现不疼不痒的小红疹,过两天就消失;有时四肢或头皮也会出现不引人注意的小硬结。尤其值得重视的是,经过反复发作后引起的病变,心脏受到损坏,从出现心慌、气短、消瘦、多汗等病变为风湿性心脏病。

患者认识误区多

误区一:风湿病只包括风湿热(含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病是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等的一大类疾病。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包括结缔组织病、脊柱关节病、退行性或代谢性骨关节病及感染性关节炎等十大类百余种疾病。常见症状有:发热、疼痛、皮肤黏膜损害、指(趾)甲出现颜色变化以及心脏、肾脏等损害。

误区二:老年人才会患风湿病。不单是老年人,不同年龄的人包括儿童都会患风湿病,而严重的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在青壮年中更常见。

误区三:风湿病是因为在潮湿环境中生活、工作所致。其实,风湿病复杂多样,既交叉又独立。实际上,寒冷和潮湿只是风湿病的诱发因素,其本质在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导致包括关节在内的全身多脏器受损。寒冷和潮湿容易引起感冒、气管炎、鼻炎、扁桃体炎,而这些疾病容易诱发风湿病,导致风湿性关节炎发作或加重。因此,风湿病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应避免寒冷、潮湿等诱因。

误区四:风湿病是治不好的。多数风湿病是难以根治的,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尽管如此,风湿病仍是可以控制的,通过正规、系统地用药,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控制病情、缓解症状、预防残疾、提高生活质量和挽救生命。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在患病以后,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积极治疗,切忌认为风湿病自己会好而不在乎,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未经医生诊断,自己乱吃药导致各种不良后果;为图省钱或方便,轻信街头小广告或江湖游医;见好就收,不彻底治疗。

夏季更不能贪凉

风湿这种病症,一旦患上较难治愈,预防风湿的关键是要防止感冒后链球菌感染,大家平时注意安排自己的学习、工作、劳动、休息、饮食,还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对容易引起风湿病的病应治疗彻底。而患了风湿病就应及时治疗,并注意休息、保暖、避风寒潮湿和空调来防止发病或加重病情。

一定不要滥用激素。如今社会上一些江湖医生的所谓祖传秘方,实际上往往是中药里掺了激素,对病人危害很大,有些患者由于缺乏医药常识,受虚假广告影响,误信可根治或短时间立刻见效等,或关节变形致残者可恢复,这样非常容易误诊。

针对风湿病,个人预防上要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如做保健体操、练气功、打太极拳、散步等,都大有好处;避免风寒湿邪侵袭 。特别是季节交替之际尤其要注意防范。夏季气候炎热,人们往往忽视对关节的防护,过度贪凉,尤其是长时间在空调下滞留,风寒湿邪易通过张开的毛孔侵入体内,导致疾病。所以夏天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衣服,避免涉水淋雨,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浴。大汗之后要及时擦干身体,更换衣服。

冠心病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气虚血瘀。

【治法】舒胸益气,活血通脉。

【方名】舒胸益气汤。

【组成】黄芪30克,党参30克,丹参30克,赤白芍各10克,川芎10克,降香10克,枳壳10克,红花10克,麦冬20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慕莲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心火亢盛。

【治法】降火通脉,活血宁心。

【方名】通脉宁心汤。

【组成】细木通10克,路路通10克,生地15克,全瓜蒌5克,丹参15克,郁金10克,茯神10克,炙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张子义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化瘀通络。

【方名】益气养阴通络汤。

【组成】南沙参20克,北沙参20克,麦冬20克,五味子10克,桂枝10克,生地30克,丹参25克,川芎15克,益母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张志雄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气阴两虚,心脉瘀阻,虚实相兼。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方名】宁心汤。

【组成】孩儿参9克,丹参9克,当归6克,川芎3克,生地9克,赤芍9克,白芍9克,桃仁9克,红花5克,茯苓9克,木香5克,陈皮3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孟百三方。

中药处方(五)

【辨证】心肾阳虚,心血瘀阻。

【治法】温阳益气,滋补阴血,化瘀通络。

【方名】黄芪通痹汤。

【组成】黄芪3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芎9克,地黄15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玉瑛方。

中药处方(六)

【辨证】气虚痰浊。

【治法】补气健脾,除痰通瘀。

【方名】益气除痰汤。

【组成】党参18克,五爪龙50克,法半夏10克,橘红6克,竹茹10克,枳实6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山楂15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邓铁涛方。

中药处方(七)

【辨证】心气不足,心阳不振。

【治法】养心定志。

【方名】养心定志汤加减。

【组成】太子参10克,茯苓10克,菖蒲8克,远志8克,炙甘草5克,桂枝8克,小麦10克,大枣5枚,丹参10克,佛手8克,龙骨15克,珍珠母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治疗银屑病中药方剂


银屑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疾病,我们如何防止病情的进一步的加重呢?这类病该如治疗呢?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类疾病的发生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银屑病的治疗方法相关知识。

中药方剂一

辨证

湿毒内蕴,血热受风。

治法

清热除湿,凉血散风。

方名

银屑病1号。

组成

茺蔚子15克,炒荆芥10克,板蓝根15克,银花15克,紫草皮15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白藓皮15克,甘草3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5次。

出处

张正华方。

中药方剂二

辨证

热入血分,外发斑疹。

治法

凉血,清热,解毒,利湿。

方名

犀角地黄汤合白虎汤加减。

组成

生地15克,赤芍9克,丹皮15克,紫草15克,双花15克,土茯苓30克,生苡仁30克,蛇蜕12克,黄连6克,荆芥炭6克,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生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

朱宗元方。

中药方剂三

辨证

风湿之邪,留滞皮肤,久则化热。

治法

清热活血,祛风除湿。

方名

苦参藓皮汤。

组成

苦参10克,黄柏12克,苡仁10克,白藓皮20克,生地9克,赤芍10克,牛旁子10克,地肤子10克,浮萍10克,滑石20克,甘草5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

史定文方。

结语:通过上文的了解,我们认识了银屑病的相关知识,若不及时治疗,往往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还会造成一些并发症,若患有银屑病这类症状的朋友一定要及时治疗,防止病情的进一步的加重。

传染性脓疱病中药方剂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