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中药养生方剂 > 导航 > 中老年男人养生中药方剂

中老年男人养生中药方剂

2019-10-20

地黄饮子中药方剂

中药养生方剂。

天天常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逢君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需要掌握相关养生知识。关于中医养生,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地黄饮子中药方剂”,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这个地黄饮子中药方剂在中医中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那么,这个地黄饮子中药方剂是非常好的治疗病症的手段。那么,地黄饮子中药方剂处方和地黄饮子中药方剂制法是什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赶紧来看看吧!

【方剂名】

地黄饮子。

【组成】

熟干地黄焙、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炒、肉苁蓉酒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石斛去根、五味子炒、官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各30g) 。麦门冬去心、焙远志去心、菖蒲各半两(各15g)。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9~15g),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擘破,同煎七分,去滓,食前温服。现代用法,加姜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

滋肾阴,补肾阳,化痰开窍。

【主治】

喑痱。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气血不足。

【出自】

《圣济总录》。

气血不足症状

气虚

面色恍白,气短懒言,头晕,目眩,小腹空坠、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气虚即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

气滞

胸闷,小腹涨痛连及两肋,痛无定处等 。

血虚

面色无华萎黄、皮肤干燥不润、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色淡、视物昏花、手足麻木、疲乏无力、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

血淤

小腹疼痛,按之更痛,皮肤干燥,口干又不想喝水等,都属于血气不足。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在那个相关介绍之后,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地黄饮子中药方剂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全新的认识和了解了吧!如果要是有足冷面赤的情况出现,还是请及时有效的就医哦!

ys630.COm精选阅读

地黄饮子的中药方剂


这个地黄饮子在中医中的应用是比较多的。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个地黄饮子的中药方剂,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个地黄饮子的用法和主治是什么?看看这个暗痱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我们要怎样预防?

【方剂名】

地黄饮子,出自《圣济总录》。

【组成】熟干地黄焙、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炒、肉苁蓉酒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石斛去根、五味子炒、官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各30g) 。麦门冬去心、焙远志去心、菖蒲各半两(各15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三钱(9~15g),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擘破,同煎七分,去滓,食前温服。现代用法:加姜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滋肾阴,补肾阳,化痰开窍。

【主治】喑痱。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方解】

本方证是由下元虚衰,阴阳两亏,虚阳上浮,痰浊随之上泛,堵塞窍道所致。喑是指舌强不能言语,痱是指足废不能行走。

肾藏精主骨,下元虚衰,筋骨失养,故见筋骨痿软无力,甚则足废不能用;足少阴肾脉夹舌本,肾虚则精气不能上承,痰浊随虚阳上泛堵塞窍道,故舌强而不能言;阴虚内热,虚阳上浮,故口干不欲饮,面赤;阳虚失于温煦,故足冷;脉沉细弱是阴阳两虚之象。

此类病证常见年老及重病之后,治宜补养下元为主,摄纳浮阳.佐以开窍化痰。方中熟地黄、山茱萸补肾填精;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四药合用以治下元虚衰之本,共为君药。

附子、肉桂助阳益火,温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原;石斛、麦冬滋阴益胃,补后天以充先天;五味子酸涩收敛,合山茱萸可固肾涩精,伍肉桂能接纳浮阳。

五药合用,助君药滋阴温阳补肾,共为臣药。石菖蒲、远志、茯苓开窍化痰,以治痰浊阻窍之标,又可交通心肾,是为佐药。生姜、大枣和中调药,功兼佐使之用。

诸药合用,标本兼顾,阴阳并补,上下同治,而以治本治下为主,下元得以补养,虚阳得以摄纳,水火相济,痰化窍开则喑痱可愈。

本方原名地黄饮,《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在原方基础上加少许薄荷,名地黄饮子,薄荷疏郁而轻清上行,清利咽喉窍道,对痰阻窍道更为适合。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

本方是用治肾虚喑痱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舌喑不语,足废不用,足冷面赤,脉沉细弱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治疗晚期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老年性痴呆、脊髓炎等疾病属阴阳两虚者。

使用注意

喑痱而兼气火上升,肝阳偏亢而阳热之象明显者,禁用。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中药方剂的相关介绍,相信每一个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治疗喑痱的中药方剂应该是有了一个比较全新的认识和了解了吧!这个喑痱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哦!最后祝早日康复哦!

半夏饮子中药方剂


反胃之后会怎么样?大家应该都很清楚,呕吐、不想吃饭等等。所以要尽快治好反胃的情况才行。这里小编介绍一个中医疗法给大家,半夏饮子中药方剂。半夏饮子的效果在治疗反胃方面是很好的,来看半夏饮子的用法!

处方

制半夏8分,厚朴(炙),人参6分,白术6分,生姜(切)6分,枣6分,粳米2合,橘皮4分。

制法

上切细。

功能主治

反胃,饮食吐逆,水谷不化。

用法用量

以水2大升,煎取1升,去滓,分温4服,空肚服2服。

注意

忌羊肉、饧。

摘录

《外台》卷八引《万全方》。

反胃

反胃,中医病名。反胃是指食后脘腹闷胀、宿食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多由饮食不节、酒色所伤,或长期忧思郁怒,使脾胃功能受损,以致气滞、血瘀、痰凝而成。又称胃反、翻胃。病位于胃,主要与肝之疏泄不利与脾之运化功能失常有关。

病因

本病的病因多由于饮食不当,饥饱无常,或嗜食生冷,损及脾阳,或忧愁思虑,有伤脾胃,中焦阳气不振,寒从中生,致脾胃虚寒,不能腐熟水谷,饮食入胃,停留不化,逆而向上,终至尽吐而出。

病机

反胃的基本病机是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脾不健运致气滞痰瘀阻于胃脘,胃失通降,气逆而上,反胃而出。

诊断依据

1、临床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呕出食物为未经消化的宿食等症状为特征。

2、本病一般多为缓起,先有胃脘痛,吐酸,嘈杂,食欲不振,食后脘腹痞胀等症状。

3、振摇腹部,可听到漉漉的水声。

4、纤维胃镜检查或X线胃肠钡餐造影检查,常见幽门水肿、狭窄或梗阻等。

病证鉴别

噎嗝与反胃。两者皆有食入即吐的症状。噎嗝多系阴虚有热,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阻塞不下,旋食旋吐,或徐徐突出;反胃多属阳虚有寒,主要表现为食尚能入,但经久复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相关检查

纤维胃镜检查或X线胃肠钡餐造影检查,常见幽门水肿、狭窄或梗阻等。

结语:有关半夏饮子中药方剂,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半夏饮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半夏饮子能治疗反胃的情况,引发反胃的原因还是挺多的,大家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才好。情况严重些的,可以喝些半夏饮子中药方剂!

枳壳饮子的中药方剂


在生活中有些时候,女性会感觉到手脚发汗,这样的情况其实不应该被忽视,这往往是一种疾病,有了这样的症状,女性应该很好的进行咨询医生,有些时候,造成这个情况是因为月经不调导致的,而在生活中,女性要是这样做,使用这款中药方剂对于保健身体是有帮助的。

枳壳饮子

【别名】

枳壳散(《妇人大全良方》卷五)。

【处方】

枳壳60克(去皮,麸炒);半夏30克(汤洗七次,以生姜汁浸三日,用麸炒黄);红芍药30克 柴胡(去芦);45克 黄芩45克。

【制法】

上五味,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妇人手足烦热,夜卧多汗,肌肉黄瘁,经候不调,四肢烦倦,心胸满闷,状似劳气。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2枚,同煎至12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

《博济方》卷四。

枳壳熨方

【别名】

枳壳散(《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处方】

枳壳120克;诃子皮60克。

【功能主治】

治肠痔肿核,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上二味,捣碎,于铫子内炒令热,以帛裹热熨之,冷即再炒熨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一。

结语:通过上面关于枳壳饮子的简单描述,相信大家对于这样的中药方剂有了更多的了解,女性可以适当的使用这款中药方剂,以此来帮助身体进行保健,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女性可以多多的使用,当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是最好的,以免不必要事情的发生。

钓藤饮子中药方剂


孩子的身体都是比较脆弱的,容易生病。相信大家都听说小儿惊风的症状,这里小编介绍一种中医疗法给大家,喝钓藤饮子中药方剂。钓藤饮子的功效在治疗小儿惊风方面还是很好的,有需要的朋友来看钓藤饮子的用法!

处方

钓藤(炒)1.5克、麻黄(去节)甘草(炙)各1克、天麻、川芎、防风、人参各2.1克、全蝎(炒去毒)5个、僵蚕(炒)7个。

制法

上作一服。

功能主治

主小儿惊风天吊,卒然惊悸,眼目翻腾。

用法用量

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不拘时服。

摘录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小儿惊风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证,以临床出现抽搐、昏迷为主要特征。又称惊厥,俗名抽风。任何季节均可发生,一般以15岁的小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其证情往往比较凶险,变化迅速,威胁小儿生命。西医学称小儿惊厥。其中伴有发热者,多为感染性疾病所致,不伴有发热者,多为非感染性疾病所致,除常见的癫痫外,还有水及电解质紊乱、低血糖、药物中毒、食物中毒、遗传代谢性疾病、脑外伤、脑瘤等。

临床诊断

1.突然发病,出现高热、神昏、惊厥、喉间痰鸣、两眼上翻、凝视,或斜视,可持续几秒至数分钟。严重者可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而危及生命。

2.可有接触传染病人或饮食不洁的病史。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检查有异常改变,神经系统检查出现病理性反射。

4.细菌感染性疾病,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常增高。

5.必要时可作大便常规及大便细菌培养、血培养、摄胸片、脑脊液等有关检查。

辨证要点

1.辨表热、里热昏迷、抽搐为一过性,热退后抽搐自止为表热;高热持续,反复抽搐、昏迷为里热。

2.辨痰热、痰火、痰浊神志昏迷,高热痰鸣,为痰热上蒙清窍;妄言谵语,狂躁不宁,为痰火上扰清空;深度昏迷,嗜睡不动,为痰浊内蒙心包,阻蔽心神。

3.辨外风、内风外风邪在肌表,清透宣解即愈,若见高热惊厥,为一过性证候,热退惊风可止;内风病在心肝,热、痰、惊、风四证俱全,反复抽搐,神志不清,病情严重。

4.辨外感惊风,区别时令、季节与原发疾病六淫致病,春季以春温伏气为主,兼夹火热,症见高热、抽风、昏迷,伴吐衄、发斑;夏季以暑热为主,暑必夹湿,暑喜归心,其症以高热、昏迷为主,兼见抽风;若痰、热、惊、风四证俱全,伴下痢脓血,则为湿热疫毒,内陷厥阴。

治疗原则

以清热、豁痰、镇惊、熄风为治疗原则。痰盛者必须豁痰,惊盛者必须镇惊,风盛者必须熄风,然热盛者皆必先解热。由于痰有痰火和痰浊的区别;热有表里的不同;风有外风、内风的差异;惊证既可出现惊跳、嚎叫的实证,亦可出现恐惧、惊惕的虚证。因此,豁痰有芳香开窍,清火化痰,涤痰通腑的区分;清热有解肌透表,清气泄热,清营凉血的不同;治风有疏风、熄风的类别,镇惊有清心定惊,养心平惊的差异。

结语:有关钓藤饮子中药方剂,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钓藤饮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钓藤饮子能够治疗小儿惊风,上述对于小儿惊风已经有了一定的介绍了,希望家长们都能多小心孩子的身体情况。如发现异常尽早治疗!

半豆饮子中药方剂


女人在生完孩子之后,身体是很虚弱的。稍不留意,就容易患上疾病。产后腹痛的症状就是常出现的一种,治疗产后腹痛,这里推荐半豆饮子中药方剂给大家,半豆饮子的功效是温中祛寒的,治疗此疾病效果很好。来看半豆饮子的用法!

处方

半夏、白豆蔻、苍术、干姜、藿香、陈皮、归尾、川芎、人参、白术、甘草、猪苓、砂仁、莲子。

功能主治

温中祛寒,健脾和胃。主治产后脏腑虚损,触冒风冷,阴阳不和,饮食失调,或冷或热,致成上吐下泻,肚腹疼痛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产后腹痛

产后腹痛,中医病名。孕妇分娩后,由于子宫的缩复作用,小腹呈阵阵作痛,于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自然消失,西医学称宫缩痛、产后痛,属生理现象,一般不需治疗。若腹痛阵阵加剧,难以忍受,或腹痛绵绵,疼痛不已,影响产妇的康复,则为病态,应予治疗。

病因

本病主要病机是气血运行不畅,不荣则痛或不通则痛。产后腹痛的发生与新产后子宫缩复及产妇身体状态密切相关。妊娠期,子宫藏而不泻,蓄藏精血,濡养胎儿,随着胎体逐渐増大,子宫渐蓄至极。分娩后,胎儿、胎衣次第俱下,子宫由藏而泻,并由膨满顿呈空虚状态,加之子宫缩复排出余血浊液,子宫在此一臧一泻过程中,气血变化急剧,若产妇体健,多可适应。

若产妇素体气血虚弱,或产时失血过多,或产后调摄失当,而致血虚,冲任、胞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或子宫余血浊液,因寒致瘀,或气滞血瘀,或胞衣、胎盘残留,冲、任、胞脉阻滞,不通则痛。常见的病因为气血两虚、瘀滞子宫。

病机

1、气血两虚

素体虚弱,气血不足,复因产时、产后失血过多,因产后虚,冲任血虚,胞脉失养;或血少气弱,运行无力,血行迟滞,不荣则痛。

2、瘀滞子宫

产后元气亏损,血室正开,起居不慎,感受寒邪,血为寒凝;或胎盘、胎膜滞留子宫;或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滞则血瘀;瘀血内停,阻滞冲任、子宫,不通则痛。

诊断依据

1、病史

素体虚弱,产时产后失血过多,或情志不遂,或当风感寒史。

2、临床表现

新产后至产褥期内出现小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或小腹隐隐作痛,多日不解,不伴寒热,常伴有恶露量少,色紫黯有块,排出不畅;或恶露量少,色淡红。

鉴别诊断

1、产后伤食腹痛

多有伤食史,痛在脘腹,常伴有胃脘满闷,暖腐吞酸,呕吐腹泻,大便秽臭。舌苔垢腻等,而恶露无异常改变。

2、产褥感染腹痛

小腹疼痛剧烈,持续不减且拒按,伴有发热恶寒或高热寒战,恶露时多时少,色紫黯败如酱,气臭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洪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分泌物培养、妇科检查、B型超声检测所获相应阳性资料,可资鉴别。

3、产后痢疾

可有产后腹痛窘迫症状,里急后重,大便呈赤白脓血样,大便常规检查可见多量红细胞、白细胞。

结语:有关半豆饮子中药方剂,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半豆饮子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了。半豆饮子能治疗女人产后腹痛的症状,这是需要多注意的身体疾病,很多新生妈妈都会得此病。上述对其症状与治疗也做了些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白凤饮子的中药方剂


白凤饮子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方剂,这种中药方剂能够有效地养阴润肺。是非常不错的。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白凤饮子的中药方剂以及白凤饮子的处方和功能主治,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白凤饮子

【处方】

乌嘴白雄鸭1只(取头颈连喉管以及嗓嗉,均莫刺破,不落水)、白芍药半两,芎藭半两,桂心半两,黄耆(锉)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熟干地黄半两。玄参12克、生地15克、蜗牛2个、地龙2条、古文钱4枚、白盐梅3个、枇杷叶9克(绢包)。

【功能主治】

养阴润肺,清热解毒。疫喉白腐,会厌腐溃,口出臭气。

【用法用量】

用新取急流河水15升,扬三百六十五遍,用芦薪煮至600毫升,去油。每服200毫升,加柿霜3克,和匀,缓缓饮之。

春加蚕食过桑叶(孔多者)9克,夏加荷花蒂(连须)7个,秋加荸荠苗梢9枝各3.3厘米许,冬加青果汁10毫升冲服,或青果5枚,去两头尖,捣烂人煎亦可。

【摘录】

《疫喉浅论》。

白茯苓散

【别名】

白茯苓汤。

【处方】

白茯苓1两,当归(锉,微炒)半两,白芍药半两,芎藭半两,桂心半两,黄耆(锉)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熟干地黄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产后蓐劳。盖缘生产日浅,久坐多语,运动用力,遂致头目四肢疼痛,寒热如疟状。

【用法用量】

白茯苓汤(《女科指掌》卷五)。

【摘录】

《圣惠》卷八十。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在那个相关介绍之后,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白凤饮子的中药方剂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全新的认识和了解了吧!如果养阴润肺,清热解毒不见好转,还是请及时有效的就医哦!

干地黄煎中药方剂


中医疗法,现在似乎在慢慢复苏。但是主要的受欢迎领域还是在调理身体方面,其实很多中药方子治疗疾病的效果极好,肺不好的患者小编推荐喝干地黄煎中药方剂。干地黄煎的功效在治疗肺痿方面是极好的。来看干地黄煎的用法!

别名

干地黄汤、地黄汤。

处方

干地黄5两,桑根白皮(切)2升,芎5两,桂心3两,人参3两,大麻仁1升(炒)。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虚寒肺痿喘气。

用法用量

干地黄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九)、地黄汤(《普济方》卷二十七)。

注意

忌生葱、芜荑。

摘录

《外台》卷十引《删繁方》

肺痿

肺痿,中医病名。是指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为症状,为肺脏的慢性虚损性疾患。本病为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后期发展而成。其病位主要在肺,但与脾、胃、肾等脏密切相关。发病机理主要为热在上焦,肺燥津伤;或肺气虚冷,气不化津,以致津气亏损,肺失濡养,肺叶枯萎。辩证有肺脏虚热和虚冷两大类,以虚热证较为多见。治疗总以补肺生津为原则。凡西医学中某些慢性肺实质性病变如肺纤维化,肺不张、肺硬变等,临床表现肺痿特征者,均可参照本节辩证论治。

病因

1.久病损肺

如痰热久嗽,热灼津伤,或肺痨久嗽,虚热内灼,耗伤阴津,或肺痈余毒未清,灼伤肺阴,或消渴津液耗伤,或热病之后,邪热伤津,津液大亏,以致热壅上焦,消灼肺津,变生涎沫,肺燥阴竭,肺失濡养,日渐枯萎。若大病久病之后,耗伤阳气,或内伤久咳,冷哮不愈,肺虚久喘等,肺气日耗,渐而伤阳,或虚热肺痿日久,阴伤及阳,亦可致肺虚有寒,气不化津,津液失于温摄,反为涎沫,肺失濡养,肺叶渐痿不用。

2.误治津伤

因医者误治,滥用汗吐下等治法,重亡津液,肺津大亏,肺失濡养,发为肺痿。

病机

本病发病机理总缘于肺脏虚损,津气严重耗伤,以致肺叶枯萎。因津伤肺燥,燥盛则干,肺叶弱而不用则痿。病理性质有肺燥津伤、肺气虚冷之分。

其病理表现有虚热、虚寒两类:虚热肺痿,一为本脏自病所转归;一由失治、误治或他脏之病导致。虚寒肺痿,肺气虚冷,不能温化、固摄津液,由气虚导致津亏或阴伤及阳,气不化津以致肺失濡养,渐致肺叶枯萎不用。其病位在肺,但与脾、胃、肾等脏密切相关。

结语:有关干地黄煎中药方剂,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干地黄煎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喝干地黄煎能治疗虚寒肺痿的症状,有关肺痿的病因,上述也提及了很多。希望对大家有些启发。多研究中药方剂,对身体有好处!

地黄饮子中药方剂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