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中药养生方剂 > 导航 > 中老年男人养生中药方剂

中老年男人养生中药方剂

2019-10-20

钩藤大黄汤中药方剂

【www.ys630.com - 中药养生方剂】

伤寒,我们都知道,是一种被病毒感染引发的发烧症状,这个疾病如果发生在孩子身上怎么办呢?建议大家多喝钩藤大黄汤中药方剂。钩藤大黄汤的功效在治疗小儿伤寒方面是很不错的。有需要的朋友来看钩藤大黄汤的用法是什么?

处方

钩藤皮半两,当归半两,甘草(炙)半两,芍药半两,大黄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伤寒,里不解,发惊妄语,狂躁潮热。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盏,煎6分,温服。以利为度。

摘录

《伤寒广要》卷十二。

小儿伤寒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见于夏秋季,典型症状为持续高热、肝脾肿大、相对缓脉、玫瑰疹和白细胞减少。伤寒杆菌属沙门氏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在自然界生存能力较强,耐低温,干燥后多在数小时死亡,易被5%石炭酸或0.5%~1%漂白粉杀灭。

伤寒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除在急性期通过大小便排菌外,恢复期仍可排菌2~6周,个别病人可终生排菌。病菌污染水和饮食可引起传播。被污染的手和苍蝇也是传播媒介。大多见于夏秋两季。人类对伤寒杆菌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

本病潜伏期为7~14日。急性发病,除高热外,可有消化道及呼吸道症状。成人可见相对缓脉,年龄越小,相对缓脉越少见。小儿少见玫瑰疹,多见咳嗽、口因充血。婴儿常在全病程中存在腹泻,常有轻微贫血、白细胞减少。总病程约2~4周,发热13日不等,个别达5~6日。停用抗菌药物2周左右可复发。常见并发症有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伤寒后肝炎、肾损害、肠出血、肠穿孔、心肌炎及胆管感染等。

在流行区、流行季节,有伤寒病接触史者如出现持续高热、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应考虑本病。此病要注意与败血症、风湿热及其他沙门氏茵感染鉴别。本病预后较佳,但营养不良小儿预后较差,可并发肠出血、肠穿孔而危及生命。

对伤寒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在保护水源不受污染的同时,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个人也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管理好病人及带菌者。儿童从1岁开始应接种伤寒、副伤寒甲、副伤寒乙3联疫苗,注射后免疫力可维持2~3年,每年再加强注射1次。

病儿应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高热者物理降温,慎用降温药物;注意皮肤及口腔卫生;严格隔离消毒,避免交叉感染。饮食以半流食为主,无渣,少量、多餐。腹胀病儿减少牛乳和糖类。如发生剧烈腹痛、腹胀,应怀疑肠穿孔,禁食。注意维持营养,供给足量的维生素及水分。

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菌药物。氯霉素,因毒副作用大,特别可发生白细胞减少,目前已较少应用。复方新诺明,易出现皮疹及血尿,近年也较少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常用头孢三嗪和头孢哌酮。

热退后要继续卧床至少2周,合并心肌炎者更应延长卧床时间。出院条件为临床症状消失后,间隔5天,粪便培养至少2次阴性。

伤寒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10天左右,其长短与感染菌量有关,食物型暴发流行可短至48小时,而水源性暴发流行时间可长达30天。典型的伤寒自然病程为时约4周,可分为4期:

1.初期

相当于病程第1周,起病大多缓慢,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与咳嗽等。病情逐渐加重,体温呈阶梯形上升,于5~7天内达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而少寒战,退热时出汗不显著。

2.极期

相当于病程第2~3周,常有伤寒的典型表现,有助于诊断。

3.缓解期

相当于病程第3~4周,人体对伤寒杆菌的抵抗力逐渐增强,体温出现波动并开始下降,食欲逐渐好转,腹胀逐渐消失,脾大开始回缩。但本期内有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的危险,需特别提高警惕。

4.恢复期

病程第4周末开始,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一般在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健康。

结语:有关钩藤大黄汤中药方剂,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钩藤大黄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小儿伤寒是一个比较棘手的病症,家长们遇到了不要太惊慌哟。做好护理和治疗工作,自然会渐渐转好的。有需要的可以服用些钩藤大黄汤。

ys630.coM延伸阅读

枳壳栀子大黄汤的中药方剂


在生活中遇到寒食复发热这类的疾病应该如何治疗呢?这个时候不少人会吃一些降热的药,其实在这里小编向大家推荐一款中药方剂,对于治疗这样的病症有很好的帮助,希望通过对这款中药方剂的介绍对大家保健身体有所帮助,下面就来看看吧,到底是哪种中药方剂能够治疗这种疾病?

枳壳栀子大黄汤

【处方】

枳壳1个,肥栀子3个,豉1两,大黄(如簿棋子大)5-6个。

【功能主治】

伤寒食复发热。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四。

枳壳栀子汤

【处方】

枳亮1个,肥栀子3个,豉1两。

【功能主治】

伤寒劳复,发热者。

【用法用量】

清浆水2盏半,空煮退8分,纳2药,煎取9分,下豉煎,去滓服。覆令汗出。

【摘录】

《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四。

结语:通过上面关于枳壳栀子大黄汤的简单描述,相信大家对于这样的中药方剂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于它的处方也有一定的认识,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大家能够多多注意,合理的使用这款中药方剂,以此来保健身体,当然,一切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耽误治疗。

茵陈蒿大黄汤中药方剂


说起伤寒,我们应该都不陌生。这是中医领域里常常用到的名词,治疗伤寒的方法也不少,这里介绍的茵陈蒿大黄汤中药方剂就是一种。以后大家如果再生病,感染伤寒,可以试试茵陈蒿大黄汤。茵陈蒿大黄汤的效果很好的,来看茵陈蒿大黄汤的用法!

处方

茵陈蒿、山栀仁、柴胡、黄檗(蜜炙)、龙胆草,各半两。黄芩(去黑心)、升麻、大黄(炒),各一两。

功能主治

治伤寒发黄,面目悉黄,小便赤,宜服。

用法用量

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早晚食后温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伤寒

伤寒杆菌造成之伤寒病,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患者有持续性高热(40~41℃)为时1~2周以上,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可临床诊断为伤寒。

病因

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的生活力较强,在水中可存活2~3周,在粪便中能维持1~2个月,在牛奶中不仅能生存,且可繁殖。耐低温,在冰冻环境中可存活数月,但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的抵抗能力较弱,日光直射数小时即死,加热至60℃后30分钟或煮沸后立即死亡,消毒饮水余氯可迅速致死。

诊断

伤寒可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免疫学检查结果作出临床诊断,但确诊伤寒则以检出致病菌为依据:

1.临床诊断标准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有持续性高热(40~41℃)为时1~2周以上,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可临床诊断为伤寒。

2.从血,骨髓,尿,粪便,玫瑰疹刮取物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杆菌。

3.特异性抗体阳性,肥达氏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H抗体凝集效价1∶160,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

结语:能治疗伤寒的茵陈蒿大黄汤中药方剂的处方和用法等问题,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现在大家对茵陈蒿大黄汤已经有些认识了。以后大家再遇到伤寒的情况可以喝些茵陈蒿大黄汤来治疗。效果不错的,而且中医疗法比较安全可靠!

皂刺大黄汤的中药方剂


皂刺大黄汤是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方剂,这种中药方剂能够有效地帮助身体治疗便血,那么,今天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皂刺大黄汤的中药方剂以及皂刺大黄汤的处方、功能主治以及其他的功效,希望对大家保健身体有所帮助,通过对皂刺大黄汤的了解,保健好身体,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吧。

皂刺大黄汤

【处方】

皂刺 生川大黄各等分。

【功能主治】

治小儿脏毒便血初起,肛门肿痛者。

【用法用量】

用水、酒煎服。量小儿年岁大小,体质虚实,增减用量。

【摘录】

《医宗金鉴》卷五十五。

皂刺散

【处方】

皂角刺(紫黑色者)连皮栝楼各等分 北五灵脂减半。

【制法】

上药锉细。

【功能主治】

治痈疽。初起或已溃者。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酒400毫升,煎取240毫升,入乳香少许,温服。

【摘录】

《仁斋直指》卷二十二。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相信每一个读者朋友们对于皂刺大黄汤的中药方剂应该都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皂刺大黄汤是一款难得中药方剂,对于身体保健是非常有帮助的,以上介绍的中药方剂是比较有效的,如果想要彻底治疗还请咨询专业医生,以此来保护身体。

易黄汤中药方剂


女性的身体相对男性来说,还是偏脆弱点的,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女性,很容易患上妇科疾病!今日小编介绍一个中药方剂,是可以治疗妇人任脉不足、湿热侵注等症状的。这个方子就是易黄汤方剂,易黄汤的处方下面就介绍给大家!

【方剂名称】

易黄汤《傅青主女科》。

【方剂歌诀】

易黄白果与芡实,车前黄柏加薯蓣,能消带下稠粘秽,补肾清热又祛湿。

【组成配方】

山药30克(炒)、芡实30克(炒)、黄柏6克(盐水炒)、车前子3克(酒炒)、白果10枚(碎)。

【功用】

固肾止带,清热去湿。

【功能主治】

妇人任脉不足,湿热侵注,致患黄带,带下粘稠量多,色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舌质红,苔黄腻。

【用法用量】

水煎服。

【现代应用】

本方常用于宫颈炎、阴道炎等属肾虚湿热下注者。

方剂论述

盖山药、芡实专补任脉之虚,又能利水,加白果引入任脉之中,更为便捷,所以奏功之速也。至于用黄柏,清肾中之火也,肾与任脉相通以相济,解肾中之火,即解任脉之热矣。

临床运用

1.本方为治肾虚湿热带下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带下色黄,其气腥秽,舌苔黄腻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湿甚者,加土茯苓、薏苡仁以祛湿;热甚者,可加苦参、败酱草、蒲公英以清热解毒;带下不止,再加鸡冠花、墓头回以止带。

3.本方现代常用于宫颈炎、阴道炎等属肾虚湿热下注者。

结语:女性妇科疾病容易患,在各种办法用过之后还是没有效果的朋友可以试试中药调理。小编上述介绍的易黄汤中药方子就是治疗女性妇科疾病的良方,即使身体很好的人,也可以开些中药滋补身体。希望大家都能健康生活!

麻黄汤中药方剂


在中医中的应用中,麻黄汤中药方剂是比较广泛的。那么,这个麻黄汤中药方剂是非常好的治疗病症的手段。那么,麻黄汤中药方剂处方和麻黄汤中药方剂制法是什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赶紧来看看吧!

【方剂名】

麻黄汤。

【组成】

麻黄三两去节(9g),桂枝二两去皮(6g),杏仁七十个去皮尖(6g),甘草一两炙(3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

【出自】

《伤寒论》。

脉浮主病

浮脉主表,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部位,邪袭肌腠,卫阳奋起抵抗,其病轻浅,外邪刚进入人体,人体的正气尚强,脉气鼓动于外,脉应指而浮,故浮而有力。

如果表证脉见浮而无力,说明患者平时体虚、卫气弱,为表虚证的表现。若内伤久病体虚,阳气不能潜藏而浮越于外,亦有见浮脉者,必浮大而无力,是阳气浮越、病情危重的表现。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在那个相关介绍之后,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麻黄汤中药方剂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全新的认识和了解了吧!如果要是有脉浮的情况出现,还是请及时有效的就医哦!

大黄牡丹汤中药方剂


大黄牡丹汤可能我们不太清楚是什么,那是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不是能够经常接触到,但是我们会觉得它的名字很是特别,一听就有想要了解的冲动。其实大家有所不知大黄牡丹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大黄牡丹汤的功效,大黄牡丹汤的用法,还有大黄牡丹汤中药方剂等。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大黄牡丹汤吧。

方剂名

大黄牡丹汤,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

大黄四两(12g) 牡丹皮一两(3g) 桃仁五十个(12g) 冬瓜子半升(30g) 芒硝三合(9g)。

用法

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 现代用法:水煎服,芒硝熔化。

功效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

肠痈初起,尚未成脓。右少腹疼痛拒按,右足屈而不伸,伸则腹痛甚,甚则局部肿痞,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黄腻,脉滑数。

方解

本方证多由湿热郁积,气血凝聚,结于肠中,肠络不通,聚而成痈所致。热结气滞血瘀,腑气不通,不通则痛,右少腹为肠痈的好发部位,故右少腹疼痛;热结于里,故痛而拒按,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甚,古称缩脚肠痈;气血郁结不散,则局部可触及包块,甚至可使血肉腐败而化脓;正邪交争,营卫失调,故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黄腻,脉滑数,为实热郁结肠胃之征。故治宜泻热破瘀,散结消肿。方中大黄苦寒攻下,泻肠中湿热郁结,并祛肠中稽留之瘀血;桃仁性善破血消痈,共为君药。芒硝咸寒,软坚散结,泻下清热,助大黄通腑泻热;牡丹皮凉血散瘀消肿,助君药活血祛瘀,共为臣药;冬瓜子甘寒,清肠利湿,排脓散结,为佐药。诸药合用,使湿热瘀结荡涤下泄,热结通而痈自散,血行畅则肿痛消,肠痈自愈。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用于肠痈初起,由湿热血瘀而成者,功效极佳,以右少腹疼痛拒按,右足屈而不伸,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妇科附件炎、盆腔炎等属于实热瘀滞者。

使用注意

如肠痈属于寒湿郁滞者,或痈脓已成,且有其他并发症(如寄生虫、腹膜炎等)则不宜使用。对于老人、孕妇、体质虚弱者,亦不宜用。

方歌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泻热逐瘀消肿良。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大黄牡丹汤的功效与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们虽然了解了它的组成、作用与功效,但是还是不能轻易的使用,要使用一定要经过专业人士的指导哦,我们不可以随便尝试,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大黄附子汤中药方剂


大黄附子汤我们对这中药名字非常的陌生,也许有的人会知道这种药是干什么用的。那么大黄附子汤中药方剂是什么中药?大黄附子汤的功效有哪些?大黄附子汤的用法多吗?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大黄附子汤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吧。

方剂名

大黄附子汤,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

大黄三两(9g),附子三枚炮(9g), 细辛二两(3g)。

用法

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

寒积里实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不温,舌苔白腻,脉弦紧。

方解

本方证为寒邪与积滞互结于肠道,阳气不运所致。寒邪内侵,阳气不通,肠道传化失职,故腹痛、大便秘结;寒邪凝聚于厥阴,则胁下偏痛;积滞内停,阳气不达四末,则见手足不温;阳气郁闭,故见发热,但非大热;阴寒内盛,舌苔白腻,脉弦紧为寒实之象。治宜温通并用,以温散寒凝而开闭结,通下大便而除积滞。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阳祛寒,为君药。大黄苦寒,荡涤肠胃积滞,为臣药,二者寒温并用,温阳之中具有导滞之功。细辛辛散温通,散寒止痛,为佐药。三药合用,温里以祛寒,通下以泻实,共奏温下之功。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温下的代表方,以便秘腹痛,手足不温,舌苔白腻,脉弦紧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胆绞痛、胆囊术后综合征、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慢性痢疾、尿毒症等属寒积者。

使用注意

方中大黄的用量一般不宜超过附子。

方歌

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冷积内结成实证,功专温下妙非常。

结语:有关大黄附子汤的功效问题,今天就讲到这里,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大黄附子汤也有了新的认识了。我们虽然了解了它的组成、作用与功效,但是还是不能轻易的使用,要使用一定要经过专业人士的指导哦,我们不可以随便尝试,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白虎地黄汤的中药方剂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方剂,这种中药方剂的作用真的是太多了。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白虎地黄汤的中药方剂。看看这白虎地黄汤的处方和功能主治是什么?大家要仔细看哦!

白虎地黄汤

【处方】

石膏3钱,生地2钱,当归3钱,枳壳1钱,大黄1钱5分,木通2钱,生甘草1钱,泽泻1钱。

【功能主治】

去实火,解邪热。主小儿出痘,发热不退,口渴喜冷,痘疮黑陷,小便赤燥,大便闭结,口鼻气热者。

【用法用量】

加灯心为引。

酌加大黄,以行为度。

【摘录】

《增订医方易简》卷三。

白膏

【处方】

白松脂半两,白蔹半两,白及半两,定粉半两,乳香1分,清油2合,黄蜡1两。

【制法】

上为末,先以油入瓷锅内,用慢火熬令香,下蜡令消,次下诸药末,不住手搅,熬成膏,以瓷盒盛,候冷。

【功能主治】

小儿汤火疮。

【用法用量】

1日3-4度涂之。

【摘录】

《圣惠》卷九十一。

结语:看完了以上的这篇文章之后,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白虎地黄汤的中药方剂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没错,这白虎地黄汤中药方剂虽然很不错,还是还是要在医师的建议之后在进行服用哦!

钩藤大黄汤中药方剂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