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立夏后如何养生 > 导航 > 立夏养生立夏养心

立夏养生立夏养心

2019-11-02

立夏后养生更要养心

立夏后如何养生。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忍饥者长寿,耐寒者体健。”但凡长寿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养生,不注意平日的养生,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正确有效的四季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夏后养生更要养心”,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5月5日是“立夏”,顾名思义是夏天马上开始。这个节气是一个万物快速生长增高的时期。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立夏”代表天气转暖温度明显升高,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同时预兆着雨水会更多。专家指出,立夏后利于人心脏的生理活动。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学会养“心”,同时也要积极预防夏日的其他疾病发生。

[立夏现状]炎热汗多导致营养消耗大

刚进入5月,上海的天气就热得让人有点无所适从,一些疾病随之而来。由于夏季炎热而出汗多,体内丢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较差。同时,天气炎热又影响着人的食欲,除注意饮食清洁和清淡为主外,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

新华医院心内科王长谦教授指出,人生活在相对湿度为45%-65%的环境中感觉最舒适,也最健康,但多风少雨的立夏天往往比较干燥,室内湿度达不到这个水平。如果每天早上起床后感觉嗓子和鼻子发干,就说明该给室内空气加湿了。

 [中医辨证]夏日烦躁跟“心”有关

头痛、失眠、烦躁、坐立不安……一到夏天,很多人就感觉浑身不适,想刻意进行调整,却日益萎靡不振、郁郁寡欢。专家认为,这跟心脏的承受度有关。上海曙光医院名王左教授指出,在中医理论中,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在夏季,心阳最为旺盛,同时也提醒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保养心脏。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情绪与躯体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所以,此时不仅仅是情绪波动起伏,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妥,就会发生各种疾病,从而影响健康。特别是老年人,由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甚至因此发生猝死。所以,在“立夏”之季要做好精神养生,做到精神安静、笑口常开、自我调节、制怒平和。

[饮食攻略]多进稀食有利补养

上海市营养学会专家指出,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同时,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

(1)补充充足维生素,如多吃些如西红柿、青椒、冬瓜、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新鲜果蔬;

(2)补充水和无机盐,特别是要注意钾的补充,豆类或豆制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钾的很好来源。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都有较好的消暑作用;

(3)适量地补充蛋白质,如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都是最佳的优质蛋白。

 [周刊提醒]冰箱内取出食品别急吃

随着天气的转热,人们爱吃刚从冰箱中取出来的水果、饮料等。有些人特别是肠胃功能较弱的儿童,在吃后半小时左右最易发生剧烈腹痛,严重的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泻和全身冷战等症状。去医院检查,医生大多得出急性肠痉挛的结论。

专家指出,这种痉挛性腹痛是由于吃了冰箱里存放的食物引起的。人的胃肠温度一般在36℃左右,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只有2℃~8℃,肠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血管骤然收缩变细,血流量减少,胃肠道消化液也停止分泌,导致生理功能失调。预防本病的简单方法是,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不要急着吃,应在常温下放一会儿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应少吃或不吃。

[作息生活]晚睡早起加午休

由于“立夏”时天亮得早,人们起得早,而晚上相对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要增加午休,尤其是老年人更需要午休。夏季正午1点到3点气温最高,人容易出汗,当午饭后,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所以,中午人们总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最好能午休一会儿以消除疲劳,保持精力充沛,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得到休息。

对中午不能午休的上班族来说,可以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30-60分钟。专家认为,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时间过长让人感觉没有精神。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受风而生病。


扩展阅读

立夏养生重在养心


专家称,立夏后有利于人体心脏的生理活动。

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学会养心。

炎热汗多,营养消耗大

刚进入5月,天气就热得让人有点无所适从,一些疾病随之而来。由于夏季炎热而出汗多,体内丢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较差。同时,天气炎热又影响着人的食欲,除注意饮食清洁和清淡为主外,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

养生专家赵世立指出,人生活在相对湿度为45%~65%的环境中感觉最舒适,也最健康,但多风少雨的立夏天往往比较干燥,室内湿度达不到这个水平。如果每天早上起床后感觉嗓子和鼻子发干,就说明该给室内空气加湿了。

夏日烦躁跟心有关

头痛、失眠、烦躁、坐立不安一到夏天,很多人就感觉浑身不适,想刻意进行调整,却日益萎靡不振、郁郁寡欢。专家认为,这跟心脏的承受度有关。

赵世立指出,在中医理论中,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

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夏季心阳最旺,同时提醒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保养。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情绪与躯体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此时不仅是情绪波动起伏,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妥,就会发生各种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在立夏之季要做好自我调节、笑口常开。

多进稀食有利补养

赵世立指出,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同时,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

1.补充充足维生素,如多吃些如西红柿、青椒、冬瓜、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新鲜果蔬;

2.补充水和无机盐,特别是要注意钾的补充,豆类或豆制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钾的很好来源。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都有较好的消暑作用;

3.适量地补充蛋白质,如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都是最佳的优质蛋白。

冰箱内取出食品别急吃

随着天气转热,人们爱吃刚从冰箱中取出来的水果、饮料等。有些人特别是肠胃功能较弱的儿童,在吃后半小时左右最易发生剧烈腹痛,严重的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泻和全身冷战等症状。

专家指出,这种痉挛性腹痛是由于吃了冰箱里存放的食物引起的。人的胃肠温度一般在36℃左右,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只有2℃-8℃,肠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导致生理功能失调。预防的简单方法是,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不要急着吃,放一会儿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应注意。

晚睡早起加午休

由于立夏时天亮得早,人们起得早,而晚上相对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要增加午休。夏季正午1点到3点气温最高,人容易出汗,午饭后,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所以,中午人们总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对中午不能午休的上班族来说,午间时分可以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30-50分钟。赵世立认为,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时间过长让人感觉没有精神。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受风而生病。

立夏 休养生息“重养心”



每年的5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 5,民间习惯把它作为夏季的开始。农谚有立夏三朝遍地锄之语,并以立夏日之阴晴占卜一年的丰收,万物至此皆长大。旧俗立夏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称立夏节,古代天子率百官迎夏于南郊,并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明春天结束,夏日由此开始。那么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立夏以后,有什么养生技巧吗?事实上,在立夏以后,应该重视养心,宜休养生息,不要过于操劳。
立夏以后重养心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立夏后,人的心阳会逐渐旺盛起来,到了盛夏达到高峰,也就是所谓夏练三伏的时候。凡脾胃之腐熟运化,审阳之温煦蒸腾,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因此,此时要保护好我们的心脏。
养心的方法有很多,从生活节奏上来看,我们一般强调慢生活,就是让自己生活、工作节奏都缓一缓,不要着急。在传统文化里面,琴、棋、书、画等都是很好的养心习惯。调查显示,人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只要5分钟,人的身体状态就能得到很好的放松。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退休以后学习古琴、书画,也有很多年轻人开始加入到琴棋书画这些传统文化的培养中来。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是养生管理的一个有效科学的途径。所以,在夏季的养生习惯当中,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比如读书、临摹或弹琴,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曼妙之处,怡情养心。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哪些注意事项?
养心首要调情绪
在中医里面,有情志病一说,情志泛指人的情绪,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正所谓:心为君主之官,七情中尤以怒、悲、恐等对身体的影响为大。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不少人因大怒、大悲、恐惧等诱发身体的不适,所以善养心者必须节制情绪,切勿过激。
《黄帝内经》中有夏季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素问》也提到使志无怒,就是说不要因为心情烦躁而滥发脾气,淡泊宁静的心境很重要。
立夏以后,阳气逐渐旺盛,但中国大部分地区还属于暮春的状态,春季肝气升发,情绪会有所影响。很多人会发现,春季经常会出现失眠、情绪低落等症状,这与阴阳平衡有一定关系。所谓心不乱则神安,神安则寐足,就是说心里不胡思乱想,神志也会随心而静,自然也会睡得好。而睡眠的好坏,对五脏六腑均有影响。
因此,在立夏的时候,选择调整自己的情绪,平稳过渡到夏天。立夏以后,人身上厚重的衣服逐渐卸掉,应该让自己走进大自然,且这时候的温度也很适宜,既没有春天的花粉刺激,也不会因为盛夏太热,引起出汗过多。人们可以在户外做一些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慢动作的操,不建议做运动量较大的活动。

小雪节气养生 小雪节气后养生更要注意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光从这个名字上来看,就感觉十分寒冷。的确,到了小雪意味着寒冬降临,所以这个时候养生更需要注意了。相信在昨天的小雪之后,大家都明显感觉到温度下降。那么,小雪节气养生要注意哪些事情呢?小雪节气关注什么才能让我们更加健康?

雪节气养生

原则一:起居“养藏”阳气

冬季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因此小雪节气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阳气,为第二年春天做准备。

1、早睡晚起:冬季天气寒冷,人们需要早睡觉,而早晨的时候阳气不足,这个时候并不建议大家早起。适当的晚起对于身体更有益处,冬天保证一定的睡眠才能让身体健康保持平衡。

2、注意衣着:太厚太薄都不好,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建议外出时,体质弱的人好穿高领而且护腰的服装。

3、我们常说脚暖和了,整个人也就暖和了,所以,多做脚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也是很有必要的。每晚睡前可以泡泡脚,白天的时候做好保暖工作。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自然暖和起来。

4、天冷也要注意通风。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小时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20多升,所以要经常开窗换气。

原则二:合理饮食

小雪节气饮食对正常人来说,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具体地说,这个季节宜吃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

然而在这个进补的季节,过量吃油腻食物,往往又会产生内热,出现痤疮、烦躁和便秘等症状,这就具备患流感的内部环境。而辛辣食物又可加重内热,稍不注意外感风寒即可患上流感。所以饮食要合理,注意荤素搭配。蔬菜水果要多吃,如大白菜、萝卜、香蕉、苹果和梨等。如每天喝梨水就可以防止天气干燥导致的口干、咽干,又能润肺止咳;还可以煮萝卜水饮用(好是白萝卜),可以理气健脾、清热利尿,也可以促进消化防流感。

原则三:调节情绪

小雪节气的前后,由于夜间时间越来越长,白天时间越来越短,阳气潜藏,阴气渐盛,气温降低,天气时常阴冷晦暗,再加上树叶凋零,寒风瑟瑟,人们的心情很容易受到影响,引起心理上的一些感伤,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甚至会导致抑郁症状的发生。此时应调节自己的心态,注意精神的调养。保持乐观,节喜制怒,多听听音乐,让美妙的旋律为生活增添乐趣,同时,要多参加娱乐活动,多晒太阳,以激起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

养心安神食疗巧妙应对立夏养心


喜怒哀乐本是人之常情,是人们对周围世界各种事物的反应。中医认为心主神志,如果其功能正常,那么人就会精神饱满、意识清楚。如果心主神志的功能失常,轻者失眠、多梦、健忘、易怒、心神不宁,重者则神志昏迷、谵妄乱语。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求养心安神的食物,并发现和认识了一些有益于情志兴趣的食品。现简单介绍如下:

龙眼养血安神

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说:龙眼甘温,补心气,定志安神。龙眼可清心除烦,治疗心脾两虚所致的健忘、失眠、烦躁、心悸等。每日饮桂圆(即龙眼)汤两次(不加糖),服一周。

莲子养心安神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莲肉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莲子对治疗心肾两虚引起的情志异常有独特的功效,凡因遗精、早泄、阳痿、性亢等引起的睡眠不安易醒,多梦易惊,日间易怒者,睡前可饮莲子汤。

大枣养心除烦

陈修园曰:大枣气平入肺。味甘入脾运用大枣可使气血调和。大枣可用于治疗气血不和所引起的气躁。大枣配方(如甘草、浮小麦、大枣汤)可治疗心血不足,心神失养之脏躁症

百合清心安神

百合对清心安神则作用明显,适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引起的情绪反常,如多梦、情绪烦躁、更年期综合征等症状,每次睡前用30克百合与红枣5枚煎水喝。

猪心安神定惊

猪心的安神定惊,养心补血的功效也非常突出,对惊悸失眠有较好食疗效果,可以和西洋菜一起煲汤喝。

小米粥养心神

另外还有维持镇定的小米,养心神、益心气的小麦,能温养五脏、益气安神的糯米,以及燕麦、大枣、芝麻、蜂蜜、龙眼肉、酸枣仁等也都是睡前养心的好食物。用来煮粥,放凉后加入一勺蜂蜜调味,睡前喝一小碗即可。

大暑养生 要清热除湿更要预防暑后寒气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便是大暑来临的时节。在大暑的这一天是我国受到日照多的时候,也是国内一年之中气温高的时候,全国各地的气温普遍的达到35℃之上,可以说大暑这一天被称作为火炉都不为过,而天气温度的升高,人的身体必然会出现健康问题,此时,大暑养生就成为了关键!

大暑养生养的是什么

在大暑的这一天要如何养生呢?大暑,是一年之中为炎热的时节,而大暑之后便是立秋。立秋,天气开始转凉,这两种性质不同的节气紧挨在一起,就会出现物极必反的情况。因为大暑太过炎热,所以导致大暑之后的立秋气温开始转凉,只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大暑炎热的程度。

大暑养生,我们所养的并不是现在,而是大暑之后开始变凉的天气。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将一块烧红的铁块,放入冷冽的清水中的状况。大暑养生同样如此,我们就像那块被烧红的铁块,在天气降温之后,很容易的就会被寒气侵入身体之中。所以,大暑养生,不可以只顾及眼前,要将大暑之后的气温变化都纳入考虑的范围,才是正确的养生方式。

大暑要如何养生

既然大暑养生,是以预防大暑后的气温变化为目的,那养生的方法就不能生搬硬套了。在大暑养生之中,我们所选择的方法是滋补为主,通过饮食的变化来调理身体,这样既可以起到消热降暑的目的,也可帮助我们预防暑后天气转凉,导致寒气入体这一状况。

而我们想要找到既可以清热消暑,又可以预防暑后寒气入体的食物,虽然不是太好找,但也不是什么难事,下面就来看一下,哪些食物有这样的功效吧!

一、萝卜

萝卜,有着小人参的美誉,甚至有着萝卜上市,医生没事这样的谚语,萝卜对我们的身体有着很多的好处。要知道萝卜属于一味中药,性凉味甘、清热消积都是萝卜的功效。而我们所需要的就是萝卜清热的功效,通过萝卜将身体之中多余的热给排除掉,将身体内部的热维持在一个恒定的值。这样在大暑后,天气转凉时,就不易出现寒气入体而危害到健康的情况出现了。

立夏后养生更要养心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