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长寿的6大饮食原则

健康长寿的养生之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社会的发展让更多人注意到了养生这个话题,不注意养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悲剧的种子。如何进行不同人群的养生呢?下面的内容是养路上网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人健康长寿的6大饮食原则,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每天都要饮食,那么对于老人来说要如何饮食才是健康的饮食呢?老人的消化道不好要怎么吃才是最健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食要早

早就是到了饭点得吃饭。另外,从中医的角度讲,上午7点~9点是胃经当令的时候,所以早饭最好安排在这个时间。中医还说“胃不和则卧不安”,因此晚饭也尽量早吃,这样才不会给肠胃增加负担。

食要少

古人常说“饭吃八分饱,少病无烦恼”,就是说每餐饭留那么一两口,给肚子两分的空间。《黄帝内经》也提倡“饮食有节”。澳大利亚研究发现,如果人类时常保持两分饥饿,其寿命将增长20%~30%。

食要暖

中医讲,脾胃乃后天之本。胃喜燥恶寒,所以要避免冰的凉的食物刺激,要暖食。但是要注意,暖食不等于烫食,经常吃过烫的食物会损伤食管,是食管癌的诱因之一。

食要缓

这个缓,一来是说要细嚼慢咽,这样可以充分吸收营养、保护肠胃、促进消化等。二来是想强调要把吃饭当成一件惬意的事情,别吃得太累。

食要软

老年人牙口不好、脾胃消化力弱,宜“吃软不吃硬”,所谓“硬食”,除了指坚硬的果实类物品外,还包括煎炒油炸、肥甘厚腻一类的不好消化的食物。

食要淡

就是要少油少盐少加工。之所以要特别强调这个淡字,是因为中国人现在食盐和食油量超标,由此引发的高血脂、高血压等病正在增多。

扩展阅读

老人要健康长寿有三不吃原则


老年人要保护好自己的牙齿,否则肠胃的消化功能就会减弱,肉要切细、煮烂,便于咀嚼,否则会引起消化不良。对于豆腐的营养推崇备至,说豆腐是植物中的肉料,比动物之肉的营养更易于吸收,食肉有“毒素”,豆腐则无毒素。提倡素食主义的“清汤素菜不喝酒、不抽烟”。另外,老人要健康长寿,要有“三不吃”原则。

1.食物热了两回,颜色不好看的不吃。任何食物只能热两回,就算在微波炉里加温,热的次数多了,就会破坏其营养成分,再好吃的美味佳肴也会被大打折扣,颜色变了就要倒掉。

2.鱼和肉看着不新鲜的不吃。买菜就要买最好的、新鲜的。譬如,买黄瓜要买弯曲一些的,以前一个患者是从农村来,说在黄瓜收获的前三天,农民就要在地里撒化肥,看上去弯曲不好看的,可能是接触化肥少一些。

3.做得不对路或烹调水平不佳的坚决不吃。佐料要科学地放,像味精、鸡精都有添加剂的成分,少放可以,放多了就会危害身体。

老人为何健康长寿


日前,“中国长寿之乡”将正式挂牌于崇明。崇明因此成为全国第15个“中国长寿之乡”,也是中国直辖市中第一个“中国长寿之乡”,中国第一个“长寿之岛”。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长寿已经不再遥不可及,可人们依然对长寿的原因有着浓厚的兴趣。本期我们将走进长寿之乡崇明,看看那里的百岁老人是如何健康生活的?

根据中国老年学学会制订的《“中国长寿之乡”考核标准》,至2010年6月底,在长寿的代表性方面,崇明有百岁老人95位,百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十万分之十三点八(标准为十万分之七)。在长寿的整体性方面,全县人口平均寿命达到了80.26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26岁。在长寿的持续性方面,崇明80岁以上老人2.9万,占总人口数的4.3%(标准为1.4%)。这三项长寿指标,均已符合并超过了由中国老年学学会制定的关于“中国长寿之乡”的必达指标。

分析崇明人长寿的成因,崇明不仅具有国内外大多数长寿地区的共同点,还具有不同于其它长寿地区的一些特点,尤其是作为紧靠上海特大型工业城市和东部沿海经济高速发展带,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社会和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形成了崇明人的健康长寿。

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崇明人健康长寿创造了有利条件。

崇明地处北半球亚热带,气候温和而湿润,全年的日照数2094.2小时,年平均气温15.2℃,无霜期229天。崇明环江靠海,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025毫升,空气相对湿度常年保持在80%。全县林地总面积40多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0.78%。可谓四时葱绿,四季分明,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充足的阳光雨露,让人心情畅快,心胸开阔,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富饶洁净的土地带来了丰富的特产。崇明的白山羊、老毛蟹、花椰菜、白扁豆、刀鱼、金瓜等特产闻名遐迩,其中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崇明老毛蟹和700多年文化底蕴的崇明老白酒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农家自酿老白酒是百分之百的米酒,清醇香郁有营养,很多百岁寿星都有每天饮点自制米酒的习惯。崇明人长期以来形成了“饮食清淡,膳食以五谷杂粮为主,菜肴以素食水产为主”的饮食习惯,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习惯是形成长寿现象的原因之一。

二、极具地域特色的自然物产,为崇明人健康长寿奠定了饮食基础。

富饶洁净的土地带来了丰富的特产。崇明的白山羊、老毛蟹、花椰菜、白扁豆、刀鱼、金瓜等特产闻名遐迩,其中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崇明老毛蟹和700多年文化底蕴的崇明老白酒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农家自酿老白酒是百分之百的米酒,清醇香郁有营养,很多百岁寿星都有每天饮点自制米酒的习惯。崇明人长期以来形成了“饮食清淡,膳食以五谷杂粮为主,菜肴以素食水产为主”的饮食习惯,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习惯是形成长寿现象的原因之一。

三、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崇明人健康长寿提供了人文基础。

崇明有着独特的人文底蕴,崇明人心态平和、勤劳俭朴、乐善好施、豁达大度。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崇明素有敬老爱老,关爱寿星的风俗,尊老、敬老、爱老在全县蔚然成风。崇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每年召开敬老日庆祝大会,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开展“孝亲敬老”和“爱心助老”活动的评比表彰活动,在全县营造尊老敬老的浓郁氛围。

四、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为崇明人健康长寿提供了重要保障。

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因素外,崇明人的长寿离不开近年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崇明加快推进生态岛建设,加大财政投入,改善为老服务设施,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多渠道筹集资金,为社会福利事业长足发展夯实基础。

陆中导:巧手撑起温馨家

家住堡镇五滧村的百岁老人陆中导没有亲生子女,仅有一养女陆利珍。然而,不是亲生胜似亲生。如今,老人已是五世同堂,过着平凡而又快乐的日子,安享晚年。

老人一生脾气好,心态好,身体也健朗。问及其长寿是否以补品支撑身体时,孙儿们笑着摇摇头:“爷爷前几年都一直以粗粮为主食,自打今年起才改吃一些较为软性的饭或者粥,并不怎么吃补品。”

陆中导做了一辈子的泥水匠,带过无数徒弟。直到70多岁因一次意外摔倒,才放下了这份用双手踏踏实实挣钱的工作。然而,呆在家里的陆中导却一刻也闲不下来,他帮着三个孙子家将附近的田地打理得井井有条。谈及老人爱劳动这一特点,大孙子随即指向了屋南边的一堆柴火,“去年,老人还独自劈柴呢!”周围的邻居则告诉笔者,陆老还是一个心灵手巧之人,家里的簸箕、匾等都是老人亲手做的。小孙子家灶上的灶花也是出自老人之手,虽称不上精美,但别有一番情趣。

在与其家人聊天的过程中,笔者感受到,陆老的长寿秘诀还取决于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邻居们都说,陆老是一个好人,对于儿孙疼爱有加。虽是领养的女儿,但是从小陆老就对她十分呵护,当亲生女儿一样宝贝。在陆老的影响下,一大家子人始终和和睦睦,互相关照。“我们一直一起吃饭,大锅饭菜,香!有感觉!”几个孙媳笑容可掬而又自豪地说:“爷爷以前和别人说笑时声称,我们家就算杀了头牛也吃得完。”子孙团结,没有口角,平平安安,自然就不会给老人带来额外的思想负担。家政阿姨还透露给笔者一个小细节,小孙子陆祖兵每次从上海回来,自家的门都还没开,就先奔向爷爷屋,跟老人问好。平时,在上海的孙媳妇、曾孙也经常回家看望老人,给老人送零花钱和营养品。

陈道士:外出散步玩“失踪”

到大上海当过小工,去农场种过菜、养过牛,庙镇保安村百岁老人陈道士曾从事过多份工作。在儿子陈惠江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永远忙碌的人。

习惯了忙碌,退休后的清闲让陈道士一度感到烦恼。除了平时帮着带带儿孙,每到农忙时节,老人总喜欢凑个热闹,去帮儿子儿媳一起抢收抢种,乐此不疲。一生的忙碌还让陈道士练就了一副好身板。家人告诉笔者:“别看他现在走路不稳健,可就在数年前,他还可以独自一人走上十多里路,去附近的长征农场闲逛。”因为这样的闲逛,老人还曾玩了一次“失踪”,让家人虚惊一场。

那是陈道士93岁那年的一天,他吃完早饭,独自一人散步去长征农场。按照正常情况,上午10点半老人会回家,可那天过了中午12点,依旧不见老人身影。“不会出事了吧!”老人身上没有通讯工具,联系不上,当时家人一阵慌乱。正当儿子陈惠江准备报警时,老人却悠哉悠哉地踏进家门,家人这才长舒了口气。原来老人走到长征农场后,感觉有些疲劳,便在石凳上睡了一觉,耽误了回家的时间,此事令家人哭笑不得。如今,老人腿脚不如当年,走不了那么远的路,可依旧会在住所四周散步锻炼。

陈道士常教育孩子们,做人要脚踏实地,要把心态放平,不论生活是贫是富,都要积极面对,绝不能有所懈怠,要让自己活得有意义。

邱凤娣:百岁顽童心不老

“顾家嬷嬷,来来来,给你点糖吃吃。”“顾家嬷嬷,今天又来看牌啦!瞧瞧我这副牌,还不错吧。”“顾家嬷嬷,别一直坐在那边剥豆子,站起来休息会。”在港沿镇同滧村,百岁老人邱凤娣是村里的一个宝,大家都把她当成是孩子一般悉心呵护。

大半辈子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邱凤娣有着大多数农村人所共有的特征黝黑的皮肤,满是老茧的双手,当然,还有淳朴的笑容。尽管年事已高,邱凤娣却拥有一颗顽童般的心,这让已70有余的儿子顾友福也时常自叹不如。

“别看她一大把年纪,却从来不服老。”顾友福告诉笔者。老人十分要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样样抢着做,有时还会闹出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有一年,顾友福从外面弄来些香樟树种,满心欢喜地种在了屋后的一片地里。几个月过去了,树种渐渐发芽,长成了一株株小绿苗,正当顾友福憧憬着树苗长大后卖出个好价钱补贴家用时,却出现了意外情况。一日,顾友福外出回来,去屋后“探望”树苗,发现树苗全部消失。一问,竟是老母亲下午闲来无事,“打扫”了一下后院,把树苗当杂草清理得一干二净。

“过去做惯了农活,现在想让她停下来都难。”虽然顾友福和妻子劝母亲多多休息,可老人却乐在其中,一有机会便“偷”着做,活脱脱一个老顽童。“也许正是因为有一颗不老的心,母亲才能如此长寿。”顾友福感慨道。

徐润华:怡情养性“寿”自来

微瘦的双颊,褐色的肌肤,微微下陷的眼窝里,一双褐色的眼睛炯炯有神,脸上密布的皱纹仿佛在诉说着城桥镇老人徐润华的岁月沧桑。在女儿沈德霞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做事认真,永远忙碌的人。

“父亲做事认真,待人热情和蔼,邻里之间出了什么矛盾都会找他调解。”沈德霞告诉笔者,父亲曾是居民小组长,以前每天晚上都会在马路上兜兜转转,看看各家各户有什么矛盾。有一次,邻居吵架,他去劝架,情急之中,他被推了一下,还好被一旁的好心人扶住。

除了忙于工作,徐润华还很注意锻炼,现在仍坚持饭后出去散步。在90岁之前,他每天早上都会出去打两个小时的太极,85岁以前,他还每天坚持长跑。1991年,他被评为上海健康老人。老人拿着那张红红的奖状,略带骄傲地说:“我是自己去上海拿奖的。”

徐润华还有一些十分雅致的爱好,比如热衷于练书法,爱看书,喜欢种花种树。幼儿园的小朋友时常成群结队地来家中看他种的花花草草。几年前县博物馆里的人要买他家的百年老树,徐润华当时摆了摆手说:“就算把钱堆成金山也不卖!”

这是一位幸福的老人,年轻时为事业、家庭奋斗,年老时沉浸在家庭的关爱中,享受五代同堂的天伦之乐,晚年生活乐融融。

老人对症散步健康长寿


散步是一项最常见的体育运动,既安全又易行。但是,散步也有讲究。下面介绍几种适合老年人的对“症”散步法。

(1)普通散步法。速度以每分钟60-90步为宜,每次20-30分钟。适合患冠心病、高血压、脑溢血后遗症、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

(2)逍遥散步法。老年人饭后缓步徐行,每次5-10分钟,可舒筋骨、平血气,有益调节情绪、醒脑养神、增强记忆力。

(3)快速散步法。散步时昂首挺胸、阔步向前,每分钟90-120步,每次30-40分钟。适合慢性关节炎、胃肠道疾病恢复期的老年患者。

(4)定量散步法。即按照特定的线路、速度和时间,走完规定的路程。散步时,以平坦路面和爬坡攀高交替进行,做到快慢结合。对锻炼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大有益处。

(5)摆臂散步法。散步时,两臂随步伐节奏做较大幅度摆动,每分钟60-90步。可增强骨关节和胸腔功能,防治肩周炎、肺气肿、胸闷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6)摩腹散步法。散步时,两手掌旋转按摩腹部,每走一步按摩一周,正反方向交替进行。每分钟40-60步,每次5-10分钟。适合患慢性胃肠疾病、肾病的老年人。

(7)倒退散步法。散步时双手叉腰,两膝挺直。先向后退、再向前走各100步,如此反复多遍,以不觉疲劳为宜。可防治老年人腰腿痛、胃肠功能紊乱等症。

老人夏季如何饮食?老人的6大膳食原则


人一旦步入老年就会出现消化功能减退、解毒能力下降、血管弹性降低,甚至动脉硬化等情况,所以老年人尤其经受不起暴饮暴食带来的危害。暴饮暴食会破坏老年人的饮食平衡,加重肠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还会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老人夏季饮食注意:


在炎热的夏季,冷饮、冷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食欲,防暑降温,但老年人不宜多食冷食。因为老年人胃肠黏膜已经发生退行性变化,各种酶及胃酸的分泌量都有所降低,如果经常食用偏冷的食物,就会使胃黏膜血管收缩加剧,进一步降低胃液分泌量,从而导致食欲下降以及消化不良。另外在低温状态下,还会使老年人心脏冠状动脉发生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率不齐和心绞痛。


老年人还应该纠正因食欲不好而引起的偏食习惯。中医认为,食有五味,偏食一味则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因此饮食应多样化合理搭配,五味调和才能满足人体对多种营养物质的需要,有利身体健康。老年人舌部的味蕾会发生部分萎缩、退化,味觉神经变得比较迟钝,因此很多老年人喜欢吃些味道浓烈的食物,以达到刺激食欲的目的,这其实对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很不利。


营养专家认为,老年人为少患疾病,在饮食上应坚持以下六大原则:


一、热能


总热能不宜过高,随年龄增长而减少,若以30岁的热能供给为标准,40岁应减少3%,50岁应减少6%,60岁应减少9%,70岁应减少20%。有报道认为,老年人将膳食中热能减少1/3,适当提高营养素的质量,可使寿命延长1/3。热能要适应活动量的需要,其中提供热能的主食不宜吃太多,油脂也要控制,少吃动物脂肪。


二、蛋白质


选择奶、蛋、鱼肉等动物蛋白,每日总量不宜过高,每日每公斤体重供给1-1.5克为宜,过高会加重肾脏负担,同时含胆固醇高的食物要少吃。


三、维生素及无机盐


要注意钙、铁、维生素A、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等容易缺乏的营养素的摄入,缺乏时可用药物补充。


四、糖类


糖类占总热能的65%左右,每餐不要吃得过饱,以7~8成饱为好。注意五谷杂粮的摄人,少吃多餐,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食物要易于消化,避免生冷食物。


五、脂肪


占总热能的20%-25%,动、植物脂肪比例应为1:2。不宜多吃盐,盐的摄入量宜控制在4克~5克/日,饮食宜清淡。


六、少饮酒,适量饮茶


青菜、水果可多吃,保证膳食纤维的摄人充足。晚餐不要吃得过饱,睡前不宜吃大量食物,可饮200毫升牛奶。

合理饮食更健康长寿


如果你注意的话,你会发现现在很多老人都很长寿。他们长寿除了拥有健康心态,拥有健康生活方式之外,还拥有合理的健康饮食。那么,这些老人的健康长寿饮食怎么吃?他们吃的是什么食物?

一、喜欢喝粥

从饮食习惯看长寿老人无一不喜欢喝粥。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和夫人张桂君,夫妻双双都是百岁老人,俩人尤其喜欢喝粥。

每天早晨,把50克燕麦片加入250克开水,冲泡2分钟即成粥。天天如此,从不间断。上海的百岁老人苏局仙先生,一日三餐喝大米粥,早晚喝稀粥,中午喝稍稠粥,每顿定量为一浅碗,已形成习惯。他们说:“喝粥浑身舒坦,对身体有益。”

历代医家和养生学家对老人喝粥都十分崇荐。《随息居饮食》说:“粥为世间第一滋补食物。”粥易消化、吸收,能和胃、补脾、清肺、润下。清代养生家曹慈山说:“老年,有竟日食粥,不计顿,亦能体强健,享大寿。”他编制了粥谱一百余种,供老年选用,深受老年人欢迎。

二、小米是老人的最佳补品

老人最喜欢小米,把小米当成最好的滋补佳品。小米是谷子去皮后的颗粒状粮食,历来就有“五谷杂粮,谷子为首”美称。体弱有病的老人常用小米滋补身体。祖国医学认为,小米益五脏,厚肠胃,充津液,壮筋骨,长肌肉。清代有位名医说:“小米最养人。熬米粥时的米油胜过人参汤。”可见,长寿老人喜欢 “米”很有道理。

三、珍珠玉米当主食

玉米,别名玉蜀黍、苞谷、珍珠玉等,它与水稻、小麦并称为世界三大农作物,是世界公认的“黄金作物”,也是长寿老人离不开的主食。美国医学会作过普查,发现美国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没有一个高血压、没一个动脉硬化。原来是吃老玉米吃的。医学家研究中发现老玉米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亚油酸、谷物醇、维生素E,所以不容易发生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从长寿老人的体质看,他们很少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这与他们把吃玉米当成主食密切相关。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老人健康长寿的6大饮食原则》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健康长寿的养生之道”专题。

老人健康长寿的6大饮食原则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