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清明节吃什么养生 > 导航 > 清明节吃什么养生

江南清明节吃什么 十种节日美食

清明节吃什么养生。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养生也日渐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不注意养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悲剧的种子。您是否正在关注四季养生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江南清明节吃什么 十种节日美食》,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导读:江南清明节吃什么?江南人很重视清明节,由此出现了很多清明节美食。到底江南清明节吃什么呢?除了大家熟悉的青团外,还有九种节日美食,看看你是否认识这些食物!

江南清明节吃什么?

民间传说清明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有历料记载,寒食清明节在唐代盛行,到了宋代每年清明,大地禁火。在江南,每逢清明寒食则吃麦青团和糯米糖藕,整天不动烟火。

江南清明节吃什么?除了常见的青团外,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清明美食,不妨来看看吧。

1、青团

江南的麦浆草,清明而生,过则难觅,也因此,用麦浆草做成的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清明食俗中格外重要。每到清明,江南百姓必到田间揪一把麦浆草,回家捣烂压汁,与晾干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和好,包上细腻的豆沙馅儿。

民间诀窍还要放入一小块猪油,团好坯入笼蒸熟,出笼时再薄薄刷一层熟菜油在表面。如此,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的青团子,就婷婷于眼前了。

2、艾饺

作为浙江民俗,清明食艾饺,被认为能驱邪禳毒。越谚有清明吃艾饺,不怕陈雨浇。意思是清明时节多梅雨天气,吃了艾饺或艾糕,有预防身体被雨淋坏的功效。此外,艾本还可做药用,有杀虫和防止植物病害的功效。

此饺用鲜嫩艾叶和米粉和匀作皮,包入白糖芝麻屑馅,捏成海燕状饺子,蒸制而成。其色泽翠绿,味道清香而略带苦味,食之别有风味。

3、焐熟藕

焐熟藕酥中带糯,风味独特,也是苏州人清明的节令食品。据介绍,每到清明节前,人们从藕池中采摘隔年老藕,去节去梢,两头切下一薄片,用糯米灌实,再把薄片用牙签盖上钉牢。

将藕放入锅内,加入食碱,面上盖些荷叶,盖上锅盖大火烧煮,至藕呈褐色酥熟为止。冷却后,蘸赤砂糖浆等食用。

4、清明果

浙江各地清明前户户磨糯米粉、采清明草或艾叶做清明果。艾叶我们都见过,清明草俗称绵菜、米菜、佛耳草、鼠曲草,在清明时节萌生出绵绵白毛细叶。人们采摘叶顶,洗净捣烂和以糯米粉。白色的米粉遇到绿绿的艾叶汁或绵菜汁顿时变得通体碧绿,鲜嫩欲滴。

馅儿有豆腐干和着韭菜的,有熏肥肠拌芥菜末的。有包成团子的,有做成圆饼的,也有包成饺子样但更精致些的,那皱褶的花边一个个碧绿剔透,美丽极了。

5、京江齐

苏沪一带清明节的应景食品吃青团,镇江清明节的应景食品吃京江齐、麻油馓。镇江习俗,清明节必须吃京江齐和馓子,传说可以免掉死后一顿板子。清明节镇江民间早饭吃京江齐和麻油馓之由来,还另有一说。

相传是纪念春秋时代的贤哲之士介子推,因他与母亲归隐绵山介休县境,晋文公于清明节的前一日,派兵放火焚烧绵山,介子推与母亲不幸罹难,后人在清明节这天禁止烟火,只吃冷食,以示怀念,至今镇江圌山附近的居民,还有清明节上圌山望绵山悼念介子推的风俗。

还有五种食物是江南人清明时节吃的,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6、油煎大团子

清明节当天,常州人早饭会吃没有馅的糯米大团子。大团子是春节前就做好了的,放在冷水中泡着,要一直吃到端午节。

清明那天,拿出大团子,切成一片一片的下锅用油煎,根据自己的口味放糖或盐。也有人家会放点柳叶在里面,意为添青。

7、螺蛳

青团本身属于甜食,人们大多用来充当早点或配餐,而螺蛳则是清明餐桌上的重头戏。由于清明时节气候温度适中,这时的螺蛳干净鲜美。在常熟地界,人们时不时会邀上两三好友去螺蛳馆小聚,吮着螺蛳,叙着家常,别有一番风味。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8、青白团子

清明时节,吴地一直有吃青白团子的习俗。在无锡梅村和鸿山一带,当地人还专门用鲜肉、豆沙、芝麻做馅,寓意吴地始祖泰伯三让天下的高尚品德。

清明节前麦子长势旺盛,麦叶不老不嫩,将从田里割来的麦叶洗干净后,放在石臼里捣碎,成糊状后用布包起来,用力挤压,就有青汁流出,在青汁里面加适当石灰水,颜色就更青更嫩。在做团子和糯米粉时,倒点青汁进去,揉和成的米粉就成青色了,团子放进灶头上的大蒸笼一蒸,满灶间一股麦青香。蒸熟出笼时,若用毛刷蘸上熟油在团子表面均匀地刷一刷,青团子便油绿如玉,更惹人喜欢。

9、馓子

老南京吃寒具,就是馓子。馓子以油和麦面揉拉成细条,盘绕环状,油炸而成。春日踏青,带上寒具,边吃边游,或加糖用开水冲泡食用,自有一番风味。

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10、清明泪

清明节,做清明泪,吃清明粿在衢州常山、开化一带的农村,一直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尤其是常山县东案乡金源村,每年清明,清明泪是家家户户纪念先祖必做的寒食,习俗流传至今已经1000多年。

为纪念祖先王介,村人把米粉搓成一颗颗圆圆小小的眼泪形状,只在清明节制作食用。清明泪外形像小汤圆,味道可完全不同。不加艾叶的,色白,如珍珠无瑕;掺入艾叶,色翠,如翡翠深邃,这小点心透着股淡淡的清香,吃在嘴里清香滑糯。

导读:清明节不但是个扫墓的节日,还是适合养生的时节。清明养生重在饮食,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几道清明养生食谱,帮你调养好身体。不妨来看看这十道清明养生食谱吧。

清明养生食谱

清明有天清地明的意思,是春季里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气,这不仅与扫墓习俗有关,更是一个尤为重要的养生节气。在这样一个寄托哀思、乍暖还寒的清明时节,人们更应该注重调节饮食、起居和情绪。这个时节很容易肝旺,肝气特别旺就会克土,这时对脾胃就不好,所以饮食上就要特别注意。

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十款最适合清明养生的食谱,常吃可以帮你养好身体。

1、口蘑白菜

材料:白菜250克,干口蘑3克,酱油、白糖、精盐、味精、植物油适量。

做法:白菜洗净切成3厘米段,口蘑温水泡发。油入锅内烧热后,将白菜入锅炒至七成熟,再将口蘑、酱油、糖、盐、入锅,炒熟后,放入味精搅拌均匀即成。

功效:清热除烦,益胃气、降血脂。适宜于高血压、冠心病、牙龈出血者。

2、韭菜滚狗肚鱼汤

材料:韭菜100克、粉丝50克、狗肚鱼600克、生姜3片。

做法:韭菜洗净,切段;粉丝清水浸软,切段。狗肚鱼洗净,洒少许食盐拌腌10分钟。烧热油镬,爆香姜片,加入清水1250毫升(约5碗水量),放下鱼,大火煲5分钟,改慢火煲10分钟,下粉丝片刻,再下韭菜,煲沸,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撒入少许胡椒粉,亦汤亦餸。

功效:嫩绿的春韭不仅为佳蔬也是良药,它有温中行气、健胃助肝的作用,在肠内还有消毒作用,故可治肠炎下痢,明代李时珍曾说韭可治小便频数、遗尿,这道汤适合春天养生食用。

3、清炒螺蛳

材料:螺蛳500克、葱、姜、糖、盐、酱油、油、胡椒粉各少许。

做法:螺蛳放清水里,滴几滴香油养一天,让螺蛳吐尽泥沙;第二天,将螺蛳尾壳剪掉,再养2小时左右,洗净沥干备用。锅烧热,加油,下葱、姜爆香,再下螺蛳翻炒1分钟后,加料酒、酱油、糖,最后加一小碗热水,盖锅盖烧2、3分钟出锅,洒胡椒粉、葱花即可食用。

功效:清明时节,才是吃螺蛳的最佳时令,这时候的螺蛳口感最为丰满,肥美,所以,一向就有清明螺,抵只鹅的讲法。螺蛳性寒凉,有清热、利水和明目的功效。

4、桑椹白馒头

材料:桑椹30克,女贞子20克,旱莲草30克,鸡蛋500克,白糖50克,面粉2000克,酵母粉适量。

做法:将桑椹、女贞子、旱莲草洗净,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后,再转用小火煮20分钟,去渣留汁待用。将面粉、药汁、白糖、鸡蛋放入盆内,加酵母粉揉匀,揉成面团,做成白馒头,上笼蒸熟即可。

功效:有补益肝肾的功效。

5、猪肝菠菜汤

材料:鲜猪肝250克,菠菜200克,清汤、麻油、味精、精盐各适量。

做法:将猪肝、菠菜分别洗干净,猪肝切成均匀薄片,菠菜切成段,将清汤放入锅内烧开后,下入猪肝、菠菜,加入味精、精盐,待汤再开时,淋上少许麻油即成。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补血养肝明目。适合肝血亏虚所致的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物模糊、视力减退、迎风流泪,以及贫血、夜盲症、中心性视网膜炎等而属肝血虚者食用。

还有五道菜值得在清明节前后食用,不妨来看看它们的做法吧。

相关知识

清明节吃什么


二、清明节习俗三、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吃什么

1、清明节吃什么

1.1、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1.2、艾粄(bǎn)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首先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放锅中煮熟后捞起,沥干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备用。然后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细越烂越好。艾草泥剁好后,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齐和拌成团。然后把准备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圆形、长形等形状,放入锅中隔水蒸15-20分钟后即可出炉。

1.3、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毛茸茸、鲜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在泰宁,制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异。南片制作,用的是新鲜采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圆月,类似包子;北片的用暖菇粉制作,形似弯月,更像水饺。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图的是新鲜口味,不讲太多规矩。

2、清明节什么时间扫墓最好

有些地方在清明当天上坟,因为清明这天嫁出去的女子要回来给父母上坟。她兄弟就要招待她。“早清明,晚十一”的意思是,清明上坟在12点以前,上了坟才回来吃饭;十一上坟在吃了中午饭后。也有人说,清明上坟,一般都在清明之前,或者在清明当天烧纸。传说那时烧纸一百顶二百。

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清明这天阴曹地府收鬼,到夏历十月一才给鬼放假。因此清明后上坟,或十月一前上坟,故者的鬼魂还没有放假,无法出来收给它烧的纸钱。因此要“早清明,晚十一”。

3、清明节出生的小孩好吗

3.1、从节令而言

从清明节这个农历节令而言,清明节出生的孩子好,有其独到的性格特点。 每年的公历4月5日左右,是清明节。清明时节,指的是清明左右的时候。而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农历节令,也是农历卯二月与辰三月的分界线,这个节令的五行气场,是湿土气息较重,而且前后对比比较明显,故在这个节令左右出生的孩子,性格上也有独到的特点,或比较大的差异。

3.2、从五行而言

清明节前出生的小孩,即从春分至清明前,这段时间属于卯二月的下半月,秉承木气,向往东方,一般思想活跃,进取心强,富于幻想,青春朝气,活泼爱动,感情热烈,为人诚挚,人生运势起伏较多,工作事业比较中平,经过努力也会成就,善于持家理财,财富收入比较可观,是属财运较好的人。

3.3、从风水而言

另外,靠近清明节的前五天,与后五天,这十日内生人,天赋悟性较高,有一定才艺专长,性格比较忧郁,也容易与一些阴性物质沟通,身体比较虚弱,但第六感比较强,而且喜欢神秘文化,比如佛道易医,或有较深的宗教情节等。

清明节习俗

1、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

2、踏青

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

3、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由于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为冬至之后106天,寒食节的后一天。扫墓活动在节前后可延续十天左右。

南京夏至吃什么 2种节日美食


导读:南京夏至吃什么?夏至节气过后,就要到一年最热的时候,为了平安度夏,民间保留着很多习俗,那么南京夏至吃什么呢?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南京夏至的饮食习俗。

南京夏至吃什么?

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因为其重要性,很多地方自古以来就直接以节来命名这一天,因此夏至又被称为夏节。老南京过夏至还是颇有讲究的,吃面条、禁诅咒、戒剃头,有的地方热闹程度不亚于端午节。

1、吃凉面

首先在这天要吃凉面,且有句俗语叫,冬至馄饨,夏至面,然后还要在这天称称体重,这是有讲究的,因为夏至过后南京进入梅雨季节,随后而来的就是酷热难当的三伏天,人们很难忍受这样的天气,身体比起其他的日子要差些,一般体重下降。在夏至称体重就是期望在这个夏天里吃好睡好,身体好自然体重也不会下降了。

每到夏至老南京人有吃面的习俗。冬至馄饨夏至面,一大蓝边碗里堆满了长长的面条,老南京一般都会在面条上放上豆芽、芹菜、胡萝卜丝等时节菜,红红绿绿非常好看。有的还放上一些鸡蛋丝,寓意生活越来越富。

问到原因,老人们说夏至麦收已完,稻秧也插完毕,所谓夏至关秧门。为此,夏至面其实是品尝新麦子活动,以此来犒劳全家人。还有的老人也说南京的夏天总是很长,吃面有着平安长寿的好兆头。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人们盼望送走夏天,凉爽的天气早日到来。

不仅南京人吃面,夏至吃面是汉族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夏至吃面是有说法的,夏至虽不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但表示炎热的夏天即将到来。人们从夏至开始改变饮食,以热量低、便于制作、清凉的食品为主要饮食,面条通常为一般家庭的首选。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

2、吃豌豆糕

夏至这一天,在老南京的风俗中,大人要叫小孩骑坐于门槛上吃豌豆糕防百病。据民国时期民俗学家潘宗鼎在《金陵岁时记》中解释,这项风俗的由来是因为夏令天气火热,人们多不思饮食,才让小孩先吃豌豆糕开胃。

豌豆糕又叫豆沙糕,澄沙糕,宜在夏季食用。用上等豌豆脱皮磨粉,加入白糖、柿饼、柿子霜制作而成。香甜可口,清凉下火,爽口绵甜,益脾胃,解热祛毒。

做法很简单,将豌豆磨细,温火熬成糊状,加糖精、食色,搅匀。另取柿饼,去盖切成薄片,摆入容器内,撒一层青红丝,一层豌豆糊。依次撒若干层后,晾冷。凝结即成,食时切块盛盘,滴雪花白糖及香精水少许。

南京夏至的习俗

迎接炎热时节的到来,老南京人还有一有趣的送夏之俗。《岁华忆语》说:人家有嫁女者,在五月前,必备纱葛之衣赠之,曰送夏。一般是送女儿、女婿纱罗衣裳各一身。

大户人家还要送去芭蕉扇、折扇、宫扇及时令食物等,让女儿(新媳妇)将这些物件分送姑嫂、犒劳丫环和老妈子等人。

老南京一般比较注重夏日养生,提倡顺应自然阴阳盛衰变化。进入夏至,天气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浓重,要适当多吃些杂粮,不可过多食用热性食物如辣椒、洋葱、荔枝等,以免内热过重;冷食瓜果也应当适可而止,不可过多食用,以免损伤到脾胃。

东北清明节吃什么


东北清明节吃什么

1、东北清明节吃鸡蛋

清明吃鸡蛋和小葱,据说是取其清白之意,即要清清白白地做人。清明时分吃鸡蛋和小葱很合时宜,因为清明已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家里养的鸡开始多产蛋,地里的小葱也长得郁郁葱葱。

2、东北清明节吃馓子

古时候,清明前有个“寒食节”,不能生火,只能吃冷的食物,于是人们做了麻油馓子,叫做“寒具”,食用、携带、收藏都很方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也做过介绍。苏东坡在徐州的时候,喜欢吃馓子,在他的《寒具诗》中写到,“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玉黄深,夜来春睡雾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其中寒具是馓子两汉时期的别称。

3、东北清明节的其他饮食习俗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日食品。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吃鸡蛋和凉馒头,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东北清明节的习俗

东北其它各民族和同族各地间还有些不同的习惯,朝鲜族人在清明也要给祖先扫墓祭拜,一般是先割草培土修整坟墓,然后给故人烧稻草,稻草代表着金条,是给故人寄钱之意,之后再向故人敬酒跪拜以示哀悼;蒙古族在清明节要烧“吐勒希”给祖宗上供,“吐勒希”包括炒米、黄油、鲜肉、茶叶、枣、布块和纸钱等。达斡尔族人要祭拜“喜利妈妈”,有的满族人要祭拜“鹰嘴妈妈”;在黑龙江有的地方,清明时妇女还忌讳动针,认为这一天动针头目会不清明等等。

因地理气候原因,东北较中原地区寒凉,所以清明比春分、惊蛰等节气更蕴涵春天到来的意义,这一天也是东北人民通常的春游踏青之日。以前每到这一时节,有些单位、学校就会组织春游找宝的活动,事先在目的地的一些草木枝杈、石头缝隙、建筑道路等不易察觉处藏好写有奖品名称的纸条,奖品都是些小来小去的日用品或学习用品等,然后众人四处寻找,拾获者兴高采烈去领奖,未捡到者也在活动中得到乐趣。这一天还有很多人会放风筝,这也是东北人清明期间的一大习俗。东北春天风大,平原地广人稀,比起多山林丘陵的南方更适合放风筝。

清明节注意事项

1、清明节当天不要去拜访他人,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这都是不吉利的。

2、不可选择在清明节讨论婚事,任何谈婚论嫁的事情都不可谈论,尤其是结婚喜事更是不可在清明节进行。

3、清明节,出嫁女一般都是不可回娘家祭祖扫墓的。

4、如果生日是在清明节,祭祖的花朵颜色上要注意,避免选择黄色。

5、扫墓时候,不可嬉闹打骂,不可口出狂言,这是对先人的大不敬。

6、不可在墓区不要照相或是录像,这也是不敬的行为。尤其是不能在坟墓周围的大树下拍照,这样会容易带鬼回家。

7、不要在黄昏扫墓,最好就是在清晨或是上午,或是在中午三点钟之前,因为三点之后阴气变重。

8、祭拜剩下的香烛不能带回家,所以最好都在祭拜的时候全部烧掉。还有就是祭品除了肉类以外,其它的都不要带回家,要么就放在坟前,要么就让孩子给吃掉。

福州清明节吃什么


福州清明节吃什么

1、福州清明节吃清明果

每到清明节,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扫墓时用来祭奠先人的。

清明果形状有些像饺子,但味却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种叫艾叶的植物做成的,艾,多年生草本植物,开黄色小花,叶小形如菊科植物,生得一篷篷,一簇簇的。每年清明节前,女人们手提竹蓝,三五成群来到田野喜滋滋地采摘艾叶,青青鲜鲜的艾叶满满当当地堆在蓝子里,煞是好看诱人。艾叶采回家后,便开始了繁杂的制作清明果的工序,女人们又像摩术师,青青的艾草一转眼就变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了。

2、福州清明节吃太平燕

很多的福州人在清明节会选择太平燕。太平燕燕皮是用精选猪后腿瘦肉,剔去肉筋和骨膜,切成细条,用木棰捣成肉泥,徐徐加入用细孔绢筛筛过的薯粉和适量清水,反复搅拌,不断压匀,初成硬坯,然后放在条板上,轧辗成薄片。敷上一薄层薯粉,折叠起来,略干为鲜燕皮。继续晾干为干燕皮,一般包装久贮一年不坏。

3、福州清明节吃菠菠稞

菠菠稞是用菠菠菜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稞皮,以豆沙、萝卜丝等做成馅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较简单,倒是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稞以春天的绿意,扫墓后回家的路上,菠菠稞就成了很好的充饥的点心。

因此,用传统手法烹制而成的“清明粿”极具清热、健脾、平肝等功效,很适合在清明期间食用,但胃溃疡患者或胃肠道功能不佳者应不食或少食。目前,市面上有一部分“清明粿”没有鼠曲草汁液的成分,而是用人工色素着色而成,不提倡多食。

糯米本身的糖分很高,糖尿病患者要谨慎食用。另外,糯米不易消化,老人和小孩食用清明粿要有所节制。年轻人一天食用2-3个为宜,老人和小孩食用1-2个,尝尝鲜就可以了。

另外,福州民间有句谚语叫“(农历)三月荠菜当灵丹”,意思是说清明期间的荠菜鲜嫩,营养价值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清明期间多吃些荠菜水饺、凉拌荠菜等菜肴有益健康。

福州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福州人都要吃“菠菠稞”,也就是我们说的“清明粿”。做法是把鼠曲草压榨成汁,掺入米浆内揉成稞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最后用艾叶包裹,蒸熟。

福建清明节的习俗中拿永定来说,有句俗话说:没吃过“清明粄”,便不算过清明节。做清明粄的原材料是一种叫苎叶的野生植物,这叶子是绿面白背的,用它做出来的点心,吃起来有种特别的香味,多吃也不觉得饱腻。连城的“清明桃”也有些类似。皮是米浆做的,里面加了鼠曲草或艾叶的汁,因此是绿色的,里面包着笋、香菇和肉,或是芋头和虾米。

福建清明节的习俗各有各的特点,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节气是按照阴历制定的,阴历没有闰年。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福州清明节在哪玩

1.鼓山—龙门:从鼓山下院第一亭到半山亭,再上行不远见一座小亭,走向东小路,经杨树庄墓、海会塔古墓到舍利院,再向东到般若庵,然后沿小路下山,见龙门水库,顺石阶通至龙门村到龙门车站,返回市区。途中可欣赏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2.鼓山白云洞—罗汉台:乘汽车沿福马路到远洋站下,向北走到埠兴村,永德信山庄旁,沿石阶登山,经积翠庵、凡圣寺、龙脊道到白云洞,再上行到山顶仙人脚印巨岩,下山穿过密林经十八罗汉台,回到积翠庵,再按原路返回。沿途见悬崖峭壁十分壮观,尤其雨过天晴时,白云飞舞,如入仙境。

3.樟林—古寺西来院:从远洋站到埠兴村再向西行到樟林、秀岭自然村,沿古道登山,沿途奇岩怪石、入深山到古寺西来院,若向西沿溪谷行至鼓岭,乘汽车返榕,或向东经凤池老古山、风动石、白云洞到埠兴村返榕。

山西清明节吃什么


山西清明节吃什么

1、山西清明节吃什么

“山西人作为最会做面食,最爱吃面的人民,各种节日习俗都离不开面食,这在清明节的习俗中表现得就很突出。”聂元龙介绍,山西各地清明扫墓时都要携带祭祖的面食供品。节前,晋南民间要蒸白面大馍,俗称“子推馍”,出自介子推典故。馍中夹着核桃、红枣、豆子等物,又称“子福”,意为子孙多福全凭祖宗保佑。

大宁等地称祭祖大馍为“志忠”,比平常馍大三四倍,上捏蛇、虫、鸟之类,主要供家中男人食用,女人吃的则捏成鱼形,老年人吃的捏成猪头状,小孩吃的捏成虎形。

在闻喜流传一种特殊的“滚枣蛋”习俗,用白面包裹枣、柿饼、花生等馅,烘烤熟后,让小孩从坟顶往下滚枣糕,传说是为死去的老人挠痒,以使地下的先人过得舒服一些。

2、清明节吃什么水果

2.1、甜橙:不仅可以有效补充水分,还富含维生素C及花青素,踏青路上能量满满。

2.2、香蕉:香蕉不仅富含膳食纤维和碳水化合物,还有钙、磷、锌以及胡萝卜素,被称为“能量水果”。

2.3、青枣:古人有“日食三枣、长生不老”之说。果实营养丰富,有净化血液,助消化,养颜美容等保健作用。鲜食肉质脆嫩多汁,甜度高,因而有“热带小苹果”“维生素丸”之美称。

3、清明节吃什么热菜

3.1、清明燕――以忠孝为主题的山西面食。推荐理由:“清明燕”是山西人清明必做的面塑之一。用面粉捏成燕子的形状,用山西的酸枣树或者杨柳条窜连起来,挂在门楣上,用来表达对先贤的“留念”。

3.2、子推蒸饼――距今有2500年历史的寒食节传统小吃。推荐理由:子推蒸饼,俗称蒸饼,是山西地方的传统食品,据说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子推蒸饼相传是寒食节流传下来的一种熟食,人们为了纪念忠诚坚贞的介子推,就在他死的这一天,不举烟火,也不进热食,所以这一天便被称为寒食节了。

3.3、油炸撒子――绵延2640年历史的寒食节“寒具”美食。推荐理由:油炸撒子最早起源于山西临汾地区的洪洞县,洪洞县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土地曾经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所以,现在南北各地都有撒子的制作。

什么是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山西清明节的习俗

山西旧有“清明细雨催人哀,漠漠(土番)头野花开,手端祭品肩扛锹,都为先坟上土来”的民谣,生动地概括了时人的心情与扫墓的特点。春天,民间多修补房舍,以防夏季雨漏。由活人联想到死人,田间坟头经过风吹雨淋,往往塌陷低落。清明时节上坟,最大的特点就是铲除坟头杂草,用新土将坟堆加高加固,习惯称为整修阴宅,表现了儿孙对先人的哀思。

山西南部地区,人家不论贵贱贫富,上坟时男女都到,表示所有后代都在怀念祖先。北部地区上坟多是男子的事情,妇女一般不到坟莹。大同、平遥等地,是日傍晚,旧俗妇女们要在大门外放声大哭,“阖村哀声连一片,传入耳中都是悲”。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上坟时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而清明节又在寒食节期间。山西北部多数地方却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理由是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大同等地又习惯白日上坟,晚上在家中焚烧冥钱冥帛。

江南清明节吃什么 十种节日美食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