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春季女性养生壶煮什么区别 > 导航 > 养身和养生有什么区别

立冬和冬至有什么区别

春季女性养生壶煮什么区别。

运动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药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运动。生活中经常流传这些关于养生的名句或者顺口溜,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没有注意平日的养生。关于四季养生,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立冬和冬至有什么区别”,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二、立冬到冬至期间要预防什么疾病三、立冬到冬至期间要如何养生

立冬和冬至有什么区别

1、立冬和冬至的时间含义不同

立冬:“立”有起始之意,因此,立冬作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冬季的开始,一般为每年的公历11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25°,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冬至:“至”意为到,一般为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日照时长减至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2、立冬和冬至的气候特征不同

立冬:根据民间节气的习惯划分,从“立冬”开始,随着“北风吹、气温低、雪花飘”,冬天正式来临。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温差大,从气象学上角度来看,“立冬,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其它地区的冬季起始日期则存在较大的时间差。如我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漫长的冬季了;两广北部的武夷山脉和南岭北坡要到12月初才能看到一派冬季的景象。

冬至: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意思是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因此,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

3、立冬和冬至的传统习俗不同

立冬:俗话说:“立冬补冬,补嘴空”,意思是在忙碌一年之后,人们要利用这一天好好休息、进补。北方最爱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南方爱吃家鸭鱼肉,而台湾则流行羊肉和姜母鸭。

冬至:北方在冬至仍以吃饺子为主,南方则流行糯米制品,如江南米饭、台湾糯糕、台州擂圆、苏州酿酒、江西麻糍等糕点,也有不少地方有祭拜祖先的传统,且认为“冬大过年”,会全家团聚吃团圆饭,不但做些大鱼大肉的荤菜,还煮些素菜,凑够九碟菜肴。

立冬到冬至期间要预防什么疾病

立冬至冬至期间,正逢季节转换,早晚温差大。除了流感外,这期间最易高发的治病还有心脑血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老人、吸烟者、患有慢性病和免疫力低的人群要特别注意,如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以早发现、早治疗,改善生活质量。

冬季提倡多运动,但要注意保暖防寒,把握好度,特别要护好五大脆弱部位:脖子、肩膀、腰部、膝盖和脚;锻炼时要适时补充水分,多饮白开水,防止因锻炼多汗脱水生燥;同时,力戒空腹锻炼,以避免头昏乏力、昏厥等低血糖反应。

立冬到冬至期间要如何养生

民间历来有入冬进补的说法,“冬天进补,春天打虎”。但进补应对自己身体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科学食补,避免错误进补、白白进补,甚至乱补不适等,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真正的养生。在立冬至冬至期间,饮食该以清淡为主,少食煎炒,多进果蔬,力戒温燥、辛辣刺激之物;建议多吃白色食物降火,其中,白菜、萝卜功效最好,可谓是最经济实惠的补品了,但肠胃寒凉的人在冬季应该少吃;也可多吃牛、羊肉以御寒、多吃蛋白质提高免疫力。

延伸阅读

立冬和冬至的区别


导读:不少人经常把立冬和冬至搞混,其实立冬和冬至的区别有很多,虽然它们都是冬季的节气,但一个在11月,另一个在12月。今天小编为您介绍立冬和冬至的区别。

立冬和冬至的区别

冬季有两个节气是很重要的,一是立冬,二是冬至。许多朋友会将冬至和立冬两个节气搞混,一般立冬是在11月,冬至是在12月,由于时间不同含义不同,所以这两个节气的饮食重点也有异。下面小编为您介绍立冬和冬至的区别。

一、时间不同含义不同

立冬是一年中冬季的开始

立冬,作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的11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25时开始。由于我国南北纬度之差,故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并非都以立冬为准,而是以连续几天气温低于10℃为冬季。但在传统观念中冬即终也,结束之意。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期间,汉族民间以冬至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冬至是北半球白昼的减少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二、气候特点不同

立冬气温下降快冷空气临来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因而存在南北温差。但立冬之后南北温差更加拉大。11月,我国的青藏高原大部、内蒙古和黑龙江的北部地区,平均温度已达-10℃左右。最北部的漠河和海南省的海口,两者的温差可达30℃-50℃之多。北方的许多地方已是风干物燥、万物凋零、寒气逼人;而华南仍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温暖宜人。

冬至南方温度只有6℃至8℃左右,开始数九的第一天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

三、民间习俗不同

立冬补冬:饺子、鸡鸭鱼肉、羊肉炉、姜母鸭

中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中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而在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冬至进补:饺子、赤豆糯米饭、九层糕、冬节圆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但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在江南水乡,在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吃赤豆糯米饭。在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而广东潮汕的则有吃冬节圆的习俗。

就广东人来说,冬至这一天,会全家团聚吃团圆饭,不但做些大鱼大肉的荤菜,还煮些素菜,凑够九碟菜肴,有时还加上生果、烧酒和点心等,用来祭拜祖先。

以上是为你整理的立冬和冬至的区别,你知道立冬和冬至的区别了吧。

雾霾和雾有什么区别


1、雾霾和雾有什么区别

1.1、能见度范围不同。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

1.2、相对湿度不同。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相对湿度介于80-90%是霾和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1.3、厚度不同。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左右,霾的厚度可达1-3公里左右。

1.4、边界特征不同。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1.5、颜色不同。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

2、雾霾产生的条件

雾霾常常相伴而生,大范围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在有利的天气条件下可维持数日。利于雾霾维持的天气条件包括:一是风力小,不利于污染物在水平方向扩散;二是低空大气层结稳定,近地面易出现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垂直向上扩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气边界层积聚。

3、什么是雾霾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据专家指出,雾霾里含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有毒物质达20多种,包括了酸、碱、盐、胺、酚等,以及尘埃、花粉、螨虫、流感病毒、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等,这些有害物质与雾结合在之后,就会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而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常会听到pM2.5的原因啦!

雾霾和雾是一样的吗

雾霾和雾是不一样的。

随着空气质量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其实雾与霾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有很大差别的。

雾和霾相同之处都是视程障碍物。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却有很大的差别。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出现雾时空气潮湿,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出现雾时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KM。当有效水平能见度1-10KM时称为轻雾。雾有随着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出现早晚较常见或加浓,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80%以下。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混蚀的现象。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有时可持续10天以上。

雾霾对皮肤的影响和危害

1、冒痘:虽然一些雾霾的颗粒不会进入肌肤深层挡住毛孔,但是,这样的天气更容易生成角质,而且一些可溶于水的脏污是可以停留在肌肤毛孔中,堵塞毛孔通路,肌肤因此谁有不平衡,接连冒痘。

2、过敏:本身秋2020冬季节肌肤就容易敏感,接二连三的雾霾天更容易聚集侵害肌肤的毒素。而空气中悬浮物与肌肤的摩擦,也同样会导致肌肤过敏。

3、黑头:因为雾霾天气的原因,肌肤角质层变厚,油分积累,毛孔便会长很多黑头,在影响容貌的同时,还让毛孔变粗大,而毛孔变粗变大之后,就再也无法缩小了。

4、肌肤暗沉无光:角质增多再加上前三个肌肤问题的积累,肌肤表面发黄发暗没有光泽感,让肌肤的白皙明亮不再。

杜绝雾霾伤害肌肤的良方就是尽量隔离,深层清洁。虽然肌肤自身具有强大的存活本能,但因为城市生活的环境侵害和年龄增长带来的肌肤能量减退,当“雾”之急,温和清洁,拒绝敏感,强健肌肤自我保护能力才是王道。

为什么有了立冬还有冬至


为什么有了立冬还有冬至

1、为什么有了立冬还有冬至:时间不同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干支历戌月的结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两日。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2、为什么有了立冬还有冬至:含义不同

立冬: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冬至: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3、为什么有了立冬还有冬至:气候不同

立冬---我国古代将立冬后每5天再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冬至---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4、为什么有了立冬还有冬至:习俗不同

立冬习俗:迎冬、贺冬、吃水饺。

冬至习俗:吃水饺、滕州羊肉汤、江南米饭、台湾糯糕、台州擂圆、苏州酿酒、江西麻糍。

立冬和冬至的习俗

立冬的习俗之食俗

立冬则有吃水饺的风俗。立冬时,包饺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

立冬的习俗之冬学

冬天夜里最长,而且又是农闲季节,在这个季节办“冬学”是最好的时间。冬学非正规教育,有各种性质:如“识字班”,招收成年男女,目的在于扫盲;“训练班”招收有一定专长的人,进行专业知识训练,培养人材;“普通学习班”主要提高文化,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冬学的校址,多设在庙宇或公房里。教员主要聘请本村或外村里人承担,适当的给予报酬。

立冬的习俗之放牛娃

漫长的冬季,嫩草少,喂牲口主要靠干草料。为了改善牲口的饲料,趁严冬来临之前的深秋和初冬季节,故有放牛吃青草的活动。冬季的麦田里像草萍一样,一层青草铺满大地。只要麦根扎得实在,长出地面的麦苗,不怕牲口吃,不怕人脚踩。常见冬季里在麦田搭台唱戏,人山人海把麦苗踏平了,但等于上了一层肥,第二年麦子长得特别兴旺。因此,冬季里在麦田放牧的人不少。

冬至的习俗之祭祀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冬至的习俗之吃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冬至的习俗之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立冬和冬至养生小常识

立冬养生小常识---多温热少寒凉

天冷的时候,适量增加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入,对抵御低温很有好处。例如多吃一些糯米、高粱、栗子、大枣、核桃仁、桂圆、韭菜、南瓜、生姜、牛肉、羊肉等温热性质的食物。

立冬养生小常识---早睡晚起 晨练推迟

在生活起居方面,建议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年轻人要避免夜生活丰富,睡觉过晚。老年人要避免晨练起得太早。

冬至养生小常识---适当保暖

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冬至养生小常识---冷水洗脸

冬天天气寒冷,很多人早上会选择用热水洗脸,事实上,清晨冷水洗脸不仅能让人变得清醒、精神振奋,还可以预防冬季外出冷空气侵袭而引起的感冒。若能结合按摩耳廓、印堂、太阳、颊车等穴则效果更佳。

无痛人流和有痛人流有什么区别?


无论是无痛人流还是有痛人流其目的都是为了终止妊娠,它们都是女性在避孕失败后所选取的一种措施,很多人不清楚无痛人流和有痛人流的区别,下面就一起了解下吧!

有痛人流是指医生在无麻醉镇痛的情况下用医疗器械直接伸入子宫里将胎芽掏出,医学上叫清宫或者刮宫。受术者必须忍受痛苦和恐惧的煎熬。同时因为术中刺激迷走神经会引起心动过缓、血压下降、恶心、呕吐、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重者可引起晕厥和抽搐。

无痛人流是在人流的基础上加麻醉剂或其它让孕妇暂时感到不痛的措施,增加了静脉麻醉,病人可在完全无知觉下进行人工流产术,病者完全无痛感、恐惧心理,而且医生可以在完全没有干扰下做手术,这有利于保证手术质量,并可减低人流综合症的发生率。

做无痛人流手术病者必须注意麻醉风险,因为静脉麻醉下可能有麻醉意外的发生,不过麻醉意外发生机率极低,所以,该手术应该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术前应注意有4小时以上不得进食(包括喝水)。还具有治疗过程短,出血天数少、量少,无药物遗留和副作用的特点。

无痛人流和有痛人流对女性的身体伤害都是比较大的,因此女性一定要爱惜好自己的身体,否则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痛苦,在性生活时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

立冬还是冬至吃饺子


导读:立冬还是冬至吃饺子?立冬和冬至是两个容易混淆的节气,立冬和冬至都是适合进补的节气,北方人入冬爱吃饺子,那么立冬还是冬至吃饺子呢?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立冬还是冬至吃饺子?

立冬和冬至都是冬季的节气,这两个节气都是非常容易混淆的节气,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每年11月7日或8日将迎来立冬。冬至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冬至时间为每年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那么立冬还是冬至吃饺子呢?吃饺子的习俗有很大的普适性,很多节日、节气好像吃的都是饺子。三伏天的头伏要吃饺子,立冬那天吃饺子,冬至吃饺子,过年还要吃饺子。不过这些吃饺子的习俗多是和北方各地有关。

立冬是个进补的节气,立冬补冬,补嘴空的谚语。在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立冬不算冬,冬至到来,才有冬天的感觉。冬至过后,一年中最寒冷的天气就要来到。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许多地区家家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冬至吃饺子始于张仲景。张仲景是河南南阳人,生活在农耕文化的中心区域。冬天来了,当地百姓很多人耳朵被冻坏,这让张仲景很是担忧。于是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的药物放在一起煮熟,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后送给被冻伤的百姓食用。这既是一种食物,也是一种防冻伤的药物,张仲景叫它祛寒娇耳汤,百姓吃了以后,血脉通畅,两耳变暖,冻伤也就好了。

娇耳就是饺子的原型,从冬至开始到除夕,张仲景一直开棚舍药,后人为了纪念张仲景的功德,把张仲景尊为医圣的同时,把饺子创始者的名头也一并给了张仲景。冬至吃饺子这一习俗也由此开始流传到今天。

冬季吃什么饺子?

冬日吃饺子是一种习俗。吃饺子可以吃,但不要贪吃。并且合理用馅还可以增加其补肾养胃等功效。下面小编推荐3款适合冬季食用的饺子。

1、胡萝卜羊肉饺

推荐胡萝卜羊肉饺,其主要是有着改善胃病,治脾胃虚冷是很有帮助的。胡萝卜性温,可调补中焦和肠胃等。而羊肉补气养血,温中暖肾。非常适合气血虚,胃寒的患者。冬至吃饺子,这是不错的一个选择。

2、洋葱牛肉饺

手脚冰冷,与肠胃也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一些女孩子,手脚冰凉。洋葱可以健胃消食、平肝、润肠、利尿、发汗。牛肉性温,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如果出现手脚冰凉、肠胃不好等,这个饺子也是不错的。

3、白萝卜猪肉黑木耳饺

黑木耳性平,可补气血、益肾、通便,现代研究发现能降低胆固醇和血黏度。白萝卜顺气健脾、消食化痰。猪肉性平,补虚增气力。与胡萝卜羊肉饺或者洋葱牛肉饺相比,这款饺子有着健胃消食化痰等功效。

立冬还是冬至吃饺子?其实在北方,很多重大的节日都是吃饺子。到底是立冬吃饺子还是冬至吃饺子,也不必纠缠,多吃点美味的水饺也无妨。

立冬和冬至有什么区别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