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养生一天的饮食 > 导航 > 寒食节养生知识

寒食节养生知识

2019-10-12

2017寒食节是哪一天

养生一天的饮食。

“人逢古稀喜相聚,满座白发尽笑语。身处盛世盼岁长,往事茫茫如烟雨。勤于纸上寻欢乐,珍惜今天保身体。多在人间看春光,又是桃红满地绿。”自有人类文明以来,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标,养生关系着每一个的生活质量。科学的四季养生是怎么进行的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2017寒食节是哪一天”,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2017寒食节是哪一天

1、2017寒食节是哪一天

2017年寒食节是哪一天:2017年4月3日。

农历:三月初七。寒食节: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的前面两天,具体的计算方法是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

2、寒食节的历史起源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禁火与改火之间有间隔的时间,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说法。而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

3、寒食节的简介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后来因为寒食和清明离的较近,所以人们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

寒食节通常是冬至后第105日。与清明节日期相近。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24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地区把寒食节与清明节等同了起来,在同一天过。

然而,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寒食节的习俗

1、禁烟冷食: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着,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

2、拜扫祭祖:寒食节扫墓祭祖

百姓上坟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3、寒食饮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

4、寒食插柳: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

5、寒食踏青: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

6、寒食秋千: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

7、寒食蹴球:盛行于唐

8、寒食咏诗: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

清明节和寒食节的区别

清明节和寒食节的区别:原本是两个不同含义的节日。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两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隋唐之前,“清明节”仅仅是指区分季节交替和农事运作的二十四节令之一,寒食节的主要项目是家家禁烟吃冷食,而且时间是在寒冷的隆冬季节。

因时间上和清明节接近,并受其影响,因此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在中国,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后来则有了“感恩”意味,更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

延伸阅读

寒食节是农历哪一天


寒食节是农历哪一天

1、寒食节是农历哪一天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2、寒食节的由来

2.1、远古时期: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2.2、春秋时代: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3、寒食节内涵是什么

寒食节活动由纪念介之推禁烟寒食为主,逐步演变为以拜扫祭祖为主,其中蕴含的忠孝廉洁的理念,完全符合中国古代国家需要忠诚,家庭需要孝道的传统道德核心,成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 发展到现代,寒食节已成为缅怀革命先烈,教育青少年重要形式。同时,每逢寒食节,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回乡扫墓祭祖,成为传承中华民族根祖文化,体现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节日。 古代先民,对寒食节禁烟冷食的执着,表达了对千古先贤介之推忠贞不渝的怀念之情。寒食食品和饮料达数十种,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介休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有企盼国富民强之意;祭食面燕,介休方言为教育后人“念念”不忘介公高风亮节。

寒食节吃什么好

山西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多为一天,只有少数地方仍然习惯禁火三天。晋南地区民间习惯吃凉粉、凉面、凉糕等等。晋北地区习惯以炒奇(即将糕面或白面蒸熟后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块,晒干后用土炒黄)作为寒食日的食品。一些山区这一天全家吃炒面(即将五谷杂粮炒熟,拌以各类干果脯,磨成面)。

寒食节,民俗要蒸寒燕庆祝,用面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飞燕、鸣禽及走兽、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后着色,插在酸枣树的针刺上面,装点室内,也作为礼品送人。

寒食节的节日特点

1、节日形成早。

源于春秋时,介子推被焚于介休绵山。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唐代时已形成全国性法定节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形成最早的节日。

2、延续历史长。

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期间各历史时期、节日期限不等,先后有五日、百五日、一月、三日和二、五、七日,最后变为一日。

3、文化内涵深。

由尊崇介之推忠君爱国,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清正廉明的政治抱负,隐不违亲的孝道品德发展为聚民心、凝国魂,体现中华民族根祖文化的重要节日。并形成饧、青精饭等系列养生长寿的寒食食品。

4、节日活动多。

拜扫展墓、禁烟、祭祖、寒食、插柳、踏青、蹴鞠、秋千、赏花、斗鸡、馈宴、咏诗等。

5、流传地域广。

由介休,太原郡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如高昌国自唐代起将三月九日定为寒食节)。

2017除夕是哪一天


2017除夕是哪一天

1、2017除夕是哪一天

除夕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这一年的最后一年。除夕,也是在外人员回家跟父母家人的团聚日子,是对中国人来说不可或缺的一天。2017除夕是2017年1月27日,放假一天,连同春节一起放假,一共7天。

2、除夕的习俗

2.1、年夜饭,吃年夜饭是除夕这天最热闹的时候了。一家子的人围着一桌子丰富的年菜开吃,温馨的气氛,让人开怀。

2.2、守岁,又称之为“熬年”。是指除夕夜一大家子的人团聚在一起,熬夜迎接新年的来到。

2.3、贴春联,起源于宋朝。它的盛行是为了抒发一种美好的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贴窗花,不仅是为了烘托出节日喜气洋洋的氛围,也是表达出美好的愿望。

2.4、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的风俗。“福”有福气、福运的意思,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2.5、贴年画,这是我国民间的一种艺术,也是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3、除夕的禁忌

除夕有很多的禁忌禁忌。如忌言鬼、死、杀等不吉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恶声谩语,忌随地便溺,忌泼污水、灯油于地等。人们在大年三十到来时,一面欢度佳节,喜庆丰收,一面洗澡更衣、打扫卫生,以驱疫病、除恶鬼。尤其是在年夜饭时,有更多的禁忌。

长辈给晚辈添饭加菜,如果吃饱了不想要,不能说“不要”,而是说“有了”;如果个别茶果吃完了,要说“吃兴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说“没有了”。这些吉利话是人们的“除夕功课”,大人要教孩子说,否则新年不顺。

年夜饭就餐前,必须要先要准备供品祭祀祖先。请祖灵之前,家庭成员和物品必须齐全,否则就是说人不团圆、财不完整。祖灵请来之后,供桌两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意为不能与祖先争座位;不得吵闹,更不准骂人,否则就是对祖先不尊敬。正式进餐时,非常忌讳别人来打扰的,特别忌讳有人来串门,因为这叫“踩年饭”,会使全家人不得安宁。

除夕各地的习俗

闽西客家人从年二十五“入年假”过小年始至除夕,是过年的准备阶段。大年三十这一天,客家人的主要事情是“上红”(贴春联和红纸)表示红红火火。之后,贴门神、祭祀祖先、准备年饭、守岁等。

三明,吃“甜头”、考头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灶神上天的日子,家家户户把锅台洗刷得干干净净,傍晚点烛烧香放鞭炮,用酒、米、灶糖、灶饼等素供祭祀灶神。“送灶”时家家还点盏竹制的“八卦灯”,一直燃到正月十五才熄灭,称为“长明灯”。

在川籍客家人中,二三百年来仍保持了客家的传统风俗习惯。在一些地区,世代流传的舞鸡、舞春牛活动,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氛。舞鸡的年轻人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只斗鸡,打着锣到村中各家各户去贺年。

赣南客家人过年有诸多禁忌。正月初一不向屋外倒垃圾、泼水,忌进菜园摘菜,这天忌开口骂人,要说吉利话。除夕、春节及大的节日和喜庆日,忌碗筷掉地。正月初一至十五,忌向他人借款或催贷。

除夕的来历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至于“除夕”的来历,有这样的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经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上山避难。这时,村外来了个半大的孩子,只见这孩子长得浓眉大眼,漂亮可人。这小孩子来到村东头见着一位老婆婆问起大家为何惊慌。老婆婆告诉孩子夕又来做乱,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

半夜时分,“夕”闯进村。发现村里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年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

母亲节是哪一天


母亲节是哪一天

1、母亲节是哪一天

2017年母亲节是5月14日,农历四月二十九,星期日。母亲节(MothersDay),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这个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而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

2、母亲节在中国的发展

母亲节是在中国港澳台地区流行起来之后才进入大陆的,名贵的珠宝,象征母爱的康乃馨,特制的爱心甜点,精致的手工贺卡等,成为人们向母亲敬献爱意的礼物。20世纪80年代,母亲节逐渐被中国内地的民众所接受。从1988年开始,中国南方的广州等一些城市开始举办母亲节的庆祝活动,并把评选“好母亲”作为内容之一。20世纪末,随着中国与国际的日益接轨,母亲节这一节日在中国大陆各地日益推广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母亲节概念,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中国人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一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

3、母情节适宜的礼物

3.1、鲜花:西式康乃馨和中式萱草:花是母亲节必不可少的一份祝福。母亲节最常送出的鲜花是康乃馨和萱草。

3.2、服装:颜色可以艳丽而庄重母亲节来临之际,不妨帮妈妈设计一个新形象,让她重新找回年轻时的光彩。

3.3、鞋:软底鞋子舒服实用如果自己的妈妈岁数在40至55岁之间,可以送给妈妈一双时尚又舒服的软底鞋,一些软皮皮鞋样式美观,做工精良,非常适合中老年。此外,今年流行的小墩跟皮鞋也十分时尚美观,粗后跟让脚受力不那么集中。

3.4、化妆品:彩妆宜淡不宜浓:母亲也需要美丽的装扮,因此,护肤品和面膜都是不错的选择。在选择护肤品上,中老年人以抗皱、去角质的护肤品为主,快到夏天了,送妈妈防晒霜也是不错的选择。送妈妈面膜则应该以补水滋润为主。

母情节送给母亲的养生茶

1、西洋参茶西洋参可是孝敬父母的“养生健康茶”。夏天来了,有很多人开始泡西洋参茶来喝,西洋参被人称为下火圣品,同时也是对身体很好的滋补药材。

2、枸杞茶:多人用枸杞子来煲汤,其实枸杞还有一个很方便的服用方法,那就是泡枸杞茶。它红红的外表其貌不扬,却有补肾壮阳,抵抗疲劳,补血养肝明目,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3、牛蒡茶母亲年龄大了,很多疾病必须要提前预防。喝牛蒡茶,能抵抗各种病症,能增长人的寿命,许多人就是常喝牛蒡茶用于预防癌症。

母情节送给母亲做的养生食谱

1、大枣百合粥。材料:大枣12枚,小麦仁60克,甘草(干品)、百合(干品)各10克,红糖30克。

做法:将甘草、白合洗净,共煎汁;洗净大枣、小麦仁。将大枣、小麦仁、药汁及红糖一起放在沙锅内,同煮成粥。

功效:益气健脾,宁心安神,除烦润肤。久用,可改善不良情绪,增进食欲及使皮肤红润细白,还可防止皮肤衰老,减少皮肤皱纹。

2、香菇娃娃菜。材料:娃娃菜或嫩白菜(叶子多一点)2棵。香菇、鸡汤、盐、白胡椒粉、鸡精,香油。

做法:将娃娃菜或白菜叶卷起来;香菇去根部;鸡汤少许入锅烧沸,加入切好的白菜和蘑菇,烧开。加盐、鸡精、姜片和白胡椒粉调味;加入湿淀粉勾芡,点半勺香油,即可出锅。

功效:娃娃菜营养功效同大白菜差不多,具有养胃生津、除烦解渴、利尿通便、清热解毒之功效。香菇含有维生素C,能起到降低胆固醇、降血压的作用。香菇汁完全可以代替降压剂。

父亲节是哪一天


父亲节是哪一天

1、父亲节是哪一天

父亲节(Fathers Day),顾名思义是感恩父亲的节日。约始于二十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现已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节日日期因地域而存在差异。

最广泛的日期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世界上有52个国家和地区是在这一天过父亲节。节日里有各种的庆祝方式,大部分都与赠送礼物、家族聚餐或活动有关。

2、父亲节的节日习俗

父亲节这天,人们选择特定的鲜花来表示对父亲的敬意。人们采纳了杜德夫人建议,佩戴红玫瑰向健在的父亲们表示爱戴,佩戴白玫瑰对故去的父亲表示悼念。后来在温哥华,人们选择了佩戴白丁香,宾夕法尼亚人用蒲公英向父亲表示致意。红色或白色玫瑰是公认的父亲节的节花。

父亲节在全美国作为节日确定下来,比母亲节经过的时间要长一些。因为建立父亲节的想法很得人心,所以商人和制造商开始看到商机。他们不仅鼓励做儿女的给父亲寄贺卡,而且鼓动他们买领带、袜子之类的小礼品送给父亲,以表达对父亲的敬重。

3、父亲节学几招捶背的手法

捶背方法简单,通常有拍打法和击法两种,均沿脊柱两侧进行。前者用虚掌拍打,后者用虚拳叩击,手法要均匀,宜轻不宜重,力求动作协调、节奏均匀,着力富有弹性。如此自上而下或由下向上轻拍轻叩。可自己操作,也可请别人帮忙,每分钟60~100下,每日一两次,每次以30分钟为限。

捶背力度控制不好会对内脏造成震动,因此捶背时要使“巧劲”,通常用空心拳或虚掌(即手掌稍微弯曲,不是伸平),这样可以压缩空气,让空气做阻力,减轻震动的力度。背部有脊柱、腰椎等控制人体重要生命活动的器官,因此捶背时可以用力度较轻的虚掌,而肩部的肌肉“厚实”些,容易肌肉劳损,酸痛肿胀,可以用力度稍微强一些的空心拳。

需要注意的是,腰椎部最好不要捶,以防力度过大造成椎体的损伤。另外,捶打速度要快慢适中,刚柔相济,捶击的力度以能使身体震动而不感到疼痛为宜。

父亲节夏季养生食谱

1、绿豆南瓜汤

功效:绿豆甘凉,清暑、解毒、利尿,配以南瓜生津益气,是夏季防暑最佳膳食。

原料:绿豆50克,老南瓜500克,食盐少许。

做法:绿豆用清水洗净,趁水汽未干时加入食盐少许(3克左右)搅拌均匀,腌制几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南瓜去皮、瓤用清水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待用。锅内加水500毫升,烧开后,先下绿豆煮沸2分钟,淋入少许凉水,再煮沸,将南瓜入锅,盖上锅盖,用文火煮沸约30分钟,至绿豆开花,加入少许食盐调味即可。

2、川贝雪梨炖猪肺

功效:补肺养气、镇咳除痰。

原料:猪肺250克,川贝母12克,雪梨1个,冰糖5克。

做法:猪肺反复漂洗干净,切成中块。雪梨去皮去核,切成4块。川贝母淘洗干净。将所用用料置于炖盅,加入适量沸水,炖盅加盖,隔水炖之。待锅内水开后,先用中火炖60分钟,然后再用小火炖120分钟即可。炖好后,隔除药渣,用油、盐、味精调味,喝汤吃肉。

适合父亲的减压法

打盹:学会在家中、办公室,甚至汽车上,一切场合都可借机打盹,只需10分钟,就会使你精神振奋。

想像:借由想像你所喜爱的地方,如大海、高山等,放松大脑;把思绪集中在想像物的“看、闻、听”上,并渐渐入境,由此达到精神放松的目的。

按摩:紧闭双眼,用手指尖用力按摩前额和后脖颈处,有规则地向同一方向旋转;不要漫无目的地揉搓。

呼吸:快速进行浅呼吸,为了更加放松,慢慢吸气、屏住气,然后呼气,每一个阶段各持续八拍。

腹部呼吸:平躺在地板上,面朝上,身体自然放松,紧闭双目。呼气,把肺部的气全部呼出,腹部鼓出,然后紧缩腹部,吸气,最后放松,使腹部恢复原状。正常呼吸数分钟后,再重复此一过程。

摆脱常规:经常试用不同的方法,做一些平日不常做的事,如双脚蹦着上下楼梯。

清明节是哪一天


清明节是哪一天

1、清明节是哪一天

跟其他中国传统节日用月亮历法的农历不同,其实清明节是一个太阳历法的公历日期,固定在公历的每年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有些同学问清明节是农历几月几日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清明节的农历日期每年都是不同的,他是太阳运行到特定位置上的公历日期。

2、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2.1、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2.2、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

2.3、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3、清明节烧纸的注意事项

3.1、要在马路上烧,传说这里烧纸下面的人收到的快,但是不宜挑选车较多和人较多的马路,那里阳气重。

3.2、烧之前取两张,烧给孤魂野鬼,要不会占去你圈的地。

3.3、圈地的时候清楚念叨亲人的姓名,圈子不可缺口。

3.4、烧的时候准备好棍子之类,一定要让烧的纸燃烧完全。

3.5、祭品在烧完之后倒入火中,在圈子之外也要适当抛洒,这在我们那里叫破散。

3.6、纸钱不能一下子全放,要一张一张或者两三张的放,让纸钱在手中燃烧的差不多时再丢。

3.7、过程中或跪或蹲,嘴里要念叨你给亲人说的话,一定要强调让他们不要想,你们一切安好。

3.8、在烧的过程中如果有风千万不要去管他,圈中没有燃烧尽的要用木棍挑拨燃尽,要不亲人收到的是不完整的,风吹走代表的是取走了。

清明节的传统饮食有哪些

1、青团子: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2、艾粄: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

3、暖菇包: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毛茸茸、鲜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

清明节扫墓的时间

有些地方在清明当天上坟,因为清明这天嫁出去的女子要回来给父母上坟。她兄弟就要招待她。“早清明,晚十一”的意思是,清明上坟在12点以前,上了坟才回来吃饭;十一上坟在吃了中午饭后。也有人说,清明上坟,一般都在清明之前,或者在清明当天烧纸。传说那时烧纸一百顶二百。

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清明这天阴曹地府收鬼,到夏历十月一才给鬼放假。因此清明后上坟,或十月一前上坟,故者的鬼魂还没有放假,无法出来收给它烧的纸钱。因此要“早清明,晚十一”。

2017寒食节是哪一天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