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什么时候

清明节吃什么养生。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相信关于养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每个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不能忽视养生。四季养生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清明节是什么时候”,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二、2017清明节高速免费吗三、节气清明与清明节的关系

清明节是什么时候

1、清明节是什么时候

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 农历三月初八

清明节放假安排

2017年4月3号~4月5号调休,共放假三天。4月4号,星期二,清明节法定节假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2、清明节的习俗

2.1、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2.2、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2.3、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3、清明节是按阴历还是阳历算的

清明节跟其他中国传统节日用月亮历法的农历不同,其实清明节是一个太阳历法的公历日期,固定在公历的每年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有些同学问清明节是农历几月几日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清明节的农历日期每年都是不同的,他是太阳运行到特定位置上的公历日期。比方说今年清明节是2017年4月4日,跟农历没有关系。

2017清明节高速免费吗

2017年清明节高速公路免费时间:4月2日0时至4月4日24时,共三天免费车型:7坐(含7坐)以下载客车辆,以及普通收费公路行驶的摩托车。

上下高速免费判定:据了解,免收通行费时间以车辆驶离高速公路出口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普通公路则以车辆通过收费站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换言之,收费期间上高速公路,免费期间下高速公路,不会被收费。反过来,免费期间上高速,收费期间下高速,就要收费。

节气清明与清明节的关系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相关阅读

清明节的风俗是什么


二、清明节的农事谚语三、清明节扫墓禁忌

清明节的风俗是什么

1、清明节的风俗是什么

1.1、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1.2、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1.3、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2、清明节要忌讳什么

2.1、不能黄昏扫墓,最好是清晨和上午。

2.2、不能给坟墓照相。不利家运,也容易做鬼梦。

2.3、不能在坟墓周围的大树下照相。民间有这样容易带鬼回家的说法。

2.4、不能在坟墓上大小便,不管该坟墓是否破败。这种行为往往会引来疾病,甚至更不好的事。

2.5、不能将坟头的花花草草树枝树苗带回家。

2.6、祭祀剩下的香烛不能带回家。

2.7、祭祀食品除了肉类,一般到了最后要么就放坟墓前,要么就给孩子吃了,总之不带回家。

2.8、扫墓的时候当肃穆严肃,不打闹嬉戏,更不可有侮辱的言辞行为。

2.9、不对他人的坟墓进行不友善的点评。

3、清明节的由来

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 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清明节的农事谚语

1、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2、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

3、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

4、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5、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

6、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7、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

8、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清明节扫墓禁忌

1、 清明祭祀就是孝顺祖先

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种活动。清明祭祀很重要。在中国或者说在华人眼里,祭祖是和孝道绑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参加祭祖,就是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忘记祖先的人。

清明拜山指的是扫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诸多墓园在山上,故称为拜山。北方通称为扫墓或上坟。

2、 清明节扫墓有民族之分吗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是我国最大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因此我国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不过提醒朋友们也有些民族会在其他日子里进行类似活动。

3、 清明扫墓的通常程序如何

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首先要先扫墓,就是将墓园打扫干净。

其次是祭祀,这一程序很关键,一是寄托哀思,二是与先人相感,因为山有灵而无主,先人有主而无灵,与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灵气。提醒朋友们这就是风水。

清明节吃什么


二、清明节习俗三、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吃什么

1、清明节吃什么

1.1、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1.2、艾粄(bǎn)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首先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放锅中煮熟后捞起,沥干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备用。然后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细越烂越好。艾草泥剁好后,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齐和拌成团。然后把准备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圆形、长形等形状,放入锅中隔水蒸15-20分钟后即可出炉。

1.3、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毛茸茸、鲜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在泰宁,制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异。南片制作,用的是新鲜采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圆月,类似包子;北片的用暖菇粉制作,形似弯月,更像水饺。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图的是新鲜口味,不讲太多规矩。

2、清明节什么时间扫墓最好

有些地方在清明当天上坟,因为清明这天嫁出去的女子要回来给父母上坟。她兄弟就要招待她。“早清明,晚十一”的意思是,清明上坟在12点以前,上了坟才回来吃饭;十一上坟在吃了中午饭后。也有人说,清明上坟,一般都在清明之前,或者在清明当天烧纸。传说那时烧纸一百顶二百。

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清明这天阴曹地府收鬼,到夏历十月一才给鬼放假。因此清明后上坟,或十月一前上坟,故者的鬼魂还没有放假,无法出来收给它烧的纸钱。因此要“早清明,晚十一”。

3、清明节出生的小孩好吗

3.1、从节令而言

从清明节这个农历节令而言,清明节出生的孩子好,有其独到的性格特点。 每年的公历4月5日左右,是清明节。清明时节,指的是清明左右的时候。而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农历节令,也是农历卯二月与辰三月的分界线,这个节令的五行气场,是湿土气息较重,而且前后对比比较明显,故在这个节令左右出生的孩子,性格上也有独到的特点,或比较大的差异。

3.2、从五行而言

清明节前出生的小孩,即从春分至清明前,这段时间属于卯二月的下半月,秉承木气,向往东方,一般思想活跃,进取心强,富于幻想,青春朝气,活泼爱动,感情热烈,为人诚挚,人生运势起伏较多,工作事业比较中平,经过努力也会成就,善于持家理财,财富收入比较可观,是属财运较好的人。

3.3、从风水而言

另外,靠近清明节的前五天,与后五天,这十日内生人,天赋悟性较高,有一定才艺专长,性格比较忧郁,也容易与一些阴性物质沟通,身体比较虚弱,但第六感比较强,而且喜欢神秘文化,比如佛道易医,或有较深的宗教情节等。

清明节习俗

1、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

2、踏青

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

3、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由于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为冬至之后106天,寒食节的后一天。扫墓活动在节前后可延续十天左右。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习俗

1、清明节习俗之踏青

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2、清明节习俗之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3、清明节习俗之玩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4、清明节习俗之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5、清明节习俗的由来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 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清明养生吃什么食物

1、虾

“三月黄鱼四月虾,五月三黎焖苦瓜。”关于清明虾,曾经有诗这样描述:“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说的正是清明春雨淅沥,河鲜生长让人垂涎的景象。现在“清明虾”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时候,雨水足,新虾未“散春”,运气好的甚至可以看到虾肚里有虾籽。

2、菠菜

菠菜为春天应时蔬菜,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等作用,对春季因肝阴不足所致的高血压、头晕、糖尿病、贫血等都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哈佛大学的另一项研究发现:每周吃2―4次菠菜的中老年人,可降低患视网膜退化的危险。

3、河蚌

据说和螺蛳一样,清明前后的河蚌最肥美。“春天喝碗河蚌汤,不生痱子不长疮”。老扬州常见的做法是河蚌烧豆腐、咸肉烧河蚌,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都说明河蚌要在春天,尤其是在清明前吃最佳。因为清明前水中的蚂蟥、微生物还未频繁活动,因而这个时候的河蚌最干净,肉质也最肥厚,特别脆嫩可口。

清明节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

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清明节承载的是一种道德、一种文化,始终以国家统一和宗族团结为目的。时代在变化,在和平与发展的年代,我们要做到与时俱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牢记用理论指导实践。

我们纪念先烈,缅怀英雄的业绩,从烈士的事迹中得到启发,在内心深处受到震撼,延续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薪火相传精神。回顾我们党和国家走过的历程, 无论在哪个年代,无数烈士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了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我们除了缅怀他们,更要学习他们那种为了实现理想信念忠贞不渝、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我们深切缅怀先烈,铭记身上的使命,牢记肩上的责任,进一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同时,要养成良好思想作风、提高政治道德品质,时刻遵守党的纪律,为党和人民更好地服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奉献。

清明节由来


清明节的由来

1、清明节的由来

要谈清明节,需从一个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8天,也就是距清明节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6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2、什么是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其的重要性是因为清明节习俗发展到现今是人们祭祖纪念已逝的亲人的节日,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孝重德的民族。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3、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各地的风俗

1、山西南部地区,人家不论贵贱贫富,上坟时男女都到,表示所有后代都在怀念祖先。北部地区上坟多是男子的事情,妇女一般不到坟莹。大同、平遥等地,是日傍晚,旧俗妇女们要在大门外放声大哭,“阖村哀声连一片,传入耳中都是悲”。

2、清明节上坟,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而清明节又在寒食节期间。

3、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晋南的闻喜等地,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去,传说是为死去的老人抓痒痒。晋中的介休等地,上坟时供品为面饼,形如盘蛇。回家后将面饼放在院里,吹晒干以后再吃。

4、晋南地区上坟后,回家时要拔些麦苗,并在门上插松枝柏叶或柳条以辟邪。晋北地区多插柳条。还有的地方,在坟上也插一些柳条。

清明节扫墓的注意事项

1、并不是所有民族都在清明节当日祭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一套风俗习惯。虽然清明扫墓祭祖早已在许多人心中打上了烙印,但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会在其他的一些民族节日中进行类似的活动。如小年、除夕夜、正月十五、七月十二、七月十五等日子都是一些民族的传统祭祀日。

2、常规顺序不可反

扫墓祭祀是有个先后顺序的,许多年纪大的老人都会相当注意这点。一般都是先把墓园或墓地打扫干净然后才是祭祀。由于祭祀是相当讲究风水和礼节的,所以先后顺序尽可能不要出现差错。先后顺序如下: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送别。

3、何时拜山最佳

最佳的拜山时间为寅时,也就是5-7点。不过由于墓地大多离居住地较远,甚至不在日常生活工作的城市,通常都不会这么早,不过最好是在下午三点前完成扫墓拜祭。

4、扫墓前须禁食

当你动身开始扫墓,就最好不要吃食物或只吃食素。另外强调衣著整齐,以表示对先人的礼貌和尊重。

清明时节 清明节的含义是什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不觉我们即将迎来清明时节,那么今年的清明节是几月几号呢?清明节的含义又有哪些呢?不要着急,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文章中看一看这清明节到底有哪些含义吧!

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后代子孙就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鞭炮等到祖坟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祈祷。

清明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古时也叫三月节,有2000多年历史。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在现代人眼里,清明与扫墓祭奠的联系则更紧密。这是因为,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

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来,唐玄宗被这个故事感动,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为当时五礼之一。

寒食与清明仅隔一天,为图方面,人们干脆决定在清明扫墓,到明清时,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建国以后,人们也选择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清明节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坟烧纸

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到先人的坟墓,会亲自察看坟墓是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或被狐兔穿穴打洞。

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焚烧纸钱及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

为了避开清明扫墓的高峰,全国各大墓地已迎来提前扫墓祭祀的市民。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野,凡是有墓地的地方,几乎都可以看到因烧纸而产生的徐徐升起的几缕青烟。

清明节与寒食节息息相关,起初受到寒食禁火的影响,纸钱是不焚烧的,而是挂在墓地的小树上、竹竿上,或用石块压在坟墓边。

后来,一般不再讲究禁火,就以烧包袱的形式把包袱从阳世寄往阴间,此后才有烧纸的习俗。

斗转星移,时间飞逝,转眼已到环境堪忧、雾霾严重的当下。

虽然清明烧纸不仅容易引起火灾、污染空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容,可仍有不少人们仍保留着旧俗,甚至有的人还干脆把清明节简单理解为上坟烧纸。

清明节是传统节假日,似乎按阴历来推算其节日。然而清明节是阳历算法。

清明节是什么时候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