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保健 > 天气转凉的养生知识 > 导航 > 天气转凉养生知识

天气转凉吃什么可以御寒

天气转凉的养生知识。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忍饥者长寿,耐寒者体健。”随着时间的失衡,养生这个话题走入大众视野,健康离不开养生,积极的心理离不开养生。我们该怎么进行科学的养生保健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天气转凉吃什么可以御寒》,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随着天气转凉,不少人又开始出现手脚冰凉等健康问题,这个时候御寒很重要。那么,你知道在天气转凉时,吃什么食物可以御寒吗?下面,专家介绍了一些秋季饮食,帮你来抵御寒冷,下面跟小编去看看吧!

天冷了,吃冷吃热要看体质:

天冷了吃些凉性食物虽然有镇静和清凉消炎的作用,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人,平常有燥热、手脚心发热等阴虚症状的人,可以适当选择甘寒食物。比如,伴有虚弱、食少、水肿的心血管病人冬天吃凉性的鸭肉,能起到补虚的作用。 另一方面,脾胃虚寒的人则不宜进食寒性食品,反而可以吃一些热性食物。同时注意不要补过量,热量摄入太多会聚在体内,导致阳气外泄,对人体平衡造成破坏。

天气转冷,凉性和温性食物搭配着吃:

比如兔肉、鸡肉、鸭肉、鸡蛋、海带、蜂蜜、芝麻大白菜、芹菜、香蕉、苹果等。这些食物最好和温性食物一起吃。如很多人喜欢炖牛肉,牛肉属温性食物,炖的时候加点白萝卜,就是很好的凉热搭配。萝卜味辛甘、性平,有下气消积化痰的功效,它和牛肉的温燥可以调剂平衡,不仅补气,还能消食。此外常用红枣、枸杞等食物滋补的人,不妨在烹调的同时加进点凉性的荷叶,滋补的效果会更好。

气温降了,天变冷了,天冷了千万莫让肥胖缠上你,天冷时,人们喜欢吃油脂多,高热量食品,且活动的做的比较少,这时候肥胖就来了,尤其是胸部、腹部和臀部,莫要急,莫要慌,听我来支招,这时候你可以多吃些凉菜,迫使身体在消化时自我取暖,消耗脂肪,这样肥胖我们就不怕了!

天冷多喝白开水益处大:

天气冷了,多喝点凉白开水有预防感冒、咽喉炎的功效,尤其是早晨起床喝杯凉白开,能使肝脏解毒能力和肾脏排洗能力增强,促进新陈代谢,增加免疫功能,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心肌梗死,因此每天可多喝些白开水来保健康。

天冷了,应该注重四大调养:

1、饮食调养:天气冷了,养生最重要的一点是养肾防寒,在调养方面,宜以温补为主。

2、精神调养:学会及时调整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

3、起居调养:注重双脚的保暖。脚离心脏最远,足部受寒会导致腹泻、月经不调等病症。

4、锻炼调养:适当的锻炼可以使新陈代谢增强,产生热量增强,可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来锻炼。

天冷了,一定要空气流畅:

天冷了,不少人喜欢紧闭窗户或蒙头入睡,这是很不好的习惯。除了白天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对流外,晚上应开小气窗通风。人体细胞白天分泌高浓度的环磷酸腺苷,可以增强细胞功能;晚上则分泌高浓度的环磷酸鸟苷,具有减弱抑制细胞功能的作用。深夜时人体抵抗力下降,对虚弱患病的人要加强监护,观察其呼吸脉搏是否正常,以利及时采取措施救治。

深秋已至,天气渐渐转冷,看看天冷我们应该如何养生:首先注意防寒养肾.在饮食上面,饮食应以滋阴潜阳、增加热量为主。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除此之外,羊肉、大豆、核桃、栗子、萝卜等均是适宜食物。同时,进补时,为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就是服用一些平和补品以增强体质。除防寒和进补外,加强身体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

白开水有预防感冒和咽喉炎的功效,早上起来喝一杯,肝脏解毒能力增强了,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免疫功能,有助于降血糖,减少心肌梗塞发病率,所以天变冷了,多喝杯白开水保健康吧!

相关阅读

天气转凉秋天吃西瓜坏肚


立秋已经过了,天气逐渐转凉,凉爽的秋季仍然改变不了路边西瓜的热销,人们对西瓜的钟爱不会因为气温下降而减弱,反而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吃秋西瓜的队伍中,但是人们一想到秋瓜易坏肚这一俗语,就会想到立秋后吃了西瓜真的会对很体产生危害吗,会损害肠胃功能吗?

抓紧时间吃西瓜 以免秋瓜坏肚

汁多解渴的西瓜立秋后仍会迎来吃货的喜爱。立秋过后西瓜仍是水果摊上的佼佼者,很多人还是购买。要知道立秋过后,人的身心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皮肤会干燥、长痘,毛发易掉落、易少痰咳嗽、咽痛咽干等等。那秋季我们该如何保健身体健康?首先要注意避免受风寒,尽量少吹寒风;另外生冷的寒性食物尽量少吃,冷饮、冰镇食物要适当忌口,尤其是肠胃不好的人;最后秋天最需要吃的就是生津润肺的食物。秋天比较干燥,吃寒性食物会损阳气,吃热性食物又会加重体燥,造成伤津。比如莲子、梨、太子参等既能够养阳又不至于伤津的食物比较适合在秋天多吃点。

慎食秋瓜防坏肚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立秋之后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不过专家也表示,并非所有人秋季吃瓜都会腹泻,这和每人的体质差异有关,有人阴虚,有人阳虚,一般秋季吃瓜腹泻的人多为阳虚体质。医生告诫读者,在初秋仍需要注意饮食,切忌贪凉,因为阳气偏弱,要防止阳气进一步损害。建议市民多吃生梨、苹果等清热润肺的食物以抵御秋燥.

拒绝秋膘防肥胖

夏天天气炎热,能量消耗较大,人们普遍食欲不振,造成体内热量供给不足所致。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的味觉增强,食欲大振,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气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另外,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在秋季,人们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这对于本身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所以,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首先,应注意饮食的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其次,在秋季还应注意提高热量的消耗,有计划地增加活动。秋高气爽,正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时节,既可游山玩水,使心情舒畅,又能增加活动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西瓜是解暑清热的好水果,秋季的到来也是桑拿天逐渐褪去,本身良性的西瓜在秋季容易引起人肠胃的不适,对于解秋燥来说太过寒凉,吃多了自然不易。

天气渐转凉 健康需防6件事


酷热难捱的炎夏被秋风吹走后,给我们带来意外的凉意。但民谚说秋天乃多事之秋,从初秋到深秋,人们应该如何健康度过秋天?衣食起居等方面有哪些是需要多加关照和防范的地方?医生的忠告是不能当作耳边风的,尤其对于那些体弱多病的人。

一、防秋寒

俗话说春捂秋冻。天气渐凉时加强防寒锻炼,可使人体内的抗御机能得到锻炼,从而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对于秋冻的理解,不应只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还应从广义上去理解,诸如运动锻炼,也要讲求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

二、防感冒

白露过后,气候逐渐变凉,一早一晚倍感寒意习习,如果这时再赤膊露体,就容易受凉,轻则易患感冒,重则易染肺疾。因秋气主燥,燥易伤肺。如因着凉而使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外邪,则会出现肺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若风邪侵犯经络筋骨,使筋络阻痹,可出现四肢痹症。

三、防肠胃病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致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立秋之后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四、防滥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

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具体包括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事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五、防肥胖

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的味觉增强,食欲大振,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气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在秋季,人们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这对于本身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所以,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

六、防伤害

秋令时节坚持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部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然而,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大,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必须注意三防:一防受凉感冒。二防运动损伤。三防运动过度。

秋天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天气转凉,糖尿病患者要如何注意饮食?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的寒冷会让身体的热量容易消耗,很多人的食欲也跟着有变化,总是想摄入食物来让自己保持温暖。而对于正常人来说,多吃几顿或者多吃一些高脂肪的食物并没有什么,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就是一种很大的伤害。因此,在冬季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是要格外注意的,既要保证身体的所需,又要防止热量等摄入过多影响血糖。

一、膳食纤维不可少

由于现在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物的加工就越来越精细,很多对身体有益的膳食纤维都在加工的过程中流失了,由于膳食纤维在进入肠道内会帮助肠道带走废物,从而增加粪便的体积,有利于促进排便。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食物,由于冬天干燥,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便秘的现象,多吃膳食纤维的食物能够 让大便通畅,从而有效防治便秘。

二、慎食高胆固醇的食物

胆固醇是一种合成人体内多种类固醇激素的原料,也是身体神经细胞膜上的重要组织部分,合理的摄入是非常需要的。但是过高的胆固醇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也容易让患者出现心肌梗死、下肢动脉闭塞等。因此对于高胆固醇的食物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适当的补充身体所需即可。

三、限制烟酒、少吃食盐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烟酒是绝对不可以碰的,烟酒中的有害物质会导致血糖不稳,也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另外食盐的摄入也要特别的注意,由于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容易同时出,过多的摄入盐分会导致糖尿病并发高血压。

四、进食多样平衡营养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食物越杂越好,由于每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同,食物尽可能的多样化可以让各种营养素互补,特别是蔬菜以及奶制品和肉类等,建议每个患者每天至少要吃五种以上的蔬菜,三种以上肉类和奶制品,并且还要多吃粗粮,少吃精米精面等。

秋天天气渐转凉 衣食起居健康需防范六事


导语:酷热难捱的炎夏被秋风吹走后,给我们带来意外的凉意。但民谚说秋天乃多事之秋,从初秋到深秋,人们应该如何健康度过秋天?衣食起居等方面有哪些是需要多加关照和防范的地方?医生的忠告是不能当作耳边风的,尤其对于那些体弱多病的人。

一、防秋寒

俗话说春捂秋冻。天气渐凉时加强防寒锻炼,可使人体内的抗御机能得到锻炼,从而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对于秋冻的理解,不应只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还应从广义上去理解,诸如运动锻炼,也要讲求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

二、防感冒

白露过后,气候逐渐变凉,一早一晚倍感寒意习习,如果这时再赤膊露体,就容易受凉,轻则易患感冒,重则易染肺疾。因秋气主燥,燥易伤肺。如因着凉而使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外邪,则会出现肺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若风邪侵犯经络筋骨,使筋络阻痹,可出现四肢痹症。

三、防肠胃病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致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立秋之后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四、防滥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

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具体包括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事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五、防肥胖

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的味觉增强,食欲大振,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气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在秋季,人们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这对于本身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所以,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

六、防伤害

秋令时节坚持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部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然而,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大,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必须注意三防:一防受凉感冒。二防运动损伤。三防运动过度。

专家提醒:天气转冷护好关节


随着天气转冷,关节炎又要让很多人“痛苦不堪”了。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张奉春表示,目前,仅骨关节炎在我国就大约有5000万人以上。关节炎是一大类疾病,并不单纯指一个疾病,但在中国老百姓的概念中就是风湿、类风湿,实际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炎都属于关节炎,最常见的是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而类风湿关节炎是对人体伤害最大的一种关节炎疾病,美国统计过,我国最近也统计过,造成劳动力丧失的第一位疾病就是关节炎。

诱因

痛风、关节受寒都易引发关节炎

天已渐凉,但仍有不少女孩喜欢穿靴子、短裙或短裤行走在秋风中。虽然看上去很“动人”,却不知经常将膝关节、肩关节、腰椎等暴露在寒风中会对身体产生很多不良影响。

张奉春说,秋冬季不注意腿部保暖很容易诱发类风湿关节炎,“我国目前约有500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患病的高峰年龄主要在40-50岁,以女性居多。所以女性从年轻时就要注意关节的保暖问题。”

而对于男性来说,痛风也越来越普遍,这导致了痛风性关节炎的患病率越来越高。以前是年龄偏大的人发病高,现在年轻人也很多。刚开始是尿酸增加,随后尿酸结晶就造成痛风性关节炎。

防治

类风湿关节炎可以控制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不可治愈,很多人都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抱有消极心态。对此,张奉春表示,类风湿关节炎并不是癌症,如果治疗得当完全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患者在面对类风湿关节炎时首先应保证良好心态,坚持长期去医院随诊。在治疗取得一定效果后应该有医生评估是否应该停药,擅自停药很容易引起病情的反复。

张奉春表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目前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物理治疗大多只能起到镇痛作用,而手术治疗对适应症要求非常严格。药物治疗也分两大类,第一类是镇痛类药物,最常用但并不能阻断病情的发展;第二类则是改善病情药物,能部分阻断疾病的进展。另外,近几年出现一类生物制剂,运用靶向疗法,抗炎作用非常强,代表药物是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这类生物制剂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起效快,用药后几天甚至一天症状就能缓解了。其次是治疗效果强,传统药物治疗只有60%-70%有效,生物制剂可以达到70%-80%,传统药物治疗只部分缓解,总的情况缓解50%,用这个药物可以缓解到70%、80%甚至百分之百缓解。“国外最近的一些研究资料表明,用传统的药物治疗尽管临床症状都消失了,但一部分病人的骨头破坏还在继续,而生物制剂可以控制临床症状并停止骨头破坏,早期用生物制剂可以使关节不变形,比较有利于患者管理自己。”

■提问

阴雨天关节酸痛不都是关节炎

Q阴雨天关节酸痛就是关节炎前兆吗?

张奉春:阴雨天关节酸痛,不一定就会患关节炎。但阴雨天关节酸痛的人群中有的可能会发展为关节炎,但也有些人只是受凉后关节的不适,严格意义上说不一定就是关节炎。但建议阴雨天关节酸痛人群尽早去医院检查,及早鉴别是否患有关节炎,尽早治疗才能尽早控制疾病发展。

关节炎的前兆一般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关节肿胀,如果出现持续的关节疼再伴有关节肿痛,基本可以肯定患有关节炎。最经典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方法,我们按美国风湿病学会的定义,关节肿痛持续6周以上。完全按这个标准虽然有时无法早期诊断,但我们强调一旦有关节肿就要小心,通常有关节问题,而且很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

■防护

别老是一只手拎重物

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保护关节,对于关节炎患者也有利于控制病情的发展。

坚持适当锻炼:选择能增加关节灵活性、伸展度以及加强肌肉力度的运动项目,如游泳、散步、骑自行车等,运动过程中注意防止关节承受不恰当的外力。

避免关节的过度使用:如尽量分担负重(用两只手拿重物),使用大关节(如推门时,尽量使用肩而不是手),站立时保持良好的姿势。膝、髋关节炎患者避免长久站立、跪位和蹲位。由坐位站起时,双手扶撑支持物或膝盖。

注意患病关节的保护:对患病的关节应妥加保护,勿再损伤或活动过度。首先应给关节以足够的休息,必要时可用支架来减轻关节的负担,如肩或肘关节疼痛严重者,可使用三角巾悬吊患肢,局部热敷也有助于缓解疼痛,促进恢复。穿有弹性的鞋,用适当的鞋垫,也可穿戴护膝或缠绕弹性绷带,都可减轻疼痛。颈椎骨关节炎病人避免长期伏案、仰头或转颈,睡眠时用适当高度的枕头;腰椎患者最好睡硬板床。

使用辅助工具:可以使用手杖、助步器等辅助工具,以提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性,不至于因关节疼痛而活动受限。

天气转暖别急着脱厚衣服


随着天气转暖,我们的周围逐渐显露出春暖花开的迹象,不少人开始脱掉厚厚的棉衣。可是气象部门提醒,近日温差较大,可能有冷空气来袭,市民不要急于把棉衣脱下身。

“春捂秋冻是人们在预防疾病的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性。”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李伯群说。除了“春捂秋冻”的说法,民间还流传“春不忙脱衣”、“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的俗语,都是劝人们初春季节,适当捂捂更健康。

“春捂”强调衣服要递减

“是否春捂,要与个人体质挂钩,有人怕冷也有人怕热,一些寒性体质的人夏季仍觉不暖,也有人在初春就穿短袖的。”李伯群说,“中医认为,春季阳渐升,阴渐藏,一般来说,初春季节,人们的机体调节功能,尤其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小孩,远远跟不上天气的变化,稍不注意就会生病。”

春季应该怎样捂?李伯群告诉记者,不要一下子脱得太多,“春捂”要捂好腿脚,脚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比较差,易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注意天气预报,有寒潮过境,在冷空气来临前的一到两天,适当增添衣物。

恰到好处的“捂”,可将感冒、消化不良等病拒之门外。此外,“春捂”也不是说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衣服要递减,即衣物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一件一件地脱。

当然,“春捂”只是被动防御,要想进一步防病健身,平时就必须加强锻炼,增强肌体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

适当给孩子捂着点儿

“春季天气多变,天气突然转凉感冒的患儿就会增加,所以春天家长更应注意,适当给孩子捂着点儿。”郑州市中心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刘静炎说。

如果过早地给孩子脱掉棉衣或穿得太少,一旦遇到气温下降,孩子就难以适应,外出遭受冷风刺激,张开的毛孔会马上收缩闭合,体温调节失灵,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去而造成上火,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患伤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尤其是小小孩儿,更要捂一下,但对于喜欢到处活动的孩子,适当减一些衣服,以防玩得大汗淋漓后被风吹,反而会感冒。”刘静炎提醒,“初春,孩子可以穿得比冬季少一些,家长也要注意天气变化,多提醒孩子。”

天气转凉吃什么可以御寒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