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谨防心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病老人的养生细节。

终生保健,终生康健;终生养生,终生康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好注重养生,不注意养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悲剧的种子。如何分辩关于中医养生话题的对错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夏秋之交谨防心脑血管病”,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几天,北京正经历着由夏到秋的转换。从朝阳医院了解到,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心血管病患者明显增加。

医生表示,人的血压在天气转凉后与夏季相比,大约会升高10至20毫米汞柱,有的人甚至会升高更多。对于心血管病患者来说,如果血压不能控制在理想范围,就有可能复发;有些平时看起来很健康的人,由于血压升高加之其他因素,也有可能出现心梗,症状甚至会更严重。

心血管病重在预防。医生表示,男性60以上、女性55岁以上,如果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或者有吸烟史,或直系亲属曾经得过心绞痛,就属于高危人群。医生提醒,平时注意劳逸结合,不要太累,保持乐观的心态,饮食选择低脂低盐,适当饮酒,但不提倡酗酒;临近中秋,与家人朋友聚会时不要大喜大悲,不要暴饮暴食。如果有高血压,在这个季节最好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之内,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患者要把血脂、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

对于曾经得过心绞痛、心梗,做过搭桥、支架手术的患者,要按医嘱坚持服药。如果近期感到疲劳、乏力、倦怠,出现与原来发病时性质相同的轻微疼痛,可能是急性心梗发生的前兆,一定就近到医院进行必要的检查;如果胸痛持续发生,一定要让家人拨打急救电话,到医院进行救治;平时最好自备速效救心丸等自救药物。

扩展阅读

心脑血管病保健品有哪些


很多人觉得心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营养不良的因素造成的,所以说面对疾病的时候很多人想到了通过保健品补身的方法来给自己改善疾病,提高身体素质,但是心脑血管该选择什么保健品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比较迷惑的,不知道如何选择才是最好的,因为戏脑血管疾病是一点都不能忽视的,严重的时候对身体影响很大,那么心脑血管疾病保健品有哪些?

1、鱼油类保健品。这类产品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是鱼油,常见的有深海鱼油、鱼肝油、鳕鱼肝油、鲨鱼肝油等,经科学家研究证明,鱼油类保健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能够有效地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但是这类产品有一个缺点是,这类产品大多带有腥味,不适合所有人,有的人服用后会造成肠胃不适,进而引发胃肠道疾病。

2、蜂胶类。这类产品的主要原料利用的是蜂胶,蜂胶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微量元素、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多糖类物质等,这些成分有助于帮助人们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并且还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

3、大蒜油类。这类产品的主要原料是大蒜,主要从大蒜中提取一种有机硫化物,这种物质同样也存在于其他的葱科植物中,大蒜油中除了含有这种物质以外,还含有大量的活性酶、硒质等。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大蒜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生。

如果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话就可以试试这样的保健品,这些保健品对身体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不过只是改善疾病症状,调节身体状态,但是想要彻底的治疗好这个心脑血管疾病的话必须要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治疗,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时候还要看疾病是否严重,如果严重的话该手术就要及时手术治疗。

夏季老年人应防心脑血管病


炎热的夏天,对人体血液循环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闷热天气,空气中湿度增高,含氧量下降,有心脑血管的老年人,更易突发心脏病及脑中风等。

季高温天气更应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其中抗凝是重要一环。专家建议,50岁以上的老人在夏天都应继续服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此外,患者应做到三静,即静心、静养、静胃。

静心就是要防止情绪中暑,让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避免心火内生,导致情绪失控,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夏季应是老年人静养的季节,不宜大量运动。现在使用空调的家庭越来越多,应避免温差的急剧变化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在出门或者回家的时候给自己身体一个适应温差的过程。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减少盐油摄入量,增加饮水量,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可能。

醋泡花生是否真能预防心脑血管病?


网上一直热传醋泡花生可以软化血管,降低血压降血脂,减少胆固醇的堆积,预防高血压那么,醋泡花生的功效真的有那么神?这道食物真的就能挑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大梁?对此,已有不少专家发表看法,称醋泡花生确实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是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花生米泡醋可以降低血压。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不管是之前的醋泡鸡蛋、醋泡黑豆还是醋泡花生,其中必不可少的是醋。作为主要原料的醋,一直以来都被人们奉为健康保健佳品。醋本身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成分是醋酸(3%-5%)、各种有机酸、氨基酸等。但是专家表示,如果用醋的酸性去软化血管降血压,显然是不科学的。与用醋去泡骨头能使骨头慢慢变软的物理实验效果不一样,在人体体内不可能发生这样的软化现象,因为人体自身是一个很强大的缓冲体系,不会轻易地受到食物或外界其它来源的酸碱体系的影响,改变人体的pH值,因此不可能通过多喝醋就会骨质疏松或血管软化。

据专家介绍,血管的老化、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那么平时应该如何预防高血压呢?专家表示,要预防这些疾病,有效避免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需要从生活细节处着手。比如要做到营养均衡,以清淡的饮食为主,少吃高盐、油腻、高脂的食物,加强运动锻炼,保持心情愉悦,从而降低血脂、保持血管弹性。而在自我保健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定期做身体检查,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浓度。中年人应每年做体检一次,并要对血压、血脂、血糖进行监测,尤其在有各种刺激因素时(如情绪的变化、运动量的变化),机体往往处于应激状态更应做详细检查,以便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虽然不少专家表示醋泡花生的功效并没有那么神,但是并不代表它没有其他的价值。醋泡花生米有清热、活血、帮助摄取钙质、开胃的功效。花生本身也具备丰富的营养,含脂肪40%-50%,尤其富含人体所需要的不饱和脂肪酸。两者搭配起来能增加菜的鲜、甜及香味,具有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杀菌等功效。

虽然醋泡花生可口且十分开胃,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吃这道小食。比如胃溃疡和胃酸过多患者就不宜吃,因为这有可能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胃痛、反酸等不适症状。对已经有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人,比如胃酸分泌过多、胃溃疡等患者,吃醋时一定要限量,不要尝试大量喝醋,这样不利于身体健康。专家提醒,对于那些被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不能一味地相信偏方、妙方,这样不能解决实质问题,而应及时赴医院就诊,根据医嘱,科学、合理地服用降压药。

患上糖尿病 心脑血管病接踵而来


导读:据资料显示,50%左右的糖尿病人都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老年疾病。人们不得不做些措施来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那么,怎么才能更好的预防呢?跟着小编来看看吧。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走进医院、走进社区、走进农村暨2012活力中国健康教育中国行大型公益健康教育活动日前在广州举行。会上,专家呼吁,提高一级预防意识,防治以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为主的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的庞大后备军

时至今日,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生命的第一杀手,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有四高一多,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基数巨大,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

所以就目前中国的情况来讲,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应引起国家以及公众的关注。

糖尿病是由于病患体内缺乏胰岛素或者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

导读:据资料显示,50%左右的糖尿病人都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老年疾病。人们不得不做些措施来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那么,怎么才能更好的预防呢?跟着小编来看看吧。

作为内分泌疾病,糖尿病似乎与心脑血管疾病不相及。但实际上,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第一并发症,甚至可以说糖尿病就是心脑血管疾病,专家说,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9200万,其中75%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血栓性疾病。

据专家介绍,引起心血管疾病的最后环节是血栓,而糖尿病患者较一般人而言体内会产生更多促进血小板聚集的物质(血栓素),使得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血栓事件。初次诊断糖尿病的患者,1/2存在心血管疾病,1/3存在高血压,2/3存在高血脂。

一级预防:健康生活习惯与药物并重

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是指对其易感和高危人群通过有针对性地改变和减少不利的环境和行为因素,采用非药物或药物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导读:据资料显示,50%左右的糖尿病人都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老年疾病。人们不得不做些措施来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那么,怎么才能更好的预防呢?跟着小编来看看吧。

专家提醒:糖尿病心脑血管事件一级预防的高危人群包括,有白蛋白尿的患者、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人群、超重/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者、年龄大于40岁的中老年人群和有血脂异常、高血压的人群。这些人群平时要注意从两方面进行一级预防,一方面是药物预防,另一方面是日常健康的生活方式来达到控制危险因素的目的。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要从饮食上要控制高脂肪食物及大量甜食的摄入,避免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其次要戒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情绪以及适量的体育运动锻炼等。

另一种方式是药物预防。全球众多指南一致推荐:坚持每天服用一片阿司匹林,能够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且具有高安全性。其中,专家特别强调公众:很多患者都不能坚持每天服用阿司匹林,要注意的是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规范服用,只有坚持长期服用才能持久有效获益。

总结: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做到合理膳食、科学生活 、定期体检,一定会有所改善。或者,身体健康的朋友也相应的要做一些预防措施,减少自己得病的痛苦。

夏秋之交 谨防什么病?


肺炎秋燥症

入秋时节,因湿度降低而出现秋燥,而秋燥对人体危害最大的部分是肺部,因此,应积极锻炼,增强肺功能,预防肺炎的发生。要注意饮食方面的调养,少吃辛辣食物,多吃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萝卜等,以增强肺部的水分。气管炎

秋季是慢性气管炎的高发期,它对气候的变化较敏感,且适应性差,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病,因此要针对气管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积极配合治疗。秋季草枯叶落,空气中过敏物较多,这也是诱发气管炎的病因之一,故应避免与过敏源接触。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并要改善居室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肺结核

秋季户外活动多,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传染性结核病人有近距离接触引起感染。因此,当出现脸红、低烧、乏力、盗汗、咳嗽、吐痰等情况时,应提高警惕。要树立不随地吐痰传播疾病的意识,尽量减少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久留,工作和生活区要保持通风,减少居住拥挤。有传染性结核病人的家庭或群体也不要恐慌,只要采取正确的预防方法就能避免感染。患者的用品和卧具,在阳光下直射5分钟即可杀死病菌,患者的痰可用纸巾包起而后烧掉。胃肠炎症

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败,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冰箱性肠炎等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同时秋季也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防止腹部受凉是预防胃肠炎的重要措施。还要加强锻炼,注意饮食调养,胃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少吃多餐,同时还应注意进食时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减轻胃肠负担,并要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劳累过度。关节炎

入秋之际,一方面暑湿蒸腾,另一方面又寒意袭人,极易发生外寒内湿的关节痛症。有关节炎病史者,可选食猪蹄炖海风藤、木瓜鸡蛋酒,以祛风通络、化湿止痛。还可用当归、鸡血藤、桂枝、杜仲等煎汤药浴,对防止关节炎发作有积极作用。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大汗后不宜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洗澡。皮肤感染

秋季,皮肤易被病原寄生虫和蚊虫叮咬出现红肿且奇痒,搔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疮(疹)。被蚊虫叮咬之后切记不可抓搔,可涂抹风油精、清凉油消肿止痒。

感冒

秋天气候变化异常,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高发季节。此时感冒的预防,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增加户外活动,保持工作环境的良好通风至关重要;要适当多饮水,多吃水果;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也有助于感冒的预防。另外,尽量避免接触感冒患者,接触到感冒患者或他们碰触过的东西后要洗手,手指还要远离眼睛和鼻子。在感冒流行时可用陈醋熏蒸居室。

黑木耳的功效与作用 这物能防心脑血管病


大家都知道这个黑木耳的好处有很多,可是大家是否知道这个黑木耳的功效与作用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儿黑木耳的种种好处和几种吃法,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祛斑

吃黑木耳能祛斑。黑木耳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可去面上黑斑,可润肤,防止皮肤老化;大枣和中益气,健脾润肤,有助黑木耳祛除黑斑。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常吃黑木耳可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对防治冠心病、动脉血管硬化、心脑血管病颇为有益,有食物中的阿司匹林之美誉。黑木耳含有维生素k和丰富的钙,镁等矿物质,能减少血液凝块,预防血栓等症的发生,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黑木耳有活血抗凝的作用,有出血性疾病的人不宜食用,孕妇不宜多吃。正常人每天食用1015g。

远离痛风

木耳有滋润强壮,润肺补脑,轻身强志,和血养荣,补血活血,镇静止痛等功效,是天然的滋补剂。木耳能治疗痔疮出血、寒湿性腰腿疼痛等症。

促进食欲

凉拌黑木耳口感清爽,不仅仅促进食欲,而且还具有清肠排毒的功效,大家不妨经常做来吃吃。凉拌黑木耳的做法多种多样,用冷水浸泡黑木耳,能跟更好的保持木耳的营养成分。

排肾石

黑木耳对肾结石有显著化解功能。其所含的发酵和植物碱,具有促进消化道与泌尿道各种腺体分泌的特性,并协同这些分泌物催化结石,滑润管道,使结石排出。对于初发结石者,保持每天吃1-2次黑木耳,疼痛、恶呕等症状可在2-4天内缓解,结石能在10天左右消失。

乌发护发

人们都知道,头发变白与精神紧张、过度忧虑有关,专家介绍,防治头发变白,除调节情绪外,在饮食上还要注意增加微量元素和有乌发作用的营养物质的摄入,以促进头发的正常生长。微量元素铁和铜是促进头发黑色素合成的重要元素,头发变白的人应多吃富含这两种元素的食品,如牡蛎、鲜贝等贝类食物,杏仁、葵花子、核桃、花生、松仁等坚果类食物,动物的肝脏、肾脏组织等。还有一些食物也有乌发作用,如黑木耳、黑芝麻、黑米、紫菜等。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粗粮、豆类、蔬菜和水果,也有帮助。

黑木耳怎么做好吃

木耳鸡蛋汤

将西红柿洗净切成丁,虾仁洗净,葱、姜、洗净切末,将鸡蛋磕到碗里。锅里放适量清水,放入葱、姜、番茄丁和木耳放进锅中大火烧开。放进虾仁、料酒少煮片刻,倒进打好的鸡蛋液,放进盐、香菜、香油、鸡精调味即可出锅。

黑木耳排骨汤

干黑木耳用水洗净,温水泡发,土豆洗净后,泡在清水里备用。排骨斩块洗净后,烫去血水备用。所有材料入锅中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至肉质熟嫩,汤味香浓即可。起锅前加适量盐调味。

结语:看完了以上的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之后,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黑木耳的相关功效与作用以及黑木耳的吃法介绍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黑木耳真的很好吃的哦!平时可以多吃一点哦!

气温骤降脑血管病增加


气温骤降,脑血管病患者大幅增加。北京急救中心提供的数字显示,最近一周120转运的脑血管病患者达到761例,较2007年同期的652例明显增加。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说,气温骤降是脑血管病发病的诱因,特别是平时血压高的人更易在气温骤降的过程中突发脑中风。另外,天气转冷,人们吃得多、活动少,这也是脑血管病的一个诱发因素,合理的饮食标准应该是七八分饱。

很多老人喜欢在冬季时到医院进行预防性输液,医生认为输液预防不可取。输液的效果只能作用于输液期间,药物都有半衰期,药效过了,自然起不到任何作用。另外,对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来说,盲目输液还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温馨提示:一旦出现脑中风的症状,如一侧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头痛、眩晕、眼发黑,要马上拨打急救电话并去能够治疗脑血管病的医院,越快越好。千万不要自己找药吃,也不要躺着休息或者等子女和家属前来,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期。

初春防病 心脑血管病人定期输液要不得


导读:初春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时机,这个时候有很多心脑血管病人就开始到医院输液防病了。那么这种方法到底可取不可取?我们看看专家是如何说的。

心脑血管病人定期输液不可取

天气寒冷,心脑血管病又到了高发期,不少患者及家属惶惶不安起来,生怕旧病复发或病情恶化,纷纷到门诊部要求输液,疏通血管。有的人甚至认为,换季的时候,隔半年就该吊吊瓶子通通血管。但是到目前为止,这种定期吊瓶,预防犯病的办法,还没有得到科学的、严谨的、大规模的临床验证。

增加感染机会

静脉输液的过程中,由于一次性输液器的质量并非十全十美,操作不规范或消毒不严格,增加了细菌、病毒侵入人体的机会。皮肤化脓感染、静脉炎、传染性乙型肝炎等都可能因输液不当而发生。

影响体液平衡

通常在不失水或轻度失水的情况下,人体有很好的代偿调节功能。过度的输液,反而会破坏细胞内外液体的平衡。再者,输入的液体中含有的钠、钾等成分,也破坏了体内电解质的稳定,干扰了人体的内环境。

导致微粒栓塞

我国《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液体中粒径大于10微米的不溶性微粒不得超过10个,粒径大于 20微米的不得超过2个。目前除英国和澳大利亚外,其他国家均未对粒径10微米以下微粒做出限时规定。而人体最小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10微米,因此药液中的较大微粒可直接造成血管栓塞,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而导致水肿和炎症。较小的微粒可能被吞噬细胞吞食,导致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国外学者在尸检中发现,用过40外输液的患者肺标本中有5000个肉芽肿。国内有报道,期接受静脉输液的病人可出现肺张力过度及呼吸衰竭。药液微粒的潜在危害不可轻视。

诱发心力衰竭

心胸血管病患者多数是老年人,还常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老慢支等疾病。加上老年人调节适应能力降低,一旦吊瓶输入较多液体,由于血容量的急剧增加,很容易造成急性肺水肿,引发心力衰竭。

引起输液反应

由于液体中致热原的存在,可能会出现发热、畏寒、战栗等输液反应,严重的导致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及无法预测的危险,抢救不及时,很容易造成死亡。

初春气候多变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应对

初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特别警惕,只要做好以下五点,就能够安度初春。

最近,气候变化无常,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因为寒冷的刺激易造成心肌耗氧指数上升,从而加重心脏负荷。尤其是老年人,初春要特别警惕。只要做好以下五点,就能够安度初春。

一、防寒保暖是首要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家人平时要根据天气预报,关注天气变化,冷暖空气交替活动频繁,要及时增减衣物。尤其是在雨雪天、大风天、沙尘天来临时要立即添加衣服,戴好帽子,穿好背心护好背,鞋袜宽松护好脚,尽量少出门,一来是防止感冒使呼吸道感染,二来是防止因气温的变化引起血压波动。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左右。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可造成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增高,从而导致血栓形成、血管收缩或痉挛,还可造成心肌耗氧量增加。

二、合理饮食有利健康

对于心脑血管病人来说,千万要管住自己的嘴。饮食要以清淡、均衡、科学、适度为原则,适当摄取动物脂肪和蛋白质,如新鲜瘦肉、鱼类、禽、蛋类、豆类等。主食宜选择粗粮及粗纤维食物(如红薯、玉米等),防止大便秘结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还要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以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摄入。多食豆类、豆制品有利于胆酸排出,使胆固醇合成减少。还宜多吃鱼,因为鱼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血液的稠粘度,防止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心脑血管病病人在饮食上要记住四忌:

1.饮食要低油、低盐、低脂,豆酱、咸菜、腌肉等最好不吃。

2.不能暴饮暴食,吃的过饱,造成心脏血液供应不足、大脑负荷加重。

3.控制高热能食物摄入,避免超重。

4.不能吃含糖量较高的甜食,糖在体内仍转变成脂肪,可增加血液黏度。

三、运动锻炼适可而止

对于心脑血管病人来说,不能不运动,也不能过度运动,在初春坚持积极锻炼,是可以提高耐寒能力的,但锻炼时一定要适度、恰当,不要过早出门锻炼,上午八九点钟太阳出来后或下午4时左右运动为宜。

运动前应做一下准备活动,感觉微微出汗就应停止运动,时间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不宜选择爬山、跑步、打球等激烈运动。可根据自己的年龄、病情、体力及个人爱好,选择户外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等中低强度运动。在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做鼓劲憋气、蹲下起立、剧烈用力的动作。要特别注意的是,如在锻炼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无力、气短时,要立即停止运动,千万不能硬撑。

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相信在不少老年人身上都或轻或重的存在一些脑血管疾病,因为脑血管疾病是在老年人身上发病率极高的一种疾病,而且这种疾病会严重威胁到老年人的生命健康。而在脑血管病中有一种类型叫做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这种疾病主要是人体脑细胞结构受损害造成的。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吧。

什么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部分脑组织的血流减少或中断,引起脑细胞功能障碍和结构损害的一组疾病。如果症状较轻、持续时间短(数分钟至数小时,24小时内恢复)、不留后遗症,多由脑血管痉挛所致,有人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但约1/3病例最终仍发展为脑梗死。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详细治疗:

治疗:

1.

病因治疗 针对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进行治疗,不仅有助病情尽快稳定,同时可以防止再次发作。

2.

改善循环 可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每次10~15ml/kg,每日1次,连续10~15天。可有效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凝聚,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脑循环。

3.

脑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适用于脑梗死后2~3周,早期一般不宜采用。因此时扩血管药可导致脑内盗血综合征,同时可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使脑血流下降。常用药物有:盐酸罂粟碱:1mg/(kg·d),每日1次静滴,连续5~7天;山莨菪碱(654-2):每次0.2~1mg/kg,静注;中药制剂如川芎嗪、复方丹参、银杏叶片等。钙通道阻滞剂也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而且由于阻止钙离子过多内流,可保护脑细胞,还可以改善红细胞的变形性。改善微循环和抑制血小板聚集,故比较常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可予尼莫地平每次5~10mg,每日3次,连用3~4周;或氟桂利嚷2. 5~5mg/次,1~2次/d。

4.

对症治疗 利尿、脱水减轻脑水肿;止惊、退热等处理。

5.

溶栓治疗 在成人脑梗死的治疗中已开始采用溶栓剂,如静脉注射链激酶、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plasminogen activitor,rtpA)。早期使用(发病后6小时以内)有可能使血管再通,改善预后和减少后遗症。但副作用也较明显,常见有过敏及出血倾向,可增加出血性梗死的发生率,用药前应检查凝血功能,或先静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以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超选择性导管技术可进行局部溶栓治疗,使疗效和安全性进一步提高。但在儿科应用的报告尚不多见。

6.

脑细胞营养药 急性期过后因脑缺血,脑水肿,多有脑软化而妨碍脑功能,故在恢复期可应用脑细胞营养药物。

7.

康复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发作后一旦病情稳定即应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被动运动和功能锻炼等。还可辅以针灸、推拿、理疗等,以减轻神经损伤后遗症。

8.

外科治疗

在内科处理的同时,可根据病情选择

1.

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oarterotomy)。

2.

颅外一颅内动脉吻合术。

3.

对于急性“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和严重出血性脑梗死可采用大骨瓣(直径大于15cm)减压术。

北京天气闷热脑血管病增加30%


进入7月份以来,高温闷热,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急诊脑血管病人比5月、6月增加了近30%,其中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占80%。天坛医院副院长、市脑血管病抢救治疗中心主任王拥军教授认为,当前京城酷暑难耐,为脑血管病的高发期,要特别注意预防脑卒中。

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老年人

炎热天气最易发生脑卒中,7月1日,北京的最高温度突破了34摄氏度。85岁的张爷爷原有的脑血管病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左侧偏瘫、失语、意识模糊等症状,做急诊CT检查后,医生诊断张爷爷患的是颅内动脉硬化性脑病,伴有多发脑梗死灶。

73岁的刘大爷家住东城,原来就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闷热天气突然感到头晕、头痛、呕吐,做急诊CT,显示为脑出血。

73岁的王大妈患有糖尿病,那天突然说话不清,双下肢无力,进而不能走路,急诊CT显示脑出血。

在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类似的患者还有很多,他们大都患有脑血管病或慢性疾病,并由此导致脑卒中发作。

血压波动、情绪紧张、血黏度上升、睡眠不好,四种因素易引发脑卒中

脑血管病俗称中风,是由于供应脑内的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的疾病,急性脑血管病的发作又称脑卒中。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天气炎热四种因素易引发脑卒中:

一、天气炎热使血压波动,极易导致脑血管破裂;

二、高温致人情绪紧张,体内应激反应增强,使脑血管疾病发作;

三、体内大量水分被高温蒸发,血液黏稠度上升,极易诱发脑血栓;

四、很多人夏天睡眠不好、休息不良、饮食紊乱,人体处在疲劳应激状态下,体内激素释放水平改变,刺激血管收缩,诱发血管病变。另外,糖尿病患者可因血糖增高,刺激血管内皮组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诱发脑中风发作。

脑卒中的早期症状较明显

通常,脑卒中的早期症状较明显。如果出现下面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症状,短暂反复发生时,要高度警惕,这有可能是脑卒中的预兆,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突然一只眼或双眼短暂发黑,或视物模糊。

突然看东西双影,或伴有眩晕。

突然一侧手、脚,或面部发麻(木)或伴有肢体无力。

突然舌头发笨,说话不清楚。

突然眩晕,或伴有恶心呕吐,甚至伴有心慌出汗等。

没有任何预感的突然跌倒,或伴有短时神志不清。

脑出血是急症,抢在3小时内叫急救车

自驾车或出租车转运不如急救车

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越早越好,脑出血是个急症,病人最好抢在发病3个小时内叫急救车,得到有效的治疗。

发现脑卒中患者后,身边的家属或单位同事、朋友应该沉着冷静,将患者放平,仰卧位,不要枕枕头,头偏向一侧,避免口腔内的分泌物呛咳,误吸到肺部,造成患者窒息。

切忌给患者服用药物,因为在没有确诊以前,绝对不能随意用药,否则会加重病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简单叙述病情,让急救医生做好抢救的准备。转运时,家属最好和急救医师商议。不要自驾车或用出租车转运,数据调查显示,大部分被延误的患者都没有采用急救车的方式转运。

暑天预防脑卒中注意七项原则王拥军教授提示:高温天气,老年人和家属要注意了解有关脑卒中的防治知识,以保平安度夏:

一、得过脑血管病的患者,五年内第二次发病的机会是30%,病人最好坚持终身用药,就像每天吃饭一样,不要怕麻烦,如果预防不好,理论上讲,每次复发,症状会比前一次更严重。

二、脑血管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半年到医院做一次检查,日常注意检测血压和血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三、气温超过32摄氏度,可能会出汗过多,导致机体血容量不足,血液浓缩,造成重要器官灌注不足,出现缺血性损害。所以高温天气要注意防暑降温,多饮水,可以适量饮用0.9%含盐饮料,口感微咸即可,量出为入。清晨,要特别注意空腹饮一大杯白开水。

四、夏季昼长夜短,睡眠减少。老年人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如果夜间缺少睡眠,白天要有午睡。

五、保持心态平衡乐观,心情舒畅。

六、适当运动,早晚散步。

七、注意合理平衡饮食,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即使植物油也不宜过多使用。注意荤素搭配、粗细混吃,不过多吃肉蛋,注意补充奶类、豆制品类蛋白质,以增强抵抗力。多吃蔬菜瓜果,蔬菜瓜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矿物质钙、磷、钾、镁以及较多的膳食纤维,这些都对防治脑卒中有良好的作用。

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第一条是保持血压正常

夏秋之交谨防心脑血管病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