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夏季养生拔罐 > 导航 > 七种体质养生

七种拔罐方法作用各异

夏季养生拔罐。

朱德说“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不能生锈。”那些健康而长寿的人,他们在养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生活中睿智的人,一般都是对养生颇有心得的人。关于中医养生,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种拔罐方法作用各异”,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刮痧拔罐提示:拔罐疗法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拔火罐是中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

不同罐法不同作用在火罐共性的基础上,不同的拔罐法各有其特殊的作用。如走罐具有与按摩疗法、保健刮痧疗法相似的效应,可以改善皮肤的呼吸和营养,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对关节、肌腱可增强弹性和活动性,促进周围血液循环;可增加肌肉的血流量,增强肌肉的工作能力和耐力,防止肌萎缩;并可加深呼吸,增强胃肠蠕动,兴奋支配腹内器官的神经,增进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缓慢而轻的手法对神经系统具有镇静作用;急速而重的手法对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

七种拔罐方法

①留罐

此法又称坐罐。指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留置10~15分钟,然后再将罐子起下。如欲拔瘀血罐,时间可稍延长,但不能超过半小时。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肌肤瘦薄处,留罐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夏季天气炎热,留罐时间宜短。留罐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而且单罐、多罐皆可。


②闪罐

此法是将罐子拔后当即取下,反复操作至皮肤潮红为止。这种方法多用于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病。若连续吸拔20次左右,又称连续闪罐法,此法兴奋作用明显,对痿弱症、中风后遗症等效果更佳。

③单罐

就是单独取一处拔罐,仅使用一个罐子。此法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压痛点或穴位,选用适当口径的罐子。

④多罐

指在相应体表位置纵横并列拔2个或2个以上罐子。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疾病。依据罐子排列的距离,又分为分疏排、密排和散排。疏排罐距大于7cm,密排罐距小于3.5cm,散排指罐子分散排列,相距较远。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范围、症状、体质和耐受力等灵活应用。

⑤走罐

又称推罐。先在罐口或欲拔部位涂一些润滑油或凡士林等。再将罐子拔住,用左手按住罐子前部皮肤,右手握住罐底平推或稍倾斜推,以扩大施术面积。若向前推动时,罐口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抬起;若向后推动时则前半边着力,后半边略抬起。遵医嘱在皮肤表面循经络走向或相应部位左右来回地推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一般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本法宜选用口径较大的罐子,注意罐口必须十分光滑,以免拉伤皮肤,故以玻璃罐最好。

⑥刺血(刺络)拔罐

此法是指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皮肤针刺或注射器针头破细小血管然后拔罐。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刺络)治疗作用。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胃肠神经官能症等。一般刺血(刺络)拔罐留置10~15分钟,然后取下罐子,冲净血迹后消毒液浸泡。

⑦针罐

针罐是在选定的部位上,用毫针针刺,得气后留针,再以针为中心点拔罐,留置10~15分钟,再起罐、起针。多用于加大刺激量,以提高针刺疗效。此法多用于风湿痹痛。

扩展阅读

拔罐的方法


拔罐是一种中医中一种古老的保健方式,一直被我们沿用至今,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具有驱寒祛湿,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还可以治疗疾病。看来好处还是很多的,操作的步骤也很简单。小编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拔火罐的步骤及其注意事项,说不定这样一来你还能学会一招呢。

工具/原料:一整套拔罐器,进入三伏的夏天

方法/步骤

1.要被拔罐的人脱掉上衣,平躺在床上。

先进行简单的背部按摩,使背部肌肉放松、发热,然后在背上涂上能保护皮肤的润滑油,像橄榄油之类的。

2.从背部中间往两边、从上面往下面慢慢挨着放罐,抽取里面的空气,力度和时间以被拔罐者能接受的程度为宜。此处注意,放罐的地方一定是肉比较厚的地方。留罐的时间一般为5分钟,过长则易起水泡,使皮肤破损。

3.除了在相关的穴位上留罐以外,还可以在疼痛点上留罐,使血液循环加快,从而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

4.罐拔完了以后,在背部来回多揉搓几下,使淤血的地方肌肉得到放松,直到皮肤发热。然后在背上盖一块毯子,不要着凉了。家里有条件的话,可以买那种里面夹了红豆的毯子,用微波炉加热了盖在背上,效果非常好。

5.拔罐以后八小时之内千万不要洗澡,因为拔过之后的皮肤细胞处于张开状态,洗澡势必会把大量的湿气带入体内,适得其反。

当天最好不要吹风、吹空调,跟洗澡的原理是一样的。

6.拔罐以后尤其要注意睡觉时床单的卫生及干湿状况。因为此时皮肤处于很脆弱的状态,要是床单不够卫生和干燥,很容易引起皮肤过敏。

注意事项

一定要是夏天,最好是三伏天

拔罐的时候不能吹风扇和空调,能出汗是最好的

为了安全起见,拔罐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 最好是不要用火罐,用真空罐就好了

拔罐后起泡是正常现象,不用担心, 也不要戳破,以免引起皮肤感染

拔火罐是一种既可保健,又可治疗的健康有效的方法,但是在此之前我们还是得多了解一些相关的注意事项。并且最好请专业人员帮忙操作,以免操作失误,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看了以上介绍,大家可以找机会去体验一下啦。

中医减肥七种方法


中医认为肥胖病多为本虚标实之症。本虚以气虚为主,若兼阴阳失调,可有阳虚或气阴虚,病在脾、肾、肝、胆及心、肺,临床以脾肾气虚为主,肝胆疏泄失调亦可见。标实以膏脂、痰浊为主,常兼有水湿,亦不兼血淤、气滞者。标本虚实之间,可有侧重、错杂。临床应抓住重点,审证求因,精心遣药,方能取得满意疗效。以下介绍中医减肥的七种方法。

化湿法:用于因脾运不健,聚湿而致的肥胖,症见胀满。代表方如泽泻汤、二术茯苓汤、防己黄芪汤等。

祛痰法:用于痰浊肥胖。症见气虚胸闷、嗜睡懒动、苔白腻、舌胖、脉滑。轻者用二陈汤、平陈汤、三子养亲汤,重者用控涎丹、导痰汤等。

利水法:有微逐与推逐之分。症见肥胖浮肿、水尿、腹胀、脉细沉。微逐用五皮饮、小分清饮,推逐用舟车丸、十枣汤之类。

通腑法:以轻泄为主。多用于嗜食肥甘厚味导致的肥胖。症见大腹便便、动则喘息、苔黄厚、脉实。选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或单味大黄片。

消导法:

用于食欲无进型肥胖。症见肥胖懒动、腹满积食、苔白。一般消肉积用山楂,消面积用神曲,消食积用麦芽。

疏肝利胆法:用于肥胖兼肝郁气滞或血淤者。症见肥胖兼有胁痛、急躁、眩晕、倦怠、腹胀、舌苔黄、脉弦。常选温胆汤、疏肝饮、消胀散、逍遥散等。

健脾法:肥胖以健脾补胃为正治法。症见脾虚气弱、胃纳减少、体倦无力、苔白质淡、脉细弱无力。常用方如参苓白术散、异功散、枳木丸、五苓散等。

拔罐养生常用方法


一、增加活力法

取穴:劳宫、涌泉、三阴交、足三里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荥穴,回阳九针穴之一,具有振奋阳气,清心泻火,宽胸利气,增加活力的功能,配合涌泉、三阴交、足三里,效果更加明显,经常在此拔罐可使人解除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以面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竞争激烈,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生活。

二、祛除浊气法

取穴:涌泉穴、足三里
涌泉穴位于足心,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及后天之精,又主生长、发育、生殖,是人体的生命之源,肾气充则生长发育正常,精力旺盛,反之则生长发育迟缓,精力不足。肾为主水之脏,肾的生理功能异常则水液代谢出现障碍,人体就会出现湿毒侵袭的现象,湿邪重着粘腻,易趋于下,不易排出,常阻塞经络气血,引发其它各种疾病。涌泉穴经常拔罐可以及时祛除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肾经,使经络气血通畅,肾脏功能正常,肾气旺盛。配伍足三里更可使人体精力充沛,进而延缓衰老,体质康健。

三、疏通经络法:

① 任、督二脉透罐法
任、督二脉透罐法是对传统腹背阴阳配穴法的继承和发展,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在任、督两脉透罐可以通透全身的阴经与阳经,起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对人体五脏六腑均有防病治病的作用。
② 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


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纵贯整个颈背腰部,五脏六腑之经气均在此流通。现代医学证明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位于人体脊髓神经根及动、静脉丛附近,在这两处腧穴用走罐之法,可以疏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整全身气血经络的协调,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现在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走罐已经成为人们最常用的保健方法。尤其对颈椎病,腰椎病更可以收到明显的疗效。

四、培补元气法

取穴:关元、气海、命门、肾俞
关元与气海穴皆为任脉之要穴,气海者元气之海也,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二穴自古以来就是保健强身的要穴。命门,顾名思义为生命之门户也,为真气出入之所,肾俞为肾之要穴,经常拔这四个穴位,可以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五、调补精血法

取穴:三阴交、气海、肾俞、心俞
三阴交是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血同源。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二者相互滋生,精血才能充盈。肝主藏血,可以调节人体流动血量,全身血脉都归心所主,气又为血之帅,故常拔三阴交可调补肝,脾,肾三经的气血,配以肾俞、心俞、气海可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气血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

六、预防胃肠道疾病

取穴: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
足三里是人体极重要的保健穴位,对于脾胃功能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脾俞、胃俞为脾、胃二脏的背俞穴,中脘为胃之募穴,在这几个穴位拔罐可以有效的调节脾胃功能,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七、预防心血管疾病

取穴:内关、心俞、肝俞、肾俞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具有宁心安神,宽胸利气的作用。心包乃心之外围,具有保护心脏,代心受邪的作用。心俞为心脏之要穴,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二者都和人体心血管系统有着密切联系,故经常在内关、心俞、肝俞、肾俞上拔罐可以有效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八、预防呼吸道疾病

取穴:天突、肺俞、风门
呼吸系统疾病多是由于风

寒之邪侵袭而致,肺为娇脏,最易受邪。天突位于任脉,与阴维脉交会,现代医学报道刺激天突穴可以明显降低呼吸道阻力;肺俞为肺之要穴,风门为外邪出入之门户,故这三个穴位有着理肺止咳,祛风除邪,调畅气机的作用,经常拔罐能够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七种常见食疗方法


中医食疗方法是一种自然的治疗方法。现代人追求健康,崇尚绿色,通过食疗进行保健养生是人们所追寻的健康方式。下面有几种常见的食疗方法。这些常见的食疗方法通过饮食调节身体机能,达到治疗病症的效果。但是这些常见的食疗方法必须长期坚持才有效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并不让其发挥真正的作用。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常见的食疗方法有哪些吧!

菠菜防治视网膜退化

美国哈佛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周吃2-4次菠菜,可降低视网膜退化的危险。据称,菠菜保护视力的关键是类胡萝卜素,此化合物存在于绿叶蔬菜中,可防止太阳光对视网膜的损害。

红茶防治流感

日本科学家用比一般红茶水浓度淡的红茶液在病毒感染区浸泡5秒,该病毒就会失去感染力。为此,研究人员提出:在流感高发季节,人们常饮红茶或坚持用红茶水漱口可以预防流感。

维生素B6防治糖尿病

法国、意大利及日本均有报道,维生素B6低于正常值的糖尿病患者,每日供给100毫克维生素B6,6周后四肢麻木及疼痛等症状会减轻或消失。平时多吃糙米、面粉、蛋、白菜、干酵母等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同样对防治糖尿病有效。

牛奶防治支气管炎

美国学者最近的一项调查统计发现,吸烟者患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有31.7%是从来不喝牛奶的,而每天喝牛奶的吸烟者中患支气管炎的人却低于20%。牛奶中所含的大量维生素A可保护支气管和支气管壁,使之减少发炎的危险。牛奶虽然好处多多,但蜂王浆防治关节炎英国科学家对200名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后得出一个新结论:每天服用一次蜂王浆的关节炎患者,其疼痛减轻程度高达50%,关节灵活度也改善了17%。

淀粉类食物防治肠癌

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表明,澳大利亚结肠癌发生率是中国人的4倍,其主要原因就是澳大利亚人摄入的淀粉少。专家们指出,香蕉、土豆、豌豆等富含淀粉类食物中的丁酸盐能直接抑制大肠细菌繁殖,是癌细胞生长的强效抑制物质。

南瓜子防治前列腺病

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发表的一篇科研论文指出,每天坚持吃一把南瓜子(50克左右),可治疗前列腺肥大,明显改善第三期病情。因为南瓜子中的活性成分可消除前列腺初期的肿胀,同时还有预防前列腺癌的作用。

橘汁防治尿道感染

美国妇产科医生研究认为,易患尿道感染的人,每天喝300毫升的橘汁,有助防治尿道感染,其效果比单纯饮水要好。

罐具吸拔方法


1.火罐法

火罐法的原理是利用燃烧时消耗罐中部分氧气,并借火焰的热力使罐内的气体膨胀而排除罐内部分空气,造成罐内负压而吸附于皮肤上。其吸拔力的大小与罐具、罐内燃火及施术技巧等诸多因素有关。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闪火法:用止血钳等夹住95%的酒精棉球(不可太多,以湿润为度),点燃后在火罐内壁中段绕1~2圈,或稍作短暂停留后,迅速退出并及时将罐扣在施术部位上。此法比较安全,且不受体位限制,临床最常用。留罐、走罐及刺络拔罐时多用此法。

投火法: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薄纸条后点燃,燃烧到1/3时,投入罐内,然后迅速将罐扣在施术部位。此法温热之力及吸力均优于投火法,但须技术娴熟才不致灼伤皮肤。留罐时可用此法。初学投火法,可在拔罐部位,放一层湿纸以免灼伤皮肤,但可能影响疗效。

2.水罐法

一般是先用5~10枚完好无损的竹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用镊子将罐口朝下夹出,倒干罐内液体,迅速用热毛巾紧扪罐口,立即将罐扣在应拔部位。

若事先将配制好的药物(多为疏风活血通络的中草药)装入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清水煮至适当浓度,再把竹罐放入药液内煮15min,此即为药罐,使用时,按水罐法吸拔在治疗部位上。多用于风湿痹痛等病症。

3.抽气法

先将备好的抽气罐紧扣在需拔罐的部位上,用抽气筒将罐内的空气抽出,使之产生所需负压,即能吸住,此法适用于任何部位拔罐。然因缺乏火罐及水罐温热之力而不属中医传统意义上的拔罐法,其疗效不著,不建议临床使用。

4.滴酒法

向玻璃罐内壁中部,滴1~3滴95%酒精,将罐子转动一周,以使酒精均匀地附着在内壁上,用火点燃后,将罐口朝下,迅速将罐子叩在选定的部位上。注意酒精不可滴入过多且罐口不要沾酒精,以免拔罐时流出烧伤皮肤。

5.贴棉法

用直径约为2cm左右的棉花片,厚薄适中,浸少量95%的酒精,贴在玻璃罐内壁的中段,以火柴点燃棉花片后,将罐扣在施术部位上,即可吸住。注意酒精不可过多,以免烧伤皮肤。

6.架火法

即用不易燃烧、不易传热的物体,如瓶盖,小酒盅等,将95%酒精数滴或酒精棉球置其内,置于应拔部位,用火点燃,将火罐迅速扣下。

拔罐:不同火罐应用不同的拔罐方法


拔罐:不同火罐应用不同的拔罐方法。经过千百年的演变,罐具从原始的兽角、竹筒,发展到陶瓷罐、玻璃罐,乃至各种抽气罐、挤压罐、多功能电子罐等。目前常用的有竹罐、玻璃罐、抽气罐。竹罐轻巧价廉,不易摔碎,适于煎煮;缺点是容易燥裂,漏气,吸附力不大。玻璃罐质地透明,使用时可以观察所拔部位皮肤充血、瘀血程度,便于随时掌握情况,缺点是容易摔碎。使用玻璃罐、竹罐等过程中需要明火操作,故带一定危险性,应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而抽气罐具有使用方便,吸着力强,不需使用明火较安全,又不易破碎等优点,适合家庭使用。

常用的拔罐方法主要包括闪火法、推罐法、闪罐法、刺血拔罐法、针罐法。

推罐法:又称走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富的部位,如腰背、大腿。须选口径较大、罐口平滑的玻璃罐。先在罐口涂一些润滑油脂,将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

闪火法:此为医院最常用拔罐方法。用镊子夹95%酒精棉球,把酒精棉球点燃后,使火在罐内旋转1~3圈(在使用酒精棉球拔罐的时候,酒精棉球必须先稍微甩干,让之处于不太饱和的状态,因为酒精棉球过于饱和将会导致酒精滴落,而滴落的酒精会迅速燃烧。注意着火棉球切勿碰到罐口,以免将罐口烧热或将酒精残留于罐口烫伤皮肤)后,将火退出,迅速把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

闪罐法:罐子拔上后,立即取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病例,尤其适用于不宜留罐的患者、部位,如小儿、女性的面部。

针罐法:即是将针刺和拔罐结合的方法。在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点的部位上,约10~15分钟起罐起针。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的作用。

刺血拔罐法:即在应拔部位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的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刺血拔罐留置1~3分钟,出血量2~4ml。

拔罐有作用么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存环境的竞争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朋友们为了让自己的亲人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因此他们都没有选择更好的工作环境,只要能挣得更多的工资就可以了。因此一些不良的工作环境就会导致他们出现一些疾病。那么拔罐有作用吗?针对这个疑问,接下来的时间请朋友们和我一起进入到下面的学习内容。

祛痰解痉,软坚散结

由痰湿所致的体表包块及风证,通过刮痧、放痧治疗,使腠理宣畅,痰热脓毒外泄,有明显的止痉散结效果。

扶正祛邪

刮治病变相应腧穴的皮肤,使之出现青、紫充血的痧痕,使腠理得以开启疏通,将滞于经络腧穴及相应组织、器官内的风、寒、痰、湿、瘀血、火热、脓毒等各种邪气从皮毛透达于外,使经络得以疏通。

刮痧可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刮痧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刮痧施术于皮部对机体的作用大至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预防保健作用,二是治疗作用。

刮痧还可以减肥、祛斑、治感冒

刮痧是祛表层的,一般是祛火气。

拔罐是祛刮痧所不能到达的病灶层,深层的,一般是祛寒,寒湿同生的,所以也是祛湿。

两者都是活血化瘀通经络的

相信通过上面几段文字内容的学习,广大朋友们对拔罐是否有作用的这个疑问,心中也已经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了解。当然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虽然拔罐作为一种比较传统的中医疗法,但它的操作过程也是比较严谨和复杂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操作之前完全都熟知它的正确实施方法。

中医拔罐的拔罐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导读:中医拔罐的拔罐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我国中医文化历史悠久,而且历来备受欢迎,它在疾病的治疗方面不仅有着很大的贡献,同时也给社会医学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可喜的成果。那么你知道中医在拔罐的过程中是如何用好这个小罐罐的嘛?

拔罐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火罐法 :利用燃烧时的火焰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着在皮肤上。有下列几种方法:

(1)投火法: 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薄纸条,燃着到1/3时,投入罐里,将火罐迅速叩在选定的部位上。投火时,不论使用纸卷和纸条,都必须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烧一寸左右后,纸卷和纸条,都能斜立罐里一边,火焰不会烧着皮肤。初学投火法,还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层湿纸,或涂点水,让其吸收热力,可以保护皮肤。

(2)闪火法: 用7~8号粗铁丝,一头缠绕石棉绳或线带,作好酒精捧。

使用前,将酒精棒稍蘸95%酒精,用酒精灯或蜡烛燃着,将带有火焰的酒精棒一头,往罐底一闪,迅速撤出,马上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此时罐内已成负压即可吸住。

闪火法的优点是:当闪动酒精棒时火焰已离开火罐,罐内无火,可避免烫伤,优于投火法。

(3)滴酒法: 向罐子内壁中部,少滴1~2滴酒精,将罐子转动一周,使酒精均匀地附着于罐子的内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后用火柴将酒精燃着,将罐口朝下,迅速将罐子叩在选定的部位上。

导读:中医拔罐的拔罐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我国中医文化历史悠久,而且历来备受欢迎,它在疾病的治疗方面不仅有着很大的贡献,同时也给社会医学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可喜的成果。那么你知道中医在拔罐的过程中是如何用好这个小罐罐的嘛?

(4)贴棉法: 扯取大约0.5公分见方的脱脂棉一小块,薄蘸酒精,紧贴在罐壁中段,用火柴燃着,马上将罐子扣在选定的部位上。

(5)架火法: 准备一个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应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将棉球燃着,马上将罐子扣上,立刻吸住,可产生较强的吸力。

2、水罐法: 一般应用竹罐。先将罐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使用时将罐子倾倒用镊子夹出,甩去水液,或用折叠的毛巾紧扪罐口,乘热按在皮肤上,即能吸住。

3、抽气法: 先将青、链霉素等废瓶磨成的抽气罐紧扣在需要拔罐的部位上

温馨提示:用注射器从橡皮塞抽出瓶内空气,使产生负压,即能吸住。或用抽气筒套在塑料杯罐活塞上,将空气抽出,即能吸着。

七种拔罐方法作用各异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