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夏季养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 导航 > 柳蒿芽的作用与功效

柳蒿芽的作用与功效

2019-10-12

牡蒿的功效与作用_牡蒿的药用价值

夏季养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人逢古稀喜相聚,满座白发尽笑语。身处盛世盼岁长,往事茫茫如烟雨。勤于纸上寻欢乐,珍惜今天保身体。多在人间看春光,又是桃红满地绿。”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接受养生的理念,药物不能替代养生,只有观念和行动结合的养生才是有效的。关于中医养生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牡蒿的功效与作用_牡蒿的药用价值》,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导读:中药牡蒿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牡蒿的功效与作用、牡蒿图片、牡蒿的药用价值、牡蒿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牡蒿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牡蒿简介牡蒿图片牡蒿的功效与作用牡蒿的药用价值牡蒿的用法与用量牡蒿的副作用

牡蒿简介

牡蒿,入药部分为菊科艾属植物牡蒿的全草。夏、秋间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干燥的全草,茎柱形,直径0.1--0.3cm,表面黑棕色或棕色;质坚硬,折断面纤维状,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残留的叶片黄绿色至棕黑色,多破碎不全,皱缩卷曲,质脆易脱。花序黄绿色,片内可见长椭圆形褐色种子数枚。气香,味微苦。

牡蒿图片

牡蒿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凉血;解毒。主夏季感冒;肺结核潮热;咯血;小儿疳热;衄血;便血;崩漏;带下;黄疸型肝炎;丹毒;毒蛇咬伤。用于感冒发热,中暑,疟疾,肺结核潮热,高血压病;外用治创伤出血,疔疖肿毒。

1、《医林纂要》:治口疮,除疳,去虫匿。

2、《分类草药性》:治伤寒结胸,热症发狂,补五痨七伤,治痔疮,酒毒,下血。

3、《别录》:充肌肤,益气,令人暴肥。

4、《陆川本草》:驱风发散,解表退热。治感冒身热头痛。

5、《纲目》:擂汁服,治阴肿。

6、《江西民间草药》:小儿食积痞块发热。

7、《四川中药志》:能清血热、肝热,退潮热。治咳嗽,大小便不通。

牡蒿的药用价值

1、治喉蛾:牡蒿鲜全草一至二两。切碎,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治疥疮湿疹:牡蒿煎水洗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3、治疟疾寒热:齐头蒿根、滴滴金根各一把。擂生酒一钟,未发前服;以滓敷寸口。(《海上名方》)

4、治妇人血崩:牡蒿一两,母鸡一只,炖熟后去渣,食鸡肉与汁。(《闽东本草》)

牡蒿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烂敷。

牡蒿的副作用

体弱虚寒者慎用;孕妇慎用。

以上就是一些牡蒿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ys630.COm精选阅读

南牡蒿的功效与作用


南牡蒿因为有着高价值的药理功效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但要注意不能随意的进行使食用,否则会对身体生一些不好的影响的,我们需要在食用前对它进行了解,你准备好了吗?

【英文名】Woolystalk Wormwood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南牡蒿的根或全草。

【原形态】南牡蒿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主根明显,粗短,有侧根;根状茎稍粗短,肥厚。茎直立,单生或数个丛生,近无毛,基部常密被绒毛,上部或下部常生花序枝。叶片宽2-5cm,通常羽状深裂,裂片5-7个,宽倒卵形,基部楔形,先端又掌状分裂,有时匙形而边有齿或浅裂;上部叶三裂或不裂,裂片条形;全部叶上面无毛,下面被微柔毛。头状花序小,多数,卵球形或近于形,直径1-1.5mm,下垂,在茎顶或枝端排成复总状花序;无梗或有短梗,有条形苞叶;总苞卵形,长约2mm;总苞片3-4层,无毛,外层卵形,背面绿色,边缘稍膜质,内层长圆形,边缘宽,膜质;雌花4-8朵,花冠狭和状,花柱伸出,先端2叉;两性花6-10朵,不孕育。瘦果小,长圆形。花、果期6-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及林缘等处。

【化学成份】全草含三十烷醇(triacon-tanol),β谷甾醇,α,ξ-香树酯醇(α,ξ-amyrin)[1]。还含挥发油,其成分有:芳樟醇(linalool),α-松油醇(α-terpineol),ξ-毕澄茄烯(γ-cadinene),草蒲烯(calamenene),反式丁香烯(trans-caryoph-yllene),γ-衣兰油烯(γ-muurolene)和(王古)(王巴)烯(copaene)[2]。

【性味】味苦;微辛;性凉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除湿止痛。主风热头痛;风湿性关节炎;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中药志》:用于风湿关节痛、头痛、浮肿、毒蛇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独特的生存环境赋予南牡蒿神奇的功效,经过上面内容的介绍,想必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在增长阅历的同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牡荆的药用价值_牡荆的副作用


牡荆的药用价值

牡荆又叫荆条棵、五指柑、黄荆柴、黄金子、楚等,在我国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有大量的分布,牡荆为小乔木植物,小叶片边缘有多数锯齿,无毛或稍有毛。牡荆的实,叶,根以及茎都是可以入药的,并且各部位都具有不同的药用价值。

1、主治:白带下。用牡荆子炒焦为末,饮服。小肠疝气。用牡荆子半升,炒熟,加酒一碗,煎开,乘热饮服。甚效。湿痰白浊。用牡荆子炒为末,每服三钱,酒送下。耳聋。用牡荆子泡酒常饮。

2、叶:九窍出血。用荆叶捣汁,酒调服二合。小便尿血。治方同上。腰脚风湿。用荆叶煮水,熏蒸病人,以汗出为度。

3、根:各上风疾。用七叶黄荆根皮、五加根皮、接骨草,等分煎汤,每日饮服适量。

4、茎:灼疮发热,风牙痛。青盲内障。

5、荆沥:中风口噤。服荆沥,每次一升。头风头痛。用日取荆沥饮服。喉痹疮肿。取荆沥细细咽服。或以荆一把,水煎服。心虚惊悸,形容枯瘦。用荆沥二升,火上煎成一升六合,分四次服,白天服三次,晚上服一次。赤白痢。久不愈。用荆沥饮服,每日五合。疮癣。用荆沥涂搽。

牡荆的副作用

牡荆是有副作用的。由于牡荆性寒,长期服用或饮用其泡制的药酒,会伤及肠胃。另外,儿童服用过多的牡荆,会使儿童出大量虚汗,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所以儿童尽量少服用。

牡荆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中药牡荆叶的附方

1、治风寒感冒。鲜牡荆叶24g,或加紫苏鲜叶12g。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2、预防中暑。牡荆干嫩叶6-9g。水煎代茶饮。

3、治中暑,或兼腹痛泄泻。牡荆鲜叶、积雪草各15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4、治急性胃肠炎。牡荆鲜茎叶30-60g。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5、治久痢不愈。牡荆鲜茎叶15-24g。和冰糖冲开,水炖1小时,饭前服,日2次。(《福建民间草药》)

6、治腰脚风湿痛不止。牡荆叶不限多少,蒸置大瓮中,其下着火温之,以病人置叶中,须臾当汗出。蒸时,常旋旋吃饭,稍倦即止。便以被盖避风,仍进葱豉酒及豆酒亦可,以瘥为度。(《海上集验方》)

7、治脚气肿胀。牡荆叶60g,丝瓜络21g,紫苏21g,水菖蒲根21g,艾叶21g。水煎熏洗。(《江西民间草药》)

8、治风疹。牡荆干叶9-15g。水煎服。或另用叶煎汤熏洗。(《福建中草药》)

9、治足癣。牡荆鲜叶、马尾松鲜叶、油茶子饼各等量。煎汤熏洗患处。

10、治乳痈初起。牡荆叶24g。酒水各半煎服。(《江西民间草药》)牡荆叶(适量),擂酒敷。(《医学入门》)

11、治小便出血。捣牡荆叶取汁,酒服二合。(《千金方》)

松蒿的药用价值_松蒿的副作用


松蒿的药用价值

性味:微辛,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主黄疸;水肿;风热感冒;口疮;鼻炎;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松蒿的副作用

尚不明确。

松蒿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别名:小盐灶菜、糯蒿、土茵陈、细绒蒿、大叶蓬蒿、红壶瓶、草茵陈、铃茵陈、鸡冠草。

特征: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00厘米,但有时高仅5厘米即开花,植体被多细胞腺毛。茎直立或弯曲而后上升,通常多分枝。叶具长5-12毫米边缘有狭翅之柄,叶片长三角状卵形,长15-55毫米,宽8-30毫米,近基部的羽状全裂,向上则为羽状深裂;小裂片长卵形或卵圆形,多少歪斜,边缘具重锯齿或深裂,长4-10毫米,宽2-5毫米。花具长2-7毫米之梗,萼长4-10毫米,萼齿5枚,叶状,披针形,长2-6毫米,宽1-3毫米,羽状浅裂至深裂,裂齿先端锐尖;花冠紫红色至淡紫红色,长8-25毫米,外面被柔毛;上唇裂片三角状卵形,下唇裂片先端圆钝;花丝基部疏被长柔毛。

蒴果卵珠形,长6-10毫米。种子卵圆形,扁平,长约1.2毫米。花果期6-10月。

性状:全长30-60cm,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具腺毛,有粘性。叶对生,多皱缩而破碎:完整叶片三角卵形,长3-5cm,宽2-3.5cm,羽状深裂,两侧裂片长圆形,顶端裂片较大,卵圆形,边缘具细锯齿,叶丙面均有腺毛。穗状花序顶生,花萼钟状,长约6mm,5裂;花冠淡红紫色。味微辛。

富含成分:松蒿地上部分含松蒿甙(phtheirospermo-side),洋丁香酚甙(acteoside),天人草甙(leucosceptoside)A,角胡麻甙(martynoside),桃叶珊瑚甙(aucubin),都桷子甙酸(genipo-sidic acid),车前醚甙(plantarenaloside),连翘脂甙(forsythoside)B[1]。

附方:

1、治黄疸病:松蒿一两,岩白菜五钱,黄柏皮、小黄草、木节草各三钱,甘草二钱。煨水服。

2、治水肿:松蒿一两,煨水于睡前服;同时煨水熏洗全身。

3、治风热感冒:松蒿五钱,生姜三片。煨水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白蒿的药用价值_白蒿的副作用


白蒿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白蒿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二年生草本,高50-150cm。主根单一,狭纺锤形。别名:蘩、皤蒿、由胡、莓母、旁勃、白艾蒿、蓬蒿、大白蒿、大子蒿、臭蒿子、山艾、大头蒿、苦蒿。茎下部稍木质化,纵棱明显,多分枝,茎、枝被类白色微柔毛。白蒿是一种多年生轴根小半灌木。春季返青早,生长快,3月中旬至4月开始生长,8月中旬开花,9月初结实,10月初成熟。根系发达,在草场正常利用的条件下,主根可伸入100厘米的土层中,侧根和不定根多,大量集中在30厘米以内的土层中。根系入土深度超过株高的4~5倍,根幅大于冠幅2~3倍。利用过度,生境干旱程度加剧,植物地下部分则犬于植株高度的10~20倍,主根作用减弱,不定根大量出现,甚至发展到以不定根代替主根的作用。性耐干旱和严寒,适生于≥10℃的积温2000~3000℃、年降水量150~400毫米的气候条件范围内。

在高平原、山地、丘陵、沙地或撂荒地的沙质和砾质土壤上,均能繁盛地发育生长,但不能进入低湿的盐渍化生境。生于海拔500-4200m的路旁、荒地、河滩、草原、干山坡或林缘等地。主要产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此外山东、江苏等地也有栽培。治风寒湿痹,黄疸,热痢,疥癞恶疮。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功效,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长年。还可治疗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等疾病。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降低头热,去伏瘕、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等。

2、用法用量

2.1、药用部位: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

2.2、取白蒿鲜草2两或干品1两,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5~7日为一疗程;或制成冲剂及片剂服用。

白蒿的副作用

一般没有特殊副作用。

白蒿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本经》:“主五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

2、治恶癞疾,遍体面目有疮者:白艾蒿十束如升大,煮取汁,以麴及米,一如酿酒法,候熟稍稍饮之。(《僧深集方》)。

面蒿的药用价值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特别喜欢吃一些野菜,因为野菜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特别纯天然无污染,经常吃一些野菜,能够有效的清热解毒,对于白蒿这种野菜是一种中药成分的野菜,不仅可以用来当作野菜吃,还可以用来当成中药用,那么白蒿都有哪些功效呢?下面小编来给大家详细介绍

在野菜中,白蒿以其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割了当柴烧。”时令对野菜很重要。正月里的白蒿叫茵陈,尚在襁褓之中;二月里白蒿是野菜,可以食用;要是到了农历三月,白蒿成了茅草,就只能当柴禾烧了。

白蒿是春绿的先行者,在和煦的春风的吹拂下,先于众草,于早春抢先发芽。三月的时候,田间地头,在还没有朽腐掉的蒿子下面,一簇簇新苗披着一层灰褐色的软毛,稚嫩的茎叶儿绿中泛白,柔柔地生长着,如绿茵陈于地面。清明前后,正值白蒿风华正茂,人们到野外踏青之时,顺便采集一些,从而让茵茵的白蒿为人们的餐桌生活增添了一道美食。

白蒿嫩苗,叶如细丝,似初生松针,色微青白,稍似艾香,味微辣。把它采摘下来,择洗干净,或蒸或煮,或炒或拌,都是一道不错的食疗两用菜肴。

可拌上一些面粉,蒸熟后,调好蒜泥蘸了吃,口感很好,绵绵的,味道清素淡雅,鲜美异常;

也可凉拌,将白蒿放在沸水中煮2-3分钟后,捞出晾凉,拌上蒜泥,加入香油、精盐等调料,则为餐桌上的佳品;

还可白蒿蒸肉。先把白蒿用面裹好,然后上笼屉铺匀;另外拿出炒锅,放底油烧热,下猪肉片煸炒,放糖、酱油、盐,加调料(十三香),煸炒片刻,立刻起锅。把起锅的猪肉片在笼屉里的白蒿上匀称覆盖一层,开始蒸。二十分钟即可。再拍一头蒜,切碎,倒醋和香油,作为蘸料。这种菜饭一体,浓香可口,肥而不腻,吃后舒服无比。

煮粥时把其直接放入锅中同煮,粥的味道也很鲜美;

把白蒿作为饮料很为方便,将白蒿洗净晒干后,当作茶叶保存即可。每天少许,加大枣枚,泡茶服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轻身益气、保肝利胆、抗衰防癌,实为难得的绿色保健食品。

马先蒿的药用价值_马先蒿的副作用


马先蒿的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苦,平。

【功效分类】:祛风湿药;利小便药。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杀虫。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尿路结石,小便不利。外用治疥疮。

【用法用量】:10~15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气味】:苦,平,无毒。《别录》曰:练石草,寒。

【主治】:寒热鬼疰,中风湿痹,女子带下病,无子(《本经》)。练石草:治五癃,破石淋,膀胱中结气,利水道小便(《别录》)。恶疮(弘景)。

马先蒿的副作用

无特殊禁忌。

马先蒿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马先蒿,【异名】:马屎蒿(《本经》)、马新蒿(陆玑《诗疏》)、烂石草(《肘后方》)、练石草(《别录》)、虎麻(《唐本草》)、马尿泡(《山西中草药》)。

马先蒿 ,又名玉山蒿草,与我们在花市常见的美女樱长的实在十分相像。不过,它可是到道地地的野花家族,不仅在台湾的高山可以看到它,欧洲,东北亚,以及北美洲有都可见它的芳踪,真可以说是世界性的植物了。

【释名】:马新蒿(《唐本》)、马矢蒿(《本经》)、练石草(《别录》)、烂石草(同上)、虎麻。

时珍曰:蒿气如马矢,故名。马先,乃马矢字讹也。马新,又马先之讹也。

弘景曰:练石草,一名烂石草,即马矢蒿。今方药不复用之。

【集解】:《别录》曰:马先蒿、练石草,并生南阳川泽。

恭曰:叶大如茺蔚,花红白色。二月、八月采茎叶,阴干用。八月、九月实熟,俗谓之虎麻是也。一名马新蒿,所在有之。茺蔚苗短小,其子夏中熟。二物初生,极相似也。

禹锡曰:按《尔雅》云:蔚,牡。注云,即蒿之无子者。《诗》云:匪莪伊芳蔚。陆玑云:牡蒿也。三月始生,七月开花,似胡麻花而紫赤。八月生角,似小豆角,锐而长。一名马新蒿,是也。

颂曰:郭璞以牡为无子,而陆玑云有子,二说小异。今当用有子者为正。

时珍曰:《别录》牡蒿、马先蒿,原是二条。陆玑所谓有子者,乃马先蒿,而复引无子之牡蒿释之,误矣。

【附方】:大疯癞疾,骨肉疽败,眉须堕落,身体痒痛:以马先蒿(一名马矢蒿,一名烂石草),炒捣末。每服方寸匕,食前温酒下,一日三服,一年都瘥。

茵陈蒿的药用价值_茵陈蒿的副作用


茵陈蒿的药用价值

茵陈蒿的功效与作用: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配栀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阴黄。

茵陈蒿的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当然,这只是西医学提取茵陈成分做出来的研究,临床应用上效果如何不好判定。陈素毒性为中枢抑制,表现为思睡,流涎等。

茵陈蒿的副作用

茵陈用量过大可引起头晕,恶心,腹泻,上腹部不适,急性肝胆损伤,亦有心律不齐的报导。但是治疗剂量的茵陈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损伤。

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

《本草经疏》:“蓄血发黄者,禁用。”

《得配本草》:“热甚发黄,无湿气,二者禁用。”

茵陈蒿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茵陈蒿汤)

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二两,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炮)一两半。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贴,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茵陈汤)

治一切胆囊感染:茵陈30g 蒲公英12g 忍冬藤12g 川军10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治热病发斑:茵陈二两 川大黄(锉碎微炒)、玄参各一两 栀子仁一分生甘草半两。捣筛为散。每服四钱 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 去滓不计时候服。(《圣惠方》茵陈散)

治疬疡:茵陈蒿两握 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 (先)以皂荚汤洗疬疡上令伤然后以汤洗之 汤冷更温洗可作三四度洗 隔日作佳不然恐痛难忍[2].(《外台》引《崔氏方》)

绿绒蒿的药用价值_绿绒蒿的副作用


绿绒蒿的药用价值

主根明显,肥厚而延长或萝卜状增粗。茎分枝或不分枝,或为基生花葶,被刺毛、硬毛、柔毛或无毛。叶全部基生成莲座状或也生于茎上,莲座状叶在冬季通常宿存;叶片全缘、具锯齿、羽状浅裂至羽状全裂,无毛至具刺毛;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具长柄,上部茎生叶具短柄或无柄,有时抱茎。花生于花葶上或生于无苞片或具苞片的花序上,单生或总状、圆锥状排列。花大而美丽,蓝色、紫色、红色或黄色,稀白色,花期6~8个月;萼片2,极稀在顶生花上为3-4,早落;花瓣通常4,有时5-10;雄蕊多数,花丝大多丝状,稀下部或整个为条形;子房近球形、卵形、倒卵形至狭圆柱形,1室,3至多心皮,胚珠多数,花柱明显,通常短,有时近消失,上下等粗或基部扩大成盘而盖于子房上,柱头分离或连合,头状或棒状,常呈辐射状下延,与胎座对生。蒴果近球形、卵形、倒卵形、椭圆形至狭圆柱形,被刺毛、硬毛或无毛,3-12瓣自顶端向基部微裂或开裂至全长的1/3或更多,稀裂至基部。种子多数,卵形、肾形、镰状长圆形或长椭圆形,平滑或具纵凹痕,无种阜。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咳。主肺炎咳嗽;湿热黄疸;水肿;创伤久不愈合。清热利湿,镇咳平喘。治肺炎咳嗽,肝炎,胆绞痛,胃肠炎,湿热水肿,白带,痛经。

绿绒蒿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研末敷。

绿绒蒿的副作用

绿绒蒿是含有一定毒性的,因此建议大家在使用上需要注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使用,千万不可以用药过量,因为任何的中药材在使用的时候,都有着它的特性,如果出现偏差那么很容易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副作用,如果对于药性不清楚或者是不了解的伙伴,最好在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后再使用。

绿绒蒿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绿绒蒿的医学记载

《西藏常用中草药》:“清热泄肺,除湿利水。治咳嗽,肺炎,肝炎,湿热水肿。”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镇静止痛,镇咳平喘,制痢止血。治胃肠发炎,肝炎,胆痛,白带,痛经。”

绿绒蒿的附方

1、治哮喘:绿绒蒿花或果配麻黄根、天仙子、葶苈子煎汤服。

2、治肠炎及久泻:绿绒蒿花或果配火把果根、香蒿、火绒草煎汤服。

3、治胆绞痛:绿绒蒿花或果配莨菪叶煎汤服。(选方出《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牡蒿的功效与作用_牡蒿的药用价值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