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的作用 > 导航 > 乌梅的药用价值

天仙藤的药用价值_天仙藤的副作用

【www.ys630.com - 养生的作用】

“人逢古稀喜相聚,满座白发尽笑语。身处盛世盼岁长,往事茫茫如烟雨。勤于纸上寻欢乐,珍惜今天保身体。多在人间看春光,又是桃红满地绿。”从古至今,关于养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或名言,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正确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天仙藤的药用价值_天仙藤的副作用”,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天仙藤的药用价值

干燥茎细长而扭曲,涉黄褐色或青褐色,质韧,表面有纵沟纹。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的叶片呈三角状狭卵形,暗绿色,无毛,基部心脏形,两侧耳状,具3条明显的掌状脉,叶柄细长而扭曲。茎的横断面,皮部与中柱部常脱离,并有数个黄色椭圆形的维管束,髓部白色,中央呈裂隙状。气清香,味淡。以青绿色、茎细带叶者为佳。

天仙藤的功效与作用:行气化湿,活血止痛。治胃痛,疝气痛,妊娠水肿,产后血气腹痛,风湿疼痛。 行气活血,止痛,利尿。妊娠水肿,胸腹痛,疝痛,风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

天仙藤的副作用

诸病属虚损者勿用。气血虚者禁用。

天仙藤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天仙藤的医学记载

《本草图经》:解风劳。得麻黄则治伤寒发汗,与大黄同服堕胎气。

《纲目》:流气活血。治心腹痛。

《本草备要》:治风劳腹痛,妊娠水肿。

《本草再新》:凉血活血,去风利湿,走经络,兼治腰腿肿疼。

《本草正义》:宣通经隧,导达郁滞,疏肝行气,止心胃痛。

天仙藤的医学附方

1、治产后腹痛不止及一切血气腹痛:天仙藤五两。炒焦,为细末。每服二钱。腹痛,炒生姜、小便和酒调下;血气,温酒调服。(《普济方》天仙藤散)

2、治疝气作痛:天仙藤一两,好酒一碗,煮至半碗服之。(《孙天仁集效方》)

3、治症瘕积聚及奔豚疝气:天仙藤一两(炒),乳香、没药、玄胡索(醋炒)、吴萸、干姜各二钱,小茴香五钱。共为末,每服三钱,好酒调服。(《本草汇言》)

4、治妇人有水气而成胎,以致两腿足浮肿:天仙藤(洗,略炒)、香附子(炒),陈皮、甘草、乌药(软白者、辣者,良)各五分。为末,上每服五钱,生姜、木瓜、苏叶各三片,水煎,日三服。(《妇人良方》天仙藤散)

5、治痰注臂痛:天仙藤、羌活、白术、白芷梢各三钱;片姜黄六钱,半夏(制)半两。上锉,每服三钱,姜五片煎服。间下千金五苓丸。(《仁斋直指方》天仙散)

6、治乳腺炎:鲜天仙藤适量。揉软外敷,每日换药一次。(《江西草药》)

7、治毒蛇毒虫咬伤,痔疮肿痛:天仙藤鲜品捣烂敷患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yS630.Com相关推荐

天仙藤


天仙藤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或北马兜铃的干燥地上部分,别名都淋藤、三百两银、兜铃苗、马兜铃藤、青木香藤、长痧藤、香藤。以下是具体介绍。

性味:苦;温

归经: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利水消肿;解毒。主胃痛;疝气痛;妊娠水肿;产后血气腹痛;蛇虫咬伤

注意:体虚者慎服

1.《本草汇言》:诸病属虚损者勿用。

2.《得配本草》:气血虚者禁用。

各家论述

1.《本草再新》:凉血活血,去风利湿,走经络,兼治腰腿肿疼。

2.《本草求真》:天仙藤,观书所论主治,止属妊娠子肿、腹痛、风痨等症,而于他症则未及焉。即其所治之理,亦不过因味苦主于疏泄,性温得以通活,故能活血通道,而使水无不利,风无不除,血无不活,痛与肿均无不治故也。

3.《本草备要》:治风劳腹痛,妊娠水肿。

4.《纲目》:流气活血。治心腹痛。

5.《本草正义》:宣通经隧,导达郁滞,疏肝行气,止心胃痛。

6.《本草汇言》:天仙藤,流气活血,治一切诸痛之药也。人身之气,顺则和平,逆则痛闷作矣。如杨氏《直指方》天仙藤治痰注臂痛,气留疝痛,瘕聚,奔豚腹痛,产后血气腹痛,他如妊娠水肿,面浮气促,男子风劳,久嗽不愈,悉以此药治之,无不寝安。盖谓其善于流行血气故也。

7.《本草图经》:解风劳。得麻黄则治伤寒发汗,与大黄同服堕胎气。

天仙藤的功效


天仙藤 (《本草图经》)

【异名】都淋藤、三百两银(《补缺肘后方》),兜铃苗(《圣惠方》),马兜铃藤(《普济方》),青木香藤(《本草备要》),长痧藤(《南京民间药草》),香藤(《浙江中药手册》),臭拉秧子、痒辣菜(《江苏植药志》)。

行气化湿,活血止痛。

治胃痛,疝气痛,妊娠水肿,产后血气腹痛,风湿疼痛。

①《本草图经》:解风劳。

得麻黄则治伤寒发汗,与大黄同服堕胎气。

②《纲目》:流气活血。

治心腹痛。

③《本草备要》:治风劳腹痛,妊娠水肿。

④《本草再新》:凉血活血,去风利湿,走经络,兼治腰腿肿疼。

⑤《本草正义》:宣通经隧,导达郁滞,疏肝行气,止心胃痛。

【选方】①治产后腹痛不止及一切血气腹痛:天仙藤五两。

炒焦,为细末。

每服二钱。

腹痛,炒生姜、小便和酒调下;血气,温酒调服。

(《普济方》天仙藤散) ②治疝气作痛:天仙藤一两,好酒一碗,煮至半碗服之。

(《孙天仁集效方》) ③治症瘕积聚及奔豚疝气:天仙藤一两(炒),乳香、没药、玄胡索(醋炒)、吴萸、干姜各二钱,小茴香五钱。

共为末,每服三钱,好酒调服。

(《本草汇言》) ④治妇人有水气而成胎,以致两腿足浮肿:天仙藤(洗,略炒)、香附子(炒),陈皮、甘草、乌药(软白者、辣者,良)各五分。

为末,上每服五钱,生姜、木瓜、苏叶各三片,水煎,日三服。

(《妇人良方》天仙藤散) ⑤治痰注臂痛:天仙藤、羌活、白术、白芷梢各三钱;片姜黄六钱,半夏(制)半两。

上锉,每服三钱,姜五片煎服。

间下千金五苓丸。

(《仁斋直指方》天仙散) ⑥治乳腺炎:鲜天仙藤适量。

揉软外敷,每日换药一次。

(《江西草药》) ⑦治毒蛇毒虫咬伤,痔疮肿痛:天仙藤鲜品捣烂敷患处。

天仙藤的功效与作用


天仙藤的简介

天仙藤,别名都淋藤、三百两银、兜铃苗、马兜铃藤、青木香藤、长痧藤、香藤。马兜铃草质藤本。根圆柱形。茎柔弱,无毛。叶互生;叶柄长l-2cm,柔弱;叶片卵状三角形、长圆状卵形或戟形,长3-6cm,基部宽1.5-3.5cm,先端钝圆或短渐尖,基部心形,两侧裂片圆形,下垂或稍扩展;基出脉5-7条,各级叶脉在两面均明显。

花单生或2朵聚生于叶腋;花便长l-1.5cm;小苞片三角形,易脱落;花被长3-5.5cm,基部膨大呈球形,向上收狭成一长管,管口扩大成漏斗状,黄绿色,口部有紫斑,内面有腺体状毛;檐部一侧极短,另一侧渐延伸成舌片;舌片卵状披针形,顶端钝;花药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于房圆柱形,6棱;合蕊柱先端6裂,稍具乳头状凸起,裂片先端钝,向下延伸形成波状圆环。

蒴果近球形,先端圆形而微凹,具6棱,成熟时由基部向上沿空间6瓣开裂;果梗长2.5-5cm,常撕裂成6条。种子扁平,钝三角形,边线具白色膜质宽翅。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天仙藤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主治:行气化湿,活血止痛。治胃痛,疝气痛,妊娠水肿,产后血气腹痛,风湿疼痛。

应用:

1、治产后腹痛不止及一切血气腹痛:天仙藤五两。炒焦,为细末。每服二钱。腹痛,炒生姜、小便和酒调下;血气,温酒调服。

2、治疝气作痛:天仙藤一两,好酒一碗,煮至半碗服之。

3、治症瘕积聚及奔豚疝气:天仙藤一两(炒),乳香、没药、玄胡索(醋炒)、吴萸、干姜各二钱,小茴香五钱。共为末,每服三钱,好酒调服。

4、治妇人有水气而成胎,以致两腿足浮肿:天仙藤(洗,略炒)、香附子(炒),陈皮、甘草、乌药(软白者、辣者,良)各五分。为末,上每服五钱,生姜、木瓜、苏叶各三片,水煎,日三服。

5、治痰注臂痛:天仙藤、羌活、白术、白芷梢各三钱;片姜黄六钱,半夏(制)半两。上锉,每服三钱,姜五片煎服。间下千金五苓丸。

6、治乳腺炎:鲜天仙藤适量。揉软外敷,每日换药一次。

7、治毒蛇毒虫咬伤,痔疮肿痛:天仙藤鲜品捣烂敷患处。

天仙藤的市场信息

1、天仙藤的价格

尚不明确,可到当地市场了解。

2、天仙藤的选购方法

本品茎的横切面:表皮细胞类方形,外被角质层。皮层较窄。中柱鞘纤维6~10余层,连接成环带,外侧的纤维壁厚,内侧逐渐变薄。维管束数个,大小不等。形成层成环。导管类圆形,直径10-170μm。有髓。

3、天仙藤的保存方法

置干燥处,防霉。

天仙藤[图]的功效与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天仙藤[图]的身影,那么天仙藤[图]应该如何食用呢?对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好的影响呢?一起来看看。

【英文名】HERBA ARISTOLOCHIAE

【来源】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 马兜铃 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或 北马兜铃 Aristolochia contorta Bunge.的干燥 地上部分 。秋季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茎呈细长圆柱形,略扭曲,直径1~3mm;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褐色,有纵棱及节,节间不等长;质脆,易折断,断面有数个大小不等的维管束。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三角状狭卵形或三角状宽卵形,基部心形,暗绿色或淡黄褐色,基生叶脉明显,叶柄细长。气清香,味淡。

【鉴别】本品茎的横切面:表皮细胞类方形,外被角质层。皮层较窄。中柱鞘纤维6~10 余层,连接成环带,外侧的纤维壁厚,内侧逐渐变薄。维管束数个,大小不等。形成层成环。导管类圆形,直径10~170μm。有髓。

【炮制】除去杂质,切段。

【性味】苦,温。

【归经】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利水消肿。用于脘腹刺痛,关节痹痛,妊娠水肿。

【用法用量】4.5~9g。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

【摘录】《中国药典》

【出处】《本草图经》

根据以上的综合来讲,天仙藤[图]还是具有一定的药理疗效的,需要注意的就是天仙藤[图]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食用,不要过量。

玉溪天仙藤的功效与作用


玉溪天仙藤是非常有营养的珍贵药材,经常吃玉溪天仙藤是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功效和作用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食用玉溪天仙藤呢,食用玉溪天仙藤对于我们的身体具体能够起到怎样的好处呢,我们需要懂得一些玉溪天仙藤的专业知识才能回答这些问题。

【别名】天仙藤

【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毛叶胡椒的全株。

【原形态】毛叶胡椒 攀援藤本。枝有纵棱,幼时被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2-15mm,被短柔毛;叶片硬纸质,有密腺点,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7-13cm,宽3-5cm,先端短渐尖,基部钝,下面密被微硬毛,叶脉5-7条,最上1对离基约2cm从中脉发出,其余的基出。花单性异株,无花被;穗状花序与叶对生;雄花序通常短于叶片;总花梗长于叶柄,花序轴被硬毛;雄花苞片圆形,具柄,直径约1mm,雄蕊3;雌花序长6-8cm;总花梗向上渐增粗,尤以花序基部更明显,被毛;雌花苞片与雄花相同,子房嵌生于花序轴中并与其合生,柱头4-5,线形,浆果近球形,直径3-4mm。花期5-7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疏林或密林湿润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枝扭曲,表面淡黄色,有纵棱。叶多皱缩,展平后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6-12cm,宽3-5cm,具密集的细小腺点,叶背有毛茸,叶脉5-7条,最上1对离基从中脉发出,网脉明显;叶柄有短柔毛,基部鞘状。有时可见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花序轴有毛。气香,味辛辣。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活血。主风湿痹痛;脘腹疼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研粉,每次2-6g;或浸酒。

【注意】孕妇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孕妇忌服。服药忌荞麦面。"

【摘录】《中华本草》

上文为大家介绍了玉溪天仙藤的作用,希望对大家在生活中有所帮助。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胡乱的和其他食物搭配,应该咨询专业人士后再决定。


天仙藤散的功效与作用


现今药物的种类比较多,在选择时最好不要随意进行,应该先对药物进行一定的了解,那么你对天仙藤散这种中药方剂有了解吗?

【处方】天仙藤、青蒿子(炒)、桑白皮(炒)、香附子(炒)、荆芥穗、前胡(生姜汁制.炒)、柴胡、桔梗、麻黄(去根.节)、苍术(炒)、干葛、陈皮,各十斤。茴香(炒)、秦艽、川芎、白芍药、黄半夏(为粗末.姜汁炙)、羌活,各二斤半。甘草(炒)、肉桂(去粗皮)、白芷、厚朴(去粗皮.姜汁炒),各五斤。

【炮制】上二十四味,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五劳七伤,感冷冒寒气弱体虚,多倦少力。常服壮筋骨,肢体轻健,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乌梅、枣子,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并两滓作一服煎。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天仙藤150克(炒焦)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产后腹痛不止,及一切血气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产后腹痛用生姜、小便和酒调下,常患血气用温酒调服。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

看完上面这篇文章,现在大家知道天仙藤散了吧。天仙藤散的药用价值也是很高的。


天仙子的药用价值_天仙子的副作用


天仙子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止痛,定惊,固脱。用于胃腹痛、牙痛、神经痛、气喘、癔病、久痢、痈肿恶疮。

2、用于什么病症

用于胃腹痛、牙痛、神经痛、气喘、癔病、久痢、痈肿恶疮。

3、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6-1.2g;散剂,0.06-0.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衍;煎水洗;或烧烟熏。

天仙子的副作用

1、副作用

天仙子一般没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天仙子一般没有特殊的人群禁忌。

3、饮食禁忌

3.1、天仙子一般没有特殊的饮食禁忌。

3.2、有大毒,内服宜慎。

3.3、《本经》:多食令人狂走。

3.4、《雷公炮炙论》:勿误服,冲人心,大烦闷,眼生星火。

天仙子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出自:《本经》。

1.1、别名:莨菪子、莨菪实、牙痛子、小颠茄子、米罐子、熏牙子。

1.2、药材来源:为茄科植物莨菪、小天仙子的成熟种子。

1.3、生境分布: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及西南,华东有栽培或逸为野生;主产内蒙古、河北、河南及东北、西北诸省区。

1.4、性味归经:苦、辛,温;有大毒。入心、胃、肝三经。

1.5、采收和储藏:夏、秋间果皮变黄色时,采摘果实,曝晒,打下种子,筛去果皮、枝梗,晒干。

1.6、化学成分:莨菪:种子含天仙子胺(hyoscyamine)0.02%-0.17%,东莨菪碱(scopolamine)0.01%-0.08%[1]及阿托品(atropine)等;还含脂肪,其量可达25%。脂肪酸组成为:肉豆蔻酸(myristic aicd)0.3%,棕榈酸(palmitic acid)6.5%,硬脂酸(stearic acid)1.6%,油酸(oleic acid)35.2%,亚油酸(linoleic acid)56.4%。小天仙子:种子含天仙子胺0.04%,东莨菪碱0.01%。

1.7、功能主治:止痛,定惊,固脱。用于胃腹痛、牙痛、神经痛、气喘、癔病、久痢、痈肿恶疮。

1.8、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6-1.2g;散剂,0.06-0.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衍;煎水洗;或烧烟熏。

2、《本经》:主齿痛出虫,肉痹拘急。

3、《别录》:疗癫狂风痫,颠倒拘挛。

4、《药性论》:生能泻人,热炒止冷痢,炒焦研细末,治下部脱肛。

5、《本草拾遗》:主痃癖,除邪逐风。

6、《日华子本草》:烧熏虫牙,洗阴汗。

藤壶的药用价值_藤壶的副作用


藤壶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1.1、藤壶是附着在海边岩石上的一簇簇灰白色、有石灰质外壳的小动物。它的形状有点像马的牙齿,所以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常叫它“马牙”。性味:味咸;性凉。

1.2、生态环境:藤壶是营固着生活,群栖于岩石相潮间带中潮区的上部,常形成白色的“藤壶带”,尤以内湾盐度较低,水质澄清处分布较多。

1.3、药材基源:为藤壶科动物白脊藤壶的肉或壳。

1.4、功能主治:藤壶全年抱歉可采,取肉,鲜用。或取壳洗净,除去杂质即可。藤壶可制酸止痛;解毒疗疮。主胃痛吞酸;水火烫伤;小儿头疖;疔疮肿毒。

2、用法用量

内服:为藤壶科动物白脊藤壶的肉或壳。壳煎汤,30-60g。外用:肉适量,捣烂敷。

藤壶的副作用

100%藤壶水煎液20ml/kg腹腔注射,显着提高小鼠负压耐缺氧能力。100%藤壶水煎醇溶液作用不显着。

藤壶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浙江省玉环县的渔民,就将藤壶叫作“蛐”,敲藤壶叫作“打蛐”。也有的人则将它写作“触嘴”,如《玉环坎门镇志》中就记载:“或有余暇,到海滩岩凹钓取海螺,敲取藤壶(土名‘触嘴’),聊充菜肴。

2、《浙江省岱山县药物志》中称”白脊藤壶“,别名”锉“”锉壳“。”常成群附着于海岸岩石或其他海产动物体外。固壳近于圆筒状的圆锥形,壳口大,壳板厚,壳口上面有能活动的左右二对壳板。

3、《岱山县志》又称藤壶俗名“触”。温州平阳称藤壶为“雀嘴 ”。

4、《平阳渔业志》称它“重盐腌之,能久藏”。白脊藤壶,壳圆锥形,密集生长的个体呈圆筒形,峰吻闪电战直径约20mm,高12-14mm,壳口稍展开,略呈五边形,壳析表面具有粗细不等的许多白色纵肋,肋间凹处深暗紫色或灰褐色5、叶大兵编着《温州民俗》(海洋出版社,1992年)中称瑞安四珍包括龟脚、红蛋曲、神眼、雪鳗四种水产,其中红蛋曲即藤壶,“外壳近于圆筒形,内壳由三角形壳片合成,壳色带红紫,常成簇密集附着于海岛岩礁间低潮线附近岩石上,每年农历三月和六七月采挖,入汤烫过,敲去外壳,再加香料蒸熟,为佐餐佳肴”云云。“蛐”“触”“锉”“蛩”,读音都差不多。

羊角藤的药用价值_羊角藤的副作用


羊角藤的药用价值

功效主治:祛风除湿,止痛止血。用于胃痛,风湿关节痛。治关节肿痛,肾虚腰痛。叶外用治创伤出血。《广西药植名录》:“根:祛风湿,消肿,去毒。”《福建中草药》:“根皮:祛风湿,暖肾气。”

药理作用:羊角拗混合苷及羊角拗苷具有和毒毛旋花子苷K相似的强心作用,已证明混合苷的作用比毒毛旋花子苷K稍弱而持久,在胃肠道吸收缓慢而不规则。他们还有中枢抑制、利尿和兴奋子宫的作用。D-毒毛旋花苷-Ⅰ也有强心作用。

用法与用量:内服,水酒煎,1-2两。

羊角藤的副作用

不可内服。

羊角藤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别名:乌苑藤、巴戟天[福建]、白面麻、红头根、山八角、穿骨虫、放筋藤、牛的藤、巴戟、鸡眼藤、三角藤、猫红藤、黑风藤、鳝鱼藤、湘巴戟、乌藤、百眼藤、鸟泥藤、圹羊扭、羊角扭。

形态:羊角藤,蔓状或攀援灌木。枝细长,节间长。叶对生,有柄,矩圆状披针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4-12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基部狭,上面秃净或稍粗糙,下面秃净或被柔毛;托叶膜质,鞘状,长2-5毫米。头状花序4-8个合成顶生、无梗、伞形花丛;每一头状花序有花6-12朵,花序柄长13-26毫米;花白色,无柄;萼片短,截形;花冠高脚碟状,长不及5毫米,4裂;雄蕊4,花丝短;花柱细,具有2柱头。复生球状浆果,直径10-15毫米。花期5-7月。 生于山野林缘小树丛中。分布福建、广东、云南等地。

富含成分:根及茎中含以下葸醌:2-羟基蒽醌、茜素、茜素-1-甲醚、茜黄、茜黄-1-甲醚、紫黄茜素、茜素-2-甲醚、1-羟基-2-甲基蒽醌、2-甲基蒽醌及1-甲氧基-2-甲基蒽醌。根还含茜草色素、光泽汀以及茜黄与茜黄-1-甲醚的甙。茎和叶还台豆甾醇,β-谷甾醇及熊果酸。

药材性状:

1、石细胞较多,单个散在或成群,黄色或淡黄色,呈长方形、我角形,个别纤维状,直径17-112μm,壁厚8-40μm,长至140μm。孔沟弯贡或斜向,有的末端分叉,有的层纹细密。

2、草酸钙针晶束纤细散在或成束存在于栓内层细胞及薄壁细胞中,长48-72μm。③木栓细胞成片,淡黄色,表面观呈多角形,壁稍厚。

附方:

1、治肾虚腰痛:羊角藤干根皮五钱至一两,酌加猪骨。水煎服。

2、治关节风湿痛:羊角藤干根一至二两。酒水炖服。

【摘录】《中华本草》

马鞍藤的药用价值_马鞍藤的副作用


马鞍藤的药用价值

多年生匍匐小草本,茎细长,被灰色短柔毛,节上生根。叶肾形至圆形,直径4-25毫米,先端宽圆形或微缺,基部阔心形,叶面微被毛,背面被贴生短柔毛,全缘;具长的叶柄,叶柄长(1.5)3-5(6)厘米。

马鞍藤乐于定居在沙滩或沙丘之上,为无毛匍匐藤本植物。它的茎极长,蔓茎平卧,向四面拓展,茎在节处长根,根入土极深,全株光滑,叶片革质,先端凹裂,形似马鞍。 紫红色、漏斗状花的小喇叭花不分季节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艳丽醒目,尤以夏、秋季最盛,缤纷的花海就如地毡一样,红花绿叶相辉映。因而博得“海滨花后”之美名。 马鞍藤除了观赏性强,还是滨海地区理想的防风固沙植物,另外它的干燥叶片入药,性味辛苦,可祛风除湿、拔毒消肿。尤其对海蜇刺伤所引起的风疹、瘙痒有良好的解毒作用。

别名:厚藤、鲎藤、二叶红薯、狮藤、马蹄金、马蹄草、走马风、马六藤、白花藤、海薯藤、沙藤、沙灯心、海牵牛。

入药部位:为旋花科植物鲎藤的全草。

中药化学成分:叶含粘液质、挥发油、树脂、甾醇、苦味物质、红色色素、脂肪、卅五烷、卅烷、廿二酸(山箭酸)、卅烷酸(蜂花酸)、十四酸(肉豆蔻酸)、丁酸。

性味:味微苦、辛,性凉。

归经:归肝、脾经。

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拔毒消肿,消痈,散结。用于风寒感冒,风湿关节痛,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荨麻疹,风火牙痛,流火,白带、湿疹背痈等;外用治疮疖,痔疮,痈疽,肿毒,疗疮,痔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1~2两。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马鞍藤的副作用

孕妇忌服

马鞍藤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医学记载:

1、《闽南民间草药》:“辛苦,微寒。”

2、《泉州本草》:“入肝、脾二经。”

3、《福建民间草药》:消痈散结,祛风除湿,解毒益气。

附方:

1、治关节炎:二叶红薯一两五钱,酌加酒水各半煎服。

2、治痈疽疔疮:二叶红薯一握,红糖(或冬蜜)适量,捣烂外敷。

3、治痈疽疔疮,无名肿毒:二叶红薯一至二4,洗净,煎汤调红糖内服。

4、治痔疮漏血:二叶红薯一两,猪大肠一斤,炖服。

5、痈疽疔疮、肿毒:白花马鞍藤75.0克,红糖适量,水煎去渣。加红糖溶化,分2次服。外敷方:鲜马鞍藤叶37.5克,捣烂,外敷患处。

6、痔疮、痔漏:白花马鞍藤56.3克,猪大肠187.5克,先将白花马鞍藤洗净,与猪大肠加水3碗,炖烂,分2次服。

7、关节风湿痛、以下肢为甚者:白花马鞍藤根37.5克,红藤30.0克,上牛膝18.8克,威灵仙11.3克,五加皮15.0克,水6碗,煎2碗,分2次服。(若单以关节风湿痛者,用马鞍藤根60.0克,水煎去渣。调米酒少许服用。或调红糖30.0克服用亦可。)8、皮肤湿疹:鲜马鞍藤根56.3克,水煎2次服。并以鲜马鞍藤叶112.5克,煎水外洗湿疹处。

8、风火牙痛、口腔炎:马鞍藤根37.5克,大蓟根30.0克,水煎去渣,待凉后频频含服。

9、风湿性关节炎、四肢肿痛无定处:白花马鞍藤11.3克,金合欢15.0克,桑树根11.3克,锐叶小槐花根18.8克,冇骨消11.3克,山埔姜30.0克,两面针11.3克,白肉穿山龙15.0克,地骨皮11.3克,小金樱根18.8克,风藤11.3克,猪排骨(去肉)150.0克,水3碗,酒3碗,煎2碗,加猪排骨炖烂,早晚饭后各服1次。

10、扭伤肿痛、疔毒:鲜马鞍藤叶37.5克,红糖适量,将马鞍藤叶捣烂,调红糖外敷患处。

天仙藤的药用价值_天仙藤的副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