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体质养生与先天因素 > 导航 > 保护视神经的食物

先天性视神经发育不良

体质养生与先天因素。

“活动有方,五脏自和。”养生也日渐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不注意平日的养生,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于中医养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先天性视神经发育不良”,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我们都知道在生活中有一种疾病,叫做先天性视觉神经发育不良,这种发育不良一般是在宝宝小的时候就会体现在宝宝身上的,如果宝妈们细心观察的话,很容易就会发现宝宝视物的时候会有一些差异,其实这对宝宝的以后是会造成很大影响的,所以在刚发现的时候就要及时给宝宝治疗,那么先天性视觉发育不良都有哪些表现?

视神经发育不良常为位于视神经入口处的缺陷,表现为视乳头部分或全部缺损。若视神经完全未发育称为无视神经。视神经发育不良的患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或缺如,神经节细胞数目减少或消失。一般认为该病系胚胎发育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分化障碍所致。

病因

视神经发育不良从胎儿期的最初胚芽期、器官发生期至第三个月末的发育过程中,都可能因某种原因生长停滞或发育异常。视神经发育不良是一种非进行性的先天性眼底发育异常,系胚胎发育13~17mm时视网膜神经节分化障碍所致。如果在视神经节细胞发育之前,胚裂已经闭合,轴旁中胚叶组织不能进入胚裂,则导致视神经不发育。其临床上分为两型,第一型视乳头缺损合并视网膜和脉络膜缺损,第二型完全位于视神经鞘内,是真性视乳头缺损。合并脉络膜缺损者系同时合并了原始视泡周围的中胚叶组织发育不良。

视神经不发育及发育不全的具体病因不明。少数为显性遗传,多数可能与母体怀孕早期药物影响或感染性疾病有关,妊娠期应用苯妥英钠、奎宁等或感染梅毒、风疹、巨细胞病毒均可引起。

预防

该病目前无明确的预防措施,但考虑其可能的病因,对患有该病患者的家系进行家系分析,根据遗传规律,避免生育高危子代;以及妊娠期避免应用苯妥英钠、奎宁等药物或感染梅毒、风疹、巨细胞病毒等,可能对减少该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病史与检查

关键诊断因素

1、眼底(常见)

呈部分性或完全性视盘发育不全,视盘较正常小,约为正常视盘的1/3~1/2大小,呈灰白色,可有黄色外晕所包绕,即视网膜色素上皮越过巩膜筛板外缘形成双环征(图1)。黑色的内环起自增厚的视网膜色素上皮,与发育不全的视神经连接,外环则起自巩膜筛板与巩膜交界处,在视乳头周围形成境界不清和不规则的发亮白环,为裸露的巩膜或增生的纤维组织。大部分病例,视盘有一不规则的漏斗形凹陷,小者局限于视神经鞘内,类似大的生理凹陷,大者深陷可达7~10mm,或伴有球后囊肿;凹陷最深处常位于下方或稍偏向一侧;凹陷的底部平滑,看不见筛板的灰白色斑点。

相关阅读

先天性肾发育不良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肾有两个,一个左肾一个右肾,宝宝最常见的疾病就是先天性左肾多囊性发育不良,先天性的肾发育不良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如果一个肾正常,就要看另一个肾的症状如何,如果没有任何身体不适,可以不需要治疗,但是如果有症状表现,就要尽早手术治疗。

只要化验尿常规及肾功能均正常

,就没事。左肾不用切除的。建议你还是多到几家医院诊断一下吧,这样才会综合到意见的。

儿童左肾先天性发育不良萎缩 做手术是唯一办法吗?

左肾体积和皮质厚度太小,已经没有多少功能了,保留就是保存了一个病灶,切除是较好的办法。当然,如果不是先天的而是其他原因如膀胱输尿管反流等所致,则另当别论。

最好去正规的妇产科医院再做B超检查,

因为有时在一家医院检查会也有误测的现象意见建议:选择多间医院再做检查.这种现象难免100%准的.但也不要过于但心,曾大孕妇心理压力.。

具体要看发育不良的肾有无症状

,比如发育不良肾的异位开口、感染、肾性高血压等等,不过一般建议还是切除。

多囊肾指肾脏的皮质和髓质出现多个囊肿的一种遗传性肾脏疾病。分为发生期(遗传家族早期检查)成长期(中药活血化瘀)、肿大期(腰痛、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症状出现,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保护肾功能的关键时期)破溃期、尿毒症期。

1、不可饮食无节制 过度的饥饿就会造成营养不良。而吃的太饱则会伤及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而且极易的发生气血流通障碍。

2、不注意饮食卫生 病情轻的可以导致胃肠疾病,严重的会发生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3、不食偏刺激的东西 吃一些生冷的食物会伤及脾胃阳气,多吃辛辣的对胃不好,会积热。

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


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是属于先天性疾病的一种,很多人都没有听过这种疾病,它也称为先天性外胚层缺陷综合征,该病的患者通常表现为皮肤、牙齿、眼睛等相关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那么对于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这种疾病,它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又是如何诊断的,该病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一、临床表现

1、指趾甲发育不良

本病征表现为指趾甲发育不良、粗糙混浊,甲板中央凹陷、干燥松脆或脱落,可有慢性再生性甲周炎。

2、汗腺与皮脂腺少

汗腺与皮脂腺较常人为少,皮肤菲薄、干燥掌跖角化过度。

3、缺牙或牙发育不良。

4、毛发稀少

毳毛稀少细弱或缺如眉毛稀少或2/3处无毛,睫毛亦少。

5、泪腺发育不全者

易致结膜、角膜干燥。

6、其他

此外,有些病例还伴有中胚层或内胚层发育缺陷,如并指、缺指或多指畸形、黏膜萎缩变性、味觉减退、发音嘶哑、萎缩性鼻炎、嗅觉减退等。

临床上分有汗型和闭汗型两类以闭汗型症状较重。因无法调节体温,夏季体温升高表现似暑热症或容易中暑,婴幼儿可出现热性惊厥。部分患儿合并智力低下。

临床上往往有不同的表现度和不完全的外显率,并非每个病例都具有全部特征。此外,还有少部分病例合并Friedreich共济失调、眼震脑干发育缺陷等。

二、诊断

有汗腺、毛发、甲板异常锥形牙齿对本症诊断甚有帮助,加上汗腺功能检查,必要时皮肤活检可明确诊断。

三、治疗

本综合征系外胚层发育不良所致,故无根治疗法亦无特殊治疗。对闭汗型,尤其是婴幼儿夏季给予凉爽环境遇有发热可敷以冷毛巾或以凉水冲洗,帮助散热、降温。要预防高热惊厥、传染病、呼吸道感染等。牙齿缺损者可装义齿有助咀嚼和说话。皮肤干燥局部表皮缺如或附件缺损等应尽量避免不良刺激与外伤,并注意预防感染。

总而言之,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儿适应环境,建立接近正常的生活。

左肾先天性发育不良


宝宝刚出生后不久都要进行全面检查,有的宝宝会出现左肾先天性发育不良的情况,因为肾发育不良的原因可能和母亲在怀孕期间乱吃一些违禁药物有关,也可能是有长期辐射导致的,也可能是母亲没有对宝宝和自己负责,吃了对宝宝健康不利的食物等,如果出现左肾先天性发育不良就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很多人患有先天性左肾发育不全这种疾病

,引发这种疾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为胎儿在母亲的腹中受到伤害。很多母亲在怀孕的时候,没有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可能吸烟喝酒,甚至吸毒。这种做法对于胎儿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有可能使胎儿的基因缺失,或者胎儿无法身体正常的发育。

有的胎儿在母亲腹中有可能会受到辐射

,或者母亲使用一些经过辐射的食物,就有可能使腹中的胎儿出现基因变异的情况。所以胎儿就会因为基因不全而产生先天左肾不全的情况,这种情况很常见。如果母亲在怀孕的时候出现了疾病,并且感染很严重,也有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有的胎儿在母亲腹中,

有可能自身会产生一些免疫系统疾病,或者自己的基因合成会出现问题。人体是非常复杂的,很多因素都会导致婴儿自己的身体出现问题。有的胎儿有可能在母亲腹中无法正常的吸收营养,只要营养缺失,就有可能造成婴儿的器官无法正常的生长,所以胎儿的左肾就有可能先天发育不良。

综上所述,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发现自己的左肾先天发育不良,引发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为胎儿在母亲的腹中受到伤害。很多因素会导致胎儿受到伤害,比如母亲接受被辐射的物体,母亲长期不睡觉,胡乱使用药物,或者母亲出现了疾病,导致婴儿受到感染。

先天性肿瘤


【概述】

先天性肿瘤可分颅咽管瘤、上皮样瘤和生殖细胞瘤,其中颅咽管瘤是最常见的先天性颅内肿瘤。依据肿瘤的发生部位及组织学特征,曾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鞍上囊肿、上皮瘤、上皮囊肿、鳞状上皮瘤、釉质瘤、垂体釉质瘤等。上皮样瘤和皮样瘤(皮样囊肿)起源于残余在颅内的胚胎上皮母细胞瘤。上皮样瘤只含外胚层成分,皮样瘤含外胚层及中胚层两个胚层成分,畸胎瘤则含三个胚层成分。皮样瘤及畸胎瘤很少见。生殖细胞瘤亦称非典型畸胎瘤,过去通称为松果体瘤。肿瘤发生自胚胎细胞,而非松果体实质细胞。

【诊断】

上皮样瘤诊断:病人年龄较轻、病程进展缓慢的颅内占位病变,体征虽较多但又较轻者,应考虑 本病,青年病人有三叉神经痛症状者大多为本病所致。

【治疗措施】

(一)颅咽管瘤:(1)手术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肿瘤位于脑底深部,与周围结构紧密相连,手术 切除困难,危险较大。手术一般作右前额皮骨瓣,进行全部切除者经额底入路,手术最好在显 微镜下进行。术中应尽量避免牵拉下丘脑。防止损伤神经血管,将肿瘤仔细分离切除。术前 术中术后均宜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以地塞米松为好,术后4~5天起逐渐减量。

(2)放射治疗:放疗可减少囊液形成。一般认为对作部分切除的病人术后可行放射治疗,成人量为7000cGy,儿童量为5500cGy。

对无明显视神经受压的囊性肿瘤,亦可穿刺抽出囊液后注入适量的同位素,行内放射治疗,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上皮样瘤:宜行手术切除肿瘤,原则上应将肿瘤囊壁完全切除,以防复发。术后主要并发症 为无菌性脑膜炎,一般恢复良好,少数病人于数年以至一二十年后复发。

(三)生殖细胞瘤:肿瘤较小的可行放射治疗,肿瘤较大的可作分流术后行放射治疗,放疗照射最好 包括椎管。肿瘤对放疗敏感,疗效满意。

【流行病学】

颅咽管瘤是比较常见的颅内肿瘤,占颅内肿瘤的5.1%~6.5%。 在先天性肿瘤中约占60%,约占鞍区肿瘤的30%,居儿童鞍区肿瘤的第一位,在成人鞍区肿瘤 中仅次于垂体瘤居第二位。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2: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年 和儿童,5~20岁者约占55%,80%以上在40岁以下。

上皮样瘤亦称上皮样囊肿、胆脂瘤或珍珠 瘤,在颅内肿瘤中占1.2%~2.9%,男性略多于女性。最多见于青壮年。肿瘤虽为先天性,由 于生长缓慢,大多于成年后才出现症状。

生殖细胞瘤:此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男性明显多于女 性,均见于50岁以前,多见于10~20岁间。

【临床表现】

(一)颅咽管瘤是比较常见的颅内肿瘤,占颅内肿瘤的5.1%~6.5%。 在先天性肿瘤中约占60%,约占鞍区肿瘤的30%,居儿童鞍区肿瘤的第一位,在成人鞍区肿瘤 中仅次于垂体瘤居第二位。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2: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年 和儿童,5~20岁者约占55%,80%以上在40岁以下。

(二)上皮样瘤:症状大多发展缓慢,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长的可达数十年,平均5年左右,各部位肿瘤的症状和体征分述如下:

(1)小脑桥脑角肿瘤:首发症状为三叉神经痛者占2/3。晚期常表现为小脑桥脑角综合征。

(2)中颅窝肿瘤: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损害症状,常见面部感觉减退、咀嚼肌萎缩力弱。

(3)脑实质内肿瘤:依肿瘤所在部位产生相应的症状。大脑半球肿瘤常有癫痫发作,精神症状及轻偏瘫等,小脑肿瘤多有共济失调等小脑症状,个别的枕下亦可有皮毛窦。

(4)脑室肿瘤:早期无症状或仅有轻微头痛头晕。肿瘤长大阻塞脑脊液循环时,则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侵及周围脑组织时,则可有相邻的脑症状。

(5)鞍区肿瘤:早期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的视力减退,日久可致视神经萎缩。

(6)硬膜外肿瘤:多起源于颅骨板障,向外生长可见头皮下肿物。肿瘤长大后可致颅内压增高,大多无局限体征。

(三)生殖细胞瘤:病程多较短,自发病至就诊短者10天,长者可达2年,平均7~8个月。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症状、局部症状和内分泌症状。 由于肿瘤易阻塞导水管,造成脑积水,产生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头痛早期为阵发性,主要在额颞部,进行性加重。

肿瘤位于松果体部者易压迫中脑四叠体,特别是上丘,产生双眼上视障碍,少数并有下视障碍,双侧瞳孔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下丘及内侧膝状体受压时则出现耳鸣、双侧听力减退。肿瘤通过小脑幕切迹向后压迫小脑上蚓部及结合臂时,则产生共济失调及眼球震颤等,肿瘤位于鞍上者可产生视交叉、视神经受压症状,出现偏盲、视神经原发性萎缩、视力减退等。

由于松果体细胞受肿瘤压迫损害,突出的表现是性早熟现象,多见于男性儿童病人,生殖器及第二性征过早发育。

【辅助检查】

(一)颅咽管瘤:

(1)内分泌功能测定:垂体功能减退者,基础代谢率降低,糖耐量常呈低平曲线或下降延迟。T3、T4、FSH、LH等各种激素测定均可降低。

(2)头颅X线片:80%~90%的病人头颅平片有异常改变,主要表现有:①鞍区钙斑,②蝶鞍改变;蝶鞍常呈盆形扩大,少数亦可呈球形扩大,③颅内压增高征,约见于60%病人。

(3)颅脑CT扫描:均于鞍区显示肿瘤的轮廓,瘤实质多表现为稍高密度或等密度影像,钙化组织则为高密度影像,囊腔为低密度。强化扫描实质部分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影像增高。具有钙化、囊腔及强化影像增强三者,一般可以确诊。

(二)上皮样瘤:

(1)头颅X线片:常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2)颅脑CT扫描:显示为低密度影像,一般注射造影剂后影像不增强,个别的可见边缘有轻微增强。

(三)生殖细胞瘤:

(1)头颅x线平片:一般均显示颅内压增高征。约40%可见松果体异常钙化。在儿童出现钙化,或成人钙化超过1厘米者,均为病理性。

(2)CT扫描:大多显示高密度影像,亦可为等密度。常见钙化,两侧脑室扩大。注射对比剂后影像增强。

先天性膈疝


【概述】

膈肌疾病中膈疝最为常见。膈疝的形成除先天性膈肌融合部缺损和薄弱点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胸腹腔内的压力差异和腹内脏器的活动度;各种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如弯腰、排便困难和怀孕等均可促使腹内脏器经膈肌缺损和薄弱部进入胸内。②随着年龄增长,膈肌肌张力减退和食管韧带松弛,使食管裂孔扩大,贲站或胃体可以经过扩大的食管裂孔突入后纵隔。③胸部外伤尤其胸腹联合伤引起膈肌破裂。膈疝分类不一,可按有无疝囊分真疝与假疝,但一般按有无创伤史把膈疝分为外伤性膈疝与非外伤性膈疝,后者又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类。非外伤性膈疝中最常见者为食管裂孔疝、胸腹裂孔疝、胸骨旁疝和膈缺如等。膈疝症状轻重不一,主要决定于疝入胸内的腹腔脏器容量、脏器功能障碍的程度和胸内压力增加对呼吸循环机能障碍的程度,但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腹腔内脏器疝入胸内而发生的功能变化 如饭后饱胀、嗳气、上腹部或胸骨后烧灼感和反酸,这由于贲门机制消失后胃酸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炎症或食管溃疡,严重时甚至可出现呕血和吞咽困难。胃肠道部分梗阻可产生恶心呕吐和腹胀,严重时发生肠胃道完全性梗阻或绞窄性梗阻时出现呕血、便血、腹痛和腹胀,甚至脏器坏死、穿孔呈现休克状态。(二)胸内脏器因受压而引起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腹腔脏器疝入胸内患侧肺受压和心脏被推向对侧,轻者病人话说胸闷、气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和紫绀。

【诊断】

1.创伤性膈疝一般来说诊断不太困难,可根据胸腹部口部位,子弹或刀刺伤进入体内的部位和方向,弹道入口与出口的情况,大致可判断体内所经过的解剖途径,并由此推测膈肌有无损伤。创伤性膈疝的胸腹部X线检查,对于疝入胸腔内的肠曲极易辨认,膈下游离气体的存在,提示腹内脏器穿孔,但由于胸内积液和积气,有时难以显示膈肌的破裂和疝入胸内胃肠的存在。

2.先天性膈疝按疝入胸内的不同脏器,胸部叩诊可呈浊音或鼓音,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有时胸部可听到肠鸣音,心脏和气管向对侧移位,腹部平坦柔软,婴儿蛙腹消失。先天性膈疝的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患侧胸部充气的胃泡和肠曲,肺组织受压和心脏纵隔移位。少数病例必要时作钡剂灌肠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措施】

1.创伤性膈疝:胸腹联合伤的病人症状严重病情紧迫,除作必要的急救处理外,应积极作好手术前准备,纠正休克,处理张力性气胸和及时作胸腔肋间引流。呼吸困难者应作气管切开术,控制胸壁反常呼吸,待一般情况好转后进行剖胸或剖腹探查手术。手术的途径应视胸部或腹部损伤部位和范围、有无异物及其在体内存留的部位来决定。一般采用伤侧胸部切口进胸,探查胸腔后扩大膈肌伤口,进行腹内脏器修补术,然后将腹部脏器回纳入腹腔,缝闭膈肌切口。如损伤累及腹部且损伤范围较广,胸部切口探查有困难时,应毫不犹豫地将切口伸延至腹部,探查腹内脏器情况,并作必要的手术。对于非穿透性创伤,如病人症状不重,可细心观察。对于晚期创伤性膈疝可作择期手术。

2.先天性膈疝:先天性膈疝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以免日久形成粘连或并发肠梗阻或肠绞窄。婴幼儿病人术前应放置胃肠减压管,以兔麻醉和手术过程中肺部进一步受压而导致严重通气功能障碍。胸骨旁裂孔疝采用高位腹部正中切口作疝修补术,疝入胸骨后内容物大多数系大网膜或部分胃壁,因此将上述内容物回纳腹腔一般并无困难,切除多余疝囊后,用丝线把腹横筋膜缝合于膈肌及肋缘上以修补缺损。胸腹裂孔疝或膈肌部分缺如,可采取进胸或进腹途径。胸部切口手术野显露较好,便于分离粘连和回纳腹内脏器,膈肌的修复也较方便。膈肌部分缺如可采用瓦叠法或褥式缝合。如膈肌缺如较大,可在膈肌附着于胸壁处游离后,按上述方法修复膈肌缺如,必要时可覆以合成纤维织片加固缝合。采用经腹途径则取正中腹直肌切口,回纳腹腔脏器后,经膈下缝补膈肌缺损。腹部切口仅缝合皮下和皮肤,待术后7~10天再缝合腹膜,术后胃肠减压及肛管排气极为重要。

【临床表现】

1.创伤性膈疝:病人症状较为严重。除胸部外伤症状外,尚可伴有腹内脏器破裂引起出血、穿孔和胸腹腔严重污染。左膈肌破裂,膈下脏器可通过膈裂口疝入胸腔,引起胸部剧痛,并可放射至同侧肩部和上臂部,有时有上腹部疼痛或腹肌紧张。由于疝入胸内脏器的占位,压迫肺组织和心脏,纵隔向对侧移位,使肺容量明显减少,病人出现气急和呼吸困难,严重时有紫绀,心脏移位使大静脉回心血流受阻,心搏出量减小,引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甚至导致休克状态。如疝入胸内脏器发生梗阻或绞窄时,可出现腹痛、腹胀、噁心呕吐和呕血便血等梗阻症状,严重者可引起中毒性休克。体格检查发现患侧胸部叩诊呈浊音或鼓音,呼吸减弱或消失,有时可听到肠鸣音。

2.先天性膈疝:主要按疝的位置、大小、疝的内容物和疝入胸内脏器功能的变化而异。胸骨旁裂孔疝因裂孔较小,常在成年后才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隐痛、饱胀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间歇性便秘和腹胀,上述症状易被忽视而误诊为消化道疾病,偶尔X线检查时,可发现胸骨后存在胃泡和肠曲阴影而被确诊。如疝入小肠或结肠发生嵌顿,则可产生急性肠梗阻或肠绞窄的临床症状。

先天性肺囊肿


【概述】

先天性肺囊性病是较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异常。其病理分类和命名比较混乱,意见不一,以往统称先天性肺囊肿,现在比较一致地称为先天性肺囊性病,包括支气管源性囊肿(肺囊肿)、肺泡源性囊肿、肺大叶气肿(肺大皰)、囊性腺瘤样畸形和先天性囊肿性支气管扩张等。

【治疗措施】

一般诊断明确,在无急性炎症情况下,均应早期手术。因为囊肿容易继发感染,药物治疗非但不能根治,相反,由于多次感染后囊壁周围炎症反应,引起胸膜广泛粘连,致手术较为困难,易发生并发症。年龄幼小,并非手术的绝对禁忌证。尤其在出现缺氧、紫绀、呼吸窘迫者,更应及早手术,甚至急诊手术才能挽救生命。

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变部位、大小、感染情况而定:孤立于胸膜下未感染的囊肿,可作单纯囊肿摘除术;局限于肺缘部分的囊肿,可作肺楔形切除术;囊肿感染而致周围粘连或邻近支气管扩张则作肺叶或全肺切除术。双侧性病变,在有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可先作病变严重的一侧。小儿以尽量保留正常肺组织为原则。

临床拟诊本病时,应尽量避免作胸腔穿刺,以免引起胸腔感染或发生张力性气胸。仅在个别病例,表现严重呼吸窘迫征、紫绀、缺氧严重,又无条件作急诊手术时,才可作囊肿穿刺引流,达到暂时性减压,解除呼吸窘迫症状,作为术前一种临时性紧急措施。一般切除病变囊肿或肺叶,预后良好。

成人患者若术前痰量很多,手术时需作双腔气管插管麻醉,避免痰液倒流至对侧。小儿可采用患侧低位的低俯卧位开胸,进胸后先行结扎病肺支气管。

如病变过于广泛,肺功能严重下降或合并存在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患时,则禁忌手术。

【病因学】

胚胎发育期,因气管、支气管异常的萌芽或分支异常发育所致。病变可发生在支气管分支的不同部位和显示不同的发育阶段。囊肿常为多房怀,也可为单房性。囊壁多具有小支气管壁结构,内层有纤毛柱状上皮,外层可见散在小片软骨,壁内可见到平滑肌束和纤维组织。囊状病变结构内层可见不同的皮皮细胞,有柱状、立方形和圆形上皮细胞,这显示出支气管树分支发育不完全的不同程度。有些具有分泌粘液的柱状细胞,腔内充满粘液。

【临床表现】

小的支气管囊肿在临床上不呈现症状,仅在X线胸部检查或尸检时才被发现。一旦囊性病变与小支气管沟通,引起继发感染或产生张力性气囊肿、液囊肿、液气囊肿或张力性气胸等压迫肺组织、心脏、纵隔和气管移位时,就可出现症状。

(一)婴幼儿期 张力性支气管源性囊肿、肺大叶气肿和肺大皰较多见。临床上常呈现胸内张力性高压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紫绀或出现呼吸窘迫等症状。体检见气管移向对侧,患侧叩诊鼓音,呼吸音降低或消失。胸片显示患侧肺囊性病变引致肺不张,纵隔、气管移位,并可呈现纵隔疝和同侧肺不张,病情危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因呼吸衰竭死亡。

(二)儿童期 较多见的为支气管源性囊肿。临床表现为反复肺部感染。患者常因发热、咳嗽、胸痛就诊。症状类似支气管肺炎。

(三)成人期 多见于后天继发性肺大皰和支气管源性囊肿。临床表现均因继发感染出现症状,如发热、咳嗽、脓痰、咯血、胸闷、哮喘样发作、劳累性气促和反复出现气胸等症状。需与肺脓肿、脓胸、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空洞和肺部肿瘤等鉴别。

先天性支气管源性囊肿 常见于儿童病例,囊肿位于肺间质或纵隔内。约70%位于肺内,30%位于纵隔。由于囊肿可为单个或多个,含气体或液体量不同,因而在X线胸片上可呈现不同表现:

1.单个液、气囊肿 最为常见,囊肿大小不一,可见圆形薄壁囊肿,内有液面。此种囊肿的特点是囊壁菲薄,邻近肺组织无炎性浸润病变,纤维性变不多,需与肺脓肿,肺结核空洞和肺包虫囊肿鉴别。在X线上表现肺脓肿壁较厚,周围炎症表现明显,肺结核空洞则有较长病史,周围有结核卫星灶。肺包虫囊肿有流行病学的地区特点、生活史和职业史、血像、皮内试验等有助于鉴别。

2.单个气囊肿 胸片上示病侧肺部含气囊肿,巨大的气囊肿可占据一侧胸腔,压迫肺,气管,纵隔,心脏,需与气胸鉴别。气胸的特点是肺萎缩推向肺门,而气囊肿的空气位于肺内,往往仔细观察在肺尖和肋隔角处可见到肺组织。

3.多个气囊肿 临床也较多见,胸片上呈现多个大小不一、边缘不齐的气囊肿,需与多个肺大皰鉴别。尤其在小儿,肺大皰常伴有肺炎,在X线上以透亮圆形薄壁大皰及其大小、数目、形态的易变性为特征。每在短期随访中就见较多变化,有时可迅速增大,或破裂后形成气胸。肺部炎症一旦消退,大皰有时可自行缩小或消失。

4.多发性液、气囊肿 胸片上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液、气腔。尤其病变位于左侧者,需与先天性膈疝鉴别,后者也可呈现为多个液平,必要时口服碘油或稀钡检查,若在胸腔内见到造影剂进入胃肠道,则为隔疝。

先天性视神经发育不良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