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马齿苋的作用与功效

刺苋头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社会在发展,养生也逐渐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焦点,养生和养性必不可分,它带给我们的是健康。如何避免关于中医养生的误区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刺苋头的功效与作用”,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刺苋头是一款非常著名的全草中药,根茎叶全部可以入药。口感微苦并且一般都生长在荒地里。对于止血、消肿、止痒等有很大作用。在古代中医学家们都漫山遍野的寻找刺苋头,在治疗很多疾病中这款中药常被人所用。而在预防疾病的过程中也有很多人在使用,直接用刺苋头加水熬出的汤也可以有消炎杀菌的作用。

性味:味甘淡、微苦涩,性凉。

功效:内服清热解毒利湿、凉肠、凉血止血。外用消肿止痒。入大肠红。

主治:痢疾、腹泻、肠泻、肠炎、咽喉痛、赤白总务科、痔疮肿痛、痔疮出血、甲状腺肿大、胆囊炎、胆结石症,便秘、小儿胎毒。外治皮肤湿毒作痒、痈疽疔疖、湿疹等。

刺苋的作用和功效,只要用过的人就会很信耐它,组成了很多药方,治胆囊炎:鲜白刺苋叶180克,猪小肠180克(去油脂),加水炖熟,每日分3次服。7日为1疗程。

刺苋味甘淡、微苦涩、性凉。内服清热解毒利湿、凉肠、凉血止血。外用消肿止痒。人/大肠经。主治痢疾、腹泻、肠炎、咽喉痛、赤白痢疾、痔疮肿痛、痔疮出血、甲状腺肿大、胆囊炎、胆结石症,便秘、小儿胎毒。外治皮肤湿毒作痒、痈疽疔疖、湿疹等。

单方验方:

1.治痢疾、暑泻:鲜刺苋根45g,水煎加红糖服。

2.治痢疾、肠炎:刺苋、凤尾草各30g,水煎服。或白刺苋60g,乌蕨15g,水煎服。

3.治咽喉痛:鲜刺苋根50g,水煎服。

4.治便秘:鲜刺苋100至120g,水煎服。

5.治痔疮出血:刺苋60g,水煎加红糖服。或刺苋、百眼藤头各30g,水煎加蜜服。或用刺苋头30g,马齿苋60g,水煎加蜜或加红糖服。又可用刺苋根30g,瘦猪肉120g,水煮服食。

6.治胆囊炎:鲜刺苋叶180g,猪小肠180g(去油脂),加水炖熟,每日分3次服。7日为1疗程。

7.治湿热白带:鲜刺苋全草(或鲜根)30至60g,银杏(去壳)14枚,水煎服。

8.治小儿胎毒:刺苋、水珍珠菜、紫茉莉根各6g,水煎服。

9.治皮肤湿毒作痒:刺苋适量,水煎洗之。也可治皮肤疮疡肿毒,用刺苋适量捶烂贴之。

10.治痔疮肿痛:刺苋60g,水煎熏洗,或浸肛。或用刺苋、墨旱莲草各60g,白矾9g,水煎洗之。

本品内服常用量生品30至120g,干品30至60g。外用全草或枝叶适量。

ys630.coM延伸阅读

苋的功效与作用


苋是功效非常广泛的一种中药材,我们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苋,苋也在很多疾病的治疗和缓解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苋。

【别名】苋菜(李当之《药录》),青香苋(《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苋科植物 苋 的 茎叶 。春、夏采收。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分枝较少,枝绿色,高80~150厘米。叶互生;叶柄长3~10厘米;叶片菱状广卵形或三角状广卵形,长4~12厘米,宽3~7厘米,钝头或微凹,基部广楔形,叶有绿色、红色、暗紫色或带紫斑等。花序在下部者呈球形,上部呈稍断续的穗状花序,花黄绿色,单性,雌雄同株;苞片卵形,先端芒状,长约4毫米,膜质;萼片3,披针形,膜质,先端芒状,雄花有雄蕊3,雌花有雌蕊1,柱头3裂。胞果椭圆形,萼片宿存,长于果实,熟时环状开裂,上半部成盖状脱落。种子黑褐色,近于扁圆形,两面凸,平滑有光泽。花期5~7月。

【生境分布】各地均有栽植。

【化学成份】叶含维生素C,嫩叶含99~121毫克%,较老叶含119~178毫克%。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窍。治赤白痢疾,二便不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煮粥或捣汁。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脾弱便溏者慎服。

【附方】①治产前后赤白痢:紫苋叶(细锉)一握,粇米三合。上先以水煎苋叶,取汁去滓,下米煮粥,空心食之。(《寿亲养老新书》紫苋粥)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以上就是对苋的作用一些介绍,使用它的时候,可以根据上面所讲的需求进行,而且苋在治疗某些疾病上也有着很好的帮助。

苋根的功效与作用


近期各大电视频道推出各种养生节目,饮食节目也推出特色养生食疗方法,在方方面面都显示出养生的观念逐渐在人们的认识中加深,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种养生的药材苋根。

【别名】地筋(《石药尔雅》)。

【来源】为苋科植物 苋 的 根 。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苋"条。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治阴囊肿痛,痔疮,牙痛,跌打损伤,崩漏,带下。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煅存性研末干撒或调敷。内服:煎汤,鲜者0.5~1两;或浸酒。

【附方】①治阴冷,渐渐冷气入阴囊,肿满恐死,日夜疼闷不得眠:捣苋菜根敷之。(《千金方》)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石药尔雅》。

从上文的阐述中我们对于苋根的功效与作用有了一些了解,如果身体出现了什么不适的症状,可以用中药的方法去调理,中医治病的历史久远,可以放心食用。

苋实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在治疗某些疾病上往往有着出人意料的效果,因此对中药选择可以放心进行,不过在选择中药的时候,需要对药物进行认识,这样治疗疾病的时候,才会知道什么样的药是最佳之选,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中药苋实。

【别名】苋子(《饮膳正要》),苋菜子(《得配本草》)。

【来源】为苋科植物 苋 的 种子 。9~11月采。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苋"条。

【性味】甘,寒。

【归经】《玉楸药解》:"入手阳明大肠、足太阳膀胱、足厥阴肝经。"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通利二便。治青盲翳障,目雾不明,乳糜血尿,二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研末。

【附方】①治眼雾不明及白翳:苋菜子、青葙子、蝉花,炖猪肝服。(《四川中药志》)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以上就是对苋实的功效与作用详细介绍,对它的选择,要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这样对身体不会有损害,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疾病的效果。

刺通草的功效与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但对于各种食物都非常的了解,药品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很多的,其中刺通草就是一种比较常出现的中药材,鉴于还是有很多人对于刺通草不怎么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的看一下。

【英文名】pith of Himalayan Trevesia

【别名】党楠、裂叶木通、棁木、挡凹、天罗伞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刺通草的叶。

【原形态】常绿小乔木,高3-8m,胸径约15cm或更粗。树皮淡黄灰色,有刺或无刺;枝淡黄棕色,幼时密被棕色绒毛,疏生短刺。单叶互生,叶柄长60-90cm,通常疏生短刺,密被棕色绒毛或无毛或仅基部被毛,具条纹;托叶与叶柄基部合生成二裂的鞘状;叶大,革质,直径60-90cm,掌状5-9深裂;裂片披针形,常又有小裂片;先端渐尖至长渐尖或印尖,边缘有粗锯齿;两面或仅在下面散生棕黄色星状鳞片毛;侧脉在两面隆起。伞形花序大,直径约4.5cm,聚生成长达50cm的大型圆锥花序;总花梗长5-10cm,花梗长1.5-3cm,无关节;苞片长圆形,长约法三章2.5cm;萼有锈色绒毛,边缘有10个胩不明显的齿;花瓣6-10,长圆形,先端钩曲,常合生成一帽状体,外面被锈色绒毛,长5-6mm,花淡黄绿色;雄蕊6-10,花丝长约6mm;子房下位,6长mm,花淡黄绿以;雄蕊6-10,花丝长约6mm;子房下位,6-10室,花柱合生成柱状,有6-10条浅棱。果卵球形,直径1-1.8cm,有不明显的棱;花柱宿存,内具种子7-12颗。花期10月,果期翌年5-7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2000m的林中。

【性状】性状鉴别 完整叶片直径可害90cm,掌状深裂裂片5-9,披针形,先端长国尖,边缘有大锯齿,两面或仅在下面散生黄色星状毛;叶柄长可达90cm,常疏生短刺。叶片革质。

【性味】味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化瘀止痛。主跌打损伤;创伤;腰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叶:主治跌打损伤。髓心:利尿。

【摘录】《中华本草》

通过上面文章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刺通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大家服用时能按照医嘱,同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自身抵抗力。

刺蓼的功效与作用


刺蓼是一种普通的中药材,具有极大的保健作用,对于一些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生活中很多人对于刺蓼不了解,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刺蓼。

【别名】廊茵、急解素、蛇不钻、猫舌草、红火老鸦酸草

【来源】蓼科蓼属植物 刺蓼 polygonum senticosum (Meisn.)Franch. et Sav.,以 全草 入药。夏秋采集,除去泥土晒干。

【性味】酸、微辛,平。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利湿止痒。用于湿疹,黄水疮,疔疮,痈疖,蛇咬伤。

【用法用量】不作内服,外用煎水外洗或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以上的内容就是对于中药刺蓼的介绍,希望能够给大家一定的帮助。生活中还存在着很多的类似刺蓼的药材。我们在食用刺蓼等中药的时候需要遵从医生的嘱咐,不可盲目的食用。

刺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刺黄连是一种药材,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我们可以适当的食用刺黄连,由于很多的人对于刺黄连还不是太了解,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来源】为小檗科植物 假豪猪刺 的 根 及 茎皮 。夏、秋采收。

【原形态】常绿灌木,高0.5~1.5米,茎直立,灰黄色,具棱;刺分3叉,长1~2.5厘米。叶簇生,厚革质,坚硬,长圆状披针形,长3.5~8厘米,宽1~2.5厘米,边缘具刺毛状锯齿,中脉明显。花黄色,5~15朵簇生刺腋;萼片6,下有小苞片2~3;花瓣6;雄蕊6,花药开裂;子房上位,1室,有胚珠多颗。浆果倒卵状长圆形,红色,被白粉,有种子2粒。

【生境分布】生于沟旁、河岸或山坡。分布陕西、甘肃、湖北、四川。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消炎,消肿止痛。治肝炎,口舌生疮,小便淋痛,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研末调敷。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如今的人们生活压力在不断的加大,使得我们的身体经常处于疲劳的情况,刺黄连作为一种中药材,对身体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刚刺的功效与作用


金刚刺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中药,对天一些体质不好的人来说,吃金刚刺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保健身体,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金刚刺。

【别名】金刚藤(《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 短梗菝葜 的 根茎 。全年可采。

【原形态】短梗菝葜,又名:黑刺菝葜。

【生境分布】生于低山灌丛或山谷沟岸。分布陕西、甘肃、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性味】《陕西中草药》:"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陕西中草药》:"除风湿,活血,解毒,镇惊息风,抗癌。治风湿腰腿痛,小儿惊风,肠炎,疮疖,瘰疬,癌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大剂可用至一两);或浸酒。外用:研粉、磨汁调敷或煎水洗。

【附方】治颈淋巴结核:金刚刺一至二两,炖猪肉吃。(《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备注】本植物的根茎,在陕西地区亦作威灵仙入药。参见"威灵仙"条。

【摘录】《*辞典》

通过本篇文章对金刚刺功效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金刚刺的几大功效。这些功效对于体质差抵抗力低的人的确不失为一个调理的好方法。大家可以试一试。

观音苋的功效与作用


我们知道中药材分很多种,观音苋也是其中的一种。要想观音苋能正确科学的发挥作用需要掌握它的食用方法,因为不同的药材都是拥有着自己独有的营养和功效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别名】木耳菜、血皮菜(《植物名实图考》),水三七(《昆明药植调查报告》),血匹菜、紫背天葵(《重庆草药》),红番苋、红毛番、红苋菜、红菜、当归菜、红玉菜(《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 观音苋 的 全草 。

【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60厘米,全体光滑无毛。叶互生:椭圆状披针形,长6~9厘米,宽1.5~3厘米,厚而柔软,先端尖,基部楔形,下延成耳状,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紫红色;叶柄短,紫红色,上部叶几无柄。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数个排列成疏散的圆锥状或伞房状花序;花序柄细长,2歧分枝;苞片1列,线形;全部管状花,黄色。瘦果具线条,冠毛丰富。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生于旷野湿地,或栽培于菜圃。分布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福建中草药》:"微甘辛,平。"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解毒消肿。治痛经,血崩,咳血,创伤出血,溃疡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2~3两)。外用:研末撒或捣敷。

【附方】①治病经:红番苋鲜叶二至四两,用酒炒制三至七次后,开水冲炖,饭前服。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重庆草药》

以上讲述了观音苋的一些食用方法等。虽然很多药材都可以食用,但要提醒大家的是,中药一般都是不可以乱吃的,要结合自己本身的情况用药。

空心苋的功效与作用


不知道大家对空心苋是否熟悉,对它的功效作用是否了解,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分析一下空心苋的价值和食用方法等。

【别名】空心蕹藤菜、水蕹菜(《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苋科植物 空心莲子草 的 根 或 茎叶 。全年可采,多鲜用。

【原形态】空心莲子草,又名:水花生、螃蜞菊、喜旱莲子草。

【生境分布】生于田野荒地、池沼、水沟等处。分布北京、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等地。

【化学成份】含6-甲氧基木犀草素7α-L-鼠李糖甙。

【药理作用】体外试验有抑菌作用(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注射液还有某些抗病毒作用(亚洲甲型流感病毒70-5株、乙脑病毒、狂犬病毒)。毒性很小,对小鼠静脉注射,半数致死员为455.4克/公斤。

【性味】《福建中草药》:"根:苦,寒;茎叶:微甘,寒。"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尿,解毒。治麻疹,乙型脑炎,肺结核咳血,淋浊,带状疱疹,疔疖,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附方】①治肺结核咳血:鲜空心苋全草四两,冰糖五钱。水炖服。

【临床应用】①治疗麻疹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福建中草药》

对于空心苋的药用价值大家应该都了解了吧,在平时食用的时候也能够更有针对性了,更合理的用药才能够更好的治疗一些常见的疾病。

刺苋头的功效与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