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冬季养生用什么 > 导航 > 养生有什么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什么用?

冬季养生用什么。

“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心灵则聪慧清醒。”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养生越来越看重,养生不应只是调侃或者卖弄,而是必须认真地践行。正确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什么用?”,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天,小编要来介绍的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药物。这种药物的名字就叫做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信大家听到这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都感觉到非常的陌生,摸不着头脑。顾名思义,这种药物就是一种抗生素。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些详细的资料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种抗生素的内容。

大环内酯类有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交沙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n霉素、柱晶白霉素。大环内酯类新品种(新大环内酯类)有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其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等的抗微生物活性增强、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给药剂量减小、不良反应亦较少、临床适应证有所扩大。1.

红霉素(含琥乙红霉素、依托红霉素、乳糖酸红霉素)等沿用大环内酯类:

(1)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替代药物,用于以下感染:①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中的敏感菌株所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②敏感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猩红热及蜂窝织炎;③白喉及白喉带菌者。

(2)军团菌病。WwW.YS630.cOm

(3)衣原体属、支原体属等所致的呼吸道及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4)其他:口腔感染、空肠弯曲菌肠炎、百日咳等。

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及交沙霉素,主要用于革兰阳性菌所致呼吸道、皮肤软组织、眼耳鼻喉及口腔等感染的轻症患者。

通过上述的材料,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药物。这种抗生素对人的身体是有一定程度的帮助的,但是也不可以滥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对人的身体是有一定的伤害的,所以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或者是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相关阅读

大环内酯类药物


大环内酯类在平时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类型会给身体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在服用药物期间需要注意,针对一些身体患有肝毒素,以及身体出现病毒的患者,也要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发生,对人体造成危害性,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

基本简介本类药物的抗菌谱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及某些革兰氏阴性球菌,包括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脑膜炎球菌、炭疽杆菌、淋球菌、白喉杆菌、百日咳杆菌、产气梭状芽胞杆菌、布氏杆菌、弯曲杆菌、军团菌、钩端螺旋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等。大环内酯类药物之间有密切的交叉耐药性存在,因而非诱导耐药性的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开发受到重视。

共同特点①抗菌谱窄,比青霉素略广,主要作用于需氧革兰阳性菌和阴性球菌、厌氧菌,以及军团菌、胎儿弯曲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②细菌对本类各药间有不完全交叉耐药性;③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较强,治疗尿路感染时常需碱化尿液;④口服后不耐酸,酯化衍生物可增加口服吸收;⑤血药浓度低,组织中浓度相对较高,痰、皮下组织及胆汁中明显超过血药浓度;⑥不易透过血脑屏障;⑦主要经胆汁排泄,进行肝肠循环;⑧毒性低微。口服后的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静脉注射易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不良反应①肝毒性。在正常剂量下,肝毒性较小,但酯化红霉素则有一定的肝毒性,故只宜少量且短期应用。②耳鸣和听觉障碍,静脉给 药时可发生氨基转移酶升高,但停药或减量可恢复。③可致药物热、药疹、荨麻疹等过敏反应。④因有局部刺激性,不宜肌注。静滴可引起静脉炎,故滴液宜稀(0·l%),滴速直慢。⑤本类药可抑制茶碱的正常代谢,导致茶碱血浓度升高而致中毒,甚至死亡,因此联合应用时应进行条碱血浓度监测,以防意外。

螺旋霉素 红霉素、琥乙红霉素、 甲基红霉素、罗地霉素、 罗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 阿齐霉素、麦迪霉素 白霉素 交沙霉素、竹桃霉素

分述如下螺旋霉素Spiramycin 罗华密新

作用与用途

本品是一种很强的抑菌剂,仅在很高的浓度时才呈杀菌作用。抗菌谱同红霉素,但却有比红霉素更好的抗菌素后效应,对革兰氏阳性菌及某些革兰氏阴性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并有抗寄生虫的作用,此外近年研究中还发现本品对军团菌、严重的弯曲杆菌感染、艾滋病病人的隐孢子虫病等也有较好的疗效。本品吸取迅速,能广泛的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其中炎性体液中的药物浓度最高,清除t1/2平均为3.8 小时,主要经胆汁排泄,给药24小时后回收率低于5%。临床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感染,如支气管、肺部及耳鼻喉感染、皮肤感染。

剂量与用法

口服:成人,250mg/次,每日2次,严重病人每日可服3~4次;儿童:每日 20mg~30mg/kg,分2~4次口服。

注意事项

①对本品过敏者禁用。②不良反应较少见,有胃肠道反应、头痛、乏力等,偶见转氨酶升高。

剂型与规格

片剂:200mg/片。

红霉素Erythromycln

【作用与用途】抗菌谱相似于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效,对革兰氏阴性细菌较差,对立克次氏体、阿米巴原虫、滴虫及钩端螺旋体有作用。尤其对耐青霉素与四环素的金葡菌有效。口服血药达峰4小时。蛋白结合率75%~90%。胆汁比血浓度高30倍。大部分在肝脏灭活,胆汁排泄,仅有10%~15%原形药物从尿中排泄。t1/2为1.5~3小时,无尿时t1/2为5~6小时。用于耐药性金葡菌感染和对青霉素过敏者,败血症、骨髓炎、肺炎、化脓性脑膜炎、伪膜性肠炎、急性乳腺炎等;也可局部应用于皮肤及眼部感染。

【剂量与用法】口服:成人每日 1.og~1.2g,分3~4次服用,整片吞服。儿童每日 7.5mg~25mg/kg, 1次/6小时,静滴:每日 3.75mg~5mg/kg,1次/6小时;必要时可增至每日 100mg/kg。

红霉素类抗生素有哪些


生活中很多疾病都是需要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抗生素一般都是用来杀菌消毒的,很多疾病是因为身体内的炎症引起来的,这时就可以选择抗生素,含有抗生素的药物有很多种,比如红霉素,罗红霉素,头孢等,那么红霉素类的抗生素都有哪些呢?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红霉素类抗生素专业的称应该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的结构像一个很大的环。

它的分类主要有

第一代——红霉素

第二代——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第三代——泰利霉素。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机制——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终止蛋白质合成。

抗菌谱:G+球菌、G-球菌、部分G-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等)、非典型致病原(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和厌氧消化球菌。

对产β-内酰胺酶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一定抗菌活性。

第二代——增强G-杆菌以及厌氧菌、空肠弯曲菌、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分枝杆菌及弓形虫等的作用。还具有胃动素作用、免疫修饰作用、抗炎作用等。

第三代——泰利霉素对一、二代大环内酯耐药菌尤其是肺炎链球菌具有较强作用。

2、稳定性:

第一代——红霉素易被胃酸破坏,口服吸收少,故一般服用其肠衣片或酯化物。

第二、三代——对酸稳定性较高,口服吸收好。

(二)典型不良反应

1.最主要——胃肠反应(呕吐、腹胀、腹痛、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严重时患者难以耐受)。

2.肝毒性——主要是红霉素、依托红霉素。

3.心脏毒性——心电图异常、心律失常,甚至晕厥或猝死。

4.耳毒性——老年人、肾功能不全者或用药剂量过大时易发生以耳蜗神经损害的耳聋、耳鸣,前庭功能亦可受损。

大环内酯类常用药物


提起大环内酯类药物大家可能都不知道是什么,但是说起酒霉素、螺旋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等药物大家都非常熟悉,这些多为治疗炎症的药物。按化学结构来说,14元环、15元环的大环内酯类药物抗菌作用最明显,按抗菌作用区分,大环内酯类常用药除红霉素外还有什么?

一、大环内酯类药物概述按化学结构,常见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包括:12元环(如酒霉素)、14元环(如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地红霉素)、15元环(如阿奇霉素),以及16元环(如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吉他霉素)等多种亚类。其中,14元环、15元环药物的抗菌外作用最明显。

大环内酯类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的呼吸道和软组织感染,且对嗜肺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非典型分枝杆菌、幽门螺杆菌(克拉霉素)和部分立克次体也有效。

二、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菌外作用及其机制除抗菌作用以外,具有抗菌外作用的大环内酯类药物还可产生以下效应:

1.通过抑制微生物粘附、阻断细菌毒性因子作用、减少细菌外毒素、生物膜或酶生成等机制,产生免疫调节作用;

2.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弹性蛋白酶产生、提高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抑制炎性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释放等机制,发挥抗炎作用;

3.通过抑制气道黏液高分泌、促进支气管上皮细胞纤毛运动、改善多种慢性气道疾病的气道功能,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反复发生。

4.通过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1上调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并能抑制病毒感染触发的促炎细胞因子生成。

5.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能升高组织蛋白去乙酰化酶2水平,恢复吸烟患者的激素敏感性;克拉霉素可抑制IL-17和TNF-α活性,在激素不敏感性过敏性气道疾病中发挥抗炎作用,进而产生激素节省效应,减少激素依赖或抵抗性哮喘患者的激素用量。

三、大环内酯类药物抗菌外作用的临床应用

1.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现已证实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14元及15元环药物对DpB有效;而16元环药物对DpB无效。

(1)DpB诊断确立后,应尽快口服大环内酯类药物,早期治疗效果较好。用药方案包括:红霉素,每日400/600 mg。如红霉素无效或无法耐受,可选择克拉霉素,每日200/400mg(国内剂型为250 mg),或罗红霉素每日150/300 mg。

(2)一般用药2~3个月可有明显疗效,建议疗程至少6个月,随后进行整体疗效评估,如果有效,应完成至少2年的持续治疗。

(3)经治2年后,如临床、肺功能及影像学表现明显改善,或病情稳定、日常活动无明显受限,可结束治疗;如果停止药后病情反复,可重新开始治疗;

(4)对伴有广泛支气管扩张或呼吸衰竭的晚期患者,如果红霉素治疗有效,建议疗程在2年以上。

应用红霉素治疗后,DpB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从原来的极低上升至90%以上。而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治愈可能。

2.慢性鼻-鼻窦炎(CRS):细菌生物膜形成可能是复发和难治性CRS发生并持续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感染、抗炎、免疫调节、抑制黏液分泌、抑制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等作用,可显著改善CRS的预后。

(1)罗红霉素每日150 mg口服治疗3个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CRS症状评分及炎症指标。慢性鼻窦炎伴鼻漏或鼻后漏患者使用克拉霉素治疗6个月,可使部分患者免于鼻内镜手术。

(2)据研究,不同表型CRS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治疗反应存在一定差异,提示CRS患者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之前需进行分型。

(3)欧洲相关指南认为长期服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如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可取得等同于手术或应用激素的疗效,推荐将其用于不伴有鼻息肉,且IgE正常CRS(A级推荐),或伴有鼻息肉CRS(C级推荐)的治疗,而未推荐其他抗菌药物。

(4)中国CRS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年版)认为,14元环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可用于不伴有鼻息肉、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IgE正常、变应原检测阴性的非变应性CRS患者。

CRS患者可使用小剂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2的常规剂量,如克拉霉素,250 mg/d)长期口服,疗程不短于12周。不推荐鼻内镜手术后常规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但对于术后4周以上,鼻黏膜仍呈持续充血、肿胀并伴有脓性分泌物的患者,可考虑使用。

3.支气管扩张:大环内酯类药物因同时具备抗菌与免疫调节双重特性,在该病治疗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1)有多项研究证实,长期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支气管扩张症,能抑制多种炎症因子表达,抑制气道黏液分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少患者痰量和急性加重次数,进而改善其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2)此前研究多使用小剂量红霉素(500 mg,2次/d),或阿奇霉素(1 000 mg,每周1次),或罗红霉素(小儿4 mg/kg,2次/d),疗程8~12周。

(3)考虑到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该病的用法、用量、疗程均不一致,且存在一定不良反应,目前不推荐其常规用于支气管扩张症。

4.肺囊性纤维化:大环内酯类药物因其抗炎、免疫调节、减少气道黏液分泌等作用,可减少患者症状急性发作,改善其气道阻塞及肺功能。

(1)国外有研究表明,阿奇霉素对有慢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史囊性纤维化患者的疗效优于无该菌感染史的患者。推测可能与该类药物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有关。

(2)目前美国囊性纤维化委员会推荐年龄 6岁,且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囊性纤维化患者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英国推荐对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该病患者均使用阿奇霉素。

对于临床确诊的囊性纤维化,可考虑使用低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物,如克拉霉素250 mg/d,疗程2周~1年。但其疗效与安全性尚需多中心研究来印证。

5.重症哮喘:有研究显示,阿奇霉素对哮喘模型的气道炎症,特别是中性粒细胞炎症,有抑制作用,且这种作用与其抗菌效果无关。但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1)对非重症哮喘的一些小样本临床研究显示,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的无症状天数、发作次数、生活质量等指标,但不能改善肺功能。

而对重症哮喘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发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6个月,不能改善患者的哮喘急性加重率。

(2)新发表的欧洲呼吸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重症哮喘指南,不推荐将阿奇霉素用于重症哮喘的治疗,依据是此类治疗的循证证据并不充分,可能增加细菌对该类药物的耐药风险,且临床获益较小。

(3)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哮喘学组发表的「难治性哮喘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认为,小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物可能对中性粒细胞性难治哮喘有益。但今后应有更多设计良好、样本更大的多中心研究来加以验证。

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克拉霉素、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可通过其抗菌、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减少COpD急性加重发作。

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病学会的COpD共识意见还认为,长期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能增强患者的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和抗病毒效应。

(1)随机对照和Meta分析研究均证实,长期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能显著减少COpD患者急性加重风险和急性加重持续时间,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2)目前建议的用法为:阿奇霉素250~500 mg,每周3次(隔日1次);红霉素125 mg,3次/d,或250 mg,2次/d;克拉霉素250 mg,2次/d。已有研究证实,该类药物需要6~12个月的长期使用方能有效;如无明确不良反应,还可应用更长时间。

7.隐源性机化性肺炎:该病是一种无明确致病原或其他临床伴发疾病的机化性肺炎,对激素治疗反应较好,但往往需较长时间起效,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此前有研究显示,轻症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单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3~14个月后,可使80%患者的症状缓解,另20%患者在添加激素治疗后也有症状改善。

而共识认为,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该类肺炎仍缺乏对照研究,证据等级较差。对于其轻症患者可尝试单用小剂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3~6个月,而复发性患者不建议单独使用。

8.呼吸道病毒感染:有研究表明,克拉霉素对流感病毒、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有抑制作用,并能预防其继发细菌感染。

但该类药物在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病毒感染中的临床获益,目前仍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大环内酯类药物有哪些


9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主要功效就是可以治疗一些细菌炎症疾病,同时能起到很强的抗体能力,在目前的临床上用处范围也很广泛,不过凡是药物都有利也有弊,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可以治疗同一种疾病的,所以大家在用药的原则上,要掌握好正确的方法,千万不要随便去用药。

抗菌作用机制大环内酯类能不可逆的结合到细菌核糖体50S亚基上,通过阻断转肽作用及mRNA位移,选择性抑制蛋白质合成。现认为大环内酯类可结合到50S亚基23SrRNA的特殊靶位,阻止肽酰基tRNA从mRNA的"A"位移向"p"位,使氨酰基tRNA不能结合到"A"位,选择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或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的L22蛋白质结合,导致核糖体结构破坏,使肽酰tRNA在肽键延长阶段较早地从核糖体上解离。由于大环内酯类在细菌核糖体50S亚基上的结合点与克林霉素和氯霉素相同,当与这些药物合用时,可发生相互拮抗作用。

细菌对大环内酯类会产生耐药性,本类各药之间亦有不完全的交叉耐药。耐药通常由质粒编码,机制可能是:

①抗生素进入菌体量减少和外排增加,如革兰阴性菌可增强脂多糖外膜屏障作用,药物难以进入菌体;

②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排泵作用增强,药物排出增加,或细菌产生了灭活大环内酯类的酶,如酯酶﹑磷酸化酶及葡萄糖酶;细菌改变了与抗生素结合的核蛋白体结合部位,使其结合能力下降。

临床应用1.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除了对球菌、厌氧菌、军团菌以及支原体、衣原体有效外, 还可以用于治疗分枝杆菌(包括结核分枝杆菌和非典型分枝杆菌)、绿脓杆菌感染。有防止绿脓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 与喹诺酮类药物联用有协同杀菌作用。2001 年美国胸科学会修订的《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处理指南》中的观点, 认为已往认为的繁殖期杀菌剂和快速抑菌剂联用出现拮抗只是一种可能, 临床资料表明二者联用有助于改善预后。

2.在呼吸系统中的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良好的组织穿透力, 在肺组织中的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数倍, 而且组织半衰期也远远高于血清半衰期, 因此在治疗G+ 、G -球菌及G+杆菌肺部感染时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而且由于其较高的细胞内药物浓度, 成为治疗肺部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3.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许多研究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粥样斑块中可以检测到幽门螺杆菌和肺炎衣原体, 因此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和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密切相关。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说明克拉霉素在这一类患者中有二级预防作用。 但大环内酯类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二级预防作用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4.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已屡有报道, 这种治疗作用与该类药物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抗菌活性有关。大环内酯类药物与制酸剂等药物联用能根除胃溃疡患者胃中的幽门螺旋杆菌, 现在已成为许多学者推荐的治疗方法。另外, 许多研究表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还是一种胃蠕动素, 能增加胃的排空, 可用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治疗。红霉素长期静脉注射治疗胃轻瘫是一种切实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法。

头霉素类抗生素


头霉素类抗生素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而且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主要分为头孢替坦、头孢西丁以及头孢拉宗等几类的、与头孢菌素类似的抗生素。人们可以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发挥它的功效作用,有需要的朋友们可以多多了解相关的知识。

一、基本信息

头霉素类抗生素(Cephamycins)是一类性质与头孢菌素类似的抗生素。头霉素可分A、B、C三型,其中C型抗菌作用最强。临床常用其衍生物。主要品种有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先锋美他醇)、头孢替坦、头孢米诺、头孢拉宗等。

头霉素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显著低于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作用优异。本类药物耐革兰阴性菌产生的汗内酚胺酶的性能强。头抱孢丁的抗菌谱类似第二代头孢菌素,其他几种则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近。本类药物对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有较强的作用。头霉素类抗生素结构特点—在7ACA母环上有7-甲氧基,该结构具有酶稳定作用,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G-菌抗菌活性显著增强,对ESBLs稳定性显著增强,对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有较强抗菌活性,可用于产ESBLs细菌感染的经验治疗。

二、头霉素类抗生素

具体的讲头霉素类对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肺炎克雷伯菌、产气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卡他莫拉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等革兰阴性球菌和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等革兰阳性菌均具良好的抗菌作用。头霉素类抗生素耐革兰阴性菌β-内酰胺酶的性能强,包括对部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很稳定,其稳定性优于大多数头孢菌素,因此可用于产酶菌、耐药菌感染。

婴儿吃抗生素有什么危害


临床上抗生素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很多人都可以使用抗生素,婴幼儿有时候也会用上抗生素。但是对于婴儿来说,抗生素的使用一定要谨慎,长期使用对身体健康可能也会产生影响。婴儿使用抗生素除了考虑疾病因素,还要注意用法才行。那么婴儿吃抗生素有什么危害呢?

1.抗生素的使用

大多数宝宝的疾病,使用一种抗生素就够了。使用抗生素并不提倡随便合用几种抗生素。因为合用药不仅不能增强疗效,反而会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毒副作用或者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当然,抗生素的使用并非越单一越好,使用必须依靠疾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许多严重的疾病常常是许多细菌共同导致的结果,单一使用抗生素会增加毒性,因此,联合使用抗生素有时也有必要。

2.副作用

过敏反应,任何抗生素均有可能引起程度不同的过敏反应,皮肤起疹最为常见,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甚至死亡。首次用药一般不会引起过敏反应,再次或多次使用相同或同类药物,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毒性反应,主要影响肝、肾功能。局部刺激反应,比如肌肉注射处疼痛或静脉输液处的静脉炎。

3.注意

小儿生病只有在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推荐使用抗生素。通常家长们并不知道什么情况下是细菌感染。因此父母们不要轻易自行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也不能用于预防感染的发生,比如预防感冒、预防咳嗽转变为肺炎等。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滥用抗生素还会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抗生素并不是“消炎药”,因此更不能轻易用来消炎。

红霉素属于哪类抗生素


红霉素这种药品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因为它属于一种非处方药,所以在各大药店都可以买到,红霉素里面最主要的成分就是抗生素,抗生素能够对人体内的细菌和炎症起到抑制和杀菌作用,但是抗生素也是分为很多种类的,那么红霉素属于哪类的抗生素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

红霉素类抗生素专业的称应该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的结构像一个很大的环。

它的分类主要有

第一代——红霉素

第二代——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第三代——泰利霉素。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机制——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终止蛋白质合成。

抗菌谱:G+球菌、G-球菌、部分G-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等)、非典型致病原(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和厌氧消化球菌。

对产β-内酰胺酶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一定抗菌活性。

第二代——增强G-杆菌以及厌氧菌、空肠弯曲菌、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分枝杆菌及弓形虫等的作用。还具有胃动素作用、免疫修饰作用、抗炎作用等。

第三代——泰利霉素对一、二代大环内酯耐药菌尤其是肺炎链球菌具有较强作用。

2、稳定性:

第一代——红霉素易被胃酸破坏,口服吸收少,故一般服用其肠衣片或酯化物。

第二、三代——对酸稳定性较高,口服吸收好。

(二)典型不良反应

1.最主要——胃肠反应(呕吐、腹胀、腹痛、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严重时患者难以耐受)。

2.肝毒性——主要是红霉素、依托红霉素。

3.心脏毒性——心电图异常、心律失常,甚至晕厥或猝死。

4.耳毒性——老年人、肾功能不全者或用药剂量过大时易发生以耳蜗神经损害的耳聋、耳鸣,前庭功能亦可受损。

(三)禁忌证

1.对本类药过敏者。

2.部分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患者。

(四)药物相互作用

1.与氯霉素或林可霉素合用,因竞争药物的结合位点,产生拮抗作用。

解释:氯霉素或林可霉素也是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终止蛋白质合成。如果和红霉素类合用,就会相互竞争结合的点,产生拮抗作用。

2.阿奇霉素可能增强抗凝血药的作用,合并使用时,应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红霉素类抗生素怎么样


药物的种类较多,在对药物使用上,需要先对药物进行了解,这样使用才能够知道该如何进行,不同药物对疾病治疗不一样,因此对药物使用不能随意,红霉素类抗生素是很常见的,对这样药物选择,需要注意不能过多进行使用,否则对自身身体影响比较大,那红霉素类抗生素怎么样呢?

红霉素类抗生素怎么样:

红霉素眼膏是治疗皮肤病的老药。作为一种广谱抗菌软膏,红霉素眼膏刺激较小,应用范围广,一般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普通人群都可以使用。红霉素眼膏,有消炎的作用,多用于治疗眼结膜炎。因此,红霉素眼膏是抗生素类药。

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葡萄球菌属、各组链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均具抗菌活性。奈瑟菌属、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鲍特氏菌等也可对本品呈现敏感。本品对除脆弱拟杆菌和梭杆菌属以外的各种厌氧菌亦具抗菌活性;对军团菌属、胎儿弯曲菌、某些螺旋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属和衣原体属也有抑制作用。本品系抑菌剂,但在高浓度时对某些细菌也具杀菌作用。

本品可透过细菌细胞膜,在接近供位(“p”位)处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成可逆性结合,阻断了转移核糖核酸(t-RNA)结合至“p”位上,同时也阻断了多肽链自受位(“A”位)至“p”位的位移,因而细菌蛋白质合成受抑制。红霉素仅对分裂活跃的细菌有效。

在对红霉素类抗生素怎么样认识后,使用红霉素类抗生素的时候,完全是可以放心进行的,但是要注意,这类药物不能长期选择,长期使用红霉素类抗生素,会引发身体各种不适,因此对这点患者和家属也是要知道的。

肠炎用什么抗生素


肠炎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病症,会严重影响到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而且对患者的身体伤害非常大,因此找到有效的治疗药物显得尤为重要。许多人会选择使用抗生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肠炎患者都适合服用抗生素,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听从医生的治疗建议再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一、什么样的肠炎才适合吃抗生素呢?

肠炎大体上可以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肠炎。感染性肠炎根据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不同又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寄生虫性肠炎。而非感染性肠炎大自身免疫性疾病,还有少数药物引起,化学品腐蚀、物理损伤等引起的肠炎。

这么多肠炎,只有细菌性和少数寄生虫性肠炎吃抗生素有效,而且也并不是所有的细菌性肠炎都需要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时,根据感染的细菌不同,使用的类型和剂量也不尽相同。随着人们对饮食卫生的重视,寄生虫性疾病已经越来越少,绝大部分需要应用抗生素治疗的肠炎都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

二、细菌性肠炎通常都有什么表现?

细菌性肠炎一般发病较急,多在夏秋季突然发病,其发生多由于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的食品。有呈暴发性流行的特点,病人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在先,继以腹泻,每天3~5次,甚至数十次不等,大便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可伴有腹部绞痛、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大便常规检查及粪便培养,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异常,病人以恶心、呕吐为表现者称急性胃炎;以腹痛、腹泻为表现者常称为急性肠炎;临床上往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同时并见,故亦称急性胃肠炎。

三、急性肠炎应该怎么治疗

首先,要防止脱水,中、重度的病人由于严重的呕吐和腹泻,可使胃肠道丢失大量液体,出现水及电解质平衡紊乱,如等渗或高渗性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及低钾血症,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所以应适当补充水分及电解质,饮水时注意要适量饮用淡盐水,防止低钠血症的发生。症状较严重时应及时就医。

其次,呕吐较严重时,应及时到附近医院就诊,可以应用胃复安等止吐药进行治疗,防止剧烈呕吐造成急性胃粘膜病变

第三,腹痛剧烈难忍时可以暂时应用阿托品类止痛,但是其会抑制肠蠕动,增加毒素的吸收和致病菌的排出,因此在耐受范围内应尽量避免应用。

第四,慎用止泻药,腹泻在排出大量水分的同时也将很多致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排出体外,盲目止泻会延缓致病菌在体内的清除,较为安全的是吸附剂类的止泻药如蒙脱石散等,其可以吸附肠道内致病菌和毒素,并缓解腹泻的症状。

第五,适当使用益生菌制剂,感染性肠炎根本的机制是外来细菌侵袭或者肠道内原有菌群平衡被打破,合理的应用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枯草芽孢杆菌活菌等,可以调理肠道微生态,促进肠道平衡的恢复。

第六,合理应用抗生素,症状较轻的患者并不一定需要药物治疗,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后,随着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逐渐增强症状会逐渐的消失。但是当出现剧烈的呕吐、腹泻,并出现脱水症状和体征,腹痛剧烈,高烧不退时应该及时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首先应应用光谱抗生素如头孢类、喹诺酮类抗生素,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粪便培养,明确了致病菌后选用相应的抗生素加以治疗。

细菌感染用什么抗生素


细菌感染是一种由细菌本身或者其他条件引起的病菌侵入体内反之造成感染的疾病。细菌感染常见的又急性感染,会让患者感到难以忍受,通常表现为外在的皮肤瘙痒和溃烂,严重的话会在体内引起全身性的感染。然而抗生素是细菌感染的大敌,可以帮助患者感染带来的一系列症状,在消灭病菌上有着很好的作用,细菌感染用什么抗生素好呢?

抗生素类药又叫抗细菌药(antibacterial)也称为“抗细菌剂”,是一类用于抑制细菌生长或杀死细菌的药物。[1]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抗细菌药也可简称为“抗菌药”。

抗生素类药(antibacterial)与抗生素(Antibiotics)并不是相同的概念,抗生素仅为抗生素类药下的一个分类。抗生素类药除了包括青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还包括抗真菌药(anti-fungal medication)以及磺胺类、喹诺酮类等药物。

抗生素类药最主要用于医疗方面

对抗在人或动物体内的致病菌等病原体,可治疗大多数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微生物感染导致的疾病。

对于病毒、朊毒体等结构简单的病原体所引起的疾病没有效用。

除了抗细菌性的感染外,某些抗生素类药还具有抗肿瘤活性,用于肿瘤的化学治疗。

有些抗生素类药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抗生素类药除用于医疗,还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农业、畜牧业和食品工业等方面。

在畜牧业和农业中非治疗用途的抗生素类药,称为抗生素生长促进剂。

很多人会觉得一旦感染就必须用抗生素,实际上抗生素分为好几种类型,并且针对不同的感染位置来判断用药,所以建议朋友们别再被一些绝对性的说法给蒙骗,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肝肾功能损害、菌群失调、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以及细菌的耐药性增加、二重感染,甚至是延误病情导致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头孢类抗生素脑病的病因是什么?


头孢类抗生素除引起过敏反应、二重感染外,对人体的危害性相对较小。但近年来副作用不断发现,如可引起凝血机制障碍,造成大出血等;那么头孢类抗生素脑病的病因是什么?

【病因】

头孢类抗生素脑病的致病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近年来的有关文献报道,以及头孢类抗生素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成果,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头孢类抗生素用量过大,疗程过长。

2.老年人年龄大于55岁。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机能逐渐减退,头孢类抗生素半衰期延长。且因动脉硬化等老年疾病的影响,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免受毒物侵害的血恼屏障功能减退,使头孢类抗生素较易进入脑脊液和脑组织。

3.肾功能不全 头孢类抗生素主要是经过肾脏排泄,在肾功能不全、少尿甚或无尿情况下,头孢类抗生素在机体内的半衰期就会大大延长。

4.癫痫患者 据文献报道,对癫痫患者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常易诱发癫痫发作,或使发作更加频繁。

【临床表现】

头孢类抗生素脑病临床表现如下。

1.一般病人均有慢性肾功能衰竭表现。

2.起病时间 使用抗生素3~10d 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3.有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用药史 而这些药物主要或全部经肾脏排泄,虽已减量但用药时间长,可能存在相对过量史。

4.神经精神症状多表现为认知能力差、兴奋不安、思维混乱、语无伦次。少部分表现为谵妄、躁狂、胡言乱语、烦躁不安,腱反射亢进、肌肉震颤。严重者出现抽搐、癫痫大发作、意识障碍等。癫痫发作间隙神志基本清楚。

5.危险因素 老年患者,特别是合并脑血管疾病者多发;透析时间长;低体质量;营养不良者发生率更高。

6.不同头孢菌素表现不同第1、2、3代头孢菌素脑病临床表现有所不同。第1代头孢菌素脑病多发生于用药剂量未作适当调整且未规则血透病人,发病后血透效果好。第3代头孢菌素脑病在血透病人也会发生,发生后血透疗效差,但停药后可自行缓解。第2代头孢菌素引起脑病,血透效果差,且不能自行缓解,预后最差。

【诊断】

依据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病史,以及随之出现的脑病症状,不难做出诊断。若脑病症状与原发病病情不符,或停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神经症状逐渐消失,均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

头孢类抗生素脑病由于并发尿毒症,患者肌酐水平的升高,部分病人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相关症状,临床易误诊为尿毒症脑病或脓毒症脑病等,需加以鉴别。

鉴别要点:①尿素氮、肌酐水平无明显上升;②排除脑血管病变;③无高血糖、低血糖、低血钠及严重酸碱平衡紊乱;④透析病人排除失衡。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效果如何呢?


大家生病的时候一般都是使用抗生素或者是抗炎药来进行治疗,不过近几年来提出了对于抗生素疗法的一些问题,像是经常服用抗生素,体内的病原菌会产生耐药性,还可能会产生致变菌株,抗生素也分为很多种,小编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常见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到底怎么样。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的优点。本类药化学结构,特别是侧链的改变形成了许多不同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以及各种临床药理学特性的抗生素。

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均相似,都能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除此之外,对细菌的致死效应还应包括触发细菌的自溶酶活性,缺乏自溶酶的突变株则表现出耐药性。

哺乳动物无细胞壁,不受β-内酰胺类药物的影响,因而本类药具有对细菌的选择性杀菌作用,对宿主毒性小。

用药时候要注意:肌内注射局部可发生周围神经炎,鞘内注射和全身大剂量应用可引起脑痛。严重感染宜静脉滴注给药,大剂量静注应监测血清离子浓度,以防发生高血钠、高血钾症。

本类药的抗菌谱及对耐药性金葡菌的作用均基本相似,对甲型链球菌和肺炎球菌效果最好,对革兰阴性的肠道杆菌或肠球菌无明显作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的效果确实还是很好的,但是是药三分毒,每次还是不要使用太多剂量,不然人还是会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以及抗药性。一般单一的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患者生病的时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吃一些配合药物,这样病情会好的更加的快。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什么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