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 导航 > 治疗头痛的养生方法

针灸治疗头痛的方法有哪些?

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忍饥者长寿,耐寒者体健。”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接受养生的理念,养生和养性必不可分,它带给我们的是健康。面对中医养生纷繁的话题,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针灸治疗头痛的方法有哪些?》,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现在治疗头痛的方法千奇百种,什么才是最管用的勒?最近市面上流行了一种针灸治疗法,有很多朋友对这个方法有很多疑问,不知道管不管用,会不会产生什么后遗症,下面小编就介绍一些知识给大家,希望能够解除你心中的困惑。

头痛是指枕骨大孔及眉弓以上部位发生的疼痛。常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95%的就诊病人属于“原发性头痛”。我们就此讨论其针灸治疗方法。

1.  无论何种证候,阿是穴都是针灸治疗头痛所必须选择的穴位。

2.  根据经络分布取穴是针灸治疗的特点,“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是它的理论基础。局部取穴是针灸治疗头痛的重点。

巅顶痛:百会或四神聪、行间、阿是穴

额部头痛:上星、印堂、阳白、三间、阿是穴

颞部头痛:率谷、太阳、侠溪/中渚、阿是穴

枕部头痛:后顶、天柱、后溪、束骨、阿是穴

3.  辨证取穴可以增强疗效

(1风邪袭络:加风池、合谷、外关等。

(2肝阳上亢:加风池、太冲、太溪等。

(3气血不足:加气海、脾俞、足三里等。

(4痰浊闭阻:加丰隆、阴陵泉等。

(5瘀血阻络:加血海、合谷、三阴交等。

4.  适当的刺灸法可以增强疗效

(1气血不足型头痛需采用补法,风邪袭络型、肝阳上亢型、瘀血阻络型头痛均采用泻法。风邪袭络型、肝阳上亢型、瘀血阻络型头痛可采用皮肤针叩刺及拔罐(若病人同意),除“肝阳上亢”外,灸法是其它各型头痛治疗中非常重要的手段。

(2电针广泛应用于针灸治疗中。气血不足选用低频率、弱刺激,其他各型可选用高频率、可耐受的强刺激。

5.  耳针

取穴:枕、额、脑、神门

每次取2~3穴。留针20~30分钟,每十分钟行针一次。病程较长的头痛可在耳背静脉放血。

通过上面的介绍,你心中的疑惑应该没有了吧,其实治疗头痛的方法虽多,但是患者应该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以免恰得其反,所以患者朋友们,选择方法前,最好是深入的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这样治疗效果才可以更好。

扩展阅读

针灸如何治疗头痛 针灸治疗方法推荐


头痛为临床常见病,从病因上可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从疼痛部位上可分为正头痛、偏头痛、巅顶痛等。

本病的病因有外感六淫、情志所伤、房劳过度和失血过多等。

治疗原则:首应辨内伤外感。大抵体质素壮、病起急骤、头痛剧烈而无休止者,多为外感头痛。体质素弱、病起缓慢、头痛势缓而时痛时止着,多属内伤头痛。其次应脉证合参,以求正确诊断。外感头痛,应发散外邪,内伤头痛,则当扶正。

辨证论治:

1 风热头痛

症状:发热恶风,口渴心烦,鼻塞头痛,喜凉畏热,舌苔薄黄,脉浮数。

针灸:主穴,风府、风池、外关、太阳。配穴,前头痛取上星、印堂。

2 风寒头痛

症状:发热恶寒,鼻塞流涕,无汗不渴,脊背酸痛,偏头痛、正头痛或后头痛,喜热畏寒,舌苔白滑,脉浮滑。

针灸:大椎、风府、列缺,后头痛配昆仑。

3 风湿头痛

症状:微热恶风,肢节酸痛,头痛身重,一身尽痛,遇风益甚,小便赤涩,舌苔腻,脉浮缓。

针灸:主穴,风府、大椎、丰隆、头维,配穴,三阴交、阴陵泉。

4 风火头痛

症状:发热恶风,目赤肿痛,卧寐不安,多惊多怒,头痛而晕,耳鸣口苦,舌绛苔黄,脉弦数。

针灸:主穴,风池、合谷、大敦、行间。配穴,偏头痛配侠溪、率谷;巅顶痛配通天、百会。

5 气虚头痛

症状: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厌食,倦怠少气,朝轻夜甚,自汗出,脉洪大。

针灸:主穴,气海、关元、足三里、百会。配穴,太白。

6 血虚头痛

症状:怔仲健忘,发热体倦,夜不能寐,头痛目涩,精神不振,面白唇淡,纳差,脉沉细。

针灸:主穴,心俞、膈俞、脾俞、足三里。配穴,气海。

7 肝肾阴虚

症状:头目眩晕,头部空痛,腰膝酸软,耳聋齿摇,遗精梦泄,潮热盗汗,咳呛颞红,脉象细数。

针灸:主穴,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配穴,攒竹、鱼腰。

8 痰厥头痛

症状:头眩眼花,头痛如裂,恶心烦闷,四肢厥冷,呕吐,舌苔滑腻,脉弦滑。

针灸:主穴,中脘、丰隆、头维、太阳。配穴,百会、阴陵泉。

针灸治疗 头痛


头痛是指头颅上半部,即眉目以上至枕下部为止范围内的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
辨证治疗:
主穴:百会、风池、太阳
1.肝阳上亢
【诊断要点】头痛目眩,心烦易怒,夜寐不宁,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处方】太冲、阳陵泉
2.痰浊上扰
【诊断要点】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
【处方】头维、中脘、丰隆
3.肾精亏损
【诊断要点】头痛且空,兼眩晕,腰痛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少寐;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处方】脑空、肾俞、悬钟、太溪
4.气血亏虚
【诊断要点】头痛绵绵,遇劳则甚;兼见心悸怔忡,神疲乏力,面色不华,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处方】心俞、脾腧、足三里、三阴交
5.瘀阻脑络
【诊断要点】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舌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细弦。
【处方】阿是穴、合谷、三阴交、血海、委中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枕、额、脑、神门、肝
皮肤针:取穴:太阳、印堂、阿是穴。
方法:叩刺出血,加拔火罐。适用于肝阳上亢及瘀阻脑络型。

头痛顽疾 针灸哪些穴位可以治疗头痛


针灸哪些穴位可以治疗头痛?

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病,感冒、发烧以及头痛等等。这些都时我们经常容易生的病,虽说是病,不过也往往是来的快,去得也快。但是,头痛这个疾病却是很多人会有的顽疾,有的是每天都发作,有的人却是偶尔发作,不过缺也是严重的影响到了正常生活以及身体健康。面对这个顽疾,针灸治疗会是很多人的选择,那么针灸哪些穴位可以治疗头痛呢?

1、头痛穴定位:此穴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趾骨结合之前凹陷中。(太冲与行间之间)

2、头痛穴局解:在拇长伸肌腱外缘,第一骨间背侧肌,布有木趾短伸肌,足背动脉网,为腓深神经布有趾背神经。

3、头痛穴原则:交叉取穴。发病时间短用男左女右取穴。发病时间常采用左右交替取穴。

特点:以针刺趾背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可滞针。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消炎止痛解痉,降压,缓解胆道括约肌痉挛,活血化淤,疏肝理气,健脾和胃,醒脑开窍。

主治:偏头疼,神经性痛疼,血管性头疼,颈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低血压性头痛,副鼻窦炎头痛,外感头痛。临床还可用于治疗近视,青光眼,手指震颤,血小板减少,急性肝炎,神经衰弱,胆囊炎。

头痛穴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头部病变为主,该项研究获科技进步奖,针刺此穴还可缓解胆道括约肌痉挛,作用大于组三里,阳陵泉。

以上就是头痛时可以通过针灸来治疗头痛的穴位,针灸是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治病方法,并且也得到了国际的医学机构的认可和追捧。针灸对人体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没有西医治疗的副作用大。对于上述关于头痛时针灸哪些穴位可以治疗头痛,大家都已经有所了解,而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进行锻炼,减少疾病的侵袭。

家庭疗法 各类头痛的针灸治疗方法


1 风热头痛

症状:发热恶风,口渴心烦,鼻塞头痛,喜凉畏热,舌苔薄黄,脉浮数。 针灸:主穴,风府、风池、外关、太阳。配穴,前头痛取上星、印堂。

2 风寒头痛

症状:发热恶寒,鼻塞流涕,无汗不渴,脊背酸痛,偏头痛、正头痛或后头痛,喜热畏寒,舌苔白滑,脉浮滑。 针灸:大椎、风府、列缺,后头痛配昆仑。

3 风湿头痛

症状:微热恶风,肢节酸痛,头痛身重,一身尽痛,遇风益甚,小便赤涩,舌苔腻,脉浮缓。 针灸:主穴,风府、大椎、丰隆、头维,配穴,三阴交、阴陵泉。

4 风火头痛

症状:发热恶风,目赤肿痛,卧寐不安,多惊多怒,头痛而晕,耳鸣口苦,舌绛苔黄,脉弦数。 针灸:主穴,风池、合谷、大敦、行间。配穴,偏头痛配侠溪、率谷;巅顶痛配通天、百会。

5 气虚头痛

症状: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厌食,倦怠少气,朝轻夜甚,自汗出,脉洪大。 针灸:主穴,气海、关元、足三里、百会。配穴,太白。

6 血虚头痛

症状:怔仲健忘,发热体倦,夜不能寐,头痛目涩,精神不振,面白唇淡,纳差,脉沉细。 针灸:主穴,心俞、膈俞、脾俞、足三里。配穴,气海。

7 肝肾阴虚

症状:头目眩晕,头部空痛,腰膝酸软,耳聋齿摇,遗精梦泄,潮热盗汗,咳呛颞红,脉象细数。 针灸:主穴,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配穴,攒竹、鱼腰。

8 痰厥头痛症状

头眩眼花,头痛如裂,恶心烦闷,四肢厥冷,呕吐,舌苔滑腻,脉弦滑。 针灸:主穴,中脘、丰隆、头维、太阳。配穴,百会、阴陵泉。

头痛最佳治疗方法有哪些


生活中,头疼是非常常见的,但是令你头疼的原因却是非常多的,千差万别。而又部分头疼患者,在对付头疼的时候,习惯按照经验,都一概吃解热散来缓解头疼。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暂缓头疼,但个人认为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1.找出病因

引起头痛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睡眠不足,也可能感冒,也可能是外界刺激。不同的诱因显然治疗的方法是不一样的。那么得首先找出病因。如果不想去医院检查病因,可以自查下,找出头痛的原因在进行治疗。

2. 对症治疗

如果自查出来,只是由于小小感冒引起,那么吃点感冒药或者打点点滴就能解决。如果只是睡眠不足,那么注意下休息就没事了。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这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了。

一些通用缓解办法

不同的病因,虽然治疗方法不一样,不过也是有一些普遍有效的缓解办法的。

方法一,自我按摩法 以手指在太阳穴位置反复以正时针与反时针方向按摩5分钟。配合使用掩耳弹脑法,轻轻弹敲后头枕部约二十余回。

方法二,冷敷治疗头疼:当人在头疼刚开始与比较轻时,可以用手巾浸在凉水中,把手巾拧去部分水,敷到头额部。

方法三,头疼的室外活动:头痛的治疗方法!还有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即进行室外活动,但是运动量不要太剧烈。可以进行户外长距离散步,游泳,慢跑或者外出旅游。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一些关于头疼的最佳治疗方法,其实我们无论在对付什么疾病,首先找去发病的原因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有利于对症下药。

 

针灸治疗失眠的原理 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有哪些?


针灸治疗失眠

针灸的好处有很多,现在已经有很多人都把针灸当做养生保健的常规手段了。那么你知道针灸还能治疗失眠吗?针灸治疗失眠的原理是什么呢?针灸怎么治疗失眠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理和作用:以针灸方法安眠古代即有记载,针灸治疗失眠的机理和作用,在于能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1)调和阴阳:

《灵枢·根结》篇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阳与阴,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阐明了针灸治疗疾病具有协调阴阳的作用。人体在睡眠正常的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有导致失眠的原因作祟,如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虚胆怯、胃气不和等,均可导致阴阳失和而致失眠。针灸治疗失眠的关键,就在于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如阳气盛、阴气虚可导致失眠。反之,阴气盛、阳气虚可导致嗜睡。两者都可以取阴跷的照海和阴跷的申脉进行治疗,但失眠应补阴泻阳,嗜睡应补阳泻阴。

(2)扶正祛邪:

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失眠的发生、发展在一些情况下也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针灸可以扶正祛邪,故可收到改善睡眠之功。如胃气失和、心火炽盛、痰热内扰、肝郁化火证型的失眠,皆因邪实而发,久则伤及正气,使失眠更加缠绵难愈。这时就应用针灸扶正祛邪,大凡针刺补法和艾灸皆有扶正的作用;针刺泻法和放血有祛邪的作用,但在具体运用时,必须结合腧穴的特殊性来考虑。

(3)疏通经络:

人体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十二经的分布,阳经在四肢之表,属于六腑;阴经在四肢之里,属于五脏,并通过十五络的联系,沟通表里,组成气血循环的通路,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和气血及脏腑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失眠的发生,可以与气血失和、脏腑失调有关,这些病理特征可以反应在经络上,并可以通过针灸调节经络与脏腑气血的平衡,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注意事项:

(1)、本法用于以失眠为主的神经衰弱患者。且以病程短者疗效为好,病程长者疗效较差。

(2)、皮肤针弹刺讲究手法,本法应由专业人员施行。

(3)、失眠症的针灸治疗应与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保持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以及适当减轻工作压力等相结合。

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

皮肤针

取 穴:常用穴:颈椎1~7两侧、胸椎5~12两侧。

备用穴:额部、头部、眉弓、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操 作:

上述部位均取,重点用皮肤针叩刺常用穴之两侧,手法轻度或中度。先从颈椎开始,自上而下叩刺两遍。然后在胸椎5~12作横行刺,每横行部位三针。在穴位表面0.5~1.5厘米范围内按常规叩刺20~50下。额部横叩打三行,头部呈网状叩打。手法同前。以局部皮肤潮红或微出血为宜。每日或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一周。

针灸治疗偏瘫的方法有哪些?针灸怎么治疗偏瘫?


中风偏瘫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肢体不灵活,如果采用中医治疗的话,可以改善肌力,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那么偏瘫的针灸方案是怎么样的呢?

一、中经络:

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

症状: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热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等症,苔薄白,脉浮数。

治疗: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滋养肝肾。以手足阳明经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针、灸并用;初病可单刺患侧,久病可刺双侧,先刺健侧,后刺患侧。即“补健侧,泻患侧”的疗法。

主穴:上肢:背面、曲池、手三里、外关、灵骨、大白(倒马针对侧)

下肢:环跳、阳陵泉、侧三里、侧下三里、解溪、火主穴。

配穴:除上述穴位外,半身不遂迁延日久还可取患侧井穴点刺出血。

刺血:上肢:大椎、肩峰、尺泽、后溪;下肢:三金穴、委中、侧三里。治风宜治血,血行风自灭。

水针:红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混合注射,每次两组主穴,分别取2—5个穴位,配穴据症取2—3个穴位。

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症状: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舌质红或苔腻,脉弦细数或弦滑。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主穴:上肢:肩中穴、手五里、尺泽、阳池、对侧重子、重仙穴。

下肢:髀关、驷马上穴、驷马下穴、通关、通肾、肾关、人皇、光明、太冲。

配穴:上肢加刺大椎、肩髃、臂臑、阳溪。

下肢加刺天皇、地机、地皇、四花下穴。

刺血:配穴可做刺络疗法,病侧刺络效果好,当健侧关节部位屈曲拘挛者,可加刺其局部腧穴,肌肤不仁可用皮肤针叩刺患部。

方义:风病多犯阳经,阳主动,肢体活动障碍其病在阳,故本方取手足三阳经穴,又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故以阳明经穴为主,阳明经气血通畅,肢体活动功能易于回复;半身不遂迁延日久,患侧肢体容易出现筋肉萎缩或强直拘紧,根据经络循环路线的不同,分取手足阳明经的穴位,目的在于调和经脉,疏通气血。

二、中脏腑

1、闭证

症状:突然昏迷,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阳闭:面赤鼻热,气粗口臭,燥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阴闭: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滑,苔白腻,脉沉滑缓。

治则:平肝熄风,清心豁痰,醒脑开窍。取督脉和十二井穴为主辅以手足厥阴,足阳明三经穴位。

取穴:主穴素髎、人中、十二井穴、太冲、四花中、手解穴、

配穴:牙关禁闭配下关、颊车;两手握固配灵骨、大白;语音不利配天突、上廉泉。

刺血:十二井点刺放血,或向上斜刺;耳尖放血。

方义:本方组穴有平肝熄风,清泻火热,豁痰开窍之功。阳闭或阴闭症乃因肝阳暴涨,气血上冲夹杂痰火、痰湿,闭阻清窍所致。取十二井穴点刺放血,以清心泻热,豁痰开窍。人中是督脉的要穴,有调和督脉气血,启闭开窍之功,肝脉上达巅顶,泻肝经的原穴太冲,以镇肝降逆,潜阳熄风,脾胃失和,运化失职,痰浊内生,取阳明经的四花中穴,以调理脾胃,除湿化痰,取手厥阴心包之荣,手解穴,以清心泻热。

2、脱证

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萎,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治则:回阳固脱,取任脉经穴。

取穴:主穴:关元、神阙(隔盐灸之)、正会、前会、后会、灵骨

配穴:汗出不止加阴郗,复溜;小便失禁加三阴交;昏迷不醒手解穴、透下白穴一针即醒。

操作:关元穴大柱艾条,神阙隔盐艾灸,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头针法:取对侧面运动区为主,配足运感区,刺法:沿皮下刺入0.5—1寸,频频捻针,用于中风后遗半身不遂,能收到较好效果。

方义:任脉为阴脉之海,脱证为阳气衰微证,根据阴阳互根的道理,元阳外脱,应从阴救阳。关元是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会穴,为三焦元气所出,联系命门直阳,是阴中有阳的穴位,神阙位于脐中,为真气所系,故用大艾柱重灸二穴,以救将绝之阳。

三、中风后遗症之语言不利、失语

症状:舌强语蹇,肢体麻木,脉弦滑或失语心悸气短,腰膝酸软。

治则:镇肝熄风、开音利窍。

取穴:主穴:正会、商丘、哑门、风府、廉泉以督脉穴为主。

配穴:舌僵硬加肩中点刺金津玉液,舌肿加侧三里,侧下三里。

头针:失语者用语音区,前会、后会用倒马针。

方义:舌强语蹇,音暗失语为三阳之筋,并络于颌颊。夹于口。为风、寒、湿所客则筋急,故口紧不开,气血偏虚,为风所乘,取正会、哑门、风府意在疏风通络,通关开窍。

针灸治疗头痛的方法有哪些?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