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养胃汤的功效与作用

椒汤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每个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不能忽视养生。正确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椒汤的功效与作用”,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方剂就是治病的药方。中药方剂涵盖了人体各个系统的调理,并对其有显著地疗效。椒汤就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剂,你了解它的功效吗?

【处方】蜀椒6升(未经蒸者,用生绸作袋子2个,每个长8-9寸,纳椒入袋中,实筑之,仍缝袋口)。

【功能主治】脚气挛肿,腰胯不随。

【用法用量】将椒袋纳釜中,以酸浆水4斗5升,入盐2升,煮5-7沸。用净瓦瓮子1口,可容5斗者,将所煮椒汁,乘热入瓮中,候其汤冷暖通脚,即以脚入瓮中,踏椒袋上蘸,仍以汤频频从骭面淋之。若瓮中椒袋觉冷,即换釜中热者,其汤或冷,亦换釜中热汤,其使了汤并椒袋,却纳釜中,以微火温之,常令热,亦须于密室中,勿令风吹。若两脚觉痹牵风如虫行,头项肢体,皆有汗出,腹中鸣,此是气下,即止。若汗后觉心气闷,可取冷饭吃3-5口,以鹿脯下之。若觉微利,此是病状通泄也。若未愈,即隔日或3日,取旧汤袋等,依前法踏蘸,还以得汗及腹鸣为度。其蘸脚汤,只可离脚面3-4寸,不可过踝。

【注意】宜食酥蜜姜汤并鹿肉。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处方】蜀椒1两,矾石半两,桂心1两。

【功能主治】虫齿痛。

【用法用量】上以水3升,煮取1升,去滓含之,漱齿勿咽汁。

【摘录】《外台》卷二十二引《删繁方》

以上就是对中药方剂椒汤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实生病不怕,怕的就是有些人明知生病了却不肯去看病更不肯医治,这种心态是不能有的,如若不然的话,会使自己的健康受损。

YS630.cOM

相关阅读

椒附汤的功效与作用


制作中药方剂,不但需要自信心和耐心,而且要对各种食材的营养成分有所了解,否则,搭配不当,将影响方剂的药用价值和味道。下面我们为大家推荐一种做法。颇受人们欢迎的方剂椒附汤。

【处方】川椒(去目)、干姜(生用)、附子(去皮脐,生用)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骤然腹痛注下,或滑肠频并,多有冷沫。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丸剂,名“椒附丸”(见《魏氏家藏方》)。

【摘录】《百一》卷六

【处方】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防风(去叉)1两,桂(去粗皮)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1两,麻黄(去节,煎去沫,焙)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石膏(碎)1两,人参1两半,芍药1两半,当归(切,焙)2两,芎䓖2两,干姜(炮)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产后中风,手足偏枯,筋脉驰缓,疼痛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入生姜3片,枣1枚(擘),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处方】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200粒,附子(炮裂,去皮脐)1枚,粳米半盏,干姜(炮)半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切)12枚,甘草(炙,锉)1两。

【功能主治】寒疝。心腹痛不可忍,汗出闷绝。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入生姜半分(切),枣2枚(擘破),煎至1盏,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看完了上文关于椒附汤的简单介绍,相信大家对椒附汤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用椒附汤的时候,应该按照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椒附汤的药效 。

姜椒汤的功效与作用


不同的人群应该如何养生呢,相信这是很多人感到困扰的问题,今天就向大家推荐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方剂养生。下面来介绍一下姜椒汤。

【处方】生姜1两,椒(去目、汗)1两。

【功能主治】咳嗽,及短气胁痛。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3升,每服1合。

【摘录】《外台》卷九引《古今录验》

【处方】姜汁7合,蜀椒3合,半夏3两,桂心1两,附子1两,甘草1两,橘皮2两,桔梗2两,茯苓2两(1方不用甘草)。

【功能主治】胸中积聚痰饮,饮食减少,胃气不足,咳逆呕吐。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2升半,去滓,纳姜汁煮取2升,分3服。服3剂佳。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川椒、桂、附入于二陈汤中,但加桔梗舟楫之剂,载诸药以破胸中冷积寒痰也。

【摘录】《千金》卷十八

关于姜椒汤的相关知识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在现在的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养生方剂层出不穷,而且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一个全民养生的时代了。

椒桂汤的功效与作用


椒桂汤对于大家来说也是很经常见到的,那么它和同类的方剂有什么区别?椒桂汤的功效与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川椒18克(炒黑)桂枝18克 良姜9克 柴胡18克 小茴香12克 广皮9克 吴茱萸9克(泡淡)青皮9克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治暴感寒湿成疝,寒热往来,脉弦反数,舌白滑,或无苔,不渴,当脐痛,或胁下痛。

【用法用量】用急流水1.6升,煮成600毫升,温服200毫升。覆被令微汗,佳。不汗,再服200毫升,接饮生姜汤,促之得汗。次早又服200毫升,不必覆被再令汗。

【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别名】木瓜散

【处方】鸡粪1合(微炒),肉豆蔻1钱(去壳),胡椒1钱,桂心半两,木瓜3钱。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肝虚转筋入腹,胸闷绝,体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热服。

【摘录】《普济方》卷十四

其实用椒桂汤治疗一些疾病时也是有一些讲究的,希望大家能够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服用。

椒梅汤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都知道椒梅汤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方剂,那知不知道椒梅汤的功效和作用呢?椒梅汤的食用方法呢?下面就一一的为大家解惑。

【处方】乌梅 花椒 槟榔 枳实 木香(另研)香附 砂仁 川楝子(去核)肉桂 厚朴 干姜 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杀虫止痛。治虫痛,时痛时止,面白唇红,舌有白点。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处方】黄连6克 黄芩6克 干姜6克 白芍(生)9克 川椒(炒黑)9克 乌梅(去核)9克 人参6克 枳实4.5克 半夏6克

【功能主治】驱蛔,祛暑。治暑邪深入厥阴,舌灰,消渴,心下板实,呕恶吐蛔,寒热,下利血水,甚至声音不出,上下格拒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

【备注】本方由仲景乌梅丸化裁而成。方中川椒、乌梅、黄连三味极辛、极酸、极苦之品,为驱蛔杀虫之主药;配黄芩助黄连以祛暑邪;干姜助川椒以驱蛔,并能温脾胃以实土;土败木乘,故以白芍以柔肝,人参以补虚;心下板实,故用枳实以破气消痞;呕恶吐蛔,故用半夏以降逆止呕。诸药合用,共奏驱蛔祛暑之功。

【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处方】花椒1钱,乌梅3枚,葱脑3个,槟榔1钱。

【功能主治】虫症。腹痛口渴,饮水不已,兼呕清水。

【摘录】《一盘珠》卷二

【处方】乌梅、花椒、槟榔、枳实、木香(另研)、香附、砂仁、川楝子(去核)、肉桂、厚朴、干姜、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虫痛。心腹痛,胃口有虫作痛者,时痛时止,面白唇红。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

【摘录】《回春》卷五

以上就是本文对椒梅汤的一些介绍,其实养生方剂还是很值得我们来研究的,因为,它在中医养生领域占了一席之地,而且独树一帜,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椒附白通汤的功效与作用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却在慢慢的下降,有很多人在生活中会这样那样的疾病,那么选择什么药物好呢?中药方剂可不可以呢?那么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方剂椒附白通汤。

【处方】生附子(炒黑)3钱,川椒(炒黑)2钱,淡干姜2钱,葱白3茎,猪胆汁半烧酒杯(去渣后调入)。

【功能主治】齐通三焦之阳,急驱浊阴。主足太阴寒湿,舌白滑,甚则灰,脉迟,不食,不寐,大便窒塞,浊阴凝聚,阳伤腹痛,痛甚则肢逆。

【用法用量】上水5杯,煮成2杯,分2次凉服。

【各家论述】此苦辛热法复方也。苦与辛合,能降能通,非热不足以胜重寒而回阳。附子益太阳之标阳,补命门之真火,助少阳之火热。盖人之命门,与太阳之阳少阳之阳旺,行水自速。三焦通利,湿不得停,焉能聚而为痛,故用附子以为君,火旺则土强。干姜温中逐湿痹,太阴经之本药,川椒燥湿除胀消食,治心腹冷痛,故以二物为臣。葱白由内而达外,中空通阳最速,亦主腹痛,故以之为使。浊阴凝聚不散,有格阳之势,故反佐以猪胆汁,猪水畜,属肾,以阴求阴也;胆乃甲木,从少阳,少阳主开泄,生发之机最速。此用仲景白通汤,与许学士椒附汤,合而裁制者也。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以上就是对椒附白通汤配方的详细介绍,是一个不错之选,不过制作的时候需要适量,过多会造成资源浪费也对身体有很大影响。

解急蜀椒汤的功效与作用


各种中药方剂都有自己独特的功效,在电视上大家应该都看过关于中药方剂的介绍,它能够很好的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而且没有什么副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中药方剂解急蜀椒汤的作用。

【别名】蜀椒汤

【处方】蜀椒200枚(炒出汗),附子1枚(炮),粳米半升,干姜半两,半夏12枚(洗),大枣20枚,甘草1两(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解结逐寒。主寒疝气,心痛如刺,绕脐腹中尽痛,白汗出,困急欲死者。

【用法用量】蜀椒汤(《普济方》卷二四八)。

【注意】忌猪、羊肉,饧,海藻,菘菜。

【摘录】《外台》卷七引《小品方》

解急蜀椒汤的作用很多,对于一些病症真的是很有效果的,但是大家在服用的时候还是要多了解一些,看看自己是不是适合吃,避免造成身体不适。

椒蒿的功效与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但对于各种食物都非常的了解,药品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很多的,其中椒蒿就是一种比较常出现的中药材,鉴于还是有很多人对于椒蒿不怎么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的看一下。

【别名】灰蒿、蛇蒿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龙蒿的全草根。

【原形态】龙蒿 多年生草本,高50-150cm。根粗大或略细,木质,常生有地下茎。茎直立,丛生,下部木质,分枝开展。叶无柄;中部以上叶密集,叶片线状披针形或线形,长3-7cm,宽2-3m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全缘;上部叶与区片叶略短小,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0.5-3cm,宽1-2mm。头状花序多数,近球形、卵球形或近半球形,于茎顶或枝端排列成稍密集的复总状花序;总苞球形,直径2.5-3mm,总苞片3层,外层卵形形,背面绿色,中、内层卵圆表或长圆形,边缘宽膜质;花外层雌性能育,约6-10朵;内层峡谷性花不育,约8-14朵。瘦果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干也坡、草原、林缘、路旁、田边及干河岸和亚高山草甸。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宣肺止咳。主风寒感冒;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摘录】《中华本草》

我们知道了椒蒿的功效与作用,椒蒿的食用方法等,相信上文的内容可以帮到大家!

椒囊的功效与作用


椒囊,这是一种中药方剂的名字,这种药是由多种常见的药物组成,用途也是比较广泛的,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剂。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川椒2-3斤(1方加破开槟榔、熟艾各1/3)。

【功能主治】辟去寒湿气。主脚气。一切瘴疾,时气,风寒邪气。

【用法用量】《医统》本方用法:以绛纱囊贮椒两许,悬佩身旁近里衣处。

【各家论述】大抵足膝之病居下属阴,又加寒湿,阴益甚矣,血气微冷凝结,非至热不可除。今用川椒,椒性热,复加以火蒸之,自然寒湿去矣。

【临床应用】脚气:仆丁酉岁在临安,约婺女亲戚吴宽夫泛湖,是时剧暑,见其用火踏,上置一布囊烘足,叩其所以,答云:某旧有脚气之疾。近用椒囊月余,亦渐见效。庚子岁在淳安,宽夫经过,因问其疾,云:愈之已久,乃椒囊之功,不特某用之效,传之数亲,知皆无恙矣。

【摘录】《奇效良方》卷三十九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椒囊功效和用法等。通过上述文章的介绍,大家可以看到虽然椒囊的好处很多,但是还是要在充分了解它的情况下再去服用。

竹叶椒的功效与作用


西方医学的发展给传统中医带来了一些危机。但中医还是有许多神奇的地方,下面就来说说中药竹叶椒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土花椒[湖南、上海]、山花椒[广东]、野花椒[四川]

【来源】芸香科花椒属植物 竹叶椒 Zanthoxylum armatum DC.[Z. alatum Roxb., Z. planispinum Sieb. et Zucc.],以 根、树皮、叶、果实 及 种子 入药。全年采根、树皮,秋季采果,夏季采叶,鲜用或晒干。

【性味】辛、微苦,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温中理气,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根、果:胃腹冷痛,胃肠功能紊乱,蛔虫病腹痛,感冒头痛,风寒咳喘,风湿关节痛,毒蛇咬伤;叶:外用治跌打肿痛,痈肿疮毒,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果1~3钱,根0.5~1两;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水煎洗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本草图经》

上文就是对竹叶椒的功效与作用的详细介绍,在对它选择的时候,注意用量,避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椒红丸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的方法很多,实践证明中药中的方剂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疗效非常好的方剂椒红丸!

【处方】川椒红2两(微炒),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干姜1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末,用猪肾3对,去脂膜薄切,摊于纸上,去血,然后铺一重肾,着一重药末,以尽为度,却以三五重湿纸裹,于塘火内烧,待香熟取出纸,烂研,若稍硬,更点少许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暖下元。主下焦虚寒,脐腹(疒丂)痛,小便滑数。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渐加至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处方】川椒3两,巴戟(去心)1两,茴香1两,川楝子肉1两,山药1两。

【制法】上为末,酒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安五脏,壮筋骨,明目去昏,进饮食。主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时温酒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四引《医学切问》

【处方】花椒(去目)、制苍术、白术(煨)、白茯苓、黑牵牛(炒)、川乌、枸杞子(酒浸)、巴戟(炮,去心)、防风、羌活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肾俱虚,眼昏渐成内障,而兼气者。

【用法用量】人参煎汤送下。

【摘录】《永类钤方》卷十一

【处方】川椒红10两(微炒),附子4两(炮裂,去皮脐),白蒺藜2两(微炒,去刺),硫黄2两(细研,水飞过),硇砂2两(细研),巴戟2两,盐花2两。

【制法】上为末,用豮猪肾5对,煮熟,去脂膜,烂研如糊,入诸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健脾胃,止痰逆,消酒食,暖下元,补诸虚惫。主风毒。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盐汤送下,或酒下亦得。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处方】川椒红2两(微炒),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石斛1两(去根,锉),桂心2两,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刮去粗皮,炙干),菟丝子2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巴戟1两,木香1两,硫黄1两(细研,水飞过),磁石2两(烧,醋淬7遍,细研,水飞过),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壮腰脚,明耳目,暖下元。主虚冷。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盐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处方】椒红1两(微炒),沉香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蓬莪术1两,诃黎勒皮1两,当归1两(锉碎,微炒),高良姜半两(锉),肉豆蔻半两(去壳),丁香半两,白术1两,麝香1分(研入)。

【制法】上为细末,以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损,暖下脏,逐痼冷,进饮食。主妇人血风,气攻脾胃,脏腑虚冷,全不思食,脐腹多痛,体瘦无力。妇人血气不调,风冷邪气,乘虚客搏,胁肋时胀,面色萎黄,肌体羸瘦,怠惰嗜卧。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蜀椒(去目及闭口者,晒干,捣罗取红)1斤(再捣为末),生地黄7斤(肥嫩者)。

【制法】上先将地黄捣,绞自然汁,铜器中煎至1升许,住火,候稀稠得所,即和前椒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服百日觉身轻少睡,心力足;服及三年,心智爽悟,记忆不倦,目明倍常,面色红悦,须发光黑。主元脏伤惫,耳聋目暗。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暖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处方】川椒(微炒去汗,取红)5两,磁石3两(烧,醋淬7遍,捣碎细研,水飞过),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巴戟2两,附子3两(炮裂,去皮脐),硫黄2两(微炒,细研),厚朴3两(去粗皮,涂生姜汗,炙令香熟),茴香子2两(微炒),盐花2两。

【制法】上为末。以羊肾3对,去尽筋膜,细研,用好酒2升相和,于银锅内熬成膏,和前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湿积冷腰痛,行立无力,小便滑数。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四

【处方】地黄2斤(洗净,焙干),川椒1斤(去合口并目,焙干),苍术3斤(米泔浸3日,焙干)。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眼生黑花。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温酒或盐汤送下,1日2次。服药旬日,黑花并除。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二

【处方】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取红)3两,牛膝(去苗,酒浸3宿,洗,晒干)4两,生地黄5两(取汁为膏),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石斛1两(去根,锉),桂心2两,肉苁蓉2两(酒浸,去粗皮,炙),巴戟1两,菟丝子2两(酒浸,焙干,为末),木香1两,吴茱萸1两(汤浸,焙干,炒),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微黄),硫黄1两(细研,水飞过),磁石2两(烧,醋淬7遍,细研,水飞)。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壮筋骨,益血脉,悦颜色。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处方】蜀椒(去子及合口者)8两(以火烧1坑子,泼酒在上,次倾椒在上,急用1新瓦盆紧合定,四缝以新土密闭,1复时取出,杵,取红不用白),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木香半两,肉豆蔻(去壳)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生姜4两(切作片子,炙黄),巴戟天(去心)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五味子(炒)1两,桂(去粗皮)1两,补骨脂(微炒黄)1两,茴香子(微炒)1两,蒺藜子(炒去角)1两,槟榔(锉)半两。

【制法】上为末,用羊肾4对,去筋膜细锉,入青盐2两,于砂盆内同研,和前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暖,逐风冷,聪明耳目。主本脏虚损。

【用法用量】若稠时,更入少面糊为丸。每服30丸,空心、食前以温酒送下,盐汤下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处方】椒(去目,炒出汗)半两,款冬花1两,紫菀(去苗及枯燥者)1两,干姜1两,矾石(火煅1伏时)半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细辛(去苗)半两,皂荚(去子,酥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咳、寒嗽,咳则腰背相引疼痛,恶寒,唾冷沫,小便数,脉紧。

【用法用量】每月比30丸,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四

【处方】椒红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巴戟天(去心)1两,补骨脂(炒)1两,木香1两,肉苁蓉(去粗皮,酒浸,切,焙)1两,青盐(别研)1分,茴香子(洗,焙)半两。

【制法】上为末,又用羊腰子1对,去筋膜,湿纸裹煨,半生半熟切,细研,与青盐并药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明目调气进食。主元脏久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日午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蜀椒(取红)、补骨脂(炒)、楝实(去皮核,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元脏久冷,小便利数,精神恍惚,四肢无力,骨节酸痛。

【用法用量】每服10-2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处方】椒2两(去目)。

【制法】上用醋2升,煮至醋尽,焙干为末,糊为丸,如绿豆大,瓷盆收之。

【功能主治】小儿水泻无度。五十以上患泻。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散剂,名“椒红散”(见《普济方》)。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处方】川椒(拣净)2两(去目,炒出汗),干山药1两,川附子1两(炮,去皮脐)。

【制法】上为细末,以好酒煮淡木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进食。主泄泻。嗽不止,喉中痰涎如水鸡声,晓夕不止者。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空心食前盐汤、温酒任下。泄泻,米饮送下;如喉中痰涎如水鸡声,晓夕不止者,1-2服见效。

【摘录】《中藏经》

【处方】椒红4两,巴戟天(去心)1两,楝实(炒)1两,茴香子(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

【制法】上为末,别用于山芋3两为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暖水脏,明目。驻颜,缩小便。主肝肾俱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通过本文对于椒红丸的一些介绍,我们知道随着现在时代的不断进步,各式各样的养生方法不断的冲击着人们的视线,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要选择对适合自己的,因为不一样的养生方剂是有针对性的。

独椒的功效与作用


独椒是中草药里面的一种,我们可以采用独椒来治疗很多疾病,还有很好的养生功效,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独椒的不同药效来解决一些生活中困扰我们的小问题。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 爪瓣花楸 的 根皮 。

【原形态】落叶小灌木,高2~5米。小枝灰色或褐棕色。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或簇生于短枝顶端,长5~13厘米;小叶25~33片,叶轴有狭翅;小叶长椭圆形,长1~1.8厘米,宽4~7毫米,先端钝,短尖,边缘有小尖刺4~13枚,基部倾斜,上面浓绿色,下面灰绿色。伞房花序,顶生;萼筒钟状,先端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平滑或有毛;花瓣有爪,白色,长5~5.5毫米,光滑;雄蕊15~20;心皮5个,少有4个,花柱基部合生,子房下位,光滑。梨果,小圆球形,径5~9毫米,白色或淡紫色。花期5~6月。

【生境分布】生于中山区林边。分布四川等地。

【性味】辛,温,无毒。

【功能主治】散风寒,除湿邪。治牙龈肿痛及肾虚阴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6钱;或浸酒。

【附方】①治牙龈肿痛:独椒、土细辛、骨碎补、白芷、土知母、蛇参、地骨皮。水煎服。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独椒,我们知道独椒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有很好的养生和保健作用,对人体有很多好处可以缓解很多症状,怎么样,你了解了吗?

椒汤的功效与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