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黄芩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黄芩五物散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开,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头,天天发愁,添病减寿。”生活中,不同年龄的人都开始关注如何养生,养生关系着你、我、他的生活质量。正确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黄芩五物散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黄芩五物散,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这种药用价值很丰富的中药方剂吧。那么,你对黄芩五物散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黄芩五物散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吗?它又有哪些营养价值呢?如果不是太了解的话,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处方】黄芩5两,黄连5两,黄柏5两,黄耆4两,龙骨6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水痢。心腹甚痛,食无妨,但食后即痢,食皆化尽,唯变作水谷无期度,多食多下,少食少下。

【用法用量】以饮下之,初服1方寸匕,日2服,稍稍加至2-3匕。愈乃止。

【注意】忌猪肉、冷水。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许仁则方》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绍了关于黄芩五物散的作用资料,希望对有需要的人有帮助。黄芩五物散的作用是比较多的,只有多了解的它的人才可以将它的作用发挥出来,所以说在生活中应该要多去认识一些疾病和药材,这样对自己是挺有帮助的。

yS630.Com相关推荐

黄芩泻白散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人类来说,养生是很重要的,毕竟身体会健康,而且气色也会改善不少,这让很多人为之心动,不过,养生的方法有很多种,很多朋友不知道用哪一种好,对此,下面就为朋友们说一说中药方剂黄芩泻白散,它是一种效果非常好的养生法,并且也是很多朋友共同使用的养生秘诀。

【处方】黄芩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功能主治】泻肺热,利小便。治肺经有热,喘咳面肿,气逆胸满,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泻白散加黄芩。

【功能主治】房劳不谨,水中之火刑金而致内伤腋痛;肺经有热而致热结小便不利。肺中伏火之胁痛,肺火嗽。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上面介绍了黄芩泻白散是怎样制作出来的,饮用黄芩泻白散可以帮助我们治疗一些方面的问题。但是想要体会到方剂带来的好处或是功效,只有去食用它们才知道哦。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呢。

黄芩四物汤的功效与作用


您听说过中药方剂黄芩四物汤吗?中药方剂是一种中医的治疗方法,对很多症状有着非常好的改善效果,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黄芩1两,当归1钱半(酒洗),生干地黄1钱半,赤芍药1钱半,川芎半两,何首乌1钱半(去粗皮),草乌1钱半(炮,去皮),玄参1钱半,甘草6钱,薄荷叶2钱。

【功能主治】诸疮丹毒,赤瘤燥痒。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煎7分,无时温服。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当归、地黄、川芎、赤芍药各等分,黄芩。

【功能主治】小儿惊丹。

【用法用量】方中黄芩用量原缺。

【摘录】《幼科类萃》卷二十一

上文为大家介绍了黄芩四物汤的功效和用法用量等,其实要想拥有一个好的身体,还是应该从生活做起。保持一定量的体育锻炼,拥有合理的饮食习惯比什么都管用。

黄芩的作用与功效


人们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是需要注意,尤其是对自身健康问题上,也是需要进行多方面保养,否则也是会引发疾病出现,常见的疾病种类比较多,例如感冒、发烧、上火都是很容易患有的疾病,而且这样疾病对人体健康,也是有着很大的损害,所以要及时治疗。黄芩的作用与功效都有什么呢?


对黄芩的作用与功效也是有着很多方面,而且它治疗生活常见疾病,也是有着很好帮助,例如止血、解毒都是有着一些帮助,但是它的选择,也不是随意的就可以进行。

黄芩的作用与功效:

【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黄芩片: 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曝晒)。该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黄棕色至棕褐色,切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具放射状纹理。照上述[鉴别](1)、(2)项下试验,应显相同的结果;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黄芩苷(C21H18O11)不得少于8.0%。

酒黄芩:

取黄芩片,照酒炙法(附录Ⅱ D)炒干。该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棕褐色,切面黄棕色,呈放射状纹理,略带焦斑,中心部分有的呈棕色。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黄芩苷不得少于8.0%。

【临床应用】

1.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2. 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以及热毒疮疡等。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此外,该品又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通过以上介绍,对黄芩的作用与功效也是有着很好的了解的,但是要注意的是,这样的药物在使用的时候,也是要注意一些方式方法,尤其是对它不了解的时候,都是不能随意的乱用,否则对自身健康的危害比较大,使得疾病不能治愈。

败毒散加黄芩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败毒散加黄芩汤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败毒散加黄芩汤营养丰富,含有很多医药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别名】败毒散、败毒加黄芩汤

【处方】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黄芩、桔梗、枳壳、人参、茯苓、甘草。

【功能主治】瘟病壮热,不恶风寒而渴。疟疾。

【用法用量】败毒散(《医林绳墨大全》卷一)、败毒加黄芩汤(《成方切用》卷三)。《医林绳墨大全》本方用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黄芩、枳壳、桔梗、茯苓、人参(不可即用)各七分,甘草三分,生姜三片,水一钟半煎服。

【各家论述】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皆轻清开发之剂也,故用之以解壮热;用黄芩、枳壳、桔梗者,取其清膈而利气也;用人参、茯苓、甘草者,实其中气,使瘟毒不能深入也。培其正气,败其邪毒,故曰败毒。

【摘录】《医方考》卷一

以上就是对于败毒散加黄芩汤的一些介绍,由于每个人的体质等的不尽相同,同一种方剂起到的效果很可能也是不太一样的,所以大家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服用,不要盲目跟风。

二物散的功效与作用


二物散是一种中药方剂,能起到增强身体免疫力,调理机能的作用,那么你知道二物散要用到哪些药材原料吗?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白僵蚕、黄连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口疮。

【用法用量】临卧掺口内。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处方】麻黄1斤(去节),杏仁100枚。

【制法】上各为散。

【功能主治】上气兼咳。

【用法用量】上气发时,服方寸匕,可至3方寸匕。以气下为候,不必常服。

【摘录】《外台》卷十引《范汪方》

【处方】野狐粪(烧灰)1升,姜黄(锉,炒)3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肝心痛,色苍苍然如死灰状,经时一太息。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空腹温酒调下,日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以上就是二物散的一个介绍, 希望通过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对于这一个养生方剂的选择问题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们运用一些比较科学的方法去,帮助自己达到养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黄芩饮的功效与作用


由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带来的影响非常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家的免疫力抵抗疾病呢?其实除了防治各种病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调理,中医给大家推荐了一款食疗方剂黄芩饮,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炙令黄赤,锉)1两,桑上寄生(炙)1两,防风(去叉)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赤芍药(锉,炒)1两,黄耆(锉,炒)1两,木通(锉)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乳痈。初觉赤肿,有异于常。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3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入乳糖1分,再煎令消,温服,每日3次,早晨、午时、至夜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八

【别名】黄芩散

【处方】黄芩(去黑心)半两,寒水石1两1分,升麻1分,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赤眼。

【用法用量】黄芩散(《普济方》卷三六三)。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一

【处方】黄芩1两,栀子仁2-7枚,干姜2两,芒消半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服乳石觉大热,不得通泄。

【用法用量】以水3大升,煮取1大升,绞去滓,下芒消调之,分温2服。快利即愈。

【摘录】《普济方》卷二六○

【处方】黄芩(去黑心)1两半,黄柏(去粗皮)1两半,黄连(去须)1两半,槲叶(炙)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大肠风热,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入地黄汁半合,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处方】黄芩(去黑心)3分,桑根白皮(锉)3分,葛根(锉)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汗后烦热,燥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黄芩饮的食用方法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大家平时不妨试试,相信对于改善疾病的情况肯定是有帮助的。

峨眉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如今我们的生活档次在不断的提高,但是我们的健康质量却在不断的下降,饮食不科学对于我们的身体造成了潜在的威胁。而中医的许多药材就可以对我们的身体进行调理改善,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峨眉黄芩。

【英文名】Omei Skullcap

【别名】白藿香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峨眉黄芩的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节上具匍匐枝。茎直立,高50-100cm,钝四棱形,深四槽,沿棱角上密生白色贴伏疏柔毛,茎中部叶柄长达1.7cm,腹凹背凸,被白色贴伏柔毛;叶片坚纸质,卵圆形或长卵形,长2-5cm,宽1-3cm,茎中部者最大,茎的两端者渐小,先端短渐尖至长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平截而下延,边缘具圆具,上面散布下面仅沿脉上被白色具节小疏柔毛。花序总状,顶生或腑生,长3.5-9cm,少花,花序轴密被白色上曲微柔毛;花梗长3mm,密被具腺微柔毛;苞片卵圆形或长圆形,在花序中部以上者长4-7mm,均具短柄,全缘,被稀疏白色微柔毛;花萼长约2.5mm,果时长约4mm,被具腺微柔毛,口部上方边缘被具节疏柔毛,盾片极发达,高2.2mm,果时竖起呈倒卵形,高达5mm。花冠黄色至紫红色,长约2.2cm,外被具腺短柔毛,内无毛,冠筒中部直径1.8mm,基部前方稍膝油状膨大,冠檐二唇形,上唇半圆形,宽2.8mm,内凹,先端微缺,下唇中裂片三角状卵圆形,两侧裂片卵圆形,宽约2mm;雄蕊4,前对较长,微露出,具能育半药,退化半药明显,后对雄蕊较短,具全药;花柱丝状,先端锐尖,微裂;花盘前方隆起,后方延伸成极短的子房柄;子房4裂,后对裂片稍发达。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亚热带阔叶林下。

【功能主治】化湿和中;除秽止呕。主湿滞痞满;霍乱呕吐。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各家论述】《四川中草药》:民间用于藿乱呕吐,又有除风去臭的功效。

【摘录】《中华本草》

经过上文对于峨眉黄芩的介绍,我们对于峨眉黄芩有了详细的了解。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多的了解峨眉黄芩的特质,充分的利用它的药用价值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五积散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是目前毒副作用最少的药物,五积散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中药方剂,那么它主治哪些病?注意事项有哪些?用量及成分需要多少?接下来就为大家一一解答。

【处方】白芷、川芎、甘草(炙)、茯苓(去皮)、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芍药、半夏(汤洗七次),各三两。陈皮(去白)、枳壳(去瓤.炒)、麻黄(去根.节),各六两。苍术(米泔浸.去皮)二十四两,干姜四两,桔梗(去芦头)十二两,厚朴(去粗皮)四两。

【炮制】上除肉桂、枳壳二味别为粗末外,一十三味同为粗末,慢火炒令色转,摊冷,次入桂、枳壳末令匀。

【功能主治】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饮。治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或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及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经候不调,或闭不通,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煎至一中盏,去滓,稍热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苍术 桔梗各600克 枳壳 陈皮各180克 芍药 白芷 川芎 川归 甘草 肉桂 茯苓 半夏(汤泡)各90克 厚朴 干姜各120克 麻黄(去根、节)180克

【制法】上除枳壳、桂两件外,余细锉,用慢火炒,令色变,摊冷,入枳壳、桂令匀。

【功能主治】散寒祛湿,理气活血,化痰消积。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胸腹痞闷,呕吐恶食,头身疼痛,肩背拘急,以及妇女血气不调,心腹疼痛等症。

【用法用量】每服9克,水150毫升,姜3片,煎至75毫升,热服。

【备注】方中麻黄、白芷发散表寒;干姜、肉桂温散里寒;苍术、厚朴健脾燥湿,半夏、陈皮、茯苓理气化痰,当归,川芎、芍药养血和血;桔梗、枳壳升降气机;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散寒、祛湿、理气、活血、化痰之功。是治疗寒、湿、气、血、痰五积的主方,故名"五积散"。

【摘录】《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看了上文对五积散的介绍,我们应该明白要想让身体快些好起来不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还要在日常饮食上多加注意。

五淋散的功效与作用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受到疾病的困扰,那么面对疾病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呢?遇到疾病应该怎么办?又要如何调理?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种中药方剂五淋散,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学习下哦。

【处方】赤茯苓六两,当归(去芦)、甘草(生用),各五两;赤芍药(去芦,)、山栀子仁,各二十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宣,出少起多,脐腹急痛,蓄作有时,劳倦即发,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冷淋如膏,或热淋便血,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别名】山栀子汤(《鸡峰普济方》卷十八)。

【处方】木通(去节)滑石 甘草(炙)各180克 山栀仁(炒)420克 赤芍药 茯苓(去皮)各250克 淡竹叶120克 山茵陈(去根,日干)6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通淋化浊。治膀胱有热,水道不通,尿少次频,脐腹急痛,作止有时,劳倦即发,或尿如豆汁,或尿有砂石,或尿淋如膏,或热淋尿血。

【用法用量】每服9克,水150毫升,煎至1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赤茯苓180克 当归(去芦)甘草赤芍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宣,出少起多,脐腹急痛,蓄作有时,劳倦即发,或尿如豆汁,或尿有砂石,或尿淋如膏,或热淋便血。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中药方剂的发展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取得了越来越好的前景,疗效的提高,副作用的进一步减少都昭示着其正确性。我们相信类似于五淋散等中药方剂在现代医学的研究下一定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五苓散的功效与作用


导读:五苓散的功效与作用。五苓散,中成药名。那么五苓散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五苓散的功效与作用,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方剂名】

五苓散

【出处】

《伤寒论》

【组成】

茯苓180g、泽泻300g、猪苓180g、肉桂120g、白术(炒)180g。

【用法】

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次6g,每日3次,服后多钦开水,汗出愈。或作汤剂,水煎服。

【方歌】

五苓散用猪茯苓,泽泻白术桂枝应,利水渗湿又化气,利便解表治水停。

【方解】

本方证为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所致。本方原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外有太阳表邪未解,故发热头痛,苔白脉浮;邪热内传膀胱,气化失常,则小便不利;因水蓄不行,津液不布,而烦渴饮水;由于水蓄于内,不得输布,故水人即吐,即为水逆证。水湿内停,泛溢肌肤,则为水肿;水走肠间,而为泄泻;气化失常,则小便不利;水饮内停,亦可成为痰饮证,痰饮内停于下,故脐下动悸;痰饮上逆,则吐涎沫;气化不利,阻碍清阳,故头眩;痰饮凌肺,则短气而咳。以上所治虽临床表现不一,但病机都是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主证为小便不利。治宜利水渗湿,通阳化气,兼解表邪。方中重用泽泻,利水渗湿,为君药。茯苓、猪苓甘淡利水,健脾渗湿,共为臣药。白术健脾祛湿;桂枝助阳化气,解表散寒,共为佐药。五药合用,使水行气化,表解脾健,蓄水留饮自除。

【功效与作用】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

1、外感风寒,水湿内停证小便不利,头痛发热,烦渴欲饮,甚或水入即吐,苔白,脉浮。

2、水湿内停之水肿,泄泻,小便不利。

3、痰饮内停证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临床运用】

1、本方为化气利水的代表方,以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肾炎、心脏病、肝硬化引起的水肿,以及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水湿内盛者。

【加减化裁】

若兼气滞腹胀者,加陈皮、枳壳等以理气消胀;若水肿甚者,加车前子、大腹皮、桑白皮、陈皮等以增强利水消肿之功;若泄泻清稀如水,可加山药、薏苡仁、葛根等以健脾渗湿止泻。[3]若水肿兼有表证者,可与越婢汤合用;水湿壅盛者,可与五皮散合用;泄泻偏于热者,须去桂枝,加车前子、木通以利水清热。

【使用注意】

1、入汤剂不宜久煎。

2、湿热者忌用,且本方不宜常服。

【文献摘要】

1、《医方考》:茯苓、猪苓、泽泻、白术,虽有或润或燥之殊,然其为淡则一也,故均足以利水。桂性辛热,辛热则能化气。

2、《古今名医方论》引赵羽皇:五苓散一方,为行膀胱之水而设,亦为逐内外水饮之首剂也。方用白术以培土,土旺而阴水有制也;茯苓以益金,金清而通调水道也;桂味辛热,且达下焦,味辛则能化气,性热专主流通,州都温暖,寒水自行;再以泽泻、猪苓之淡渗者佐之,禹功可奏矣。

以上就是五苓散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中医方剂,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五参散的功效与作用


有人不爱吃方剂,因为觉得有股苦涩味,其实大多数的方剂的味道确实不怎么好入口。但中药方剂却能很好的治愈疾病。五参散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剂。

【处方】人参、玄参、丹参、沙参、苦参,各一两。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一两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风不仁,皮肤帬麻,绕腰遍身似蛇皮,黑瘾旋生旋没,通身帬麻。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匕,加至三钱匕,食后夜卧,温酒调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木通、蒺藜(炒.去刺)、乌蛇(酒浸.去皮骨)、干蝎(去土)、天麻、赤箭、何首乌(去皮)、陈皮(去白),各一两。黄芩(去黑心),半两。原蚕蛾,一分。

【炮制】上并生用,捣罗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恶风。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匕,热茶汤调下,服及半料,即减服二钱匕。初服三日后,先觉头项脊膂身上疼痛,乃药力与病相击也,当安卧两复时许,即无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人参30克(去芦头)沙参30克(去芦头)玄参15克 苦参60克 丹参30克 赤箭30克 乌蛇90克(酒浸,去皮、骨,炒令黄)白蒺藜30克(微炒,去刺)甘草15克(炙微赤,锉)桑根白皮30克 白杨皮30克 地骨皮30克 槐白皮30克

【制法】上药中,前九味捣细罗为散;后四味细 锉,用生姜汁煮三二十沸,取出焙干,捣细罗为散,与前九味药末相合调匀。

【功能主治】治肺脏风毒,皮肤生疮,欲似大风者。

【用法用量】每服3克,以温酒调下,不拘时侯。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

【处方】人参 玄参 丹参 沙参 苦参各60克 白花蛇30克

【制法】共为散。

【功能主治】治五脏虚风瘫痪,恶疮。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临卧酒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今天给大家讲解了一些关于五参散的食疗方法等,你是否有记住一些呢,其实如果生病的话不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还应该在饮食上多加注意,这样才会让身体更快的恢复健康。

五皮散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想养生的话不妨通过一些中药方剂来调节,这样既可以维持身心的健康,同时,又不会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那么今天就来看一看五皮散到底有哪些功效吧。

【处方】五加皮、地骨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脾气停滞,风湿客搏,脾经受湿,气不流行,致头面虚浮,四肢肿满,心腹膨胀,上气促急,腹胁如鼓,绕脐胀闷,有妨饮食,上攻下注,来去不定,举动喘乏,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稍热服之,不拘时候。

【注意】切忌生冷、油腻、坚硬等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别名】五皮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

【处方】生姜皮 桑白皮 陈橘皮 大腹皮 茯苓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健脾理气,利水消肿。治脾失健运,水湿外溢肌肤,头面四肢悉肿,气喘胸闷,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不计时温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硬物。

【备注】方中茯苓皮健脾利湿;腹皮、陈皮行气消胀,利水化浊;桑皮肃肺降气,通调水道;姜皮辛散水饮,五药合用,共收健脾理气,利水消肿之功。

【摘录】《中藏经》卷下

【处方】五加皮 地骨皮 生姜皮 大腹皮 茯苓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气停滞,风湿客搏,脾经受湿,气不流行,头面虚浮,四肢肿满,心腹膨胀,上气促急,腹胁如鼓,绕脐胀闷,有妨饮食,举动喘乏。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稍热服之,不拘时候。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坚硬等物。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对五皮散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不过要注意的是,对那些不知道该不该选择它的人,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使用。

黄芩五物散的功效与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