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养生酒的功效与作用

黄耆酒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乐逍遥。天天开口笑,寿比彭祖高。”随着社会的进步,养生不再是一个玄而又玄的学问,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需要掌握相关养生知识。中医养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黄耆酒的功效与作用”,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我们知道现在很多家庭都喜欢做各种各样的药膳方剂来服用,而一些经典的中药方剂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哦,下面一起来看一下黄耆酒有哪些功效作用吧。

【处方】黄耆3两,乌头3两,附子3两,生姜3两,秦艽3两,蜀椒3两,芎䓖3两,独活3两,白术3两,牛膝3两,苁蓉3两,细辛3两,甘草3两,葛根1两半,当归1两半,菖蒲1两半,山茱萸2两,桂心2两,钟乳2两,柏子仁2两,天雄2两,石斛2两,防风2两,大黄1两,石南1两。

【制法】上(口父)咀,无所熬炼,清酒3斗渍之。

【功能主治】风虚脚疼痿弱,气闷不自收摄。

【用法用量】先食服1合,不知,可至5合,日3次。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黄耆专主风虚,而所见诸病靡不由风虚所致。故用乌、附,用姜、桂,用防、独,用葛根,用芎、归,用大黄,靡不由风虚变证。然酒醴之制,非专一人,虽五脏受邪,靡不由风虚内贼,所以汇次诸药渍之以酒,随宜而用,非比汤液之随证施治也。

【摘录】《千金》卷七

【处方】黄耆1两半,防风1两半,细辛1两半,独活1两半,川芎1两半,牛膝1两半,附子1两,川椒1两,炙草1两,川乌7钱,山萸7钱,秦艽7钱,葛根7钱。

【功能主治】痹病甚而麻木不知者。

【用法用量】浸酒,日、午、夜服3次。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三

【处方】黄耆1两(去芦),防风1两(去芦),官桂1两(不见火),石斛1两(去根),虎骨1两(酥炙),当归1两(去芦),白芍药1两,木香1两(不见火),云母粉1两,茵陈叶1两,仙灵脾1两,天麻1两,萆薢1两,甘草1两,川续断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以生绢袋盛,以好酒1斗浸之,春5日,夏3日,秋7日,冬10日。

【功能主治】风湿痹。身体顽麻,皮肤燥痒,筋脉挛急,言语謇涩,手足不遂,时觉不仁。

【用法用量】《医方类聚》有白术。

【摘录】《济生》卷三

【处方】黄耆3两,桂3两(去粗皮),巴戟天3两(去心),石斛3两(去根),泽泻3两,白茯苓3两(去黑皮),柏子仁3两,干姜3两(炮),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3两,防风2两(去叉),独活2两(去芦头),人参2两,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芍药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茵芋1两,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细辛1两(去苗叶),白术1两,黄芩1两(去黑心),栝楼根1两,山茱萸1两。

【制法】上(口父)咀,绢袋盛,以清酒3斗渍之,秋、冬7日,春、夏3日。

【功能主治】脾痹。肉极虚寒,体重怠惰,四肢不欲举动,关节疼痛,不嗜饮食。

【用法用量】初服3合,日2次。渐加之,以微麻木为效。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九

【处方】黄耆3两,蜀椒3两(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白术3两,牛膝3两(去苗,锉),葛根3两,防风(去叉)4两,芎䓖2两,甘草2两(炙,锉),细辛2两(去苗叶),山茱萸2两,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秦艽2两(去苗土),干姜2两(炮),当归2两(切,焙),乌头2两(炮裂,去皮脐),人参2两,独活(去芦头),桂(去粗皮)3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用生绢袋盛,于4斗醇酒内浸3日。

【功能主治】产后中风偏枯,半身不随,言语不利,疼痛无力。

【用法用量】每温服1盏,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的文章之后,对黄耆酒的功效与作用有了很深层次的了解了吧,那么大家知道之后,以后使用黄耆酒一定要注意这些,这样才会保证身体能更加健康。

相关阅读

黄耆粥的功效与作用


今天,人们衣食不愁,祛病延年已成为大家追求的目标。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黄耆粥具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等多种功效,在食疗保健领域的应用相当广泛。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黄耆2两(锉),桑根白皮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生姜半两(切),白粱米3合。

【制法】上细锉,和匀。

【功能主治】益气力,除肠风。主虚损羸瘦,肠风。

【用法用量】每用药2两,以水3大盏,加大枣5枚,煎取1盏半,去滓,下米煮粥,空腹食之。

【摘录】《圣惠》卷九十七

【处方】黄耆1两(细切),粳米2合。

【功能主治】五痔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上以水2大盏,煎黄耆取1盏半,去滓,下米煮粥,空腹食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六

使用黄耆粥来恢复注定不会是个太快的治疗过程,但是只要积极接受并乐观应对,肯定会有所改善的。对于一些疾病我们应该及早预防。

黄耆膏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黄耆膏,我想有些人可能听说过,甚至服用过,但是有些人就是没有听说过了。没有听说过的没关系,接下来我就来给大家好好讲讲什么是黄耆膏。

【处方】黄耆480两。

【制法】上药酌予切碎,水煎3次,分次过滤,去滓,滤液合并,用文火煎熬浓缩至膏状,以不渗纸为度,每1两膏汁兑炼蜜2两成膏,装瓶,重2两。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调养荣卫,托里生肌。主气虚血亏,虚劳盗汗,肺虚作喘,身体羸瘦。疮面久不愈合,阴疮脓毒未尽,下肢顽固性溃疡,鱼鳞癣(蛇皮症)。

【用法用量】每服5钱,日服2次,开水冲服。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生箭耆4钱,生石膏4钱(捣细),净蜂蜜1两,粉甘草2钱(细末),生怀山药3钱(细末),鲜茅根4钱(锉碎,如无鲜者,可用干者2钱代之)。

【功能主治】肺有劳病,薄受风寒即喘嗽。冬时益甚者。

【用法用量】上先将黄耆、石膏、茅根煎10余沸去滓,澄取清汁2杯,调入甘草、山药末同煎,煎时以箸搅之,勿令2末沉锅底,1沸其膏即成,再调入蜂蜜,令微似沸,分3次温服下,1日服完,如此服之,久而自愈。然此乃预防之药,喘嗽未犯时,服之月余,能拔除病根。

【各家论述】用黄耆以补肺之阳,山药以滋肺之阴,茅根以通肺之窍,俾肺之阴阳调和,窍络贯通,其闟辟之力自适均也;用石膏者,因其凉而能散,其凉也能调黄耆之热,其散也能助茅根之通也;用甘草者,因其味甘,归脾益土,即以生金也;用蜂蜜者,因其甘凉滑润,为清肺润肺,利痰宁嗽之要品也。

【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处方】黄耆1两(锉),芎䓖1两,当归1两(切,炒),黄芩1两(去黑心),黄连1两(去须),白蔹1两,芍药1两,防风(去叉)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产后乳痛,欲结未结,脓攻疼痛。

【用法用量】用鸡子白调,随大小贴之,每日1易。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处方】黄耆1两(锉),当归1两(切,焙),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芷1两,芎䓖1两,续断1两,细辛1两(去苗叶),薤白(细切)1两,猪脂(切)1斤。

【制法】上除猪脂外,捣碎,以酒半升拌1宿,焙干,次日先煎脂沸,下诸药,候色变,滤去滓,以盒盛之。

【功能主治】止痛生肌。主一切伤损。

【用法用量】不拘多少,涂所伤处。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五

【处方】黄耆1两,附子1两,白芷1两,甘草1两,防风1两,大黄1两,当归1两,续断1两,芍药1两,苁蓉1分,生地黄5分,细辛3分。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诸痈破后,大脓血,极虚。

【用法用量】以猪脂3升,纳诸药,微火慢煎,候白芷黄色,膏成。绞去滓,候凝,涂疮,摩四边、口中,日4次。

【摘录】《鬼遗》卷五

【处方】黄耆1两半(锉),漏芦1两半,黄柏1两半(锉),槐子仁1两半,木通1两半(锉),苦参1两半(锉),狸骨2两(捣为末),雄黄3分(细研),虎骨3两(捣为末),硫黄1两(细研),麝香1钱(细研),蜣螂末半两。

【制法】上以腊月猪脂3斤,炼诸药20余沸,以布绞去滓,更入铛炼1两沸,又以绵绞过,以瓷盒盛之,下雄黄等,搅令匀。

【功能主治】杀虫。主痔瘘。

【用法用量】于故帛上贴之,日2-3度换。虫出即愈矣。

【摘录】《圣惠》卷六十

【处方】黄耆1两,赤芍药1两,当归1两,川大黄1两,芎䓖1两,独活1两,白芷1两,薤白1两,生地黄2两,麝香2钱(细研)。

【制法】上锉细,先用猪膏2升,煎3-5沸,下药煎白芷色赤,以绵滤去滓,入麝香,搅令匀,收瓷盒中。

【功能主治】止痛生肌。主一切痈疽发背。

【用法用量】方中薤白原作“韭白”,据《普济方》改。

【摘录】《圣惠》卷六十三

【处方】黄耆1分(锉),升麻1分,大黄1分(生锉),芍药1分,细辛(去苗叶)半两。

【制法】上为末,以清麻油5合调匀,慢火煎取2合,稀稠得所,以瓷盒盛。

【功能主治】耳内窒塞,如有物点。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滴耳中,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处方】黄耆(锉)半两,零陵香1分,赤芍药1钱(锉),芎䓖1钱(锉),天麻1钱(锉),防风1钱(去叉,锉),生干地黄(锉)1钱,黄蜡2两半,清油半斤。

【制法】上除蜡外,都一处用银石器内以油浸7日,用文武火煎焦黄色,以绵滤去滓,下黄蜡再煎,令蜡化,盛于瓷器中。

【功能主治】舒筋脉,消肿毒,止疼痛。主痈疽疮疖,皮肤瘙痒,筋脉紧急。

【用法用量】每用以软帛薄摊贴之;如皮肤瘙痒,筋脉紧急,用少许涂摩尤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别名】黄耆散

【处方】黄耆1分,白芷1分,白及1分,白薇1分,当归1分,芍药1分,防风1分(去叉),甘草1分,细辛1分(去苗叶),嫩桑枝1分,垂柳枝2两,乳香(研)1分,铅丹6两,清麻油1斤。

【制法】上除乳香、油、铅丹外,细锉,以油浸1宿,次日煎候白芷黄黑色,绵滤去滓,下铅丹,以柳蓖搅候变黑色,滴水中为珠子,即入乳香末,足搅令匀,以瓷盒盛。

【功能主治】止痛,抽火毒,吮脓。主灸疮。

【用法用量】黄耆散(《普济方》卷二七七)。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处方】绵黄耆半两,吴白芷半两,槐角半两,防风半两,当归半两,杏仁2两。

【制法】上用麻油4两,木炭火慢慢熬,候药焦,漉出不用,入黄蜡2两,熬成稀膏,入瓷器中收,蜜封。

【功能主治】头面生疮。

【用法用量】旋取,如面油用之。

【摘录】《鸡峰》卷十八

【处方】人参3钱,黄耆3钱,当归半两,香白芷3钱,细辛3钱(去叶),羌活3钱。

【制法】上锉,用清油6两,用前药一处,慢火内熬,令黄耆微黑为度,滤去前药,只用油,入没药末3钱,黄蜡2两,同油搅匀,盒子盛,候冷用之。

【功能主治】一切疮疖。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二引《经验方》

以上黄耆膏的中药方剂,是根据中医辨证治疗的原则进行配药治疗,大家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苏黄耆的功效与作用


苏黄耆对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苏黄耆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并且对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都有着很好的功效,对于养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别名】土黄芪、献干粮、狗干粮(《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 圆叶锦葵 的 根 。春、秋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深而粗大。茎匐生,略具粗毛。叶互生;圆肾脏形,长2~4厘米,宽4~7厘米,具5~7钝浅裂,边缘具钝齿;叶柄长5~14厘米。花白色或浅蓝色,径约1.5厘米,蔟生于叶腋,花梗细长,具细毛;小苞片3,披针形;萼5裂,广卵形,花瓣5,倒心脏形,较萼片长1倍,基部具细毛。雄蕊多数,结成一圆柱体,花药着生于顶端;子房多室,花柱与心皮数相等,柱头线形。果实扁球形,直径约6毫米,心皮背部密被细毛,皱纹不显。花期4~5月。果熟期7月。

【生境分布】多生于路旁荒地,间有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化学成份】含脂肪油(中含油酸、硬脂酸和棕榈酸)、蜡(主为廿八烷)、植物甾醇、硝酸钾、氯化钾、硫酸钙、阿拉伯糖、粘液质、树脂和焦油状物。

【药理作用】根的提取物在体外可抑制结核杆菌。根、子、叶皆含多量粘液质,可作润滑、缓和刺激剂,用于粘膜炎症。

【性味】《陕西中草药》:"味甘,性温。"

【功能主治】①《江苏植药志》:"催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炖肉,1~2两。

【附方】①治贫血:土黄芪一两,菠菜根一两,炖羊肉吃。

【摘录】《*辞典》

通过上面文章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苏黄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药材,但它的药性和作用还有很多,因此希望大家在与自身情况结合的基础上再食用。

黄耆饮子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在生活中听说过黄耆饮子吗,它对一些常见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知道黄耆饮子应该怎么吃,建议大家在食用时了解一下。

【处方】黄耆(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生干地黄1两,五味子1两,麦门冬(去心)1两,当归1两,牡蛎1两半(烧为粉)。

【制法】上细锉,和匀。

【功能主治】产后体羸瘦,四肢少力,不思饮食,心神虚烦,汗出口干。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入葱白5茎,豉50粒,煎至5-6分,去滓,不拘时候,分2次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黄耆1两(锉),栝楼根1两,赤芍药半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玄参半两,甘草半两(生,锉),赤茯苓半两,川升麻半两,当归半两。

【制法】上细锉,和匀。

【功能主治】发背,热渴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以水1中盏,入淡竹叶7片,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六十二

【处方】黄耆半两,五味子半两,当归半两,白茯苓半两,白芍1分,远志1分,麦子1分(一方用麦门冬),人参1分,吴术1分,甘草3铢。

【功能主治】妇人血气不足,夜间虚乏,有汗倦怠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女科百问》卷上

【处方】黄耆3两,车前子1两,细辛1两,黄芩1两,五味子1两,防风1两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胎风赤烂外障。

【用法用量】以水1盏,散1钱,煎至5分,食后去滓温服。

【摘录】《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

【处方】生黄耆4钱,荆芥穗2钱,云苓2钱,归身2钱,忍冬3钱,防风1钱,白芷1钱(香者),连翘1钱(去心),甘草8分。

【功能主治】湿疥,脓疥。

【用法用量】上加大枣10枚,水煎,温服。

【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四

【处方】黄耆(蜜炙)1两半,当归1两(去芦,酒侵),紫菀1两(洗,去须),石斛1两(去根),地骨皮1两(去木),人参1两,桑白皮1两,附子1两(炮,去皮脐),鹿茸1两(酒蒸),款冬花1两,半夏半两(汤泡7次),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温补荣卫。主诸虚劳损,四肢倦怠,骨节酸疼,潮热乏力,自汗怔忡,日渐黄瘦,胸膈痞塞,不思饮食,咳嗽痰多,甚则唾血。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生姜7片,枣1枚,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枯燥者,不宜进。

【摘录】《济生方》卷一

了解了这么多关于黄耆饮子的知识,大家应该大致都清楚了黄耆饮子的作用。中药方剂对身体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大家不妨试一试,相信会有惊喜。

黄耆贴的功效与作用


黄耆贴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已经被许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服用黄耆贴就成为了一门学问,今天就来教大家如何食用黄耆贴。

【处方】甘草(炙)、大黄、白蔹、黄耆、芎䓖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以鸡子黄和如浊泥,涂布上。

【功能主治】痈肿有热。

【用法用量】随赤热有坚处大小贴之,燥易。

【摘录】《外台》卷二十四引刘涓子方

【处方】黄耆3两,真当归3两,大黄3两,芎䓖1两,白蔹3两,黄芩3两,防风3两,芍药2两,鸡子10枚,黄连2两。

【功能主治】消核肿。主

【用法用量】上捣烂,以鸡子白和涂纸上,贴肿上,燥易。

【摘录】《医心方》卷十六引张仲景方

【别名】黄耆散

【处方】黄耆1两半,黄芩1两,芎䓖1两,黄连2两,白芷2两,芍药2两,当归1两半。

【制法】上为末,以鸡子白和如膏。

【功能主治】痈肿,恶核焮肿疼痛。

【用法用量】黄耆散(《圣惠》卷六十四)。

【摘录】《外台》卷二十四引《删繁方》

黄耆贴的功效和用途非常广泛,对老百姓而言是一个很好的良药。大家有需要时不妨试一试,因为它几乎没有副作用,所以可以放心服用。

黄耆肉桂柴胡酒煎汤的功效与作用


长期的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导致身体的各种问题。中药方剂就是解决这种情况的一个好办法,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下黄耆肉桂柴胡酒煎汤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别名】内托黄耆酒煎汤、内托酒煎汤、黄耆柴胡汤、内托酒煎散

【处方】黄耆2钱,当归梢2钱,柴胡1钱5分,黍粘子1钱(炒),连翘1钱,肉桂1钱,升麻7分,炙甘草5分,黄柏5分。

【功能主治】附骨痈,坚硬漫肿,不辨肉色,行步作痛,按之大痛。

【用法用量】内托黄耆酒煎汤(《东垣试效方》卷三)、内托酒煎汤(《医学入门》卷八)、黄耆柴胡汤(《杏苑》卷八)、内托酒煎散(《外科大成》卷二)。本方方名,《医学正传》引作“托里黄耆汤”;《疡科选粹》引作“柴胡黍粘子汤”。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怎么样?看完了上文对于黄耆肉桂柴胡酒煎汤的简单介绍后是不是感叹中医的神奇?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所以我们一定要传承下去。

黄耆丸的功效与作用


不同中药方剂的药用价值都是不一样的,只有正确的了解它们才能够很好的运用。那么你知道黄耆丸的药用价值是什么吗?

【处方】黄耆 杜蒺藜 川楝子 茴香(炒)川乌(炮,去皮、脐)赤小豆 地龙(去土,炒)防风(去芦、叉)各30克 乌药60克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气温阳,祛风舒筋。治男子肾亏,虚风上攻,头面虚浮,耳内蝉鸣,头目昏眩,项背拘急;下注腰脚,脚膝生疮,行步艰难,筋脉拘挛,不得屈伸,四肢少力,百节酸痛,腰腿冷痛,小便滑数,及风痹瘫痪,遍身顽麻。妇人血风,肢体痒痛,脚膝缓弱,起坐艰难。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妇人醋汤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黄耆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石斛1两(去根,锉),桂心1两,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令微黄),熟干地黄1两,菟丝子1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阳起石1两(酒煮半日,细研,水飞过),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钟乳粉1两,白茯苓1两,狗脊1两,赤石脂1两(细研),山茱萸1两,薯蓣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五味子1两,蛇床子1两,萆薢1两(锉),巴戟1两,白术1两,续断1两,泽泻1两。

【制法】上为末,入阳起石,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服令人五脏内实,肌肤外充,面色红光,反老为少。主男子五劳七伤,风虚羸瘦,腰疼膝冷,阴盛阳虚,身力衰残,夜梦遗泄。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以温酒送下,晚食前再服。渐加至50丸。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处方】黄耆2两(锉),覆盆子1两,牛膝1两(去苗),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石斛2两(去根,锉),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白术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肉桂2两(去皱皮),五味子1两,人参1两(去芦头),沉香1两,熟干地黄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充肌调中助力。主脾劳羸瘦,脚膝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黄耆1两(锉),白芍药2分,当归1两(锉,微炒),桂心3分,柏子仁3分,续断2分,芎䓖2分,五味子半两,熟干地黄半两,牛膝3分(去苗),白术半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肉苁蓉3分(酒洗,去皱皮,炙干),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沉香3分。

【制法】上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蓐劳。寒热进退,头痛目眩,百节酸疼,气力羸弱。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八十

【处方】黄耆1两半(锉),龙骨1两,当归1两(锉,微炒),桑寄生1两,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令黄),地榆1两(锉),干姜3分(炮裂,锉),木香1两,代赭1两,白石脂1两,赤石脂1两,人参1两(去芦头),艾叶1两(微炒),芎䓖1两,卷柏1两半(微炙),诃黎勒皮1两,熟干地黄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腑脏冷热相攻,心腹绞 (疒丂)痛,腰间时疼,赤白带下,面色萎黄,四肢羸乏。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暖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三

【处方】黄耆1两(锉),麦门冬1两(去心,焙),人参3分(去芦头),黄芩3分,枸杞子3分,茯神1两,百合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秦艽半两(去苗),酸枣仁3分(微炒),柴胡1两(去苗),赤芍药半两,知母半两,鳖甲3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生干地黄1两,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气益精,养血安神,清肺热,解劳热,宽胸膈。主妇人骨蒸烦热,四肢羸瘦疼痛,口干心躁,不得眠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不拘时候,以清粥饮送下。

【注意】郁李仁、杏仁虽能润燥,然大便滑者不宜。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黄耆1两(锉),木香1两,漏芦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玄参1两,犀角屑1两,桔梗1两(去芦头),牛蒡子2两(微炒),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瘰疬结肿生脓。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六

【处方】黄耆2两(锉),乌蛇4两(酒浸,去皮骨,炙令黄),川乌头2两(炮裂,去皮脐),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茵芋2两,石南1两,秦艽1两(去苗)。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干疥瘙痒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以荆芥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五

【处方】黄耆2两,干姜2两,当归2两,羌活(一作白术)2两,芎䓖2两,甘草2两,茯苓2两,细辛2两,桂心2两,乌头2两,附子2两,防风2两,人参2两,芍药2两,石斛2两,干地黄2两,苁蓉2两,羊肾1具,枣膏5合。

【制法】上为末,以枣膏与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劳七伤,诸虚不足,肾气虚损,目视(目巟)(目巟),耳无所闻。

【用法用量】每服15丸,以酒送下,每日2次。渐加至30丸。

【摘录】《千金》卷十九

【处方】黄耆1两,杜蒺藜1两(炒,去刺),川楝子1两,茴香1两(炒),川乌1两(炮,去皮脐),赤小豆1两,地龙1两(去土,炒),防风(去芦叉)1两,乌药2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丈夫肾脏风虚,上攻头面虚浮,耳内蝉声,头目昏眩,项背拘急;下注腰脚,脚膝生疮,行步艰难,脚下隐疼,不能踏地,筋脉拘挛,不得屈伸,四肢少力,百节酸疼,腰腿冷痛,小便滑数;及瘫缓风痹,遍身顽麻;妇人血风,肢体痒痛,脚膝缓弱,起坐艰难。刺风,气血内虚,风寒蕴滞,寒热相搏,遍身如针刺;肾脏风攻注腰脚生疮,或虚肿热痛,行步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以温酒送下,盐汤亦得,妇人醋汤送下。

【摘录】《局方》卷五

【处方】黄耆1两(锉),葛根1两(锉),乌梅肉1两(微炒),麦门冬1两(去心,焙),栝楼根1两,天门冬(去心,焙)1两,酸枣仁3分(微炒),甘草3分(炙微赤,锉),覆盆子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羸瘦烦热,口舌干燥,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绵裹含咽津,尽即更含咽之。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黄耆6分,人参6分,茯苓6分,甘草6分,白术6分,五味子6分,芎䓖6分,当归6分,泽兰叶6分,陈皮6分,麦门冬20分,诃子20分,桂心12分,熟干地黄12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喘乏气羸,腹内绞痛,自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日再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二

【处方】黄耆2两(锉),防风2两(去叉),麦门冬2两(去心,焙),羌活(去芦头)2两,五加皮1两半,甘草1两(炙,锉),升麻1两,苦参1两,白鲜皮1两,菊花1两,枳壳1两(去瓤,麸炒),黄连1两(去须,炒),车前子1两,葶苈(隔纸炒)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毒风上攻,头旋目眩,耳聋心烦,手足(疒帬)痹,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以温酒送下,加至3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三

【处方】黄耆半两(锉),赤芍药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人参半两(去芦头),柴胡3分(去苗),胡黄连半两,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羸瘦体热,面色萎黄,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5丸,不拘时候,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处方】黄耆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1两,当归1两,赤石脂1两(细研),茯神1两,龙骨1两(细研),朱砂1两(细研),远志1两(去心),桔梗3分(去芦头),柏子仁3分,五味子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薯蓣1两,枳实1分(麸炒)。

【制法】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惊悸不安,心膈烦满,不能嗜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不拘时候,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黄耆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知母3分,白芍药3分,茯神3分,牡蛎1两(烧过),鬼箭羽半两,木香3分,白术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五味子3分,地骨皮3分,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沉香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牛黄半两(细研),麝香半分(细研),鳖甲半两(涂醋,炙令微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末,入牛黄、麝香,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病后,虚劳四肢无力,或时寒热盗汗,心中虚悸,不能饮食,日渐瘦羸。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如不饮酒,用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黄耆1两半(锉),栝楼根2两,苦参2两半(锉),羚羊角屑1两半,黄连1两(去须),茯神2两,鸡膍胵黄皮5枚(炙黄),甘草1两半(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口干烦渴,腰疼胯痛,小便白浊。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不拘时候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黄耆2两(锉),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白矾2两(烧灰),硫黄1两(细研,水飞),榼藤子2枚(去壳,以酥蜜涂,炙黄),猬皮1两(炙黄焦),虎眼皮1两(炙令黄熟),栝楼1两,皂荚2挺(去黑皮,涂酥,蒸1遍)。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积年不愈,转加羸困。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

【处方】黄耆1两(锉),牡蛎2两(烧为粉),栝楼根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地骨皮半两,白石脂半两,泽泻半两,知母半两,黄连半两(去须),薯蓣半两,熟地黄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中。渴不止,小便赤黄,脚膝少力,纵食不生肌肤。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不拘时候以清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黄耆1两(锉),猬皮1两(炙令焦黄),当归1两(锉,微炒),桂心3分,槐子仁2两(微炒),白矾1两(烧灰),麝香1分(细研入),枳壳2两(麸炒微黄,去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花蛇肉1两(酒浸,炙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痔下血不止,疼痛,壅塞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煎柏叶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

【处方】人参3分,鹿茸(酒浸,去毛)1两,黄耆3分(锉),栝楼根1两,桑螵蛸1两,杜仲(去粗皮,炙)3分(锉),鸡膍胵4枚(炙),山茱萸3分,菟丝子(酒浸1宿,焙干,别捣末)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肾肾虚,小便滑数。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枣汤送下,每日3次。

【摘录】《普济方》卷一七八

【处方】黄耆5分,青葙子5分,漏芦5分,鳖甲5分(炙),狼牙5分,黄柏4分,猪悬蹄甲7枚(炙),猬皮4分(炙),白矾10分(烧,去汁),(虫元)青10条(去足翅),斑蝥10条(去足翅,炒),地胆10条(去足翅,炒),蜈蚣10条(炒),犀角屑8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痔。

【用法用量】每服2丸,空腹以米饮送下,日2次。增之以知为度。

【注意】忌一切油腻、苋菜。

【摘录】《普济方》卷二九五

【处方】黄耆(炒)、川椒(炒)、茴香(炒)、川乌头(去皮脐)、狼毒、防风、川楝子肉、黑附子(炮,去皮脐)、白蒺藜(炒)、地龙(去土,炒)、赤小豆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肾脏中风,腰疼不得俯仰,或麻痹肿痛,少气,肢体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温酒送下,日2服。

【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三

【处方】黄耆3两(锉),芍药3两,赤石脂4两,当归2两(切,焙),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熟干地黄(焙)2两(一方有干姜无地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伤兼带下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处方】黄耆1两半(锉),升麻1两半,栀子仁1两半,犀角1两半(镑),玄参1两半,木香1两半,黄芩1两半(去黑心),芒消1两半,干姜1两(炮),芍药1两,人参1两,大黄(锉,炒)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耳聋出脓。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食后良久煎枸杞根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处方】黄耆1两(锉),熟干地黄1两,天门冬1两半(去心,焙),石斛1两(去根,锉),桂心3分,五味子3分,白术3分,防风3分(去芦头),巴戟1两,薯蓣3分,山茱萸3分,远志3分(去心),人参3分(去芦头),白茯苓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枸杞子2-3分,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菟丝子1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肾气,强骨髓,治风气,补虚乏。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晚食前再服。渐加至40丸。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处方】黄耆1两(锉),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令干),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微黄),熟干地黄3两,人参3分(去芦头),枸杞子3分,白茯苓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地骨皮半两,泽泻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巴戟3分,禹余粮3分(烧赤,醋淬3遍,细研),桂心3分,牡丹3分,五味子3分,龙骨3分,磁石1两半(烧赤,醋淬7遍,捣碎细研),赤石脂3分,麦门冬2两(去心,焙),牡蛎3分(烧为粉)。

【制法】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渴后,上焦烦热不退,下元虚乏,羸瘦无力,小便白浊,饮食渐少。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清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黄耆1两(锉),黄连1两(去须),土瓜根1两,苦参半两(锉),玄参半两,栝楼根1两,龙骨1两,菝葜1两,地骨皮1两,牡蛎1两(烧为粉),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令微黄),人参3分(去芦头),桑螵蛸1两(微炒),五味子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小便频数,小便量多而汤食渐加,至肌肉渐减,乏气力,少颜色者。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黄耆散”,与剂型不符,据《普济方》改。

【注意】忌猪肉,冷水。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处方】黄耆3分(锉),牡丹皮3分,犀角1两(镑),甘草(炙,锉)1两,玄参1两半,恶实1两半(炒),木通(锉)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瘘疮。连年不愈,出脓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处方】黄耆2两(锉),桃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山茱萸2两,五加皮2两,槟榔3两,白蒺藜5两(微炒,去刺),海藻2两半(洗去咸味),玄参2两半,五味子4两半,肉苁蓉1两半(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牛膝1两半(去苗),枳壳1两半(麸炒微黄,去瓤),人参1两半(去芦头),赤茯苓1两半,桂心1两半,远志1两半(去心),石南1两,续断1两半,龙骨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阴(疒颓),核肿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四

【处方】黄耆3分(锉),熟干地黄1两,麦门冬2两(去心,焙),鸡螕胵1两(微炙),山茱萸3分,人参3分(去芦头),五味子3分,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地骨皮半两,白茯苓半两,玄参半两,牛膝1两(去苗),补骨脂1两(微炒),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令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肾。心神虚烦,小便无度,四肢羸瘦,不思饮食,唇口干燥,脚膝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黄耆1两(锉),白茯苓3分,黄连1两(去须),土瓜根3分,熟干地黄1两,麦门冬2两(去心,焙),玄参3分,地骨皮3分,牡蛎1两(烧为粉),龙骨3分,栝楼半两(锉),人参3分(去芦头),桑螵蛸3分(微炒),五味子3分,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肾。小便白浊,四肢羸瘦,渐至困乏。

【用法用量】方中栝楼,《普济方》引作“菝葜”。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黄耆1两(锉),防风半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远志半两(去心),酸枣仁3分(微炒),熟干地黄1两,羌活3分,白茯苓1两,薏苡仁1两,羚羊角屑3分,当归3分,桂心3分,山茱萸1两,枸杞子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四肢羸瘦,心神虚烦,筋脉拘挛疼痛,少得睡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不拘时候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

【处方】黄耆3两(锉),犀角(镑)3两,黄连5分(去须),茯神5分(去木),当归5分(切,焙),防风5分(去叉),芍药5分,升麻5分,黄芩(去黑心)5分,木通8分,甘草(生,锉)3分,麝香(别研)半分。

【制法】上为末,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酒醉汗出,风入经络,久成风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以生姜汤送下;食后再服,即煎麦门冬汤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九

【处方】黄耆1两(锉),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乌蛇2两(酒浸,去皮骨,涂酥,炙微黄),当归1两(锉,微炒),皂荚刺1两(炙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酒痔。风热壅滞大肠,下血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方出《圣惠》卷六十,名见《普济方》卷二九八

【处方】黄耆半两(薄切,用蜜炒黄色),人参半两,柴胡半两(去苗,洗净),薯蓣半两,赤茯苓半两,黄芩1分(小紧者),生犀末1分。

【制法】上细锉,焙燥,捣为末,炼蜜为丸,如大樱桃大。

【功能主治】壮气补虚。主小儿因患体虚,时复发热,不思饮食,或多惊悸。

【用法用量】以麦门冬熟水磨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引《庄氏家传》

【处方】黄耆2两(锉),熟干地黄2两,覆盆子1两,牛膝1两(去苗),石斛1两(去根,锉),泽泻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微黄),山茱萸1两,五味子1两,桂心1两,人参1两(去芦头),沉香1两,肉苁蓉(酒浸3宿,刮去皱皮,炙干)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乏,长肌肉,调中助力,美颜色,益精志,利腰膝。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处方】黄耆(锉)1两半,栝楼2两,苦参2两半,羚羊角(镑)1两半,黄连(去须)2两,茯神(去木)1两半,泽泻1两半,桑螵蛸10枚(炙),牡蛎粉1两半,鸡膍胵里黄皮5枚(炙),甘草(炙)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有热,虚烦口干,腰胯疼痛,小便白浊如米泔。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处方】黄耆、黄连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肠风泻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

【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七引孙用和方,名见《鸡峰》卷十七

【处方】黄耆1两,人参1两,茯苓1两,熟地1两,薏苡仁1两,羌活7钱5分,远志5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气虚血弱,羸瘦拘挛。

【用法用量】温酒送下。

【摘录】《医钞类编》卷四

【处方】黄耆半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龙齿1两,茯神3分,铁粉1两(细研),金箔50片(细研),银箔50片(细研),防风半两(去芦头),远志半两(去心),熟干地黄3分。

【制法】上为散,入铁粉,金银箔,都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后,心虚惊悸,恍惚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处方】黄耆1两(锉),枳壳1两(麸炒,去瓤),威灵仙(米泔浸洗,焙干,木石臼中捣)1两。

【制法】上为细末,以软饭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毒肿满;肠风,行步艰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处方】榼藤子(煨,用肉)半两,川续断1两(酒浸),黄耆1两(去芦),贯众1两,附子1两(炮,去皮脐),枯矾1两(别研),刺猬皮1两(烧灰),当归1两(去芦,酒浸),阿胶(蛤粉炒)1两,麝香(别研)1字。

【制法】上为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痔出血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以米饮汤送下。

【注意】气壮多热之人不宜服。

【摘录】《济生》卷八

【处方】黄耆1两,麦门冬1两(去心),茯神1两,北柴胡1两,甘草1两,生干地黄1两,酸枣仁3分(炒),郁李仁3分,杏仁3分(去皮尖、双仁,麸炒黄),枸杞子3分,人参3分(去芦),黄芩3分,百合半两,枳壳半两(去瓤,麸炒),赤芍药半两,知母半两,鳖甲2两(制)。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骨蒸烦热,四肢羸瘦,疼痛口干,心躁不得眠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清粥吞下,不拘时候。

【摘录】《妇人良方》卷五

【别名】内固黄耆丸

【处方】绵黄耆(蜜炙)、人参(去芦)。

【制法】上为细末,入真生龙脑1钱(研细),用生藕汁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清心内固,调元益气。主疮疡溃脓之后,本虚心热。

【用法用量】内固黄耆丸(《准绳·疡医》卷一)。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黄耆气味甘平,入手足太阴;人参气味甘温,入足阳明;又佐以生真龙脑之辛凉入手太阴;生藕汁之甘平而润,入足太阴。此疡疾溃脓之后,本虚心热,非峻补不能固内清心,乃调元益气之方也。

【摘录】《本事》卷六

【处方】黄耆1两(独茎者,去芦,蜜炙),白蒺藜半两(炒,瓦擦,扬去细碎刺),羌活(去芦)半两,黑附子1个(大者,炮,去皮脐),羯羊肾1对(焙干)。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虚耳鸣,夜间睡着如打战鼓,觉耳内风吹,更四肢抽掣痛。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空心、晚食前以煨葱盐汤送下。

【各家论述】1.《医略六书》:肾虚风动,真阳之气不振,故听户不静,耳痒耳鸣焉。黄耆补气以下通于肾,附子补火以上通于耳,羌活散肾脏之风,蒺藜祛肝脏之风,羊肾以补肾脏也。再用盐汤以润下,温酒以通行,使肾脏阳气内充,则虚风自释,而听户肃清,耳痒耳鸣无不并退矣。此补肾祛风之剂,为虚风耳痒耳鸣之专方。

【摘录】《本事》卷五

【处方】黄耆1两半(炙,锉),熟干地黄1两半(焙),龙骨(去土,碎)1两半,枳壳1两1分(去瓤,麸炒),肉苁蓉1两1分(酒浸,切焙),泽泻1两1分,菟丝子2两(酒浸1宿,别捣),鹿茸2两(去毛,酥炙),麦门冬(去心,焙)2两,牡丹皮1两,石斛1两(去根),五味子(炒)1两,桑螵蛸21枚(炙)。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风虚冷,小便多,腿细脚弱,渐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煎黄耆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处方】黄耆1两,肉苁蓉1两,鹿茸1两,人参3分,枸杞子2分,熟干地黄2两,白茯苓3分,甘草半两,地骨皮半两,泽泻3分,附子3分,巴戟3分,禹余粮3分,桂3分,牡丹皮3分,五味子3分,龙骨3分,磁石1两,赤石脂3分,麦门冬半两,牡蛎3分。

【制法】上为细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渴后,上焦烦热不退,下元虚乏,羸瘦无力,小便白浊,饮食微少。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九

【处方】黄耆1两半(锉),防风1两半(去叉),丹参1两半,白术1两半,白茯苓1两半(去黑皮),芎䓖1两半,山栀子1两半,赤芍药1两半,枳壳1两半(去瓤,麸炒),细辛(去苗叶)1两半,大腹(锉)1两3分,升麻2两,秦艽(去苗土)2两,蒺藜子3两(炒,去角),独活3两(去芦头),苦参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风癞疾。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煎枳壳汤送下,每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八

【处方】熟地5两,黄耆3钱(蜜炙),鳖甲3两(醋炙),川芎1两,当归3两,白芍1两半(醋炒),五味1两半,柏仁3两(炒),桂心1两半,续断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蓐劳,脉数弦软微涩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米饮送下。

【各家论述】产后血气两虚,肝阴不足而阴不维阳,故潮热憎寒,自汗不止,势必将成蓐劳。熟地补阴滋血,柏仁养心宁神,黄耆补气益卫阳,当归养益营阴,鳖甲滋肝阴以散结,白芍敛脾阴以和营,川芎引入血海,五味收敛津液,续断续完筋脉,桂心温暖营血,蜜丸饮下,使血气内充,则肝阴自复而营卫调和,何虑寒热自汗不止,蓐劳将成不痊乎?

【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

【处方】黄耆1两半(炙,锉),犀角屑1两半,黄连半两(去须),茯神半两(去木),当归半两(切,焙),防风半两(去叉),芍药半两,升麻半两,赤茯苓半两(去黑皮),

大黄耆酒的功效与作用


我们都知道中药方剂大黄耆酒是由纯天然的中药材制成的,副作用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在食用的时候还是按照正确的食用方法来,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处方】黄耆2两,桂心2两,巴戟天2两,石斛2两,泽泻2两,茯苓2两,柏子仁2两,干姜2两,蜀椒2两,防风2两,独活2两,人参2两,天雄1两,芍药1两,附子1两,乌头1两,茵芋1两,半夏1两,细辛1两,白术1两,黄芩1两,栝楼根1两,山茱萸1两。

【功能主治】肉极虚寒,为脾风,阴动伤寒,体重怠堕,四肢不欲举,关节疼痛,不嗜饮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绢袋贮,以清酒3斗渍之,秋、冬7日,春、夏3日。初服3合,渐渐加,微痹为度,每日2次。

【摘录】《千金》卷十五

【处方】黄耆3两,乌头3两,附子3两,干姜3两,蜀椒3两,独活3两,白术3两,细辛3两,山茱萸2两,桂心2两,柏子仁2两,天雄2两,石斛2两,防风2两,石南1两,泽泻3两,茯苓2两,人参1两,茵芋1两,半夏1两,栝楼1两,芍药1两。

【功能主治】补虚祛风。主风虚脚疼,痿弱气闷,不自收摄。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清酒3斗渍之。先食服1合,不知,可至5合。

【摘录】《千金》卷七引胡洽方

上面给我们介绍了大黄耆酒到底是由哪几种中药材组合而成,怎么样?现在了解了吗?其实中药方剂还有很多没有在临床上得到应用,但我相信随着科技医疗的发展,它一定会实现的。

黄耆饮的功效与作用


黄耆饮是在传统的中医的理念下研究出来的,治疗效果很好,无副作用。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对疾病的困扰,一起来看一下黄耆饮的相关知识。

【处方】黄耆(锉)地榆 桑寄生各45克 艾叶15克 白龙骨(研)60克 生地黄60克 生姜15克

【制法】上七味,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补益冲任,摄血安胎。治妊娠胎漏,月水时下。

【用法用量】每服1 5克,用水230毫升,煎取18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约隔半小时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别名】黄耆汤

【处方】黄耆4两,芍药4两,芎䓖4两,甘草4两,生姜1斤。

【功能主治】虚劳崩中,吐血上气,短气欲绝,面黑如漆。

【用法用量】黄耆汤(《医方类聚》卷八十六引《御医撮要》)。《医方类聚》引《御医撮要》本方用法: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盏,加生姜一块子(分拍碎),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注意】凡夏月不得隔宿浸药;忌菘菜。

【摘录】《普济方》卷二三一

【处方】黄耆(锉,炒)半两,小蓟3两,桑耳3两,附子(炮裂,去皮脐)3两,延胡索1两半,白芷1两半,桂(去粗皮)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肉豆蔻2枚(去壳),赤石脂1两(研),当归1两(炙,锉),生干地黄1两,芎䓖1两,白术1两,地榆1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妇人经候不调,或过多,腰疼重。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取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黄耆1两(锉,焙),赤茯苓1两(去黑皮),羌活1两(去芦头),白僵蚕1两(炒),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当归1两(切,焙),桂1两(去粗皮),五味子1两,生干地黄1两(焙),甘草1两(炙,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瓤,焙),玄参1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人参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热毒风。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煎取8分;去滓,空心顿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三

【处方】黄耆、车前子、细辛、黄芩、五味子。

【功能主治】胎风赤烂外障。

【用法用量】白水煎,乳母食后服。

【摘录】《眼科全书》卷五

【处方】黄耆2钱,生地黄2钱,人参1钱,茯神1钱(炒),犀角屑1钱,瓜蒌仁1钱,黄芩1钱,甘草半钱。

【功能主治】妇人客热,心胸壅闷,肢节烦疼,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上作1服。水2钟,加淡竹叶5片,煎至1钟,不拘时候服。

【摘录】《准绳·女科》卷二

【处方】黄耆3两,茯神3两(去水),栝楼根3两,麦门冬3两(去心,焙),甘草(炙)3两,生干地黄(切,焙)4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膈消,胸中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处方】黄耆3分(锉,炒),白茯苓3分(去黑皮),麦门冬3分(去心,焙),黄芩(去黑心)3分,高良姜(炮)1分,乌梅肉(焙)2枚(去核),白术(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渴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8分1盏,煎去滓,取3分,空腹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处方】黄耆1两(细锉),人参1两,白茯苓1两(去黑皮),旱莲子1两,滑石(研)1两,桑根白皮(锉)3分,黄芩半两(去黑心),枳壳半两(去瓤,麸炒),芒消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膀胱湿热,小便卒暴淋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处方】黄耆2两(锉),杜仲2两(去粗皮,炙,锉),山茱萸2两,人参2两,知母(切,焙)2两,龙骨(碎)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消肾。干渴,小便多,羸瘦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1枚(擘),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夜2。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黄耆1两半,白术1两半,白茯苓1两半(去黑皮),五味子1两半,熟干地黄2两(焙),牡蛎(煅)2两,大枣7枚(去核)。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肾劳。盗汗,嘘吸少气。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处方】白术7分,黄耆7分,当归7分,甘草(炙)3分,人参5分,桂枝3分。

【功能主治】痘4-5日,表虚自汗,发不起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六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绍了关于黄耆饮的作用资料,希望对有需要的人有帮助。黄耆饮的作用是比较多的,只有多了解的它的人才可以将它的作用发挥出来,所以说在生活中应该要多去认识一些疾病和药材,这样对自己是挺有帮助的。

黄耆酒的功效与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