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生地黄的作用与功效

干姜地黄散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活动有方,五脏自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好注重养生,养生和养性必不可分,它带给我们的是健康。面对中医养生纷繁的话题,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干姜地黄散的功效与作用,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现在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更重视养生。很多人都知道干姜地黄散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对人体有很多好处,接下来我们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干姜地黄散。

【处方】熟干地黄1两,柴胡1两,黄耆1两,苍术1两,牛膝(去苗)1两,鳖甲(醋炙黄)2两,白芍药7钱半,当归7钱半,姜黄7钱半,琥珀7钱半,厚朴(去皮,姜汁涂炙)7钱半,川芎7钱半,陈橘皮(去白)7钱半,木香半两,桂心半两,羌活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劳,冷气攻心腹疼痛,四肢不和,食减少,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生姜半分,煎6分,热服。

【摘录】《准绳·女科》卷二引《神巧万全方》

在我们阅读完上文后可以发现干姜地黄散不仅仅可以增强抵抗力还是治病的良方,我们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了解干姜地黄散的特性就能很好的利用,很容易就能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哦!

扩展阅读

半夏干姜散的功效与作用


半夏干姜散作为一种中药方剂,不仅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令人非常满意,而且 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对于半夏干姜散这种比较受欢迎的方剂,我们更应该要了解它的吃法,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生活更好的运用它了。

【处方】半夏 干姜各等分

【制法】上二味,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温胃止呕。主胃中有寒,干呕吐逆,吐涎沫。

【用法用量】每次3克,用浆水300毫升,煎取210毫升,顿服之。

【备注】本方证属胃中有寒,津液凝为痰涎,随胃气上逆,因而干呕、吐涎沫。方中干姜温胃散寒;半夏化痰,降逆止呕。二味配合,共成温胃止呕之功。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处方】半夏、干姜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干呕吐逆,吐涎沫。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浆水1升半,煎取7合,顿服之。

【各家论述】1.《金匮玉函经二注》:赵以德:干呕吐涎沫者,由客邪逆放肺,肺主收引,津液不布,遂聚为涎沫也。用半夏、干姜之辛热,温中燥湿;浆水之寒,收而行之,以下其逆,则其病自愈矣。

【摘录】《金匮》卷中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可以了解到半夏干姜散在很多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很多深受各种疾病困扰的人摆脱痛苦,是很多人的不二选择。

地黄散的功效与作用


生病吃药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对于吃药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先了解一下这些药物的功效和一些注意事项等,以免出现问题,那么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地黄散这种中药方剂。

【别名】生地黄饮(《普济方》卷一八九)。

【处方】生地黄240克 蒲黄180克 地骨皮150克 黄芩(去黑心)芍药 生竹茹各150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血热妄行,口鼻出血,心中烦热,胸闷气急,及大便出血。

【用法用量】每次15克,水煎,分三次服。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普济方》卷一八九补。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六

【处方】生地黄 熟地黄 当归 大黄各22.5克 谷精草 白蒺藜 木通 黄连 防风 生犀角 木贼 玄参 沙苑蒺藜 羌活 蝉蜕 粉草各15克

【制法】上药研为末。

【功能主治】主小儿心肝壅热,致生混睛障。目赤肿痛,赤筋,白膜遮睛,渐致失明。

【用法用量】每服6~9克,食后用猪肝或羊肝煎汤调服,每日四次。

【摘录】《阎氏小儿方论》

【处方】生地黄 熟地黄 枸杞子 地骨皮各等分

【制法】上药焙干为末。

【功能主治】主血分虚火,鼻中衄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6克,蜂蜜调温开水送下,每日三次。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

【别名】内消散(《重楼玉钥》卷上)。

【处方】小生地6克 京赤芍2.4克 苏薄荷1.8克 牡丹皮2.4克 桔梗2.4克 生甘草1.8克 净茜草3克

【功能主治】主喉风初起,风热壅肺,咽喉红肿疼痛,发热头痛,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上药加灯心20根、红内消(即茜草茎,五月五日采取,阴干)3克,与紫正散合用,开水泡药蒸服。

【摘录】《重楼玉钥》卷上

【处方】干地黄(捣末)。

【功能主治】漏胞,妊娠血下不止。

【用法用量】以3指撮,酒送下,不过3服。

【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名见《产孕集》卷上

【处方】生地黄30斤。

【制法】上切细晒干,又取生者30斤,捣取汁渍之,令相得,出晒干,九复如是,为末。

【功能主治】益气调中,补绝,令人嗜食,除热。主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勿令绝。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本经》言地黄治伤中,逐血痹。作汤以除寒热积聚,疗折跌绝筋,生者尤良。此用生者九晒九捣,并不经火,深得《本经》之奥。

【摘录】《千金》卷十九

【处方】豉2升,地黄8斤。

【制法】上蒸2次,晒干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冷,骨节疼痛无力;亦治虚热。

【用法用量】每服2方寸匕,食后以酒1升送下,1日2次。

【摘录】方出《千金》卷十九。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别名】干姜地黄散

【处方】干地黄4两,干姜2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妇人血少气寒,胎漏腹痛。妊娠血下不止。

【用法用量】干姜地黄散(《张氏医通》卷十五)。

【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处方】生地黄8两,生姜5两。

【制法】上各切,同炒干,为散。

【功能主治】室女经络寒凝,月水不通,心烦腹满,腰脚急痛;及产后血气不和,血块时攻心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黄柏2两,升麻3两,生地黄5两,蔷薇根皮4两(一方用芦根,无蔷薇根皮)。

【功能主治】口疮。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3升,去滓含之,稍冷吐却,更含至愈。

【摘录】《普济方》卷二九九引《海上方》

【处方】生干地黄12分(好者,细切),升麻1两(碎),诃子2枚(研末),白盐花半分,麻(米凡)(末)4合(取打1遍者),粟(饣贲)饭1大合,朱砂1两(细研,临烧时以沙牛粪汁调之,免飞上)。

【制法】上拌匀,于一净沙瓶中盛,密封头,通身遍泥,阴干7-8日,待泥干,入炉中坐之,瓶四畔以炭火围之,烧其炭,续续添尽7斤即住,其药以为黑灰,收之,并为细末。

【功能主治】驻颜,益齿,乌发。主脚风、肠风。肾虚齿痛。

【用法用量】每日夜用之揩齿。欲用药时,以生姜1块如杏仁大烂嚼,须臾即吐却滓,以左手指揩3-5遍,就湿指点药末,更揩10数遍,含汁不得吐,以两手取津涂髭发,待辛辣定,即细细咽之。若能空心用3遍,饭后更用之,见效即速矣。

【摘录】方出《博济》卷三,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生地黄7钱,当归7钱,熟地黄(焙干)7钱,大黄7钱,谷精草5钱,黄连(酒炒)5钱,白蒺藜(炒去刺)5钱,木通5钱,乌犀角(锉细末)5钱,玄参5钱,木贼草5钱,羌活5钱,炙甘草5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混睛障症。

【用法用量】每服2钱,煮猪肝或羊肝汁,食远调下。

【摘录】《审视瑶函》卷三

【处方】红内消(去根)2钱,仙女乔(根药不拘),赤芍,牡丹皮,黄连5钱,土生地黄汁。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咽喉单双鹅疯。

【用法用量】每服2钱,热茶水调下。

【摘录】《外科百效》卷二

【处方】地龙1两,黄瓜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遍身黄肿。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黄酒或茶清调下。

【摘录】《鲁府禁方》卷二

【处方】地黄(锉,炒)1两,当归(切,焙)1两,黄耆(锉)1两,阿胶(炙令燥)1两,艾叶(炒,焙)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血伤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每日3次。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

【处方】熟地黄1两,磁石2两(捣碎,水淘去赤汁),防风3分(去芦头),羌活3分,黄耆1两(锉),白芍药3分,木通(锉)3分,桂心3分,人参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虚劳耳聋及虚鸣。

【用法用量】每服用羊肾1对(切去脂膜),以水1大盏半,煎至1盏,去肾,入药末5钱,煎至6分,去滓,空心及晚食前分2次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三四

【别名】土地黄饮

【处方】生地黄8两,蒲黄1升,地骨皮5两,黄芩3两,芍药3两,生竹茹3两。

【功能主治】劳热所致大便出血,及口鼻皆出血,血上涌,心胸气急。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升7合,分3次温服。

【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九

【处方】生干地黄1两,当归(并略炒)1两,生姜半两(细切如绳头大,新瓦炒令焦黑)。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产后恶物不尽,腹内(疒丂)痛。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地黄饮”。

【摘录】《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别名】地黄汤

【处方】生干地黄2两,龙脑2两,薄荷2两,甘草(生用)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经血妄行,及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地黄汤(《准绳·女科》卷四)。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引《经验良方》

【处方】熟干地黄(洗,焙)1两,白芷1两,酸石榴皮(锉)1两,陈橘皮(去白,炒)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室女月水不断,心烦气闷。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生地黄1两半,防风1两,细辛1两,薄荷叶1两,地骨皮1两,藁本1两,当归半两,菵草叶半两,荆芥穗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热攻注阳明,齿痛龈肿,或血出宣露。

【用法用量】每用4钱,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微热漱口,冷即吐之,不拘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九

【处方】生干地黄1两,明胶半两(炒)。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舌上出血如针孔。

【用法用量】每服1-2钱,温汤调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五

【处方】生干地黄(切,焙)1两,白芷1两,延胡索1两,白胶(炙燥)1两,赤芍药1两,桂(去粗皮)1两,白术1两,刘寄奴1两,龟甲(醋炙)1两,丹参1两,当归(切,焙)1两,荷叶2片。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下血过多,气虚血晕,冲心闷乱,不知人事。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熟干地黄(洗,酒浸,焙)、橘皮(去白,锉,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产后血痛如刀刺。

【用法用量】每服1钱,粥饮调下。

【摘录】《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五

【处方】生干地黄(焙)1两,熟干地黄(焙)4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血虚烦热,引饮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温酒调下,温粥饮调亦得,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处方】生地黄1两,芍药半两,土当归半两,甘草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混睛外障,因毒风积热,白睛先赤而后痒痛,迎风有泪,闭涩难开,或时无事,不久又发,年深则睛变成碧色,满目如凝脂,横赤如丝。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煎,食后温服。

【摘录】《得效》卷十六

【处方】桃仁、红花、牛膝、桂心、生地、白芷、蒲黄、赤芍、归尾、川芎、香附、甘草、丹皮、陈皮、干荷叶蒂。

【功能主治】产后气血虚损,或胞络挟于风冷,或当风取凉,风冷乘虚与血相搏,血冷壅滞,恶露应下不下者。

【用法用量】

【各家论述】新产3日以外,7日之内,当以祛瘀为先,用药宜生新去旧,补中有行。是方,肉桂辛热,行恶血为君:桃仁、红花、蒲黄、归尾、赤芍、生地、川芎、丹皮、荷蒂行血祛瘀为臣:牛膝直引瘀血下行,性最迅速;陈皮、香附行气,气行则血不滞,补中有行,行中有补;四物汤入血分,得桂心、甘草甘温能生新血也。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处方】生地黄5斤,五加皮5两,牛膝(去苗)半斤。

【制法】上各锉细,先以酒浸地黄1宿后,9蒸9晒,同为散。

【功能主治】治腰膝,补下元,壮筋骨。主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温酒下;粳米粥调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处方】生干地黄1两,枣叶1握(焙干),栀子仁半两,黄芩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热病。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8分1盏,加葱白、盐、豉各少许,煎至5分,去滓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四引张涣方

【处方】干地黄1分,厚朴(姜汁拌炒)1分,干葛1分,人参1分,茯苓1分,藿香叶1分,黄耆(蜜炙)1分,白术(麸炒)1分,丁香1钱,诃子(炮用肉)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气衰弱,霍乱吐泻,呕逆不食,烦躁迷闷。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或1钱,用苍术煮饭饮调下,并进4-5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吉氏家传》

【处方】绿豆粉1两,滑石1两,生干地黄2两,甘草半两(炙)。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心脏、脾脏、肝脏积热,下传小肠,尿血。

【用法用量】每服2钱,小儿8岁以下每服半钱,新汲水调下,2服止。

【注意】忌热食、酸、咸。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引《吉氏家传》

【处方】熟地黄(去土,洗)、当归(洗)、地骨皮(洗)、枳壳(去瓤,麸炒)、柴胡(去芦)、秦艽(去芦)、知母、鳖甲(去黑皮尽,醋炙黄)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骨蒸体热,成劳倦。

【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水1盏,加乌梅半个,煎7分,和梅热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引《张氏家传》

【处方】干地黄、升麻、青盐、芦荟、防风各等分。

【制法】上锉细和匀。

【功能主治】牙浮动,饮冷热痛。

【用法用量】每用药1两,以水1大盏,酒1盏,同煎至1盏半,去滓,热含于齿动处良久,倦即吐之,以药含尽为度,1日2次。

【摘录】《鸡峰》卷二十一

【处方】熟干地黄(焙)2两,干姜(炮)2两,赤石脂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胎漏,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1日2-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处方】生干地黄1两(焙),生姜(切作片)4两,乌豆2合,当归(切)1两。

【制法】上同入银石器中,慢火炒令燥,共为散。

【功能主治】室女血气不利,月水来即少腹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少许调下,空心、日午、卧时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地黄2两,麦门冬(去心)2两,地骨皮2两,赤茯苓2两,石膏2两,甘草(炙)半两,葛根半两,栀子仁30枚。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心实热,或欲吐而不出,烦闷喘急,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3分,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小麦与豆豉各50粒,淡竹叶2-7片,煎6分,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

【处方】干地黄、龙脑、薄荷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鼻衄,及膈上盛热。

【用法用量】冷水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九引《肘后方》

【处方】玄胡索(炒)1两,当归(酒浸)1两,蒲黄1两,京芎1两,干地黄(酒炒)1两,赤芍药1两,泽兰1两,天麻1两,地榆1两,蓬莪术1两,肉桂(不见火)1两,滑石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妇人血气不顺,脚肿,骨节内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空心酒调下,食压之;若用炒姜酒或薄荷茶调下亦可。

【摘录】《永乐大典》卷一四九四七引《崔氏产蓐方》

【处方】生干地黄(焙)3两,阿胶(炙令燥)3两,蒲黄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衄血,血汗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糯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

【处方】地黄1两,黄耆1两,阿胶(麸炒焦)1两,贝母1两,桑白皮1两,蒲黄1两,人参半两,天门冬(去心)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甘草(生用)半两,赤芍药半两,当归(炒)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壅热,气逆吐血。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粥饮调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

【别名】西岳莲华峰神传齿药、陈希夷刷牙药、西岳华峰方、仙传齿药

【处方】猪牙皂角、生姜、升麻、熟地黄、木律、旱莲、槐角子、细辛、荷叶(取心用)、青盐各等分。

【制法】上药同烧煅,研末。

【功能主治】牢牙,乌髭发。主

【用法用量】西岳莲华峰神传齿药(《三因》卷十六)、陈希夷刷牙药(《御药院方》卷九)、西岳华峰方(《医统》卷六十四)、仙传齿药(《济阳纲目》卷一○七)。

【摘录】《中藏经·附录》引《湘山野录》

【处方】大黄(锉,炒,捣末)1两,龙脑(研)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伤寒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用生地黄汁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

【处方】熟干地黄3分,当归3分(锉,微炒),木香3分,白术3分,干漆3分(捣碎,炒令烟出),桂心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槟榔3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妇人血气攻心痛,腹胁妨闷,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醋汤调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处方】地黄2两,麦门冬2两,地骨皮1两,黄芩1两,茯神1两,酸枣仁(生用)半两,白鲜皮半两,沙参半两,甘草(炙)半两,羚羊角屑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胆热,神思不爽,昏闷如醉,多睡少起。

【用法用量】方中酸枣仁、白鲜皮用量原缺。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

【处方】生干地黄1两,黄芩1两,白芍药1两,阿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当归1两,伏龙肝2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虚劳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糯米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生干地黄(焙)2两,大黄(锉,炒)2两,朴消(研)2两,没药(研)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飞血赤脉,及血灌瞳人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食后、临卧温水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生干地黄2两,地骨皮1两,升麻3分,牛膝(酒浸,切,焙)1两半,羌活(去芦头)1两,芎穷1两,藁本(去土)1两,细辛(去苗叶)1两,胡桐泪半两(研)。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口齿宣露,(匿虫)蚀肿痒。

【用法用量】先用温盐汤净漱口,次以药揩之,揩了更不漱,早起、临卧用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处方】生干地黄2两,细辛(去苗叶)1两,白芷1两,皂荚(不蚛者,去皮子)1两。

【制法】上同入瓶内,以纸泥固济,晒干,用炭火烧令烟尽,取出放冷,研令极细,次加白僵蚕末1分,甘草末2钱,再研令匀。

【功能主治】牙龈宣露,痒疼血出。

【用法用量】早晨或临卧以少许揩牙龈,良久以温水漱口。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处方】熟干地黄(焙)1两,当归(切,焙)1两,羌活(去芦头)1两,独活(去芦头)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伤折为风冷所侵,皮肉不合,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四

【处方】熟干地黄(焙)3两,当归(切,焙)3两,羌活(去芦头)2两,苦参2两,续断4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打扑伤损,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五

【处方】生干地黄(焙)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蒲黄(炒)1两,芎穷1两,当归(切,焙)1两,桂(去粗皮)1两,刘寄奴1两,延胡索1两,芍药1两,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蓬莪术(煨,锉)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走注气冷,月候不调,四肢烦热,头面虚肿麻木。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生地黄汁3升,蛤粉1斤,郁金(锉)2两,甘草(炙,锉)3两。

【制法】上用地黄汁拌和下3味令匀。晒干为散。

【功能主治】心经积热烦郁。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食后、临卧用新汲水调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处方】干地黄10分,桂心2分,干姜2分,芎穷2分,甘草(炙)2分,当归2分,芍药5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补绝复伤。主磋跌。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食前以酒送下,日3次。

【摘录】《外台》卷二十九引《深师方》

【处方】生干地黄半两,甜瓜子1分,蒲黄1分,桂心1分,赤芍药1分,川大黄(锉,微炒)1分,当归(锉,微炒)1分,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1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落床,伤于肢节,青瘀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用酒半合,生地黄汁半合相和,焙令温,调下半钱,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生干地黄1两,犀角屑3分,赤芍药1两,蜀葵根3分(锉),葵子半两,黄芩1两,甘草半两(生,锉),当归3分(锉,微炒),木通1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小肠中热,下血淋涩,脐下(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淡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每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处方】生干地黄半两,赤芍药3分,柏叶1两,阿胶半两(杵碎,炒令黄燥),当归半两,赤茯苓3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鼻衄日夜不止,面无颜色,昏闷。

【用法用量】每服2钱,煎黄耆汤调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

【处方】生干地黄1两,乌贼骨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产后血瘕。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温酒调下。

【摘录】方出《妇人良方》卷二十引《千金》,名见《普济方》卷三五二

【处方】生干地黄3两,鹿角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舌上忽出血如簪孔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以糯米粥饮调下。

【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七,名见《圣济总录》卷六十九

上文主要介绍了地黄散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帮到大家。

干地黄散的功效与作用


随着现在人对于健康的关注,在平时的时候也非常注意补充营养和调理身体,在如今市场上,中西药各有各的优势和不足,而中药方剂由于天然无公害,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干地黄散。

【处方】生干地黄(焙)4两,当归(切,焙)1两,桂(去粗皮)1两,熟干地黄(焙)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室女月水不通,脐下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空心、临卧温酒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赤雄鸡肠2具,鸡肶胵2具,干地黄3分,桑螵蛸4分,牡蛎4分,龙骨4分,黄连4分,白石脂5分,苁蓉6分,赤石脂5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纳鸡肠及肶胵中缝塞,蒸之令熟,晒干,合捣为散。

【功能主治】膀胱寒,小便数,漏精稠厚如米白泔。

【用法用量】以酒和方寸匕,日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方中赤、白石脂固脱,龙骨、牡蛎、桑螵蛸涩精,地黄、苁蓉滋髓,鸡肠、肫利水消积,川连专治便如泔汁也。

【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十,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处方】熟干地黄1两,白茯苓3分,芎䓖1两,鹿角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桂心3分,紫菀3分(去苗土),人参1两(去芦头),大麻仁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伤咳嗽唾脓血,腹中有气,不欲饮食,恶风目暗,足胫酸寒。

【用法用量】主治中“恶风”,原作“恶水”,据《普济方》改。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干地黄2分,当归2分,羌活2分,苦参2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折骨断筋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1日3次。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盖筋伤则风乘虚藉,骨伤则湿乘虚藉,风湿相搏,则为热为肿,故以羌活祛风散热,苦参逐湿除肿,地黄滋血和伤,当归和血止痛也。

【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四五

【处方】生干地黄1两,益母草1两,当归半两(锉,微炒),黄耆半两(锉),芎䓖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从高坠下,腹痛下血,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熟干地黄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麦门冬1两(去心),黄芩1两,五味子1两,桑寄生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预防小产。主妊娠曾伤五月胎。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8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六

【处方】熟干地黄1两半,干姜半两(炮裂,锉),当归1两(锉,微炒),人参3分(去芦头),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胎动,心神烦闷,腹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熟干地黄1两,防风1两(去芦头),桑耳3分(微炒),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黄连1分(去须),木通3分(锉),黄耆3分(锉),槟榔3分,茯神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耳中蝉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六

【处方】生干地黄1两,当归1两(锉,微炒),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川大黄半两,续断半两,桂1两,琥珀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从高坠下,伤损疼痛。

【用法用量】以温酒调下1钱,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七

【处方】生干地黄5斤,苁蓉8两,白术8两,巴戟天8两,麦门冬8两,茯苓8两,甘草8两,牛膝8两,五味子8两,杜仲8两,车前子5两,干姜5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肾气虚寒,阴痿,腰脊痛,身重缓弱,言音混浊,阳气顿绝。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食后酒送下,1日3次。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以肾气不能流布中外而腰痛身重,阴痿阳绝,故用地黄、牛膝、五味滋阴,苁蓉、巴戟、杜仲助阳,干姜、白术、甘草固本,麦冬、茯苓、车前治标,滋培气化以资通调之力。

【摘录】方出《千金》卷十九,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处方】熟干地黄1两,茜根3分,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柏叶3分,白茯苓3分,当归半两,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鹿角胶1分(捣碎,炒令黄燥),羚羊角屑半两,子芩半两,贝母半两(煨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久咳嗽,唾脓血,四肢瘦弱。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地黄散”。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别名】地黄汤

【处方】生干地黄2两,赤茯苓1两,玄参1两,石菖蒲1两,人参1两(去芦头),黄耆1两(锉),远志半两(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肾劳实热,胀满,四肢黑色,耳聋,多梦见大水,腰脊离解。

【用法用量】地黄汤(《普济方》卷三十)。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生干地黄(焙)、芎䓖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余血不尽,结块上冲,心烦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酒半盏,水半盏,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大家看过对干地黄散的介绍之后,肯定有很多的想法吧,有没有觉得很长知识呢,活到老学到老啊,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下去。

熟地黄散的功效与作用


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患有一些疾病,因此在对药物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注意不能随意,对熟地黄散这种中药方剂也是一样,需要先对它进行很好的了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处方】熟干地黄30克 黄耆30克(锉)麦门冬30克(去心)黄芩15克 人参30克(去芦头)石膏30克(或助克)芎藭15克 当归15克 白茯苓30克 甘草15克(生用)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痈发后,脓溃不止,肌体虚热,口干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

【处方】熟干地黄 人参 白芍药 白茯苓 白术各30克 续断 黄耆 桂心 五味子 当归 麦门冬 川芎各23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产后蓐劳,四肢烦疼,时发寒热,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24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一

通过小编介绍的熟地黄散的详解,大家是不是对熟地黄散更有了解了呢?如果没有很了解的话,大家可以多看几遍哦,熟地黄散的功效与作用还有很多,适量的服用还是挺好的,可以使身体更健康呢。

熟干地黄散的功效与作用


熟干地黄散,作为传统中药方剂在我国应用的历史已很悠久。我国很多的药物学著作中都将其列为上品,且记述了熟干地黄散的神奇功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丹参(去芦头)、防风(去芦.叉)、当归(去卢.微炒)、细辛(去苗)、川芎,各半两;人参、熟干地黄(酒洒.蒸.焙)、白茯苓(去皮)、肉桂(去粗皮)、白术,各一两;续断、附子(炮.去皮.脐)、黄蓍(去芦),各三分。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妇人劳伤血气,腑脏虚损,风冷邪气乘虚客搏,肢体烦痛,头目昏重,心多惊悸,寒热盗汗,羸瘦少力,饮食不进。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枣三个,擘破,煎至一盏,滤去渣,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看完了上文对熟干地黄散的介绍,是不是对熟干地黄散又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呢?希望大家可以在平时多接触这方面的东西,做到有备无患。

干姜[图]的功效与作用


不知道大家有没听说过干姜[图]。干姜[图]对调理我们的身体有着很大的好处,在一些疾病上也可发挥不错的作用,今天让我们来看下干姜[图]的相关知识。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 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 干燥根茎 。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性状】干姜: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长3~7cm,厚1~2cm。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点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鉴别】(1) 本品粉末淡黄棕色。淀粉粒众多,卵圆形、椭圆形、三角状卵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5~40μm,脐点点状,位于较小端,也有呈裂缝状者,层纹有的明显。油细胞及树脂细胞散于薄壁组织中,内含淡黄色油滴或暗红棕色物质。纤维成束或散离,先端钝尖,少数分叉,有的一边呈波状或锯齿状,直径15~40μm,壁稍厚,非木化,具斜细纹孔,常可见菲薄的横隔。梯纹、螺纹及网纹导管多见,少数为环纹导管,直径15~70μm。导管或纤维旁有时可见内含暗红棕色物的管状细胞,直径12~20μm。

【含量测定】取本品最粗粉适量,加水700ml, 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 D)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8%(ml/g)。

【炮制】 干姜 :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本品为不规则片块状,厚0.2~0.4cm。照上述总灰分的方法测定,不得过5.5%。

【性味】辛、热。

【归经】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能主治】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用法用量】3~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制剂】姜流浸膏。

【摘录】《中国药典》

【出处】《本经》

通过上文的描述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干姜[图],干姜[图]有着怎样的功效。干姜[图]的药用价值很高,有利于免疫系统的改善,是我们一个值得的选择。

干姜酒的功效与作用


你知道药酒干姜酒吗?所谓的药酒就是将药和酒能够融合在一起,并且能发挥出药的最大功效,药酒的特点在于制作简单,饮用方便,药性稳定而且安全,效果好疗效佳。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干姜酒

【来源】《长寿补酒》

【原料】干姜30克,白酒500毫升。

【制作】将干姜拍碎,置净器中,入酒煮取300毫升,过滤去渣,贮入净瓶备用。

【功效】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呕吐,吐衄便血。

【用法】每日2次,早、晚各温饮20毫升。

【宜忌】

【注释】 干姜,又名干生姜,是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其性味辛热,入脾、胃、肺经,《名医别录》说姜"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干姜可通心阳,祛脏腑寒冷,发诸经寒气,可治感寒腹痛,又擅温肺化痰,回阳救逆。又干姜之辛热,再助酒性之通透湿润,一举夷平阴寒。

上面就是关于干姜酒这种药酒的一个介绍,其实如果身体存在一些疾病,那么通过喝一些药酒的确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但是干姜酒并不是适合每一个人的,这点大家要注意。

补肾熟干地黄散的功效与作用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或者食用过中药的某些方剂,方剂的种类多种多样,功效也五花八门,今天就为大家推荐补肾熟干地黄散这款方剂。

【处方】熟干地黄1两,五味子1两,桂心1两,当归1两(锉,微炒),白芍药1两,牛膝1两(去苗),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石斛1两(去根,锉),人参1两(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茯苓1两,荜澄茄3分,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1两,沉香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肾虚少气,腹胀腰疼,小腹急痛,手足逆冷,饮食减少,面色萎黑,百节酸疼,日渐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七

有时候人们往往会莫名其妙的感觉自己情绪烦躁,无来由的发火等,这是脏腑中需要调理的征兆。中药方剂可以温和的梳理潜藏在我们身体中的各种负面元素,使得我们心情变得平静。

安神熟地黄散的功效与作用


我们都知道中药方剂安神熟地黄散是由纯天然的中药材制成的,副作用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在食用的时候还是按照正确的食用方法来,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处方】熟地5两,人参1两5钱,黄耆(蜜炙)3钱,龙齿(煅)3钱,远志1两5钱,桂心1两5钱,茯神2两(去木),炙草1两,当归3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悸病脉弦涩者。

【用法用量】水煎5钱,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熟地补肾水以上交乎心,人参补心气以下交乎肾,黄耆补气实卫,当归养血益荣,龙齿安魂定魄,远志通肾交心,桂心温营暖血以平肝,茯神定志安神以宁悸,炙甘草缓中以益胃。为散水煎,使心肾交滋,则血气充足,而经脏得养,神志自雄,安有惕然心悸之患。

【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

综上所述,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是哪些朋友不小心患上某些疾病可以尝试服用安神熟地黄散,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除了对特定疾病的治疗,安神熟地黄散还可以帮助增强记忆力,有效地增强身体某些方面的机能。

干姜汤的功效与作用


你听说过中药方剂吗?中药方剂有很多种,不同的中药方剂针对的疾病类型不用,功效作用当然也会不一样,干姜汤就是其中一种,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它的相关信息。

【处方】干姜12克 紫菀3克 杏仁9克(去皮、尖、双仁,切)麻黄(去节)12克 桂心 甘草(炙)各6克 五味子3克

【制法】上七味,切。

【功能主治】治肺中有寒,咳逆上气。

【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葱等。

【摘录】《外台秘要》卷九引《深师方》

【处方】干姜(炮)1两,黄柏(去粗皮,炒)1两,阿胶(炒令燥)1两,酸石榴皮(炒)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积年痢,困笃,肠极滑。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处方】干姜4两,紫菀1两,杏仁70枚(去皮尖双仁,切),麻黄(去节)4两,桂心2两,甘草(炙)2两,五味子1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冷咳逆气。

【用法用量】水8升,煮取2升7合,分3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等。

【摘录】《外台》卷九引《深师方》

【处方】干姜4两,石膏4两,栝楼根2两,人参2两,桂心2两,半夏1升,吴茱萸2升,小麦1升,甘草1两,赤小豆30粒。

【功能主治】饮食辄噎。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酒5升,水1斗,煮枣20枚,去滓,合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因胃气之虚寒,不能运化水谷之精微,蕴酿而成本寒标热之病。非寒热补泻之兼投,何以解虚实反正之纠结。详方中人参、甘草、干姜、萸、桂以治本寒,石膏以化标热,半夏、栝楼一热一寒,分解脾湿上逆之痰饮于中,小麦、小豆开泄木邪内蕴之虚火于下,共襄洗涤之功。举世但知柴胡、白芍和解肝邪,木通、车前降泄火气,曷知谷菽有如此之妙用哉。

【摘录】《外台》卷八引《古今录验》

【处方】干姜(炮)半两,甘草(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草豆蔻(去皮)半两,肉豆蔻(去壳,面裹煨)半两,木香半两,高良姜(炒)半两,干木瓜半两。

【制法】上药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霍乱吐利,心腹疼痛,气逆,手足冷。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别名】四正汤、四味回阳饮

【处方】干姜(炮)2两,甘草(炙)2两,人参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枚。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霍乱吐下,虚冷厥逆,元阳虚脱,危在顷刻者。

【用法用量】四正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二)、四味回阳饮(《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炮姜1钱,茯苓1钱,炙甘草3分,当归1钱,泽兰1钱,广陈皮1钱,半夏1钱,钩藤1钱5分。

【功能主治】失血而呕逆肢冷。

【用法用量】加大枣2个,水煎服。

【摘录】《古今医彻》卷一

【处方】干姜(炮)3两,人参3两,甘草(炙)3两,白茯苓(去黑皮)4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4两,桂(去粗皮)2两,黄耆(锉)2两。

【功能主治】霍乱,洞泄不止,脐上筑悸。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干姜(炮)1两,木瓜1两,吴茱萸(汤洗去涎,炒黄)3分,桂(去粗皮)3分,槟榔(锉)10枚,木香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脚气攻心,呕逆闷绝,脚冷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处方】干姜(炮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桂(去粗皮)1两,芎䓖1两,当归(切,焙)1两,芍药1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卒疝,绕脐腹卒暴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处方】干姜(炮)3两,黄连(去须)3两,赤石脂3两,当归(锉,炒)3两,半夏(先研为末,生姜汁制作饼子用)5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2两,桂(去粗皮)2两,龙骨(火烧红)2两,枳壳(去瓤,麸炒)2两,人参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产后霍乱吐利,四肢逆冷,虚烦。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取8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处方】干姜(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陈橘皮(去白,炒)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

【制法】上药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伤寒食毒,头痛恶寒,心腹虚胀,大便泄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别名】干姜黄连汤

【处方】干姜3两,当归4两,黄柏4两,地榆4两,黄连2两,阿胶2两,石榴皮3枚。

【功能主治】小肠虚寒,痛下赤白,肠滑,肠中懊檂。腹中痛,里急后重,头偏痛,耳颊痛。

【用法用量】干姜黄连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摘录】方出《千金》卷十四,名见《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处方】干姜2两,黄柏1两,石榴皮1两,阿胶2两半,渍豉1升,前胡4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卒大注,及赤白滞下,困笃欲死,肠已滑。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3合,去滓,纳阿胶,顿服。不愈更作服之。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一

如今的人们生活压力在不断的加大,使得我们的身体经常处于疲劳的情况,干姜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对身体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干姜丸的功效与作用


干姜丸大家了解吗,它是一种中药方剂,能够让我们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大家应该都知道干姜丸功效是挺多的,对于具体的干姜丸的作用,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介绍。

【处方】曲末6两,干姜6两,当归末3钱,厚朴2两,人参2两,阿胶2两,甘草(炙)1两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冷痢。

【用法用量】以水1大升,煮胶令消,煎取半合为丸,如小豆大,晒干。每服60-70丸,微以水湿,以干面拌丸,令着面上厚薄匀调,先煮1升汤令极沸,下药,即将匙抄取,及暖吞之,日3夜1。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一引《肘后方》

【处方】干姜半两(炮裂,锉),皂荚1两(去黑皮,涂酥,炙令黄焦,去子),菖蒲3分,桂心3分,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柴胡3分(去苗),人参3分(去芦头),黄连3分(去须),赤茯苓3分,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川椒3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积聚,心腹胀满,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处方】干姜(炮)1两半,吴茱萸(汤洗,焙,炒)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蜀椒(去目并合口,炒出汗)1两,熟干地黄(焙)1两,当归(切,焙)1两,大黄(锉,炒)1两,桂(去粗皮)1两,白术1两,赤芍药半两,人参半两,石韦(去毛)半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35枚,薏苡仁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月水不调,绕脐痛,手足烦热,两脚酸疼。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送下,1日2次。未知稍加,以知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干姜1两半,芎䓖2两,芍药2两,前胡(熬)1两,干地黄(熬)1两,桃仁(熬,去皮尖两仁者)1两,茯苓1两,人参3两,当归3两,杏仁(熬,去皮尖两仁者)1合,朴消1合,蜀椒(汗)1合,蛴螬(熬)1合,(庶虫)虫(熬)1合,虻虫(去翅足,熬)1合,水蛭1合(熬)。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瘕结胁肋下。

【用法用量】食前以饮服3丸。可增至10丸。

【摘录】《千金翼》卷五

【处方】干姜10两,赤石脂6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胃中冷不能食,或食已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10丸,1日3次,不拘时候。稍加至30丸。

【摘录】《千金翼》卷十九

【处方】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半两,柑子皮3分(汤浸,去白瓤),细辛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款冬花3分,紫菀3分(洗,去苗土),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上气咳逆,多唾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姜、枣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干姜2分(炮裂,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巴豆3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为末,入巴豆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干霍乱。心腹痛,气短急,四体闷,不吐利。

【用法用量】每服15丸,以粥饮送下。须臾更以热茶投之。当吐利即愈。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二○二

【处方】干姜1两,芎䓖1两,茯苓1两,消石1两,杏仁1两,水蛭1两,虻虫1两,桃仁1两,蛴螬1两,(庶虫)虫1两,柴胡2两,芍药2两,人参2两,大黄2两,蜀椒2两,当归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寒热羸瘦,酸消怠情,胸中支满,肩背脊重痛,腹里坚满积聚;或痛不可忍,引腰小腹痛,四肢烦疼,手足厥逆,寒至肘膝;或烦满,手足虚热,意欲投水中,百节尽痛,心下常苦悬痛,时寒时热,恶心,涎唾喜出,每爱咸酸甜苦之物,身体或如鸡皮,月经不通,大小便苦难,食不生肌。

【用法用量】每服3丸,空心饮送下。不知,加至10丸。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干姜丸虽本《玉函》抵当丸,兼《金匮》下瘀血汤、大黄(庶虫)虫丸等法,而药味兼护,且用蜜丸,而所服甚少,药虽峻猛而用法最缓。虻、蛭、(庶虫)、螬攻血之专剂,济以消、黄、椒、姜,和以芎、归、芍药,佐以桃、杏、柴、苓,使虻、蛭等味,得寒热互击之威;助以人参壮诸药力,续续循搜,为破干血之良法。盖入伏之瘀,在人身中与元气混成一片,虽急攻之不能速去。故宜峻药缓攻,法克有济。所以治干血之方用凡居多,间用酒煎以行经络。汤则藉为前导,继之以丸可也。

【摘录】《千金》卷四

【处方】干姜1两(炮裂,锉),葛根1两(锉),白术2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甘草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酒癖痃水不消,两胁胀满,时复呕吐,腹中如水声。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1日3次。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干姜半两(炮裂,锉),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食茱萸半两,羚羊角屑半两,射干1两,马蔺子1两(微炒),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1两,细辛1两,白术1两,赤茯苓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皮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噎,喉咽壅塞不通,胸膈忧恚气滞,胃寒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干姜1两(炮裂,锉),黄连2两(去须,微炒),当归1两(锉,微炒),乌梅肉2两(微炒),熟干地黄1两,木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冷痢,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干姜(炮)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当归(切,焙)3分,阿胶(炙燥)1两,龙骨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胃风冷,飧泄注下,腹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枣汤送下,日午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干姜1两(炮裂,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细辛1两,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远志半两(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食茱萸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膈气,心痛,咽中如有物,吐之不出,食饮渐少。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干姜(炮)半两,白矾(烧灰)半两,白石脂2两,熟干地黄(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乌贼鱼骨1两。

【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室女经水过多,连绵不绝,脐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用温酒或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干姜6分,附子4分。

【制法】上为末,苦酒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

【用法用量】1服3丸,1日3次。

【注意】忌猪肉。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二引《深师方》

【处方】干姜1分,桂心1分,矾石1分(熬令汁尽),半夏1分,蜀椒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大豆许。

【功能主治】胸中寒热、心痛、清唾满口,数数欲吐,食不化。

【用法用量】本方所治胸中寒热,《圣惠》作“胸中不利”。

【注意】忌生葱、羊肉、饧。

【摘录】《外台》卷七引《范汪方》

【处方】干姜(炮)2两。

【制法】上为末,熔黄蜡拌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劳,气痢等疾。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粥饮送下。未愈,日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处方】干姜(炮)1两,黄连(去须)1两,黄柏(去粗皮)1两,熟艾(炒)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乌梅肉(炒)3分,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脓血痢,日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处方】干姜(炮)1两,附子(生,去皮脐)1两,赤石脂1两,黄连(去须)1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痢,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送下,1日3次。加至3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处方】干姜(炮)1两半,黄连(去须,炒)1两半。

【制法】上为末,先以酒1升,微火煎,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飧泄色白,食不消化,气痢泻,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米饮送下,日午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干姜(炮裂)1两,白矾(熬令汁尽)1两,川芎1两,半夏(生姜汁同炒黄)1两,白术2两。

【制法】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妊娠痰饮,浸渍膈脘,目运头旋。

【用法用量】每服15丸,温淡生姜汤送下,不拘时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处方】干姜(炮)3分,白术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桂(去粗皮)3分,五味子3分,甘草(炙,锉)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麻黄(去根节)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上焦虚寒,气短,语声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至30丸,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处方】干姜(炮)半两,人参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洞痢,昼夜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丸,米饮送下,空心,日午、夜卧各1。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处方】干姜、细墨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崩中漏下,青黄赤白。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六

【处方】干姜(炮)1钱,巴豆(去心,炒黄,研)1钱,大黄(湿纸裹,甑上蒸)1钱,人参1钱(去芦)。

【制法】上除巴豆,余为末,同研,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忧愁中伤,食结积在肠胃,故发吐利。

【用法用量】用温脾汤吞下1丸,米饮亦得。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干姜气味辛温,入手足大阴;巴豆气味辛温,入足太阴阳明;大黄气味苦寒,入足阳明;人参气味甘温,入足阳明。此即古方中之备急丸加参也。因忧愁中伤,食积久在肠胃,吐利频发,暑月更甚,以数年久不愈之证,欲攻病虑其体虚,欲补虚虑其留邪,故温下之药,佐以扶正,则两不相悖矣。

【摘录】《本事》卷四

【处方】吴茱萸2两,小麦2两(熬),杏仁2两(去皮、熬),干姜2两,好豉2两(熬),蜀椒2两(去目,汗)。

【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中下气,进食。主胃反,大吐逆,不得食饮,胸痛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7丸,1日3次。

【摘录】《医心方》卷九引《效验方》

【处方】干姜1两,阿胶1两,伏龙肝(细研)1两,白石脂2两,熟干地黄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久赤白带下,脐腹冷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热酒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一

【处方】干姜(炮裂)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胡椒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俱虚,内挟风冷,哕逆上气。

【用法用量】每服15丸至20丸,食前浓米饮送下;如呕哕冷沫,浓煎烧生姜橘皮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干姜(炮)半两,葛根半两,枳壳(去瓤,锉,麸炒)半两,橘红半两,前胡(去苗,净洗)半两,白术1两,半夏曲1两,甘草(炙)1分,吴茱萸(汤泡7次,焙)1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酒癖停饮,吐酸水。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干姜气味辛温,入手足太阴;葛根气味辛微温,入足阳明,能解酒毒;枳壳气味苦寒,入足太阴;橘红气味辛微温,入手足太阴;前胡气味苦辛微寒,入手大阴;白术气味甘温,入手足太阴;半夏曲气味辛微温,入足阳明;甘草气味甘平入脾;吴茱萸气味辛热,入足阳明、厥阴。此方治酒癖停饮,呕吐酸水,皆中宫脾土受困,以辛温培土之药干健佐运,以辛散升腾之药鼓动阳气,则中土之阳气振,阴浊自然扫除矣。

【摘录】《本事》卷三引《圣惠》

【处方】干姜(炮)1分,半夏(汤浸,去滑,焙)2两,丁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以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膈气痰结,上焦冷气,吞酸吐沫,呕逆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煎木瓜、盐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干姜丸,我们知道干姜丸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有需要的话,大家可以试一试。

干姜粥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国早上的餐桌上总是少不了粥的身影,可以说早上吃粥是最养生的方法。煮粥也是需要讲究方法的,好的粥爽口粘稠。干姜粥就是一道比较可口的美食,不仅做法简单而且营养价值也很高、很滋补,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干姜粥的做法。

干姜粥

【来源】 《寿世青编》

【原料】 干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100克。

【制作】 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入粳米同煮为粥。

【用法】 早晚服食。先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3-5口为1疗程。以秋冬季节为宜。

【疗效】 温暖脾胃,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心腹冷痛。呕吐、呢逆、泛吐清水,肠鸣腹泻。

【注意事项】 凡发热之时以及阴虚内热的病人不宜选用。

以上就是对干姜粥做法的详细介绍,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制作粥的时候要注意食材准备,而且不同食材在制作上时间也是不同。

干姜地黄散的功效与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