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干姜汤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乐逍遥。天天开口笑,寿比彭祖高。”养生,很多人只是听说但并未真正力行,药物不能替代养生,只有观念和行动结合的养生才是有效的。科学的中医养生是怎么进行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橘皮干姜汤的功效与作用”,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最近食用中药方剂的人开始越来越多,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橘皮干姜汤,那么橘皮干姜汤的功效作用呢?如果不清楚的话,就来看一看下面这篇文章吧。

【处方】橘皮 通草 干姜(炮)桂心各60克 人参30克 甘草(炙)60克

【制法】上药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治伤寒哕逆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2克,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日进三服。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处方】橘皮3两,通草3两,干姜3两,桂心3两,甘草3两,人参2两。

【功能主治】胃寒呕哕不食,或吐痰,腹痛兼泻。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医学纲目》卷三十二

【处方】陈皮、通草、干姜、人参。

【功能主治】咳逆哕恶。伤寒初病,但恶寒,不发热,口中和,脉微细而呃逆者。

【用法用量】每服水2盏,煎至8分,去滓,分2次服。

【摘录】《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五

【处方】橘皮2两,通草2两,干姜(炮)2两,桂心2两,人参1两,甘草(炙)2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哕。胃中有寒咳逆。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活人书》卷十八

【处方】橘皮、干姜、半夏、白术、砂仁、人参。

【功能主治】胃中虚寒呃逆。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三

上文所说的关于橘皮干姜汤的功效和制作方法等大家是不是都了解了呢?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来进行调节养生,这样才可以对身体起到很好的养生效果。

ys630.coM延伸阅读

甘草干姜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是一种治疗疾病的非常好的方法,那么你知道甘草干姜汤吗?它是由哪几种药材组成的呢?它应该如何食用呢?今天就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别名】干姜甘草汤(《妇人大全良方》卷七)。

【处方】甘草12克(炙)干姜6克

【功能主治】温中益气。治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咽中干,烦躁吐逆;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

【用法用量】上二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摘录】《伤寒论》

【别名】二神汤

【处方】甘草(炙)、川白姜(炮)各等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男女诸虚出血,胃寒不能引气归原,无以收约其血。

【用法用量】二神汤(《朱氏集验方》卷七)。

【摘录】《直指》卷二十六

【处方】甘草5分,干姜5分,蜀椒3分,附子3分。

【功能主治】诸疝泄利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疝气证治论》

上文介绍了甘草干姜汤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甘草干姜汤可以保护人体,还有自己的适宜人群,所以在食用的是侯一定要注意。

橘皮枳实生姜汤的功效与作用


现代人压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长期加班的。长期熬夜加班会很容易导致身体差。而中药方剂其实就可以缓慢的调理人的身体,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橘皮枳实生姜汤的制作方法。

【别名】橘枳姜汤(《金匮要略》卷上)、橘枳生姜汤(《证治准绳·类方》卷二)。

【处方】橘皮12克 枳实2.5克 生姜6克

【功能主治】治胸痹,胸中气塞,呼吸短促,心下硬满,呕吐哕逆。

【用法用量】上药三味,以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别名】橘皮汤、橘皮生姜汤、治中汤

【处方】橘皮1斤,枳实3两,生姜半斤。

【功能主治】行气开郁,和胃化饮。主胸痹,胸中气塞,短气。

【用法用量】橘皮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橘皮生姜汤(《三因》卷九)、治中汤(《医部全录》卷一八三)。本方方名,《外台》引作“橘皮枳实汤”,《医学纲目》引作“橘枳姜汤”,《准绳·类方》引作“橘枳生姜汤”。

【各家论述】1.《金匮要略直解》:气塞短气,非辛温之药不足以行之,橘皮、枳实、生姜辛温,同为下气药也。《内经》曰:病有缓急,方有大小。此胸痹之缓者,故用君一臣二之小方也。

【临床应用】咳嗽:何某,男,34岁。咳嗽已五年,久治未愈。西医认为支气管炎,屡用棕色合剂、青霉素等药;中医认为“久嗽”常用半夏露、麦金杏仁糖浆等,皆不效。细询咳虽久而不剧,痰亦不多,其主要症状为入夜胸中似有气上冲至咽喉,呼吸作声,短气,胃脘胸胁及背部均隐隐作痛,畏寒,纳减,脉迟而细,苔薄白。颇似《金匮》胸痹胸中气塞短气症。乃以橘枳生姜汤加味治之。处方:橘皮12g,麸炒枳实9g,生姜15g,姜半夏12g,茯苓12g服药三剂后,诸症消退,胁背痛亦止。惟胃脘尚有隐痛,再拟原方出入,五年宿疾,基本痊愈。

【摘录】《金匮》卷上

通过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绍了关于橘皮枳实生姜汤的知识,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对橘皮枳实生姜汤的认识是很多的。我们对药材的认识越多的话,在使用的时候才会更加清楚这个药物有什么作用,这样就不会怕使用错误的情况出现。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桂枝干姜汤大家了解吗,它是一种中药方剂,能够让我们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大家应该都知道柴胡桂枝干姜汤功效是挺多的,对于具体的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作用,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介绍。

【别名】柴胡桂姜汤(《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柴胡24克 桂枝9克 干姜3克 栝楼根12克 黄芩9克 牡蛎6克(熬)甘草6克(炙)

【功能主治】和解散寒,生津敛阴。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寒重热轻,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用法用量】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温服150毫升,日二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摘录】《伤寒论》

【处方】柴胡3钱,甘草2钱,人参1钱,茯苓3钱,桂枝3钱,干姜3钱。

【功能主治】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用法用量】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摘录】《四圣心源》卷七

【处方】柴胡、桂枝、黄芩、广皮、甘草、人参、芍药、干姜、半夏。

【功能主治】太阳中风,兼少阳寒热;少阳症兼见太阳,小便不利。

【摘录】《伤寒大白》卷一

上面就是本文为大家介绍的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一些知识,作为一种中医方剂,既然它的养生功效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个养生功效是在一定的合理的身体范围内,一旦超过了这个身体养生范围内,就会给身体造成一定的负担,所以大家要懂得适时适量。

甘草干姜汤有什么作用?


甘草干姜汤就是用甘草以及生姜熬制的一些汤敏,其实它可用于治疗伤寒、感冒、晕眩、咳嗽以及遗尿等问题,但是想要发挥它的这些功效价值,也要搭配其他的药材使用。

1.伤寒:吕沧州治一妇伤寒,乃阴间阳,面赤,足踡而下痢,躁扰不得眠。论者有主寒、主温之不一,不能决。吕以紫雪、金匮理中丸进,徐以冰渍甘草干姜汤饮之,愈。且告之曰:下痢足踡,四逆证也,苟用常法,则上焦之热弥甚,今以紫雪折之,徐以甘辛以温里,此热因寒用也。众皆叹服。

2.寒证:本方治疗34例寒证(胃脘痛8例,吐酸2例,脘腹胀2例,

肠鸣腹泻1例,胸痛2例,眩晕13例,咳嗽2例,经来腹痛4例),均取效。认为中医所称寒证,实际上包含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病理生理现象;认为干姜辛辣,服后刺激口腔粘膜,可能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而起对抗副交感神经作用;甘草则对胃平滑肌有一定解痉作用,因而取效。

3.眩晕:何某某,男,80岁,农民。素患慢性支气管炎,年老体弱,卧床已半年,近出现头晕耳鸣,如坐舟车之中,觉物旋转,耳鸣如潮水,不能起床,不敢张目,同时伴咳嗽气急,咳唾涎沫和胸闷不适感。听诊右中下肺野有散在中小水泡音,曾用四环素、磺胺嘧啶、麻杏止咳糖浆等消炎止咳药无效;又用天麻钩藤饮、百合固金汤等加减方亦无效。眩晕日见加重,咳唾涎沫不止,思热饮,不欲食。面色萎黄,舌苔薄白,脉沉细。拟诊眩晕病,肺中虚冷,水气不化,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处方:炙甘草15g,炮姜12g,3剂。服1剂后,眩晕锐减,咳唾涎沫好转,服完2剂,能起床活动,3剂眩晕除,诸症基本消失,精神大振。

橘皮的功效与作用


橘皮的简介

橘皮,又称为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橘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区。10至12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通风干燥。广橘皮(陈皮)剥取时多割成3至4瓣。橘皮(陈皮)药材分“陈皮”和“广陈皮”。

橘皮的功效与作用

橘皮具理气降逆、调中开胃、燥湿化痰之功。主治脾胃气滞湿阻、胸膈满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秽逆、二便不利、肺气阻滞、咳嗽痰多,亦治乳痈初起。经多年研究,现确认橘皮的功效与作用如下:

1、燥湿化痰陈皮所含挥发油有刺激性被动祛痰作用,使痰液易咯出。陈皮煎剂对支气管有微弱的扩张作用。其醇提物的平喘效价较高。

2、使肾血管收缩陈皮煎剂可使肾血管收缩,使尿量减少。

3、调中开胃陈皮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显示了芳香健胃和驱风下气的效用。

4、预防动脉硬化陈皮煎剂、醇提物等能兴奋心肌,但剂量过大时反而出现抑制。另外,它还可使血管产生轻度的收缩,迅速升高血压。陈皮中的果胶对高脂饮食引起的动脉硬化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5、消炎陈皮煎剂与维生素C、维生素K并用,能增强消炎作用。6.预防流感陈皮能预防流感病毒的感染。

巧防晕车

在上车前1小时,用新鲜的橘子皮,向内折成双层,对准鼻孔,用手指挤提捏橘子皮,皮中就会喷射出无数股细小的橘香油雾并被吸入鼻孔。在上车后继续随时挤压吸入,可有效地预防晕车。

巧治咳嗽

用干橘皮5克,加水2杯煎汤后,放少量姜末、红糖趁热服用:也可取鲜橘皮适量,切碎后用开水冲泡,加入白糖代茶饮,有化痰止咳之功效。

用干橘皮5克,加水2杯煎汤后,放少量姜末、红糖趁热服用巧治便秘

鲜橘皮12克或干橘皮6克,煎汤服用,可治便秘。

巧解酒

用鲜橘皮30克,加盐少许煎汤饮服,醒酒效果颇佳。

橘皮的市场信息

1、橘皮的价格

陈皮就是橘子皮 , 主要看品质。一斤存放了29年的陈皮可以卖到5300元。陈皮有四五十年之久的售价达到1.2万元每两,即12万元每斤。

2、橘皮的选购方法

外表面成黄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及圆形小凹点,内表面黄白色,粗糙,呈海绵状,极易观察到圆大而紧密的凹点,基部残留有经络。质柔软,不易折断。

3、橘皮的保存方法

避光、通风、阴凉处保存。

干姜[图]的功效与作用


不知道大家有没听说过干姜[图]。干姜[图]对调理我们的身体有着很大的好处,在一些疾病上也可发挥不错的作用,今天让我们来看下干姜[图]的相关知识。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 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 干燥根茎 。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性状】干姜: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长3~7cm,厚1~2cm。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点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鉴别】(1) 本品粉末淡黄棕色。淀粉粒众多,卵圆形、椭圆形、三角状卵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5~40μm,脐点点状,位于较小端,也有呈裂缝状者,层纹有的明显。油细胞及树脂细胞散于薄壁组织中,内含淡黄色油滴或暗红棕色物质。纤维成束或散离,先端钝尖,少数分叉,有的一边呈波状或锯齿状,直径15~40μm,壁稍厚,非木化,具斜细纹孔,常可见菲薄的横隔。梯纹、螺纹及网纹导管多见,少数为环纹导管,直径15~70μm。导管或纤维旁有时可见内含暗红棕色物的管状细胞,直径12~20μm。

【含量测定】取本品最粗粉适量,加水700ml, 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 D)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8%(ml/g)。

【炮制】 干姜 :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本品为不规则片块状,厚0.2~0.4cm。照上述总灰分的方法测定,不得过5.5%。

【性味】辛、热。

【归经】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能主治】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用法用量】3~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制剂】姜流浸膏。

【摘录】《中国药典》

【出处】《本经》

通过上文的描述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干姜[图],干姜[图]有着怎样的功效。干姜[图]的药用价值很高,有利于免疫系统的改善,是我们一个值得的选择。

干姜酒的功效与作用


你知道药酒干姜酒吗?所谓的药酒就是将药和酒能够融合在一起,并且能发挥出药的最大功效,药酒的特点在于制作简单,饮用方便,药性稳定而且安全,效果好疗效佳。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干姜酒

【来源】《长寿补酒》

【原料】干姜30克,白酒500毫升。

【制作】将干姜拍碎,置净器中,入酒煮取300毫升,过滤去渣,贮入净瓶备用。

【功效】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呕吐,吐衄便血。

【用法】每日2次,早、晚各温饮20毫升。

【宜忌】

【注释】 干姜,又名干生姜,是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其性味辛热,入脾、胃、肺经,《名医别录》说姜"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干姜可通心阳,祛脏腑寒冷,发诸经寒气,可治感寒腹痛,又擅温肺化痰,回阳救逆。又干姜之辛热,再助酒性之通透湿润,一举夷平阴寒。

上面就是关于干姜酒这种药酒的一个介绍,其实如果身体存在一些疾病,那么通过喝一些药酒的确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但是干姜酒并不是适合每一个人的,这点大家要注意。

干姜散的功效与作用


说起干姜散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是什么,这也很正常,毕竟干姜散主要是用来治病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出现的不多。下面我们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处方】干姜15克(炮裂,锉)桂心13克 款冬花15克 细辛0.9克 白术0.9克 甘草0.9克(炙微赤,锉)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五味子0.9克 木香0.9克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寒邪伤肺,气嗽短气,心胸不利,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入大枣2枚,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每日三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六

【处方】干姜半两(炮裂,锉),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白术2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膈气,食后呕逆,心胸中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名见《普济方》卷二○五

【处方】干姜半两(炮裂,锉),当归半两(锉,微炒),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白术1两,艾叶1两(微炒),熟干地黄1两,缩砂半两(去皮),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石脂1两。

【功能主治】产后脓血痢,腹中痛,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上为细散。每服3钱,以粥饮调下,日3-4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干姜1分(炮裂,锉),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1分(炙微赤,锉),诃黎勒半两(煨,用皮),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暴痢,腹痛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薤白1茎,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干姜(炮)半两,诃黎勒(去核)半两,白矾(烧汁尽)半两,丁香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脾脏有积,霍乱吐逆。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饭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干姜1两,槲白皮(姜汁炙5度)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一切赤白痢,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食前温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处方】干姜(炮)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齆鼻。

【用法用量】以少许吹入鼻中。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六

【处方】干姜(炮裂)1分,半夏(汤洗7遍)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悬痈肿,生息肉。

【用法用量】盐豉和涂患处。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三

【处方】干姜末、盐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去毒。主毒箭所伤。

【用法用量】敷疮上,毒自出。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

【处方】干姜2两,人参1两半,甘草1两半,细辛1两半,麦门冬1两7钱半,桂心1两7钱半,当归1两7钱半,远志1两,吴茱萸5钱,蜀胡椒7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胃虚胫寒,面浮身枯,诸骨节皆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酒调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一○○

【处方】干姜半两(炮裂,锉),当归3分(锉、微炒),桂心半两,生干地黄1两,细辛半两,赤茯苓半两,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赤芍药半两,栀子仁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风入腹,痛闷乱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半中盏,酒半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

【处方】法曲1升,干姜1升,豉1升,蜀椒1升,大麦糵1升。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心意冥然,忘食,胃寒不能食。

【用法用量】食后服5方寸匕,1日3次。以能食为度。

【摘录】《千金》卷十五

【处方】干姜、半夏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悬痈,咽热,暴肿。

【用法用量】以少许着舌上。

【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三因》卷十六

【处方】干姜2两(炮裂,锉),栀子仁14枚。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赤白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薤白7茎,豉半合,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别名】干姜汤

【处方】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半两,款冬花半两,细辛3分,白术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五味子3分,木香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气嗽,呼吸短气,心胸不利,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干姜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干姜3两(炮裂,锉),附子1两半(炮裂,去皮脐),龙骨2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久冷痢,食不消化,脐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煎乌梅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干姜2分,桂心1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鼻中不利。

【用法用量】取如大豆许,以绵裹,塞鼻中,觉鼻中热便去之。

【摘录】《医心方》卷五引《效验方》

【处方】干姜(炮)1两,白矾(烧)1两,蛇床子(微炒)1两,甘草(炙,锉)1两,细辛(去苗叶)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防风(去叉)1两,藜芦(去芦头)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疳虫蚀牙齿动摇,挺出隐痛。

【用法用量】每用1钱匕,热酒调,热漱冷吐,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干姜3分(炮裂,锉),黄连3分(去须,微炒),桂心3分,木香半两,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当归3分(锉,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脓血痢,腹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干姜1分,黄连1分,桂心1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肠澼,溏便脓血。

【用法用量】酒服方寸匕,着糜中食,1日3次。

【注意】忌猪肉、冷水,生葱。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古今录验》

【处方】食茱萸1两,干姜1两,白术1两,甘草1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胃冷,食后吐醋水,洗洗如醋浆,食羹即剧。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用酒或汤送下,1日3次。

【摘录】《医心方》卷九引《效验方》

【处方】干姜、雄黄。

【制法】上各为细末,分别下筛。

【功能主治】目翳。

【用法用量】取如米,着翳上,1日2次。

【摘录】《医心方》卷五引《古今录验》

【处方】姜炭。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童便调服。

【摘录】《赤水玄珠》卷九

【处方】栀子、甘草、干地黄、细辛、茯苓、吴茱萸、芍药、芎䓖、干姜、当归、桂心。

【功能主治】贼风,腹中绞痛,并飞尸遁注,发作无时,发即抢心胀满,胁下如锥刀刺;并主少阴伤寒。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酒煎服。

【摘录】《普济方》卷九十八

【处方】干姜末。

【功能主治】小儿水泻无度。

【用法用量】粥饮调下半钱或1字。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处方】干姜1两(炮裂,锉),人参半两(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白术3分,神曲1两(炒微黄),赤石脂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产后下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日3-4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干姜(炮裂)1分,黄连(去须)3分,人参3分,肉豆蔻(去壳)1枚,当归(锉,焙)3分,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5遍)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下痢脓血,腹痛肠鸣。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以粥饮调下,空心、午后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处方】干姜(炮)1两,细辛(去苗叶)1两,桂(去粗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椒目半两,猪苓半两,小麦曲(炒)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下痢。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温酒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上文介绍了干姜散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干姜散可以保护人体,还有自己的适宜人群,所以在食用的是侯一定要注意。

橘皮汤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橘皮汤,大家应该能猜到这是一种中药的方剂,但是这个方剂是用来治疗什么病症的,很多人却不是很清楚。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番。

【别名】生姜橘皮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六)、小橘皮汤(《医方类聚》卷五十七引《伤寒指掌图》)。

【处方】橘皮6克 生姜12克

【功能主治】行滞,止呕。治干呕哕,手足厥冷者。

【用法用量】上药二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温服100毫升。下咽即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别名】橘参散(《普济方》卷十五)、橘参饮(《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甘草15克 人参7.5克 陈橘皮(去白)60克

【制法】上药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伤暑痰逆恶寒,吐利后,胃虚,呃逆。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青竹茹1团、生姜4片、大枣1枚,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热服。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十七

【处方】橘皮45克 甘草15克 人参7.5克 竹茹15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大病后发热,误用汗法,心中大烦,骨节疼痛,目瞤,恶寒,食则反呕,谷不得人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之。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

【处方】半夏(制)150克 茯苓 陈皮各90克 细辛 青皮 桔梗 枳壳 甘草(炒)各60克 人参 旋复花(去叶)各30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胸膈停痰,咳嗽痰甚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5厚片,水煎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七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4两,甘草(锉,炒)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4两,白术4两,草豆蔻(去皮)2两。

【制法】将葱1握细切,拌药罨1宿,炒令黄色,捣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心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处方】真橘皮(用日照西方壁土炒香)。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反胃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生姜、大枣略煎服。

【摘录】《直指》卷七

【处方】陈橘皮(去白,焙)1分,大黄(锉,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3-4岁儿每服1钱匕,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别名】加味香苏散

【处方】橘皮半两,枳壳(炒)半两,川芎半两,槐花(炒)半两,槟榔2钱半,木香2钱半,桃仁(浸,去皮2钱半,炒)2钱半,紫苏茎叶2钱半,香附2钱半,甘草(炙)2钱半。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气痔。因忧思恐怒,适临放前,痔疮发作,肿痛,大便难,强努则肛出。

【用法用量】加味香苏散(《医部全录》卷二○九)。

【摘录】《直指》卷二十三

【处方】橘皮1两,甘草(炙)1两,葛根1两,麦门冬(去心)1两,半夏4两(切,焙),竹茹1两,小麦3合。

【功能主治】阳明病,呕吐痰水青黄,胸中烦者。

【用法用量】以水7升,先煮葛根,减2升,去上沫,纳诸药,加生姜3两,煮取3升,去滓,再煮取2升,温服7合。

【摘录】《普济方》卷一三七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枳壳(麸炒)1两半。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胸痹短气。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1分,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次,空心、日午,临卧各1次。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七

【处方】橘皮3两,生姜4两,茯苓3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天行壮热,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1升5合,去滓,分5-6次温服,中间任食,1日服尽。

【注意】忌大酢、蒜、面。

【摘录】《外台》卷三引《近效方》

【处方】陈橘皮(去白,焙)1分,牵牛子(炒)1分,甘草(炙)1分,大黄(锉,炒)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5-6岁儿每服1钱匕,水1小盏,加葱白1茎(擘碎),同煎至5分,去滓温服,未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炒)1两,葛根(锉)1两,甘草(炙,锉)1两,石膏(打碎)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饮酒过度,酒毒积在肠胃,或呕吐不食,渴多引饮。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六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两,青竹茹3两,生地黄(切,焙)3两,黄芩(去黑心)3两,山栀子仁3两,桂(去粗皮)1两,白术3两,芒消(研,汤成下)、赤茯苓(去黑皮)2两。

【制法】上药除芒消外,为粗末。

【功能主治】马喉痹。势如奔马,肿痛烦满,数数吐气。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2枚(擘破),煎至5分,去滓,下芒消末1钱匕,搅匀,食后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处方】广陈皮、杭青皮、陈枳壳、南木香、生甘草、山楂肉、白云苓、麦芽1撮为引。

【功能主治】痘疹不能饮食,由伤食所致。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摘录】《幼幼集成》卷五

【处方】人参1两,白术1两,橘皮2两,甘草(炙)2两,生姜3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呕吐反逆,食饮不下。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煎取3升,每服1升,食前服,日3次。

【摘录】《医心方》卷九引《范汪方》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炒)1两,麻黄(去节根)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肺气虚乏,胸喉中干。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小麦半匙,煎至小麦熟,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处方】橘皮18铢,竹茹18铢,人参18铢,白术18铢,生姜1两,厚朴12铢。

【功能主治】妊娠呕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半,分3次服。不愈,重作。

【各家论述】《济阴纲目》:此方竹茹能平少火,厚朴能下逆气,橘皮、生姜所以开胃,人参、白术所以益脾。开胃益脾,欲其安谷云尔。

【摘录】《千金》卷二

【处方】陈橘皮(去白)1两,人参(去芦)1两,紫苏叶1两。

【功能主治】脚气。痰壅呕逆,心胸满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8钱,水1中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准绳·类方》卷四

【别名】生姜橘皮汤、小橘皮汤、小陈皮汤

【处方】橘皮4两,生姜半斤。

【功能主治】行滞消痰,止呕吐。主干呕哕,若手足厥者。

【用法用量】生姜橘皮汤(《活人书》卷十六)、小橘皮汤(《伤寒总病论》卷三)、小陈皮汤(《普济方》卷一八四)。本方方名,《赤水玄珠》引作“陈皮汤”。

【各家论述】1.《千金方衍义》:橘皮汤主呕哕厥冷良,由浊痰阻遏清阳,不得旁达四末。但须橘皮、生姜涤除痰垢,不得妄议温经也。

【摘录】《金匮》卷中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细辛(去苗叶)1分,干姜(炮裂)1分,大黄(锉,炒)3分,甘草(炙)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呕吐,膈上有冷。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7分,煎至4分,分3次温服,1日令尽。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炒)1两,前胡(去芦头)1两,甘草(炙,锉)1两,白术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呕哕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7分,去滓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处方】香附米(炒)2两,半夏2两,橘皮2两,甘草7钱半。

【功能主治】七情所伤,中脘不快,腹胁胀满。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2盏,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至1盏,通口服。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八

【处方】陈橘皮(去白,焙)1两,当归(切,焙)1两,细辛(去苗叶)1两,鹤虱(微炒)半两,甘草(炙)1两,大黄(锉,炒)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腹(疒丂)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切),煎至7分,去滓,空心温服,日午、临卧各1服,未愈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当归(切,焙)1两,人参1两,阿胶(炙燥)1两,白术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虚冷,胎萎燥不长。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1分(切),大枣3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别名】陈皮干姜汤

【处方】橘皮2两,通草2两,干姜2两,桂心2两,甘草(炙)2两,人参1两。

【功能主治】呕哕。

【用法用量】陈皮干姜汤(《普济方》卷二○六)。

【摘录】《千金翼》卷十八

【处方】橘皮2两,干姜2两,人参1两半。

【功能主治】止呕。主

【用法用量】水6升,煮得2升,服7合,每日3次。

【摘录】《医心方》卷九引《医门方》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木瓜(切,焙)1两,桂(去粗皮)1两,草豆蔻(去皮)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中恶,霍乱吐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栀子仁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吐后,烦满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加豉半合,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甘草(炙)1两,枇杷叶(拭去毛,炙)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呕哕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如人行5-7里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麻黄(去根节,先煮,掠去沫)1分,羌活(去芦头)1分,防风(去叉)1分,芎䓖1分,紫菀(去苗土)1分,桔梗1分,细辛(去苗叶)1钱半,甘草2钱(炙)。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肺脏本热,因伤于风,寒壅相交,痰唾稠浊,发而成嗽,服凉药其嗽愈加。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同煎,取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处方】陈橘皮1两半(汤浸,去白瓤,焙),槟榔2两,麦糵1两(炒令微黄),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木香3分,草豆蔻1两(去皮),甘草3分(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胸膈气滞。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卷八九引作“橘皮散”。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4两,生姜(切,焙)6两,缩砂仁1两,甘草(炙)1两,白芷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气逆,心腹膨胀,干呕不止,手足厥冷。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口干加牛乳少许同煎。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楮白皮(炙,锉)1两半,桑根白皮(锉)2两半,紫苏子(炒)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水,遍身肿。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破),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麸炒黄色)半两,大腹皮(锉)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芍药半两,前胡(去芦头)3分,枇杷叶(去毛,炙)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痰饮,不思饮食,胸满气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麻黄(去根节,先煮去沫)1两,羌活(去苗头)1两,防风(去叉)1两,芎䓖1两,紫菀(去苗土)1两,桔梗1两,细辛(去苗叶)1两半,甘草2钱(炙)。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肺脏本热,因伤于风,寒热相交,痰唾稠浊,发而成咳,服冷药其咳愈加,清涕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2片,同煎取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八引《护命》

【处方】橘皮1斤,生姜8两,甘草2两(炙),枇杷叶4两(拭毛,蜜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霍乱,呕哕不止。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2升5合,绞去滓,分3次温服,每服相去如人行6-7里。

【注意】忌海藻、菘菜。

【摘录】《外台》卷六引《广济方》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两,人参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烦躁,卧不安。小儿痘疹,呕吐不止,饮食不入。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

【处方】橘皮1两(去瓤,微炒)。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下气消痰,化食去醋。主胸中伏热。

【用法用量】如茶法薄煎,啜之。

【摘录】《医方类聚》卷八十九引《食医心鉴》

【处方】陈橘皮(去白,焙)1两,芎䓖1分半,甘草(炙,锉)1分,半夏(汤洗,去滑,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昼夜不得眠,短气,食饮不下,或大病后虚热痰冷。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东流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生竹茹少许,煎至8分,去滓温服,夜卧再煎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别名】橘参散、橘参饮

【处方】橘皮(去白)2两,人参1分,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暑,胃虚膈热,痰逆呕吐,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橘参散(《普济方》卷一五七引《如宜方》)、橘参饮(《古今医鉴》卷五)。

【摘录】《活人书》卷十七

【处方】陈橘皮(去白,炒)1两半,芒消1两半,紫苏叶1两半,白术1两,甘草(炙,锉)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石膏(莹净者,碎)3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大肠热咳,胁满,掌中热。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淡竹叶10片,葱白4寸(拍碎),煎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处方】陈皮1两,藿香3钱,白术2钱,葛根2钱,厚朴1两(姜制)。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清明以后至芒种以前,病人两手脉沉迟,或缓或紧;若寸脉短及力小于关尺者,此阴盛阳虚也;或胸膈满闷,腹中胀满,身体拘急,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陈皮汤”。

【摘录】《伤寒微旨论》卷下

【处方】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生姜1两。

【制法】上锉细,和匀,分为4服。

【功能主治】太阴病不解,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而自止。

【用法用量】每服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一四七引《圣惠》

【处方】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白茯苓半两,白术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麦门冬半两(去心),黄耆半两(锉),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呕逆,烦渴,不能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半夏(制)5两,茯苓3两,陈皮3两,细辛2两,青皮2两,桔梗2两,枳壳2两,甘草(炒)2两,人参1两,旋覆花(去叶)1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胸膈停痰。咳嗽,痰甚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5厚片,水煎服。

【摘录】《直指》卷七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人参1两,泽泻1两,甘草(炙,锉)1两,桂(去粗皮)1两半,干姜(炮裂)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青竹茹2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虚胃反,食下即吐。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锉,分作3贴。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虚冷,气逆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用1贴,以水3盏,加薤白5茎(细切),黍米1合,同煮稀粥熟,去药,分2次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处方】陈皮、木香、青皮、枳壳(炒)、甘草、白茯苓、山楂肉。

【功能主治】痘疮伤食者。

【用法用量】水1盏,大麦蘖1撮(炒)为引,水煎服,不拘时候。

【摘录】《痘疹全书》卷上

【处方】半夏(洗)5钱,茯苓3钱,陈皮3钱,细辛1钱,人参1钱,旋覆花1钱,青皮2钱,桔梗2钱,枳壳2钱,炙甘草2钱。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咳嗽痰甚,呕吐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育婴秘诀》卷三

【处方】橘皮3两,麻黄3两,干紫苏2两,柴胡2两,宿姜4两,杏仁4两,石膏8两。

【功能主治】肺热气上,咳息奔喘。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麻黄2沸,去沫,下诸药,煮取3升,去滓,分3次服。不愈,与2剂。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肺满上气喘咳,当用麻黄、越婢、麻杏甘石等方,虑其甘草、大枣助满,故易橘皮、紫苏以散上奔之气。胆欲大而心欲小之作用略见一斑。

【摘录】《千金》卷十七

方剂是按照中医理论为某一种或几种病症专门研制的。大家在服用前一定要对其有所了解。

橘皮干姜汤的功效与作用的延伸阅读